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殡葬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1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殡葬改革
分类号: D632.9
页数: 3
页码: 297-298
摘要: 明朝崇祯九年,于乾元山金莲涧千人坑设漏泽园,官费埋葬无地无棺死者,民国初期改称义冢,一设北门城外五石庵,一设东门城外蒋湾里,解放初,清理露天棺材,骨殖就地掩埋。外籍旅德商人,未能及时运柩回乡安葬,城区有会馆三处,暂寄一年。清朝嘉庆十四年,慈溪旅德药铺沈益寿集资建造,占地8分,咸丰间毁于太平军,同治靖乱后重建。其门厅上额“同善堂”,谈德寿书。镇境殡葬,素为木棺土葬,一般平地放棺,周围砌砖,上盖瓦片,称为材亭。同时要求殡仪馆实行分乡镇登记、建档,及时掌握骨灰去向。各乡镇殡葬车船加强管理,确保及时运送,避免人为麻烦。是年,镇政府处理无名尸体1具,为之火化安葬。
关键词: 公务 殡葬 乾元镇

内容

明朝崇祯九年(1636),于乾元山金莲涧千人坑设漏泽园,官费埋葬无地无棺死者,民国初期改称义冢,一设北门城外五石庵,一设东门城外蒋湾里,解放初,清理露天棺材,骨殖就地掩埋。
  外籍旅德商人,未能及时运柩回乡安葬,城区有会馆三处,暂寄一年。
  宁绍会馆 位于小南门金湾坝西南丁山脚下。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慈溪旅德药铺沈益寿集资建造,占地8分,咸丰间毁于太平军,同治靖乱后重建。光绪十三年(1887),鄞县戴性善购地3.28亩,于淡竹坞等地设葬所,又修葺会馆,凡遇病亡故无力还乡,准于停柩一年,逾期于清明冬至广告迁葬。会馆春秋两季设醮祭灵,以重乡谊。其门厅上额“同善堂”,谈德寿书。
  金华会馆 位于大南门外大家山麓,民国五年(1916)由金华籍同乡发起,集资筹建。
  新安会馆 位于东门外蒋湾里,清道光四年(1824)皖籍商人金瑞集资创建。咸丰未年毁于太平军兵燹,光绪元年(1875)重建,正厅供奉朱熹神位,后厅停厝安徽籍无力归葬之灵柩,并在砻糠山东麓设义园,埋葬久寄不迁之棺。
  镇境殡葬,素为木棺土葬,一般平地放棺,周围砌砖,上盖瓦片,称为材亭。殷富之家建圹,一般双穴或三穴,合圹后上封泥土,形似馒头,俗呼坟墩。坟前立碑,或设祭坛,有石桌石凳等陈设。
  198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择址大友大队杨家坞北麓荒坡建火葬场,征地18亩,省民政厅拨专款11万元。1983年冬建成,房屋建筑3幢1400平方米,次年推行火化。
  1991年5月,为美化环境,节约土地,乡政府下文制止乱葬。要求各村建造纪念塔、纪念堂,统一存放骨灰。纪念塔选址宜高燥避风,庄重美观,肃穆安全。可一村一座,或多村合建。次年,全镇建成纪念堂、塔和公墓21处,其中联星、大友为纪念塔,其馀各村为纪念堂。1993年4月,镇政府再次发文,骨灰实行集中安放,统一管理,严禁乱葬乱埋。1996年冬,对私自乱葬坟墓进行清理,共清新老坟墓2939个。1999年“6·30”洪水后,部分村纪念堂水毁,造成乱埋乱葬。为此,镇民政办拨款红星、火星、金星、幸福等村重修。同年,东风蔬菜场发现老坟重修和新建豪华生圹,经整顿清理后于五石庵山麓新建东风陵园一处,入口处筑有石牌楼等建筑。
  2001年,胜利、官庄两村分别投入5.7万元重建公墓。金星、联星、恒星、星星共搬迁深埋老坟1240个。
  2004年4月,县民政局发文,强调清除乱葬,统一存放骨灰。同时要求殡仪馆实行分乡镇登记、建档,及时掌握骨灰去向。各乡镇殡葬车船加强管理,确保及时运送,避免人为麻烦。
  是年,镇政府处理无名尸体1具,为之火化安葬。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