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187
颗粒名称: 秋粮
分类号: S5
页数: 3
页码: 311-313
摘要: 镇境秋粮有番薯、芋艿、黄豆、杂豆、玉米等,尤以番薯工本省、产量高而多栽。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秋粮 种植

内容

镇境秋粮有番薯、芋艿、黄豆、杂豆、玉米等,尤以番薯工本省、产量高而多栽。
  民国期间,红皮白心土种番薯以津多汁甜受人欢迎。解放后引进胜利百号,长期成为当家品种,1983年又引进徐薯18,种植至今。
  番薯产量,民国期间亩产鲜薯约750斤(折原粮150斤)。1958年,西门外王步仪种植13.97亩,总产358.5担,创单产2566斤最高记录。尔后,各大队竞办试验田,番薯单产从5000斤跃至3万斤,实为虚报。
  1962年,恒星何家山亩产3674斤,再次刷新单产记录。
  黄豆又称大豆,鲜嫩前作菜肴(青毛豆),烘干后称特产(烘豆),老熟则可做豆腐,磨豆粉,旧时农家多用于制酱。
  黄豆不占整地,多播隙地边缘,俗称镶边豆。早熟有五月拔、六月拔,迟熟有大青豆、大黄豆、相思豆。此外有绿豆、赤豆、扁豆(羊眼豆)、豇豆、刀豆、四季豆等。统称杂豆,量少而种全。
  芋艿丰年当菜,荒年代粮,镇境自古以来皆利用田边种植。1959年种172亩,单产1740斤,总产2993担,此后三年内充作主粮。后因粮食挤压,种植渐少,1975年29亩,1980年31亩,仅供盘蔬。1985年农田自主经营,种植跃至250亩,总产5363担,单产2145斤,至今犹盛。
  玉米又称黍,六谷子,传统种植品种为黄玉米,粒小而糯甜,种量不多。1995年后因饲料需要,始有批量种植,品种有马牙玉米、金黄后,粉碎后用作鱼鳌禽畜饲料。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谈跃腾
责任者
陈景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