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徐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4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徐氏
分类号: K825
页数: 22
页码: 799-820
摘要: 先祖徐绍滨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来自浙东馀姚,因徐氏道贵堂落成于务前街后,成为徐氏家族自乡村迁入市镇后首代闻人,迎养舅氏如父,清初举家迁入县城务前。明朝天启二年壬戌(1622)进士“历任青浦、华亭知县兼摄上海县事,尚勋谨遵,巨商以旧规进尝(送礼),崇祯元年(1628)离任。以循良第一擢升山西御史台御史,居职后。根据时弊上《天心示警》、《忧时》、《陈瘼》三疏,极言敢谏,朝臣深惜才未殚用,葬武康三桥埠灵山,顺治元年迁广西象郡灵山县县尹。
关键词: 人物 乾元镇 徐氏

内容

徐氏乡贯本在新塘(今属士林),先祖徐绍滨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来自浙东馀姚。徐家自第六世徐尚勋、徐倬取得功名后,迁居县城,遂为镇人。
  本章所记徐氏家族,始于徐氏第五代。因徐氏道贵堂落成于务前街后,徐倬之父即来城区,曾倡修文庙,广积公益,成为徐氏家族自乡村迁入市镇后首代闻人。
  本节入传62人,附传8人。
  文炅。尚勋、尚介、尚纶。倬。元正、元会。志莘、志岩、志丙(志豳、元臣)。以升(以观)、以丰、以泰(秉愿、秉懿)、以坤、以震。振甲、振绶。开厚。秉敬。端。尔燮(奎五)。天柱、天骥。显曾。宝仁。养源、养灏。璜、琳、球。予嘉。恩洽。彝承。本璿、本衡、本麟、本诚、本华。鉴深。芝淦。荫培。传经。竑。凤喈。培生。思谔。应枚。保康(娥)。树基(隆福)。承福、承禄。曼仙。士麟、士骈。立善、楚善、师善。若仙。恒寿。开源。宗楷。延勋。
  徐文灵
  号宜园,本县新塘人,绍滨五世孙。父徐梓,擅文学,精戴礼,文炅幼承家传。性倜傥大度,好周人急难。敦厚孝顺,执丧哀毁过人。父殁恐母过悲,侍寝不懈。迎养舅氏如父。双亲俱故后,庐墓三年,每逢岁尾年头,则悬挂祖先画像祭拜,对之饮泣。
  崇祯十四年(1641)遭灾,亲至浙东买米,散发乡党,活人甚众。清初举家迁入县城务前,濒溪置屋,堂署道贵。顺治十二年(1655),发起倡修文庙,鸠工庀材,规制宏侈于往昔。学使上闻,谦辞褒奖,时人赞誉,士族共识。其子倬,翱翔翰苑,克
  昌厥后,另有传。
  徐尚勋(1592-1633)
  字拙也,号未孩,生于新塘徐家墩。明朝天启二年壬戌(1622)进士,历任青浦、华亭知县兼摄上海县事。初任时,其父徐完宇告诫:“公生明,廉生威。”尚勋谨遵。时逢天灾,率吏看荒后绘图呈报乞免税赋,民赖以话。自用薪米,皆取于家,不动官仓颗粒。华亭为大县,赋役繁杂,尚勋分厘剔算,毫不偏枉。巨商以旧规进尝(送礼),均谢辞不受。
  其时,魏党权势炙手,生祠遍布州县,往往毁民庐墓以争风水。独华亭县严禁不动。
  天启七年(1627),奉命主考南闱,所选汪文烈、吴太冲、吴有涯,皆一时俊彦,人称得士。
  崇祯元年(1628)离任,华亭百姓在上立生祠纪念。以循良第一擢升山西御史台御史。居职后,根据时弊上《天心示警》、《忧时》、《陈瘼》三疏,不久丁忧返里。丧期满,再次任职畿辅,弹劾辅臣炯卿冢宰,不避权贵,极言敢谏。因乌程相国排挤,乃报疾请假归乡,不久因病逝世,年四十二。朝臣深惜才未殚用,葬武康三桥埠灵山。
  性孝,抚庶母,训弱弟,人无间言。著有《两台疏稿》一卷,《藿枕集》六卷。
  徐尚介(1603-1644)
  字于石,号雪轲,尚勋弟。由明经任婺州府学教谕。顺治元年迁广西象郡灵山县县尹。时象郡未平,寇乱频发,家人涕泣劝阻。尚介微笑曰:“大丈夫奉王命,岂能避险阻哉!”乃带领儿子徐修,仆人朱贵、陈继、宣义,裹粮策马,直奔任所。
  及近灵山,先移署陆安,当地百姓如仰慈父。不久象郡通,但青牛城遭困。尚介亲冒矢石解围,并奉檄赴灵山招抚,良民始得稍集。未几蟊贼再至,尚介持刃与子登城,而城守叛变。尚介对子、仆叹息曰:“余责在于守土,当誓死捍城。”乃奋身挡贼。先用刃战,刃折损;复徒手战,手重创。遂骂贼而死。子修、仆贵,同时殉难。郡守与道闻知,割俸入殓。陈、宣两仆人间关七千里,负榇归邑。事上报,朝廷悯其忠良,赠广东按察司佥事,幼子荫庇。媳陈氏守节数十年卒。时人称,忠孝节义,出于一门。
  徐尚纶
  字素丝,号蔗庵,绍滨六世孙,工部尚书宜园第三子。昆季四人,长又黄、次苹村、四竹美。苹村与尚纶俱宜园继配范氏所出。
  童年受句读则成诵,稍长一目数行,弱冠补弟子员。于经史无不讲贯,而《曲礼》一书,尤为专门之学。居父丧,尽哀尽礼。未几,二兄倬入翰林,尚纶谓:事君事亲,其理一也,乃绝意仕进,居家侍母。奉旨甘、舞莱彩者数十年如一日。丁母艰,哀毁擗踊,卜吉窀穸。后倬告归侍养,风雨联床,时多唱和,所著《北游偶吟》,严沆序云:“歌咏本诸性情,和平归于孝友。”盖纪实也。事兄敬爱,苹村疾,汤药手调。事又黄亦如之。
  县城学宫基地狭隘,偕城中士绅辟地而修新。后两度修葺,身任其责。县志久不修,请于冯、侯两县令,躬与编纂,考献征文,搜载无遗。馀如拯孤寡,恤乡邻,水早济施等,无不尽心尽力。士大夫赞曰:好善尚文,其天性如此。
  徐倬(1623-1712)
  徐倬,字方虎,十岁应童子试,号称神童。受业于倪元璐、刘宗周之门。壮年迁入县城后,曾在乾元山讲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及第,年已五十。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入史馆。因母亲年迈,乞养归居十年。丁艰服毕,任国子监司业,转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二年(1693)充顺天乡试主考官,得姜宸英、查慎行、刘岩、顾图河。不久致仕。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召试在籍诸臣,倬诗名列第一。进所辑《全唐诗录》,赐帑刊刻。并嘉其老而笃学,赐“寿祺雅正”匾额,升礼部侍郎。康熙五十一年卒,年九十,入祀乡贤祠。
  倬平时留意前明史事,凡邸抄实录,家传野乘,无不博考。相传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出于其手。在翰林时,皇上称为江南老名士。归里后,康熙召对侍从诸臣,论及海内儒林学者时谈到徐倬。不数日,倬讣告到京。大学士揆叙在挽诗中云:“最怜闻讣日,天语尚褒嘉。”盖属纪实。
  著有《苹村集》、《道贵堂集》。
  子元正、元会,另见传。
  徐元正(1644-1720)
  字子贞,号静园,徐倬子。年轻时好读深思,敏悟过人,内承庭训,刻苦自励。尝注《律吕新书》,因算法未明,苦思十馀昼夜,致使心火上攻,劳累呕血。从父执沈儒一受易义,年十四补弟子员。父执多博雅通人,从游得益。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廿四年(1685)进士,选庶吉士。廿七年入散馆,授编修。三十年充会试同考官。不久以原衔充日讲起居注官,与父倬同列讲筵。每当侍值,必澡雪精神、备极诚敬,记注档案,详审再三,岁终缮录稿本,所录上谕多至数百条。善于体会辞旨,满文汉字,一一符合,不支不漏,上益器重。三十三年,父倬南归,独在史局修《一统志》,三朝国史,政治典训,方略明史。辰入酉出,岁以为常,历升左右赞善。谕德庶子先后垂二十年,凡应制撰拟,无不称旨。值日之暇,扃户读书,不干外事。四十一年(1702)擢侍讲学士。是年十月,为父母八十齐眉辰,适逢上诏,将于来春巡视南河,元正请扈从。获准先行,因捧上赐御书高松赋一轴,为双亲寿。四十二年癸未春,皇驾自杭至苏,父倬屡蒙恩赍,元正亦邀绫幅匾额之赐。此后恩宠日隆,扈跸还京,转升侍读学士。九月,任武英殿会试总裁官。十月丁母艰,归里尽孝,恐父年老伤感,笃侍庭帏,虽年及古稀,然依然孺慕。时人有“七十婴儿九十翁”之句相赠,盖纪实也。丁亥(1707)服阕,决计终养,适《全唐诗录》刻竣,赴阙呈缴,奉旨仍补原官。四十七年(1708)擢内阁学士,吏部侍郎,充山东乡试正考官,公明无曲。次年充殿试读卷官及《佩文韵府》汇阅总裁官,不久迁吏部右侍郎,经筵讲官。未满一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八阅月,擢工部尚书,他职仍兼如故。五十年四月,《佩文韵府》出版,上疏乞归养亲,疏中警句有:“在国则事五十年景运方隆之圣主,在家则奉九十岁皇恩优养之老亲。”一时传诵。次年父卒服丧。五十二年祝万寿入都,礼毕辞陛南还,复宣谕留职。以父未葬恳辞,始蒙俞允,得以终制。经营窀穸,积劳成疴,因前旨敦迫,力疾赴阙,未补官而眩晕疾作,固请还里。五十五年(1716)九月,从驾热河回銮,道中病眩,皇上目睹,始允致仕。越四年卒于家。遗疏上闻,谕祭葬,乾隆元年(1736),晋赠光禄大夫。
  秉性好静,童年父倬取字曰静,壮年后,康熙赐砚一方,砚铭曰静。乃曰:“君父皆以静字勉我,我岂可不知所守乎?”故学贯百家,无不从静中得。
  著有《清啸楼集》、《鸾坡存草》。子志莘、志岩,另见传。
  徐元会
  字子开,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以内阁中书官福建省罗源县知县。在任改革田赋旧规,对无田税额推行代纳法,百姓称便。时有驵侩女,已许嫁而复他适,元会痛惩之,断归初许之家。后调福建候官县,亦有善政。性至俭,平居食唯齑盐,粗布素服,一似平民。
  徐志莘(1708-?)
  字任可,号商农,元正长子。年十四,补博士弟子员,以恩荫补顺天府通判。告病归居,不复外仕。平生向往眉山,下笔清雄,以诗自豪。老年放浪山水,与渔樵为伍,所作尤为雄洁,著有《味根斋诗集》20卷。
  子以升、以观。
  徐志岩
  字象求,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由教习授江南宝应县知县,邑有水灾,躬自赈给,以丁忧离任,士民百姓各捐一钱,建一文亭以志纪念,丧期满,调任大名府通判,再任开封府同知。时黄河频决,组织民工疏浚抢护,策略适宜,虽老于河务者亦称其果敢。
  子三人,以丰、以泰、以坤,各有传。
  徐志丙(志幽·元臣)
  字冠卿,雍正六年(1728)下诏官署,荐举品行才〓可备任使之才,御史宓象贤推举志丙,命往甘肃佐理军需,补碾伯县知县。开河渠,资蓄泄,百姓勒石颂功,称为徐公渠。
  邑西摆羊戎,属边地要塞,志丙建议于此建城,屹然成为保障。擢岷州知州,丁母忧拟归。因其时征讨准噶尔部落,上官挽留,使办粮储辎重,不久因疾卒于任所。
  子振甲,另有传。
  兄志豳,字孚远,雍正四年(1726)举人,授泉河县通判。
  父元臣,赠奉直大夫,岷州知州。
  徐以升(约1690-1756)(以观)
  字阶一,号恕斋,志莘长子。童年颖发,曾祖方虎宗伯最为钟爱。每寒斋课读,声琅琅如出金石,宗伯顾之而喜曰:此孙日后大吾间。宗伯家居,四方名流踵至,以升追随既久,咸得亲炙。十五补弟子员。康熙甲午(1714)领乡荐,公车至都,名公耆宿见者倒屣。修撰徐亮直、汪度临尤相引重。雍正元年(1723)进士,改庶吉士,授散馆编修。奉命随怡贤亲王协办水利,营田事务,署中徒步奔走,悉心筹划。词馆前辈陈对初为安溪先生高弟,以升于安溪之学,从陈私淑而有渊源。雍正十年(1732),提督广西学政,刊布粤西试牍,一时奉为楷模。学租千馀金,悉令贮库。任满回京,充三礼纂修官,凡礼疏之精蕴及汉唐宋诸儒所纷纷聚讼者,荟萃融洽,断以己意,与徐坛长,惠红豆,吴东璧同事,交相引重。乾隆二年(1737),补湖广道监察御史,时产米之省,官府多向邻省采买,致使米价昂贵,以升上疏云:“米谷通贩,行于商则有利,行于官则有弊。”请停止买谷以归商贩。又云:“直省不宜轻平粜,其便有四。一、仓储不虚,运赈有备;二、官不采买,商贩日多;三、产米之处,价不至昂;四、商人趋利,米贵之处必云集而价自平。”呈后交部详议。乾隆四年(1739)调贵州道监察御史,尝以“水利之关于农事者最大,劝惩宜力,考课宜严。立约束以杜纷争,清占田以防壅塞。开井以济水源之穷,开沟以广流泉之用;屯田为备边之善策,捕蝗亦救荒之要务。”上疏,敕下遵行。馀如请雩祭一疏,援引经史,详考制度,经议依行,著为定例。又请以《近思录》一书重刊颁行,亦经军机大臣酌议准行。又请颁行古代乡饮酒礼及区田法。区田法交奉宸苑试种后,以所获不偿所需而停止。八年(1743),淮扬水灾,朝廷轸念灾黎,命充下江徐淮扬海等处宣谕化导使,盛暑之中,登台宣讲,听者遮道。甲子冬(1744),授山西冀宁道兼管盐驿事务,清操自矢,杜绝苞苴。十一年,擢直隶按察使,未到任,调粤东。旋逢丁外艰,服阕,补贵州按察使。到任奏谢恩摺。朱批云:“以汝之才,但能诸事认真,不患不胜任也。”温纶嘉勉,益加感激,躬亲案牍,不假幕友。调江西,力矫械斗之弊。十六年秋,复调粤东,途次奉谕解组。
  以升仪观敦笃,举止安详,出语宏亮,虽隔重屋,听者琅琅。接人和蔼可亲,如坐春风。而胸次自有泾渭。服官三十年,无一降罚处分。家无长物,敝衣蔬食,无异诸生。日坐小楼焚香却扫,手不释卷。诗宗老杜,字法平原。有诗二十四卷。
  季弟以观,字宾四,任江南仪征县知县。
  子开厚,有传。
  徐以丰(1715-1775)
  字来章,志岩长子。年未弱冠,随族兄效力河工。一日巡堤,堤忽裂陷,随溜直下,幸有飞棹,离丈许而跃登,神不改色,胆量若此。年十九,补江南泰州府同知,任满报闻,迁云南宣威州知州。城外苗猓村寨,民风慓悍,稍有睚眦之恨,即拔刀相向。既莅任,抚缉相加,畏威怀德而刑清讼简。擢湖南宝庆府知府,条陈《苗疆要务》十三篇,俱蒙制抚准行,郡有濂溪书院,旬月会课,捐给膏火,矢公矢勤,学使叶花南宫赞为之叹服。改调湖北武昌郡,郡周多讼棍所居,下车即访拿惩治,不一月,讼词减半。楚北号称泽国,其地襟江带湖,自嘉鱼县至马鞍山而下,会城金沙洲以上,江堤绵亘近三百里。夏秋汛期泛滥,易倾圮,故每岁派员分段承修。而所办荞麦湾第一段之石坝,迄五十馀年尚巩固。乾隆二十年(1755),浙江岁荒民饥,捐俸籴米数百石托商贾捎下以济桑梓,复从楚中奉拨府仓储米运浙济急。是年冬,翼宫归里,优游林泉,凡邑中遇水汛,民舟多覆溺,辄购置篾笪数十丈,雇夫牵挽、以保舟楫。凡地方有关利弊,必力白邑宰,妥然处置,至今乡里犹颂其德。
  性乐易,无疾言愠色,生平不名一文而好施舍。乾隆四十年(1775)二月卒于正寝,年六十一,葬埭溪响水坞。
  徐以泰(秉愿·秉懿)
  字陶尊,号柳樊,又号晚闻居士,德清徐氏九世孙。兄以丰,弟以坤,另有传。
  质颖悟,九岁善属文,长喜吟咏,与杭世骏、厉鹗、王谷原、王西庄、汪厚石、汪桐石、万树等人结社吟诗,著有《绿杉野屋诗集》四卷,被采入《四库全书总目》。
  科举屡困,数荐不售。遂循例授山西绛县知县。在任剔弊惩奸,案无巨细,均亲自审讯,断案公告曲直,无分毫混淆,时有神明之颂。
  更正甲户一案,尤为时政大事。初,县属地粮册开列里甲,沿用明季。陋习以先入甲者为前户,后入甲者为后户,前户倚势积威,视后户如奴隶。或遇事遣拨,或借端敛派,凡前户家有吉凶事故,后户捧盘执爵,奔走唯命。更有甚者,后户人亡系绝,唯听前户主裁,或嫁其妻,占其户,徙其坟墓,亲族不敢过问。以至各里虽有缺额之甲户,后户尽可替补前户,然皆畏其不便。其间把持挟制,又积重难返。
  雍正年间,曾布告严禁而其害未除。来邑主宰,每恐多事而隐忍。以泰既洞悉其状,力任更正,与大中丞明珠侃侃力争。中丞虽韪莫如深,然嘉其有胆有为。乃通饬各属,凡有甲户如此者,悉照绛县更正。
  宰绛二年馀,俸禄未满,题请调阳曲县。以泰惟以清、慎、勤自励。时大中丞明刑弼教,明察秋毫,以泰勘狱平反,不可枚举。旋蒙陕西巡抚隔属荐举,称其才能堪胜知府。而署抚亦保举,升太原府同知,因疾未及赴部。
  乾隆廿三年(1758),因积劳成疾乞请归里。居家后,闭门却扫,日以诗卷自娱。虽囊橐萧然而自甘谈泊。著有《绿杉野屋续诗集》六卷,《诗馀》二卷,《类稿》六卷,未梓而卒,葬钱塘县大雄山。
  子两人,长秉愿,任中书科中书。次秉懿,字经模。乾隆五十一年举人,任河南新安县知县。
  徐以坤(?-1792)
  字谷函,一字含章。号根苑,又号茗花。九岁能属文,十五岁郡试得首拔,补官学弟子,一时诸名流齐引为忘年交。乾隆廿二年(1757)翠华南巡,恭进《迎诗册》,皇上召试行阙,有文绮荷包之赐。乾隆三十三年领乡荐,连上公车,被荐不售。循例授国子监博士。时四库馆已开八年,但首部全书尚未杀青,大学士于文襄公、程文恭公上疏,荐以原官充武英殿总校,先派至文源阁阅书,总裁深为器重。复以第三份文津阁书派阅。自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九年,六年中屡蒙嘉奖。书成后,议叙主事,增秩五级,晋授中宪大夫,国子监助教。乾隆五十六年(1791)引疾归里,次年卒于家,卜葬武康乌回山。
  性开朗,能自乐。岁末视族中贫困者,计口赠粟。疾者施药,死者完殡,单茕者引媒匹配,幼稚者延师教读。而自奉俭约,布被绳床,俯仰自得。爱书籍,独坐密室中终日研究,虽老不废。有癖性,终年食粥。时人称云:善举积富,甲于一郡。
  徐以震
  字省若,号南墅。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以保举国子监等官,应补广业堂学录。例赴部选,授刑部山东司郎中。其时刑名重案以山东司为最繁,以震精心勘比,奸胥不能欺诈。狱案有疑,则虚心与同事商榷,左右和衷共济。生平布被褐衣。不修边幅,入仕后始终如一,卒于任所。
  著有《南墅小稿》。
  子秉敬,另见传。
  徐振甲(1729-1803)
  字解如,号东麓,志丙子。为人干练,援例授县丞,署江南句容县事。在任办理漕务。严察吏胥,杜绝奸弊。后二十年,句容以书吏征漕舞弊而兴大狱。罹罪多人,上溯至振甲,独以清白不染而扬声。擢清河县令,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河漫溢,振甲多集小船,载干粮先救本境百姓,次及邻县,活命甚多。洪水退,布告商贾,不得囤积居奇,一律遏价平籴。时乡村有匪徒乘机抢夺民粮,振甲严惩匪首,一县安妥。不久,邻县山阳有劫粮事发,邑人始知振甲禁匪在先之用心。以病告归,再出任河南涉县知县,上请禁除猎户,以利民安。擢同知,卒于任所,年七十五。
  徐振绶
  字起芬,号岩垒,子丹长孙,讷斋长子。性英敏,好读书,下笔洋洋千言。将应童子试时,因叔父冠声选任青海省碾伯县令,亲朋皆以关外遥远不愿同往,遂弃试随行。任簿书,掌案牍,襄赞参理,倚重如左右手。后归居,事亲尽孝,坐馆蒙童,以束修进甘旨奉养。父捐馆时年已八十馀,绶亦年过五十,但哀毁之痛,擗踊似少壮。待弟映丰、用圃极睦,至老不析著。常因功名未获而叹,故于子孙学业,望之切而课之严。子绠园食饩有声黉序,孙愚泉勤奋早岁游庠,皆义方教育所致。沉静廉正,不苟言笑,虽盛暑亦端服危坐。遇友人子弟,必尽心教诲,启发志向。居家以俭,处己以谦,御下以宽,接物以信。懿行美德,难以缕述,邑人许祖京为其立传。
  徐开厚
  字周基,以升子。乾隆十一年(1746)进士,廷试第一,名次与曾祖父元正相同。授编修。惜降年不永,士林惜之。
  子天柱、天骥。骥出后叔父。
  徐秉敬(1739-1807)
  字用直,号寅哉,以震子。年三十领乾隆戊子乡荐,由内阁中书充四库全书分校文渊阁检阅。恪恭将事,洊升刑部山东司郎中。刑名理案,山东司最繁,因父以震尝膺是任,一秉遗训,精心比勘,在秋曹十馀载,其详慎始终如之。迁柳州,理之裕如。摄平乐府,获巨盗,惩之以法,风气收敛。三权道篆,一为内监试,实心实政,所至皆然。年六十九卒于官。著有《约耕草堂诗存》五卷,已梓布。
  徐端(约1754-1812)
  字肇之。身长肤黑,望之若武将。父振甲曾官江南清河县,端随左右,常行堤上,遇老兵退吏,采访河务疏导之法,心习心解。振甲分挑青县岗引河,端佐其役,大学士见而器之。时端已候选通判,送奏留东河补用。乾隆四十九年(1784)补兰仪同知。不久调署睢宁,又调下南河。六十年(1795)署开归道。其时河北邪教为乱,以防堵有功赐花翎。旋署兖沂曹济道。其年睢州河决,曹州河涸,端预筑河北两堤,以待水至。及睢州决口合河,至曹涨甚,赖坝以安。嘉庆四年(1799),授饶州府知府,七年,擢徐州道。明年丁父艰,时河南衡工河决,上忧之,命治丧百日,即起赴任。十一年,设江南正副总河,端任正职,再加太子少保。十五年裁副总河,复任江南河督。其年冬,因三坝漫水革职。次年命以通判职衔,挑李家楼引河,积劳病殁。
  端自任职,未曾一日离河,对于长堤苇柳,工作民夫,挑浚土方,虽针缕穿贯,端一瞥便能测其数量,人莫能欺。勤工不避风雨,与民夫役卒同劳苦。数十年间,凡治河重大工程,必倚重委任。时上游河塞,入海不畅,或议改道入海,端坚持挑倪家滩,修治故道,大河入海甚畅,频年无事,端之功也。端久治河渠,深知利弊,尝浩叹云:“国家有用资财,滥为消费。”每欲亲见皇上沥陈,又恐积弊深远,一旦揭露,株连甚众,故泥其行。降职之后,赍志以殁。为河工累积资财十馀万贯,而死后贫无以殓,妻子几难存活,真忠正臣人之悲哀。
  著有《安澜纪要》、《迥澜纪要》两书。
  徐尔燮(奎五)
  字会清,徐氏十世孙。年十四丧母,哀毁过甚。祖母患目疾,尔燮目舐而愈待后母及弟谊笃。雍正十三年(1735)解元,任富阳县教谕。内行修饰,教子弟整秩有法。
  子奎五,字五东,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任钱塘县教谕,醇谨如父。刻其父遗稿百馀篇于都门。
  徐天柱
  字擎士,开厚子。乾隆廿七年(1762)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廷试第二授编修,入直上书房。年未五十,引疾归里,杜门家居,以著述为乐事。渚经皆有论撰,旁及河渠、算数之学。收藏金石甚富。书学李北海,圆劲苍秀,自成一家。〓氏自倬至天柱,五世翰林,曹宗伯秀先赠联云:“前生慧性摩麟角,六世清声冠凤池。”海内引以为荣。
  子养源,另有传。
  著述丰厚,有《易说》二卷,《尚书采获》十九卷,《读周礼》六卷,《左传补注》三卷,《运河考略》二卷,《冬心存》十四卷,《天藻楼诗稿》十六卷,《桐初书屋词稿》-卷。
  徐天骥(1735-1766)
  字德士,号松坞。恕斋之孙,芑泉次子,雍正十三年生于城区。幼年多病,四岁延师入塾,终日危坐无戏容。八岁喜读左传,于中长篇,尤能寻其脉络,考其〓诂,塾师深为诧异。年十九,补弟子员,作文不事雕饰,洋洋洒洒,自露性灵。乾隆廿四年(1759)科试,冠于邑士。以诗文受知于诸城窦东皋。次年乡试中举人。〓六年会试,录取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廿八年进士及第,以部属签发户部云南〓额外行走,天骥以为文章正事不能两途,居官不尽职问心有愧,乃一意从政。天〓入衙,日晡而出,寒暑无间。稿无大小,事无巨细,必与同事商榷而不固执己见。然居心伉直,原则分明,不肯因人请托而改初衷,同僚以势相告也无所惧,与人论事不合则力争,然心无城府,事过释然。
  性孤立,少交游。乾隆三十一年授云南司主事,是年卒于任所,年三十二。徐显曾(1710-?)
  字云搴。号达夫,品学端粹,不苟言笑,家贫诗书自娱,有《学吟诗草》二卷,《登吴羌山》七律一首,采入邑乘。贫能节俭,以小匣储蓄累资金,以为他日礼葬先人计。乾隆二十八年,出积资,卜葬先人,以了夙愿。及卒,子徐芬从旧帖中知详情,始敬父业艰难。嘉庆九年(1804)续修县志,从家乘中得知家庭析箸时,自甘恬退,不与同堂昆季较有无,每值祭,馀资赎产恒归公有。家人偶一齿及,即厉声晓以大义。孝友兄弟,斯人有焉。
  徐宝仁
  江南安东县县丞。乾隆六十年(1795)奉檄至江宁,渡江溺死。嘉庆二年(1797)赠銮仪卫经历。
  徐养源(1783-1850)
  字新田,号饴庵,天柱子。夙承家学,读书有深识。年十三,随父宦入京师,从一时名宿问业,于学术源流派别,无不晓贯。父乞养归居,益覃思经训,顺事左右,往往说经娱亲。充嘉庆六年副贡,父母殁后,无意攻举子业。
  仪征阮元抚浙,筑精舍西湖畔,集高材生数十人讲授学业,源与弟均在。又集诸儒校勘《十三经注疏》。养源任《尚书》、《仪礼》。《仪礼》多脱文错简,素称难治,校勘特精。
  平居尝曰:“古之儒者,必修六艺,邮之书数,居之礼乐,皆所以养性也。”故条贯群经,比勘贤说。所著之大者如《明堂说褅郊辨》、《井田议》、《饮食考》、《周官五礼表》、《五官表》、《考工杂记》。其说虽大半墨守郑氏,然若论明堂,失之隘;计侯道,失之远;又直诤其失。著《尚书考》,列汉魏旧说,举近日诸家为未及举。著《黑水考》、《渤海考》,复不附和胡渭之说,皆实事求是,不为苟同。
  兼通声律六书古音,旁及历算舆地氏族之学。于字书,辨析会意、指事、形声,著有《六书故》、《纠檀园字说》、《僮吁》、《急救篇考异》。于古音,增定段氏十七部为十九部,有《说文声类》、《毛诗类韵》、《周易楚辞经传诸子音证》、《古音备征记》。故对《仪礼》今古文,《周官》故书,《春秋三家》、《论语鲁读》,皆能列出异同,细加考辨。于声律,因母程氏善鼓琴,由是听音辨律,研究音律。据左氏、管子、淮南子、蔡邕诸说,明上古声自声、律自律,本不相准。旋宫之法,旋声不旋律。徵羽主浊,倍声琴弦,次第定阶。以一弦为徵,复依弦辨正管色,纠宋人谬识,著有《律吕臆说》、《琴学原始》、《乐曲考》、《管色考》、《荀勖笛律图说注》。于历算,欲中西之法各明其直,无相杂糅,著有《周髀解》、《九章重差补图》、《刘徽割圆表》、《长广方说》、《带纵诸乘方记》、《乘方补记》、《三角割圆》、《对数比例》、《对数新论》。于舆地氏族,著有《朝鲜疆域考》、《氏族谱》等书。
  毕生勤奋于书海,舍书而外别无他好,非疾病丧纪从不辍业。屏居一室,时读性理之书,诵读孜孜,考论矻矻,至老弗衰。澄旷绝俗,有陶谢之致。卒年六十八。
  徐养灏
  字亦昭,号碓庵。养源弟,天骥嗣子。嘉庆六年(1801)拔贡,朝考一等。授七品京官,参与重修会典。迁监察御史,上疏放言,称刑部例案有未符之处,应改归划一,以免定拟歧误,疏准施行。
  年轻时,与兄同习于阮元诂经精舍,学有根砥。讲求经学,见重一时。
  徐璜
  徐璜,原名仁本,字兆纶,号玉崖。世居城区馀不弄。六世祖苹村至祖父西湾,五世官翰林。父饴庵,以副贡家居。殚心经学,著书数十万言,见知于阮芸台相国。璜幼秉庭训,精究经史百家,尤好濂洛关蜀之书,笃志潜修,以理学自励。年未冠,举于乡,座师为潘芝轩、卢南石两相国。潘尤雅重其才,招之私第,课授孙辈,佐理笔札。与谈天下事与经史之学,璜口讲指画,洪纤毕举,条理综贯,相国深为器重。十上春秋不售,以大挑任嘉善县训导,捐廉课士,士以为荣,钱宝青、郁岷江皆其识拔。喜为古文辞及诗,著有《食旧德居吟稿》四卷。因积劳,卒于署,囊无遗金,积欠却多,人叹其廉。子鉴深,有传。
  徐琳
  徐琳,字森玉,号阆圃。年十五,入邑庠。学使刘金明素负文望,得琳深加叹赏,以忧贡贡入国子监深造。授训导,家居不仕。父饴庵著述,皆琳手校,寒暑不辍。年七十,终于家。著有《春秋土地名考证》十四卷,《经训志疑》五卷,拟缮梓,忽赭氛横空,竟毁于兵燹,人甚惋惜。兄璜,另有传。
  徐球
  徐球,字尹辅,号咏梅,养灏子。学术淹通,尤笃志行,赘于长兴,独居一室,日以文章自娱。假游则访遗碑,搜故实,竟日不以为劳。尝从严元照游,偶作韵语,辄正于元照,每得奖掖。议论重名节,文章守规矩,诗则饶有风致。著有《还印庐集》。其友人倪炜文、沈畦,皆归安儒生,能诗,时与元照唱和于柯家山馆。炜文字笙巢,著有《梦花山馆诗词钞》。畦字山樵,著有《乐寿堂集》。
  徐予嘉
  徐予嘉,字建东,号则山。少年随父客居京师,曾献诗天津行在。然屡应京兆试皆不第,以布政司经历投效东河道。适父出守柳州,乞假随侍,竟历八年。父逝后,不忍离墓,伏而不出。游览林泉,仿元白之诗,摹柳欧之迹以自遣。年六十五,卒于里第,著有《亦有秋轩虫吟》四卷,已剞劂。
  徐恩洽
  徐恩洽,字希韩,号梧生。五龄而孤,读书不厌。同族徐朗斋,武康王松斋,皆一时名宿,恩洽先后游其门。家境不丰,赖母蔡氏撙衣节食以充学费。年弱冠,补弟子员。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人。次年会试,以大挑授誊录。咸丰三年(1853),再次以大挑一等,以知县衔分发直隶,历任万全、阜平等县。性和厚,以振兴文献为己任,每逢县试,亲阅文卷,所取皆一时俊彦,尤好奖励寒士。丁母忧去任。服阕后补直隶顺义县,因不满洋人教堂,称疾归里。居家俭约,设帐授徒,谈经论史,至老不倦。卒年七十四。
  徐彝承
  字锡钜,号石琴,竹窗次子。受业于邑中名儒金岱峰、俞剑花两先生。通经史,一时名宿称能。时程紫垣、袁理堂、殷谱经、孙赓士,皆为姻娅至戚,相与论文励行,累日不休。而乡先达蔡谷山、袁斗槐、沈鼎甫尤为器重。然屡人乡闱不售,按例以詹事府主簿铨选。性纯笃,好施与,尤精计算之学。父竹窗经商嘉兴,卜居报忠坊,家资日厚。彝承益大门闾,凡里党戚族,贷无不应。道光廿二年(1842),英夷闯入乍浦海口,合境骚动。彝承献防夷策万言,郡守徐信轩深为采纳。岁值歉收,先捐米一千五百石助赈,首捐银三万两建议修筑嘉郡城垣及澉浦炮台,以防海倭。嘉禾之民,踊跃后继,得以蒇事,以免夷患。彝承邃诗学、说文,诗具玉溪生风格,著有《青翠平安馆诗文集》。
  徐本璿(1821-1887)
  字仙霞,喜诗文。九试北闱,屡荐不售,捐资为候选通判。咸丰五年(1855),随参赞大臣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剿贼于冯官〓,论功擢同知。明年选授太平同知。抵任后,值捻匪窜扰,严兵申备,城赖以全。督部曾文正贤其才能,檄权池州府事。池州府城久陷,移治石埭县。大水为灾,请于上司,发帑赈恤,全活甚众。革弁通贼,将引导骚扰江右,得情后密计生擒,槛车解押上司,绳之以法,馀党慑气。东邑袁氏与江倪氏争江中洲,前官数庇袁,讼多年不决。本璿曰:“江心沙渚无常,不应为两姓私有,宜归公,岁收其入,作为文庙修葺之需。议上,督部是之,旋擢知府,晋道员。光绪十一年(1885)乞病归,越二年卒于家。
  本璿服官四十年,屡典大郡,值四郊多垒之秋,驰驱鞅掌,口不言劳。平居无疾言遽色,而人不敢干以私。居官无丝粟妄入而惠养士民,赈贷戚党无所惜,自待刻苦。诗学元白,虽戎马倥偬,手不释卷。著有《安雅堂集》行世。
  胞弟本衡,另有传。
  徐本衡(1823-1892)
  字延龄,号季贤,绎堂次子。少时随父宦天津,好读书,通经史,善作文,名宿称道,应北闱试,屡荐不售,遂援例报捐县丞,分发北河补用。身入仕途后手不释卷,检兵略、河渠诸书,悉心讨究。咸丰八年(1858),调赴天津办理海防,保升知县,权知平山、博野等县。同治甲子(1864)调补天津,丁卯(1867)捻匪窜入,骚扰城乡,省城危急,奉大吏檄,招募民兵,矢力防堵,捻匪不敢越雷池一步,城池得以保全。事后保知府,加盐运使衔。不久丁父忧,服阕,合肥李文忠稔其熟谙河务,历派永定河、潮白河暨东黄河堤工,保道员加布政使衔。光绪三年(1877),奉天马贼猖獗,将军崇公以本衡才干,奏调奉天任帮办。至后剿抚兼施,马贼慑服,赏戴花翎。七年(1881)署锦州府知府,旋补昌图,调署东边兵备道。十一年冬,因目疾致仕归居。
  生平以县倅起家,洊存升监司,俭约如寒素,服官视国事如家事。归田后,以所积廉俸,经营商业,大有生色。从祖兄吉甫家贫,常以鹤俸分润。年遇差岁,如光绪十五年邑遭大水,则捐钱五百千缗以赈贫户。亲族中之贫乏者,亦以钱米周济。县城留婴堂经费支绌,助钱一千千贯以活婴孩。乐善好施有足尚者。
  徐氏族大支繁,境遇艰窘者亦不少,设立义庄以赡之。又以宗谱久未修辑,决意重修,未成而膺疾。易箦之日,犹召其子思敬,谆谆以修宗谱、立义庄之事嘱之。
  卒年七十,择葬韶村。
  徐本麟
  字蘅衫,精医理,以知县分湖南。光绪廿六年(1900)庚子之役,八国联军入京,清室避西安,西太后不预。相国瞿鸿机、王文韶荐举本麟,奉诏赴行在诊视。及出,满相荣禄趋叩慈恙。对曰:“忧结耳,无他虑。”荣禄以手加额曰:“若言信,吾清之福也。”已而又诊光绪帝,次第报大安,赐帑银珍物,以知府候用。不久扈跸回京,奉命任常宁县令,兴利去弊,广立学校。调任芷江榆树湾巡检。上司急告,离州城八十里有众数千人,啸聚为乱。郡守王瀛夜半亲临问策。本麟计派数人,伪装亲近,刺探虚实;然后发轻兵,捕斩贼魁。事定后,上司嘉能,迁长沙。循声益著,补道州。未几授澧州,州中素多盗匪,前官懈于逮捕,案常一月数十出。本麟叹道:“张汤、赵广汉,吾甘愿负此恶名矣!”乃严治不贷,鞠杀数十人,又创练乡警,专司侦缉。所用经费,仿日本地方自治而筹措,期岁盗戢境安。
  归退家居,卒年七十三。
  徐本诚(?-1853)
  原名金南,字丰玉。以江苏候补从九品分差扬州府。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陷扬城,本诚冠带殉难,尸骨被焚。浙抚马新贻奏准恤养,赠恩骑尉世职。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六个月,期满授主簿,遇缺即选。
  本诚尽忠于国,入祀扬州府昭忠祠,浙江省忠义祠。
  徐本华(1805-1886)
  字桐〓,晚号尺髯。纳粟为府经历,指分河南。时捻匪纵横,派充前敌草料厂委员,先行者均遇害,檄勿再往。本华请往收尸,抚帅壮其胆识,充糈台管库员。同治九年(1870),协办济源县荒赈,恪尽心力,历保直隶州。至则军务肃清,境内靖安,知府上请赏戴花翎。光绪二年(1876)补荣阳县知县,其年大荒,赤地千里,抵押箱箧为民赈灾,劝募分设粥厂,与饥民同食,邑民始免流亡。逾年调署祥符县,老弱妇幼,牵衣而泣。抵任之秋,正值黑提口出险,秸料未登,工员束手。上台急檄各县集秸料,多难以应命。本华力劝绅民砍青,官方折值,始得日以继夜运往决口,堵筑告成,保以道员,因办事卓异,补河内。邻县济源有五龙洞,为沁水发源地,前有广济等渠,所以杀水势而灌溉孟温河田地。旧章规定,用渠水者每亩缴钱五百文,民惜资不用,致使沙抬淤垫。乃费万缗挑挖,并废旧章,豁免灌溉费。百姓制衣伞匾额以谢,却之不受。时有富绅欺贫,民诉不直,贿朝贵干涉而作罢。
  光绪十二年(1886),西太后万寿山开工建园,不愿仕宦归居,卒年八十有二。
  徐鉴深
  徐鉴深,初名鉴春,字葆三,号云麓,城区馀不弄人。少年食饩闱式,屡荐屡遗。平心喜爱性理之学,身体力行,务求实践。喜朱子《近思录》及张杨园、刘念台诸书,兼及顾亭林、毛西河诸经学。与江毓荪、王诚等书札讨论,反复不倦。父璜,十上春官未第,司训导于魏塘,行程诸费,尝贷于人。鉴深力偿债务。父见背,以馆谷事母,己则箪食壶浆,不计清贫。迨遭寇乱,转徙于苕溪、荷叶浦之间,必携祖父饴庵之著述,以明尊重祖泽之心。性耽咏,有杜工部居瀼西胸怀。年五十五,卒于桐乡语溪。著有《花树轩吟草》九卷,《居敬轩杂著》一卷。
  徐芝淦(1832-1886)
  徐芝淦,字长卿,号少梅。群经史乘,无不参究。咸丰五年(1855)中举人,次年考取国子监学正学录,九年(1859)考取宗学汉教席。次年举进士,时慈母见背,擗踊哀毁,痛不欲生。同治二年(1863)补行殿试,授主事,分户部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缜密从公,事无遗误,长官深为器重。旋充散馆纂修,悉心修订,与大吏参酌,因一言而改正者甚多。遵例上请,为其兄芝炳貤赠己官。兄弟友爱可见。年五十五卒于官,著有《听秋阁诗词》四卷。
  徐荫培(1833-1860)
  字思棠,府学生。西南兵起,浙西戒严。尝对亲近者曰:“万一德清不守,吾当奋臂骂贼,博一快死。”时人传为戏语。咸丰十年(1860)二月,德清沦陷,家人俱走。荫培独徘徊戴侯祠下,遇有速离城垣者,则瞋目不答。贼兵至,大骂不屈,遂遭屠杀。
  徐传经
  字颂渔。援例议叙国子监典簿,咸丰十年(1860)殉难,奉恤云骑尉世职,追赠光禄寺署正。
  徐竑
  字重侯,任安徽黟县知县,调署当涂、庐江。咸丰八年(1858)奉旨到浙,劝办皖省捐输,工作未竣,至十年杭州失守,偕子、媳等全家殉难。奏请准恤,赠云骑尉世职,入祀浙江忠义祠。赠安徽补用同知,庐江县知县。
  子徐〓,字与三,两淮候补盐大使,与父、妻同尽忠孝。
  徐凤喈
  字朴甫。任直隶大兴县典史,改山东阳谷县典史。太平军陷城劫狱,与子本森坚守堵御,同时被兵所杀。恤赠云骑尉世职,入祀山东忠义祠。
  徐培生(?-1862)
  字慕庐,童生。经史如宿读,人号文童。同治元年(1862)殉难,入祀忠义祠。
  徐思谔(1841-1861)
  原名廷璐,字一士,又字荦卿,号菊舫。侣吕云三子,溥泉嗣子。喜读书,不屑琐碎事章句。性情慷慨壮烈,有侠义之风。其时太平军四起,匪焰嚣张,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立功疆场,马革裹尸。我不能事亲以终天年,亦当杀贼以报国家。”只因嗣母毛氏在养,未遂其志。
  咸丰十年(1860)秋,常熟城陷,预居邑东归市,以避匪锋。十一年春,兄柳村从淮安归迎家眷,渡江北上避难,毛氏同行,思谔顿无挂念。
  归市有董君,乃市中大绅,奉团练大臣庞文恪公之命办乡团,熟知思谔才能、延聘襄助团务,共商歼贼计。董君倚重如长城。久之,偕同邑诸生翔霄越境,侦察匪营。匪觉被执,诱降不从,胁以刀刃。思谔奋起夺刀,击贼不中,跳水自尽,年廿一岁。事后大吏上报,旌表忠义,崇祀昭忠祠,春秋官祭。《昭忠录》及《常昭县乘》载其事迹。
  徐应枚(?-1860)
  一名逢春,号文涛。性伉爽,侗傥多艺能,尤精鉴别,不沾沾于帖括之学。年二十馀补弟子员,凡彝鼎图书,一见能别真伪。工绘艺,摹仿古人尤具逼真,收藏界交相推重。咸丰间,匪寇骚扰江浙,十年(1860)二月,势逼县城。奉嗣母、挈妻儿避难于近村。与二子士鹄、三子士鹿回守城垣。不久城破匪入,从容与两子曰:“吾身为儒生,力不足以杀贼保乡土,但义不可以并生。遂携次子士鹄,赴水同死。江浙肃清匪患后,大吏以父子殉难,忠孝两全,奏请赐恤云骑尉世职。三子士鹿,给荫县主簿。应枚父子,入祀忠义祠。
  徐保康(徐娥)
  城区人,江苏南汇知县徐本立次女,适归安吴恩祺,恩褀任江苏靖江县新港司巡检。定婚后,未嫁而恩祺卒。守贞不字,侍母以终其身。光绪廿六年(1900)呈请旌表。太史俞樾有诗纪事。
  徐娥,字比玉,邑人,江南河督徐端女,嫁钱塘许玉年。善画兰,惜早卒。
  徐树基(徐隆福)
  字松孙,晚号公恭,别号吴羌山民。邑增生,性潇洒诙谐,工画花卉,尤精松鹤猿猴及着色山水。祖七松,父稚松,亦以书画名。合家三代丹青,城区罕见。
  隆福,城南中片墩人,擅长画照。晚清民初,声誉可匹蔡升初,传世写容甚多。徐承福(?-1915)
  字荔卿,号砺青。县附贡生。由知府升补道员,充奉天安东交涉局总办。复权山海关监督政务。任交涉局总办时,东边道沈风楼兼督办。其时中日双方合办采木公司,以双方理事名额未定,偕风楼与日方交涉,语言抗争,志气不屈,终以增中方理事名额而凯旋。办事刚正果断,政声颇佳。性孝友,好施与而清廉不苟取。善文墨,长吟咏。民国元年(1912),浙江都督朱瑞辟为秘书长,以年老婉辞,啸傲湖山,以疾卒于沪上。有《归省斋吟稿》二卷,未梓。
  徐承禄(?-1914)
  字蒲卿,号步青。承福弟。事嗣母素以孝闻,敬兄弥笃,无论公私事必告商。善吟咏,能文章。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由汉教习加花翎,以同知衔补用知县,分发山东。二十八年,新泰县拔贡赵君以事忤县令,已详查革去功名,新泰学界以为赵君系读书安分之士,不满县令裁定,乃联名上控诉冤。省宪檄承禄往查,访得真情,乃与县令辩驳再三,终平其冤,于是士界声誉卓然。
  巡抚李公器重其才,任摄东平州,所辖东河、肥城、新泰、平阴各州县印务。在职矢勤矢慎,听断明决。宣统元年(1909)冬,调任金乡县知县。值水灾,亲赴省城请求赈济,躬自察勘,活民甚众。后历办平阴、历城、齐河、东平等处赈务,均亲赴乡村,慰民疾苦。其时推行新政,首先办学堂、劝子弟读书,并捐廉奖励优等生。离任时,民不忍去,制德政匾送行。宣统三年夏,调任昌邑。昌邑处境偏僻,民气凋蔽,仍力劝士庶绅商子弟,入学读书,而捐俸奖学如金乡。冬,因患怔忡之疾归里调养,民立去思碑于东郭,以志德政。
  归里娱于诗文,著有《娱兰仙馆诗抄》、《生花馆词》各一卷,已付梓。其他应世文稿,均散佚无专集。民国三年逝于正寝。
  徐曼仙(1863-1913)
  字畹兰,德清城区人。从小喜读诗歌,十多岁时所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一诗,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忠节公赵景贤之孙赵世昌。世昌早逝后,她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独力支撑整个家庭。困境中,于萤窗雪案孜孜披览《红楼梦》,经年不废,终于写出《红楼叶戏谱》一书,为我国女界研究红学开创了先例。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瑾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不久成立天足会,下设女子学校。徐曼仙被聘为女校国文讲席,兼主笔政。居沪期间,积极参加革命,发起女子实业会、女子实业公司,被时人称为“开风气之先,为巾帼习练商业之滥觞”。
  古典诗词造诣精深,时人评她“出入唐宋,无闺阁柔靡习气”。传世之作有《鬟华陀室诗草》。此外擅长丹青,民国二年婴疾归里,不久卒于正寝,年五十一。
  早年学有成就,晚年思想进步,不愧湖籍女界名人之一。
  徐士麟(1837-?)
  徐士麟,号荇香。早岁食饩乡闱。太平军乱浙。奉祖母及母避居乡下,同治三年(1864)肃清兵患后回城。不久双亲逝世,哀毁忧劳,竟得怔忡之疾。然不废吟咏,更名“说”。秉性和易,与人交结,恂恂如无疾言遽色。与弟士骈友爱,出入相偕。有执卷请业,则口讲指画,必待详晓而后罢。诗风平易,在香山、放翁之间。著有《云在山房吟稿》四卷。妻黄氏,有文名,尝设馆授徒,为邑内罕有之女师。
  徐士(1840-1920)
  徐士骈,字渠生,道光二十年生于馀不弄。咸丰六年(1856)入泮,敏学好思,同治四年(1865)举人。历任松阳县教谕、金华府教授。民国五年(1916)重游泮水,年七十七。享此殊荣者邑仅三人。越四年卒。兄士麟,另有传。
  徐立善(1857-1929)徐楚善(1861-1887)
  徐立善,字栗园,晚号笠翁,咸丰七年生于赵家弄榜眼第,邑诸生。光绪间任江苏淳化县巡检,卸任归籍,醉心丹青,吴兴陆心源延为西席,遂得遍观双百宋楼古籍和历代名家墨迹。
  工山水,驱烟染墨,秀雅绝伦,得蒙泉山人笔意。书学王文治,形貌酷肖。门生蔡春帆等,皆得真传。
  弟楚善,字浦芷,邑附生,精通篆刻。时桐乡朱芾寓居德清,以研究金石、追宗浙汉深得吴兴陆心源器重。图章边款,扇骨沙地号称三吴绝艺。楚善乃时相过从,互为把观,揣摩艺术。所治金石,时人以为工力不逊朱芾,惜早年患瘵,强壮而逝,故传世作品不多。
  徐师善(约1878-1947)
  字竹虚,馀不弄人,邑诸生。光绪间任绍兴府学训导。卸任后,任德清县劝学所所长,三十四年改称劝学所总董事长兼县视学员。宣统元年(1909),聘任德清官立两等小学堂堂长、当选县城议事会董事。
  重实业,尝与闻毓璇合资,于宣统元年在竣明桥外创办农业试验场。民国三年(1914),知县林典倡办浙江第四模范缫丝厂,聘任厂长,开镇内机器缫丝之始。辛亥(1911)德清光复,奔走劝谕尤勤。
  热衷社会活动,凡城内慈善公益,赈灾济贫,水利桥梁建设,无不参与献策献力,时与蔡焕文、许炳堃,同称县城名绅。
  徐若仙(1894-1986)
  城区戚家弄人,因家邻耶稣堂,青年时即信奉耶教。十九岁由牧师荐入慈溪教会学堂习妇产科,民国六年在上海教堂施诊。两年后回德清教堂,为女教徒义务接生,擅长西式接生法。民国十九年迁居塘栖北小河教堂,解放后加入联合诊所。终身未婚,晚年寓居杭州侄儿家,为德清首名教会助产士。
  徐恒寿(1900-1982)
  字祝如,光绪廿六年九月生于德清城区,浙江省立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毕业,留学德国。历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宁波市公用局局长,江苏省长途电话交换处处长等职。解放后,调上海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任讲师,1954年晋任副教授,1982年2月18日逝世于上海建国路寓舍。
  徐开源(1908-1985)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生于馀弄。193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留校任教并协助父亲徐获渔创办德清电气公司。1941年携眷避难广西,任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教授。1943年赴重庆资源委员会技工训练处任职,次年冬任四川大学理工学院教授。1945年起又在空军通信学院和四川工业专科学校执教。1948年冬回浙,次年任英士大学教授。
  解放后,任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上海交通大学,任电力工程系教授,主讲微积分、物理、电磁学、电机工程、电机设计等课程。期间承担上海地下铁道配电所设计,上海与南汇县农业电气化规划,两线一地制供电对通信线的于扰,工业企业供电特征及负荷计算等科研课题。并著有《工业企业供电》、《安全技术与防火技术》、《农村供用电安全技术》等普及读物。
  文革期间虽受冲击而笃学如旧,1975年完成《稀疏矩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977年落实政策后,任《船舶工程辞典》和《机电词典》两书电气部分主编,同时参加《辞海》编订。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谙诗律,有诗稿一卷未刊。
  徐宗楷(1911-1998)
  字怀沙,宣统三年五月生于赵家弄,上海群治大学社会系毕业。1929年冬加入共产党,次年发动农民起义。失败后,转读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结业后回籍,任民众教育馆馆长,创办《德清民众》,不久兼任县教育局第三课课长。因宣传共产主义遭国民党缉捕。1933年春逃亡上海,经邑人沈西苓介绍,任《大晚报》文艺记者,期间加入“上海市副刊作者联谊会”、“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等七个社团,从事革命宣传。
  抗战爆发后,历任《大晚报》战地记者、编辑、总编辑和《华美晨报》总编辑诸职。1942年秋租界沦陷后回籍,应县政府主任秘书徐萍洲之邀,创办德清简易师范学校,任校长。1947年返沪,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
  解放后,历任《新闻日报》编辑室主任等职,肃反期间定为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1962年解除劳教回籍,1979年平反,任县政协一二届委员,编有《德清县文史资料》一二两辑。
  1993年恢复党籍,返沪定居,1998年病逝于中山医院。
  徐延(1912-1976)
  徐延勋,字荷生,城区馀不弄人。民国廿六年(1937)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先后在浙江省民政厅技术测量院、重庆市地质调查所工作。三十一年调福建省建设厅,任技士。三十四年调福建农学院任教。解放后,于1950年2月调任南京“长江治理办公室”工程师。1958年随迁武汉。1963年调任交通部第二水运工程设计院工程师。1972年退休。1976年7月3日病逝。附录:
  义士
  太平军攻占德清,杀人放火,大索三日。徐氏家族殉难者除入传外,尚有27人。其中有出身官秩6人,儒生12人,庶民9人。
  有出身官秩徐长龄,候选盐知事。徐金南,六品衔充江苏候补从九品。徐宣诏,候选从九品。徐丽生,候选从九品。徐养福,八品职衔。徐养禧,分省试用典史。
  儒生徐凤春、徐士谔、徐一飞、徐祖耀、徐召棠、徐昌禧,以上附生。徐诏祖、徐敦博、徐调元、徐斐然,以上监生。徐承基、徐少甫,以上文童。
  庶民徐天宝、徐兰生、徐德顺、徐小连、徐福生、徐福凝、徐大官、徐飞鹤、徐珻。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