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元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1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兵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3
页码: 275-277
摘要: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抵御盗匪,保卫乡村,民兵组建,自古即有,惟名称不同而已。保甲 古代保甲制度,实属地方治安组织。《德清县新志》卷五《保甲》云:“保甲之制,肇自前代,间阎守望相助,盗戢民安。”保卫团 纠集民众,组团护村,明清两朝仿彿。民国五年六月,奉省令重新编设,皆称保卫团。常年经费由各商担负。民团 太平军侵犯德清时,城区蔡兆骐组织市民,创立民团,保卫县城。农村组织自卫队,协助巩固人民政权。并协同抗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民兵组建以来,1970年9月15日在本镇人民大会堂召开县首届民兵三代会。忙季种田,闲冬习武,以民为兵,已传千古。比勇比忠,互相鼓舞,铸胆铸魂,准备入伍。
关键词: 政治 政法 民兵

内容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抵御盗匪,保卫乡村,民兵组建,自古即有,惟名称不同而已。
  历代组织
  保甲 古代保甲制度,实属地方治安组织。《德清县新志》卷五《保甲》云:“保甲之制,肇自前代,间阎守望相助,盗戢民安。”“清邑自红羊劫后,日渐废弛,至清光绪廿六年(1900),知县潘纪恩大加整饬,成效日彰。县设保甲总局,定五家为一比,十家举一排。后于要路设保甲局,昼夜逻守,有事则鸣锣相应,甚形努力,盗贼亦自敛迹,久之又渐废惰。
  保卫团 纠集民众,组团护村,明清两朝仿彿。《新志》云:“编列户口,每十户为一牌,置牌长1人;十牌为一甲,置甲长1人;五甲为一保,置保董1人;每团置一团总,以县官为总监督。”保卫团责职,除依章程规定外,“凡团内住户,有藏留盗贼或寄顿赃物,团总等得随时确查,指获,送总监督惩办。各团有匪警时,团总得临时召集团丁,并协同就近军队围捕。”
  民国元年(1912),创立城区保卫团。新市、洛舍、大麻,设民团保卫局。三年春裁撤,四年,改设城、镇、乡保卫团,辅助水陆巡警。民国五年六月,奉省令重新编设,皆称保卫团。设团总1人,团董4人,牌长2人,团丁18人,城团分两牌,一牌驻紫阳观,一牌驻佑圣观。常年经费由各商担负。
  民团 太平军侵犯德清时,城区蔡兆骐组织市民,创立民团,保卫县城。
  乡团局 与此同时,镇人蔡载锡、蔡振勋在西门外布抽村招募村民,成立乡团局,抗击太平军。
  纠察队、自卫队 1949年秋,县城组织纠察队,年末有队员326人。农村组织自卫队,协助巩固人民政权。
  民兵 1951年6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加强民兵建设的指示》,镇纠察队员,村自卫队员统一改称民兵,至年末,全区有民兵1716人,设队长11人,分队长90人,正副小队长238人。
  1958年3月,城关镇恢复水上民兵组织,设9个小队。1969年为落实战备,开展民兵整顿。镇、社共办学习班57期,至年末,完成两个武装连建置,由246名骨干民兵组成。至1971年,全公社有民兵7750人,其中基干民兵3966人,编成23个连,147个排。另有独立团武装民兵238人,编成2个连7个排24个班。
  1978年,城关镇民兵组织重新组建,设营2个,连19个,独立排13个(民兵营:农机厂、丝厂。民兵连:电力公司、交机厂、建筑社、水泥厂、砖瓦厂、粮管所、副食商店、水泥制品厂、五金厂、装卸站、塑料厂、砂辊厂、绸厂、化纤厂、饮服公司、五一厂、灯泡厂、航行站、蔬菜场。独力排:食品厂、清卫所、铁器社、水作社、粮油厂、印刷厂、百货商店、桥工队、粮机厂、一完小、二完小、淀粉厂、竹器厂)。
  1990年,为提高民兵快速反应和应付突发事件,加强应急分队建设。城关镇组建省定点小分队65个,城关乡组建县属机动小分队30个。应急分队负责护厂、护村、护库、护路和守卫重点目标。与驻地军警联防,保卫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并协同抗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
  1993年起,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每年组织18至23周岁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并在清溪少年军校组织军训。1998年后,政治上重视民兵刊物征订,运用《中国国防报》等杂志,开展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教育,组织上精编基干民兵营1个,下辖4个连16个排37个班。军事上对服一、二类预备役人员及女民兵加强军训。
  2001年,基干民兵营再次调整,设3个通信连,1个军械连。至2003年止,全镇有基干民兵295人,编为1营4连10排。应急小分队50人。
  社会活动
  1954年12月,全镇民兵4407人在《告全世界人民书》上签字,反对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97年,全镇民兵组成34个学雷锋小组,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本职、讲公德、讲道德、讲美德、学理论、学科学、学技术、树新念、树形象、树典型”教育,此后,组织民兵预备役400馀人,三次对西门河下漂浮物及长桥、大家山公园垃圾死角进行清理,共清运垃圾50多吨。
  经济建设
  1971年2月,杭湖铁路动工,城关公社组织民兵团508人(其中妇女连158人),步行到上柏工地参加路基铺设,完成土方8401方,石方1941方。12月,再次参加运渣铺轨。1978年11月,公社组织基干民兵2190人、武装民兵185人(其中妇女633人),编成11个连112个排,支援出海排涝工程建设。历时48天,总投工10.45万工日,动用船只134只(其中轮船、挂艄机41只)、拖拉机4台,往返运粮29.55万斤,运柴、煤5230担,完成土方14.58万立方米。
  抢险救灾
  1998年4月,胜利村民兵连降伏百凉山山火。梅汛期间,公社紧急抽调应急小分队赴官庄四角渡抢险,打桩50支,填土40立方米。次年6·30洪水,组织民兵抗洪突击队,抢运木材53立方米,堵缺口5处,管漏11处,抢修塌方2处,加固堤塘200多米,被县人武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民兵组建以来,1970年9月15日在本镇人民大会堂召开县首届民兵三代会。复员退伍军人、烈军属、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四好连队、五好个人共312人(其中女民兵74人)出席会议。城关镇及城关公社有代表27人。
  诗歌
  冬训 衡庐
  忙季种田,闲冬习武,以民为兵,已传千古。今岁严寒,集训不误,操练融霜,爬滚干露。比勇比忠,互相鼓舞,铸胆铸魂,准备入伍。全民皆兵,豺狼怯步,祖国长城,如金汤固。
  录自《灯花乙集》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乾元镇志》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乾元镇志”可以说是一本全镇的百科全书,翻开志书,我们可以看到乾元的历史、地理、风俗、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水利,党政、军事、民政、公安、交通、邮电、金融、财税,文化、卫生、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珍贵历史资料。新编《乾元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充分显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干,以解放五十年来各项成就为主体,又力求体现古老城区千百年来建置悠久、人文荟萃、科举鼎盛、官宦邻比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