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乾元镇志》 图书 |
唯一号: | 110620020220000291 |
颗粒名称: | 第三节 土特产收购 |
分类号: | F713.2 |
页数: | 8 |
页码: | 424-431 |
摘要: | 丝行;民国前期,蚕农户户自缫,丝庄、丝行成为商界利好营业。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7月《德清县丝商同业公会》资料,抗日战争前,馀不镇生丝交易最兴旺时,丝行多达14家,其中资本较厚者7家。战争爆发,丝行歇业。胜利后,登记重开新开共8家,月交易量,浮动于800-5000两左右。;茧行;民国十六年(1927),姚辅卿在大南门外白米塘开设恒丰裕茧行,有双灶8乘,开镇境茧行先河。廿三年(1934),浙江省蚕丝统制委员会实行限价收茧,每担鲜上茧29.5银元(时江苏省每担60元),德清县乡镇长徐昆等39人,于次年联名呈请中央行政院实业部和浙省政府,要求由茧商自行采办,随市论价。民国廿五年,蔡友三在南街开设大昌茧行,有双灶14乘。王子卿在白米塘开设天纶茧行,有双灶12乘。;毛竹;镇境毛竹产量不多,为鼓励社员积极投售,1961年起实行票证奖售。;茶叶;民国期间由私商收购,价格面议。解放初,中国茶叶公司和城关供销社共同经营。1955年,实行高山茶、平地茶8级28等价格标准。1971年,又设特级特等每担208元。;畜产品;以羊兔皮毛为主,兼收牛皮、黄鼬皮、麂皮、猪鬃、羽毛、僵蚕、丝吐、禽蛋,其中以羊毛为大宗。 |
关键词: | 商业经济 土特产 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