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3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本生活
分类号: C913.3
页数: 5
页码: 663-667
摘要: 民众生活,衣食为先。衣着民国前,一般农户以麻布衫、补钉衣裤居多,夹袄夹裤、赤脚蒲鞋过冬,更是司空见惯。大部分农家夏无蚊帐,冬无绵被,能以破絮裹暖身者,已属中等人家。逢年过节,上街出市,亦以阴丹士林布、龙头细布、花洋纱等廉价布料做新衣。每逢夏天,婚后居家妇女大多赤膊,节省衣服。解放后,于1954年9月至次年2月发放布票,限量统销。1983年12月1日起,全国免收布票。解放初,春荒期间尚有捕野猫、车野荡、掘树根等户。农村集中建新村始于2001年。省府在联星村推出中心村试点,在稻木圩征地11.83公顷,规划建房251套,入住221户。然村民集中居住,不便生产。故本村入住仅五户,馀均为外地人购买。
关键词: 民生经济 生活水平 基本生活

内容

民众生活,衣食为先。
  衣着民国前,一般农户以麻布衫、补钉衣裤居多,夹袄夹裤、赤脚蒲鞋过冬,更是司空见惯。大部分农家夏无蚊帐,冬无绵被,能以破絮裹暖身者,已属中等人家。逢年过节,上街出市,亦以阴丹士林布、龙头细布、花洋纱等廉价布料做新衣。每逢夏天,婚后居家妇女大多赤膊,节省衣服。解放后,于1954年9月至次年2月发放布票,限量统销。
  1983年12月1日起,全国免收布票。此后,布、绸、绵、化纤、皮毛等衣料随心所购。1990年后,补钉衣裤基本绝迹。
  食粮民国前,中等农户稻米自给,间或以番薯、芋艿、小麦、蚕豆等杂粮佐餐;贫困农户多吃薄粥,间或以清糠,麸皮、野菜佐食。解放初,春荒期间尚有捕野猫、车野荡、掘树根等户。如1952年城东乡1017户,无法解决口粮718户,占总70.6%(见表)
  1955年,农村粮食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规定人均口粮每年480市斤。但因估产过高,征购过多,口粮不足。1957年大跃进,人均口粮423斤。人民公社化初,一度提倡“放开肚皮吃饱饭”,“吃饭不要钱”,至1960年,民众生活再陷困境,地、富、反、坏人均月口粮不足15斤,社员不足20斤,各地开展“瓜莱代粮”运动,榆树皮、蕨根、葛根、金刚刺,水酱板、橡籽、柘籽、紫云英均成为充饥之食。1963年略有好转,人均口粮(原粮)达到366斤。尔后,农村实行基本口粮加按劳分配加照顾方针,年人均口粮逐步上升。1965年人均483斤,1970年538斤,1975年536斤,1980年574斤。土地承包后,农户留粮趋于自由,1985年人均846斤,1990年836斤。此后,农村温饱得以解决,丰衣足食成为现实。
  住宅境内传统民居,中等人家多住瓦房,平屋泥墙围护,楼屋桁梁以上用芦苇编壁,外拓草丝泥。殷实之家始有门厅、高楼,基围多用条石,墙用青砖屉斗砌,上筑马头,封火墙。贫寒小户以及寓居于城西、城南一带温州客民,多搭草棚栖身。解放后,农民建房始于1979年,多为砖木结构。尔后,楼板改用水泥板,形式一度风行“靠街楼”。1982年,境内农村竣工3101间77800平方米。其中住宅2869间72900平方米。1990年后,砖混结构“稻桶砌”成为时尚。1998始有三层楼民居,外墙砌瓷砖。2001年起,别墅式建筑兴起,装潢日趋新潮,并注重厨卫配套。
  农村集中建新村始于2001年。省府在联星村推出中心村试点,在稻木圩征地11.83公顷,规划建房251套,入住221户。第一期竣工76户,每户2层,占地122平方米(带车库)。然村民集中居住,不便生产。故本村入住仅五户,馀均为外地人购买。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景超
责任者
谈跃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