二、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575
颗粒名称: 二、设备
分类号: G526
页数: 2
页码: 208-209
摘要: 民国时期,由于财政困难,教育经费短缺,各学校设备仪器不全,图书量很少;保国民学校连课桌凳都不全,欲上学者必须自带。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各校教学设备不断充实。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学校校舍设备遭破坏。1983年,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德清县建立以城关、洛舍、钟管、高林、勾里、上柏、莫干、二都等8所乡中学为农村实验中心,并批准三桥中学按示范性初中标准重点配备仪器。城关一小、二小、新市小学、武康小学和三桥、上柏、洛舍、莫干、新联、油车等19所小学也配备了教学仪器。
关键词: 德清县 设备 设施

内容

民国时期,由于财政困难,教育经费短缺,各学校设备仪器不全,图书量很少;保国民学校连课桌凳都不全,欲上学者必须自带。
  解放初期,各校开展自力更生、勤俭建校活动,师生自己动手修理课桌凳,自制教具以充实教学设备。行政部门精打细算,每年添置新课桌椅,分配给各类学校,仅1958年就购置课桌椅14000套。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各校教学设备不断充实。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学校校舍设备遭破坏。从1978年起,教学仪器的配备和管理纳入正轨。1978年,建立仪管站,配有专职人员负责调配全县教学仪器。1979年,省教育厅专门下拨给德清一中仪器费5万元。1983年,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德清县建立以城关、洛舍、钟管、高林、勾里、上柏、莫干、二都等8所乡中学为农村实验中心,并批准三桥中学按示范性初中标准重点配备仪器。除省直接配备外,县教育局每年都投资2至3万元用于购置仪器和电教设备,逐年按计划配备和充实。一中与三桥中学示范实验中心按一类标准配齐,二中、三中已基本达到二类标准,8个实验中心按二类标准配齐,其他17所乡级初中在1987年逐步配齐。1987年,省教育委员会专门下拨职业高中仪器费1万元。城关一小、二小、新市小学、武康小学和三桥、上柏、洛舍、莫干、新联、油车等19所小学也配备了教学仪器。随着电化教学的开展,到1986年底,全县共有16mm电影机3台,录像机2台,电视机14台,135幻灯机5台,投影仪18台,其他规格的幻灯机100台,各式录音机111台。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