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17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民政
分类号: D632
页数: 9
页码: 291-0
摘要: 政府下拨城关区救济款7000元(每乡1000元),全乡发动救灾捐助,现金2615元(其中乡妇联发动各村妇女捐款337元),省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救助费4万元。用于解决因灾倒房和特困户房屋修复,其中东郊居委会王小梅老人一次捐赠新棉被13条。有渔民救济、烈军属救济、精简职工救济,城关镇发放冬令救济款1267万元(旧币),城关区发放救济款985万元。救济盐民、渔民和社会贫苦居农民,城关区共发放救济款3627.36元。
关键词: 政治 民政 乾元镇

内容

第一节 社会福利
  救灾
  天灾人祸,青黄不接,历代政府均有救灾措施,以苏民困。明清两代,官府有赈谷、赈银、以工代赈、养恤、蠲免赋额、缓征捐税等举措,民间亦有施粥、施医、义演、义卖、舍棺等善举。民国廿七年(1938),德清成立赈济会,经费以上拨为主。三十五年(1946)大水淹田,杭州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闽分署,拨给德清食米429担,其中馀不镇受益30担,羌山乡20担。1950年水灾,政府下拨城东、城南、城西3乡救济粮11万斤,救济款3000元。并发动居民捐赠寒衣。
  1954年全县遭遇特大洪水,除奋力抗灾外,政府下拨城关区救济款7000元(每乡1000元)。1956年台风致灾,发给城西乡木材1.3立方米,1961年天灾人祸,公社成立生活福利委员会,开展瓜菜代粮运动,并向国家借粮40万斤。1984年雪灾,民政局下拨毛竹1500株,水泥60吨,抢修危房。1990年,全乡发动救灾捐助,收到粮票582斤,现金2615元(其中乡妇联发动各村妇女捐款337元)。次年因太湖倒灌,全乡分到大米1000公斤,化肥23吨(尿素17吨、碳胺6吨),罐头肉144听,白糖50公斤,851营养液50瓶,矿泉水30箱,洗衣粉15箱,衬衫174件,童鞋42双。
  1996年洪涝灾害,省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救助费4万元,用于解决因灾倒房和特困户房屋修复。
  救灾渡难,不分人我。1994年8月21日浙南温、台、丽地区遭受百年罕见风暴潮,本镇发动赈灾捐赠,共收到48个单位捐款2.14万元,衣服7125件。1996年四川宜宾地区因灾致贫,镇机关、企业、居委会发动献爱心,共募集棉衣、棉被、绒衣、皮衣、单衣、床毯等衣物16大包,于10月下旬托运外送。次年,向四川仪陇县捐赠衣被4090件。其中东郊居委会王小梅老人一次捐赠新棉被13条。
  救济
  救济均为临时手段,以性质分,有灾荒救济、冬令救济、贫困救济。以对象分,有渔民救济、烈军属救济、精简职工救济,国民党起义、投诚、宽释人员救济等。
  清朝光绪八年(1882)7月,杭绅胡光镛舍米1000石,赈济德清灾民,县衙开便民仓施济储粮。民国廿三年(1934)市河干涸,田地无收,商界集谷施粥救济贫民。1952年,城关镇发放冬令救济款1267万元(旧币),解决12户烈军属(292万元),22户贫苦居农民(205万元),36户渔民(770万元)生活困难。次年,城关区发放救济款985万元,救济盐民、渔民和社会贫苦居农民。
  1954至1956年,城关区共发放救济款3627.36元,大米3000斤。1961年,将五保户、困难户、手工业者、工人家属、干部家属、烈军属和回乡下乡人员列入照顾范畴。是年,全公社受益社员4229人。
  1964至1965年,城关公社发放救济金477.90元,棉花票620斤,布票40市尺,安排65户困难户渡过难关。并确定长期社会救济11人,孤老孤儿13人,平均月支出救济款207元。
  1987年,对1957年前参加工作,1961至1965年期间精简下放老职工予以定期救济,全乡20人,人均年支救济费150元。1993年1月起,精减老职工每人月补生活费15元,医药费5元。同时确定社会散居孤老残幼66人,困难户68人作社会救济,每人定补50元。临时救济者,年终一次性支付200-500元。1995年,全镇城乡共有特困128户326人,全年发放救济款13000元。此后,镇民政办建造花名册,并不断予以扶贫扶志,帮助脱贫,1998年,全镇社会困难户84户,年发临时救济款10830元。2003年,临时救济140户,每户300元。
  扶贫
  1985年,县府提出扶贫脱贫。是年,城关乡有困难户59户,其中无条件2户,未扶11户,已扶贫困户46户,支付扶贫资金11550元。年末,36户脱贫,10户未脱。1987年,对11户贫困家庭和散居孤老残幼、五保户予以扶持救济,共迈小康。1996年,全县实施送温暖工程,10月起,城镇特困户核发《德清县城镇特困职工优惠证》。凭证可优惠:1)粮食部门按成本价供每人每月大米10公斤,油0.5公斤。2)自来水公司每年每户补贴96吨。3)县供电局每户每年补贴电费120度。4)煤气公司每季度供成本价煤气1瓶。5)教育系统免收九年制义务教育杂费。6)因病人院,享受医疗费用总额20%优惠。7)工商部门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免收管理费。8)卫生部门减半收从业体检费。9)税务部门给予税收优惠。
  次年1月,县出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年收入低于800元,城镇月人均收入低于140元。发给“德清县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济证”,凭证享受救济。年末,农村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84户,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1800元以下26户。1999年7月1日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182元。是年,全镇8个居委会19户33人享受低保救济。
  2001年,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19户195人,全年发放10.57万元。其中农村86户149人(人/月30-40元),城镇23户36人(人/月50-100元),孤老10户10人(人/月180元)。下岗职工经调查后,确定21户22人为低保对象,月发标准为80-108元。此后全镇因病因灾返贫增多。2003年,全镇低保户216户378人,全年发放267480元,其中农村119户220人(标准35-55元)由县镇各负50%,城镇97户158人(标准60-210元)由县负担。
  扶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德清县开展残疾人调查,有盲、聋、哑、跛等残疾男性1392人,女性1157人,占总人口17.2%
  解放后,城关镇街道厂于1969年率先吸收残疾人13名进厂。1979年,城关公社开办福利厂,招收残疾人员21人。1986年,城关乡开展四残调查,有盲10人,聋9人,哑38人,肢残66人,呆26人,精神障碍24人。在此173入中,男110人,女63人,除5人已进村办企业外,77人有劳力,91人无劳力。是年,进福利厂工作增至27人。
  1991年8月,镇筹建残疾人联合会,凡残疾人10人以上单位要求建立分会。9月21日,城关镇第一次代表会召开。此后,创办民政福利厂,安置残疾人15人,同时,镇发动为残疾人助捐一元钱活动,号召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投资6万元,建造残疾人活动室和残疾人基金会。
  1992年3月31日,城关乡召开残协第一次代表会,出席代表69人,以就业、康复、教育为主题,部署残协今后工作。此后,对老年白内障、小儿麻痹症、聋哑儿童进行普查。据统计,全乡有白内障13人,麻痹症30人,聋哑儿童9人,精神障碍37人。为此制订白内障复明,聋哑听力训练方案。
  1993年4月6日,乡镇合并后联合召开第二次残联代表会,出席代表88人,其中残疾人代表47人。此后,对全镇35名小儿麻痹症约请有关医师诊断治疗,其中官庄村1人送湖州做矫治手术。安置57人进厂工作。
  1999年8月19日,镇残联召开第3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2人,其中残疾人36人,会议公布统计:全镇残疾人689人,占总人口1.2%,一家有2个残疾人家庭34户71人。
  镇残联呼吁全社会多关心残疾人疾苦,如务前街孙勇观儿子孙祺灵,患先天性脑瘫。镇通过新闻媒介牵线,被钱江台接到现场直播,当场募捐2.7万元,杭州市一院、杭州太平洋大酒店免费提供手术和病期食宿,德清县邮电局免费安装电话机,一时传为美谈。
  2000年,镇残联为100名待业下岗残疾人进行就业培训。对270名农村残疾人给予技术培训。89名特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至2003年,全镇462人领到残疾证。安排上岗103人,纳入低保86户98人。同时,积极开展康复活动,如肢体训练,弱智培训,白内障复明,低视力配镜,肢体矫治,直接受惠431人。
  助学
  1999年起,资助贫困学生读书纳入社会慈善事业,号召机关干部开展结对子活动。2003年,全镇4名贫困大学生受到县教育基金资助。次年,镇春蕾计划征集结对5人。
  其他
  慈善机构 2003年7月,县慈善总会成立,下达城关镇慈善款任务29万元。至10月,全镇72个单位如期捐献,按时完成。
  第二节 养老育孤
  养老
  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城区设养济院,院址丁家弄柳侯祠下。收养孤寡老人19人,人均月米3斗,年发布匹银6钱。康熙十二年(1673),养济院有孤老12人,月发银3.6两,油米自购;年发柴布银7.2两,红羊劫时,兵燹而毁,同治末年重光,直至清末,俗称孤老院。
  民国十八年(1929)改名救济院,收养孤独277人,月发米2斗。抗战期间停办。三十四年复设,移址大家山麓,直至解放前夕。
  1958年12月,城关公社开办敬老院两所,一设镇区,一设镇郊,共收老人45人。1960年春解散,孤老转由生产队和居委会供养,实行吃穿住医葬五保。1986年5月,城关乡在东山岭原耐火厂旧址开办敬老院,投资8600元,占地1.9亩,建房6间185平方米。其中住房3间,床位12只。11月,首批3人入住。次年扩建,占地面积增至2462平方米,人住19人,其中五保老人11人,自费供养2人,半自费3人,弃婴3人。1997年又投资13万元,改建原有11间平房,新建头门及围墙200米,内外浇筑水泥路。2003年,有孤老13人,孤儿2人,人均月支200元。管理2人,有食堂、娱乐室等设施。
  育孤
  南朝梁·普通二年(521),馀不镇设孤独园,收养弃婴。宋朝淳佑年间(1241-1252),城区设慈幼局。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建留婴堂。咸丰十一年(1861)兵乱屋毁,仅存头门正厅。同治三年(1864),丁觉源、蔡兆骐、沈骏飞、许士奇募建如旧。光绪廿三年(1897),正厅坍圮,徐士骏等募建修复,廿七年(1901)清明头门失火,徐肇基、沈光裕等再次募建。民国三年(1914),邑人沈芬撰书楹联于门庭:“头上有青天,天威赫赫;眼前皆赤子,子惠元元。”民国六年,改称接婴所,接收遗弃婴儿。十八年又改称育婴所,收养婴儿255人。三十六年(1947),育婴所领养婴孩82人(女70人),寄养14人。解放后,贯彻《婚姻法》期间宣传溺婴犯法,弃婴日少。个别无主弃婴由县政府收留,月支9-10元分散寄养。1986年敬老院建成,次年肩负全县弃婴收养管理。1993年发现弃罂18名,其中收养6人,待领8人。至1996年8月尚有4人因残无人领养,1996年新收弃婴2人。2003年,院有孤儿2人,处理弃婴案1起。
  弃婴于情不洽,于法不容。1993年,镇制订《乡规民约》,严禁溺罂弃婴,明确规定婴儿出生死亡应由医院出具证明,发现婴儿下落不明者,处以社会抚养费5000元,构成犯罪者,交司法机关处理,并严禁非法领养婴幼儿,违者作计划外生育条例处罚。
  2003年,全镇社会孤儿9人,由县慈善机构资助人均每学期学费500元。
  第三节 殡葬改革
  明朝崇祯九年(1636),于乾元山金莲涧千人坑设漏泽园,官费埋葬无地无棺死者,民国初期改称义冢,一设北门城外五石庵,一设东门城外蒋湾里,解放初,清理露天棺材,骨殖就地掩埋。
  外籍旅德商人,未能及时运柩回乡安葬,城区有会馆三处,暂寄一年。
  宁绍会馆 位于小南门金湾坝西南丁山脚下。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慈溪旅德药铺沈益寿集资建造,占地8分,咸丰间毁于太平军,同治靖乱后重建。光绪十三年(1887),鄞县戴性善购地3.28亩,于淡竹坞等地设葬所,又修葺会馆,凡遇病亡故无力还乡,准于停柩一年,逾期于清明冬至广告迁葬。会馆春秋两季设醮祭灵,以重乡谊。其门厅上额“同善堂”,谈德寿书。
  金华会馆 位于大南门外大家山麓,民国五年(1916)由金华籍同乡发起,集资筹建。
  新安会馆 位于东门外蒋湾里,清道光四年(1824)皖籍商人金瑞集资创建。咸丰未年毁于太平军兵燹,光绪元年(1875)重建,正厅供奉朱熹神位,后厅停厝安徽籍无力归葬之灵柩,并在砻糠山东麓设义园,埋葬久寄不迁之棺。
  镇境殡葬,素为木棺土葬,一般平地放棺,周围砌砖,上盖瓦片,称为材亭。殷富之家建圹,一般双穴或三穴,合圹后上封泥土,形似馒头,俗呼坟墩。坟前立碑,或设祭坛,有石桌石凳等陈设。
  198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择址大友大队杨家坞北麓荒坡建火葬场,征地18亩,省民政厅拨专款11万元。1983年冬建成,房屋建筑3幢1400平方米,次年推行火化。
  1991年5月,为美化环境,节约土地,乡政府下文制止乱葬。要求各村建造纪念塔、纪念堂,统一存放骨灰。纪念塔选址宜高燥避风,庄重美观,肃穆安全。可一村一座,或多村合建。次年,全镇建成纪念堂、塔和公墓21处,其中联星、大友为纪念塔,其馀各村为纪念堂。1993年4月,镇政府再次发文,骨灰实行集中安放,统一管理,严禁乱葬乱埋。1996年冬,对私自乱葬坟墓进行清理,共清新老坟墓2939个。1999年“6·30”洪水后,部分村纪念堂水毁,造成乱埋乱葬。为此,镇民政办拨款红星、火星、金星、幸福等村重修。同年,东风蔬菜场发现老坟重修和新建豪华生圹,经整顿清理后于五石庵山麓新建东风陵园一处,入口处筑有石牌楼等建筑。
  2001年,胜利、官庄两村分别投入5.7万元重建公墓。金星、联星、恒星、星星共搬迁深埋老坟1240个。
  2004年4月,县民政局发文,强调清除乱葬,统一存放骨灰。同时要求殡仪馆实行分乡镇登记、建档,及时掌握骨灰去向。各乡镇殡葬车船加强管理,确保及时运送,避免人为麻烦。
  是年,镇政府处理无名尸体1具,为之火化安葬。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乾元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