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蚕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2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蚕桑
分类号: S88
页数: 8
页码: 332-339
摘要: 镇境自古育蚕,《德清县新志》云:“湖郡蚕丝之利,清邑与焉。”“春夏之交,比户育蚕。”由于土种质量不高,故收成微薄,新志曰:“人莫不言蚕桑利厚,我以为其利不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蚕桑 养殖

内容

镇境自古育蚕,《德清县新志》云:“湖郡蚕丝之利,清邑与焉。”“春夏之交,比户育蚕。”由于土种质量不高,故收成微薄,新志曰:“人莫不言蚕桑利厚,我以为其利不厚。”
  传统养蚕皆单家独户,丰歉自负。由于稚蚕最难侍侯,故民国十八年动员村民,组织各种生产合作社,相互帮助。民国廿六年抗日军兴,合作社停止。三十五年恢复,全县有养蚕合作社27个,入社社员3602人,开县内联户养蚕之始。
  解放后,政府于1953年组织互助组共育养蚕。是年,全县各乡皆筹建小蚕共育室,如瓜山乡9个行政村建室63个,除地主、富农及伪职家庭不允许参加外,840户农家都入室共育小蚕,参加率占91.2%。
  共育养蚕,既能节省劳力,又为缺乏养蚕技术者提供保障,大受蚕农欢迎。1955年,政府分区成立蚕业指导组,对城关区299个共育室适时引导,组织全程共育室204个,统一养蚕,统一卖茧,夏季分红时,按桑叶、劳力投入量结算。同时发动社员桑地捻泥11744亩,使蚕茧产量比上年增产527担(据1961年城关公社办公室编《德清城关公社历年资料汇编》P93)。
  人民公社后,共育养蚕定型。为减轻成本,1958年开展“城西大队联盟生产队蚕茧成本典型调查”:全大队全年配发蚕种1521张,总产量598担,总收入72895元,总成本72514元(其中桑叶10926担,折54630元,劳动日13555工,折6678元,药剂1000元,工具设备折旧1800元,蚕种及其他支出8400元),纯盈利381元。然后通报各大队,严格成本核算。
  1982年,集体共育养蚕终止,嗣后转为家庭饲养,但小蚕共育仍旧延续,1987年有联户共育室1217只,尔后渐减,目前已稀少。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谈跃腾
责任者
陈景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