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46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选
分类号: I222.7
页数: 29
页码: 964-992
摘要: 第一节 民国前;沈氏述祖德碑阴记唐·颜真卿;第二节 解放后;德清县人民政府通知粮字第2号;第三节 著述;本节所录均属专著,文学创作见《文学·小说、诗词、散文、随笔》等章节。
关键词: 诗集 文献 乾元镇

内容

第一节 民国前
  沈氏述祖德碑阴记唐·颜真卿
  南齐微士,吴兴沈君,名麟士,郡人也。蕴道德,晦于邑之馀不溪。家贫无资,以织帘为业,时人号为织帘先生。精于礼传,尝目训诂。宗人吏部郎中渊、中书郎约、累荐微为著作郎,高卧不起,名重江表。临终遗教,依皇甫元晏棺中贮孝经一卷,穿圹三尺,置棺平土,不设几位,四时地席,元酒而奠。子彝奉而行之。吴郡陆惠晓、张融,皆为之诔。徵士尝制述祖德碑,立于金鹅山之先茔,年月辽远,风雨蛊蚀,朽字残文,翳而莫分。乾元(758-760)中,为盗伙所袭,碑首毁裂,嵌然将堕。过江二十叶孙、御史中丞震,移牒郡国,请其封葺。或属兵凶,旷而莫修。忽有朴树生于龟腹,盘根抱趾,耸干夹碑,疑如工造,郁若神化。欹者复正,危而再坚。夫德无名,遇贤而钟祥;神无质,假物以申应。沈氏积行既远,徵士植德弥深,天将兴旧族乎?吾知沈之复大也。权检校宗事、十九叶孙、前太庙齐郎怡,拜泣松槚,增修旧茔,感先碑之陨覆,怀遗文之残阙,乃具他石,传而贰焉。以真卿江南婚姻之旧,中外伯仲之穆,谬忝邦剌。见托斯文,刊诸碑阴,以传无朽,因名其树为庆树,以旌其美。沈氏之故事,具于家牒,今阙而不纪。时、有唐大历戊午(778)冬十二月也。
  重修显佑侯庙碑记 明·蔡中孚
  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贵州等处提刑□□□□□□寺左寺丞邑人蔡中孚撰。
  正德丁丑岁,予自贵阳致政归,有道人□□□□□□宁乐间修行,尝募为善事。弘治甲子,时本□□□□士杰辈举宁以董修治,工完。惟旧碑倾仆,□□□□乃一方神灵之重。且系出德清,乡土之义可□。□□字承祖,生于宋嘉定间。存日积仁义,以著于乡。□号为神人。宝佑二年清明日,里人以土俗竞舟,□□各立标以为界。时洪水骤涨,众力交驰,舟卒覆。□生,侯竟沉溺,彼年四十有四。尸骸初不获,至日□汝塑真身,建立庙宇,焚修祈祷,甚崇重焉。后侯灵□□,敕封为馀不显佑总管。传至于今,岁年既远,侯之□咸祭享赛会,悬幡施香,无远无近,争先毕集。若疾□卜者,无不感格响应,诚德清一邑之依归也。且人生穹□之灵,其有为神明者,或在于生前,或在于没后,或著于一□永久者。惟侯生则有称,以重于乡;没则有功,以济其难。又□国家宠命褒封之重,为馀不远近人心之瞻。呜呼!泪没于一□天意之有在耶?抑非斯土之有幸耶?又非侯之诚心风德□威武烈,烜赫于今古而不磨耶?庙宇先已鼎新,于弘治甲□立亭,重新厥美,绐终胜事。则侯之德愈彰,而武宁之心亦□。
  正德十五年岁在庚辰春三月之吉
  重建保济显佑侯庙碑 清·钱学洙
  侯讳继元,字承祖,邑之焦山人。生于宋嘉定间。敦孝弟,务正直,为乡邻重。宝佑二年,以拯溺委身,浮尸溯流,里人怀其德、感其异,遂塑像立庙,崇奉溪滨,威灵大著。元封显佑侯、湖州路总管。明嘉靖间,倭寇临城,邑人震恐。遥望山巅旗帜浮空,咸有戴字,寇遂惊逸。邑有险塘,捍上流诸水,每淫雨则苦泛滥。万历戊申,洪流骤至,侯现身若排决状,水得平。今雍正四年,水决塘堤,遐迩居民,夜见火光,神力阴摄,万顷民田,两邑漕艘,咸赖保全。前令倪倌,因士民之请,详宪请封,适调馀杭。学洙奉檄来令兹土,谒庙时见规模卑隘,因倡捐改作,众志感孚,踊跃乐输,鸠工庀材,群萃辐凑。本年八月,奉旨加封保济显佑侯,春秋致祭。钦遵制造神牌,恭送入庙,而庙工适竣。惟侯之功德,足以感动乎人心。是以群情鼓舞,俾斯庙速成,为德邑保障焉。
  是为记。
  重建敕封保济侯庙灵感记 清·徐志莘
  保济戴侯,宋嘉定间人,家馀不溪东之焦山。宝佑二年,以溪涨拯溺委身,浮尸逆流而上,邑人感其义,遂即其居崇庙祀焉。侯之肉身,亦漆而供之,号为真身楼。而绍郡萧邑之民侯亦有功庇焉。因特来窃其齿以去,塑像崇奉,一如吾邑。元时封显佑侯,湖州路总管。自明以来,侯之威灵时著,如御倭驱蜃诸迹,载在邑乘者,班班可考。本朝雍正庚戌,我世宗宪皇帝,允部臣之请,易封号,敕祀其三代,春秋命官致祭,用以报功崇德也。今乾隆九年,侯降乩,谓邑当不戒于火,吾吁诸上帝而弗许。誓请以身代人。皆悠谬其言,莫之信。十年春,侯复降如前,曰:吾三请之始允,邑之灾可免矣。人犹易之。迨蒲月五日夜,火自寝殿起,蔓及前庑,两楹悉成煨烬。傍殿之民居,曾未延燕片椽。越旬日,萧山人复来告曰:侯庙同是日焚,邻之庐舍,亦并完好如常。由是蚩蚩之民,闻之灵感,无不目击齿张,趋风肃拜,悉出橐中金,重建庙以答神贶。崇台绰楔,岿然改观。既落成,余瞻礼之馀,作而言曰:有是哉,侯之嘉惠吾民,无已也夫!吾民沐本期之生成教育,百年于兹,生齿日繁,顾此升平盛际,不知制节谨废,相与袨纨绮,饫稻粱,孝弟忠信,蔑焉不讲,上帝用是赫焉凭怒,将降罚以创惩。侯不惜生前血肉之躯,力为请命,盖其视吾邑人之命,本同一体,以彼易此,初无差别。惟上帝先固靳之,而卒曲如所请,风义感荡,■飨肆应,人以为惊奇,而不知上帝之所以灾侯者,正所以敬侯,而侯之自灾,以免合邑民人之灾,则合邑之民人,益当洗心涤虑,使风移俗易,以全侯之德,而侯亦可报成功于上帝。则侯之心,不几大慰乎?
  如第曰碌砖露柱,架阁缭垣,备极壮丽,仅供田夫红女炷香邀福,谓可藉是以展报,窃恐为侯之所吐也。余用是本天咫微神逵,载笔而为之记,以诏于介众,亦以传信云尔。侯旧封显佑侯,雍正八年改封保济侯。
  邑人顺天府通判、加封翰林院编修徐志莘记并书,时年七十有五。乾隆丙寅。
  太平军纪事 清·徐士骈
  太平军之入浙也,始自江西、安徽,旋攻陷江苏江宁与丹阳等县,分道进行。陆路之军,西由宁国、广德至泗安,南由独松关、馀杭袭破省垣,又由安吉、递铺、埭头自武康而下。其时,吾邑乡团仅百馀人,太平军至永安桥,约五六千人,乡勇势不敌,皆退走,邑令何无辅(麓耕)亦避去,邑遂失守,是为清咸丰十年庚申二月廿六日也。
  既入城,凡县署民房、商铺质库,无不抄掠焚毁,遇人或杀或掳,或与财物始放走。自南门直街至假山弄止,皆成焦土。并出掠四乡,至二十八日仍从武康而去。时张军门玉良统兵入武林门,复省城,太平军乃走馀杭。
  先是,太平军由长兴袭湖郡,为亲兵击退(守郡城者,湖州知府瑞春,归安令廖宗元,候补道赵景贤)。四月,由水道袭苏州,至嘉兴。七八月间,至石门、长安,并至塘栖、新市。新市虽较完而人民被杀赴水者不少,市塵亦被焚。十一年辛酉二月,省城兵至石门,与太平军接仗。五月,太平军由石门向塘栖、新市,出澉山溪而至菱湖等镇,谓之打先锋。时守郡城者,候补道赵景贤,团统陆葵山,率民勇会合,率破太平军船百馀。又进至双福漾,毙军千馀人,军乃溃退。至九月二十一日,复自杭州再至。知县邓珩遁,遂据城。沿乡焚掠,淫杀无所不至。数日后,始遣军目安民,建军府于射圃前,设市肆于小南门外,并设柜开征焉。
  同治三年二月,亲兵自绍兴渡江而下,左宗棠制军、蒋益澧方伯、高连隆提督规复杭州,太平军闻风拔馆,纵火窜走,由洛舍至埭溪,向安徽江西而去。三月三日,高连隆至,民被迫而降者,薙发复业,然而生还者不过十之二三矣,悲夫!
  同年八月,湖郡收复。四年乙丑秋,秩序始定。省垣且开科,补行历科乡试,兵燹之后,虎口馀生,流亡集而文风复振,亦时局之一大转机也。
  民国《德清县新志》
  馀不溪记 明·胡允嘉
  馀不溪襟带清邑,每过辄乐其清嘉,壬子孟秋,偶得半日闲,荡舟乾元山下,板桥跨曲港,水色如碧油,桑竹映发,使人幽绝。山麓平松万株,日影穿射,凉风拂襟,暑气忽涤。去馀里而近者,南则超,东则洛,北则乾元、金鹅,互峙争高。平时登陟,常有怯慑之色,今步山麓,遥在眉睫,气已凌之矣。樵子复指余坦道,迤逦如蛇盘中亭,再下视,一邑万灶,粉垣如画,苕水贯之。螺髻之山、若跂若倚,田苗正绿,烟岚杂起,亦领人意。去亭稍陡峻,再折而至,前架一亭,其槿为藩。其上两楹,中供大士,香几洁清,不见人影,箫声杂笑语,袅袅自空中出,余澄坐久之。
  民国《德清县新志》
  重建德清富宁桥记 清·钱学洙
  德邑桥梁,见于志者凡六十有四。其在县治前跨北流水者,曰通济桥。今但呼县桥者称首焉。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孟夫子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盖蓄泄资川泽,往来资桥梁,二者常因焉。则以时修举,俾民不病涉者,非责司牧而责谁欤?雍正八年四月,余奉简命,承乏兹邑,自省城逶迤而来,由是桥跻公堂。石半颓坏,因甫下车,未遑修举。既而都人士纷纷请曰:“此桥为舆骑出入之所,庆贺朔望,又为里老聚候之地。自明正统间,本县王公完葺,以后垂三百馀年,日就倾圯。修废举坠,殆不可缓矣。”余曰:唯唯。邑之绅士商民,靡不踊跃争先输助,余亦捐俸助之。越辛亥而工竣,绅士请纪于余,余因滋惧焉。物之兴废无常,新之难,毁之亦易。往者,无知射利,构屋其上,前令赵公拆去后,渐构席棚,谭令又力为廓清。今余惓惓于斯桥而大为之禁,亦犹二尹志也。桥名易以富宁,余得之梦中老人之口:际此盛世隆平,我邑殆既富而且宁欤,并志。
  民国《德清县新志》
  重修阜安桥记 清·廖宗元
  县治南屹然跨馀不溪有桥曰阜安,建于唐天宝中,旧编以木,易石于宋,代有补葺。至国朝,经冯、张、李、周前尹先后重修。近为暴涨水冲荡突硉,因势渐倾阨。前仲尹捐资议修复,事未就,移篆去。余以己酉秋莅斯土,乡饮读法,与邑绅晋接,询邑兴废,多以修桥为先务。时值大水,比年不登,民困未苏,姑缓其事。今庚戌春,欹益甚,邑之绅耆乃毅然为己任,谋既成,告余,余闻之喜且自愧。余乏治邑才,任数月,百务粗就理,遽兴斯役,岂果民悦忘劳耶?抑邑之人好善性成,其素所观感者然也。吁!可嘉也,因捐俸助成之。工始于夏六月,即于是冬十二月告成。费钜功倍,又何速也。公馀临览,桥绵亘二十馀丈,广倍寻,翼以栏循,护以橛杙,硈然坚固,可垂久远。凭栏凝眺,下瞰清流,水石掩映。仰挹吴羌山色,苍翠在眼,连属于街衢阓■间,车徒络绎,众庶娱乐,熙熙然往来者,履如坦途,利济之功,漪与伟矣!阜安之名,于兹尤信。按是桥始名天宝,继名馀不。后乃因苏文忠公风俗阜安一语,更今名,屡修无以易。有守土之责者,一登斯桥,所以物阜民安,跻之于仁寿之宇者,当何如?怃然动念。而邑之人,又当何如振兴鼓舞,以无负此命名之意耶?则斯桥之成,有举莫废,更历千万祀而阜安无以易也。是所愿与后之人共勉之也。
  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嘉平月吉旦,董事绅耆黄际昌、林芳、戴师节、徐文炳、蔡彤章、蔡鸿勋、江毓荪、程维钰、王之创、许邦杰、丁觉源、沈金鉴,碑立观音堂神厨左则。
  重建拱元桥记 清·俞樾
  苕水出天目之阳,经吾邑为馀不溪。入南门,出东门,循乌山而东有拱元桥焉。与乾元山相对,故得是名。往昔寇乱桥毁,往来皆阻,里人谋重建之。经始于光绪十三年冬,期年告成,刻石纪事,仿汉碑例,书出钱人姓名于左。里人俞樾记。
  德清山馆记 明·许孚远
  德清山古名乌山,考唐志,以德清名邑,因名山。是山尊严庞厚,西对金鹅,而乾元、百寮,在其左右。复有支脉盘旋,横于襟带之间,远近峰峦,森罗如画。余家世祖山为居,邱陇之所依,盖旦暮春秋,而在于山。其入山稍深处,窈静可隐,余除地而筑焉。伐木为材,垒土为垣,疏泉为池,凡营构之具,半取诸山而得。于是,当山之中,为楼数楹,曰尊乐楼。前为轩,曰朋来轩。辟径为园,曰逍遥园,池在园左,曰独照池。距楼北百步而近崇,为台曰函虚台。大都因地之宜,而从吾之便。取其意,不求其工,故工易就也。尝坐小楼之上,万树苍茫,照映几席,鸣禽之音,间关在耳。且清风时至,明月满楼。看飞鸟于云际,听流泉之涓涓。所以发吾之性灵,而除其烦秽之思者,盖触处而在。或云雾之朝,风雨之夕,闭户静息,亦足以收敛性情。暇则与二三子振衣高岗,徜徉幽谷,咏歌唱和,壶觞自随,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者也。民国《德清县新志》
  清邑水利议 清·胡嘉生
  清邑西南接壤钱塘、馀杭、武康,每遇淫霖,则各邑之山溪野间,一时聚溢,百川贯盈,遥注于清邑。天目、馀英、天泉、莫干诸水倘横流肆虐,民其鱼矣。然则当如何防御乎?邑之西南隅水势暴涨,惟高筑圩塘可以堵截。顾塘非累石为高,立见崩溃;无役夫以守,亦难永远。今十七都设夫四十名以守险塘,其由来久矣。然溪既筑而陡坝未设,则亦旱涝莫救,于是立劳家陡门,塘京陡门,龟回陡门;又立朱家坝、金龙坝、徐家坝,以备节宣,皆所宜修饬者也。邑东南隅地势分裂,星罗棋基,港汊错杂,支流实多。居民防盗,堵塞小巷;亦有地方射利,佃为鱼池。更有两岸塌倒,因以成地,小民侵占,以致阻水不能通流,若遇干旱,无以车戽。此为今日之积害,当细察开复。然此特讲求在于境内,而境外之洪流巨浸不能归墟赴壑,则境内之水患终难宁息。清邑西北之水注于太湖者,大略出于乌程之三十六溇。明洪武年设溇之制,每楼有役夫十名,铁耙十把,箕帚兼备守乡。所中每年拨一千户以董事,同于长兴之三十六溇,去淤泥以通水利,不独便舟揖往来也。今地方畏盗,往往填溇自卫,各楼能保无涸乎?清邑东北之水,向石门、归安,由禾都以注太湖者,如吴江城外筑堤四十里,中开长桥、宝带桥以通太湖。长桥历年既远,其洞门淤塞过半,葑茭泥沙悉阻水势。今宜通其抑,庶无阻绝之虞,故疏浚下流,为清邑建民命也。
  掌湖广道监察御史以杭湖棚民垦种山场疏清·蔡赓飏
  窃照浙江杭湖两属,素称沃壤,全恃山水之利。东西两天目山为苕水所发源,东天目之水经临安、馀杭、德清诸县入太湖,其上流以馀杭之南湖为停蓄。西天目之水由孝丰经安吉、长兴等县,亦入于太湖。旱则资其灌溉,洪则藉以宣泄,利甚溥也。自嘉庆年间,有温、处等府无业游民,前来租种山场,栽莳花生、薯、黍等物,土人利其租重,不行禁止。其山自开垦之后,不长柴薪,尽成松土,一遇大雨,山水涨发,沙随水下,河道就淤断港,支港支流,大半壅塞。近闻各县棚民,愈聚愈多,而临安、馀杭等处尤甚,山场开垦几遍,土尽松浮,以致上游停蓄之南湖,日形淤浅。黄梅盛涨之时,苕溪急溜,骤难宣泄,遂泛溢于民田。年来屡被水灾,未必不由于此。且此等游民,皆非安份之徒。臣于道光八九年间在籍时,稔知棚民犯窃案者,不一而是。上年风闻各处,更有抢劫之案,其为害于民间,实非浅鲜。相应请旨,敕下浙江巡抚转饬杭湖两属地方:现在棚民,或责令回籍,或编入民牌,应作何查禁之处,妥为办理。其已开垦之山,严禁土人,毋得再行租出,庶数年之后,山场可复旧观,而河道亦不至再淤矣。
  奉旨:着浙江巡抚查禁。
  重修险塘碑记 清·苏士枢
  塘奚以险名也?致险以水,而止险以人。何言之?水自天目发源,经馀杭古治东,径山,七水会焉。又东,双溪、石濑,诸水会焉。经瓶窑镇,出安溪桥东北流,入武康界。计筹一带,涧流复奔赴焉(于)一,众流以攻塘,塘以险名,也固宜。虽然,险不尽此也,塘之对为仁和新塘,有洛山之涨沙屏堤下,水激涨沙,则西击益力,浸假啮堤,堤址中空。故为形若屈臂然,若解颐然,险莫大焉。然此犹言近形而未及远势也,枢尝溯上流下流而得之矣。馀杭古称禹航,相传禹治水,泊此。代无可征,然治右有南湖,治左有草荡,广各千顷为滞畜所,水由是循堤,越武源、达震泽,故古无险塘名。今南湖半田庐矣,而草荡复淤浅不治,则水之来势迅。明嘉靖间筑德城,拘形家言,束河道而小之,则水之消势缓。来势迅,消势缓,塘居其中,何恃而不险。无已,则仰赖贤有司之思患预防而已。
  岁己卯,峨峰徐公来知武康县事,抵任即询民疾苦及险塘。明年,政以举,刑以清,枢适导胡生绪谒公,茶坐未温,即诘塘之所以险,状甚亟。又明年春,公往相度,乃登堤西望,近塘诸村落炊烟户户,从榛莽中杂起。谓然曰:此釜底势也,小不虞,民其鱼乎!于是,父老观者相与述霉夏水暴涨男妇迁徙状,行堤上颤悚如立船头状,公为太息久之。遂南临张公塘,见石拦龙废址出没水际,复指谓曰:此非中流砥柱欤,而不修,咎安归?石拦龙者,明按院张公筑以杀水势而名,以功见也。公归,出廉俸伐石兴事,削故址,重新之,石砌若千层,长阔如其旧。民知公之心乎?民也家各劝勉,日出一夫,携畚趋事惟恐后。是役也,不费公帑一钱,而积工以四千计。前后公七至,阅五十三日堤成。既成堤,势压屋瓴者尺有咫,公曰可矣。复分俸置产二亩为岁修,追寻旧所树石处,表以界,俾民时其治之。而又恐堤脚之未固也,手植柳,自石拦龙至上凉亭止。上凉亭者,公每至小憩于此,民故署曰徐公亭,是民以爱公者及柳,柳亦甘棠也,欤哉!
  是年秋,公调任乌程,至省会。民侦知,具鸡黍觞公。酒数进,送者塞途,至泣下半。
  昔之执役堤上,见公指画者也,於于胡生绪,徐生汝风、汝鲲,沈生元鹤。绪子养田、养心,手水道源委图,就学舍请记。枢得稽险故,与夫御险大凡著于篇,时道光建元七月二十二日也。
  徐公名云,号吟竹,又号峨峰,云南嶍峨县人。
  锥指纪恩 清·胡会恩
  臣会恩,先世恒为士,自高祖友信以明隆庆间进士起家,为顺德令,政绩茂著,粤人至今尸祝。而文章为世所宗,与归太仆有光齐名。嗣后科第蝉联。臣父,前进士给事中麒生,今诰赠兵部左侍郎者,其文章亦饶有家法。太学生胡渭,臣父之再从弟,而臣会恩,同高祖之叔父也。叔祖,前甲子举人公角,即世叔(父)。渭以孤童攻制义,苦心钻研,寒暑不辍,臣父夙器之,谓其技必售,命臣从讲肄,受业焉。已而淹滞不偶,遂弃之贴括,锐意经术,而尤精于尚书。就尚书中,又以为周书较备而夏商之书亡逸过半。其禹贡、洪范二篇,乃大禹、箕子所作,文字最古,与尧典伯仲,真瑚琏之法物,东序之秘宝。因博采诸家,断以己意,为《禹贡锥指》、《洪范正论》若干卷,以发挥禹、箕之蕴奥,使二代将坠之绪,郁而复明,亦犹夫子取夏时坤乾之志也。洪范未脱稿,禹贡已有成书,锓以问世。上方表章六经,内廷燕间,问当世有潜心经学著述,可传者否?侍讲学士臣查升以《禹贡锥指》进,上览而嘉之。问年籍,对曰:浙江人,六十馀岁,礼部侍郎胡会恩之叔也。及法驾南巡,叔感九重特达之知,恭诣行宫,献《平成颂》一篇。臣升取以奏,御上赏其文,许赐匾额。且命宣臣与叔,同至行在南书房。臣跪奏:臣叔胡渭,系臣受业之师,潜心经学二十年,所著有《禹贡锥指》一部,已经奏御,蒙恩宣至,上悦。中使传旨云:渭所教出者,人才如此,其学固可知也。有顷,中使捧数扇以出,皆宸翰。一赐臣,乃御制西湖诗一首,宣谕云,此扇与赐徐潮者同。复举一授臣叔,曰,皇上以此赐汝。恩出望外,惊喜交并,同叩头谢讫。日亭午,上撤御馔一筵,宣赐大学士掌院学士臣升、臣会恩,而叔渭亦与赐焉。久之,内出“耆年笃学”四大字,宣赐渭。天语亲褒,奎章灿烂,禁直诸臣,谓一时旷典,登之起居注簿。暮捧出,道旁观者,皆以为荣云。臣伏念臣叔,一老书生,自分屏迹于草野,孰意拜赐内廷,分甘玉食,稽古之力,一至于此。而臣以庸驽,叨承殊渥,致身卿贰,方忝窃是惧。乃荷推恩及于高祖,亲书“名文实政”四大字,俾额宗祠,以光闾里。今臣受业叔渭,又以进书献颂,蒙格外之优奖,抚躬愧竦,将何以报称万一。臣又侧闻圣谕云:”联优奖此老书生,正为天下士子读书者劝。”大哉王言,虽菁莪棫朴,乐育人才之意,何以加兹。是又不独臣家门之盛事,而人文化成,济济多士,太平万世,无疆之庆,早于此卜之矣。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十二日,礼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兼翰林院学士,臣胡会恩恭纪。
  奉萱堂记 明·张瑄
  元泰定间,德清谈公文礼筑堂奉其母潘夫人,邑人阎仲斌绘为图,名曰奉萱,且题诗于上,以褒美之。一时士大夫能言者,又从而歌咏之。文礼之曾孙,福建佥宪俊,字时英,持以求题,因得考其巅末。图作于丁卯,距今九十四年矣,文礼奉亲之时在丁卯前,盖百数十年事也。
  文礼方五龄,而父允恭甫弃背,赖潘守节抚育,以养以教、以娶以成。母之恩同覆载,宜何如报哉?为之堂以奉养之,以尽人子之道耳。然堂不曰奉亲,而曰奉萱者,盖取诗曰:得“萱草言树之背”之意也。说者曰:萱能忘忧,背堂之北,母所居也,故以萱贶母,欲忘其忧也。吾想其登是堂也,问安上述先意,承志甘肥轻暖,所以适其口体者无不备。暇则象服版舆,游骋心目,母乐子孝,子喜母寿,谓之曰奉萱,信乎?其能奉萱矣!
  然人得乐此终己之身者,少矣。况能下逮其子,若孙、若曾孙、若玄孙者乎?得此于数十年,少矣,况能传代至于百馀年之久乎?是盖有由然也。余垂髫时,识文礼之子思忠,与思忠之子彦诚为忘年交。思忠甫为人长厚,不为岸谷。援例授冠带,逾九十而终,彦诚敦朴孝友,克世其家,以子俊贵,封监察御史,今已七十七矣,康强如少壮人。时英以名进士起家,声誉藉甚,非所谓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节义忠厚,孝友之行,有以积累于前而以倍植于后者乎?吾及见世之豪右,隆然赫然,有固胜于谈氏者矣,然不一再传,子孙有行乞于市者,甚则肆屠至屋,殄灭澌尽,无他,以势利为仁义,多行可愧者耳。譬之绝涧之松,溉之以灵泉,濯之以灵秀,故能拂云霄,傲霜雪,历千载、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岂如他草木,绚纤浓于一时,封植不厚,严霜一降,摧落俄顷。荣瘁迥异者哉?时英其尚承先启后,务为此、勿为彼哉,吾知谈氏将来之盛,又异于今。堂日旧而名日益新矣!是为记。
  七叶堂记 清·许宗彦
  山隐然而不峭者,植必盛;水溶■而不激者,泽必广。故人之敦庞而安固者,其生必蕃。吾邑耆德戴先生宏,德厚而貌庄,言有宇,行有表,处事无大小,必忠必信,尤善治家。训励子弟,慎名节。课家人治耕织,朝作夜思,自壮至老如一日。先生齿日益高,子孙日益众。嘉庆初,元先生之曾孙师恭既举子,朔先生曾逮事大父,及是复抱玄孙,身所见者七世。邑长吏上其事于省,闻之朝,赐“七叶衍祥”额宠其门。浙之士大夫,多作为歌诗称美之。许宗彦曰:昔汉时,尝置三老,孝弟、力田、常员。其诏曰:孝弟者,天下之大顺也;力田者,为生之本也;三老者,众民之师也。惜乎史家,重华而轻质,不能纪其行事之尤盛者,以为后世法。今如先生者,非其人欤!先生子孙,莫不禀训自饬,束修无玷。他日见用于世,推先生所以治家者,以之治人,吾知其无不足也。
  语曰:德之至者,色泽洽;行之尽者,声闻远,岂徒蕃衍其族姓而已乎?先生今年八十有七,而视听不衰,步履如少壮,盖其得全于天者厚矣。
  半月泉赋 清·许祖京
  石壁之根,幽星是出。吐明月之半规,注潜波之一脉。势度地以如弓,景澄天而非璧。委照停泓之色,从教八日成光;倒涵朗湛之形,不俟三冬养魄。波穆穆以飞林,气泠泠而动石。刀环秋水,无劳仙子之修;玉块空山,岂假巨灵之劈。抱碛浮青,缘岩泻白。历晦朔阴晴之日,清鉴常融;在三五二八之期,明光自却。伊昔晋世,爰有昙公。经梵僧之指点,识泉脉之冲融。凿出山腰,乍见蛾眉之扫;流来石罅,忽疑蟾窟之通。璋半沉以始判,弦欲上而仍空。象自异于天行,非关戒满;流有通于地道,翻若示冲。泉让月以无双,如一轮之待合;月印泉而有两,似分袂之能同。品胜金莲涧里,名等天衣寺中。一勺当轩,群峰环座;披云西陪,观心东佐。认山根藓积,终古瓯残;看石甏烟深,长年镜破。讵应海而亏盈,不与潮为小大。苍萝一曲,盘兔影以将跧,翠柏斜欹,动桂香而分播。自照湛静之观,永少尘氛之涴宛。割仙娥之半臂,扇障徐窥;折王母之单环,规形新坐。护静槛而不飞,傍悬崖以如卧。则见遥林敛雾,古寺浮烟,钟残客到,梵响僧还。印空明而梳落,汲倒影而瓢悬。讶岩前之方半,喜竹外之能圆。侧倚澄潭,峭映四围之岫;欹临幽沼,旁通一线之天。泛瓶笙而味美,敲石火以声传。得句当清,分来月里;赋形恒阙,欲问泉源。抱洁谁知灵窦,来游有若坡仙。而乃古道苔侵,断崖迹徙。崖前之碑板犹存,旧日之亭台屡圮。几回圆缺,询天上之清光;一角弯环,证山边之止水。象有符于在泮,匪满而倾;期每应于如圭,不偏而倚。溯云源于一掬,宝地霞飞;锁老树于千重,桥门云起。必当落照之亏,乃识称名之始。嘉醇畴继夫道公,修斧长怀于吕子。想杰阁之冷然,思古人其远矣。
  (以上《嘉庆县志》)
  半月泉诗序 清·徐志莘
  半月泉,有苏文忠留题碑云:元佑六年三月十一日,与诸公同游。诗云:“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劈破水中天。”集中不载此诗,疑非真本。但观其笔势及诗句,非他人所能仿也。按王宗稷所作年谱,载元佑六年,先生年五十六,在杭州任作《别天竺观音》三绝序云:“以三月九日被旨赴阙。”又诗集有《谢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三绝,题内云:“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又《破琴》诗序云:“元佑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合观之,则其留题或在已去郡途间。取道过游,所谓“请得一日假”者,乃邮程之假也。盖文忠山水之爱,出于天性。故所至,穷崖绝壁,无不搜览。馀不与馀杭接壤,按苕水之胜,必由馀不,文忠肯置而不一过乎?半月泉之名,依此不朽,迄今数百年,碑石虽重刻,而笔势不失。每一展摹,铁划银钩,鸾回凤翥。文忠公之精爽,不啻在想像间,如见其掀髯下笔时也。雍正癸丑(1733)三月晦日,过泉亭,摩挲碑石,因考记其时之前后,并系以诗。后有采览者,可补入公集中之所未备云。
  录自《嘉庆县志》
  书蔡氏二节士 清·戴望
  吾乡于明季得二节士,皆以起义兵死,皆出于蔡氏。当南都初下,蔡之族人,大学士奕琛首先迎降。及师至杭州,在籍主事胡麟生亦以户口册籍降。微二节士,吾乡几不齿矣。然奕琛、麟生以子贵,入祀乡贤祠。而二节士至今泯没无闻,悲夫!以彼争光日月之人,而与草木同腐也。乃为书《蔡氏二节士》一篇,以俟后之述志乘者。
  勅浙江德清县民蔡凯
  剌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稻谷一千四百馀石,且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剌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泛差役三年。尚允蹈忠厚,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剌。
  正统七年(1442)四月初十日。
  勅礼部侍郎徐倬,赐御制《全唐诗录》序,并以帑金刊刻文
  在昔诗教之兴,本性情之微,导中和之旨,所以感人心而美谣俗,被金石而格神祗。故大舜以教胄子,乐正以造俊秀。盖自二帝三王之世,固已然矣。文武成康之际,王泽沛,颂声作,洋洋乎洵足以继薰风之操,并卿云之奏也。自时厥后,作者弥繁,孔子从而删定之,使六艺彰明。一经灿列,录其忠厚悱侧之辞,以寓讽谕戒勉之意,天道人事,胥于是乎具焉。汉魏以还,尤多新制。体例虽更,前徽未邈。至陈隋之末,稍凌替矣。唐之太宗致治,几于三代之隆,躬自撰著,一时文人才士,将相名臣,咏吟递发,藻采缤纷。踵袭雅骚之迹,光昭正始之音。而歌行律绝,独创兼能,自遐古以来,未尝有也。爱及盛唐,逮乎中晚,或与运会为高下,而凡缘时托志,触物摅怀,形诸翰简者,皆卓然成一家之言,弗可废也。
  朕万几馀闲,环回览咏,寻其指归,晰其正变。而三百年升降得失之故,亦因以可考焉。于是论世观人,即其章句,揽其菁英,勒为成书,置之几席,每勤披阅,加以精研,迄于今已历有年所矣。顷以视河南,巡至于江浙,见比间士庶,有吹豳击壤之风,献诗颂者,络绎于涂。虽其工拙浅深,各极其不齐之致,而衢讴巷舞,俨然省方之所采,列国之所陈,亦可见人情之爱戴。而先王以诗为教之义,濡染而蒸陶之者,所关甚巨也。翰林侍读徐倬,以《全唐诗录》进,展卷而读之,与朕平时品第者,盖有合焉。嘉其髦年好学,迁秩礼部侍郎,以为天下学者之劝,乃取兹集,亲为鉴定,赐以帑金,即命校刊。俾诵习者由全唐之诗,沿波讨澜以上溯夫汾泗之传,而游泳乎唐虞载赓之盛。其于化理人心,将大有裨益也矣。为序以弁其端。
  民国《德清县新志》
  德清县光复记 民国·程凤鸣
  辛亥革命何谓耶?曰:脱离专制,肇造共和,解除君权,变易政体,屋清社以树民国,成于辛亥岁也。厥事钜而应有所纪,殆无逾于此者。然其本末沿革,乃史家之事,非余所敢闻也。兹就地方之变革,秉所知者略述之。粤自武昌起义,全国景从,不两月间,先后反正,名曰光复。光复者,光华复旦之义焉。而能兵不血刃,民不驿骚,用告厥成,为亘古所未有。以视嘉定十日,扬州全屠,其相去何其远耶。清邑之于斯役也,由夙怀革命之士,发扬民族精神,先未雨而绸缪,俟水至而渠集,奔呼策画,不乏其人。忆史令久蹉差,有呈《复浙江都督》一文,其略曰:“案奉都督支电,开据临时稽勋局,浙江省调查会会长俞炜呈称:前奉临时稽勋局长冯歌电,饬将革命功勋成绩,于电到三个月内调查完竣,全数报告等,因奉经通告,务于十月内将应报各种勋绩送会,汇办在案,现因尚未送齐,拟请令催,限于民国二年一月十五日以前,送会汇办等情,除通电外,仰该知事等,即便转行遵照具报等,因奉查属邑士民,前在清兵固守,南京攻克奏凯案内,有出力人员,陆军第二十一团第一营退伍兵士谭锦有一人,业经奉奖二等年金在案。惟德邑夙具革命,奔走筹画,光复全县者,自不乏人。节经派员调查,均以当时在事人员,不愿居功,致稽呈报。
  兹据调查员报告,去岁德邑光复时,先由程森、蔡焕文、徐师善、闻毓璇、戴文辉、蔡振镛、程凤鸣、蔡景谟、许德辉、徐沛善、徐滋善等,联合尚武会诸同志,组织团体曰光复会。先由程森自沪湖密就机宜,往返承商,与徐师善等连日会议,组织一切,公推蔡焕文为民事长,于九月十九日宣示光复。召集邑民大会,以告厥成。当夜刊就告示,派由戴文辉、程凤鸣、蔡振镛、徐滋善、赍赴镇乡,与各自治会接洽,开会演说,劝令易帜。即毁龙旗,悬白旗,以为拔赵树汉之标识。所赴一镇十一乡,共表欢迎,如响斯应。然亦不无莠民,反对光复,偏造谣言揭贴,声称实行抵抗,不成则肆放火抢劫,合邑惊惶,秩序扰乱,乃推前赴乡镇之戴文辉等,星夜赴杭,请兵援救,闻毓璇、蔡星谟分赴杭沪,购办枪械。后以势值危紧,由戴文辉等,往返杭沪,会同闻毓璇、蔡景谟,星夜购到枪弹回德,分给各固有民团,加意防护。与耆老徐士骏、许德修、沈光裕等会商,公推嵇炳元为民团局长(炳元初以同知,在豫候补,因回籍省亲,耆老恳留。至其经历,并见荐辟)。适狄前知事绍青,奉檄到任,连日会议,公决加聘嵇炳元总办民团,募集壮丁,日夜训练,因认真任事而人心始定。一面严拿土匪,呈准上峰,执法以绳,而盗贼始敛迹。并经筹集款项,镇抚难民、奖劝各民团,一律协防以保桑梓,然后次第建设,秩序恢复,卒能匕鬯无惊,地方安谧。凡此诸人,核与临时稽勋局,暂订赏恤章程草案总纲第四条之规定,似无不合等情报,告前来知事,详核无异,理合备文呈报,仰祈都督核示饬遵。”
  是案既上闻,都督朱瑞照例注册,并转临时稽勋局存案无异。惟斯役凤鸣既参末议,效奔走,觉当时情况,有为前呈所未尽者。查德清光复,先与武康各同志结合,故易帜后先一辙,均由先君森,秉沪湖密令以行之者,其动机犹在杭州光复之先,武康系另案办理,故前呈未及也。
  至新市全镇之光复,仅次邑城一日,当余等之奔赴也,新市已届开会矣。先是,新市沈汝楷、高振垣、钟选青、胡锡申、胡家骥及程源等,得先君森密简,有“奉令复邑,不日举事,城镇唇齿,谊切同舟,攻守联盟,诸祈见教,镇多君子,谅能慎密”等词。至是,乃由沈君等偕同高士钧、刘曾墉、钟光熹、刘衍庆、黄冕英、严元英、潘宝莹、钟守恒、胡若龙等,暨合镇民商,集会商议,高揭汉帜,表示反正。惟公选主镇事者,未决结果。群属意沈汝楷而汝楷谢辞。乃加推余造访其庐,乘客谈之顷,由士钧、曾墉等四人代表众意以拥之,其事竟遂。此则躬与者焉敢为镇人庆也。
  至在各乡,多由自治会主持其事。能与当地人民,同趋一致,乃能共观厥成。嗟乎!周馀黎民,靡有孑遗;汉家约法,人士腾欢。率豪杰以返河山,仰卿云而歌复旦,此诚万众一心者也,岂仅一邑而已哉。
  民国《德清县新志》
  第二节 解放后
  德清县人民政府通知
  粮字第2号
  根据各界人民反映及各方面之考查属实,即敌伪所遗留之库存粮及各乡保之壮丁粮、稻谷粮,为数甚巨。这些存粮乃国民党反动政府掠夺人民之膏血,应由人民政府接收充作军粮。但有少数敌伪人员(乡保在内)及存商店粮行住户,乘机混水摸鱼中饱私囊,实为政府法令所不容,县府根据约法八章,与最近省军区财经办事处联合布告,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应将该敌伪遗留之一切存粮变为革命军需起见,特决定几点通知如下:
  (1)凡各地粮仓,各伪乡保人员所存之省粮、地方粮、壮丁粮,要按照伪政权之底案,清结账目,向人民政府进行彻底移交,不得有任何欺骗隐匿、私改手续等行为。
  (2)凡各商店粮行、学校住户,所存粮不得转移分散,应一面集中存粮,一面据实向政府报告登记,凡保藏有功者奖,隐匿不报者罚。
  (3)限本月九日起至三十一日为报告登记存粮时期。逾期不报者,即系有意贪污,中饱私囊,违犯政府法令。经查出后,按情节轻重,以法处理。
  (4)如逾期不报或不据实报告者,各阶层人民,均有告发与检举之权(公开检举与秘密报告均可)。凡报告属实而查获敌伪存粮者,即由县府提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可充奖,凡相互包庇舞弊者,经查出定予严惩。
  (5)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征收三十七年度之公粮,大多数群众已经缴齐,但仍有少数尾欠尚未缴清,本府为了保证军需求得公平合理调济负担,特决定该项尾欠粮亦须继续缴清,凡欠缴之户个别确系有地无粮,或寥若无力缴清者,经查明后可予减免。如有少数份子,过去借权势拖欠空缴,自通知后仍有拒交者,定予追查惩处。对以上决定,望各界人民遵照执行。并愿直接按有关以上之敌伪人员、商店粮行住户,自动向政府报告登记,仍从宽处理为妥!
  此致
  县长:路凤翔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七月
  德清县城关镇私营商业盈馀分配方案
  一、情况
  盈馀分配是党对资产阶级贯彻和平改造方针,购买政策的实践,是对私改造的具体措施之一,根据地委对盈馀分配问题的指示,结合具体情况,本镇确定三户有代表性的户先进行分配,然后全面开展。
  城关镇共有私营商业饮食业289户,从业人员470人,其中职工43人,一般家庭店多,雇工店少,属於资本主义性质的仅7户,目前雇佣一个工人的10户,雇佣二个工人的3户,雇佣三个工人的2户,雇佣五个工人的2户,不雇职工的占绝大多数,企业有盈馀符合分配原则的有7户(包括资本主义轮船一户雇工10人),实有资金(1955年底)45676元,三年营业999093元,毛利额292662元,开支225847元,账面盈馀66815元,占资金利润率71.76%,已缴三年所得税34019元,占盈馀50.92%,除缴所得税外,实际盈馀32796元,占资金利润率35.23%,职工工资平均在43.84%,资方工资平均在39.35%,7户中选择3户为试点,(其中盈馀特大一户,私私合夥一户,棉布经销店一户),在不影响原企业的生产经营前提下,根据具体财务情况,参照四马分肥办法,按企业1953年一1955年三年盈馀情况,分年计算,一次进行分配。
  二、具体分配意见
  1、二联鱼行:该户系公私合营清产核资,从业人员8人,其中资方实职人员2人,职工4人,资方亲戚2人,1953年期初资金5452元(流动2440元,固定3012元),企业历年多有盈馀。
  1953年盈馀9352元,占资金171.53%,缴纳所得税79.67%,占盈馀85.19%,实际盈馀1385元,占资金25.4%,利润正常,参照四马分配,除所得税外进行三马分配,公积金占盈馀提存65%,计900元,资方分红25%,计346元,折合期初资金年息6.35%%,职工福利金10%,计139元。
  1954年盈馀15068元,占资金(期初资金十公积金)237.21%,缴纳所得税5232元,占盈馀34.72%,实际盈馀9836元,占资金154.8%,盈馀特大利润高,采取多提公积金的办法,公积金提存82%,计8065元,资方红利8%,计787元,折合年息12.4%,职工福利金10%,计984元。
  1955年盈馀8792元,占资金(其初资金十公积金)60.98%,缴纳所得税4939元,占盈馀53.78%,实际盈馀3853元,占资金26.83%,盈馀较大利润率高,缴纳所得税后净馀酌情分配,公积金提存75%,计2890元,资方红利15%计578元,折合资金年息4.01%,职工福利金10%计385元。
  1953年一1955年三年盈馀总额33212元,减去所得税18138元,占盈馀54.6%,实际盈馀15074元,占资金57.49%,该户财务正常、盈馀较大,除所得税外公积金提存78.65%,计11855元,资方红利提存11.35%,计1711元,折合实有资金年息6.53%,职工福利金占10%,计1508元。
  2、协记土产运销行:公私合营,清产核资户,从业人员10人,私私合夥店,不雇职工,股东兼业务,1953年期初资金3537元,盈馀7692元,占资金217.47%,缴纳所得税7859元,占盈馀102.09%,亏本167元,不列为分配。
  1954年盈馀842元,占资金23.07%,缴纳所得税629元,占盈馀74.7%,实际盈馀213元,占资金5.83%,上年亏损。下年盈馀,除所得税外提存公私金后参照资金情况确定资方红利收入,公积金提60%,计128元,资方红利40%计85元,折合资金年息2.33%。
  1955年盈馀8426元,占资金223.03%,缴纳所得税2926元,占盈馀34.7%,实际盈馀5500元,占资金145.58%,分配公积金为87%,计4785元,资方红利13%,计715元,折合资金全年息18.
  该户二年共盈馀9268元,缴所得税3555元,实际盈馀5713元,提存公积金86%计4913元,资方红利14%计800元,折合资金息10.77%。
  3、永大隆棉布店:公私合营清产核资产、系独资,从业人员6人,其中职工4人,1954年9月棉布经销改造时资金核实为7110元(前二年盈馀已核为资金),1955年盈馀5590元,占资金44.29%,缴纳所得税1309元,占盈馀41.57%,实际盈馀1840元,占资金25.87%,职工平均工资在40.25元,资方平均工资38.50元,经营财务正常,除缴税外拟分配公积金70%计1287元,资方红利参照企业分配惯例20%,计368元,职工参照企业福利条件提为10%,计184元,资方实得占年利的5.18%。
  4、三联布店:清产核资户,从业人员5人,其中职工1人,1954年九月份棉布经销改造时资金核定为3800元,10-12月账面盈馀692元,占资金18.21%,缴纳所得税321元,占盈馀46.39%,实际盈馀371元,占资金9.76%,职工平均工资48元,资方平均工资41元,经营正常,拟分配公积金70%,计260元,资方红利20%,计74元,职工奖金福利10%,370元,私方所得占年利1.95%。
  1955年账面盈馀2680元,减除所得税824元,加折旧12元,占盈馀37.91%,实际盈馀1884元,占资金(原资本十公积金=4060元)45.42%,盈馀部分弥补1956年第一季度亏损180元,净盈馀1664元,利润率为40.99%,经营正常、利润率较高,私方人员多拟分配:公积金70%,计1165元,私方分红20%,计333元,职工奖金福利10%,计166元。
  1954年1955年二期一年分配,账面盈馀3372元,减除所得税折旧1157元,第一季度亏损180元,实际盈馀2035元,分配公积金1425元,占70%,资方红利407元,占20%,职工福利奖金203元,占10%,资方收入占资金年利5.18%。
  5、鼎大糖坊:清产核资户,从业人员,其中职工7人,独资店,1953年期初资金964元,□□□□□□交纳所得税127元,实际亏损129元,不予分配。
  1954年账面盈馀1406元,占资金14.40%,交纳所得税1276元,实际盈馀130元,占资金(964)13.89%,拟分配公积金55%,计71元,资方红利30%,计39元,职工福利奖金15%,计20元,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4.05%。
  1955年账面盈馀2896元,占资金(964十71)282.24%,缴纳所得税1471元,实际盈馀1425元,占资金13.77%,盈馀特大利润率高,企业财务情况差,职工多,福利差,资方负担轻,生活可维持,拟分配公积金85%,计1211元,私方红利8%,计114元,职工福利奖金7%,计100元,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11.01%。
  1954年1955年二年一次分配,二年账面盈馀4302元,缴纳所得税2747元,实际盈馀1555元,占资金(1999元)77.75%,拟分配为公积金82.44%,计1282元,资方红利9.84%,计153元,职工福利奖金7.72%,计120元,资方所得占资金年利7.65%。
  6、南山堂国药店:清产核资户,从业人员8人,其中职工5人。1953年期初资金7550元,账面盈馀5340元,文纳所得税2522元,实际盈徐2818元,占资金(7550)37.32%,职工平均每月工资36.13元,资方平均工资36.95元,盈馀额较大,经营正常,企业财务情况较好,职工多工资低福利差,资方工资低,生活靠店,拟分配为公积金70%,计1972元,资方红利20%,计564元,职工福利奖金10%,计282元,资方所得占资金年利7.47%。
  1954年账面盈馀1076元,交纳所得税760元,实际盈馀316元,占资金(755十1972=资金9522元)3.32%,盈馀少、利润率低,拟分配公积金60%,计189元,私方红利30%,计95元,职工福利奖金10%,计32元,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1%。
  1955年账面盈馀1847元,交纳所得税851元,实际盈馀996,占资金(9522+189=9711)10.26%,盈馀少、利润率低,拟分配公积金60%,计597元,私方红利30%,计299元,职工福利奖金10%,计100元,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3.08%,
  1953—1955年三年一次分配,账面盈馀8263元,交纳所得税4183元,实际盈馀4130元,拟分配公积金2758元,占66.78%,私方红利958元,占23.2%,职工福利奖金414元,占10%,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3.58%。
  7、吉成航轮:公私合营清产核资户,从业人员11人,其中职工10人,1953年期初资金4872元,全年收益17767元,开支15726元,账面盈2012元,交纳所得税823元,折旧562元,占账面盈馀67.83%,实际盈馀657元,占资金13.49%,职工每月平均工资58元,资方平均工资60%,盈馀额不大,利润率低,拟分配公积金60%,计394元,私方红利30%,计197元,职工福利奖金10%,计66元。
  1954年账面盈馀933元,交纳所得税435元,实际盈馀498元,占资金(4872十公积金394元=5266元)利润率9.46%,盈馀额少、利润率低,拟分配公积金60%,计299元,私方红利30%,计149元,职工福利奖金10%,计50元,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率2.83%。
  1954年账面盈馀2275元,缴纳所得税909元,漏付防洪工资71元,实际盈馀1295元占资金(5266十公积299元=5565元)利润率23.27%,经营正常,,拟分配公积金65%,计842元,私方红利25%,计324元,职工福利奖金10%,计129元,资方所得占资金年利5.82%。
  1953—1955年三年一次分配,账面盈馀5250元,交纳所得税2167元,折旧及防洪工资633元,实际盈馀2450元,拟分配为公积金1535元,占62.65%,私方分红670元,占27.35%,职工福利奖金245元,占10%,私方所得占资金年利4.27%。
  三、分配做法
  掌握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做好盈馀分配工作:
  1、进行调查摸底研究分析,摸清三年的经营情况,利润情况,盈馀情况,旧企业分配惯例,按照党的政策参照四马分配办法,或者照旧企业分配惯例进行分配,掌握在资方实得不超过实有资金的12%,根据财务正常情况不低於5%。
  2、自内到外作好思想准备,首先对干部进行政策教育,统一干部思想认识,学通做法,步调一致,然后通过工人,与工人思想取得一致,工人比资方要先进一步,工作上要占主动,在工人认识一致基础上对资方开展教育,通过教育使得干部、工人、资方三者思想一致,端正政策,分户召开劳资协商会议,研究分配比例。
  3、充分发挥各组织作用,特别是工会、工商联等机构,对外贯彻一般通过组织贯彻,资方申请,政府审查批准。
  四、具体问题掌握
  1、分配掌握企业盈馀总额,除去当年已缴所得税额,等于实际盈馀额再进行分配,据本镇情况所得税率大,一般税率在占企业总盈馀的50%以上,因此对盈馀分配掌握先缴纳所得税后按实际盈馀额进行三马分配。
  2、对历年盈亏不一的户,如果上年亏损大,下年盈徐大,企业资金少的户将下年盈馀额中盈馀弥补上年之亏损后再进行分配,如果上年有馀而都交了所得税亏本极微的,下年有馀不再弥补上年之亏损,下年盈馀额在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下进行分配。
  3、资方红利,参照企业盈馀、财务、资金情况在财务正常户资方红利掌握在资金年息六厘以上一分二厘以下,财务差,资金多的户分配掌握略低、财务好、资金少的户分配掌握略高,资方红利一般掌握在按实有资金年利6-9%,盈馀特大的公积金可以多提。
  4、职工福利金按企业实际盈馀,参照企业福利条件一般提取10%,如果盈馀大的户工资水平又高,福利金大的户可作为集体福利,对职工资金分配根据劳动表现,职工现金收入一般不超过二个月的工资收入,盈馀少、工人多、工资低、福利差,在盈馀中多提,略高于10%。
  中共城关镇委印发1956.4.29
  关于城关服装社改进裁剪
  折旧翻新、节约用布的报告
  本月20日,《浙江日报》登载了国务院关于节约用布,今年第二期布票对折使用的决定,为了使群众节约用布,缓和市场棉布供应紧张情况,除教育群众外,服务加工单位如何提高技术,改进裁剪方法减少棉布耗用量,也是主要问题。为此,根据国务院决定指示精神,在20日晚到服装社召开临时社员大会,说明节约用布意义,号召大家想办法节约用布,精打细算改进裁剪或以折旧翻新办法,减少布量消耗……21日上午又召开有裁剪工、车工、做毛货、做便衣等人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专门讨论研究如何节约棉布,特别研究裁剪问题,大家认为浪费漏洞最大。会议上,研究一套中号卡其男中山装,需要1.31丈布,而实际中用摆七巧板方法划线,只要1.25丈就够了。比以前每套1.4丈减少1.5尺,比会议上订的毛样节约6寸。这一发现,增加了大家研究节约用布的情绪。
  另外,采取拆旧翻新办法发动社员下乡收旧。23-25日,共翻新布衣10副、毛货3副,大衣1件(如旗袍改时装等)。
  25日下午,召开中纺公司、区社、公私合营棉布店的业务负责人及服装社裁剪座谈会。由镇委谈节约用布,提出棉布供应及使用今后应多加联系配合。公私合营棉布店代表向服装社提出:有条线呢和2.7尺门幅漂白布,在裁剪时需要继续研究。接着,由服装社将节约用布改进裁剪办法在会上介绍,并当场摆出样板当场裁剪。
  现在该社正在继续研究没有研究到的产品,如童装,并继续组织社员下乡,深入机关,扩大修旧范围。今后,还需加强领导,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钻研性,全面执行国务院关于节约用布的指示。
  德清县城关镇人民委员会
  1957.4.27
  (县档83.7.1)
  关于发展多种经营要求解决种植土地的报告
  地委和县委在七八月份召开发展多种经营会议后,由于上级重视,本镇工作从上到下得到贯彻,并已作出规划。为了使规划变为现实,主要解决土地问题。虽与城关公社联系,同意划给一批土地,因为路程有四五里(明星大队),太远。原因还有两方面:①居民劳力缺乏,②商业要在不妨碍业务前提下种植。为了不妨碍业务和解决劳动问题,又能下决心大抓农作物。由此本委已找好土地对象,座落乾元山北面(西面人民医院,东面石民新农户。)估计土地80亩左右,现在全部种上番薯。这批土地要求上级领导设法划给本镇。特此报告,希迅速研究复函。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1959年9月3日
  送:县委多种经营办公室
  关于甄别平反工作的总结报告
  (镇委发〔62〕35号)
  城关镇甄别平反工作自今年五月开始到现在止,历时七个多月,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为了严肃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干、群三者关系,现将我们工作情况综合如下:
  1958年至1960年三年中干部、群众处理批判情况。(1)镇属机关、街组、蔬菜场、渔业社、合作商店五个单位,3年中处理批判77人,其中干部7人,群众70人。分运动情况:新三反29人,反右倾5人,反土丝11人,社会主义教育19人,平时13人。分处分性质:批评18人,辩论28人,扣工资2人,集训12人,拆毁灶头2人,拔掉菜、豆2人,罚款2人,体罚1人,停职反省2人,留校察看1人,开除2人,撤销行政职务2人,党纪处分3人。经过甄别,属正确的37人,部分处理错14人,处理错26人。(2)手工业单位(木、竹、铁、五金、综合单位),3年中处分、批判82人。经甄别后,其中处分正确28人,部分错25人,全错29人。(3)其他单位(国营饮食、副食、百货商店、联合诊所、清卫所、粮管所六个单位)。3年中处分、批判34人。其中处分批判正确的13人,部分错的15人,全错6人。
  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全镇三年中共处分批判193人,其中批判正确的78人,部分错的54人,全错61人。对于那些需要甄别的115人,已分别作了不同方式的平反,其中发还倒扣工资和赔偿损失计35人,共人民币99.93元。
  (下删)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
  中共城关镇委
  1962年12月13日
  (县档83.12.2P42)
  关于蔬菜实行粮菜挂钩自产自销定额补贴报告
  德城字(84)第1号
  县人民政府:
  我镇原有蔬菜场两个,9个生产队,194户759人,菜地376.99亩,由于菜地土质差、难管理、产量不快,也存在着农商矛盾。1982年蔬菜丰收,年终完成蔬菜14503担,完成合同78.4%,而全镇20400人,每人每天供应蔬菜只有2两左右。
  责任制工作开展以来,菜农积极性普遍提高。本镇供应不了,商业部门用汽车推销外地,压低了集市贸易菜价,居民吃菜得到改善。但蔬菜产大于销,却增加不少矛盾。如收购部随便退货,好货当次货收,压级压价,甚至拒收,挫伤了菜农积极性,增产得不到增收。
  为妥善解决农商矛盾,根据中央(84)一号文件,我们提出“实行粮菜挂钩、自产自销、定额补贴办法如下:
  (1)城关镇增设2-3个蔬菜供应点。
  (2)由蔬菜办公室安排人员,统计品种需求,每月上报县市菜办。
  (3)按国家牌价供应蔬莱,每天对外公布,按质论价。
  (4)每季下达合同计划,增加花色品种,并以菜的品种数量实行定额补贴,粮菜挂钩,以粮定菜。
  (5)力争1984年蔬菜供应2万担左右,使城镇居民每人每天供应蔬菜三两左右。
  存在矛盾:菜农投售国家2万担蔬菜,国家牌价与集市贸易价每斤相差5分计算,菜农就减少10万元。目前集市青菜0.06-0.08元一斤,而收购部只有2分一斤。集市大蒜价0.32元一斤,卖给收购部0.15元一斤。茭白集市价0.35-0.45元一斤,收购部0.12元一斤。如果每斤减少5分计算,1982年菜农投售蔬菜14503担,直接少收入72519元。因此,要求县政府按我镇20400人口,每人全年1.50元,差价补贴计30600元,直接拨转蔬菜办公室,以补贴菜农种菜减少的实际收入。
  城关镇人民政府
  1984.3.15
  抄报:县财办、县财税局(县档83.34.9)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德城委(92)12号
  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
  (略)
  三、具体实施步骤
  1、测算方案:以国家定购任务计算出定购粮田面积,以人均口粮300公斤套出口粮田和适量的饲料粮、种籽粮田面积,然后确定调整面积。
  2、规划:测算方案以圩区为单位划定粮食保护区,并规划出调改圩区的具体面积和田块。
  3、分阶段实施:八月底前为宣传、发动、测试方案阶段,确定粮田保护区面积,调改面积及圩区、田块;9月20日前为规划定案阶段,具体落实粮田保护区、调改区;11月5日前为行动、落实阶段,粮田保护区的土地调整,签订承包合同,调改区内调改品种、项目、基本建设等告一段落;12月20日前为扫尾、验收阶段。
  四、必须把握的几条原则
  1、这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广量大,政策性强,为确保调改工作正常进行,各村要建立调改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各村调改计划必须经镇政府讨论同意后,方可实施。
  2、确定粮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必须生产粮食,不准种植多年性经济作物。对原农户自行调改田块,必须纳入这次调改计划,服从再调整。农户要求保持现状的,要用经济手段加以调控。
  3、对规划调整圩区,田块必须一步到位,划定产业结构调整的面积原则上以村、组集体规模经营为主,壮大村组集体经济,规划调整的粮田不准荒芜。
  4、保证国家任务。人均口粮达不到300公斤的村、组,原则上不搞粮田结构调整。
  5、实施调改中,既要充分发挥淡水鱼养殖优势,又要主攻市场需求的特种养殖业。适当发展种养业的其他高效经济作物。
  五、奖惩措施
  (略)
  附:各村调改参考面积。(亩)
  红星 350 火星 150 金星 320 明星 370 联星320
  恒星 310 齐星 310 卫星 180 星星 180 建星140
  新盟 150 金鹅 200 联谊 150 联盟 200 幸福300
  信谊 100 大友 50 官庄 150 胜利 50 清水坞 20
  合计 4000亩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城关镇人民政府
  1992年8月23日
  (县档83.40.24)
  第三节 著述
  本节所录均属专著,文学创作见《文学·小说、诗词、散文、随笔》等章节。
  (一)士族名著
  沈麟士:《周易两系训注》、《礼记训注》、《春秋训注》、《尚书训注》、《论语训注》、《孝经训注》、《丧服要约》。
  沈复:《四益斋集》、《奏议》、《讲议》。
  徐尚勋:《西台疏草》。
  徐倬:《道贵堂集》、《全唐诗录》、《古今文统》、《读易偶抄》、《读诗偶抄》。
  徐以观:《读易困知记序禄》。
  徐天柱:《易说》、《尚书采获》、《读周礼》、《左传补注》、《运河考略》、《读史偶笔》、《冬心存》。
  徐伸:《读史酌录》。
  徐承烈:《山庄丛话》、《委巷丛谈》、《听雨轩清言》、《病馀闻笔》、《耄馀偶识》、《见闻杂记》。
  徐兆丰:《偶涉录》。
  徐养源:《律吕臆说》、《琴学原始》、《周髀解》、《氏族谱》、《朝鲜疆域考》。
  徐鉴深:《居敬轩杂著》。
  徐端:《安澜纪要》、《洄澜纪要》。
  徐本立:《词律拾遗》。
  胡友信:《政绩录》。
  胡渭:《禹贡锥指》、《大学翼真》、《易图明辨》、《周易揆方》、《洪范正论》、《诗笺辨疑》、《吴兴典录》、《他山录》、《庾开府集注》、《唐诗玉渊》、《唐诗丽则》、《唐诗表微》、《近体今体诗钞》。
  胡彦昇:《乐律表微》、《春秋正解》、《四书近是》、《四书集说》、《丛书要录》。
  胡彦颖:《北窗偶谈》。
  胡会贞:《孝经集成》、《四书六合纂说》。
  胡会恩:《象数汇存》。
  蔡中孚:《馀溪对影编》。
  蔡官治:《礼记删繁》。
  蔡奕琛:《编审议》。
  蔡启僔:《洪范五行传》。
  蔡廷宣:《动植类聚》。
  蔡之定:《八箴草堂格言》、《古今文稿》。
  蔡寿昌:《蜕石文钞》、《说文质疑》。
  许孚远:《学庸述》、《论语述》、《周易述》、《左氏详节》、《续麟正史》、《语要》、《正俗篇》、《牧政略》、《乡饮会通》。
  许晋:《临溪邑乘类稿》。
  许宗彦:《鉴止水斋文集》。
  许善长:《诗馀谈塵》。
  许德裕:《慈佩轩类编》。
  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第一楼丛书》、《曲园杂纂》、《俞楼杂纂》、《宾萌集》、《茶香室丛钞》、《茶香室经说》。
  戚麟祥:《舆地纂要》、《四六撷藻》。
  戚弢言:《连江县志》。
  戴元枚:《感证治诀》、《雅训记闻》、《辨证析疑》、《准绳丹髓》、《法律丹髓》、《景岳丹髓》、《论翼丹髓》、《方解补注》、《金匮补注》。
  戴望:《论语注》、《颜氏学记》、《管子校正》。
  虞铣赛:《乐堂文集》。
  江毓荃:《读朱阶梯》、《惕庵文集》。
  程肇奎:《字学锦囊》、《地理辑要》。
  (二)民国期间
  程森(字景川)《修德堂文存》4卷,《诗存》2卷,《笔记》2卷,《杂钞》2卷,《尺牍》2卷,均未刊。《德清县新志》14卷,民国廿年铅印竖排线装四册。
  沈锜:《远东利益与远东政策》、《新缅甸》,皆为英译本。
  高峦:《高兰诗稿》,铅印本。
  沈西苓:《航空女》、《上海二十四小时》,铅印本。
  吴玉:《诗学入门》,稿本未刊。
  许孙缪(字公武):《邑谚字考》、《天文图说》,均未刊。
  沈世纶:《四友斋诗稿》、《沈氏家乘》,均未刊。
  沈瑛:《水竹村庄诗稿》、《医方辑要》,均未刊。
  沈鸿英:《不改乐斋诗稿》、《牙慧集文稿》,均未刊。
  沈承望:《妙香室诗草》,未刊。
  沈赓元(字舜卿):《学篆津梁》,未刊。
  蔡友石:《双桂轩印谱》,原拓未刊。
  蔡宝善:《观复堂诗集》8卷,《听潮音馆词集》3卷,民国十九年宣纸竖排线装本。
  (三)解放迄今(再版·初刻)
  赞宁:《宋高僧传》30卷,《笋谱》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沈枢:《通鉴总类》20卷。同上。
  胡渭:《禹贡锥指》20卷,《易图明辨》10卷,《洪范正论》5卷,《大学翼直》7卷。同上。
  戚蓼生:《戚序本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影印有正书局石印本。
  蔡寿昌:《蜕石文钞》。上海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吴兴丛书》本。
  沈云:《台湾郑氏始末》。同上。
  俞樾:《诸子平议》35卷。中华书局重印商务印书馆《国家基本丛书本》。上海书店重印本。《古书疑义举例》,中华书局2005年重印本。《春在堂随笔》,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右台仙馆笔记》,齐鲁书社1986年。《九九消夏录》,中华书局1995年,《湖楼笔谈》、《读书馀录》、《达斋丛说》。同上。
  戴望:《颜氏学记》10卷,中华书局1958年。《谪麟堂遗集》4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文物出版社《吴兴丛书》1986年。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俞同奎:《伟大祖国的首都》,文化部古代建筑修整所1956年内刻本。
  沈兹九:《流亡在赤道线上》,1985年三联书店。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1952年棠棣出版社,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脂砚斋红楼梦辑评》,1954年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1960年中华书局。《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辨》,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宋词选释》,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诗词曲杂著》,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读词偶得》,上海书店1984年重印。《燕知草》,同上。《俞平伯散文杂论篇》,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莫善祥:《机械制图讲义》,1953年上海交通大学。《轴测投影》,1962年上海交通大学。《透视对应》,同上。《画法几何》,1964年上海交通大学。
  徐开源:《工业企业供电》,1964年科学出版社。《船舶工程辞典》(分科主编)、《机电词典》(电气部分),1988年国防工业出版社。
  蔡晋:《刑事侦查与司法鉴定》,1982年知识出版社。
  杨绿乔:《农村家用新型沼气池》,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蔡剑飞:《形声字概论》,1953年上海东方书店。《语法图解初步》,1955年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
  蔡长年:《信息论》,196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数据传输原理》,1978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孙德祖:《我的年轻的岁月》,1989年香港三联书店。
  蔡颐年:《汽轮机制造工艺学》,195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961年《中国工业出版社》。《蒸汽轮机装置》,198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透平及分离器中的蒸汽两相流》,198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湿蒸汽两相流》,1985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蒸汽轮机》,1986年西安交大出版社。
  徐振邦:《外科抢救手册》,1965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麻醉学》,197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现代麻醉学》,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麻醉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1984年福建科技出版社。《急诊抢救手册》,1992年北京金盾出版社。
  袁楠:《国际单位制》,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1983年中国计量出版社。《物理量与单位》(合著),1986年中国计量出版社。《电磁量的单位制和单位的复现与传递》(合编),198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蔡建华:《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196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量子力学》,198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超导电性物理基础》(合著),1981年科学出版社。《量子统计的格林函数理论》,1982年科学出版社。
  沈圣英:《南朝鲜》(合著),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沈梨庭:《国外轴承钢的研制》,1973年上海科技情报出版社。《渗碳轴承钢及特种轴承钢》,1974年同上。《国外轴承钢标准译文集》,1975年冶金工业出版社。《合金钢钢种性能手册(二分册)·滚动轴承钢》,1984年冶金工业出版社。
  马志瀛:《交流电弧间隙剩馀电流的研究》,1983年西安交大出版社。《高压电器》(合编),1987年水电出版社。
  胡文经:《统筹网络及其计算处理》,1982年北京统筹法研究会内刊。《图论原理及计算机辅助长途通信网络规划》,1983年辽宁邮电管理局研究所内刊。《足迹与心路》,2005年香港华泰出版社。
  吴冠民:《独破庐吟稿》、《独破庐论稿》,2003年时代文艺。《德清旅游文化》(主编),2002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周于怀:《周于怀花鸟画册》,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吴亚卿:《未立斋吟稿》,1984年写刻油印本。《未立斋文选》,1997年杭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内刊。
  吴通:《劝世歌》,1999年内刊。
  胡汇名(等):《德清胡氏家谱》,2001年内刊。
  蔡剑飞:《现代汉语结构语法》、《汉字构造》、《德清城关蔡氏家谱》、《德清城关许氏家谱》、《中华岁时小字典》、《德清史料五题》、《戴公祠史料汇编》、《民国德清人物志》、《鸡肋集》、《鸡冠集》、《羌山集》、《前溪集》、《德清县妇女运动史》、《德清县城乡建设志》、《德清县档案馆指南》,以上或编或著,均为内刊。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