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開濬城河紀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30000013
颗粒名称: 歷代開濬城河紀略
分类号: K29
页数: 5
页码: 三十七至四十五
摘要: 本文是嘉興府志卷二十九介紹嘉興府水利的歷代開濬城河紀略。
关键词: 嘉兴 地方志 光绪

内容

城内河渠與外隍表裏相因通舟楫以利民用所宜時加
  宣導勿使壅淤者也自永樂乙酉左通政趙居任奉詔
  治水嘗疏之至成化初郡守楊繼宗議復浚不果至今
  百四十年不治瀕河而㕓者日規月侵至或併故道塞
  之而屋廬其上有司畏謗讟莫問也嘉靖丁未秋知府
  趙瀛乃考索圖志咨訪故老悉加浚復於是水泉饒給
  舟楫通利趙圖記
  嘉靖二十六年知府趙瀛開濬市河凡故渠之湮廢者浚
  之民居之侵隘者卸之橋堍之垢滯者闢之復令里出
  一舟運土至南湖中以培樓址殫力任勞大興水泉舟
  楫之利其後歲久漸淤至崇禎間知府鄭瑄始復疏濬
  流通吳志
  康熙十四年冬知府盧崇興開濬城内外水道至十五年
  春畢工有告諭條約載崇興所譔守禾日記伊志
  康熙間知府劉瑆佟賦偉曡經開濬案劉於康熙二十二年任佟於康熙三十
  八年至四
  十一年任
  康熙六十年夏知府吳永芳以城内河道淤塞鳩工大濬
  并疏支港凡河中土礫運出填塘是年秋旱城河通行
  汲溉便利舊時水閣實礙河道悉遣除去止架木橋著
  為令以上吳志
  乾隆五十年知府方林開濬城内河道
  嘉慶二年知府伊湯安開濬子城四圍水道及東門南門
  北門各巿河治西錦帶河可通舟行民尤便之以上伊志
  咸豐末遭兵燹城内河道淤塞同治三年知府許瑶光鳩
  工開濬以次疏通
  同治十二年夏旱河涸里人集資浚治自常平倉前新橋
  迤西南至醋坊橋三义港訖西馬頭計長七百丈各開
  深二尺以上府城河新纂
  康熙二十三年嘉善知縣崔維華督濬城河先因三冬水
  涸糧户運漕為艱維華乘初春政暇令各坊預加開濬
  康熙二十八年嘉善知縣李之藻令在城諸坊就所居廣
  隘各自開挑河道
  康熙五十二年春嘉善知縣梁文開濬學宫文水河
  康熙六十年嘉善知縣彭憲祖督濬城河
  雍正八年春嘉善知縣郜煜以城河淤塞徧加疏濬往來
  利濟民甚便之以上嘉善戈志
  道光九年嘉善知縣張如梧因河道淤塞勸募開濬深通
  同治五年嘉善知縣范基棟詳請開濬城河若干丈新纂
  海鹽城濠年久侵淤每遇漕米出兌有害短撥康熙元年
  邑人張給諫惟赤捐資開濬天甯寺西至城内便民倉
  一帶河道共三百六十丈并四門城濠共計一千八百
  六十二丈六年知縣湯其升開濬便漕城河若干丈續圖
  經
  同治八年海鹽知縣沈起鶚詳請開濬城河自北門外牛
  卧潭進城訖東西兩門凡七百十六丈新纂
  雍正二年平湖知縣林緒光開濬城內河道
  平湖城內水道西自漢塘河來者逕西水門出東水門為
  市河其一支曰新開河久塞俗稱乾河乾隆乙丑重開
  知縣高國盈濬復淸水巷故河并築松風港東西兩堤
  記略縣治東南淸水巷舊有港由小滑橋北流達市河
  自明季以來淤成陸地屋其上者三十餘户歳乙丑邑
  士張慎言等以濬復請進而叩之則已捐資有人經理
  有人於凡居民之屋計椽而授費余嘉之遂為上請報
  可慎言等又曰城北松風港為北流之委舊嘗築堤堵
  塞自勢家開通而吾邑以病請以浚河況土畚而置諸
  此復築舊堤余曰塞之使村農運載多阻是有利有不
  利也今莫若創為東西兩隄中隔尋丈如錯指如交齒
  然隄之自東出者留西岸丈許勿築西亦如東制庶幾
  北注之水紆曲不能直瀉而農舟仍得
  便衆唯唯旬月而功俱成遂為之記
  乾隆二十六年平湖知縣劉純煒四十一年知縣劉雁題
  先後勸捐重濬市河以上平湖王志
  同治六年同知吳中傑開濬乍浦城內外河道新纂
  宋紹定間崇德知縣樓演濬縣前河東達運河西陸家灣
  明嘉靖三十九年崇德知縣劉宗武大濬城河
  明萬歷三十八年崇德知縣靳一派大濬城河及石門灣
  以上崇
  德靳志
  同治十年石門知縣袁績慶請款開浚河道新纂
  桐鄉城中之水自運河來溪流曲折進北水門經迴泮橋
  折而西過來鳳橋鳳鳴市河上南經馮家河西集鳳橋
  而出南水門至八字橋逶迤分流而達南鄉一由學橋
  之下直出東水城門惟西水門歷久不開水滿則通水
  淺則塞城内有祁家漾其水大旱不竭桐鄉徐志伊志案桐鄉城河
  未載疏濬事宜至今深
  通以上各縣城河
  各縣各鄉原隰高下形勢各河港數各圩數照錄趙圖記
  嘉興地惟坦夷政宜濬河鮮堰閘其附城大河一支河四
  圩九其德化之都大河一支河二十一圩三十二胥山
  之都大河一支河十六圩三十一感化之都大河一支
  河十九圩四十移風之都大河二支河十圩一十七里
  仁之都大河一支河三十圩四十七新豐之都大河一
  支河十圩二十二永豐之都大河二支河一十六圩四
  十七白苎之都大河一支河十圩二十二大彭之都大
  河二支河一圩二十一嘉會之都大河一支河一十七
  圩三十六長水之都大河一支河一十五圩三十五
  秀水原隰不齊政宜節宣宜脩圍置閘其城中坦夷大河
  四支河一市河一十八圩一白苎之都坦夷支河六圩
  二十五象賢之都東區坦夷支河七圩二十五象賢之
  都西區高平大河一支河十圩十五靈宿之東區亢極
  大河一支河十圩八靈宿之西區亢極大河一支河一
  十九圩一十一雲泉之都或原或窪大河二支河一十
  六圩二十八柿林之都曰二十七為中窪大河一支河
  十圩三十一柿林之都曰二十八或原或窪支河一十
  五圩五十復禮之都曰二十九或原或窪大河一支河
  十圩三十六復禮之都曰三十為中窪支河十六圩二
  十一永樂之都曰三十為中窪大河一支河十圩二十
  永樂之都曰三十一或原或窪大河三支河十一圩四
  十五思賢之都曰三十二為中窪大河二支河十八圩
  六十二思賢之都曰三十三其東區至窪大河三支河
  十圩七十一其西區至窪大河一支河十四圩七十六
  麟諟之都為中窪大河二支河二十四圩七十九
  嘉善原隰錯出政宜濬河節宣下保東區為中窪大河二
  十支河四十圩四十下保西區為中窪大河一十七支
  河二十一圩六十一思四區大河一十五支河三十圩
  二十四遷東區大河九支河三十圩二十四遷西區大
  河十三支河二十一圩二十九遷南區大河七支河五
  十一圩二十遷五中區大河一十三支河一十四圩一
  十二遷五北區大河二十二支河六十四圩四十六麟
  五區大河一十一支河一十三圩二十六麟七區大河
  六支河一十三圩八永七區大河九支河二十七圩一
  十八永八南區大河十支河二十六圩二十三永八中
  區大河一十二支河一十九圩二十八永八北區大河
  二十三支河四十三圩六十一奉九南區大河十一支
  河十五圩二十八奉九北區大河二十支河二十六圩
  六十六奉四南區大河一十二支河二十四圩二十一
  奉四中區大河二十四支河二十四圩三十二奉四北
  區大河一十九支河四十九圩八十二胥五區大河六
  支河二十二圩一十六
  海鹽原隰不齊政宜節宣多堰閘一都東區大河二支河
  十圩八西區大河一支河八圩七三都區大河一支河
  九圩一十四都區大河一支河十圩七五都區大河一
  支河一十六圩十六都區支河一十九圩一十一七都
  區大河三支河四圩一十四九都區大河一支河一十
  一圩一十六十三都西南區大河二支河八圩七東南
  區河湖五圩五西北區大河二支河一十二圩九東北
  區大河一支河九圩七十四都東南區大河一支河九
  圩六西南區大河一支河十圩六東北區大河一支河
  七圩一十三西北區大河二支河七圩七十六都東區
  大河一支河一十四圩九十六都西區大河一支河八
  圩九
  平湖原隰不齊政宜節宣宜多堰閘原什之七隰十之三
  其亢極為東十九都河三港三圩六二十都河二港三
  塘一浜一圩一十三十七都河一港一十一圩一十二
  西十九都河一港七塘一圩九齊二十二都涇港九圩
  九二十三都塘一港二圩六二十四都港六圩六零二
  十四都河一港三圩三二十一都湖一港九洋一圩一
  十一華二十二都港六圩六二十五都塘六港二圩五
  崇德原隰不齊政宣節宣宜堰閘宜為小區高其圍其極
  窪為一都區浜河一十七圩一十九十五都區浜河九
  圩一十八十六都區浜河一十五圩二十二十八都區
  浜河一十三圩二十十二都東區浜河十圩五十四都
  區浜河二十二圩三十四十三都西區浜河一十三圩
  八西二都區港河三圩四四都區港河八圩八九都西
  區浜河一十七圩一十八十一都區浜河一十八圩二
  十三九都東區浜河十圩八十二都西區浜河十圩七
  十三都區浜河一十一圩九
  桐鄕原隰等差政宜節宣宜堰閘其亢極為八都西區浜
  港六圩十八都東區浜港四圩八八都西區浜港十圩
  四其高平為六都南區浜港三圩三十六七都東區浜
  港三圩三七都西區浜港四圩七三十都中區浜港三
  圩三三十都西區浜港三圩三三十都東區浜港三圩
  三三十一都東區浜港三圩四三十一都西區浜港五
  圩四三十一都北區浜港四圩四其坦夷為二十都一
  區浜港三圩五二十九都南區浜港四圩三二十八都
  東區浜港四圩四二十八都西區浜河五圩五二十九
  都東區浜港五圩四二十九都西南區浜港五圩四二
  十九都西北區浜港五圩四其原隰不齊二十都中區
  浜港五圩二三十三都中區浜港七圩四二十三都東
  區浜港二圩四十三都西區浜河四圩四二十五都南
  區浜河四圩四二十五都中區浜河二圩三二十五都
  北區浜河四圩四其中窪為二十六七都東區浜港四
  圩四其西區浜河四圩四其中區浜河四圩三二十四
  都東北區浜河六圩四其中區浜河四圩四其極窪為
  二十都西區浜港四圩七二十四都北區浜河五圩四
  案趙圖記論列各縣各鄉原隰形勢頗得要領惟郡境
  水道至繁自長川巨浸以及支浜曲㲼不啻千萬計圖
  記所開為數甚略或當日僅就里胥册報書之難以憑
  準但袁志吳志相沿登載已久一時無從更正故仍照
  錄原文俟異曰覆核
  者藉為張本可耳

知识出处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嘉兴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嘉兴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

阅读

相关地名

嘉興府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平湖城內水道
相关实物
桐鄉城中之水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