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38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社会保障
分类号: D632.1
页数: 9
页码: 654-662
摘要: 人民生活需由社会提供保障者,解放前主要为油米、柴草供应。现今则发展到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和就业、就医、养老等公众问题。民国十二年,城区商界袁崧藩、徐荻渔合资2.4万,创建德清电气公司,有46千伏安发电机2台,为城镇居民和商店照明提供电源。1953年,因营业用户日增,发电机容量增至40千瓦。是年10月1日,宣布公私合营。次年电厂扩容,安装156马力卧式发动机1台,发电量80千瓦。尔后延伸至城关、干山等地计15公里。此后并入杭州电网,改由电网供电。同时扩增2台主变,增容7400千伏安。并宣传计划用电、节约用电。次年,城关供电所颁布《用电营业标准化》。改良灶灶下置通风口,设炉栅助燃,环灶安装紫铜汤罐,煮饭烧水于同步。
关键词: 乾元镇 民生 社会保障

内容

人民生活需由社会提供保障者,解放前主要为油米、柴草供应。现今则发展到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和就业、就医、养老等公众问题。
  第一节 电力
  民国十二年(1923),城区商界袁崧藩、徐荻渔合资2.4万,创建德清电气公司,有46千伏安发电机2台,为城镇居民和商店照明提供电源。廿六年(1937)日寇侵城,电灯公司厂房24间被烧毁,供电停止。1951年,工商界人士筹资39200万元(旧币),在南门外金华会馆附近安装50马力卧式动力机1台,25千瓦发动机1台,次年5月发电,使县城商家民居重见电光。1953年,因营业用户日增,发电机容量增至40千瓦。
  1955年,发电厂有50HP内燃机1台,40KW三相四线发电机1座,外线杆木117根,职工11人,全年发电35.22千度,其中售电量26.42千度(表灯19.02千度,包灯5.86千度,路灯1.54千度)。是年10月1日,宣布公私合营。次年电厂扩容,安装156马力卧式发动机1台,发电量80千瓦。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形势,从武林头顺丰丝厂调入80马力立式柴油机组,配合发电。
  德清电厂火力发电止于1960年冬。1961年初,引进杭州电源,架设塘栖至武林头10千伏输电线路3公里。尔后延伸至城关、干山等地计15公里。此后并入杭州电网,改由电网供电。7月,德清县第一座35千伏安德清变电所,在乾元山北坡建成,主变容量1000千伏安,后又增装18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同年秋,良渚至德清35千伏安输电线路架通送电。次年,改称德清电力公司。
  1963年,半山至德清35千伏安输电线路24.8公里架设完毕。同时扩增2台主变,增容7400千伏安。此后,农副产品加工和农家照明,始用新安江电源。
  1980年,110千伏安变电所,在乾元山西坡改造竣工,占地8658平方米,4月投运。同年择址西门外莫梁山东麓,营建220千伏安变电所。由于民户家用电器日益增多,生活耗电量从1975年的2.1%上蹿到1980年的6.2%。1986年1月起,每度工业用电普加0.01元,作为电力建设费,同时实行电量分配,核定镇全年工业用电204.01万度,其中统配电162.54万度,补偿电41.47万度。并宣传计划用电、节约用电。
  1989年起,投资129万元,完成城关乡10个行政村农电线路达标改造,同时落实11万伏、22万伏变电所政策处理遗题。1992年12月30日,莫梁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占地26640平方米,总容量270000千伏安,成为湖州市内容量最大变电所。
  1995年,农村用电直线上升,是年城关镇排灌用电208.2万度,村级工业180.2万度,民居生活126.2万度,总耗514.6万度。次年,城关供电所颁布《用电营业标准化》。由于供求失调,不少单位自备发电机应急。1997年,城关地区有198户自备发电设备,计发电机组236台,总容量17501.8千瓦。
  为改革农电管理,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2000年1月18日,镇成立“二改一同价”工作小组,在上年完成齐星、幸福两村基础上,计划本年5月完成大友、联星、恒星、联盟四村电网改造。并制定新盟、胜利、明星、方山、清山坞、金鹅、联谊、官庄8村为一期工程,信谊、卫星、火星、建星、金星、星星6村为二期工程。两改期间,更换所有高损耗农村综合变压器,和低压供电设施。标准为每户130元。
  农村生活用电,1960年前仅金鹅、新盟、胜利3个大队部分小队。1961年并网后,电线逐渐架通农村,至1968年,城关公社境内全部接通。
  人民生活用电逐年增长,1965年因企业不多,占总耗量5.7%。尔后,1970年为2.4%,1986年为6.5%,1990年为11.8%,1997年为12.6%。
  第二节 供水
  镇境人民素饮河水,1963年筹资5万,于大家山南麓建成自来水厂。有120立方米/小时快滤池和120立方米清水池。日产饮用净水0.2万吨,员工9人。次年在全镇设20多个供水站,实行用水包费制。1968年,澄清池扩建至450立方
  米。1981年,又新建120立米/时水力循环澄清池,200立方米过滤池,320立米/时折板沉淀池。
  1985年起,为满足镇郊农村饮用需求,水力循环澄清池扩为320立米/时,清水池扩为1100立方米,并在山上建综合楼一幢,予以管理。至1989年,城关镇98%,城关乡70%人民饮用自来水。
  1990年,因部分工商企业排污口处于水厂上游,加上镇区排水系统雨污合流,严重影响自来水质。镇政府于12月颁发《自来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净化水质,并划定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为:上游1000米,南至新民桥口。下游800米,北至城西闸门。并将上下游各延伸1000米,作为二级保护区。后因水压不足,故于1993年安装二级泵房一座,埋设水管5.5公里,用于增加供水压力。是年末,自来水厂日产净水2万立方米,供水干管总长15公里,农村小型水厂22家,2.76万人受益。
  1997年2月,自来水公司扩容2万吨级项目竣工,此后至2003年,新老城区及农村日供水2.6万吨。
  农村自建自来水塔始于1989年。是年,由联合国资助,国家、县乡、农村三级投资,于金星村建成全乡第一座无菌自来水塔,村民集资25.4万元。此后至1993年末,全乡农村除火星、恒星、联谊、联盟4村外,其馀、18个村均建起小水塔。
  2001年,城镇自来水入村项目启动,12个行政村水管总长3.73万米。其中红星村,丁家桥至村委4000米;明星村,丁家桥至村委7500米;金星村,争光厂至村委2000米;卫星、星星、建星、齐星四村,总长9500米;金鹅山村,老省道至水塔,长1000米;幸福村,工艺厂经陈墩村至村委,总长6000米;联谊村,陈墩村至村委,长1500米;联盟村,联谊至村委1800米;官庄村,工艺厂至村委,长4000米。工程历时一年,至次年5月,全镇农村已统一用水。
  自来水未普及前,曾提倡开挖水井,后多自废。至1990年止,企业单位工业用井2口,饮水井5口;民宅饮水井17口。
  自来水厂概况
  第三节 能源
  燃料
  解放前,镇民沿用柴灶,以茅柴、树柴(俗称软柴、硬柴)作燃料。茶水、水作等商店,多烧砻糠。
  1960年,煤球进入民户,逐渐取代山柴。继而有煤饼加工,使用更佳。1985年,液化气(俗称煤气)始在城镇出售。同年,成立县煤气公司,负责采购供销,并建贮量400立方米设备及槽车2辆18吨,平台灌枪4支。1988年,煤气在居民家庭普及,供气量骤增3.35倍。1994年起,液化气又走向农村,年销售收入增长3.5倍。是年末,县煤气公司有固定资产231万元,全年可供气7000户,库容1500吨。
  县煤气公司供气情况
  沼气
  利用沼气照明、煮饭始于1978年,城关公社在联星大队中片墩搞点。次年,良种场、金星大队相继建造。尤以新盟大队陆家兜、潘家兜、童家墩3个生产队营建200多只为最多。土地承包到户后,猪羊饲养量锐减,畜肥不足,沼气池原料难以为继,1984年全部停用。
  改灶
  1987年,县府下达改灶任务,农户每门灶补贴1.50元(县拨0.5元、村助1元),城关乡5400户落实到村。
  改良灶灶下置通风口,设炉栅助燃,环灶安装紫铜汤罐,煮饭烧水于同步。改灶旨在省柴,时宣传口号为:“封好山林,美化环境,减少燃料,解决能源。”然接受改灶农户,不足三成。
  改灶任务分配表 1987.1.1
  第四节 就业解放前,工人就业自找门路,县城无职业中介机构。1951年,街道首次开展
  失业调查,溪东街33人、南街44人、县街39人、直街44人、务前街46人、丝厂5人前往登记。尔后,工商联积极安排劳动就业,至1958年初,共安排970人进入岗位。
  与此同时,城关区于1954~1956年,动员水上船民25户185人,转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解决船民就业难问题。
  1958年4月,为消灭居民失业现象,组织城镇无业人员下乡参加农业生产。首批无业闲散劳力75人,连同家属234人(其中大161人,小73人),下放县内各乡村。安置费补助4个月,每人月均5元。
  1962年,为减少商品粮供应,精简单位职工,下乡就业,至年末,全镇完成4082人,其中压缩到城关公社各大队2447人,外地插队1635人。
  此后,精简下放、上山下乡作为国策实施。少量人员安排照顾到企事业单位。如1964、1965两年,城关镇共安排社会闲散劳力和待业青年147人就业,其中军属子女13人,复员退伍回乡军人12人。每年初中毕业生分配,到农村插队落户约占35%,如1970年9月学生分配去向,下乡人数为35.5%
  1970年9月学生分配表
  1975年起,下放两年以上知识青年可通过招工、招生、征兵等方式回城就业。至1984年,知识青年全部上调。工商单位一时出现一岗多员、人浮于事现象。为广开就业门路,1982年1月,县成立劳动服务公司,12月,城关、新市、武康设劳动服务站,至1985年末,共向各类企业单位介绍、输送就业人员3851人。其中城关地区1067人。1990年6月,城关乡成立劳动管理站,对劳务输出、企业招工搭桥牵线。
  农村劳动力历来作有业统计,如1958年城关公社10147人中,全劳力5777人,半劳力4370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劳动力资源开始分类,如1993年城关镇农村劳动力使用状况:劳动力资源16922人,其中男9298人,女7624人。全年劳务输出3228人,占总19.1%(见表)。此后,农村富馀劳动力日益增多,至2001年,全镇16230名劳动力中,外出
  务工5980人(其中出省309人),占总36.8%。
  企业转制后,职工失业增多。1993年末全县失业职工215人,待业青年1381人,次年新增1939人。另加开发区征地待业农工4500馀人,全县无业闲散人员8000多人。1994年,通过宣传《劳动法》,县职业介绍所积极牵线,次年708人上岗,56人再就业。全县失业率为5.2%。
  1997年,县政府下发《实施再就业工程计划》,行政单位清退出临时工岗位50个,安排下岗双职工1人上岗。此后三年中,累计下岗、待业5463人。通过县人才市场(1998年2月18日开业)、县个体私营经济人才市场(1999年8月20日开业)中介牵线,重新上岗3451人,其中输送外县376人。2000年迄今,年均新增失业职工3106人,劳动力市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3600~5000个,但因工种苦、工时长、工资低等原因,年均上岗仅2291人。
  第五节 养老
  养老保险
  1990年,村书记、主任第一批参加养老保险,全乡41人。后因银行利息下调,实际享受已不足每人每月70元规定。故从2000年起,政府作出补充规定,其不足部分由镇财政和村补足,凭养老卡发放。
  农村养老保险始于1995年11月,初在官庄试点,次年4月推向全镇。是年共投保585人,保额14.16万元,次年1月,全镇8个村开展养老保险宣传,全年参保357人,保额9.93万元。此后,逐年有所新增。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标准,1997年1月1日起予以调准。单位交纳分档计提,个人由每月5元增至10元。2001年,统一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承担。
  大病医疗保险统筹
  1968年,城关公社各大队先后办起合作医疗。医药费经统筹后,分档实行比例报销,因收不敷支,1984年解体。1990年,再次提倡合作医疗,医疗统筹款在承包上交款中收取,但未能普及,仅在幸福、新盟等村实施,次年涣散。1995年,县卫生局在下舍、钟管试行农民大病统筹。次年,城关镇制订方案,开展工作。规定每人6元,特困户3元,政府补贴1元。是年,78%农户参加大病医疗统筹。
  1998年,全镇农户22664人参加,全镇共上缴统筹款15.92万元。次年,镇建立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机构,1.85万农民参加,统筹款11.1万元。此后每年一轮。均有2万人左右加入,2003年,全镇加盟2.1万人,上缴32.9万元。其中8户8人,得到县慈善机构每人1000~1500元的医疗资助。2004年第6轮大病统筹,实际参加6232户(其中特困户219户)23268人,上缴345735元。
  附录 消费者协会
  县消费者协会城关镇分会,自2000年9月换届以来,每年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和消费宣传。指导科学合理消费。对商品服务质量、价格、计量,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及时反映给生产和经营双方。受理消费者投诉,组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近三年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7件,均得到圆满解决。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谈跃腾
责任者
陈景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