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息传播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31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信息传播业
分类号: F632
页数: 25
页码: 466-490
摘要: 第一节 邮政;本镇邮政事业,因县级邮电机构长期驻设城区,故发展与县局同步。;第二节 电信;机构;电报;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第三节 广播;县广播站
关键词: 乾元镇 信息 传播业

内容

第一节 邮政
  本镇邮政事业,因县级邮电机构长期驻设城区,故发展与县局同步。
  机构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设有大递,每逢国家大事,则由大递转达各封邑诸侯。其时,镇境属楚国春申君黄歇食邑,黄居下菰城(今吴兴菁山境内),本境未闻有大递之设。
  秦汉颁行郡县制,镇境属乌程县馀不乡,因非县治所在,故亦不置驿站。
  唐朝析置德清县后,驿随县设,用于传达政令,报闻户赋,然驿名失考。
  元朝改称站赤,每廿五里置一站,站名无考。
  明朝改称驿铺,洪武三十年(1397),德清设县前、香亭、导臻、乌鸢四铺。据明朝万历《湖州府志》卷十四《邮递》图,四铺皆在本镇境内,其中导臻位于古清溪庙前(今建星),为杭州驿夫入境接递处。香亭位于城外乾元山南麓(今恒星),称外铺。县前位于县府衙前直街,称总铺。乌鸢位于乌鸢山北,由此出境,经武康县入湖州府。司兵除县前铺5名外,馀均4名。全年报酬为:冲要铺兵白银7.2两,铺司6.5两,次冲要铺兵7两,铺司6两。
  清朝光绪八年(1882),杭州民办“全盛”、“永和”二民信局在德清开设分局3家,其中本镇1家(全盛),新市2家(全盛、永和各1家),雇员5人。廿九年(1903),官办三等邮局在本镇高踏步弄口开张,设员5人,与民办民信局并存。
  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交通会议决定,民办民信局及代办所限期撤销,民间包裹信函投递,概由三等邮局办理。杭州民信局延至民国廿四年停业,本镇德清分局也随之消失。
  民国廿六年德清沦陷,邮局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局址改为赵家弄40号。尔后局址屡更,先后设于丁家弄高家墙门、馀不弄新宫保第墙门、直街县桥头一大昌墙门。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德清邮政局、电信局,1951年11月为德清邮电局,局
  址直街。1958年公社化后,政社合一,县邮电局划归城关人民公社块状领导。是年,县局辖支局5个、邮电所11个,代办所7个,次年析出,依旧垂直领导。
  1969年12月,县邮电局分为邮政、电信两局,电信局由人武部领导,直至1973年9月两局合并。1998年8月,邮、电再次分家,各设机构至今。
  1994年5月,县委、县政府迁徙武康。6月,城关镇改设邮电支局。现支局有土地面积11.7亩,房屋占地面积7271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3809平方米。1998年6月,邮5政编码从原来313200改为313216。
  业务
  邮政业务由函件、包裹、汇票、报刊发行、机要通信五项组成。长期以来,本镇邮政业务由县局直接办理。1994年县府搬迁后,因邮政大楼未建,故全县邮政处理中心及汇总、邮储仍留本镇。1997年,邮件处理中心、汇检、邮储、发行迁移武康,从而结束支局担任县局全部职能。
  函件 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事务文件、货样等。其中给据函件有普通挂号、双挂号(付回执)、邮转电报、保价信函(内装有价证券或16元以内现金)。
  保价信函收费标准不固定,内装现金按3%收取保价费,票证按保价额1%收费,并限于县局、支局收寄,邮电所、代办所不予办理。
  快信、航空信速度迅捷,1953年接省局通知停办。
  1955年,银行挂号信统一使用印有标志红信封,以便分类登记。1957年,县局实行邮资总付,对单位大宗邮件免贴邮票,收取现金后,上盖“邮资总付”戳记。同时对县级机关各部委办局,采用记账方式,一月一结。
  1960年10月,开办特种信函,使用特种信封,准寄粮票、油票、布票、户口迁移证、粮食供应转移证、团组织关系转移证等6种票证。
  1961年停办装钞保价信业务,1969年又取消货样业务。1988年恢复邮政快件。次年,此项业务扩大到下属局所。1990年8月,据上级通知调整邮资,平信由原来0.08元改为0.20元,并停办回执(法院除外)回件业务。
  1996年12月,邮资再次调整,平信由原来0.20元改为本埠0.60元,外埠0.80元。1997年下半年,再次停办快件投递。是年末,县局函件总量238.11万件,比1950年日平均出口函件670件增长9.8倍。函件业务收入69.99万元,占邮政总收10.3%。
  包件 解放初,全局包裹业务不多,1949年至1951年三年日平均包裹4件,但发展迅速,1952年为2900件,1960年为1,5万件。此后稳定发展。1980年开办商品包裹后,1985年飙升至5.25万件,创解放以来包裹寄量最高记录。后上下浮动,1997年又降为3.67万件。
  包件业务种类颇多。1951年开办代购,次年又开办快递小包(限重2公斤)。1966年开办航空包件。1979年开办甲类保价包裹(金银珠宝首饰)及乙类保价包裹,价值30元以上普通包裹按乙类保价收取1%保价费,不保价包裹最高赔偿额30元。1980年扩大包裹收寄范围,揽收商品包裹。1985年商品包裹业务收人20.95万元,占全年包件总收入90.3%,占全年邮政收入35.9%。1990年起,对不满30元普通包裹,也按0.3元保价费收费,同时对不满300元原属甲类保价包裹,改按乙类包裹处理。
  包裹类别,1953年停办代购,1990年又停办快递。其资费结算,国内分普通、航空两种,金额按邮电部规定据距离里程和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费分区核定,全国统一执行。1986年起,大宗商品包裹加收处理费1元,1989年又加收包裹附加费。1990年和1996年,邮电部两次调整包件价格,原寄往上海每公斤0.15元改为0.60元,起算单位从1969年100克改为500克。
  包件邮寄,1962年起使用邮资已付戳记,不贴邮票,但开收据,至今仍然。
  报刊发行 民国期间,报刊由报贩收订,自办发行。寄往外地,则由邮局作印刷品发寄。1950年,全省邮发合一。当年收订《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通过邮局发送。1952年增至6500份,收入1.08万元。1953年纠正报刊摊派作风,农村报纸压缩,年收订降至1900份。1958年再次扩大发行,全县期发报刊高达3.25万份。此后三年困难,报刊业务回落,1962年降至7100份。
  1964年,《参考消息》限量发行,由机要组负责投递。同时规定,内部报刊和定额发行报刊,凭证订阅,此后发行量逐年上升。1975年,《人民日报》收订922份,《浙江日报》收订5373份,发行量居省内优胜地位,成为邮政业务二大主流。1987年调整发行费率,部分报刊(如《湖州日报》、《广播电视报》等)因负担过重自办发行,导致发行量逐年下降。1997年累计发行报纸694万份,比1987年1091万份下降36.4%。
  报刊发行,1964年县局下设发行站9处,其中本镇下设县委、德清一中两处。1980年,开设零售门市部。1997年又在县东街开设报刊门市部。同时成立
  报刊营销公司,独立核算,应对市场,方便读者。
  汇兑汇兑起源较早。清朝宣统元年(1909),德清、新市、武康、上柏等邮局便已开办此项业务。解放后,本镇县局汇兑业务为全国通汇,汇票有普通、定额、电报3种。其中定额又有1万元、2万元至50万元9种。1952年,全县办理汇兑代办所达20多处。1953年币制改革,新老人民币以1比1万异地折值。1955年,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定,邮局只办理个人汇票,工商企业汇款由银行办理,实行私企分离新汇兑制度。同时废除定额汇票,执行凭证兑付。普通汇票按金额剪格,后又改为两联复写。1958年实行专用汇套寄发汇票,1965年又改为信封式汇款通知单。
  汇兑业务,解放以来平稳上升,1950年全局开发汇票8000张,1952年增至3.08万张,1997年又增至7.24万张,占全局邮政业务3.2%。汇款限额,改革开放后已从原300元放宽到5000元。
  储蓄 民国八年(1919),中国邮政始办储蓄。十九年,交通部邮政储汇总局开办存簿储金、存本付息、零存整取等业务。本县新市、德清,分别于民国十九年、廿一年开办储金业务。
  解放后,邮政储汇总局军管,1953年划归银行系统,邮局不再办理储蓄业务。1986年4月,国务院决定开办邮储。本县于同年12月3日营业,当年储款馀额54万元,储户1025户。
  1989年,县局在城关、新市两地举办摸奖储蓄,四天收储40万元。1994年超额完成2000万元收储任务。1997年收储2688万元,年末金额超亿元(10497万元),业务量占总48.5%,业务额占总31.5%,成为邮政业务之首。
  邮储网点,近年县局扩至23个,本镇除直街营业厅储蓄处外,还在县桥头开设综合门市部,方便群众。1996年1月,城关、新市、武康储蓄处都安装计算机终端设备,次年实行联网。
  邮储始办时,只受理个人存款,金额缴存银行,按季向银行收取平均储金额千分之2.2手续费。1990年1月改为自办,执行全国统一利率标准,手续费改为利差收入。1997年末,邮储储种有定期、活期、零整、有奖四种,由邮政储汇股专业化管理。
  集邮 1964年,县局和新市支局邮政营业窗口兼售纪念邮票,文革中停办。1982年3月,县总工会与邮电局协作,首次举办集邮邮票展览,参观3700馀人
  次,出售各类纪特邮票1万套,总金额4670元。同年,县局开设集邮门市部。1987年4月,县集邮协会成立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颁发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徽。国庆期间,又与县工人文化宫联办“歌颂建国38周年光辉业绩邮品展”。次年1月,县局集邮门市部发行《戊辰龙年》首日封5000枚,贴龙票加盖“浙江德清龙山”日戳和特刻纪念戳。
  1989年4月,县集邮协会首次举行邮品拍卖,成交7000元。次年4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1991年9月,县集邮协会在莫干山艺术节发行莫干山纪念封1枚,次年2月,发行猴年纪念封。1993年12月,集邮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举行,期间举办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邮票。
  1997年4月,县集邮协会成立10周年,湖州市三县两区均派代表前来参加活动。同月,浙江省集邮工作会议在德清召开。
  集邮业务逐年发展,1990年销售邮票14.58万枚,1995年增至52.4万枚,1997年增至88.96万枚。目前,办理集邮业务除本镇外,还有新市、上柏、三桥、庾村、筏头5个支局。
  特快专递 1994年6月,县局成立速递公司,正式开办(EMS)特快专递业务。营业点有武康、新市及本镇3处。1997年末,营业点增至22处,其中计算机处理营业点16处。
  1997年7月,增开邮政礼仪专递业务。凡用户需求,只要拨号“185”,公司便派员派车上门服务,实行上门揽收、投递到户、代客包装、迅速准确。
  1997年末,专递业务量2.15万件,营业总收入99.69万元。与邮储、集邮,同属新兴三项业务,总量占全部邮政67.8%。
  机要 机要文件原由县委自办,1957年移交邮电局并成立机要组,次年收寄3400件。1960年起,机密文件增多,是年收寄1.41万件,比1958年增加3倍。1963年后逐年减少。1994年后降至每年不足1000件。
  为保证机密文件万无一失,机要组严格恪守“机要十大规则”,封拆包必须两人在场始可作业;收寄时间限于每天下午3-5时;文件由县局直接办理,支局所不予委办;发往乡镇密件由机要员车船专送;密件不得离身;非机要员不得接触机要业务等。
  1979年,根据上级规定,实行机普合运合递。1981年又据《机要业务处理规
  则》停办。县团以下机密文件仍由县委自办。
  其他 解放初,兼办托购、征询(探听行情,查询亲友)、代收货价等业务。1952年代售印花税。上述兼项,均于1954年停办。
  各类业务附带费,有查询费、改汇费、送包送汇费、包裹逾期保管费、单式成本费等,大多采用贴邮票盖销作为函件收入。1966年业务规章改革,上述附带费取消。
  1979年,恢复逾期保管费、改址费、汇单包单空白单式费。次年3月恢复送包送汇送特挂到户费。由于纠纷时起,不久停办。此处尚有楼层投递费,同一单位分投费、界外专投费、改名或迁址申请费等,业务量极少。
  邮路
  清朝同治前,驿站邮路均走陆道,用于传递官府文书。光绪八年开设民信分局后,本镇邮路有至塘栖、菱湖、埭溪、杭州、嘉兴、湖州、上海、东林、武康、三桥及县内新市、洛舍、大麻、徐庄、雷甸等43条,均依靠航船,走水道捎带。
  光绪廿九年官办邮局开设后,增辟至新市、塘栖、三桥3条水上委办邮路,邮件由原航船捎带改为代运。民国廿五年(1936),又增设至澉村、钟管、下柏邮柜。
  抗战期间,邮路中断,胜利后,德清邮局只投递本埠邮件,乡村邮件则由王元泰米店、仁记派报社转递。解放后,全县代办所从19个增至37个。1953年通过私营改造,至1955年全部改为公办。1958年,实现逐日投递至各生产队,邮路总长850公里。1962年精减人员,邮路降至454公里。次年,省局发出《加强农村投递力量》批示,各公社全部通邮,邮路恢复到804公里。至1965年末,全县邮路总长度1435公里,其中委办邮路521公里。目前,各行政村均有信报站。
  封发 民国期间以新市邮局业务量最大,1947年月封发1506套214袋,本镇次之。解放后,本镇与新市、武康两支局同为邮件封发中心,直发口子为杭州、湖州。期间虽有过德清直发塘栖、武康直发埭溪等业务,但均因量少而停办。1979年,根据部颁《国内邮件处理规则》,扩大直封口子,除原有杭本、杭转、申本、申转外,新开直封有北京、南京、嘉兴、桐乡、东阳、义乌、绍兴、长兴等局。
  农村邮路 1950年,德清邮电局开辟至东衡、城南、杨墩、雷甸、双溪、城东6条农村步班邮路。1954年调整后,有自办逐日班邮路5条,委办逐日班邮路1条,邮路总长46公里。1958年邮路延伸到各生产队,使75%生产队能看到当天省县党报。至年底,本镇农村邮路总长806公里。1990年农村邮路调整后,现有
  城东、城西、城南3条。
  城镇邮路 城关支局设立时,分甲、乙、丙、郊4条邮路。1996年1月,并为3条至今。
  邮诗
  过乌山铺 元·伯颜
  溪流霜后浅,野烧晓来明。古路无人迹,空山有驿名。衾寒知夜永,柝响觉风生。苦被浮名累,栖栖复此行。
  录自《子中集》
  说邮(邮路)当代·衡庐
  邮驿何时有?烽火传商周。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百里城寨史册留。唐分水陆驿,驿马如星流。宋增急递铺,四百行程昼夜投。铺丁铃铛随风到,行商坐贾让骅骝。元称邮驿为站赤,二十五里置驿宅,驿桥常伫接力人,驿亭专宿邮递客。明代改铺司,一铺四人常备之。薄暮辕衙传急令,雪霜无阻夜犹驰。清至道光外患起,狂风吹皱井底水。异国纷纷夺邮权,大清邮政风雨里。商办民信发航班,民办邮柜洗国耻。及至民国设邮传,乡镇市县各兼专,挨店投递称钞马,联局转送说航船。神州解放面貌新,邮电事业看飞腾,步班网织乡村间,万里传书十日临。
  说邮(邮票)
  古邮无票寄萍踪,但粘火漆作缄封,私家尺素不封口,信人托信嘱随从。大清邮政道光起,邮票首发黄龙始,谢人酬值此为凭,图案不作观赏纸。辛亥易春秋,设部职驿邮,票图新设计,总理肖像见风流。此后票图常更改,方寸天地多姿采;六合风情,四海意象,千家笔底万种美。集邮一册中,开卷乐如坐翔风,宏图缩映来眼底,陶冶情操趣无穷。
  录自1992年《浙江省集邮诗词大赛汇刊》
  第二节 电信
  机构
  德清县电报局于民国三年(1914)在县桥头设立,有局长、话务员等4人,与塘栖开通有线话传电报。
  民国廿二年,德清电信代办所设立,次年改称电信局,有莫尔斯电报机1部,报路延伸至杭州拱宸桥,全长36.6公里。廿九年,电信局配备5瓦无线电台1台,作为军政内部通报联络之用。三十四年11月,电报局并入电信局,局址迁至丁家弄66号。1949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电信局,时市内电话用户5户。
  电报
  有线电报 光绪三十二年(1906),莫干山芦花荡500号别墅开设有线话传电报为避暑者服务,开本县有线电报之始。民国三年,德清成立电报局,开本镇电报业务之始。民国九年,除塘栖外增设新市报路。民国廿二年,塘栖报路延伸杭州,全程线杆451根,总长36.6公里。
  民国三十六年,开办国内国际电报业务,其时,电报通信皆用话机传递。
  1957年,邮电部颁发《国内电报业务规程》,规定电报种类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用”8种。是年,用户拍发2994份。次年增至7930份。
  1964年,莫尔斯机改装为韦氏波汶收报机,报路有本镇至杭州、湖州、新市3条。1975年,更换邮电部519厂生产55型电报打字机1台,开通嘉兴报路。同时开设县局报房至县气象站有线话传电路1条。
  1979年2月,县局添置双机头五单位自动发报机1部,载波电报机3部。1982年又新装122-1型传真电报机1部。次年使用《标准电码》,汉字改繁为简,同时增开至武康人工报路1条。
  1985年,新开办特急、加急、邮送3种电报特别业务。是年,全县办理电报业务支局共22处,城乡电报挂号单位328户。拥有电传打字机11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6部,电报电路6条,全年业务量10.17万份。
  1987年,1座席、14条电路共电电报话传台安装成功,提高了传输速度。同年12月5日,电报实行自动转报,进入全国自动电报网。1989年12月,县局报
  房开通德清至杭州电传汉字打字机,实行电报传输电子化。
  1992年2月,新增礼仪电报业务,4天内受理178份,深受群众欢迎。次年11月,全县所有乡镇电报载报传输均改为光纤传输。
  1997年,电报业务量1.07万份,收入5.53万元。
  县局搬迁武康后,电报交换、113长途人工台、114查号台仍留本镇。1997年1月报务组搬迁武康后,城关支局撤销报房,电报业务改为支局至县局传真,由电信兼办。
  无线电报 民国廿九年(1940),德清、武康县政府先后配备功率5瓦无线电台各1部,纯属军政内部通讯。次年,浙江台在本镇建立支台,浙台信号MYD,德清台信号HYW,有手摇发电机1部,西门子耳机1副,西美电键1副。1949年夏,电台终止。
  1963年,省邮电管理局配置德清县局55型15瓦无线电台1部,开通本镇至湖州无线电报报路,次年底奉命撤销。1965年,无线电台短波发信机2部也封存停用。1978年6月,据上级指示重设无线电台,恢复至湖州报路。1996年,据省邮电管理局93号文件,凡已具备光纤、电缆、明线、微波、移动通讯等多种通信手段地区,短波无线电台已无利用价值,故决定将无线电收发信机主振和功放系统现场销毁。
  电话
  民国期间,长途电话归省电话局和杭州电信局管辖,市话属于县治。解放后,电报、长途电话、市话属中央电信,县局到支局以及农村电话属地方电信。
  长途电话 德清县长话业务于民国十三年3月19日开通。民国廿一年10月,浙江省长途电话局架设塘栖至德清分线,杆线长48.4公里。德清成立电信代办所,属塘栖支局管理。
  民国三十四年11月,抗战告胜,德清恢复为五等电信局。设磁石交换机1部5门。次年2月,德清至湖州双铁线架设完工。10月,磁石交换机改为10门。长话电路有本镇至杭州、湖州、武康3条,接续长话日平均20张。
  1950年,长话、市话、农话合并,设40门磁石交换机1部。1957年分台,增设长话磁石交换机1席20门。至1965年,县局开通长话电路7条。
  1972年9月,县局长话载波设备安装,开通本镇至湖州第一套单路长话载波机。1978年,增设2席90门话机,长话电路增至11条。
  1985年2月,县局与企事业单位间磁石交换机改为8席共电式长话交换机,全县长话线路28条(其中德清至上海2条、杭州6条、湖州7条、嘉兴2条、临平2条、桐乡安吉各1条新市至湖州3条。武康至杭州2条,湖州1条。莫干山至杭州1条)。次年8月,本镇至杭州2条程控长话线路割接开通,进入杭州F——150型长途程控交换设备,从而使德清首次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
  1988年1月5日,城关电话用户集资安装DD-16型长途全自动电话交换设备,开全县用户投资拥权使用长话线路之始。1990年7月,县局对新市、武康、上柏、洛舍、下舍、雷甸等19个农贸企业开通长途直拨电话。1992年7月,开通国际长话直拨业务。
  1993年,引进2.2万门日本产F-150型程控电话交换机。5月安装,8月18日正式开通全县程控电话。同时开通3个母局、12个模块局,电话号码升至六位。同年10月5日,长途电话号码从05821改为0572。次年3月,电话号码升至7位,至年末,全县21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系统。
  县府搬离本镇后,城关设立支局,程控交换机总容量9000门。1996年12月扩容4000门。次年新装用户1083户,交换机使用量12944门,用户9345户。
  城关支局设立后,组建程控交换中心母局,辖洛舍、下舍、雷甸、钟管、戈亭、干山、三合、二都8个模块局。
  市话 德清市话始于民国十九年10月,由莫干山城镇电话局开通。城关镇市话开通于1949年6月,话机为磁石式交换机20门1台,与长话合设,杆路0.9公里,架空明线6线对公里,用户5户。1955年,市话话机增至53部。
  1957年,原70门市话磁石交换机扩容为100门。次年,话机手摇振铃改为自动振铃。1959年又扩容至300门,实装用户增至139户,共有电话杆路6.6杆公里,明线29线对公里,电缆0.9皮长公里。
  1965年,市内话机增至223户。1981年,县局交换机扩容800门,实装用户569户。
  1985年2月9日,县局市话安装HO921型2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机,全镇实现市内通话自动化,有话线杆路14.4公里,电缆长度18.3皮长公里,地下管道电缆5.3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1709对公里,时有用户893户。12月、县局为水泥厂、化纤厂、公安局3单位安装共电式用户交换机3部,总容量130门。1987年,又为上柏蛇场架设专线,使该单位步入电话自动网。
  1990年3月,县局扩容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993年,为解决乾龙开发区通讯困难,增设容量200门,至10月,本镇县局扩容至5000门。
  1994年县城搬迁武康,城关市话改为农话。至1997年末,县局市话交换机容量10140门,用户7491户,市话线路19杆公里,电缆长度74.6皮长公里,市内话机8531部。
  农村电话 民国廿二年10月,德清电信代办所办理农话业务,后因抗战军兴而停顿。民国三十五年2月15日,县政府与各乡镇长商定:“按德清地势特点,水乡河港纷歧,所有交通全赖船只。是以数十里路程,非一日即可往返,颇感不便。”因而决定架设农话线路。一期工程为馀不、新市、洛舍、下舍、大麻、徐庄、新塘、钟管8乡镇。二期工程为衡溪、勾里、羌山、杨墩、双溪、雷甸、澉溪、仁寿8乡。三期工程为湘漾、白马、栎林、乐安、瓜山、蠡山、横塘、白彪8乡。共购总机10门,话机8部,板机2件,16号铅线3466斤,杆木1500支,瓷瓶2000只,洋钉2000只,避雷线100斤,共支法币400万元。经过一年安装,全县各乡镇全通接通。
  民国三十六年1月16日,县乡村电话所在城关丁家弄30号民宅建立,设5门磁石交换机1部,员工9人。4月迁址县政府内,交换机改为20门,并在新市、下舍设分所。至次年8月,德清除与武康等地开通农话外,还与崇德、吴兴架通乡话线。杆线总长89杆公里(其中有1.6线径单铁线),线杆竹木混用,装有话机31部。
  1950年,交换机扩为30门。次年,省电信线路工程队将线杆换成统一木杆和2号铁线。1952年,乡话所划为地方电信,归省交通厅管辖,次年并入县邮电局。
  1955年,农话杆路总长155公里,装有话机84部。1958年两县合并后,本镇县局架设至武康、下舍、塘栖、武林头丝厂;武康至对河口、后坞;庾村至何村7条农话中继线。增设交换机9部,增装电话机179部。至年末,共有农话杆路251杆公里,架空明线425对公里,磁石交换机17部,总容量460门,实装电话机384部。
  1963年2月,贯彻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调整农村电话管理体制报告,农村电话分为全民、集体两种体制。1965年,农话线路与广播线混合使用,致使广播时间农村无法通话。是年,全县286个生产大队有265个装上电话机,通话率达到95%。全县农话总长644杆公里,话机739部。
  1977年,县局至公社电话全部实行载波化,同时发展电缆埋设。
  1983年6月,新市个体户率先安装私人电话。至次年,私人电话发展至21户。至1985年,县局开通共电农话交换机5台,容量120门;农村电话交换机48台,总容量3430门;载波电话终端机53部(单路26部,3路21部,12路4部,24路2部)。农话杆路总长683公里,其中水泥杆路635公里。明线1182对公里,电缆343.1皮长公里,其中埋设电缆126.55皮长公里。中继线97路,其中至乡镇直达中继线59路。农村电话总数2304部,全年农话去话105.21万张,收入50.16万元。
  1989年7月21日,本镇及新市用户集资40万元,安装市话农话联网系统,实行自动直拨。1990年6月,县局增开干山、士林、戈亭等乡镇农话双向半自动电路8条,从而使全县16个乡镇总机实行同等拨号。次年5月,本镇县局与武康、洛舍、下舍、雷甸、上柏、庾村等乡镇之间,实行电话双向半自动联网。
  1992年1月,三合乡政府集资10万元,引进深圳长虹公司制造1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成为全县首个电话程控化乡镇。次年8月15日0时,全县2.2万门程控电话准点开通,从此,农话进入全自动直拨新境界。此后至1997年末,农村拥有电话机37358部,平均每10人拥有,1部电话机。
  移动电话
  1993年6月10日至12日,我县首批大哥大号码购机入网,最高号码901088售价1.2万元,最低号码901080售价5000元。100只手机1小时内售完。收费标准为:初装费分8900元﹣2.2万元,9900元﹣2.98万元两种。开户费200元,长途直拨开户费15元,国际直拨无线频率占用费70元,追查恶意呼叫费10元,配件培训费205元。同年8月,第一座大哥大铁塔基站设施工程于武康建成,并于9月调测开通。是年12月,累计用户147户,有900兆赫模拟A网移动基站1座,通话信道(VCC)10个。
  1994年3月,大哥大移动电话基站模拟A网通话信道扩至20个。3月20日,湖州市移动电话号码统一由六位升至七位。至年底,用户增至625户。
  1995年,德清移动电话号码增配,用户迅速增多,年末已有1725户。县局建模拟AB网基站5座(本镇2座,武康2座,下舍1座),总信道数133个。数字移动电话GSM基站1座(武康),信道48个。城关支局开通移动电话交换基站2座,设模拟信道30个,数字频点6个。乾元山顶还建起无线寻呼基站。
  1996年3月18日,湖州市三县两区同时外售手机,首次开放“139”全球通入网业务。4月,对模拟AB网六期,数字GSM网三期进行扩容。年底,移动用户
  3108户,并在新市新建AB网基站1座。
  1997年3月,中国电信开通与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芬兰GSM国际自动漫游。县局申请新建大哥大移动基站及扩建频点。8月30日,B网基站关闭,移动电话用户转网。至年末,移动用户5452户(数字1635户),总通话信道数416个。2001年5月,为完善移动通信宽带网,配合省际光缆传输管道工程建设,城关城域网管道5公里、城关至新市杆路20公里动工铺设,8月开通。近几年来,小灵通以便捷省费倍受青睐,至2003年底,城关地区共有小灵通5760只。
  无线寻呼
  1992年9月,邮电局成立经营开发公司,集资经营BP机。
  中文机时价3000-3200元,数码机1500-1750元,自选吉祥号另加100-500元不等,并在县局及武康、新市设销售点。同时,在乾元山建造基站1座,天线型号TZC——150HB,发射机型号MOTOROLA·unipage。次年,城关、莫干山增设发射机各1部,至年末,用户2000户。
  1994年,廋庾村、三桥、上柏、秋山、二都、三合、下舍、干山、徐家庄、油车、洛舍等支局、代办所先后开办BP机出售业务。126人工台与湖州联网,127自动系统为C4网。至年末,拥有用户3164户,业务收入131.37万元。
  1995年6月,126人工台和114台合并,同时在新市、勾里增开发射机各1部。由于公安局经营公安台,人武部经营长城台,故3家竞争激烈。邮电局适时推出免费提供供电、停电、气象预报、影视、报时等信息,当年净增用户2364户。年末,无线寻呼用户5633户,其中计费用户5490户,业务收入81.25万元。
  1996年,县局在城关、莫干山、上柏、勾里4支局增加发射机。BP机平均单价降至224元,用户增至7372户。
  1997年,湖州市C4寻呼网撤并,本县“126”人工台完成使命。10月,成立无线寻呼公司,对用户实行分期付款一条龙服务,同时增加发射机,扩大复盖面,至年末,拥有用户13374户,收入190.86万元。1998年起,大力发展“129”台,在城关、武康、钟管、徐家庄、新市、莫干山增加发射机和天线。同年8月,寻呼公司独立核算,年末,成立电信无线寻呼分公司。
  第三节 广播
  县广播站
  1950年8月,县委在城关镇建立收音站,组织干部收听中央电台和省台重要新闻。1956年4月,德清县广播站在公园路建成,5月1日开播。同时在3个月内,完成141个高级社传输线架设,共装喇叭147只。
  两县合并后,喇叭发展到960只,全县各大队全部通广播。因准确、及时、迅速传播中央政令,1660年春县广播站被评为先进集体,六月份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次年起,因陷入粮食短缺、生活困难,1962年撤销公社转播站,人员回生产队务农,喇叭也降至700只。1963年网线整顿,又新装喇叭1000馀只。
  广播外线,1959至1965年借用农话线,故广播时间不通电话。1965年秋始架设专线,并在镇东门外城桥北堍创办水泥杆制作工场,生产预应力矩形水泥杆。至1967年,全县广播线全部架通,此后至1974年,预制场共生产线杆2万馀根,使全县80%农村竹木杆重以更新。同时,27个公社全部办起广播放大站,喇叭发展到12400只。
  1982年,全县改建双线传输讯号线188公里,公社以下馈线589公里,用户线1942公里,喇叭发展到61600只,至1986年末,又增至6.5万只。县站设备,初建时有500瓦扩音机1台,输出功率700瓦,至1985年,发展到扩大机4台,录音机5台,增音机2台,收音机2台。各乡站共有扩大机20台,录音机5台,增音机9台,工作地线9条,入户喇叭发展到6.8万只。
  此后5年中,乡镇村广播站发展迅速,至1990年,县站辖乡广播站27个,村广播室258个。县至乡镇讯号传输线146杆公里,乡至村馈线681杆公里,用户线1841杆公里。农村喇叭63365只(其中室外高音165只,农户喇叭63200只)。扩音机设备,县站2部1100瓦,乡站42部24250瓦。
  县广播站每天播音3次,计7小时。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外,自编各类新闻稿,先后开设“新闻园地、青春浪花、苕溪儿女、千家万户、经济信息、企业一角,热点速写”等栏目。1985年用稿4117篇,1991年用稿4609篇,年均用稿率63%。
  1993年起,又推出“爱心大点播”等新栏目,满足群众需求。次年县府搬迁武
  康,县广播站也迁入武康镇,本镇不再记述。
  镇广播站
  城关公社广播站始建于1959年,配专职播音员1人,有250-500瓦扩音机1台,以转播县广播站节目为主。1965年,全社21个大队安装喇叭38只,并成立赤脚维修员队伍,对倒杆、断线及时维修,做到条条线路通,只只喇叭响。次年先后架设广播线360多里,至年末,全社安装喇叭2100多只。为及时传播中央政令,公社更新1000瓦扩大机1台。
  1969年3月,广播电话服务站设员5人,至年末,全社喇叭总数增至2231只。1978年5月暴风雨,信谊大队清水浜广播线断碰电力线,造成社员1人触电身亡。事后,公社广播站引以为鉴,对所有广播线杆间距作安全调整。以后至1992年,全镇共装喇叭3521只,13个行政村广播网达标,广播入户率占80.1%。
  乡镇合并后,确定4名专职人员,负责广播网维修。1993年与电视台合并,成立镇广播电视站,此后对全镇馈电线进行整修,新立圆杆43根,更新所有方杆,城南1.6公里总线改成6芯1.38铜芯电缆,同时收取每人每户3元广播收听费。
  1998年2月,镇广播电视站划归县广电局管理,镇投资设备82.5万元,移交县广电局。此后农村广播网曾一度瘫痪,2001年下半年,县财政、镇财政、广电局协力投资37万元重整广播网络,镇至村线路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村以下采用音频、调频传输。每村设接收机1台,全镇农村有喇叭4081只。
  目前,镇广播电视站共11人(在编6人),有广播发射设备4台套,每天播音3次,全年维护费2.5万元,由广电局向镇收取。
  第四节 电视
  1982年1月,镇境乾元山腰始建电视差转台,设发射功率0.5瓦全自动彩色电视差转机1台,每天转播5小时。6月迁址山顶,11月使用CDC10Ⅱ型功率10瓦彩色电视差转机,覆盖面半径6公里。1984年10月改用功率50瓦CDC-50Ⅱ型彩色差转机。
  德清县电视台始建于1985年8月,有电视中心台1座,发射台和转播台8
  座。1983年12月,10瓦发射机转播12频道上海台电视节目。1984年8月,50瓦发射机转播8频道杭州电视节目。1985年6月起,县电视台发射功率50瓦收看杭州电台频道与徐杭电台功率频道相同,因两台相距25公里,致使邻近地区图像重叠,恍惚不清,同频干扰。故此,1987年7月由原8频道改为1频道,功率改为100瓦。
  与此同时,德清电视转播台于1986年10月起使用台标。此后至1990年,县电视台有发射台转播台8座,发射功率0.0628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58%。
  为提高电视收看质量,1989年起,城关地区试点安装有线电视网(闭路电视),至次年1月,架设主杆线4.5公里,开通用户774户。1991年城镇居民安装增至1815户。同时6月,县制定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初装每户200元,收视每年120元。
  农村闭路电视初装于2000年3月,由新盟、金鹅、信谊3村开始。至2002年,全镇农村全部开通。目前,用户,农村共4321户、城镇9179户。2003年末,收视费点收入191万元。
  镇广播电视站现有电视设备为16毫瓦光发射机8台,用以传送电视信号。工作人员主要职责为安装、维修、报停、开通、收费。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景超
责任者
谈跃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