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特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22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土特产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0
页码: 352-361
摘要: 内外俱白、多汁而甜。白者尤胜,销往塘栖以制蜜饯。皮肉纯绿,味甜而脆。大而皮薄称着皮红,皮薄瓤白称三白瓜,有馄饨菱、文武菱、水红菱、青菱等名称。外皮水蚀,又有野菱,壳薄味甜,柿 金鹅山铜盆柿、火柿均有小名,叶质柔韧、香味浓厚,1985年前农户尚有麻布衫。葛根磨粉。有似薯粉,榨油色泽金黄,烘豆 秋初豆荚鲜嫩时。沃以菜油,用红饭瓜和成称红圆子。传统有黄豆粉洗沙活糖馅、冬菜豆腐干馅、肉馅三种,香脆而甘甜,大饼内嵌以鲜肉、鸡蛋。盖鲜食难以久贮也”俗称麻条酥,水短味甜,系纯糯米拌辣荭草天然发酵形成。
关键词: 乾元镇 农业经济 土特产

内容

民国德清县新志云:“物产不贵珍异,求适民生。”成《乡土物产志》一节。时过境迁,物种变更,爱择而述。
   第一节 传统
   白桃 俗称水蜜桃,又称小暑桃,内外俱白、多汁而甜。中初鸣一带最佳。
   枇杷 有红白两种。白者尤胜,城南各村均种。
   柚 小者称橘,大者称柚,俗叫香袍,大于香橼,皮极苦,味多酸。城东多种于隙地,销往塘栖以制蜜饯。
   香橼 外皮香烈,味苦肉酸,镇境散种,用冰糖炖饮,可平肝消痰。
   香瓜 海东青瓜,皮肉纯绿,今已绝种。雪瓜纯白,肉糯而甜,胜于他种。金洋瓜黄皮白玉,味甜而脆。每年夏初,长桥两侧瓜摊鳞次栉比,销于城镇及外销武康。
   西瓜 有红瓤、黄瓤、白瓤三种。城北山坡普种。大而皮薄称着皮红,皮薄瓤白称三白瓜,消暑止渴最著名。
   甘蔗 青皮紫皮两种,青皮心不空,渣无屑,润肺滋胃,城东城西皆种。
   菱 外港水面普种,有馄饨菱、文武菱、水红菱、青菱等名称。九月酥蒂,落入河底,来年发芽时耙上,通体乌黑发亮,俗名乌菱。秋菱采集,晾摊风干,俗称风菱。用竹篱笆圈放水中,外皮水蚀,颜色转褐,俗称酱菱。菱肉可作果代粮,磨成菱粉,软滑和胃。又有野菱,四角而体小刺尖,采卖者多为渔家。
   栗 金鹅山山弯里板栗,壳薄味甜,柔糯不蛀。南京博览会时,采呈展销。
   柿 金鹅山铜盆柿、火柿均有小名,今仍散种不绝。
   烟叶 民国《德清县新志》载,东门外乌山、西门外淡竹坞最著名。叶质柔韧、香味浓厚,销于江浙,每年数万斤。江苏省镇江、江北等处烟号,署曰乌山名烟。若制为雪茄,当可与吕宋齐驱,南京赛会时采陈之。”今香烟普及,境内已无栽种。
   龙瓜豆 清前农家土特产之一,似刀豆,荚宽长,豆硬,民国时已稀种,今则绝迹。
   丝传统蚕家自缫,年产三丝,织成云绵,销往城市。1954年后农户废缫,但售鲜茧。
   绵绸 以茧制绵,纺成绵纱,织为绵绸,民国时尚遍及乡村,解放后渐废。
   苎麻 各村皆种,刮去粗皮,绩为麻线,可制衣衫、蚊帐,凉爽而透气沥汗。1985年前农户尚有麻布衫,今则绝迹。苎叶可制青粉料,苎根浸酒可安胎。
   黄草 产于城西城北山中,学名卉,其色黄,其皮韧,可绩布制衣裤,爽身离汗。民国前农家多采集。
   葛藤 其皮亦可纺织,制成葛巾,色白缕细,胜于黄草。葛根磨粉,可济荒年。细糯淡滑,有似薯粉。
   茶叶 《湖州府志》云:“产东山岭者为最佳。昔人云:半月泉中水,东山岭上茶,即此。”今东山岭北有大友茶场,茶味清醇,然产量不多。
   桑芽 桑树嫩芽如谷粒时,以火焙干,形与茶似,十分名贵。因农家惜摘,量极少。
   香油 芸薹菜籽,榨油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千百年来,人赖以食。其粕壅瓜,瓜甜而大。
   烘豆 秋初豆荚鲜嫩时,摘取剥煮,烘干,形似绿珠,久藏不坏。烘豆磨粉,老小咸宜。烘豆泡茶,礼客习俗。
   蕈 春夏之交生者,名松花蕈、青苗蕈,色微绿;有鸡窝蕈、芝麻蕈,色灰褐;有梨子蕈,色姜黄,质稍硬。秋后生者,名寒露蕈,色黄。沃以菜油,柔嫩软滑,乃山家珍品,出方山者最佳。
   镬乳 糯米饭用铲刀匀摊,薄不成块,香不粘齿。乡间惯作馈客佳品。孕妇坐产,老弱卧病,镬乳向为饮食佳品,擅和脾益胃之功。
   粉团 俗叫圆子,用苎麻叶和成称青圆子,用红饭瓜和成称红圆子。传统有黄豆粉洗沙活糖馅、冬菜豆腐干馅、肉馅三种,四时八节,婚丧诸事均用。
   方饼 城镇郑氏生产者,县内独一。以豆沙、猪油为馅,香脆而甘甜。民国中期已不再生产。
   大火烧 德清县城传统名产。大饼内嵌以鲜肉、鸡蛋,油锅内煎氽。起于南宋之初,为附近城镇所无。故人称“大火烧”,必赞乾元。今生产量不多,盖鲜食难以久贮也。
   芝麻酥 城镇茶食店制作精良,源自苏州稻香村,俗称麻条酥。
   乌山杜酿 黄酒之出于乌巾山下村庄者。旧志云:昔乌山张乌巾善酿。然近百年来,酿业迁城,乌巾山下已无酒厂。
   甜自酒 农村腊月自造,年头供客,水短味甜,多吃也不醉人,系纯糯米拌辣荭草天然发酵形成。色乳白,和糟挑卖,俗呼甜酒酿。
   土酱 1965年前农村家家晒制,以备菜蔬不接。用黄豆、面粉发酵,于伏天制成。日晒夜露,至霜降后始收贮,俗称霜降酱。酱内盐少则鲜甜,称甜蜜酱。
   凉粉 用薜荔果制成。夏日采揉果汁,用井水茄汁点化,形如豆腐。色泽晶莹透明,加糖醋薄荷沿街叫卖,俗叫凉粉,性寒,乃祛暑佳品。薜荔,俗称鬼肫部,鬼莲蓬,木莲部。
   豆腐干 城镇南街张紫阳号所制特一,色泽乌黑发亮,韧卷不裂而有弹性,耐贮运。乾隆三十一年曾入贡京城,故称贡干。今失秘方,不如洛舍豆腐干有名。
   蚊烟 俗称蚊香,用锯末、浮萍草、鳝鱼骨、鳌甲、硫黄、艾叶拌和后,纸条袋袋入盘成,驱蚊最效。镇上1965年前尚有制香业,今则绝迹。
   汉玉 旧志载:“考宋高宗临安建都,德清为近畿首邑,时有玉器琢坊于此营业,后渐遗留于地中。”城南至中初鸣、下初鸣一带地中,出土尤多,形状有环有坠,有镯有圭,质坚硬,色红黄,俗呼汉玉。
   六棱石 体六棱形,明似水晶,质地极坚硬,锋芒可划玻璃,出北门外杨家坞山坞中,有时大雨过后,浮出土面,孩童拾取,以为玩品。
   白石 色洁白似玉,质松脆,中有条缕整齐,折之则断,出于瓜山。白石与六棱石在南京博览会时曾采呈展销。
   黑石 多产于方山一带,色黑而坚,互击有石火进裂,乡人称为火石。
   芦帘 石芦杆细而劲,出于金鹅山姬家湾,农家秋后割取,截尾编帘,用于蚕室摊桑叶,或涝年围鱼荡,其用甚广。
   土三七 出于城北山中,旧志云:“玉塵山开元宫前后。”能止血去瘀。
   白术 色白质重,根极柔细,香烈异常,为健脾上品,出于方山山中。
   金锁银开 出于玉塵山、积谷山,根茎捣汁能治喉风。
   土人参 色白味甘,形似党参,出城山、瓜山、方山,晒干蒸食,可补气益神。
   千里光 蔓生药草,多生于北门外,煎汤洗浴,治湿疮,祛痒。
   松花 松树三月开花,采摘晒燥,其粉可做米团,俗称松花圆子,色金黄,味略涩,久食延年。
   榆树皮 水车辐板,船橹,非榆莫属。其皮苦,浸磨可食。太平天国时,乡村百姓磨浸为粉,杂以麦皮麸壳充饥。1961年前后,食榆树皮充饥者也复不少。性燥,食后粪便梗阻,甚者肛裂难下。民国新志云:与沙糖同食者皆死。因榆树皮与蔗饴之性相反。
   银杏 旧志称,城镇曹孝子祠、戴侯庙、金鹅山均有百年银杏。其果实俗称白果,韧而甘。今则不产。
   长桥河蛏 长桥河下、西门南门外溪中,皆出河蛏。因溪底多砂,故蛏味特佳。河蛏洁白如玉,软如羊脂,用竹竿沿溪刺探,及则上提,日可数十斤。堆垛墙阴,上覆稻草,浇以河泥,可久贮三四月。
   逆鱼 盛夏黄梅,大水横流,太湖逆鱼溯水馀不溪,止于杨坟。旧志云:“此为清溪特产”。又云:“水初盛时,万千为族,渔者截流,举罾一网可数斤,列地守罾,以夜继日,乃至数百斤。”逆鱼身圆嘴钝,脊骨一痕,无纤微骨刺,鱼子香烈。油煎清炖皆宜,晒干久贮不坏。黄梅之后则不复见。
   白鱼 民国县志称:黄梅前后,馀不溪中最盛,渔船百馀,竞此撒网。下杨湾以上,文明塔以下,则寥寥无几。
   鲂鮕背有青色纹点,俗呼一点青。三月间出于馀不溪,他处少见。
   小湖羊皮 湖羊初生即取其皮称血羔,饲养两三月后再取皮称跑羔。血羔皮柔软如绵,花纹天然,扑之不散,号称软宝石,十分珍贵。跑羔次之,老湖羊皮再次之。民国前,农户有专以卖羔者,牟其利重,解放初仍为著名特产。1958年后,羊毛价格优于羊皮,镇境农户始大量引进绵羊,纯种湖羊逐渐淘汰。今则农不饲养、商不收购,特产之名,一蹶不振矣。
   传统特产中,城镇大火烧、清溪逆鱼、方山寒露蕈、城南枇杷、金鹅山火柿以及农家烘豆、镬乳、风菱,仍为镇境名产特产,然商品量不多。
   第二节 新兴
   土特产时尚,因时而异。有原本不吃而今捧为时鲜者,有本属常菜而今礼作特产者。
   南瓜藤 掐取嫩茎,撕去外皮,入锅轻炒,色绿质脆,清香爽口,不特农家近年常食,街店也视作时鲜新蔬。
   蕃薯茎 叶柄去皮弃叶,炒熟后清脆可口,近年视作时蔬。
   野芹菜 多生于水田溪涧旁边,气香烈,味微苦,素不食用。近年开发作菜,市价高于家芹。
   鱼腥草 原为药草,多生于水湿阴暗地面,叶有腥臭气,能治寒嗽。近年各饭馆推出野菜席,视为珍品。入口软滑,老年更宜。
   豌豆苗 长至二三寸长时食全株,亦别有风味。
   瓜蒌 又称天瓜,其根、皮、子均可入药。今采其嫩瓜炒食,似丝瓜而味鲜。
   青椒 邑人素不嗜辣,辣椒入菜,仅为解腥去臭。近10年中引进青椒种植,有灯笼椒、钉头椒等品种,鲜嫩时并无辣味,充作时蔬。
   田螺 清明至白露间产于圩田,传统多清炖。今菜馆沸水煮后,用针挑出螺肉,与猪肉共剁成糜,嵌入螺壳,复用螺盖封口,然后糖酒锅蒸,香美无比。
   螺蛳 多产于河池旁边,清水养净,油炒清炖皆宜,以清明期间最肥。
   河蚌 河蚌自人工育珠后,养殖量大增,剖杀蚌肉,和冬瓜共煮,其味鲜美。镇内酒家,河蚌冬瓜已成名菜。
   南瓜饼 南瓜煮烂,和以面粉油煎作饼,以供盘食。酒家饭馆多有此菜。
   甜果冻 为食品行业中新产品,凝固有似凉粉,甜韧多汁,儿童最喜。
   青虾 又名河虾,因其壳略带青色而有别于太湖白虾。原属野生,1993饲养以来产量大增,近年均在1000担以上,属新兴特产之一。
   鲌鱼 鲌鱼头小肉嫩,向来属于鱼中珍品,县内他乡虽有养殖,均不如镇境量多,已为酒家晏席所必备。
   鲶鱼 原为野鱼,今养殖,肉肥而嫩。惟腥气较重,须用酒烩。
   鳗鲡 鳗肉最肥,入口酥化,清炖油烹均佳。其尾巴似橹板者有毒。
   鳝鱼 性凉甘滑,可除痱子,素属肴馔珍品。切段红烧称段头鳝;剔去脊骨称鳝丝;仅取背上一片称鳝背,用大蒜头或洋葱同烧,可解腥味中和寒气。民国期间,酒家鳝丝面和虾爆鳝均属高档菜。
   牛蛙 境内农民,向有捕食青蛙俗习,近年宣传青蛙有益于庄稼,捕者渐稀。而牛蛙自1987年引进养殖后,因其体大肉多,深得美食家青睐。冬菜烧蛙肉属传统名菜之一。
   河蟹 九月河蟹,鳌丰脐满,镇境河港自1972年放养以来,渐成特产,。河蟹脂肥肉嫩,优于海蟹。但蟹性至寒,容易动风发气,故食时宜佐姜酒。病家宜忌口。
  不可与柿子同食,否则易生胃结石。
   熟藕 鲜藕内灌糯米,放入白糖桂花煮卖,长桥堍下鳞次栉比。熟藕香糯,可代饭又可代菜,为镇境著名土产。
   糖炒栗子 九月秋高,长街开锅炒栗,鲜甜可口,也土产之优者。
   野苋菜 叶如苋菜,茎有刺,原属野菜,近年开发。其梗剪断置清水中浸一二日,梗芯酥软,俗称臭卤梗,其味特鲜。
   荠菜 清明前后遍野散生,农家剪取提篮小卖。炒成菜肴口感略糙,但清香爽口。能发痘疹,宣肺气。其花簪发,可预防赤眼。
   清溪花鳖 原产太湖流域,1993年始在本镇三里塘农场租圩放养。池塘水深1米以上,塘底淤泥柔软,便于藏身越冬。初起时,鱼鳌、虾鳌、稻鳌轮作,后转为单一养殖。
   花鳌乌鳌饲料均以鲜活饵料为主,辅以深海鱼粉。为使鳌体无腥多鲜、无病肥嫩,饲料掺入黄芩、黄连、陈皮、益母草等多种中草药。经检测,清溪鳌无抗生素、激素药物残留。
   清溪鳌繁育科学谨严,制有《清溪鳌繁殖、养殖技术标准》手册,2000年注册“清溪牌”商标,2400亩生产基地列为省级优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无公害生态养殖示范园区。2001年,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连续两年评为杭州市名牌甲鱼。
   东立风鹅 东立白鹅繁育始于1998年,基地位于三里塘,鹅种分别采自太湖、浙东、四川、江山。以黑麦草、小米草、俄罗斯菜、凌云竹为天然饲料,70日龄体重可达3-3.5公斤。东立鹅羽毛洁白,喙胫蹼呈橘红色,肉瘤姜黄,眼睑淡黄,虹彩灰蓝。体态高昂,羽毛紧贴,肉瘤光滑,颈无咽袋,细曲似弓。风鹅用精盐、花椒、肉桂、茴香等佐料制成,真空包装后畅销市场。近年与清溪花鳌、水晶灵青虾同为德清外销驰誉品牌。
   马蓝头 叶似车前而小,茎微红。野生于田塍地边,能清凉退火,明目清心。沸水一捞,其汁靛蓝,故又称板蓝,根可入药。马蓝头凉拌炒食皆宜,与豆腐干丝作馅,可入馄饨、圆子,其价高于青菜10倍。
   芝麻菜 本属野菜,各地都有,叶似芝麻,五六月开小黄花。近年采其嫩茎叶开发入菜,气香而质软。
   香椿头 椿树嫩芽叶,清明长及三四寸时采摘,香嫩细软。
   拘杞头 枸杞子之嫩茎,清明前后采食,逾时则老。
   第三节 吟咏
   德清土特产,声誉远播,文人向多吟咏,辑录以供輏轩之采。
   钓鲂 清·徐倬
   清溪于清明前后出小鲂鱼,仅盈寸,肥白而骨脆,背有丝一缕,缥色,俗名一点青,佳品也。潜于溪之最深处,非用钓车垂长纶,则不可得。
   百尺柔丝下绿汀,钓车响处瘦蛟听,猩红熊白从馋口,自爱溪边一点青。
   录自嘉庆《德清续志》
   食鮆鱼(四首) 清·章濬
   俗名逆鱼。考邑志,五月溪水暴涨,时太湖鱼逆流而上,大不逾二三寸,鳞纹细白,名曰逆鱼。至夏至日即止。《山海经》谓苕水中多鮆鱼,即此是也。
   黄梅雨过鮆鱼肥,逆水来游傍钓矶。三两寸长菖叶小,百千头聚藻蒲依。一灯乍罨清溪艇,双扇如撑白板扉。料得老渔乘夜去,半钩凉月浸蓑衣。溯流而上太湖东,薄比银刀一望中。诗咏苏仙夸美似,注传郭璞释名同。鳞纹细白供杯酒,溪水深青系钓篷。刚值乡村蚕事罢,半街晓市趁腥风。检点山经读异书,闲披尔雅释虫鱼。地当苕水缘溪上,影乱萍丝聚族居。一阵雪翻风定后,数枝桨打月来初。劝君莫作江湖想,不待莼鲈忆故庐。南苕新涨滑如油,逆水鱼肥溯上流。粉板影摇微雨后,筠篮声唤晓风柔。闲披志乘添诗料,列入盘餮佐酒筹。记取一阴逢夏至,具区万顷任悠游。
   录自《民国新志》
   逆鱼清·徐本璇
   梅黄水涨逆鱼肥,美胜春鲈是也非,见说薰笼传食谱,恰当赋罢隧初归。
   录自《民国新志》
   逆鱼衡庐
   志苦身疲逆水行,不图超脱跳龙门,杨坟为有先人骨(逆鱼溯水,止于杨坟),故向天涯访祖根。
   录自《菜花吟稿》
   沁园春·德清逆鱼卢前济济人头,阵阵欢声,倚立石桥。正黄梅雨歇,霾云乍敛;清溪暴涨,急浪长嚣。戗水鱼群,如期渔汛,叶叶扁舟竞奋桡。船头上,看渔翁撒网,身手堪豪。银鳞舱底翻跳,数尾尾匀称柳叶刀。用香油略炸,酥连骨鲠;良朋或至,佐以花雕。野味之鲜,自然之赐,小镇之人口福饶。无多日,再尝新得等,明岁今朝。
   录自《万竿晴雨楼吟稿》
   《抱春堂竹枝词》
   河蛏
   族居沃土吸精华,性喜溪床枕软沙。乳白韭黄新剖玉,河鲜滋味惠唇牙。
   逆鱼
   冲簖跳篱逆水来,闲家罾网趁黄梅,柔脂软骨真佳品,清炖油煎佐酒杯。
   羔皮
   一张百贯血羔皮,轻似云霞软似脂。莫笑洋商争待贾,天然纹理胜湖丝。
   绵兜
   清水扯绵上大环,双宫鹅口与黄斑。一绡蔽体轻如纸,腊月御寒渡难关。
   珍珠
   蚌舌鱼鳞捻小丸,轻藏唇颊挂池看,月华留得涎津裹,宝气霓光耀项端。
   乌鳌
   轻盔软甲守龙宫,大补元阴振聩聋。除罢骨蒸还退疟,培精养血祛祟虫。
   石芦
   杆细茎坚傍小湖,秋风秋雨伴云凫,编成帘子遮炎暑,摊叶圈鱼多用途。
   火柿
   绿叶泛黄树缀丹,铜盆似火爱观看,从来霜降收坚果,独此甜津上供盘。
   板栗
   树头老熟近重阳,碾刺蜕皮色泽黄,糖炒当街论碗卖,山湾栗子胜良乡。
   蜜桃
   小暑将临采白桃,长桥两堍聚儿曹,甜浆吸吮留皮核,珍品名声自古高。
   栗糕
   栗肉和糕色泽黄,采呈敬老度重阳。坡仙有句称佳品,腰脚轻松臻寿康。
   贡干
   红糖乌酱沸铜锅,皮韧肉柔入口酥。莫道小技都会制,还看贡品列名无。
   镬乳
   晒变陈糯如乳白,摊成薄片若云轻,火候刀力功夫在,赢得清溪特产名。
   油饼
   奇怪名称大火烧,香葱精肉蛋和调,平锅油氽松而脆,南宋官员传北朝。
   麻酥
   素油擦粉桂花加,赢得翁孙交口夸,不独价廉还物美,粘唇香烈是芝麻。
   甜酒
   锅蒸糯米赛珍珠,荭草拌和入小橱,沥取浆头甘似蜜,年头岁尾乐屠苏。
   烘豆
   盐汤捞出炭盆烘,色翠气香滋味浓。九月家家忙剥煮,和茶待客是乡风。
   山茶
   东山岭上绿萋萋,簇簇野茶傍树低,采得新鲜炒得好,百年虽过有人提。
   枇杷
   丛丛翡翠映黄金,北国园林不可寻。贵在冬花孕夏果,文场代代有诗吟。
   甘蔗
   鲜甜爽口乐孩童,润肺滋喉悦老翁,自古盛盘行吉礼,青皮似筷两头红。
   芡实
   贴波皱叶绿油油,疑是莲花枕碧流,敛气涩精宜药用,消闲炒食号鸡头
   菊花
   每到秋来菊似霜,风中淡淡是清香。采蒸烘晒泡茶饮,明目醒神益寿长。
   鳑鲏
   忆得童年乐趣多,河埠蒸箪拦鳑鮕。贫家自是荤腥少,半碗鱼汤胜鸭鹅。
   月饼
   素油擦粉粉层加,可口红糖拌洗沙。精肉果仁随手嵌,中秋送饼遍人家。
   蛋糕
   高如宝塔大如盘,牛奶雕花真好看,本是西方超市食,欧风一刮遍江南
   马蓝头
   天赐农夫野菜鲜,清明前后满郊原,村姑剪取长街卖,近价论斤四五元。
   桑果籽
   桑椹四月醉南风,碧叶微翻露紫红。吃饱采多不用买,天生佳果供村童。
   青苗蕈
   黄梅白鹭耘青苗,松下鲜蕈嫩且娇。认准容颜苔绿色,山珍美味胜江瑶。
   乔蒲葱
   枝绽绿芒谷雨天,野葱如韭遍田边。天香暖胃能舒膈,大快朵颐不费钱
   香椿头
   三月阳春椿发芽,淡黄嫩绿若鲜花,掐来茎叶炒鸡蛋,汤润枯肠香满牙
   鱼腥草
   乡中鸡矢鄙爽甚,本草鱼腥疗肺疡,重返自然新认识,盘盘野菜上厅堂。
   野莓果
   乡村俗喊蘑菇子,盛产郊原四月中,人羡桑椹如紫玉,甘鲜那及珞璎红。
   录自《抱春堂竹枝词》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谈跃腾
责任者
陈景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