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4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道教
分类号: B95
页数: 3
页码: 785-787
摘要: 镇境道教流布较早,文墅山南麓紫极观,初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尔后,历朝皆有宫观营建,其中规模大、影响远者,以西门外开元宫居首。
关键词: 文化 宗教 道教

内容

镇境道教流布较早,文墅山南麓紫极观,初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尔后,历朝皆有宫观营建,其中规模大、影响远者,以西门外开元宫居首。
  境内道教宗派,龙门宗以紫阳观为主,道徒较多;金丹宗以吕祖殿为主,声势较弱。平时打玟扶乩,降妖禳灾。每逢打醮,龙门宗以梵云坛为阵地,金丹宗以溪秀坛作帷所,各宣教义,较劲激烈。
  道教机构,明清各设道会司,址驻紫阳观。民国三十六年(1947)8月,县成立道教会,址迁澉山碧云坛。
  解放前夕,镇境有道士19人,其中女道士3人。道观、宫、殿8所,分布如下:
  紫阳观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真君,太清太上老君画像。位于市亭山南麓,大南门街边。初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淳佑间(1241-1252)重建。有斗姥阁、吕祖殿、梵云坛等建筑。
  元峰观在乾元山南麓。南宋淳熙间(1174-1189)初建,光绪末叶(1901-1908)重建,平厅三间。
  紫极观供玉皇太帝、吕纯阳等。位于太堡堂文墅山之阳。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初建,历经兴废,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有山门、前殿、厅楼、厢楼及鸾坛,为境内最古道观。
  佑圣观供北极佑圣真君,位于溪西街小南门内。明朝洪武间(1368-1398)初建,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有大殿五间,墙圈围护。
  得一观在县西门外赤岗山。南宋建炎间(1127-1130)初建,绍兴末叶(1152-1162)重建。民国时,存圣堂三间。
  开元宫供玉皇大帝、三王五帝等像。位于西门外百寮山西麓。元朝至元初(1271-1280)创建,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重创。有玉皇殿、轩辕殿,斗姥阁等建筑。
  玉皇宫供吴天上帝,位于金鹅山山顶,初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
  吕祖殿供吕纯阳祖师,在市亭山北麓。初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有大悲阁、放生池、溪秀坛等建筑。
  解放后,道士还俗,观宫皆废。金鹅山顶玉皇宫由民间恢复,2003年有殿屋、辅房共24间。
  开元宫元·黄缙
  谁使藏舟一夕移,红楼翠幕未全非。曾闻帝子乘鸾去,
  疑有仙人化鹤归。烟迳月明瑶草歇,石坛露冷碧桃稀,
  赤栏桥畔多时立,闲看杨花作雪飞。
  录自《元诗选》
  出德清西门,看梅宜园池上,遂过麈麓斋,复至清溪堂。上百寮山脚,坐蔡家墓松下,入开元宫,得绝句七首(选五)
  清·徐以升
  石街苍藓入村斑,帽影筇声此最闲,老树着花疏亦得,只教看竹更看山。假山崩处数株斜,人道南朝宰相家,荒水一湾留底用,熟梅时节叫虾蟆。清意亭芜落照疏,漫将梅堞比梅墟,明朝郭笑山中屐,六瓣寻他腊雪如。
  范老龙梅意绝怜,中丞堂外见来然。种花人去春风在,却数潼关辨贼年①。屈铁为身玉长芽,灵光谁并阅恒沙。眼明小县无多恋,四面青山一本花。
  自注:清远堂,明蔡中丞官治宅。中丞,崇祯末败流寇于潼关。
  录自《嘉庆县志》
  元峰观咏明·陈霆
  石壶泉冽
  飞声夜作秋雨鸣,濑影晓看冰壶清,鉴人毛发净可数,
  漱我齿颊寒欲惊。我昔都梁弭行节,醉酌玻璃读残碣,
  道人试为出大飘,待看如前吸苍月。
  夏漾流清
  虹稍一片白云收,鸥边万顷苍波流,京尘不障蓑笠梦,
  海月独钓溪山秋。东归便作黄冠客,一曲还同鉴湖碧,
  请君抖擞脚底泥,陪我沧浪弄长笛。
  西阁云横
  夕阳半敛山翠收,野云归宿茅檐头,书龛润逼不成雨,
  卧榻温护谁知秋。屏间爽气朝还暮,坐对西山颊频拄,
  长松全暝苔径迷,双鹤飞寻旧巢路。
  织帘祠古
  青山落日今古情,荒祠千载留高名,朝哦久绝瘴猿哭,
  夜织还假寒蛩鸣。云林散发呼不起,剩有清风激颓靡。
  荆榛满眼时独过,一盏松花荐溪水。
  录自《康熙县志》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谈跃腾
责任者
陈景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