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3449
颗粒名称: 卷十三
分类号: K29
页数: 30
摘要: 卷十三,由伊汤安修,收录于嘉庆嘉兴府志。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山川二
  海鹽縣
  秦駐山 在縣南一十八里高一百六十丈周迴二十里
  輿地志云秦始皇遊登此山因名水經注云縣南有秦
  望山始皇所登以望東海故得名樂資九州志曰縣有
  秦逕山始皇逕此美人死葬於山下有美人廟至元志山
  下長堤沿海相傳爲始皇馳道海鹽仇志明嘉靖三十四年
  官軍敗倭於此大淸一統志 唐薛據登秦望山詩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朝陽半蕩漾
  晃朗天水紅谿壑爭噴薄江湖遞交通而多漁商客不
  悟歲月窮振緡迎早潮弭棹候長風予本萍泛者乗流
  任西東〓〓天際帆棲泊何時同將尋會稽蹟從此訪
  任公 元方行詩此地曾經駐蹕來秦皇遺蹟尚崔嵬
  採窮滄海無靈藥歸到驪山有劫灰萬里黑風迷鬼國
  一杯弱水隔蓬萊詩人弔古多遐思落日高邱首重四
  明皇甫汸詩萬乗畱秦踝千秋望越山水從溟海外
  雲自會稽閒草樹通窮髮魚龍候駐顏不知徐市去靈
  藥幾時還 屠隆同蔡明府登秦駐山望海歌高秋立
  馬登秦駐海風蕭蕭吹海樹極月遙天不可窮赤縣神
  洲在何處萬馬長驅巨浪來千鳬力抉浮雲去盤陀石
  上坐微〓令我魂氣四飛揚閃閃金波騰若木高高亦
  日挂扶桑諸峰遠近靑螺矗大者如拳小加粟雷電砰
  鍧戲白龍風雲慘淡愁黄鵠方丈蓬萊近可降煙濤仿
  彿見雲窗瑶草琪花相蔭翳斑麟文豹何紛龐紅顏玉
  女褰珠箔綠髮金童擁绣幢仰天把酒三歎息安得此
  身生羽翼謁罷東皇大帝君石邊寶瑟花間奕龍旂翠
  葢照潺湲聞道秦皇駐此山苦無靈氣通仙籍空有雄
  心出大寰三山福地尋難見千古沙邱去不還海神之
  鞭亦杳滅〓鼉之梁猶〓東月色溟濛龍女珠露華淒
  冷湘妃襪山上荒祠被冕旒老僧香火幾春秋古今英
  爽眞潮汐酒罷歌殘海水流 潘梅詩提封猶禹甸望
  海自秦山萬樹花爭發孤雲鳥共還方隅從眺覽磴道
  足躋攀擬叩金銀闕丹砂少駐顏 國朝袁國梓詩
  秦駐峰頭縱目看望洋何必起長歎百年興廢靑山老
  萬古升沈碧海寒臺擁金銀無羽翼水連雲漢失波瀾
  祖龍昔日眞堪笑鞭石安能訪大丹 尤侗同錢武子
  登秦駐山詩孟冬寒未嚴海山淨如濯客懹恣孤往况
  乃覯朋樂躡屐力旣煩進艇道仍邈雖非縱三驅聊且
  駕六駁屈曲躋曾岑盤桓憩蘭若朔颷正怒號巨浪羣
  噴薄天陰叫鴰鶬潮鳴上鯖鰐吐氣象丹樓飛鹽似沙
  漠遙指一點煙中流隱城郭秦帝昔東遊茲巒駐行幄
  金革銷榛莽羽衛化猿鶴野廟遺荒村香火慘寂寞木
  杯何年渡錫杖自今卓殿宇本〓構甘泉出新繫茗柯
  起元著暫休解塵縛興至憺〓歸景移逝將作急鞭隨
  日下短帽對風落平是散牛羊空林聚鳥雀囘首望餘
  靑暮雲漫寥廓 彭孫遹詩積陰生霽色一望隔塵寰
  谷水煙中樹秦溪雨後山參差靑靄裏隱見曰雲閒待
  約攜笻往捫蘿此更攀 鄭時敏秦峰遠眺詩幾堆楓
  葉因霜老一片天光傍水停望斷錢江舟沒處夕陽影
  裏暮煙靑 按察使秦公瀛詩華陰山鬼遮秦使沙叩
  轀涼祖龍死輦道猶傳駐翠華靈藥何曾獻徐市憶昔
  東巡萬騎喧滄海日射如車輪赭鞭鞭石石亂走直駕
  屭贔乗鼉龍中原逐鹿今何有三泉水涸陰風吼阿房
  宮已盡成灰安論紅顏葬荒阜巖花還似美人容巖
  月曾敎照六龍子規夜啼翠微裏廟門寂寞鎖深松
  嚴家山 潘家山 荷池山 羊頭山 四山皆秦駐支
  派澉水志
  白塔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海中山上有白塔因名舊有
  港通魯浦名曰白塔潭海舟多泊焉至元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橫浦
  東連白塔雲下方鐘鼓落潮聞結
  成海氣樓相似煮就吳鹽雪不分
  望虞山 在縣東南二十二里高九十丈周迴一十二里
  至元志在海北登之可南望上虞諸山趙圖記
  土山 在縣南一十一里高十丈周一里海鹽圖經
  大步山 在縣南二十里高五十九丈周三里海鹽圖經在秦
  駐山西石馬山東北上有丁山神廟葢潮神也澉水志
  小步山 在縣南二十里高五十九丈周二里海鹽仇志與大
  步相連旁有音樂墩每陰雨夜靜時聞其中有音樂聲
  澉水志 國朝徐點詩曲水沿沙岸疎疎白屋多山
  低鶑滿樹草淺石牽蘿樵徑聞人語孤舟發榜歌霜肥
  老橡栗策
  杖一爲過
  靑山 澉浦鎭之主山武原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高五十
  丈周迴四里隱若龜形海鹽仇志亦名龜山上有烽堠趙圖記
  長牆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高八十丈周迴一十九里舊
  經云秦始皇東遊登山望海以其孤聳遙望勢如堵牆
  因名至元志下有石巖臨海名穿山洞海鹽仇志
  黃道山 澉浦鎭東三里海上其南有黃道山海鹽圖經與長
  牆山相連上有黃道神祠下有龍眼潭舊名白龍窟乃
  宋時番舶所聚明初沙漲潭塞嘉靖癸丑潭復開出汛
  舟師泊焉續澉水志宋有水軍寨造船場立烽燧於山頂明
  嘉靖中於山設東西諸寨以防倭寇 大淸一統志 國朝常安遊黄
  道秦望諸山記乾隆乙丑夏由武林出巡海口一㝛於
  楊村再㝛於新倉淩晨起望海上諸山峰巒羅列指點
  嵐光於依稀髣髴之閒若修睂乍染而晴美一抹也就
  中有如煙霧如與層峰疉嶂相上下者海氣之縹緲而
  氤氣也大約俱濛濛不甚可辨識云遂過黄灣登譚山
  山爲譚景升煉藥得道處其南〓曰鷹窠頂孟冬朔日
  可望東海中日月並出頂上有庵曰雲曲雲集卽雨固
  之名庵饒怪石及產奇茗以路險峻不果往懸崖一綫
  九折縈紆時於雲陰斷滅中得之旋下坡磴行永安湖
  堤湖水兩分中央一堤洵所謂兩水夾明鏡也遠近芙
  蕖搖紅漾綠溪光人影俱在荷香霏微中矣次過澉浦
  登黄道山山左有祠祀古賢令黄道山以是得名其間
  長牆連屏靑山作案西挹葫蘆半浸入海宛然作細腰
  狀迤運間鳥道盤迴林風颯爽泠然善也崖下海商羣
  集遙望風帆如飛鳬一點飄漾蒼范其高出海中若浮
  若沈者秦駐也世傳秦始皇鞭石成橋卽此至於縣治
  東郊伯牙琴臺惟土阜若村若橋皆以聞琴名不知山
  林窅渺羣鳥叫號之際尚有伯牙之靈來往其間否又
  不知成連當日果有師方子春在海上否夫人生興會
  各以所寄而殊而高超曠渺之思多得之登山臨水之
  頃昔之人聞樵歌牧唱且以爲洗盡十年塵穢而況浩
  浩焉俯萬里之長空淩千尋之絕巘霄漢共其徘徊天
  日共其摩
  盪者哉
  大巫子山 小巫子山 二山在黃道山外水甚湍險不
  可渡續澉水志秦駐山之東海口有巫子山明一統志 國朝朱彝尊櫂
  歌巫子峰晴返照開傳聞秦女葬山隈
  閒聽野老沙中語曾有毛民海上來
  篠山 在澉浦鎭東南六里海鹽圖經
  石帆山 石帆山在長牆山外海中有立石如帆故名澉水
  志古時有神現其上月霽則吐蚌珠陰晦則曜神火舟
  觸輒碎人莫能涉山下石帆村有古田㽘名王家㽘今
  廢爲海武原志 國朝陳光縡詩海上行吟憐海樹蜃樓初散餘煙霧石帆山上石帆開似後乗風
  橫海渡相傳此地有村墟萬樹桃花十室居不知何年
  海水溢蛟龍鼓浪傾田廬居一人去無消息雲朝雨夕
  迷南北初晴海上露枯槎細視街衢猶可識有人拾得
  崇寧錢歴數歷年心惘然石闕殘碑水中泐波紋似刻
  深迴旋更見樽罍狀殊異摩挲散落松花翠想昔芳筵
  進酒時幾人歌舞花間醉桑田滄海向誰論何處侯門
  樂事繁不道有生皆速
  化試看海底石帆村
  茶山 許山 在海鹽縣東南海中明嘉靖三十七年兪
  大猷敗倭于茶山洋卽此爲江南兩浙官兵會哨之所
  又許山在縣東大海中亦哨守要地大淸一統志
  葫蘆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浸海中狀如葫蘆語曰潮
  生潮落葫蘆自若其下有葫蘆寨趙圖記
  荊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高四十丈周迴三里占永安
  湖山之勝下有悟空寺海鹽仇志
  颺山 縣西南四十五里高七十丈周六里海鹽圖經在永安
  湖閘南
  葛母山 在永安湖東南下有渾水閘洩湖水入海
  伏獅山 在永安湖東北以上續澉水志
  雞籠山 澉浦鎭西南六里海鹽圖經在永安湖東際地名徐
  灣澉水志
  以形似名明一統志
  大山 在湖上左有蓮花峰右有合掌石頂際有望牛石
  澉水志
  九杞山 在永安湖子丑之位舊名杜家灣九杞翁許相
  卿買置杜曲岡雲濤莊因以名其山續澉水志别詳園宅
  塵山 縣西南四十五里高六十丈周四里海鹽圖經以形似
  名明一統志在中湖塘西與譚山相連續澉水志
  鷹窠頂山 石帆之東有鷹窠頂山明一統志在縣南三十里
  海鹽圖經山前臨澉湖後枕大海形旣壁立路更紓迴凡九
  折而上饒怪石及產奇茗其上有庵曰雲岫庵松寮竹
  徑迥在雲表車大任記略鷹窠山鳥道千尋懸崖百仞襟帶
  湖海吞吐日月而且絕頂岝寧靈源潛通蔓草蒙茸僊
  芽軋茁可謂山川儷秀泉石兼資者矣許聞造序略南陽山
  雄峙海堧下瞰南湖雲聚卽雨有庵名雲岫沈友如雲岫庵記略
  山下有長水㵎由山麓至庵有九曲逕初憩亭三休亭
  獅頭巖合掌巖庵前有泉深丈許旱澇不加盈涸味甘
  冽名雪竇泉山頂可觀日月並出山背有開元庵雲岫庵志
  山下有仰天塢澉水志 明陳梁雲岫觀合朔記略月與日隔金水二天日大二百倍許也人
  目蔽于近謂日月等方升自殊日光恆掩月匪先匪後
  兩不相掩惟十月一日之辰國語會於龍尾是也是日
  之前一日會雲岫快飲漏四下小憩促擳起沐則星爲
  霧掩寒氣逼人行涇草中達頂霧益昏重俄而見一二
  星又見霧如彈絮如車輪足下起頃之金光赤焰如線
  橫經於天自喜日升乃十百金線忽合而蜃城市萬象
  宮闕千門層層閣道復茂林崇山村居屋角窗櫺淸楚
  傍有靑色雲狀如龍鱗爪儼然口吐珠雲數丈須臾海
  底推出一輪色若丹硃心目晃見稍見紅𢾾敷謂常日耳
  竊究合升必併見月今天氣如許佳月在何處方競猜
  疑而殘蜃忽送月印日心二輪合體雪裏丹邊相摩盪
  還轉不止海天俱動不可思議目中或作黑日千百或
  作黄日千百或作白日千百恆恐身爲所攝與山俱墮
  抱石凝眸嘖嘖又二刻許日光稍侵目漸不可逼視矣
  明貝瓊九日遊鷹窠山詩忽忽已九日出門凈無泥
  地偏實斗絕有山如會稽賓客後雜遝僕夫各有攜天
  風海上來我馬驕且嘶陂陀出險徑窈窕遵迴溪前登
  郯家嶺始覺華葢低作者四五人更扦千層棲日午叩
  其戸不愁蒼耳迷欲俯棲鶻巢上淩萬丈梯豈但畏猛
  虎彷彿聞天雞共燕修竹林落日猶在西相看且一笑
  四郊多鼓鼙 許相卿雪後遊雲岫峰詩深雪撩狂興
  長蓑弄晚寒翠淩孤突兀玉拱萬巑岏勢合疑包地塵
  空愜凭䦨野情多僻尚閒處擅奇觀得句浮睂宇抒思
  人渺漫詩魂淸到骨仙意欲騰翰認路樵無迹題名竹
  有瘢餘生饒樂事無地著憂端 錢籥遊鷹窠頂詩孤
  峰倚天碧側徑入蒼煙蠟屐還今日題詩自昔年磴雲
  生古木澑響落寒泉極目滄溟外蓬瀛一點 煙
  朝魏世傑詩九折登禪院鷹窠頂更高捫天疑有路載
  地信無鼇石筍如村叟松根識海謂濤宐常到此痛飲
  讀離騷 徐豫貞秦山北峰觀合璧詩燭龍無光天地
  合崑崙若木遙相接海色蔥朧夜氣封層巒曉動靑蒼
  躡天門沈沈星漢垂羲和鞭日窺咸池洪濤崩迫混沌
  鑿二儀淸濁分何遲雲螭擁駕雙精一萬古光芒偶相
  匹碧海中涵赤馭浮銀蟾斜抱金輪出積水紅霞旭影
  東孤筇凌石坐芙蓉秦皇山北三千丈晞髮雲中第一
  峰 杳愼行鷹窠頂觀日出歌吾聞堯時十日曾並出
  城內大水几九年自從羿射九曰落大禹注海納百川
  獨畱以曜隨天全〓來四千一百七十載朝朝沐浴蛟
  龍淵登州蓬萊閣太山日觀羅浮巔文人遊跡往往到
  鹰窠之頂僻在東南偏海隅荒𨹟陋題咏少好事或聽旁
  人傳奉率九月晦後十月朔是時曰月行同躔初生類
  合璧吞吐寅卯前居民生長此山頂目所睹記云偶然
  況乃遊人一生或間至何怪欲觀無由緣我來此處看
  日出要是乾坤曠蕩之奇觀山高地窮天水連尾閭東
  洩范無邊明星有爛黑氣作霧非霧兮煙非煙移時一
  痕破滿空血色紅殷鮮乍浮復乍沈水底疑被長繩牽
  須臾湧出木聞圓紫金光現榑桑顚自東而西不知幾
  萬里一線倒射洪波穿亦不知自高而下幾千萬萬丈
  一躍直上團團天觀者目眩心神遷
  卻尋羅聲到㝛處松窗黑暗僧猶眠
  譚山 縣西南四十二里澉浦鎭四十里海鹽圖經
  山在永安
  湖西紫雲山之南有高嶺過此入海寧界乃南唐仙人
  譚峭得道處續澉水志 國朝彭孫貽詩譚山高嶺白雲間亂石蒼苔鎭日閒五色雲封丹竈
  冷萬年芝雜野花斑神洲隔海多靈神越嶠浮
  空只遠山行把化書巖際讀卻忘林月下松關
  金牛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高一百三十六丈周迴四十
  里至元志亦名會骸山寰宇記 國朝朱彝尊櫂歌招寶塘傾水淺深會骸山古冢銷沈
  都緣世上錢神貴
  地下劉伶改姓金
  邵灣山 縣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鎭西八里高七十丈周
  八里海鹽圖經有嶺亦名邵灣嶺在黃巢衖之南澉水志
  大旗山 在澉浦鎭西八里海鹽圖經相傳劉裕勝孫恩於此
  澉水志
  紫雲山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相傳唐建中時有村女患
  頭瘋惡於兄嫂出耕山下有紫雲輒覆之事聞詔入宫
  山名本此趙圖記 國朝錢載詩唐代記耕女紫雲常覆之入宮非豓色賦命偶應時王者蘭生
  谷騷人木有枝寄言
  與兄嫂轑金亦何爲
  茶磨山 縣西南三十七里高二十丈周三里海鹽圖經山下
  有港港外有城塹昔人避兵結砦處武原志 案明嘉靖初海昌許相卿
  棄官隱居於
  此詳見園宅
  南山 卽觀音山海鹽續圖經在縣西南三十里新纂 國朝鄭壽平詩
  暖翠浮嵐風日佳插香爭試踏靑鞋溪田水涸生魚筍
  山店煙輕傍鹿柴畱滴冷雲融石乳衫吹香粉落松釵
  行歌木杪樵相和
  一路幽尋到會骸
  石屋山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海鹽圖經山與茶磨山相接上
  有石壘成屋舊傳黄巢時民避兵處澉水志
  金粟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高九十八丈周迴六里有
  石篆三十八字天冊元年刻碑有廣惠禪院至元志山周
  六里一名六里山海鹽朱志山在紫雲西北上有秦皇劍池
  海鹽徐志 明張寧詩溪深通小艇山峻露層臺林葉
  經霜盡河冰近午開閒雲僧出定舊雨客重來擾擾浮
  生路經過知幾迴 王守仁詩金粟峰頭縱遠觀山雲
  不動萬松寒飛崖瀉碧雨初歇古㵎流紅春欲闌佛地
  移來龍窟小僧房高借鶴巢寬飄
  然悟卻離塵想一笑天風振羽翰
  夾山 縣西南三十五里高六十丈周迴七里山居金粟
  金牛二山之閒因名至元志
  角里山 在金粟南揚雄云四皓避秦居藍田山海鹽有
  藍田疑四皓隱此故名海鹽仇志 國朝楊崑詩石磴歷層梯登高俯望低一拳靑
  拔地四面碧圍溪林響鶯調苦崖香
  麝脫臍採芝人可到遺跡恐無稽
  竇家山 在澉浦鎭西南三里海鹽圖經
  吳家山 在澉浦鎭西南三里高五十丈周五里海鹽圖經山
  後有慈竹灣續澉水志
  鳳凰山 在縣西南三十九里澉浦鎭西南二里南臨大
  海最爲衝要有寨大淸統志形如翠鳳之展翅山前有地
  名細米灣續澉水志
  月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與小山相接去澉浦鎭西三
  里海鹽朱志在鳳凰山側續澉水志
  澤山澉浦鎭西南五里海鹽圖經 在泊櫓山前與鳳凰山相
  對續澉水志
  泊櫓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高一百五十丈周迴四十里
  案海鹽圖經云周四里此十字疑衍輿地志云始皇東遊候潮渡海泊櫓
  此山下因名至元志
  羅漢山 與泊櫓山相連東抵磯頭門路山下地名羅漢
  灣古有長睂大士庵今廢澉水志山陰曰翠屏山海鹽圖經
  磯頭門山 一名廟山縣西南四十五里高五十丈周五
  里海鹽圖經 案山上有磯王廟故一名廟山
  沈氏山 半湖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澉浦鎭之東北
  海鹽仇志 案半湖一
  統志作半湖二山相近
  惹山 在澉浦鎭西北五里海鹽圖經上有普明院及朱令公
  廟澉水志
  陸墓山 在澉浦鎭西北五里海鹽圖經以姓得名莫詳何人
  墓澉水志
  石馬山 一名隱馬山澉浦鎭西北海鹽圖經與磯頭門山相
  連宋時官給亭戸煎鹽之所至今謂之官山續澉水志山上
  有隱馬石舊傳有馬隱入山中今山石多有人馬隊仗
  形溉水志山分兩支如巷有村名文溪塢幽僻儼若桃源
  殷水遺聞 國朝楊崑詩近山拱揖若送迎遠山退
  縮如遁藏海上環峰九十九峰峰相接成低昂初從細
  路歷高嶺仄徑上躡愁顚僵路窮水轉山亦轉石馬聳
  立排靑蒼開闢何年擁毛鬛叱之不動愁王良昂首東
  向舊齒頰似欲下飲淸滄浪瞿塘〓澦水出没已有萬
  古危舟航神人之鞭勿遽動恐我石馬越海趨扶桑
  東石屋山 澉浦鎭西五里海鹽圖經在陸墓山西續澉水志
  馬鞍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西北去澉浦所五里明嘉
  靖中參將盧鏜敗倭於此大淸一統志山旁有分金嶺澉水志
  國朝徐豫貞由馬鞍山麓至澹水村詩西山斷續水
  迢遙水曲山迴致頗饒夾嶺松杉穿一徑沿溪村落過
  雙橋試茶晝永黄鸝囀煮繭風淸紫棟
  飄斜日歸笻堪入畫遠峰幾點淡靑描
  楊山 石塔山 馬鞍山 碧里山 四山並在縣西南
  四十五里海鹽續圖經四山相連東北去鎭八里澉水志
  黃毛山 在澉浦鎭西北四里
  葛山 龜山 並在澉浦鎭東北明吳文憲詩葛嶺復閒聎振衣天若低黄雲驕
  覆晦紅樹醉臨溪石㵎幽逾勝茅岡亂亦齊一尖當面
  出縹緲硤山西 國朝彭孫貽遊葛山詩芒屩輕裝
  未覺貧入林猿鳥狎逾馴山花帀地迎幽客丹竈無人
  訪谷神溪活自炊魚作飯草香新與麝爲茵此中暫别
  渾忘俗避世終期老逸民 徐點龜山詩葛嶺東南道
  當年嘆斧柯棲蓮一枝上曳尾小山阿洞戸雲霾黑山
  家林外多登臨時
  一盼溪釣有披蓑
  管山 縣南九里以上海鹽圖經 明吳文憲詩管山小一邱屐齒卻矜秋樹老靑烏穴臺荒白
  鶴樓噴雲朝爨孰劚翠午樵幽亦復臨流水蘋花纜釣
  舟 國朝馬世榮詩楊柳生稊桃有柎邨煙亭午欲
  生廚何當便覔句龍
  爽爲寫春山蠟屐圖
  豐山 在縣南一十八里高一百三十丈耆老相傳云秦
  始皇屯兵於此有石屋三所昔有發之者蜂蠆蛇虺不
  可近至元志 案海鹽圖經云山產石色黄而堅土人採伐者眾不特地脈傷殘抑且毀及邱壟此當如
  周官之法設
  厲禁以守之
  古黄山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海鹽圖經有高王山與此相連
  明一統志一名古杏山產筍甘美甲於諸山新纂 國朝徐豫貞從寧海
  至金粟越嶺過古黄山詩信㝛東林綠翠間又攜雙槳
  打靑灣溪迴貼嶺藏僧寺崖斷穿村過别山雲外入雲
  羣木杳畫中添畫一笻閒日斜
  再上平頭艇煙浦仍隨野鴨還
  橫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案山去縣實四十五里顧況所居唐縣令
  劉長卿有過橫山顧山人詩有寺曰禪寂院至元志别詳園宅寺
  觀 國朝朱彝尊橫山題名自梅花溪達橫山五
  里而近子徙居溪上七年始一至焉有顧逋讀
  書臺翁詩所云遙向雙峰禮罄聲是巳同遊者周篔靑
  士繆永謀于野鄭玥隨始沈進山子也山雖小有岡有
  岫有章有隆有密有厜㕒有潭有埒塞者可闢爲徑高
  者可升爲臺其下多居民守望可以相助乃與四子謀
  結隣于是而皆無其貲也登舟悵然聊書於壁以俟之
  異日焉 明崔培元晨遊橫山詩星落鐘聲一路聞到
  來無伴指鷗羣僧燃折葦朝煙溼起佳作橫山寺後雲
  國朝李良年看新漲至橫山詩十有一旬河坼底宵
  添尺水一溪渾了無沙觜眠鷗處忽見楓根繫續痕野
  老桑田元近海詩人苗裔尚成村蹔來未抵誅茅得日
  看雙峰翠掃門 詩沈進早春橫山懷朱錫鬯蘭若雙
  峰近懷人禮磬聲梅花高館落春艸斷垣生黑髮心原
  壯名山業未成知君甘寂寞棄世學君平 盧存心詩
  偶到亭林水石邊僧寮一縷上茶煙道人愛聽松風韻
  閒就雙峰
  石上眠
  小橫山 大橫山北一里曰小橫山柳志 國朝周廣業小橫山詩大橫與
  小橫相望不相卽渺渺逋翁臺長松帶暝色古石
  樹根蟠荒阡苔痕破春風何處多此山難久臥
  沈山在縣西南七十里高三十五丈周迴七里舊經宋
  臨海南陽二郡太守沈景葬此因名唐屬蘇州海鹽縣
  昭宗大順中割歸杭州今沈山卽鹽官縣硤石鎭之東
  山至元志或以爲審食其葬處故名審山誤也昔海鹽令
  周彥倫至此謂其林境淸灑亞於鍾山故山北亦名北
  亞山大淸一統志沈山俗名東山鹽轄也海鹽徐志 明蘇平登審山詩冠葢
  相逢總俊髦登臨此日興偏豪靑山有約聯同社黄菊
  無情笑二毛萬里碧天連海迥兩峰秋色倚雲高誰知
  顧況臺前月還爲詩人照錦袍 王守仁審山詩朝登
  硤石巔霽色浮高宇長岡抱迴龍怪石駭奔虎古刹淩
  層雲中天立鼇柱萬室湧魚鱗晴光動江滸曲徑入藤
  蘿行行見危堵寺僧聞客來袈裟候庭廡登堂識遺像
  畫繪衣冠古乃知顧況宅今爲梵王土書臺空有名湮
  連化煙莽葛井雖依然日暮飲牛羖長松非舊枝子規
  啼更苦古人豈不立身後杳難覩悲風振林
  薄落木驚秋雨人生一無成寂寞知何許
  木山在邵灣山之南產茶最佳號雲霧茶又木山南側
  有巨石拔起三丈其上寬平二丈許中作微窪圓如盤
  石以羅經安窪處針卽轉而指北俗號曰倒針石新纂
  海在縣東五里南纔二里與明越二州相對耆老云深
  夜籟寂時越山雞犬之聲相聞海瀕舊有鎭海樓海月
  亭龍王廟有崗十八條爲海潮之限因潮汐漂蕩日久
  今皆爲魚龍之宮無復存矣崗僅存一在縣學南五十
  步南抵澉浦三十六里番舶萃焉東北抵乍浦商舶問
  至至元志海自金山乍浦渡縣城至澉浦黄灣海昌縣界
  岸皆斜侵而南過赭山錢塘歷臨觀以及四明復斜出
  東北向大洋故此縣雖遠睨窮髮而實內屏越堧紆迴
  曲島風氣苞函與他海不同此縣潮頭朔望再至餘日
  遞退半月復月三日十八日再至潮王餘日遞縮亦半
  月復若夫天雲忽垂一海盡黑若有漚泡在金沸泣土
  人以爲海唑唑萬喙聲言海發聲洪囂如萬喙齊喧也
  唑發時多在晚及夜恆有海鷗千百羣鳴助其愀惕便
  若崩濤已從空半瀉來元監州至欲登屋脊避無怪爾
  南唑句風多北唑句雨多土謠云其暴溢謂之海嘯蹙
  口出聲曰嘯蹙海水出之使溢應亦曰嘯也又雨後初
  霽海色氤氳如炊有海市爲樓臺人物車馬狀俗呼曰
  海現矣夜亦常有火光飛出海數丈許分爲碎小火忽
  又合併作一此則元虛賦中陰火潛燃者是也又近年
  正月中忽見海中有火如燈者二後有衆燈百十隨行
  人立高處望之以爲海舶所懸燈竟無有酒知是鯨魚
  將子出遊爾裵氏記云鯨魚目卽明月珠故其光如此
  海土無山處盡石隄藉以捍潮製作宏整别詳海塘几海色
  晝如空夜如合春如進冬如歸夏秋如驕日海平雪海
  深雨海悲風海怒月海樂不一也海鹽圖經 國朝魏際瑞海市記海鹽
  有放庵庵之僧曰自慶者曰吾居此十年矣亦嘗見海
  市城郭人民樓觀猶登州也惟城中牛馬出則大水無
  牛馬水亦不溢云是爲庚戌二月二十有五日是日也
  春初霽草木之華得霽而榮者如積怒之不可遏于是
  大中丞范公遂以次日霽定巡行於海甸予與諸同志
  者登涉園之石以觀於海纎水成岸亘如銀沙將不可
  紀極而林木障其北公忽遣騎來曰海之北樓臺出矣
  衆皆騎而往則有若石堡者若松林者城垣雉堞者于
  是石堡者變而爲亭林木者爲惰山若鞍城垣雉堞長
  亘而爲橋橋之上若二人杠惟轎徐徐若行又有山正
  方如屏者折其角而矗然爲單峰如筆于是而亭者復
  爲芝芝爲葢葢爲盤盂皆有跗承之業業然如籩豆惰
  之山半析爲二一伏一踞者分焉于是與盤盂皆又爲
  亭而正方之矗然者爲亞字又爲員又析爲峰而盤盂
  楕山之爲亭者又爲腰鼓而橋不可復見矣惟歴歷如
  碎石析爲峰者仍正方也諸爲腰鼓者爲飛葢矣正方
  之上爲人獨立焉或曰正方者名鐵山其先爲堡爲村
  爲城堞者曰〓牛山人皆可至然則是山也何以變目
  其或有之也亦見于秋年七十者曰未嘗春見之也于
  是乎自午以至于未之末而所謂山者亦杳然沒馬土
  人之謂山也是邪非邪或曰大中丞公出入龍蛇虎豹
  之區往返且萬里沾淫雨暴驕暘飯疏囓菜方一年所
  浙民之苦荒逋災傷者爲數百有餘萬一日蠲釋延及
  子孫天地知公一無所受于是乎不愛其奇矢以相貺
  子從公之後而以得此巨觀也于是乎爲記 明王文
  祿海上觀日山賦方虞淵之委照兮徵回光于崑崙夜
  沈而寥〓兮若鴻濛其未分翳至陰之久晦兮肆太陽
  之遹轉〓翰音之三號兮又譙壺之五點淸臙脂以浹
  梁兮紛赤縷之飛騰浩洸朗之巨冶兮漾溶液之金精
  拂扶桑以煽奕兮湧火輪之將升蹙錦濤以沖激兮浴
  萍實乎靑旻踆鳥翩其高翔兮燭龍躍以噴雪彩霞絢
  而霏微兮紫電熌以列缺捲虹霓之哆侈兮森珊瑚之
  晶晶蒸浮浮之赭赫兮爛昭昭其大明 陳元禮秦駐
  山望海賦并序夫鹽爲小邑海號巨觀石塘亘乎南北
  千丈如銀秦嶺峙於西南萬尋若翠登斯峻巘矚彼大
  洋其爲壯覽誠非他境所得侔也猥蒙授〓辱委抽思
  謹惟雅命之式臨慚乏妍辭之敢騁厠從蠡測仰質鴻
  裁辭曰粤稽神禹奏功厥惟會同量宏涵納義大朝宗
  接扶桑而靡極屬暘谷而無窮若我馬嗥𨹟陋邑實處其
  東微乎彈丸藐於蟻封分版圖于越境藉作鎭於秦峰
  乃有大人先生擴澄淸之懷勤采風之駕攬名勝于高
  深報治平而多暇於是登絕巘臨滄溟騁游目縱娛情
  問當年之馳道第見夫石仄之與沙平爰慨然嘆曰此
  赢氏祖龍駐䠤處也緬夫赭鞭是石疉石爲梁求長生
  于三島渺仙瀛于一航方士跡杳美人祠荒空巖花落
  危壁莽蒼恣遐睇於析木快遙想乎滄桑洪濤汀漫萬
  里無際駭浪騰傾十洲在眥方春雨之初晴逞遊觀之
  極詣攬於越之山川探有吳之形勢夫其龍藏蛟門雪
  涌雷奔白波夜照紫瀾朝曒播宏音於鼉鼓起疾湍於
  鯨吞眸眩星河若覆心驚日月如翻撼浮地軸漱入天
  根界長空以一線側倒影而無痕斯放矚之大概猶未
  盡夫瞻言若乃吐納殊觀晦明異色〓師漁子早晚出
  入鱗族無分於巨微惟錯信乎其不測魚目射波而成
  紅鼇身映天而爲黑視四瀆等渠流閱百川如溝洫望
  之有若喜者三光揚采萬色呈鮮雲錦散文於沙際霞
  綃流燦于洲前儼當時翠華之擁長駕陽侯來朝於紫
  煙望之有若怒者聲豗白晝氣結靑陽黿望風而若吼
  龍非雨而長吟恍曩日鸞旂之導遠馭風雲叱咤于嵬
  岑望之有若哀者陰火潛然陽氷冷不泠天吳出没莫
  知蝄像慘黯而難寫似雄主卷吞之餘風悲飔颯颯而
  來灑至於珊瑚日窟鵾鵬天池望之而識其奇也渾元
  一氣澹淸相泙望之而驗其平也崑崙委輪大瀛環外
  望之而極其大也蜃樓莫狀鮫室無蹤蓬壺若近而若
  遠瑤島非色而非空望之而歎其變幻之何從也此皆
  或由神運或出化功可助冥搜可禪靈通憶鳳輦於陟
  嶺感玉舄於臨風曾歲月其幾何而今昔收此一睫之
  中當今乾坤浩蕩淸晏呈祥惟河堤之底績及海波之
  不揚倚中流之砥柱奠浮潏之天綱竊愧東海波臣一
  介鲰生待秋槎以問渡從精衛而傾誠雖乏賦海之才
  實深望洋之情不自揆其難爲願一遊于夫子之門
  王世貞海鹽石堤觀日出詩曰者萬物母海爲百谷王
  兩雄未蕩摩衆有皆韜藏天雞警曉發波臣導余望窮
  紘露黝紫極際見靑蒼回首顧中原破睫猶〓〓倏忽
  金輪升流光浴扶桑一髮界灙漭黄鬣競縱橫湛湛天
  猶晞煜煜雲旗張波將駭駿上焱與蹻龍翔無復虞濛
  汜陽德熾方昌 鄭曉秋日海上詩孤城海上若星棋
  聞道三遷事更悲百谷東南空地力九秋潮汐自天時
  黄灣水路魚鰕亂白塔煙深草木遲鼛鼓年來猶未息
  何人肉食抱長思獨立滄溟歎禹功長堤隱見亂濤中
  鹽田何處蘆花雨茅屋誰家燕子風漂泊苔痕連水碧
  參差楓葉帶霜紅珊瑚樹底垂綸者豈盡天涯白髮翁
  國朝彭孫貽秦山望海詩石磴盤紆輦道開懸崖
  曾此翠華來空山漠漠春陰合大壑蒼蒼積氣迴牛斗
  東窮箕子國蛟龍南没越王臺淩風倘許探溟浡願乞
  三漿飲一杯 王幼華鹽官雜興共一云陸欲策乗風
  絕景之良駟水欲駕蘭漿桂棹之輕舟朝驅車孟諸之
  廣野夕挂席江漢之清流生平閲歷苦未多我聞騶衍
  大九州家人但望安餔糜此事難同妻子謀囊中苦少
  金錯刀跼蹐安能事遠遊其二云景光不可住紅顏日
  夜凋鍊金餐玉徒爾爲追思往事心鬱陶我登秦駐山
  人言祖龍欲駕巨浪作長橋三山神人望不見流波終
  古白蕭蕭 錢爾復詠大海秋濤詩聲連城郭暗勢挾
  海山雄舟楫空濛裏魚龍戰鬬中迴瀾秋望紫陰火晝
  看紅壯志酬宗愨眞乗破浪風 朱琰海上竹枝詞寄
  奴城外海潮過寄奴城內風聲多九里環環三面海海
  風吹上竹枝歌海東日出山外山海西月子灣又灣月
  光照海圓復缺海潮應月往仍還鞭山連海如口銜鞭
  山連山空巉巖泊櫓山高難泊櫓石帆不動莫抽帆海
  市原從蜃氣分海唑還作秋鼉鳴南
  唑多風北唑雨海裏何時得見晴
  谷水 谷水又東南逕鹽官縣故城南水經注 案谷水巳全錄水經注加
  以考證詳載嘉興縣矣而海鹽續圖經載朱丕基東江
  考一篇力排酈其說詞甚辨但究不能確指谷水所在
  又浙江通志引貝瓊說謂谷水爲天目分流尤屬臆斷
  故均不錄 國朝吳謙牧谷水歌雲峰九十九蒼翠
  滿山松借問淸秋月先懸第幾峰我登湖上
  樓湖上秋風發蕩搖湖水光欲墮雲中月
  殷水 福見水 海鹽縣在吳郡東南二百二十里地名
  殷水水名福見吳地記 案今莫詳其處
  澉浦 在縣南四十五里水經注谷水於縣出爲澉浦以
  通巨海光熙二年有毛民三人集於縣葢汎於風也至元
  志
  澉浦在海鹽之西宋元時通番舶之處檇李記詳市鎭 元黄庚
  舟行送王琴所之澉川詩晨星寥落曙光浮柳岸風遙
  送客舟萬點遠山重疉恨一江流水淺深愁淡烟茅店
  家家曉白露楓林處處秋獨倚
  篷窗還自笑此身漂泊媿沙鷗
  東浦 東浦在鎭東海水舊入〓頭門汲之煮鹽今不可
  考
  鮑郞浦 古老云昔鹽場初開有鮑姓者鑿浦煮鹽因名
  後沙漲移東浦紹興中經界爲田是浦遂連招寶塘爲
  河今呼爲鮑郞浦又案南史孫恩作亂海鹽令鮑陋遣
  子嗣之追之陷没於此以上續澉水志
  橫浦 在縣東二里闊一十二丈東北通故邑西通賁湖
  南入海
  藍田浦 一名魯公浦在縣南長一十八里浦有藍田廟
  宋咸平六年知縣魯肅〓公宗道重開特利於農至名
  橋爲思魯橋其浦爲魯公浦面闊一丈七尺紹熙三年
  縣令李直養重濬又自藍田廟開浦一十八里至鮑郞
  鹽場以便鹽運以灌農田以上至元志
  永安湖 在縣南四十五里周迴一十二里海鹽仇志此本是
  田後淸爲湖瀦水以資灌溉雨久瀰漫則入於海至元志
  湖上四圍皆山中閒小堤春時遊人競渡號爲小西湖
  澉水志中有長堤分爲二湖羣山環之獨缺其南之十二
  海外越中諸山羅列湖則南面全受之續澉水志 明朱存爵存餘堂
  詩話余舊藏顧仲瑛詩帖一紙乃次韻劉李章治中邀
  夏仲信郎中遊永安湖詩二首字畫絕工楊鐵崖先生
  嘗和之中有一聯云啄花鶯坐水楊柳雪藕人歌山鷓
  鴣極爲鐵崖所稱許許雲邨家傳正德十三年秋八月
  旣望先生偕孫太初一元董從吾澐朱元素樸陳用明
  鑑僧石門明秀游永安湖放舟中流先生舉酒屬太初
  曰靑蓮居士與張渭遊漢陽湖遂攺名郎官公今至此
  可謂高士湖矣先生詩云一年好月是中秋向夕呼舟
  抱病遊大地淸輝翻白晝良宵幽興屬滄洲湖山夜色
  孤篷遠天水浮光兩鏡浮酣坐不知吟嘯永䦨千北斗
  挂峰頭太初詩云中秋此地成高會山雨初收澉墅隈
  望裏星河舟楫近坐中滄海酒杯開月明静抱黿鼉出
  樹色晴浮島嶼來爛醉長歌眞自得回頭天地莫生哀
  從吾詩云靑山影裏進扁舟海色湖光併作秋午夜雲
  濤悲玉笛九天風露溼瓊樓直淩牛斗同淸泛應有魚
  龍識醉遊萬里長空傳浩嘯泠然鸞鳳在滄洲用明詩
  云百年高會滄溟夜璧月鯨波萬里秋避地衣冠天下
  士傍湖尊酒水邊樓松杉谷應聞淸嘯砂磧潮迴卷漫
  流不用乘風跨黄鶴人間隨處有瀛洲秀公詩云人物
  百年滄海上釣竿裊裊拂珊瑚前峰吹笛月在水中流
  放歌秋滿湖夜靜魚龍迴浦溆天低星㝛動菰蒲山川
  勝概自今昔大柱洞庭還有無 張寧詩澉湖新漲碧
  潺湲秦駐高峰紫翠間拂曙煙雲蒼壓水過春桑柘綠
  彌山海門稃客浮何在石上棋翁去不還欲趁蘭舟一
  登望杏林深處草堂閒 許相卿詩雨閣春雲遲客遊
  荻灘桃浪信輕舟病身祇合伴孤鶴健語猶能回萬牛
  隴樹陰成悲㝛土煙蕪影斷見浮邱沙棠擬續招尋興
  更汎蓬萊淸淺流 國朝按察使秦公瀛詩三秋泛
  月永安湖太白山人今巳無獨上
  鷹窠山頂望五更海日射珊瑚
  天仙湖 在縣西八里周回二百步海鹽仇志天仙湖相傳有
  徐彎故居彎得道者後委蛻仙去故以名湖然復有廟
  神稱徐王葢誤以徐彎爲徐王也樂郊私語 國朝馬維翰詩放櫂天仙
  湖中有徐彎宅罡風
  海外來我亦方壺客
  莊柴湖 在縣西南一十八里海鹽仇志
  宋坡湖 一名賁湖舊名宋村湖在縣西三十五里海鹽仇志
  通練塘及沈蕩諸水海鹽圖經 國朝朱彝尊棹歌碑花楓葉宋坡湖路轉潮鳴山翠
  無百里鹽田相望白
  至今人說小長蘆
  彭墩湖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都地界
  橫湖 在縣西三十里周回六里以上海鹽仇志 案海鹽徐志以爲卽莊柴湖
  鸕鷀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有黄道神廟故俗稱黄道湖
  海鹽徐志 案海鹽仇志分鸕鷀黄道爲二湖者誤
  國朝鄭時敏詩湖光淡宕景偏賒渺渺扁舟日易斜
  汀畔草迷黄雀雨岸邊秋老白蘋花煙波千頃畱寒月
  野樹孤村醉晚霞萬里水天渾一色不知何處著繁華
  徐豫貞詩兀坐中宵一艇孤鸝鷀風急渺菰蒲只驚
  波闊湖吞月不道天空月挂湖别浦分帆通異縣長橋
  偃水斷行艫遙村杳杳雞
  聲起星亂螢光澹有無
  上谷湖 在縣西南六十里周回五里海鹽仇志鸕鷀湖長湖
  上谷湖俱西受硤川之流長湖東北出支港入於官塘
  上谷東北會鸕鷀湖東過橫湖會招寶塘入於官塘海鹽
  徐志
  長湖 在縣西南五十里周回三里五百步海鹽仇志
  官塘 在縣西二里半自天寧寺橋至常豐閘計二十三
  里二百七十四步宋淳熙九年守臣趙善悉重〓至元志
  招寶塘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一作三十五里宋淳化三年開淳
  熙九年守臣趙善悉重〓至元志招寶塘長四十里自南
  境北流至璵城入於官塘海鹽徐志在澉浦鎭市澉水志
  烏邱塘 陶涇塘 在縣西二塘並宋淳熙九年守臣趙
  善悉重〓至元志烏邱塘會南境之水自涇塘橋東北八
  里至天寧寺前入官塘又陶涇塘自北關外北流至平
  湖界一十二里海鹽徐志
  橫塘 在縣北四十里常豐閘北通南湖滸至元忐互見嘉興
  秦溪 在縣南三十六里通豐山港接運河法喜寺有碑
  鐫秦溪二字至元志源出秦駐山 海鹽仇志 國朝朱一是詩秦溪斜日射秋
  蘋幾箇閒鷗自作鄰沙斷柳深漁路狹野橋西去竟無
  人 吳夔詩偶蕩扁舟去滄波接暮天遠村煙樹杪獨
  鳥布帆前牢落人將老蹉跎歲
  累遷夙心在何許東逝水涓涓
  古涇 古涇三百一所唐長慶中縣令李諤開通小舟至元
  志疑卽今麻涇〓涇之屬海鹽徐志
  獨匯涇 自六里堰經茶磨水出根竺橋入紫雲村路澉水
  志
  白洋河 在縣東沿海塘下海鹽圖經詳水利
  六里河 自城濠西抵六里堰古上河也深丈許澉水志
  淸通港 在縣西五十里至元志
  龍眼潭 在鎭東舊傳白龍窟於此今客舟艤泊以待潮
  澉水志 案志又云白龍母冢在長牆山後每歲秋間
  白龍來視母冢必風雨大作又續澉水志云靈潭在石
  帆山下白龍母居焉每秋龍來視母必大風雨者石帆
  卽長牆之支峰也 明董穀遊龍眼潭記龍眼潭在澉
  之南二里許長牆山下黄道祠之前余爲澉人曾未一
  投足焉乙酉二月始偕王生楊生周生拉李光德爲引
  導及僧秋林以往春風狂發午潮粘天雷奔鯨走來如
  崩山去欲縮地石崖林立洪濤吐吞雖魚貫郤立俯視
  數丈而浪花仰激灑然著面大巫山去潭可百五十步
  址若積鐵亂流環射如沸湯然草色纖碧雜樹婆娑對
  視可枝數葉辯而不能飛渡也悵望久之聞前癸未六
  月有兩巨魚東西來適會於此僅容過之掉尾激水至
  於山椒業海者皆見偶憶之諗諸光德曰信小巫山在
  大巫之外相距尋丈其廣視大巫山四之一頽然居乎
  〓湃之閒正西一山去此如三十里者范范煙雲水氣
  中不見其麓的然氣黑上平下均如帽屋者上虞縣下
  葢山也白塔之左爲秦駐峰大巫之右爲葫蘆灣綿亘
  圍繞隱若金城而澉之形勝盡矣嘗攷澉舊志有仙人
  洞在長牆山之後是日由潭左遵海而東蹒跚捫歷至
  縹岡少憩而天吳簸盪海氣渺焉際空光德進曰洞尚
  遠風惡厓危往往沙魚變化成
  虎叵測請俟他日遂越嶺而還
  蛟潭 在橫山東南隅山腹石裂中虛如庵循級而入有
  泉滃然冬夏不竭味甘冷相傳有蛟起於此遂成潭橫山
  記略 國朝朱彝尊詩雲根雁齒階旁覩怪石裂傳
  聞此山隅有蛟出自穴崖傾箭栝門水暗元黄血不見
  下山人怊
  悵芳菲節
  雪竇泉 雲岫山有雪竇泉海鹽圖經互見前條
  尚胥泉 在縣西十里尚胥里泉深不見底俗傳以爲海
  眼殷水遺聞 闕名尚胥泉詩春秋伍大夫忠義與兄俱一片浣沙石千秋磨劍湖秋風魚躍練夜月蚌浮
  珠畢竟泉源湧
  奔濤尚向吳
  馬鼻泉 文溪塢有馬鼻泉海鹽續圖經泉有二孔一淸一濁
  一寒一溫遇夏旱㵎涸則見土人賴以接飲新纂國朝吳有
  榆詩冰谷溫泉自殊域濁涇淸渭不同源誰知呼吸相
  連處便有參差各異門物性一成難變化人情百試易
  寒暄問渠何苦分明
  甚石馬山頭石不言
  澹井 在天寧寺南邑中水多鹹此獨澹故名海鹽徐志尚胥
  橋北有澹井噴沸如珠其味獨澹海鹽仇志 明仇霦詩世味應嘗徧爭如
  此出塵中冷未須
  擬寒洌爽吾神
  平湖縣
  雅山 山多怪石俗呼爲惹山地中得礴記云雅山至元志
  俗名瓦山明史地理志在縣東南二十七里高五十丈周六
  里產鐵冶者以不當爐鞴費得免傷鑿山童無草木而
  遠望蒼翠意金氣使然有十景曰天馬峰梁右峽遊仙
  洞頭陀石一脈泉南極峰望仙嶺萬歲巖龜石端石平湖
  程志 明孫璽遊雅山記略吾邑東南九山瀕海西偏
  則雅山也余嘗閱志知其名故少自家食及通籍陸沈
  簿領無虛歲奚暇于覽勝耶嘉靖庚寅春余家居適潘
  子溪南朱子東谷至遂命舟偕往距山二里許河隘舟
  不能前維時和煦景物明熙廼各服宐春服舍舟登陸
  迤道南居人四五家皆棘樊荊扉前帶淺流平浮小橋
  踰橋百武至山麓歷坡而上石磴巉絕躋扳卻步折而
  西盤蹬東上東谷足弱不能從相與小憩盤石上天風
  蕭蕭涼爽襲人少焉復折而南維石齒齒縱橫變態目
  壁立類人者有盤互類木走長根者有突怒土中類近
  笋者類獅象蹲者類虎豹踞者類波濤湧者他莫名狀
  沿山椒陟峻嶺羣峰蔽面秀拔森羅眞若游龍戢鱗翔
  鸞振翮龍嵸翠鬱縹渺天際盡東南之勝者茲山也予
  遊興益濃東谷倦且止復偕溪南攝衣絕頂遠觀近眺
  景物環會東引陳山之雲北覽吳松之秀南眺滄海萬
  象浮載波濤吐吞朝曦夕照映彩流光憑高而望飄飄
  然瀟灑出塵殆有浮槎犯斗之興勝莫能窮日暮循山
  而下東北漸夷曠有住僧闢地創小禪室出迓執禮甚
  恭延坐具茗飲飲訖各賦七言律授以識歲月 馬文
  治夏日遊雅山詩所尚在巖壑遠遊彌自苦誰知廿里
  餘雅山亦澹古纍纍石色焦傑者更翔舞突起戴有鼇
  沈雄伏如虎數峰列陣排獨立麾旗鼓岸然三面開吸
  納千溆浦山情一何孤其骨含煙雨海外送靑來一一
  入書譜吾曹尋幽心豁達快進取披襟對涼風息足坐
  茂樹欣此淸平時閑情巢父 陸瑋林遊仙洞詩陰
  洞蒼苔鎖仙人舊此遊逃名同角里結伴有浮邱石髓
  終難遇靈苗近可求煙霞明滅裏笙鶴到山頭 趙伊
  頭陀石詩潮音動處聚千僧南海普陀山幾層昔日點
  頭今面壁生公傳法爾堪應龜石詩石作龜形勝寶龜
  乾坤不愛負書奇何人載筆開文字高起螭頭十丈碑
  陸瑤天馬峰踏莎行詞駿氣排空行天無迹幻成危
  岫嶔〓碧崢嶸矯首曉煙浮安聞仙仗當風立溟渤潮
  迴扶桑日出閩東賈客桅樯集憑
  高似控紫驊韁飛騰鼇背觀山色
  苦竹山 在縣東南二十九里去乍浦鎭二里麓有盤石
  縣志名一片石當潮之衝水師戰艦泊其旁海鹽圖經每歲備
  兵使者登此閱武千帆飽風萬㯭棹雪衝濤噉浪之士
  聲震空谷明一統志山高丈餘廣數畞產苦竹細而繁故名
  九山志 案苦竹山高七十丈周五里與今山形迥異
  前人疑之茲考天如宮址乃湯山西南之稍疉起者圖
  經所云似卽以苦竹當湯山山上建天妃宮宮後有海口閘元時番
  船由此進又有竹林庵籌海堂天風海濤軒觀濤閣諸
  勝山後有竹道人墓平湖朱志 國朝沈季友詩久欲觀東海來登苦竹山仙山當海
  面新翠似螺鬘有客乗雙鶴憐予贈九還浮生無大藥
  何以駐朱顏 沈萊詩山頭遙見越潮勢直吞江繡陌
  花千片晴沙鷺一雙天妃橫嶺坐龍
  女捧珠降每是春秋汛旌旗耀海邦
  湯山 在縣南三十里高七十丈周五里俗名龜山上有
  瑞祥寺宋李直養置叢冢於山平湖朱志首向城而尾入海
  有龜之形山有無欲泉吳僧無欲發地得之淸冷不絕
  九山志明嘉靖三十二年參將湯克寬率師禦倭至此問
  地名喜曰此我家山也我得地矣遂大勝海鹽仇志
  國朝康熙戊辰僧戒律擬建塔湯山之巔啟土築基有珠細
  而脃頗多因名普珠塔會守備柴京澤阻之不果僅立
  塔基尋亦毀拆九山續志乾隆三十二年山巔建奎星閣平湖
  張志 明趙伊詩煙花山際傍孤城憶昨旌旗照眼明
  海氣似團魚鳥陣江湖猶帶鼓鼙聲幾家村落依荒戍
  連歲艨艟集募兵此日登臨成感慨倚天長嘨暮雲橫
  國朝朱彝尊詩乍浦逼瀛壖孤城小于䗸居民入
  九家僅足逭飢凍邇來弛海禁伐木運堂棟排空架檜
  巢近水厭茭葑陶施器本窳橘柚包匪貢偶然資懋遷
  是豈足民用因而估舶多僻地乃喧閧増竈遂成郛葺
  牆巧羃空囝隨郞罷載行歌雜囉嗊我行湯山椒比邱
  治蔬供爲言宏正閒紺塔翔鐵鳳苦海迷津人遠望得
  母恐願乞長者文勝踪復營綜我口雖不言我心有餘
  痛昔者嘉靖中後倭肆狂縱實瞻寶相輪一鍼亂帆送
  幾曾弓仗放但操兵刃弄離亂凡幾年室家始同夢坐
  起謝上人吾文未足重于時櫂舟還特爲令長諷此事
  不果行吾機偶先洞 桑調元登湯山望海歌方輿四
  際水四周乍浦一角居東陬客行到此望東海奮身飛
  上湯山頭滄溟勢與天混一天東海東寒悠悠湯山之
  腳插海底山巔往往嘖龍湫檣竿成林巨艘矗波力所
  到搖輕鷗隱隱黟點出洋面倏忽帆湧如奔牛秦駐一
  峰綴萍葉海中春動鋪靑油連朝沈冥煙霧積今日日
  上紅錦毬晴霞光焰燭萬道蛟龍宮室堪窮搜天容海
  色徐淡沲未容蜃氣噓臺樓浮空島嶼依微見黄盤山
  似黄盤浮瀕海小港潮吞吐艅艎新造塗彤髹訓練水
  師鎭重鎭營房移駐千貔貅時平有備愼封守 廟
  謨遠大存懷柔東南西洋開道路高麗大月雙琉球重
  譯且來蘇遂國波平濤帖行田疇人間詩景略收拾光
  怪還須入海求意行所向無空闊撤漩萬里騎螭蚪蓬
  萊方丈亦小景洧盤咸池非遠遊九點煙涵一泓水蒼
  〓元氣吞齊州乗興不勞擇日出金芝玉屑充糧餱回
  顧親舍白雲下汗漫欲游且復休長
  嘯天風捲海水有人驚起麟鳳洲
  小湯山 湯山北舊有小湯山因塘工採石遺址僅存雍
  正八年總督李衛從參將柳進忠言行文查勘禁止開
  採立案平湖王志 案李衛批文據詳湯山逼乍城南築汛砦西建閘口恃以抵禦潮流障蔽海岸琢
  進不巳則石盡山鬆難免海潮淸入內地之患與本部
  院臨勘情形相同乍浦現駐滿營水師重兵又屬各洋
  船出入要口若就採石相較輕重懸殊況别山各處現
  在開採此地所出無多仰候移咨停止嗣後仍行勒石
  永禁云云詳載縣志 干東泉詩雷動千椎未肎休湯
  山蒼翠是誰畱就中若有能言石應解逢人說柳侯
  觀山 在縣東南二十八里高四十丈周四里一名官山
  有兩頂故名內觀山外觀山九山志康熙二十三年弛海
  禁凡商舶由山西麓入石險觸舟爲患因卽山頂建普
  照庵設竿懸燈以照夜行俗稱燈光廟因號爲燈光山
  平湖張志山觜突出三面距海左眺金山右睇秦駐日聞噌
  攺鏜鞳聲觀濤勝地也滿洲水師海操在其下九山續補志
  國朝宋景濂登觀山詩兩峰三面倚狂瀾獨上危崖
  縱大觀千點檣烏來日本幾重山翠落鹽官蛟宮隱現
  層臺幻鴈背高低晚照寒最喜
  昇平懷遠慮戈船銜尾出沙灘
  西常山 又名鄂陽山吳志在觀山東平湖張志
  陳山一名龍湫山高八十一丈周回一十五里至元志山半有
  靈湫是白龍所窟水旱不涸不溢又有龍母冢其旁有
  盤陀石相傳白龍以三月十八日生于吳之陽山歸葬
  其母於此故每歲是日兩山多有風霾雷雨之異山下
  有龍祠宋崇寧中賜額顯濟明一統志 案至元志謂顯濟龍王廟宋建炎初加
  封龍穴深不數尺遇旱禱于穴必有異物見因取其水
  祀之雨卽滂沱每歲七月多風雨人謂龍洗墓括異志國朝
  姚淳熙龍湫歌陳山之巔有龍湫一泓高視萬頃流潮
  汐來去如浮漚此湫終古淸且瀏玉鱗銀甲龍子遊三
  月十八風颼颼赤縣大夫祀事修炫服靚妝上山頭龍
  身可擾不可求龍靈能躍亦能收唾霧涕雨天悠悠吁
  嗟爲母尋其邱山深廣頂平中多泉脈明置烽堠於上大淸一統志
  明沈琮陳山記略成化乙酉九月抵山之興福寺在
  山陰之平坡廢弛日久僧〓璣新建法堂後植稚松數
  百寺左有徑由松間而上下有龍神祠道松徑躡而上
  東行僅二里折而南上至石壁下探龍湫湫瀦水一泓
  瀅潔澄渟大旱不涸掬飲之味極甘美去龍湫四十餘
  步大石危峙旁如仰盂形石眼泉出涓涓不絕由湫西
  南而上僅三百步許至絕頂始平曠東南則大海水天
  相涵一目無際直南則明越諸山如屏障隱隱羅列于
  百里之外東則金山西則秦駐峰如龍虎騰驤相輔弼
  然後則一大石高矗皆踰二尋又有所謂龍母冢飛來
  石仙人洞在别峰弗遂究尋乃取道西崗復至寺中計
  登山所得曰龍湫曰洗心泉曰瑞泉亭絕頂曰涵空臺
  臺上閣曰一覽閣法堂曰靈覺松徑曰翠微海山勝概
  茲爲出色矣 又九日登陳山詩涼燠互遷易大化斯
  往還少壯能幾時華髮颯已斑猗彼泉石人加脫紅塵
  寰佳節値良友邱壑同躋攀有酒相持飮有詩互評剛
  慮靜水不波心與雲俱閒炎炎憑勢徒棄德方崇奸所
  以五代子自題作痴頑何如侶松菊不爲世厚顏俛仰
  古今事一笑空秋山 魏驥遊陳山詩淸溪南面是陳
  山列障舒屏紫翠間幾度卷簾成晚對白雲時共鶴飛
  還 黄端登陳山詩羣峰不敢浪爭雄滿目煙雲兩腋
  風呼吸有靈通帝座徘徊何處問龍宮黄盤浪外孤帆
  遠秦駐山西落照紅便欲乗槎浮海去漫勞長劍倚崆峒山巔十月朔見日月合璧
  平湖王志 明李天植陳山觀合璧記十月朔觀合璧
  五鼓起飮酒數行循石磴上至巓天無纖雲海鮮昬霧
  上下一碧浩平萬里久之見紅光映於海面則一丸躍
  起如盤初疑爲日也所升漸細始知是太白世人所稱
  曉星是也又久之見紅光瞳瞳然忽蒸如霞氣忽散爲
  波光方瀲觀蒼范間則兩丸並升日南月北間不容髮
  斯時也日輪未曜月魄微現儼若雙鏡之出於匣而海
  潮尚未平勢不無掀翻起伏之狀則兩丸亦時隱時見
  相摩相盪於銀濤碧浪間莫可方物也亡何而月合於
  日矣但日輪大月輪小月借日而白影存中日含月而
  晶輝四射盤官志所稱雪裹丹邊者其斯之謂與少焉
  日輪洞明不可正視而月之上下東西無從復辨矣愚
  聞合璧每月皆然但春夏氣昬莫辨隆冬寒盛難登惟
  此時則天朗氣淸傳所稱十月之朔會於龍狵者良有
  見於此也然則合於子丑過於巳合於辰巳嫌巳遅惟卯末辰初正此朔日出之時乃見耳山有飛
  星石九山志 魯應龍括異志陳山觀音殿曩年忽有兩石從半山對墜而下至今二石尚存畱題者甚
  多余詩云錦石雙飛下翠微忽看移入小巖扉靈光夜
  靜歸山逕翠影秋寒上佛衣滇海始知鯨欲動零陵不
  獨燕能飛只今五色曾
  何補自採奇峰築釣磯
  黄山 在陳山東北下有黄山廟平湖朱志山有兩頂東南曰
  大黄山迤而西北稍卑者曰小黄山平湖王志
  暈頂山 在高公山南高三十丈相傳秦始皇試劍暈其
  頂於海故名九山補志 明李天植詩千載令人笑祖龍巖前空有白雲封茲山頭角今何在飛
  作東瀛
  第一峰
  東常山 在陳山東又名一字山九山志東西常山並逶迤
  而長因名平湖朱志
  高公山 一名高宮在陳山東北高八十丈周八里秀削
  異於諸山有始皇試劍石九山志 案九山志謂試劍石在高公山補志則云在暈
  頂山二山相連故彼此互書之山南產沙虎味最美他處無之順治初
  有林翁隱此平湖朱志 國朝李爲光高公山觀海詩高公斗絕振龍宮疉巘層巖翠不窮望
  去老沙渾接岸行來危石總排空吞山雪捲潮頭白射
  海雲穿日腳紅安得成連聯袂坐秋風影裏拂絲桐
  龍尾山在高公東馬鞍山北山不甚高而尾頗長諸山
  之結尾也明初盛姓者居山下平宅後高阜得一碑曰
  白馬將軍之墓九山志詳祠祀
  馬鞍山 山有兩頂似馬鞍故名平湖朱志俗名馬腰山或稱
  大山乍浦志在龍尾山東南平湖王志
  尖山 與益山相連九山志瀕於海爲羣峰所蔽自内望之
  不可猝見乍浦志
  益山 高二十丈周五里海鹽陳志在菜薺山東北一里秀出
  羣壠平湖程志下有兪天宅高三尺餘廣畞餘昔人於此掘
  得金佛意古寺址今爲樵牧地九山志 明李天植秋日遊益山詩扶屐幽尋
  磴幾盤因過龍尾識靑巒西連岡阜形偏秀東望滄溟
  眼始寬絕壁我堪題姓字荒林誰與問〓檀閑聽牧笛
  斜陽裏贏得
  松風兩袖寒
  獨山 在縣南四十里高五十丈周六里亦曰獨有山孤
  峰崷崪不與諸山相接故名平湖程志上有防海烽堠舊置
  鹽場於此下有獨山塘大淸一統志山麓有白沙泉色甚白
  每越一夕泉面有白沙一層九山志 明王梅遊獨山詩何處宜長往言尋有獨
  山浮雲將水逝幽鳥與人閒一徑通深谷
  經年掩舊關春風吹蕙帳高臥若爲攀
  故邑山 在縣東北三十六里指海鹽縣高八十丈周迴二十
  里海鹽陳志作高一丈周三里輿地志云山下有城舊縣治漢順帝
  二年因縣淪陷爲湖移至此山下後爲故邑巡檢司至元
  志山久淪於海一名顧邑山平湖朱志 案此山至元志與海鹽陳志所載懸殊
  論者疑焉第元志旣云周二十里則其地甚廣難以錐
  指近平湖王志云應是遷邑後名此處諸山爲故邑山
  乃統稱計諸山相連合得周二十里之數非指一山爲
  故邑山也斯言得之然則謂其淪海亦臆說耳至以故
  爲顧名見趙圖記云顧榮封此似
  屬附會李天植九山志曾辨之
  菜薺山一作蔡歧山 在陳山東南海中平湖張志高二十五丈周四
  里平湖程志兩山如門中有菜薺港一名彩旗門海舟出入於此
  最險乍浦三關此其一也明一統志俗呼其大者爲大莽山
  九山志
  蒲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有外裏二山明一統志裏蒲山高三
  十丈周五里瀕於海平湖程志外蒲山在海中九山續志 案乍浦志山
  根有礁船攖之立碎溺人無算乾隆十四年署同知葉
  齊建屋三楹於山巅額曰中普陀植木懸燈以照夜行
  賈舶葉自爲記王志乾隆四十六
  年六月颶風圮僧正心募資重建
  黄盤山 在海中平湖程志與獨山相對浙江通志舊與海岸相連
  後淪於海今又沙長閣舟矣海鹽圖經 案澉水志舊傳沿海有三十六沙岸九
  塗十八灘至此山上岸去紹興三十六里風淸月白叫
  賣聲相聞秦始皇欲作橋渡海後海變洗蕩沙岸僅存
  其一此山邈在海中而橋柱猶存宋淳祐十年有於傍
  灘潮裏得古井及石橋樹根之類驗井磚上字知是晉
  時屯兵處山巅有石砦今廢相傳昔人
  藏兵仗其下有發之者輒錚鍧有聲
  鬭牛山 在海中平湖程志對獨山洋水甚深水族所聚漁舟
  捕魚日乗潮一往時見蜃氣多可怪狀海鹽圖經山有二以
  形似得名平湖王志 案菜薺以下諸山皆在海中不與海塘相接
  案山 在縣東一里平湖朱志土阜如几案故名平湖王志湖心有
  地一方立塔以案風水土人因呼曰案山括異志 明顧雲鳳詩重
  來柱國樓春光已過半湖水漾晴波海氣連霄漢枝頭
  黄鳥鳴野外斑鳩喚壺觴一盡觀登臨殊忘倦東吳指
  顧間甌越雲山畔遊人笑語多書舫笙歌亂漁艇
  泊平沙征帆移遠岸飛興欲成酣夕曛徒缱绻
  祐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明浙江通志高丈餘周六十步乍浦志
  舊有秦小娘祠小娘相傳晉人也明統志
  土山 在縣南二十四里平原稍突人謂諸山之迤麓云
  平湖程志高三丈餘周一里乍浦志案案山祐山皆土阜非山
  也土山雖以土名多露石去雅山約三四里石山相似
  乃雅山餘脈平湖王志
  海 縣東南至海三十里明一統志乍浦城南二里九山續志詳見海鹽
  縣 胡觀春日海上觀潮詩海門靑一點遙指午潮生
  拍岸春衫溼連雲遠黛平龍銜銀闕舞鼇戴雪山行香
  燼天妃殿還聞靜夜聲 國朝沈堯咨乍浦觀海詩
  一望天無際潮頭隱隱來忽翻千丈雪疑下六丁雷毛
  骨驚還聳胸窠曠欲開成
  連何處訪寂寞自崖回
  宋元時凡東南澤國潮汐之候官榜於亭以便民乍浦
  濱大海賈船行舶皆候潮而東北境泖湖通潢浦舊有
  潮到東湖之說今潮巳達漢塘河民舟往來皆以趁潮
  爲便因考省志所定潮候列於左平湖王志
  春秋月
  初一 十六 午末 夜子正 大
  初二 十七 未初 夜子末 大
  初三 十八 未正 夜丑初 大
  初四 十九 未末 夜丑末 大
  初五 二十 申正 夜寅初 下岸
  初六 二十一 寅末 晚申末 漸小
  初七 二十二 卯初 晚酉初 漸小
  初八 二十三 卯末 晚酉正 漸小
  初九 二十四 辰初 晚酉末 小
  初十 二十五 辰末 晚戌正 交澤
  十一 二十六 巳初 夜戊末 起水
  十二 二十七 巳正 夜亥初 漸大
  十三 二十八 巳未 夜亥正 漸大
  十四 二十九 午初 夜亥末 漸大
  十五 三十 午正 夜子初 極大
  夏月
  初一 十六 午末 夜子正 大
  初二 十七 未初 夜子末 大
  初三 十八 未正 夜丑初 大
  初四 十九 未末 夜丑正 大
  初五 二十 申初 夜丑末 下岸
  初六 二十一 寅初 晚申正 小
  初七 二十二 寅末 晚申末 小
  初八 二十三 卯初 晚酉初 小
  初九 二十四 卯末 晚酉正 小
  初十 二十五 辰初 晚酉末 交澤
  十一 二十六 辰末 夜戌初 起水
  十二 二十七 巳初 夜戌末 漸大
  十三 二十八 巳末 夜亥初 漸大
  十四 二十九 午初 夜亥末 漸大
  十五 三十 午末 夜子初 大
  冬月
  初一 十六 午末 夜子初 大
  初二 十七 未正 夜子末 大
  初三 十八 未末 夜丑初 大
  初四 十九 申初 夜丑末 大
  初五 二十 申正 夜寅初 下岸
  初六 二一十一 寅末 晚申末 漸小
  初七 二十二 卯初 晚酉初 小
  初八 二十三 卯末 晚酉正 小
  初九 二十四 辰初 晚酉末 小
  初十 二十五 辰末 夜戌初 交澤
  十一 二十六 巳初 夜戌正 起水
  十二 二十七 巳正 夜戌末 漸大
  十三 二十八 巳未 夜亥初 漸大
  十四 二十九 午初 夜亥正 漸大
  十五 三十 午正 夜亥末 大
  當湖 縣東門外周四十餘里大淸一統志南北十二里東西
  六里東南通故邑西南近海鹽東界廣陳北接華亭舟
  楫便利地迥村遠括異志武原縣陷爲當湖平湖王志案縣未嘗名武
  原一統志云卽後漢時海鹽縣陷處爲是隆安五年攺名東武湖或曰鸚鵡
  湖吳地記又名東湖水自海鹽塘北入陶涇又自府城雙
  溪橋東過漢塘五十里並會於茲分爲九派北派抵華
  亭東北派抵廣陳抵新倉鎭東派抵全公亭抵獨山塘
  東南抵乍浦南派抵海鹽西南派抵海鹽界抵嘉興界
  合得九焉平湖朱志 明潘之恆當湖記當湖縣東陸地有番僧相曰是當爲湖後果陷使君者不
  知何許人一馬繞東北角而號馬跡盡爲壖今祀廟曰
  白沃民思而報之者也此漢順帝時事我明宣德五年
  始立縣曰平湖言與湖平也湖稱放生池自陸太宰與
  繩之先公始詳弇州八記中悠然亭所由名也亭北曰
  鸚鵡洲今建塔處而弄珠樓〓其北塔當樓之南余以
  仲冬閏月平旦登樓日出東方當九溪之南首白沃則
  最北口也日初出叶半規與水中影合而成璧出水面
  則爲連環而浮光萬點政如倒影多寶塔亦觀水之最
  竒也樓雄傑特起週列步廊然湖水盪胸不若塔前亭
  際爲曠悠然亭皆石柱挺立此中淵邃而澄泓下通海
  眼有源涌出分東西流歲旱則禱於斯爲近龍之窟宇
  前案卽爲陳山龍母居之油然沛然其感𠮥〓化神爾爾
  旣歷聖塘關訪兪僧密於灌莽山居南出二十里可達
  乍浦城向從秦駐山聎之以歲暮未暇一臨方朝食忽
  聞萬馬奔馳聲僧密云此潮鳴也夫錢塘之有激而聲
  也此非其聲聲者耶作當湖記 元金玉當湖秋霽詩
  海風吹雨過船頭雲靜波光映素秋百里秦山當落日
  十年霍廟立孤洲兼葭霜後依漁屋鴻雁風高起棹謳
  相送使君人載酒醉歌白紵不勝愁 明李東陽平湖
  十詠爲過郎中太璞作鸚鵡春色曰春來鵡湖綠春去
  鹉湖深淸波帶碧草幽鳥啼芳林寧獨知春來與春去
  長在鵡湖湖上住 案山晚翠曰遠山靑靑玉案氣漫
  漫開爽旦君不見樂遊原上易黄昏夕陽雖好空魂斷
  三寺雨鐘曰朝鐘晴昬鐘雨朝鐘𣼛滿空山昬鐘遙遙
  不知處山僧報客客不來又逐溪風過溪去 六橋晴
  市曰六橋東西南北水橋爲村水爲市昨日雨多今日
  晴高樓翠幔紛縱橫 東田社鼓曰搖湖船臥湖月歸
  來夢作杭州客日之出東田東鼓塡塡走社翁刲肥羊
  擊壯豕舞復歌社神喜但願年年好風雨儂衣有桑食
  有黍長迎社神社擊鼓 西浦漁罾曰儂家住西浦兒
  童識𦌘罾岸闊秋水深湖上魚鰕賤如土待我他時歸
  挂𦌘罾功成自買扁舟去 南村書堆曰南書屋書滿
  車南村書聲聲滿家讀書不作村學究身爲郎官印
  斗如今祇合稱書鄉不獨書堆人姓張北原牧唱曰
  北原草靑牛正肥牧兒歌牛載歸兒家在原牛在坂
  歌聲漸低人更逺山蒼范水淸淺 霍氏行祠曰霍將
  軍誰遣汝廟食吳山下揚靈旗耀靈馬神遊四方適余
  野霍將軍武且神驅逐厲鬼鞭風雲生能安邦死能福
  吾民壯哉將軍死猶存 魯公古墓曰荒荒高原鬱鬱
  古墓誰其葬之侯姓魯君看佩銅章繫靑組有酒誰澆
  墓旁土彼獨何人民亦何心嗟哉魯君名至今 國
  朝朱彝尊東湖曲弄珠樓外月輪明九派寒一潮夜生
  怪道漁榔爭入市白鰕靑鲫滿東城十里湖光一葉浮
  五層塔火浴中流曉來寺寺霜鐘急驚起啼鳥掠渡頭
  吳娃盪槳溼輕紈西浦漁歌聽未殘路入版橋舟去遠
  遊人尚擁赤䦨干博陸祠東畫舫開兩頭簫管動交杯
  城門緩鎖銅魚鑰坐待三更月出迴黄雀披緜出葦苕
  花雞剖腹露紅椒不煩蘆瀝晶鹽滲米汁船娘手自調
  鱸鄉蟹舍說豐年杭稻當湖熟最先一雨新晴纔幾日
  家家門外送租船化城香利裊幡竿五髻如來石作壇
  乍浦南風潮兩信新黄柚子滿堆盤夾岸笆籬麂眼麤
  近船花草錦茵鋪湖邊漸少閒田地隄上宜添賣酒壚
  厲鶚東湖嬉春曲深裊鵝黄淺撥醅出城便逐野鷗
  來東湖小有銷金處老子嬉春第一回一片波明與泖
  連水西亭舘矮於船杏花淺破紅蘭笑似喚韋娘向酒
  邊 沈宗禹竹枝詞鸚鵡湖平鏡面磨宵來終角看銀
  河儂家新學吳江調
  唱得彎彎月子歌
  東泖 在縣東北三十里與江南華亭接界明一統志長泖卽
  谷泖在當湖東北爲三泖之長流
  名勝志案平湖王
  志云春渚紀聞江左
  人目水之渟滀不湍者爲泖各地志皆以谷水爲泖源
  引據紏轕惟柳志曰當湖乃泖之所自出語最分明
  宋林景熙詩泖口乗寒浪湖心散積愁菰蒲疑海接鳬
  雁與天遊澤國無三伏風颿又一州平生漫爲客奇絕
  在茲遊 元楊維楨詩天環泖東水如雪十里竹西歌
  吹回蓮葉筒深香霧卷桃花扇小彩雲開九朵芙蓉當
  面起一雙鷗〓對人來老夫於
  此興不淺玉笛橫吹鷃浪來
  柘湖 縣舊治今屬華亭縣海鹽圖經海鹽本秦縣淪没爲湖
  中有小山多生柘樹因名雲間志一作橐湖平湖王志秦時有
  女子入湖爲神湖周五千一百一十九頃其後湮塞皆
  爲蘆葦之場今爲湖者無幾吳地記 案舊志不載柘湖葢疑柘湖卽當湖不知
  武原鄉治城陷於漢爲當湖而華亭鄉治城陷於秦爲
  柘湖也漢書地理志所載陷湖事乃當湖非柘湖也今
  柘湖已非縣境以其曾
  爲縣治特存而辨之
  乍浦 在縣東南三十里舊有官河匯諸水入海明一統志一
  名乍川歲久湮塞平湖朱志沿山諸水名曰乳溪亦稱乳水
  今周家堰卽浦之故跡九山續志元至正間番舶皆萃於此
  今爲海口重地大淸一統志 國朝陸葇乍浦春遊詩買得魚鰕出水腥折來山卉自靑
  靑歸舟共讀九山志卽是潛夫山海經愛坐沙頭瘦石
  稜山坳古佛界金繩何人直入驪龍窟撷取珊瑚下鐵
  罾 沈季友乍浦竹枝詞三重碧殿兩層階小拜天妃
  蹴錦鞵曾向海塘塘上坐何人拾我雀頭釵女伴渾忘
  金釧落郎君迴顧玉鞭遲海東日出海西落道是來遊
  無了期 陸奎勳遊乍浦詩雨過山容好春光剌眼明
  魚乗潮水下蜃散海雲平橫嶺松花滿浮天竹筏輕羣
  鷗飛不定宛轉似尋盟 舒瞻九月十日乍浦舟次詩
  登高餘興在重泊泛湖船黄菊巳明日西風又一年
  寒雲迷古堞折葦亂秋煙向晚橫塘外菱歌幾處傳
  蘆瀝浦 在縣東北三十八里縣北境之水悉會於此明一
  統志 案宋熙寧六年士人傳肱欲導海鹽之蘆瀝浦以分吳淞入海正此處宋元祐八年本
  路提刑羅適開地中得古尼寺碑移置松江白牛寺至元
  志 案宋郟亶云自松江下口南連秀州界約一百餘
  里有大浦二十條今記其七曰三林浦杜浦周浦大臼
  浦䘏𤁋浦戚崇浦羅公浦䘏𤁋浦者卽羅𤁋浦也昔稱大浦今渺乎微矣今浦有鹽塲柳志
  石亭浦 在縣東北十里通華亭東十五里入海至元志案此
  浦至元志載海鹽縣下不載松江府下則析縣後
  宜隸平湖而今平湖志云不在邑境存以俟考
  漢塘 在縣治西自府城東流五十里經此一名平湖塘
  明一統志受鴛湖滮湖諸水東注邑界支分爲七平湖朱志
  獨山塘 獨山一帶每歲鹹潮透入耕者苦之史宰亞卿
  移入數百步别築此塘括異志
  鹽運河 在海塘内東至蘆瀝場西界廣陳鎭
  新開河 在鹽運河東
  秦河 在縣東三十里新耕之蕩藉以灌溉以十浙江通志詳水利
  金山渠 縣東二十里有黄姑塘又東五十四里經全公
  亭至金山匯舊有陸地一段順治初年開通平湖朱志案此渠
  爲浙江鹽盜出入之所萬歷間曾有議開渠者知縣劉
  士瑗以去就爭乃寢朱志載奸商納賄橫弁擅開事葢
  有之
  石牌涇 在縣西北三十里承平湖東下之水由麵杖等
  港入於長泖袁志
  鶴喈涇 相傳機雲飼鶴處在二十四都
  過家溪 在華二十二都過氏世居
  戈家溪 在二十五都戈氏世居以上平湖王志
  香草溪 在獨山塘側雲淸橋北每秋晚水上芳氣襲人
  平湖張志 國朝沈岸登香草溪調寄簇水詞野草
  年年新涼逆鼻無尋處聞香乍遠但一片圓沙冷霞昬
  雨生來未曉綠遍萋萋路料不憶王孫歸去爲寄語可
  還有秋塘過客疎柳下停柔櫓江籬遠别悵楚屈空延
  竚甚日筍鞵挑菜吹惹溪
  風暮斜陽夢斷竹笆煙墅
  七十二灣 舊傳乍浦沿海有七十二灣至黄盤山今可
  指者數灣而已九山志 案續志唐家灣在陳山西金家灣棠船灣在陳山東大螭灣小螭灣
  在高公山外胡家灣在高公山
  西桃花灣姚家灣在高公山東
  山月池 池上圍以石闌形如半月德藏寺志 明朱應龍詩池底看明月明
  月在山頭淸光連
  上下分作兩輪秋
  石門縣
  含山 在縣西北三十六里大淸一統志山在保寧石門二鄉
  之界明一統志在陳山西北六里嘉湖兩府界中若含物然
  故名又四水涵之亦名涵山趙圖記山上有寺寺前有七
  級浮圖遠可望吳興馬鞍大雷小雷諸山外有龍潭五
  河涇水出其下張元之山墟名曰震澤東望蒼然茭葦
  煙蔚中高邱卓然者指此也崇德靳志 明徐鑛詩秋風來東南秋水自西北排
  蕩天地淸浩浩在幽谷仰首傲白雲俯躬同麋鹿長吟
  葉亂飛天外雁聲獨暮山秋氣歸萬物同亦㝛 國
  朝陳世培詩浮圖直上與雲齊鐘磬遙聞隔水西山徑
  草深飛乳雀石橋人過囀黄鸝澤蒲自向空潭長湘竹
  依然落照低坐對五湖新
  漲後一僧伴我渡橫溪
  陳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高一十三丈周迴一里至元志昔
  有陳氏居此積土爲之趙圖記
  龜山 在治東沙渚塘南一里其形如龜山北有晉銀靑
  光祿大夫李孟之宅趙圖記相傳演敎寺址是也崇德靳志順
  治甲午里人建眞武宮於上石門鄺志詳寺觀
  文璧山 在泮池東正德中李尉滋運土成之嘉靖中呂
  納言希周建浮圖于右學役徐珊侵其地萬歷已亥陳
  令允堅釐正故址崇德靳志 明黄汝亨記略崇于檇李稱名邑綰帶而遊學宮者多彬彬
  文藻之士學宮之東南不下數十步有魁父之邱曰文
  璧山剏自國初迄于武廟載在邑乘嘉靖閒納言呂公
  益廣崇之修竹佳木扶疎掩映鬱乎郁郁而増膠序之
  觀而役人徐珊者輒以狐鼠營窟其中日侵月削割東
  北之隅以爲層樓複屋未湮之跡僅存而已邑諸生無
  不蒿目扼腕者長洲陳侯下車興益除損與士民更始
  諸生發其事以聞侯嘅然案故址而討之撤廬毀室纍
  土以封一邱之山歸然映于修竹嘉樹之間如舊觀而
  止諸生咨嗟歎息以爲幸甚不佞適以使過語溪博士
  陳君屬爲記 陳釴文璧穿雲詩禦兒城西山照屋禦
  兒城東雲滿谷筆峰峭絕干紫霄瀉影寒潭映淸縠江
  南竹箭舊似許髦士今來復楚楚長風吹動雁行高寫
  破靑天
  看霞舉
  桂山 在明倫堂後高五丈餘上多植桂故名明浙江通志萬
  歷已酉令靳一派建魁星亭於上崇德靳志 明靳一派詩采藻章縫集茲
  山夙有靈名高竇家樹瑞應月中馨堞抱吳雲白天開
  越嶂靑秋風正花發鵬翮起南溟 國朝管鳳來詩
  何日淮南樹芳香俎豆間文峰回夕照金粟滿秋山
  月窟移堪近丹梯步欲攀由來成一簣吾道未爲艱
  天中山 在福嚴禪院後高二丈許竹木蓊蔚有亭獨峙
  可恣遠覽石門鄺志 國朝沈昌垣詩翠微隱隱白雲封一點煙霞透碧空駕起神鼇瞻斗極飛
  來靈鷲落天中溪流宛轉千乗院地軸盤回
  五社宮幾度登臨觀勝概十三涇水下梧桐
  運河 運河自湖州府德淸縣界流經石門縣西北穿壕
  北出受左右諸涇之水經石門塘入桐鄉縣界北流二
  十里經皁林鎭又東二十里至斗門又東二十里至嘉
  興西水驛大淸一統志自仁和德淸東北流入縣界北流十
  八里經玉溪東流三十八里入秀水界文獻通考載崇
  德後晉時有運河卽此嘉靖中築城亘運河東自小南
  門而東門而北門城外别開一河以通漕運石門〓志互見秀水
  桐鄉及山水
  總幷水利門
  語溪 語兒中涇一名語溪自縣東五十里達嘉興南谷
  湖至元志禦兒之名尚矣左傳國語吳越春秋等書皆然
  史記中獨年表字作禦逮西漢則易爲語而年表又作
  御後人疑之附會其說水經載萬善歷曰吳黃武六年
  正月獲彭綺是歲由拳西鄉有產兒便能語因詔爲語
  兒鄉殆枝辭也朱元豐中樂圃朱長文續吳郡圖經又
  舉俚俗之言曰范蠡獻西子于吳道中生子至此而能
  語旣辨其妄併以語字爲訛然班孟堅諸君子豈狥俗
  以言者竊意漢人以其言之非順類墨子回車之嫌故
  取其音相近者易之耳若或禦或篽亦此意也今俗多
  稱語溪至元志考證案吳越分境越國西北至禦兒與吳分
  爲界通典注云在嘉興縣南有地名禦兒也國語吾禦
  兒臨之今俗作語字太平寰宇記在吳越時爲棲兵之地柳志
  有語兒市近漕渠左二百步趙圖記又名沙渚塘明一統志 唐
  徐凝語兒見月詩幾處天邊見新月經過草市憶西施
  娟娟水㝛初三夜曾伴愁蛾到語兒 朱黄幹語溪閔
  雨詩二首橋頭五兩搖空飛船頭百丈牽何遲數篙塘
  水淸可涉故鄉千里歸何時塘中龍骨高數層龜坼田
  中縱復橫靑裙篛笠倚車臥但有空車無水聲 明王
  穉登語溪弔古詩扁舟已載西施去出地空畱笑語名
  夜夜月從沙浦照年年花傍野塘生雲深笠澤人何處
  鹿走姑蘇恨未平惟有漁歌猶古調一蓑煙雨五湖晴
  吳本泰語溪舟中詩禦兒城外泥人愁風雨桃花冷
  似秋無限春波無限恨送將舴艋到杭州 祝文彥語
  溪春泛詩南溪濊濊多笊網載酒尋春徐盪槳鶯啼柳
  岸日初晴滿眼桃花不給賞水漲漁天拍小橋人在舟
  中如天上行行曲曲繞孤村茅屋三三或兩兩此遊遠
  近莫計程但有芳林吾卽往相呼且莫轉船歸斜日山
  頭還一丈 郭演語溪夜歸詩雲帆入靜夜水客整歸
  術沙浦暗不開天風一蕭瑟零露下秋裳方舟並載溼
  菰蒲遶岸迴微火林中出札札弄機女鳴螀催一匹顧
  我塵坌子寢興不安室徂川忽巳移深情記蓬蓽風梧
  片葉驚〓然付歎息 謝鼇寓語溪詩溪上疎梅半吐
  香海天雲色遠蒼蒼郃憐塵世皆爲客莫問并州非故
  鄉 國朝陳世培語溪春泛詩淸和暢平疇嘉陰結
  啼鳥微風漪流湍方舟盪春曉縈彼川上路紆林翫回
  遶鳩羽拂柔桑浮陽漾芳沼麥秀浥露繁靑畦滋新草
  黄鸝吟高柯停橈恣幽討抗塵企蘭亭流觴間行潦修
  禊貴乘時白
  髮豈不早
  車溪 車溝在縣西七十三里二百步闊六丈深四丈連
  接烏程縣入震澤至元志案志 此條隸嘉興縣下葢今秀水石門桐鄉三縣於古悉隸嘉
  興縣也石門縣車溪在治東北三十六里西南屬石門北
  屬秀水南接烏鎭北通震澤吳志自石門縣東北流經桐
  鄉縣北大淸一統志
  爛溪 自石門縣流經桐鄉縣大淸一統志受車溪及湖州苕
  溪諸水西屬吳江東屬秀水趙圖記互見秀水桐鄉縣
  石門灣 在縣北十八里運河水北流東折其形如帶又
  名玉灣崇德靳志詳市鎭
  塘左十八涇 塘之左自西南而北涇凡十八
  楓樹涇 南陽涇 朱巷涇 吳陵涇 縣學涇 語
  兒涇 張家涇 茅家涇 排頭涇 石人涇 瓜塔
  涇 沙木涇 李莊涇 福嚴涇 徐家涇 黄降涇
  游屯涇 毛家涇
  塘右十五涇 塘之右自西南而北涇几十五
  南界涇 包角涇 周門涇 雙排涇 㪷門涇 新
  橋涇 褚家涇 上莫涇 秋家涇 羔羊涇 同門
  涇 士林涇 邵家涇 陸家涇 施家涇
  塘南五涇 塘之南自西而東涇凡五
  陳家涇 西羅涇 錢林涇 曹師涇 車口涇
  塘北三涇 塘之北自西而東涇凡三
  石門涇 長濠涇 五河涇元虞集五河涇淸氣庵詩野老無囂習臨流小結庵
  淳風三代上
  淸氣五河南
  淸池 在縣西二里昔有龍潛於此其水淸冽旱澇如一
  國朝沈田秀淸池月下對菊詩爲愛淸暉好移尊坐
  月中光浮池畔樹香送席間風夜靜蛩消寂天高雁破
  空獨憐無靖節
  幽興與誰同
  桂山泉 在桂山西北隅向有水道通東城河久塞康熙
  壬子冬忽有淸流涓涓自竇出挹之頗甘管學博甃以
  石冬夏不竭以上石門鄺志
  含山泉 在含山下大淸一統志滃然以淸絕似安平白沙諸
  水雖旱潦不盈涸取水者往來相屬云石門鄺志
  桐鄉縣
  殳山 在府西南五十七里山之西麓爲桐鄉縣境方輿紀要
  高二丈周回七里昔道士殳基隱居學道於此後尸解
  焉因名至元志山在縣治東南三十五里柳志自硤石發脈
  高二十餘丈周三四里案殳山無二十餘丈之高然亦不僅二丈之卑縣志及至元志
  所載似均非實上有潮音院昔殳道人仙蜕後宋元時有能詩
  者曾結殳山社佚其名明初貝淸江朱以貞游詠于此
  而郭觀察舜舉與吳洪雅公治西林僧公朗輩復結社
  焉號邑中名勝桐鄉徐志山有殳仙石桐棺塚諸蹟新纂明貝瓊
  遊殳山記禦兒地四平無山其東北六十里有小山曰
  殳山由殳道人得名殳山之東曰史山庚戌春淸明陳
  君伸謀約予遊殳山適予被召赴京師而伸謀亦以雨
  止今年春三月丁酉天氣澄穆予與仲謀幸無一事撓
  乃相謂曰不可以不償所願促治酒肉飲食以帥陳熊
  陳魯兩生洎予子翺由大溪北折而東度陌越阡至殳
  山之趾居人四五家皆棘樊荊扉雞犬相應仿佛桃源
  中而里之巨族卜氏有冢在山半冢後得支徑而上高
  下稚松萬株環合無路俛首松下傴僂行而雲氣相盪
  不啻魚泳波濤中山回路盡有石嶄然壁立者卽殳道
  人尸解處其顚有小石突怒土中類迸筍者有盤互類
  木走長根者方飲酒大醉昏然欲睡皆踞石而坐松風
  謖謖吹人衣耳目爲醒欲過山北陸生來靑堂而生以
  事出其子聞之爲煮茶來獻乃啜二甌以沃燥吻巳而
  復東其途漸夷有公主墓云宋孝宗女葬于此又行至
  東山則所謂史山者山視殳山稍卑上建神官祠人至
  而禱者前後相屬子亦倦而休焉兩山之中求其奇峰
  之環拱瀑布之噴薄如赤城天姥無有也然予意在于
  一適耳意之所適亦何異赤城天姥哉觀祠旁古井井
  深二仞而泉瑩可鑑疑學仙者洗藥於此或云山僧鑿
  石以濟三伏之暘者人獲汲以飲焉山之勝殆盡於是
  矣日暮下山路益陗或有雞子石磊磊至不容足而山
  陽王氏巨竹千梃參天似非好事者不得造其所近山
  又有三湖靑停黛蓄與天一色錦鳬往來可畫從者艤
  舟以待翱與二生皆登舟仲謀從子徒行歸 又晨興
  在殳山詩夜雨四簷絕坐待扶桑〓天高無餘滓初景
  方晏溫黃麗萃霜木白雁來寒門所欣居處幽巳忘趨
  走煩時枉道人過或逢田父言傷哉亂離後衣冠今幾
  存賦斂日已急何地爲桃源結茆向絕境牧豕學公孫
  又殳史二山吟神人夜割蓬萊股蒼然尙作靑獅舞
  殳基得道此飛騰煙火千家自成隝前年盗起官軍下
  存者如星纔四五我來欲置讀書牀出入未愁穿猛虎
  山寒月黑無人聲夾道長松作風雨珮環何曰歸公主
  泉下銅棺悶千古石仆麒麟罷官守林宿鴟鴞聞鬼語
  昔耽勝概惜殘年共說當時悲老父錦繡池臺已零落
  田翁八十鋤新土傷哉土俗尊巫覡伏臘荒祠沸簫鼓
  祠旁鑿井深不枯雲氣隨龍有時吐試上崔巍望沃洲
  直將培塿齊天姥春前野桃渾欲放雪盡黄精亦堪煮
  興來起挾李長庚重載琵琶雙玉女 國朝舒瞻詩
  伊余慕消散世慮久不關偶然竊寸祿東身簿領閒放
  船千金圩曳屐殳基山疑踏鳳毛行松風鳴珮環稍解
  塵士縛長吟開心顏仙翁不可見老屋餘榛菅當時洗
  藥臼漫滅苔花斑夜半聞笙鶴雲中
  不可攀明當載酒來臥聽春禽還
  史山 殳山有二峰其東峰一名史山方輿紀要高十餘丈山
  前有貝瓊宅趙圖記山有靈官祠祠旁洗藥井今俱存又
  山前一土阜村人名曰獅嵎山新纂明沈艾詩殳山東畔小芙蓉秀拔諸山
  數百重安得身閒陪老衲看雲終日倚孤筇 國朝
  王庭詩言從山後路九折到禪所過日江流背迎風沙
  入衣啼花來鳥獨采藥問人
  稀零落存丹井尋仙意未違
  甑山 在淸風鄉高五丈許周半里其形如甑車溪之水
  出焉趙圖記山麓有順慶寺桐鄉徐志山有泉繰絲色甚鮮煮
  繭時人爭汲之新纂明沈周詩林麓蕭蕭寺門幽不藉扃蒸雲山擬甑障日樹爲屏老衲不
  下主對人還誦經閒來復閒去空損石苔靑 國朝
  仲宏道詩誰家遺巨甑突兀作丹邱經歲無人到煙雲
  自去畱
  東山 在梧桐鄉去縣治二里許因在縣東故名柳志高五
  丈廣十餘畝無峰巒巖壑直高阜耳桐鄉徐志明姚文詩謝傳久云亡
  東山在吾里雲松枝落白澗草光疑疑宋人徐提刑鬻
  田訓厥子諸昆名成後老者樂于此願從一登臨景仰
  何日巳
  王家山 在慕化鄉去縣治南二十五里古傳有王姓者
  居焉柳志高十五丈周三百步王氏聚土成之趙圖記一井深
  十三丈山前臨水隔水有小邱俗呼環山桐鄉徐志
  梅家山 在淸風鄉相傳梅處士累土爲山植梅於此
  蟹山 在淸風鄉籬東村一阜形如蟹俗呼蟹山頭有橋
  曰石蟹以上新纂
  松園墩 在保寧鄉高十丈廣半里許上有宋楊將軍昇
  墓趙圖記
  運河 桐鄉縣北有運河與崇德縣接界明史地理志去桐鄉
  縣北八里自崇德石門塘東北流二十里經阜林舖漸
  折而東二十里爲斗門又北二十里至嘉興方輿紀要互見秀水
  石門縣
  玉灣 在玉溪鎭運河轉匯處桐鄉徐志春秋吳越置石門限
  處在今桐鄉縣西北二十五里東北隸本縣西北隸崇
  德居民互市於此一名石門市趙圖記互見石門縣及山水總 明朱逢吉詩
  前代兵戈後春來風雨多故家餘瓦礫新進復絃歌矮
  屋靑衿聚歸人白髮過門前水如玉鐵硯正須磨 賀
  麟秋日石門灣夜泊詩驛路迢迢送夕陽石門灣口泊
  連檣買魚人喚溪邊櫂乞米僧歸竹下房楓葉經霜多
  自落羅衣臨水不勝涼閒沽濁酒澆離思明日看山認
  故鄉 姚鵬玉灣春曉詩一曲淸江飲玉虹車塵馬跡
  往來通笙歌斷續韶光裏樓閣參差煙雨中漁唱時聞
  楊柳月酒旗斜挂杏花風冷冷金磬知何處路入雲山
  翠幾重 國朝萬光泰詩蘋風送客還夜宿石門灣細水如
  巴字高帆過屋山鴉兒争隊閙釣伴互歌閒明日家林
  到歸心一夕關
  龍翔灣 在車溪堰北水勢直下至此曲流而西如龍翔
  桐鄉徐志
  桐溪 在鳳鳴里柳志卽濮川所通處一名梧桐涇古有梧
  桐甚大五代時有鳳凰嘗集其上故鄉以桐名邑人蔡
  孟頤嘗繪爲圖廬陵周文襄忱爲之記云嘉禾百咏考明程本立
  詩梧桐蔭淸溪溪水波粼粼上有五色鳥下有黃金鱗
  秋雨洗白石春風生綠蘋願學羊裘子時來垂釣緡
  車溪在甑山東南自皁林直抵靑鎭南北二十里並溪
  之田利其灌溉南與車口河相値西南屬崇德北屬秀
  水南接烏程北通震澤趙圖記
  爛溪 爛溪有二東自靑鎭以東橫亘十里而達吳江西
  自烏鎭下走潯川而連震澤二溪多支河兩省三府六
  邑交界處夾岸平疇可資灌溉烏靑鎭志
  橫湖 在縣治東南三里舊爲大陂有菱菰魚米之勝今
  僅澄波一道趙圖記明程本立詩橫湖如匹練風景此中稀日暖赤鱗躍天晴白鳥飛寒松蟠
  石岸春水没苔磯幾度斜陽晚漁舟渡口歸 邱珊橫
  湖練淨詩湖自澄江一派分湖波如練淨無氛行行雁
  落秋空影書破
  羊家十幅裙
  塘南五涇 漕渠受塘南之涇五趙圖記康涇南通河道凡
  十陸墅涇南通河道凡七永新南涇南通河道凡八南
  界涇南通河道凡六蔡墅涇通陸墅涇桐鄉徐志
  塘北六涇 漕渠受塘北之涇六趙圖記石門涇北通河道
  凡六新涇北通河道凡六大姚涇北通河道凡六車溪
  涇北通河道凡九永新北港通澤罡廟橋北界涇桐鄉徐志
  案趙圖記列北界涇爲塘北六涇之一
  今縣志所載涇港以百計無此涇名俟考
  鮑涇 在殳山南鮑學士宅在涇上明浙江通志
  妙智涇 在永新涇東柳志
  車口涇一名車口河 在梧桐鄉受康涇及縣河之水西南界
  於崇德趙圖記南通河道凡八
  橫港 石門涇通南橫港北橫港明貝瓊詩南行入橫港茅屋到林邱落日猶斜
  照寒潮忽倒流牛羊平野散鵝鸭
  小溪浮喜見平生友籬邊一繫舟
  正家橋港 南通濮院市河
  姜家壩港 南通屠甸鎭市河
  洪濟橋港 北通靑鎭市河
  白龍潭 在永新鄉水闊十餘丈其深莫測以上桐鄉徐志
  芙蓉洲 在桐鄉北二十五里檇李詩繫在靑鎭廣福院宋陳
  簡齋書閣在其上當秋芙蓉盛開風景襲人爲名僧詞
  客吟賞之所趙圖記宋陳與義詩白髮飄然一病翁暮年身世藥瓢中芙蓉牆外垂垂發九月
  凭欄未怯風 又芙蓉洲詞南軒面對芙蓉浦宜風宜
  月還宜雨紅少綠多時簾前光景倚繩床息木凡盡日
  繁香裏睡起一篇
  新與花爲主人
  山水總
  府境之山自臨安之天目分支海寧縣東北入海鹽縣境
  去縣西南並澉浦鎭四十五六里間日魔山曰颺山曰
  荊山曰廟山日竇家山曰葛家山分列海濱爲郡隄障
  山下有湖曰永安湖諸山臨之又東北六里曰鳳凰山
  曰吳家山曰茶磨山曰邵灣山曰馬鞍山並在縣西南三十七八里
  曰若山曰楊山曰碧里山並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東與澉浦城相
  直如屏戟東北一里曰靑山東南一里曰葫蘆山西有
  西山寨並在鮑郎市周五六里一支北行去縣治西南三十五里
  曰夾山在金粟金牛兩山之間故名金粟山周六里亦
  日六里山金牛山東南一里日紫雲山東北五里曰橫
  山在縣西南一支西北行三十五里逾長湖日沈山在縣西六十里
  又北曰硤石案沈山與紫薇山東西夾水故日硤石今云又北日硤石非是當嘉興府
  正南六十里北入嘉興縣界舒爲平地其西桐鄉縣之
  殳山東山甑山崇德縣之龜山皆其支云其東爲嘉興
  縣之胥山一支東行一十三里曰豐山又七里曰土山
  一自靑山東行一十六里曰小步山日大步山又二里
  曰泊櫓山曰長牆山橫絕海濤如垣牆然南二里曰秦
  駐山亦曰秦涇山酈道元以爲秦望山云實一山而記者異名相
  傳始皇繫舟於泊櫓登秦駐望滄海葬美人於秦涇陟
  降於大步小步放于會稽今諸山聯絡于數里間云秦
  駐東南二里日白塔山浸於海中神仙所居又三里曰
  望虞山又自海東北行三十里入平湖縣境曰雅山俗
  呼惹山又十里曰顧邑山漢時海鹽縣淪陷爲湖移置
  此山尋徙馬噑因名顧邑山云案據此則顧當作故又二里曰湯
  山又一里曰苦竹山又一里曰觀山亦日官山其南一
  里曰高公山少北曰蒲山曰菜薺山皆瀕於海並在縣東南三
  十里許又東北一里曰益山秀出羣壠在縣東三十里又東六里
  曰陳山其北界華亭爲柘湖諸山趙圖記
  海鹽西南諸山從海寧尖山自西過東迤運而來最峻者
  高陽山爲諸山之祖磴道十二盤其巔爲鷹窠頂高陽
  之北爲譚仙嶺通海寧道頗險過嶺起峽爲木山頂邵
  灣山之正峰也由木山而東爲大旗山過東而北爲二
  郞山又北爲石屋山又西北斷而復起爲茶磨山總謂
  之邵灣云二郞山陽爲金牛山以有觀音庵又呼爲觀
  音山灣之中皆沃土可居木山之北迭起三峰中曰紫
  雲山東卽大旗山西曰獅子巖皆秀立而中峰之下迤
  北曰小紫雲山大旗山之下又北二小山曰蕭家山陳
  墳總爲紫雲山也大紫雲山亞于高陽較諸山獨高焉
  山巔夜氣騰上輒蒸熱山北有溪分中東西九曲者三
  居人數百家爲紫雲村高陽當永安湖西南自木山而
  東有二峰相累而下一飲湖一臨湖者麞山麂山也二
  郞山左高硖爲野鸭嶺復起峰而南向者九𣏌杞山也又
  陜復起爲大山而前蹲者伏獅山也稍折而東復陜而
  南者雞籠山也諸山在湖之右起西南而迄東北又自
  麂山伏脈過湖夾湖而峙者颺山如象峙其南荊山如
  月峙其北也荊山發脈斷而復起者鳳凰山也諸山在
  湖之左起東南而迄東北環湖之山旣斷過六里堰有
  山拔地而起者名泊櫓山土人呼爲栲栳山以其形似
  也其南麓有澤山有橫山與隔水鳳凰山趾相錯自是
  迤東爲羅漢山其陰日翠屏山翠屏之東兩山對峙如
  門名礙頭門山折而北其過陜處爲井亭頭遂起石馬
  山山巔分支橫如復壁橫列而東有塢曰文溪塢北麓
  有小山名石蹋山又北復起東西分馳西爲惹山東爲
  羊山羊山三峰伏而爲嶺名分金嶺又北而東行爲馬
  鞍山又北東爲碧里山羊山馬鞍之北逾薛水港而復
  起者爲葛山西爲管山東爲小步山又東爲大步山北
  爲⿔山又北爲豐山皆不相連屬山從高陽發足斷續
  復至豐山而盡其山之沿海並行者自高陽發麞山塵
  山過湖以東諸山在澉浦城而黃道山長牆山在澉浦
  城東南長牆黃道兩山相連雄峙如列屏至是峰迴巒
  轉復自西南趨東北旣平伏而突起者爲靑山澉浦近
  城當以長牆爲主山舊志以靑山爲主山不然也靑山
  東北爲秦駐山五峰參差旣自南而北復由東而西有
  火爐頂直插至西北其南北各有小山爲餘支雖有分
  名而總可以秦駐概之沿海一脈至秦駐而盡恰與豐
  山相照應始于高陽終于秦駐成一方之垣局而長牆
  之外大小巫子山石帆山及秦駐山之外白塔山九王
  門山俱在海中無從知其脈絡云秦駐山東南北三面
  臨海徐泰志云秦駐縣主山此言最得之至於不祖高
  陽而自海寧分派者有二焉其一在袁化東包家山渡
  水起三山曰中分曰金粟曰角里而金粟有二峰其伏
  而右轉橫列者名古衡山圖經不載古衡統於金粟故
  日周六里也其一在硤石東沈山渡水起二山曰大橫
  山自南而北斷而復起曰小橫山此外雖有一二培塿
  瑣瑣不足道矣海鹽續圖經
  府境之水其大者三曰漕渠俗呼運河曰長水塘曰海鹽塘而
  漕渠最大隋大業庚午煬帝發衆鑿渠擬通龍舟起餘
  杭盡京口廣十餘丈勝千斛之舟唐白居易詩平河七
  百里沃壤兩三州卽是渠也本朝用爲孔道轉運通驛
  入府境歷崇德桐鄉秀水三縣凡一百二十七里以故
  給餉津候爲煩西南自湖之德淸縣金鵝鄉界二十五
  里至崇德穿縣壕北出又二十里受塘左之涇十有八
  而⿔山萱城語兒白社墩千乗鄉千步路遊屯紀目坡
  在焉受塘右之涇十有三而何城白馬岡洲錢市陳山
  含山在焉至石門灣折而東彎環如帶曰玉灣入桐鄉
  境一十八里受塘南之涇五而車口河王家山東山晏
  城橫湖殳山南長營千人坡烽火樓范蠡塢濮院鎭及
  縣治在焉受塘北之涇六東逕皁林市而甑山松園墩
  車溪靑鎭東臯園芙蓉洲走馬岡爛溪在焉由皁林東
  二十五里入秀水境又東三十里遶府城中逕檇李亭
  學繡白龍潭南折而北經西麗橋遶府城經河内亭北
  轉爲月河抱城灣曲如月亦名月濠經北麗橋與橋東
  秀水合出杉靑閘受穆溪水爲北漕渠俗呼北運河又二十
  三里爲王江涇亦名聞川東三里爲聞家湖東北界于
  吳江渠之東爲楸涇爲官蕩爲陳盛蕩爲天荒蕩與陳
  盛相望南通許家蕩九斤潭西通毛頭菜花諸蕩渠之
  西爲西溪爲芝溪爲蘆藶塘爲雁蕩爲錢家浜爲和尙
  蕩是爲秀水縣北之水趙圖記
  府城以内水皆秀水縣所轄一自西南通越門外引運河
  水入城在蜆子匯卽分一支稍南經興賢橋爲楊柳湾東流
  爲徐家埭河又近灣北分一支轉東爲屠家埭河其正
  河北流又分一支出老人橋東流爲報忠寺前河稍北經大悲橋
  又北分一支東流爲核桃橋河又北過楊公浜至穆家
  灣有萬安橋跨灣處東流過府學前爲鳳凰池又東經廣平橋至十
  字漾南一支爲寶帶河北分一支爲韭溪溪口有橋又東經火
  德廟橋有南來一支爲錦帶河又東經驛橋爲州後河卽烈
  女河又東與州東灣南來正河會而北流爲北門正河
  其韭溪北流經紀橋俗名局橋迤北有西來一支自小西門
  引水入南受爽溪今溪形僅如曲尺浜東過柳岸由秀水縣前東
  出經孫師娘橋車䦨橋與韭溪會今自縣橋以東不通舟韭溪北經精嚴寺橋又
  北在天慶橋南分一支東流過秀水學前經鍾家焦家橋橋入北門
  正河韭溪又北經天慶橋楞嚴寺東橋至傾脂河由楞嚴寺後浜
  西來水會而東出臙脂橋又東過天寧寺前經鉏頭橋孩兒橋入
  北門正河一自澄海門外南接鴛鴦湖下娱老橋之水
  向由五福橋橋貼城門外引入城西有范蠡橋水入之又西
  有范蠡湖瀦於城根舊連城外鴛湖築城後乃隔斷城下
  舊有涵洞今湮又有范公浜西自金明寺前檇李橋起東流經妙
  麩庵橋轉南入於湖今浜間淤 其南門正河稍北左過南宮
  浜口而北左有張公浜入之右有徐家埭河入之是河西來
  經杜家橋徐婆橋西蓮花橋東蓮花橋又北左有毛家浜入之右有屠家
  埭河入之是河西來所經亦有西蓮花橋東蓮花橋河東段今淤又北有報忠寺
  前河西來經磚橋出醋坊橋與正河會自南門至此曰通濟河
  案南門通濟河本從南入爲府治丁水宜來不宜去自
  城河日淤日淺而城外五福橋之西近更築闊石岸一
  帶遏水東流水勢不得進城以致通濟河合左右諸水
  皆反流南出澄海門計郡城惟西南一門來水其南東
  北三門皆去水氣洩無餘所關城內地運興替匪輕當俟衆有力者相與攺弦而更張之其水會處
  城中市心爲市心河有小水北引卽寶帶河又北卽核
  桃橋河西來入之此處壓水建關帝廟廟下有泉不洞又北抵韭溪橋南
  之十字漾今河並阻淺不通舟其通濟河轉東經紙行橋斜橋而北至蹲賓橋
  分一支北流卽錦帶河其正河轉東經馬鞍橋過府治前府治
  南有瑞虹橋不知何時造其橋洞水底連石圓如環橋
  門闊于河三之二可知城河昔寬今隘其異形有如此
  又東爲州東湾灣北經淸軍館橋分水左出爲東門正河稍
  北經小新橋自穆家灣與州後河之水會稍北經西縣橋過板橋分
  水左出禪杖橋爲嘉興縣後河又北有秀水學前河西來
  出藉袈橋入之經菩薩橋香花橋有天妃宮前河東來入之又北有
  胭脂河西來入之又北經眾安橋倉橋出望吳門 其東門正
  河自小新橋南分水稍東經南縣橋過羅城浜口有蟹行橋又東
  分水北出贊福橋經通濟橋出春波門 其贊福橋北流爲
  興聖河經薦橋舊有二支水東引並達天星湖南一支由環秀橋入
  今湮北一支由起鳳橋入今通湖水潴於城根古通城濠東對春波橋
  水甚寬至元志謂口闊五十四丈是也今隔於城旣久乃漸隘薦橋之
  北經騰蛟橋與西來嘉興縣後河會又北經芝橋爲項家港過
  港西轉處有劉家浜自東入之西爲天妃宮前河經安樂橋
  丁家橋入北門正河此郡城內水道之脈絡也
  〓縣四境皆水約舉幹河凡十有一其從海寧州來自
  南而北流者日長水塘又東並長水塘自南而北者日
  練浦塘又東並練浦自南而北者曰海鹽塘又東並海
  鹽塘自南而北者曰麒麟塘卽王廟塘又東並王廟塘
  自南而北者曰空廟塘又東並空廟塘自南而北者曰
  衆歡塘又東並衆歡塘自南而北者曰三王子塘又東
  並三王子塘自南而北者曰沈莊塘諸水皆入平湖塘
  自郡城會龍山分水自西而東者日平湖塘卽漢塘中
  分一支向東稍北流者曰鍾帶塘自會龍山分而東北
  流者曰嘉善塘卽魏塘其海鹽平湖嘉善三塘爲三縣
  漕運之道以上諸條乃衆水之綱領此外縱橫其間者
  則有羅漢塘伍子塘諸水停瀦其間者則有滮湖相家
  湖諸水凡皆脈絡所關又爲諸小水之綱領也以上新纂
  長水塘之水正流至城南瀦爲鴛鴦湖其西流入通越門
  北流入澄海門又支流東北三里爲螺潭與鴛鴦湖水
  並匯于滮湖其一北經宣公橋循城而北與秀水合並
  會于北渠分流入相家湖又東北十五里其一北流入
  嘉善境之蘆墟塘又東北二十七里入吳江界其一東
  流爲西溪十六里北流爲斜塘又北流二十里入吳江
  界其一東北流四十里合王宿涇北尤里港諸水入祥
  符蕩東北流十里入吳江界一自熈春橋東行經角里
  街至鳳凰洲逆流中據分會龍橋以東之水南日漢塘
  北日華亭塘漢塘東入平湖縣境行五十餘里爲市西
  河南受陶涇水東經縣治又東三百步入當湖卽漢武
  原縣陷爲湖者又東三十里入泖港歸于東泖接華亭
  界又自縣西慶源橋南分流經縣南土山雅山與南涇
  塘柳莊塘獨山塘乍浦塘諸水縱橫會合以入于海而
  乍浦引海水通于市河又自慶源橋北分流北行經縣
  社壇而東遶縣治後東出漢水橋又東遶儒學後出儒
  林橋與學前水合北與縣城北吳祺塘官莊塘方塘又
  東北與沈塘余塘蘆瀝浦諸水俱入華亭界趙圖記
  嘉興縣運河在縣西南通崇德縣北接吳江案析縣後河盡屬秀水境
  隋大業六年開其運河塘在縣西南九十里通崇德縣
  三十里北接吳江縣界石門縣運河自仁和縣界大麻
  起至桐鄉縣界石門鎭接待寺止計程三十里桐鄉縣
  運河自接待寺起至秀水縣界正家橋止計程三十里
  秀水運河自正家橋起至吳江縣王江涇止計程六十
  里府城卽以運河爲濠河自通越門外卽西門轉入西麗
  橋循城北流過小西門外至城西北隅與棚堰橋西來
  之水會循城東流出北麗橋過望吳門外卽北門迤轉秀
  城橋與宣公橋南來水會又河水於西麗橋外循城稍
  迤南通鴛鴦湖湖水引尾流稍北出娛老橋抵澄海門
  外卽南門又循城東流爲濠股河入嘉興縣境過滮湖口在春
  波門外卽東門迤轉出宣公橋循城北流于柴場灣上下
  迎北來水經秀城橋在城東北隅與北麗橋西來之運
  河接此處三汊水匯而成漾卽稱秀水中有羅星臺稍
  迤東北出端平橋轉而北出杉靑闸此抱城水勢夫略
  也又運河塘內有夾河循塘如帶相接此歷代所開濬
  以備節宣今莫攷其開濬之始末至元志參河防志
  華亭塘入嘉善縣境東北行三十里經縣治前登豐諸橋
  南合白水塘舊廟塘大雲塘又東二十四里入華亭界
  又自縣西南分華亭塘水遶縣治後而東十二里曰魏
  塘河亦名武塘前與太平河會流南入華亭塘東入菖
  蒲塘又自縣西半里曰伍子塘南引胥山以北之水北
  經雙葑港平山塘會西塘入祥符蕩稍東爲菖蒲涇北
  經胡塍塘葉塘又東經張涇匯蓮花涇北會風涇之白
  牛塘與查家蕩祥符葉蕩諸水俱會于章練塘風涇之
  水又東爲秀州塘折而北過泖橋與章練塘之水皆入
  于泖一自東郭湖西經麟湖傍引松溪甓竈塘章家港
  許家蕩北流于夏墓蕩又北達于汾湖東曰石井塘長
  春塘皆北流合于蘆墟塘與汾湖北入華亭界之澱山
  湖
  海鹽塘之水發源於海鹽西南境澈浦諸山而淸通港長
  湖上谷湖鸝鷀湖橫湖宋陂湖秦溪及縣西官塘之水
  又西通常豐閘諸水合流東北二十五里爲橫塘又三
  里入嘉興縣境爲滮湖案潢塘里數詳見嘉興縣又自烏坵塘與天
  仙湖水遶故歟城南合尙胥東合陶涇俱入漢塘港北
  流爲橫塘入嘉興縣境而唐令李諤所濬古涇三百一
  及宋有魯公浦橫浦貯水陂皆淪没矣以上趙圖記
  東湖水自海鹽塘北入陶涇又自府城雙溪橋東過漢塘
  五十里並會於茲分爲九派一自魚圻塘由新埭抵華
  亭北派一自北小港由白沃廟抵黃陳一自廟港由石柱
  頭抵新倉鎭東北派一自倪莊港由蒹葭圍抵全公亭一
  自運港塘由徐家埭抵獨山塘東派一自麪杖港由聖塘
  關抵乍浦東南派一自廣行塘由轉塘抵海鹽南派一自平
  家港由朱車橋抵海鹽界一自新橋港由漢塘抵嘉興
  界西南派合得九焉至西北一支爲北城河西南一支爲
  南城河中兩支一爲大東水門一爲小東水門平湖朱志
  湖水自西來者四一自湯家浜來一自東水門來一自水
  洞口來皆貫城出一自北城腳來自南來者三一自南
  城腳來一自新橋來一自廣行塘來西來之水嘉興塘
  水也南來之水海鹽塘水也眾水皆匯于湖從東北而
  去一由普濟塘達全公亭金山縣一由倪莊港小港達
  大小圩一由廣陳塘達廣陳鎭新倉衙前其自廣陳東
  北行者達山塘松江一由魚圻塘達新埭洙涇亦至松
  江眾水皆入於黃浦故浦中潮直過縣治其曰九龍港
  據港脈大者言之也惟乍浦塘水先分入於普濟塘不
  入東湖
  當湖風俗紀略 案平湖王志謂此所載水道
  微與朱志異朱志乃水故道今則稍有不同耳

知识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湯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