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3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邮政
分类号: F61
页数: 13
页码: 466-478
摘要: 本镇邮政事业,因县级邮电机构长期驻设城区,故发展与县局同步。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设有大递,每逢国家大事,则由大递转达各封邑诸侯。秦汉颁行郡县制,镇境属乌程县馀不乡,因非县治所在,故亦不置驿站。唐朝析置德清县后,驿随县设,用于传达政令,报闻户赋,然驿名失考。县前位于县府衙前直街,称总铺。司兵除县前铺5名外,馀均4名。民国十七年,全国交通会议决定,民办民信局及代办所限期撤销,民间包裹信函投递,概由三等邮局办理。杭州民信局延至民国廿四年停业,本镇德清分局也随之消失。民国廿六年德清沦陷,邮局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局址改为赵家弄40号。其中定额又有1万元、2万元至50万元9种。同时废除定额汇票,执行凭证兑付。
关键词: 经济 信息 邮政

内容

第一节 邮政
  本镇邮政事业,因县级邮电机构长期驻设城区,故发展与县局同步。
  机构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设有大递,每逢国家大事,则由大递转达各封邑诸侯。其时,镇境属楚国春申君黄歇食邑,黄居下菰城(今吴兴菁山境内),本境未闻有大递之设。
  秦汉颁行郡县制,镇境属乌程县馀不乡,因非县治所在,故亦不置驿站。
  唐朝析置德清县后,驿随县设,用于传达政令,报闻户赋,然驿名失考。
  元朝改称站赤,每廿五里置一站,站名无考。
  明朝改称驿铺,洪武三十年(1397),德清设县前、香亭、导臻、乌鸢四铺。据明朝万历《湖州府志》卷十四《邮递》图,四铺皆在本镇境内,其中导臻位于古清溪庙前(今建星),为杭州驿夫入境接递处。香亭位于城外乾元山南麓(今恒星),称外铺。县前位于县府衙前直街,称总铺。乌鸢位于乌鸢山北,由此出境,经武康县入湖州府。司兵除县前铺5名外,馀均4名。全年报酬为:冲要铺兵白银7.2两,铺司6.5两,次冲要铺兵7两,铺司6两。
  清朝光绪八年(1882),杭州民办“全盛”、“永和”二民信局在德清开设分局3家,其中本镇1家(全盛),新市2家(全盛、永和各1家),雇员5人。廿九年(1903),官办三等邮局在本镇高踏步弄口开张,设员5人,与民办民信局并存。
  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交通会议决定,民办民信局及代办所限期撤销,民间包裹信函投递,概由三等邮局办理。杭州民信局延至民国廿四年停业,本镇德清分局也随之消失。
  民国廿六年德清沦陷,邮局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局址改为赵家弄40号。尔后局址屡更,先后设于丁家弄高家墙门、馀不弄新宫保第墙门、直街县桥头一大昌墙门。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德清邮政局、电信局,1951年11月为德清邮电局,局
  址直街。1958年公社化后,政社合一,县邮电局划归城关人民公社块状领导。是年,县局辖支局5个、邮电所11个,代办所7个,次年析出,依旧垂直领导。
  1969年12月,县邮电局分为邮政、电信两局,电信局由人武部领导,直至1973年9月两局合并。1998年8月,邮、电再次分家,各设机构至今。
  1994年5月,县委、县政府迁徙武康。6月,城关镇改设邮电支局。现支局有土地面积11.7亩,房屋占地面积7271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3809平方米。1998年6月,邮5政编码从原来313200改为313216。
  业务
  邮政业务由函件、包裹、汇票、报刊发行、机要通信五项组成。长期以来,本镇邮政业务由县局直接办理。1994年县府搬迁后,因邮政大楼未建,故全县邮政处理中心及汇总、邮储仍留本镇。1997年,邮件处理中心、汇检、邮储、发行迁移武康,从而结束支局担任县局全部职能。
  函件 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事务文件、货样等。其中给据函件有普通挂号、双挂号(付回执)、邮转电报、保价信函(内装有价证券或16元以内现金)。
  保价信函收费标准不固定,内装现金按3%收取保价费,票证按保价额1%收费,并限于县局、支局收寄,邮电所、代办所不予办理。
  快信、航空信速度迅捷,1953年接省局通知停办。
  1955年,银行挂号信统一使用印有标志红信封,以便分类登记。1957年,县局实行邮资总付,对单位大宗邮件免贴邮票,收取现金后,上盖“邮资总付”戳记。同时对县级机关各部委办局,采用记账方式,一月一结。
  1960年10月,开办特种信函,使用特种信封,准寄粮票、油票、布票、户口迁移证、粮食供应转移证、团组织关系转移证等6种票证。
  1961年停办装钞保价信业务,1969年又取消货样业务。1988年恢复邮政快件。次年,此项业务扩大到下属局所。1990年8月,据上级通知调整邮资,平信由原来0.08元改为0.20元,并停办回执(法院除外)回件业务。
  1996年12月,邮资再次调整,平信由原来0.20元改为本埠0.60元,外埠0.80元。1997年下半年,再次停办快件投递。是年末,县局函件总量238.11万件,比1950年日平均出口函件670件增长9.8倍。函件业务收入69.99万元,占邮政总收10.3%。
  包件 解放初,全局包裹业务不多,1949年至1951年三年日平均包裹4件,但发展迅速,1952年为2900件,1960年为1,5万件。此后稳定发展。1980年开办商品包裹后,1985年飙升至5.25万件,创解放以来包裹寄量最高记录。后上下浮动,1997年又降为3.67万件。
  包件业务种类颇多。1951年开办代购,次年又开办快递小包(限重2公斤)。1966年开办航空包件。1979年开办甲类保价包裹(金银珠宝首饰)及乙类保价包裹,价值30元以上普通包裹按乙类保价收取1%保价费,不保价包裹最高赔偿额30元。1980年扩大包裹收寄范围,揽收商品包裹。1985年商品包裹业务收人20.95万元,占全年包件总收入90.3%,占全年邮政收入35.9%。1990年起,对不满30元普通包裹,也按0.3元保价费收费,同时对不满300元原属甲类保价包裹,改按乙类包裹处理。
  包裹类别,1953年停办代购,1990年又停办快递。其资费结算,国内分普通、航空两种,金额按邮电部规定据距离里程和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费分区核定,全国统一执行。1986年起,大宗商品包裹加收处理费1元,1989年又加收包裹附加费。1990年和1996年,邮电部两次调整包件价格,原寄往上海每公斤0.15元改为0.60元,起算单位从1969年100克改为500克。
  包件邮寄,1962年起使用邮资已付戳记,不贴邮票,但开收据,至今仍然。
  报刊发行 民国期间,报刊由报贩收订,自办发行。寄往外地,则由邮局作印刷品发寄。1950年,全省邮发合一。当年收订《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通过邮局发送。1952年增至6500份,收入1.08万元。1953年纠正报刊摊派作风,农村报纸压缩,年收订降至1900份。1958年再次扩大发行,全县期发报刊高达3.25万份。此后三年困难,报刊业务回落,1962年降至7100份。
  1964年,《参考消息》限量发行,由机要组负责投递。同时规定,内部报刊和定额发行报刊,凭证订阅,此后发行量逐年上升。1975年,《人民日报》收订922份,《浙江日报》收订5373份,发行量居省内优胜地位,成为邮政业务二大主流。1987年调整发行费率,部分报刊(如《湖州日报》、《广播电视报》等)因负担过重自办发行,导致发行量逐年下降。1997年累计发行报纸694万份,比1987年1091万份下降36.4%。
  报刊发行,1964年县局下设发行站9处,其中本镇下设县委、德清一中两处。1980年,开设零售门市部。1997年又在县东街开设报刊门市部。同时成立
  报刊营销公司,独立核算,应对市场,方便读者。
  汇兑汇兑起源较早。清朝宣统元年(1909),德清、新市、武康、上柏等邮局便已开办此项业务。解放后,本镇县局汇兑业务为全国通汇,汇票有普通、定额、电报3种。其中定额又有1万元、2万元至50万元9种。1952年,全县办理汇兑代办所达20多处。1953年币制改革,新老人民币以1比1万异地折值。1955年,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定,邮局只办理个人汇票,工商企业汇款由银行办理,实行私企分离新汇兑制度。同时废除定额汇票,执行凭证兑付。普通汇票按金额剪格,后又改为两联复写。1958年实行专用汇套寄发汇票,1965年又改为信封式汇款通知单。
  汇兑业务,解放以来平稳上升,1950年全局开发汇票8000张,1952年增至3.08万张,1997年又增至7.24万张,占全局邮政业务3.2%。汇款限额,改革开放后已从原300元放宽到5000元。
  储蓄 民国八年(1919),中国邮政始办储蓄。十九年,交通部邮政储汇总局开办存簿储金、存本付息、零存整取等业务。本县新市、德清,分别于民国十九年、廿一年开办储金业务。
  解放后,邮政储汇总局军管,1953年划归银行系统,邮局不再办理储蓄业务。1986年4月,国务院决定开办邮储。本县于同年12月3日营业,当年储款馀额54万元,储户1025户。
  1989年,县局在城关、新市两地举办摸奖储蓄,四天收储40万元。1994年超额完成2000万元收储任务。1997年收储2688万元,年末金额超亿元(10497万元),业务量占总48.5%,业务额占总31.5%,成为邮政业务之首。
  邮储网点,近年县局扩至23个,本镇除直街营业厅储蓄处外,还在县桥头开设综合门市部,方便群众。1996年1月,城关、新市、武康储蓄处都安装计算机终端设备,次年实行联网。
  邮储始办时,只受理个人存款,金额缴存银行,按季向银行收取平均储金额千分之2.2手续费。1990年1月改为自办,执行全国统一利率标准,手续费改为利差收入。1997年末,邮储储种有定期、活期、零整、有奖四种,由邮政储汇股专业化管理。
  集邮 1964年,县局和新市支局邮政营业窗口兼售纪念邮票,文革中停办。1982年3月,县总工会与邮电局协作,首次举办集邮邮票展览,参观3700馀人
  次,出售各类纪特邮票1万套,总金额4670元。同年,县局开设集邮门市部。1987年4月,县集邮协会成立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颁发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徽。国庆期间,又与县工人文化宫联办“歌颂建国38周年光辉业绩邮品展”。次年1月,县局集邮门市部发行《戊辰龙年》首日封5000枚,贴龙票加盖“浙江德清龙山”日戳和特刻纪念戳。
  1989年4月,县集邮协会首次举行邮品拍卖,成交7000元。次年4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1991年9月,县集邮协会在莫干山艺术节发行莫干山纪念封1枚,次年2月,发行猴年纪念封。1993年12月,集邮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举行,期间举办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邮票。
  1997年4月,县集邮协会成立10周年,湖州市三县两区均派代表前来参加活动。同月,浙江省集邮工作会议在德清召开。
  集邮业务逐年发展,1990年销售邮票14.58万枚,1995年增至52.4万枚,1997年增至88.96万枚。目前,办理集邮业务除本镇外,还有新市、上柏、三桥、庾村、筏头5个支局。
  特快专递 1994年6月,县局成立速递公司,正式开办(EMS)特快专递业务。营业点有武康、新市及本镇3处。1997年末,营业点增至22处,其中计算机处理营业点16处。
  1997年7月,增开邮政礼仪专递业务。凡用户需求,只要拨号“185”,公司便派员派车上门服务,实行上门揽收、投递到户、代客包装、迅速准确。
  1997年末,专递业务量2.15万件,营业总收入99.69万元。与邮储、集邮,同属新兴三项业务,总量占全部邮政67.8%。
  机要 机要文件原由县委自办,1957年移交邮电局并成立机要组,次年收寄3400件。1960年起,机密文件增多,是年收寄1.41万件,比1958年增加3倍。1963年后逐年减少。1994年后降至每年不足1000件。
  为保证机密文件万无一失,机要组严格恪守“机要十大规则”,封拆包必须两人在场始可作业;收寄时间限于每天下午3-5时;文件由县局直接办理,支局所不予委办;发往乡镇密件由机要员车船专送;密件不得离身;非机要员不得接触机要业务等。
  1979年,根据上级规定,实行机普合运合递。1981年又据《机要业务处理规
  则》停办。县团以下机密文件仍由县委自办。
  其他 解放初,兼办托购、征询(探听行情,查询亲友)、代收货价等业务。1952年代售印花税。上述兼项,均于1954年停办。
  各类业务附带费,有查询费、改汇费、送包送汇费、包裹逾期保管费、单式成本费等,大多采用贴邮票盖销作为函件收入。1966年业务规章改革,上述附带费取消。
  1979年,恢复逾期保管费、改址费、汇单包单空白单式费。次年3月恢复送包送汇送特挂到户费。由于纠纷时起,不久停办。此处尚有楼层投递费,同一单位分投费、界外专投费、改名或迁址申请费等,业务量极少。
  邮路
  清朝同治前,驿站邮路均走陆道,用于传递官府文书。光绪八年开设民信分局后,本镇邮路有至塘栖、菱湖、埭溪、杭州、嘉兴、湖州、上海、东林、武康、三桥及县内新市、洛舍、大麻、徐庄、雷甸等43条,均依靠航船,走水道捎带。
  光绪廿九年官办邮局开设后,增辟至新市、塘栖、三桥3条水上委办邮路,邮件由原航船捎带改为代运。民国廿五年(1936),又增设至澉村、钟管、下柏邮柜。
  抗战期间,邮路中断,胜利后,德清邮局只投递本埠邮件,乡村邮件则由王元泰米店、仁记派报社转递。解放后,全县代办所从19个增至37个。1953年通过私营改造,至1955年全部改为公办。1958年,实现逐日投递至各生产队,邮路总长850公里。1962年精减人员,邮路降至454公里。次年,省局发出《加强农村投递力量》批示,各公社全部通邮,邮路恢复到804公里。至1965年末,全县邮路总长度1435公里,其中委办邮路521公里。目前,各行政村均有信报站。
  封发 民国期间以新市邮局业务量最大,1947年月封发1506套214袋,本镇次之。解放后,本镇与新市、武康两支局同为邮件封发中心,直发口子为杭州、湖州。期间虽有过德清直发塘栖、武康直发埭溪等业务,但均因量少而停办。1979年,根据部颁《国内邮件处理规则》,扩大直封口子,除原有杭本、杭转、申本、申转外,新开直封有北京、南京、嘉兴、桐乡、东阳、义乌、绍兴、长兴等局。
  农村邮路 1950年,德清邮电局开辟至东衡、城南、杨墩、雷甸、双溪、城东6条农村步班邮路。1954年调整后,有自办逐日班邮路5条,委办逐日班邮路1条,邮路总长46公里。1958年邮路延伸到各生产队,使75%生产队能看到当天省县党报。至年底,本镇农村邮路总长806公里。1990年农村邮路调整后,现有
  城东、城西、城南3条。
  城镇邮路 城关支局设立时,分甲、乙、丙、郊4条邮路。1996年1月,并为3条至今。
  邮诗
  过乌山铺 元·伯颜
  溪流霜后浅,野烧晓来明。古路无人迹,空山有驿名。衾寒知夜永,柝响觉风生。苦被浮名累,栖栖复此行。
  录自《子中集》
  说邮(邮路)当代·衡庐
  邮驿何时有?烽火传商周。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百里城寨史册留。唐分水陆驿,驿马如星流。宋增急递铺,四百行程昼夜投。铺丁铃铛随风到,行商坐贾让骅骝。元称邮驿为站赤,二十五里置驿宅,驿桥常伫接力人,驿亭专宿邮递客。明代改铺司,一铺四人常备之。薄暮辕衙传急令,雪霜无阻夜犹驰。清至道光外患起,狂风吹皱井底水。异国纷纷夺邮权,大清邮政风雨里。商办民信发航班,民办邮柜洗国耻。及至民国设邮传,乡镇市县各兼专,挨店投递称钞马,联局转送说航船。神州解放面貌新,邮电事业看飞腾,步班网织乡村间,万里传书十日临。
  说邮(邮票)
  古邮无票寄萍踪,但粘火漆作缄封,私家尺素不封口,信人托信嘱随从。大清邮政道光起,邮票首发黄龙始,谢人酬值此为凭,图案不作观赏纸。辛亥易春秋,设部职驿邮,票图新设计,总理肖像见风流。此后票图常更改,方寸天地多姿采;六合风情,四海意象,千家笔底万种美。集邮一册中,开卷乐如坐翔风,宏图缩映来眼底,陶冶情操趣无穷。
  录自1992年《浙江省集邮诗词大赛汇刊》
  大清邮政函件邮资表
  民国期间信函邮资变动表
  民国邮政平信邮资与物价指数对比表
  注:本表录自民国37年10月1日《现代邮政》3卷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表(部分)
  邮政业务择年统计表
  解放以来邮电业务量发展情况择年统计
  (万元)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景超
责任者
谈跃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