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38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就业
分类号: D632.1
页数: 4
页码: 658-661
摘要: 解放前,工人就业自找门路,县城无职业中介机构。1951年,街道首次开展失业调查,溪东街33人、南街44人、县街39人、直街44人、务前街46人、丝厂5人前往登记。尔后,工商联积极安排劳动就业,至1958年初,共安排970人进入岗位。
关键词: 民生经济 社会保障 就业

内容

解放前,工人就业自找门路,县城无职业中介机构。1951年,街道首次开展失业调查,溪东街33人、南街44人、县街39人、直街44人、务前街46人、丝厂5人前往登记。尔后,工商联积极安排劳动就业,至1958年初,共安排970人进入岗位。
  与此同时,城关区于1954~1956年,动员水上船民25户185人,转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解决船民就业难问题。
  1958年4月,为消灭居民失业现象,组织城镇无业人员下乡参加农业生产。首批无业闲散劳力75人,连同家属234人(其中大161人,小73人),下放县内各乡村。安置费补助4个月,每人月均5元。
  1962年,为减少商品粮供应,精简单位职工,下乡就业,至年末,全镇完成4082人,其中压缩到城关公社各大队2447人,外地插队1635人。
  此后,精简下放、上山下乡作为国策实施。少量人员安排照顾到企事业单位。如1964、1965两年,城关镇共安排社会闲散劳力和待业青年147人就业,其中军属子女13人,复员退伍回乡军人12人。每年初中毕业生分配,到农村插队落户约占35%,如1970年9月学生分配去向,下乡人数为35.5%。
  1975年起,下放两年以上知识青年可通过招工、招生、征兵等方式回城就业。至1984年,知识青年全部上调。工商单位一时出现一岗多员、人浮于事现象。为广开就业门路,1982年1月,县成立劳动服务公司,12月,城关、新市、武康设劳动服务站,至1985年末,共向各类企业单位介绍、输送就业人员3851人。其中城关地区1067人。1990年6月,城关乡成立劳动管理站,对劳务输出、企业招工搭桥牵线。
  农村劳动力历来作有业统计,如1958年城关公社10147人中,全劳力5777人,半劳力4370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劳动力资源开始分类,如1993年城关镇农村劳动力使用状况:劳动力资源16922人,其中男9298人,女7624人。全年劳务输出3228人,占总19.1%(见表)。
  此后,农村富馀劳动力日益增多,至2001年,全镇16230名劳动力中,外出务工5980人(其中出省309人),占总36.8%。
  企业转制后,职工失业增多。1993年末全县失业职工215人,待业青年1381人,次年新增1939人。另加开发区征地待业农工4500馀人,全县无业闲散人员8000多人。1994年,通过宣传《劳动法》,县职业介绍所积极牵线,次年708人上岗,56人再就业。全县失业率为5.2%。
  1997年,县政府下发《实施再就业工程计划》,行政单位清退出临时工岗位50个,安排下岗双职工1人上岗。此后三年中,累计下岗、待业5463人。通过县人才市场(1998年2月18日开业)、县个体私营经济人才市场(1999年8月20日开业)中介牵线,重新上岗3451人,其中输送外县376人。2000年迄今,年均新增失业职工3106人,劳动力市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3600~5000个,但因工种苦、工时长、工资低等原因,年均上岗仅2291人。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景超
责任者
谈跃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