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育教学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558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教育教学研究
分类号: G40-03
页数: 15
页码: 175-189
摘要: 1950年,德清、武康两县初中开始建立教学互助组。同年,德清县建立小学教员学习委员会,在各镇完小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会,开展教研活动。1952年,德清、武康两县初中开始建立教研组,当时学校规模小,只设语文、数学两组,而以语文组为重点,同时在各班学生中开始选任科代表。1953年,德清县在小学教员学习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各小学组织学习小组,下分若干互助组,以区、镇为单位组织文化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分科建立教研组。同年,德清县文教科配备专职教研员1名,负责全县小学教研工作,后又增1人,两人分别负责语文、数学两科。1958年,德清、武康两县合并后,德清县文教局扩大教研室机构,配备中学教研员。
关键词: 德清县 教育 教学研究

内容

第一节 教研组织
  1950年,德清、武康两县初中开始建立教学互助组。
  1951年,德清初中建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会,曾以初三语文为试点,开展以写作指导为重点的教学研究。同年,德清县建立小学教员学习委员会,在各镇完小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会,开展教研活动。
  1952年,德清、武康两县初中开始建立教研组,当时学校规模小,只设语文、数学两组,而以语文组为重点,同时在各班学生中开始选任科代表。
  1953年,德清县在小学教员学习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各小学组织学习小组,下分若干互助组,以区、镇为单位组织文化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分科建立教研组。
  1954年,武康初中建立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同年,德清县文教科配备专职教研员1名,负责全县小学教研工作,后又增1人,两人分别负责语文、数学两科。
  1955年,德清、武康两县完全小学普遍建立教研组。
  1956年,武康县文教局建立教研室,配备教研员2名。同年,德清县文教局也建立教研室,配教研员3名。此时,两县教研室以小学教研工作为主,而中学教研工作直接由地区教研室管理。
  同年,武康县中小学体育中心教研组建立。
  1958年,德清、武康两县合并后,德清县文教局扩大教研室机构,配备中学教研员。
  1962年,县教研室设主任,配教研员4名。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教研室形同虚设。
  1979年,拨乱反正,教研室工作始得恢复,并扩大机构,分设中教组和小教组。
  中教组配教研员6名,分别负责中学多学科的教研工作。开始建立中学各学科教研大组,计有语文、数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含小学体育)等10个大组。大组成员78人,分东、中、西3个片,每片指定召集人1名(均系该片县属完中的领导干部)。各大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这3名正副组长按每片都有1人的原则配备,所在该片的组长或副组长即为该学科在该片的教研活动主持人。
  小学教研组设专职教研员2人,分别负责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另外还从小学教师中聘请语文、数学特约教研员各5人。分东、中、西3个片建立教研大组,每个片推选正组长或副组长1名,负责主持该片各学科的教研工作。
  1983年,根据山区教学特点,以南路公社中心小学为主,建立“低段二复式”、“低段三复式”、“高段四五复式”教研组各1个。
  1984年,中学各科教研大组成员增至83人。由于人事变动,组长人员作了调整。
  1985年,建立县卫生教研大组。
  1986年,建立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研大组,各乡镇中心小学建立思想品德教研组。
  1987年,县教委教研室配备中学教研员8名,兼职中学教研员1名,小学教研员5名(其中负责幼教者1名)。
  同年,原分片建立的小学教研大组改为分学科建立组织,设语文、数学、复式教学、思想品德、自然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8个学科大组,成员48人,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大组由中小学联合组成。同时建立了中学劳技教研大组。
  第二节 教研工作
  1952年,德清、武康两县都曾由文教科、县教育工会联合举办“星期学校”,组织中小学教师于星期六下午至星期日上午分区集中,学政治台,学业务。由领导干部上辅导课,或以教师中的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学习气氛颇浓。
  1953年,遵照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结合实际情况,德清、武康两县教育行政部门把教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改革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领导方向明确
  小学教学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当前本地区的小学教育,应重点抓师资水平的提高,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认为教改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方能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
  两县文教科都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内容,并建立学习制度。中等教师主要学习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和苏联冈查洛夫、叶希波夫的《教育学》,小学教师重点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曹孚教授主编的《小学教育讲座》。学习时间上规定:每天早饭前学习半小时至1小时时事政治;星期二、五两个晚上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业务文化;周末参加“星期学校”学习。业务学习从实际出发,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三)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备课要吃透两头,既要研究教材,领会其系统性,明确教学目的、要求,逐步做到掌握“五大教育原则”;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都要有备课笔记,根据上级规定的教学计划制订出全学期教学进度,城镇完小和区完小重点试行制订课时计划。
  (四)要求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规定每节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教师应逐步做到上课运用“五个课堂的教学环节”,应认真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五)开展听课、观摩活动
  各中小学都要开展听课,学校领导更应经常听课,以便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邀请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进行观摩教学。
  (六)大力提倡直观教学
  各中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动师生自制教具,多开试验课,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小学教师都应该自己动手或带领学生自制简单的模型、标本、图表、仪器等教具。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七)重视教学效果检查
  教学效果应包括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而以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基本出发点。评分方法沿用百分制,也可以有重点地试行五级分制。
  1954年,两县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4—5月,两县相继召开有各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劳动生产教育代表会议,并派代表去嘉兴出席地区召开的贯彻劳动生产教育会议。通过形势教育,及一系列会议,批判资产阶级教学观点,强调贯彻劳动生产教育必须过好三关(学校教师关、区乡干部关、家长群众关),而教师是关键。会议着重解决认识问题,并交流各地区学校贯彻劳动生产教育的经验。
  同年6月初,两县文卫科先后发出《中小学贯彻劳动生产教育计划(初步意见)》,指出进行劳动生产教育必须贯串在整个学校工作之中,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都应渗透这一精神。教研活动时,应把这个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1955年上半年,武康初中执行对初中应届毕业生加强劳动教育的计划,做好升学就业指导工作。
  德清县遵照全国文教会议提出的“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发展”的指示,加强教师在职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举。方法上以自学为主,集体讨论为辅,并定期举行考试。
  在改进教学方面,强调钻研教材,制定好授课计划,广泛开展听课和观摩活动,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这一年,各小学辅导区都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很多乡还举行教学成果展览。
  1956—1957年,中央提出“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加速发展,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武康县文教局组织中小学教师学习各科教学大纲,基层教研组广泛开展活动,曾在千秋乡完小召开全县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各科成绩展览会,举行“小学语文课文教学”、“注音字母教学”、“汉语教学”及“体育教学”等7次观摩教学和8次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2批35人次赴杭州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教研人员经常下基层了解教学情况,1957年上半年在各校听课80节。
  德清县文教局根据省第一次教研工作会议精神,放手开展活动,曾召开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幼儿教师、教养员座谈会,并组织他们去外地参观学习。县文教局教研室在小学教师中聘请30名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为教学研究员,开展专题研究。
  1957年秋至1958年春,两县中小学重点批判在教研工作中脱离政治、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资产阶级教学观点。
  1958年秋,德清、武康两县合并,县文教局发文,要求各级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中小学增设政治思想教育课和生产劳动课,加强共产主义教育。
  县文教局领导直接抓教学改革工作。是年11月,副局长陶福林带领全县中学物理教师去湖州市菱湖中学参观学习。回县不久,曾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大比武”,由4名初中物理教师,选定同一教材,单独备课,轮流讲课,课后由听课师生(听课者为初高中物理教师和一中高中部部分学生)进行评议。这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做法,被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所仿效。
  1959年,县文教局研究决定以城关一小、新市一小和千秋、上柏、莫干、三桥、洛舍、下舍、雷甸、禹越、干山、二都等公衬的12所学校,为“大力改革教学,提高质量”的试点学校,并在城关一小、千秋完小、下舍完小3校试行五年一贯制。5月,举办县首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展品中有勤工俭学的丰硕成果和中小学师生自制的教具千余件,并组织全县中小学师生前往参观,各界群众前来参观者也很多。此次活动对全县勤工俭学的开展,对各级学校发动师生自制教具,起了推动作用。
  同年10月,由县文教局教研室组织农村复式班教师30余人,赴苏州市实验小学学习该校“四复式教学”经验。
  1960年春,组织中小学理科教师40余人,去兰溪县参观自制教具展览。回县不久,在上柏公社中心学校举办一次以农村学校为重点的自制教具展览,以事实启示农村学校在物质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也能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为直观教学创造条件。
  1962年暑假,通过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分析,组织小学语文、数学两科教师学习教学大纲,制定下一年度教研活动计划。暑假期间还举办了为期10天的教学业务讲习班,全县中小学教师分别在新市、城关、武康三处集中,聘请省教育学院杨士冈老师讲学,请本县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主讲各科业务知识,同时还组织多次经验交流活动。
  是年秋,在洛舍公社中心小学举行了全县小学高段算术观摩教学和低段识字教学研讨会。另外举行全县语文观摩教学,重点探讨“文道”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相结合的途径等问题,并进行了中学语文科作文教学经验交流。在初中代数、平面几何的教学方面,也举行了经验交流活动。
  1964—1965年间,县文教局曾重点对新市一小、城关一小进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了解其他学校清况,认为近几年来各校重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大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党的教育方针理解不全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调了抓“双基”而丢掉“两地”(政治思想教育阵地和劳动教育阵地)。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有“五多”、“四少”。“五多”,指的是上课教师讲得多,课外作业留得多,增加授课时间多,平时考试测验多,日常订正作业、补课多。“四少”,指的是政治思想教育研究少,联系社会、家庭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少,师生文体活动时间少。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级学校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根据大纲要求和教科书内容授课,不得任意增加内容而提高要求、增加难度,更不得搞突击检查,加重学生思想负担。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上海育才中学的经验,明确什么叫教育质量,如何提高质量,怎样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课内与课外等关系,同时根据“省中小学、师范教改座谈会”精神,提出当前教改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对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教育一度瘫痪,教研组织形同虚设,全县性教研工作陷于停顿。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经过拨乱反正,教学研究活动得以”恢复。
  1979年,初中部分学科使用新教学大纲及部编新教材,为此中学语、数、理等学科组织了全县备课活动,以掌握大纲及教材内容。
  同年5月,县教研员和有关教研大组长去萧山出席全省初中物理新教材备课会,会上江苏师范大学八十高龄的朱正元老教授提倡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革命办法、创业精神鼓舞了在座的物理教师。
  是年暑假,全县初中物理新教材备课会在德清三中召开,会议对新编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重点,探讨了如何突破难点,统一了习题中难题的答案,特别是说明题的答案。备课会中强调贯彻省备课会上提出的要求“加强物理课堂演示,加强学生实验,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举办了以德清三中为主的自制教具展览,并由该校教师用自制仪器与实验室常规仪器作对比,进行教材中所有演示实验,效果显著。这次活动特别为农村中学物理教师指明了方向“物理课中加强‘双基’教学,必须加强实验。而改进实验不能坐等上级配备仪器,应该走自力更生道路积极创造条件。”
  1979年4月,县教研室编印语文学习丛书之一的《小学识字教学》,1980年7月,编印教学参考资料《霍懋征教学经验选编》。两书都被发给全县教师,供他们学习参考。
  1981年,由县教研室主持,在禹越、二都、下舍、城关等乡镇小学进行“三算教改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3月,县教研室对南路公社复式教学进行了调查。该公社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读满小学五年级的脱盲率达95%以上。主要经验是该学校重视开展小学复式教学业务的研究,提出了“抓好复式促单式,提高单式帮复式”的要求。全公衬除四年级、五年级两个单式教研组外,成立了“低段二复式”、“低段三复式”、“高段四五复式”3个复式教研组。该校总结了许多教学经验,如“怎样备好复式课”、“怎样加强复式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和朗读指导”、“怎样培养小助手”、“怎样设计自动作业”、“采取先静后动的步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在数学复式教学中配备了“引渡题”、“尝试题”,从旧知识中引出新课,做到环环紧扣,重点突破,取得了较好效果。
  同年5月,县教育局向全县小学转发了《南路公社复式教学调查报告》,并指出本县农村小学占小学数的93%,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能否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农村,而复式教学是普及农村初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今后几年内,学生数必然逐年减少,为此,抓好复式教学势在必行。
  根据国务院“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工技术教育”的指示,1983年,本县规定在新学年开始,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教材由各校根据具体条件自编。试行一段时期后取得了一些经验,组织编写班子编出了一套劳动技术课教材。
  1983年,由县教研室主持开展体育优质课评比,推动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983—1984年间,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进修学校和小学教研室联合举办过3期幼儿教师辅导班,参加学习的县、乡及各企业幼儿园在职教师达228人次。
  1984年5月,全国“三算”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德清县莫干山召开,《文汇报》曾作专题报道,还拍摄了纪录片《珠算故乡》。(有关德清县开展“三算”教学清况,详见第四节 教研成果附录。)
  1984年,县教研室和地理教研大组邀请本地5名地理教师,编写了初中乡土教材《德清地理》试用本。该课本于1986年7月正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内容有:(一)德清地理;(二)三大地形区;(三)温暖潮湿的气候;(四)平原与山区的河流;(五)全面发展的农业;(六)迅速发展的工业;(七)西车东船的交通运输业;(八)主要城镇和著名风景区。内有图表8幅:(一)德清县人口增长表;(二)德清县行政区域图;(三)德清县地理略图;(四)德清县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示意图;(五)德清县工农业产值增长表;(六)德清县农产品分布略图;(七)德清县交通图;(八)城关镇略图。
  1984—1985年,由县教研室主持,在德清一中两次召开有中小学部分语文教师参加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讨论会。
  1984年暑假期间,举办中学外语教师培训班,历时22天,近100人参加学习,内容有研究高、初中外语教材,介绍外语教学经验等。初中化学课开始进行“掌握学习法教改试验”,并编写形成性练习,供教改试验使用。
  1985年,全县首次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学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小学组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为解决中学劳技科无教材的困难,县教研室编写了《花木栽培学、校园绿化》的劳技教材,供学校教学使用。
  1986年,为改进语文科教学,由教研室主持开展以下活动:
  (一)对全县90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材教法的辅导。
  (二)在德清四中举行一次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对比试验。
  (三)集中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以写促读”、“多读多写”的语文教改研讨会。
  1986年,历经5年的“三算结合”教改实施,被省教委、教科所批准列入省级教改科研课题,县教研室相应成立有教研员、教师参加的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
  1987年4月,县电视台建成卫星转播电视接收装置,县教委通知各校组织教师收看教育电视节目。
  同年5月,县教研室举办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讲演比赛和板书(粉笔字)竞赛。
  为了迎接全国初中学生数学联赛,县教研室在暑假期间加强对参赛学生的辅导,邀请4名教师,编写《初中数学竞赛专题》8讲。结果德清三中和勾里中学学生获全国优胜奖。
  暑假中还举办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
  全县初中二年级物理教师集中研究如何开展“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教改试验。
  同年9月,全县进行第二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学组评出一等奖11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7名;小学组评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2名。其中获一等奖的18名中小学教师被推荐为市级“教坛新秀”。德清一中亓建胜、莫干小学贾连珍两人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
  县教研室自1984年起,每学期集体去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对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教学水平等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解剖“麻雀”,帮助学校领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节 教育学会
  1985年,根据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团结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交流教改经验,及时传递教改信息,使德清县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四化”服务,县教育局发起成立县教育学会,由11名同志组成筹委会,于10月14日发出《关于成立德清县教育学会的通知》。首批会员由县教育局普教股和教研室推荐,经学会筹委会审议通过,成为正式会员。
  1986年1月,德清县教育学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一届一次年会。会员79人,选出理事17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封树荣,副会长王慧才、孙柏林,秘书长陈高木、包百龄。同时确定学会工作是在县教委党委领导下,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组织会员进行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
  1987年2月,召开一届二次年会,共有会员113人,副会长王慧才由孟全林接任,并增补了3名理事。
  学会广泛征集会员撰写的科研论文和经验文章,自学会成立以来至1987年,共征集84篇(其中有中学文科类27篇,理科类26篇,小学、幼教类31篇),在市级以上刊物或会议发表的有53篇(其中全国级14篇,省级16篇,市级23篇)。一届二次年会上,有76名会员受到表彰,占全体会员的76.8%;还评选德清四中学会小组为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同时对部分会员积极从事教育研究并取得较好成绩,予以高度的评价。
  学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1.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省、市学术交流和教育科学研讨活动;
  2·举办各种讲座,听取专题报告,如“全国模范班主任的经验介绍”、“杭州州市讲师团、特级教师的专题报告”、“宜兴工蜀中学化学教师卢才英专题讲座”、“中央讲师团顾仁林老师物理教学专题讲座”、“湖师附小特级教师丁玉珠的专题报告”等;
  3.配合有关单位,举办了颇具特色的《周骏书法展》。
  第四节 教研成果
  “三算”教学出硕果
  “三算”结合教学是在心算、笔算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它要求教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把口算、笔算、珠算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算盘形象具体、档次清楚、珠动数出、儿童喜爱等教育功能与作用,使儿童手、脑并用,促进思维发展,达到打好基础,减轻负担,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德清县早在1972年就开始进行“三算”结合教学试点工作,并逐年推广到全县,自1978年使用统编教材以后停止了试验。教研室陈高木老师一贯热心于“三算”结合教学的试验。1981年下半年,在禹越公社木桥小学和西丰小学,由一年级新生班王美玲、胡生祥两位老师恢复“三算”结合教学的试验。
  这两所农村小学,条件较差,由于领导重视,教师虚心学习,努力工作,经过一年教学,对试点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对比测试,事实证明,“三算”结合教学对开发儿童智力效果显著。1983年4月号《教育研究》全文刊登了德清县《三算结合教育调查》一文。同年10月,中国珠算协会副会长李新同志在日本举行的国际珠算学术报告会上,介绍了德清县“三算”结合教学的试验成果。
  全县“三算”结合教学试验得到了较决的发展,1983年扩大到19个公社58个班。1987年,“三算”试验班有79所小学258个班。在短短几年中,全县“三算”教改取得可喜成绩,初等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项教育科研成果受到省、市教委的重视,1986年,省教委正式批准列为全省科研项目之一。
  筏头乡百家坞小学是一所山村复式学校,1984年开始,由黄丽仙老师承担了两复式“三算”结合教改试验任务。几年来,黄老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到一条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借助算盘的形象进行计算,创造出“脑珠算”,即在脑子里打算盘。该校学生应邀到杭州商学院为正在举行的全国“三算”结合教改实验师资培训作快速心算表演,受到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300名教师代表的一致赞扬。出席表演的6名年仅10岁的四年级小学生郎洪伟、郎益生、郎海荣、郎莉萍、郎根芳、柯燕娜,在听完口头命题者把10笔三位数、四位数连加或加减计算后,立即亮出计算结果的小卡片,张张卡片所示结果完全正确,激起全场的热烈掌声。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教师命题让学生视算,6名学生差不多同时写出相同的计算结果。两名新疆维吾尔族教师出于好奇,要求小学生用心算计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结果,只见在台上的小学生,目光朝写着题目的小黑板一扫,立即报出结果。出色的表演,引起在场代表极大的兴趣。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官员沈忆玲,决定将孩子们表演的录像片传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大地区总办事处。浙汀电视台和杭料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播放了实况录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珠算协会三算教学研究会授予百家坞小学有“三算出硕果,速算育神童”题词的锦旗一面。
  1982年4月,全国三算教学研究会一届一次理事会暨实验教材审稿会议在杭州召开,与会的27名专家、学者专程到德清县禹越公社听“三算”课、开调查会。
  1984年5月3日至5日,全国“三算”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德清县莫干山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余名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德清县在会上介绍了开展“三算”教学的情况。6月20日《文汇报》刊登《德清推广三算结合教学》的消息。9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到莫干乡中心小学拍摄影片《珠算故乡》。
  1985年6月和11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两次派人来德清县调查“三算”结合教改实验情况。
  “三算”结合教改实验中,德清县曾派出教师代表、小学校长、教育局干部、教研员等10余人,先后出席在杭州、哈尔滨、长沙、上海、四川、山西等地召开的全国“三算”教学经验交流会。先后在省级和全国性刊物发表“三算”教学研究文章和出版专著20余篇(种)40余万字,获全国、省、市级优秀论文奖18人次。德清县还多次接待来自湖南、四川、新疆、贵州等地的参观代表。如今,德清县已列入“三算”结合教学全国重点实验地区,广大教师还在不断努力探索、研究、总结经验,为“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作出新贡献。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