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3448
颗粒名称: 卷十二
分类号: K29
页数: 18
摘要: 卷十二,由伊汤安修,收录于嘉庆嘉兴府志。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山川一
  府境水土相比百里無山而東南表海之濱乍浦有九
  峯澉浦有九十九峯固森然屏障也至於衆水發源天
  目上承杭湖兩郡之委以下達於吳淞之江黄歇之浦
  其間羣流交貫吐納潮汐瀦爲澤迤爲川析爲港〓隨
  地易名尤難更僕數矣茲略舉較著者倣舊志疏列之
  更取幹山幹水粗陳脈絡雖未能沿討靡遺庶幾聊存
  梗概云志山川
  嘉興縣
  胥山 一名張山在縣東南三十里高一十五丈周二里
  舊經云伍子胥伐越經營於此故名案史記吳太宰嚭
  讒子胥吳王賜子胥劍自到死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
  革浮之江中吳人憐之立祠江上因命曰胥山至元志山
  左有石龜凝望涇水有欲趨赴之態昔風雨中有老農
  見其行疑其爲怪命工鑿傷一目右有吳王磨劍石案趙
  圖記作子胥磨劍石長可三四丈直指西下劍痕在焉柳志山與嘉
  善分屬相傳子胥伐越駐兵於此有子胥祠趙圖記詳祠祀
  山巔有子胥墓嘉興湯志 案湯志載有宋陳氏胥山書堂詳園宅案水經注子
  胥死于吳吳人立祠江上名胥山今杭州吳山名胥山
  又蘇州吳縣亦有胥山幷此而三矣浙江通志互見嘉善縣 昆國朝兪
  㬎遊記臨安姑蘇並有胥山而吾禾之胥最小而著里
  中朱丈子貞結廬荒遠村距山僅三里數招余遊不果
  丁酉首夏始偕蔣丈公凡禪友文可洎朱丈放舟東出
  白蓮寺經七里店而稍南遶屠家塔循網帶亂幽港趣
  伍子塘遂臻其麓登謁子胥祠躡西源山舍踰嶺觀石
  劍下憩陸氏墓讀墓碑旋入東濱書院乃解櫂投村飲
  于鶴閒草堂薄暮始還七里店以自郭至此七里有酒
  壚焉近新其橋攺日戚里墊小兒強作解事大堪胡盧
  屠家塔則因靑烏家言而建者也藤蔓糾纒惟露半身
  可謂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矣網帶者夾
  岸十數家橫木以通往來其人皆結網爲業義取連接
  如帶禾地多有此稱幽港上有幽橋水頗渺瀰西源山
  舍巳頹落其林壑最深處仰止堂倚雲樓尚存是爲司
  空西源先生墓舍石劍以形似名一石偃土際丈許其
  膚刻有此二字云因憶昔人眼前多少不平事願與將
  軍借寶刀之句爲畱連久之陸氏墓中葬光祿東西葬
  錦衣司空松柏蕭蕭仰不見白曰摩挲石馬疑欲鳴嘶
  東濱書院與慕碑亭對峙水次東濱光祿號荒遠村言
  所去最僻今美其字曰花園村非也鶴閒草堂卽朱文
  墅據村北溪竹木明秀軒窗高閒蔣丈贈句云人同嵇
  阮之間達風是羲黃以上淳亦紀實云 朱彝尊題壁
  嘉禾四望無山近府治者胥山一簣而巳歲在已酉孟
  冬偕同里周篔靑上沈傳弓武功汎舟魏塘聞鐘聲取
  徑以入有僧舍棲石壁下天將雨非無膚寸之雲焉予
  謂二子曰爾雅釋山文小山岌大山峘言乎小者高通
  大者也大山宫小山霍言乎大者圍繞小者也小山別
  大山鮮言與大山不相連屬然則茲山也貝別之謂與
  至元嘉禾志稱一名張山則胥山之名未必出於古而
  山有磨劍石傳是夫差遺跡又有石龜凝望涇水有赴
  壑之勢或見其潛行命工鑿傷一日殆村氓傳會不足
  信也宋隆興中山爲李氏所有旣而或請於朝隸諸郡
  學其後鄉人陳氏結書屋於此今爲巨室葬地所存僧
  舍殆卽書堂故址爾二子語子山不在高當以少爲貴
  吾子行萬里難得故鄉之山游也是不可不畱題也因
  相與聯句爲詩兼書以示後游之君子 明屠應埈賦
  吾邑東境平田沃壤有山突〓廣尋數畞昔名張山因
  子胥屯兵禦越故以胥山稱焉癸未仲秋偕趙給諫漢
  張萬戸淮探幽訪勝弔古興悲應埈爲之賦曰游觀宇
  宙之瓌詭兮仰嶽鎭之岧嶤紛嵒岫之崒嵂兮淩萬仞
  而干霄伊惟檇李之緜曠而延袤兮多曲渚而長濠臨
  平原與廣隰兮時接畛而連郊有魚鳥烟雲之縹緲兮
  無層巒峻嶺之高標何茲山突帆而崛起兮據平衍而
  忽超盤沃壤之綺錯兮分地脈之餘澤應斗牛以中鎭
  兮樹柴辟之故迹接滮湖之囘瀾兮帶秦駐之扼塞指
  吳會於雲間兮渺溟渤於咫尺地旣潛隱而弗耀兮岐
  路崎僻而莫識故雖美而弗記兮悵游轍之未及時維
  仲秋天朗氣淸律中南呂日在翼星鶴汀注露鴛渚霽
  澄爾乃揚靑翰泛白蘋調鯖鱔邀上賓川原鬱其繚繞
  烟水滅其華淸遡碧流兮乘輕颷挂錦帆兮鼓蘭橈羅
  襟乍舒紈扇輕搖遠靑拂樾近綠迴標旣經芳〓乃泊
  蘭皋於是尋幽賞恣冥搜躡丹梯憩崇邱怪石偃臥而
  虎踞蒼松靑翠而如虬岡形東趨而奔軼霞標西控而
  紛糾風穿徑而朝颯雲抱嶺而暮收走狐兎於石竇驚
  蜥蜴於嵒陬莎鷄響而聲應埜卉發而香稠爰遶山椒
  載陟載遊廟貌風摧而半圯碑亭雲翳而敞幽瞻仙源
  於神境窺乳洞於危樓渺吳門之匹練擅越絕之風流
  訊樵夫以往蹟磨斷碣而品讐歎英雄之偉略慨故國
  之遺謀方其楚仇巳復越憤未伸旌麾電掣列騎雲屯
  耀吳鈎之百鍊統尾甲之千羣知士獻策勇夫勸勤人
  懷鬭志車不畱行洗兵石畔飼馬林坰鳥爲之㝛雲爲
  之停城何堅而弗克敵何勁而弗擒欲誕興乎霸業爰
  托蹟於山岑弔豪華之遐邈眺岡隴之嶙峋美哉此山
  外實坦夷中涵祕靈昔爲張阜名滅無稱今則胥陵千
  古永貞贔屭雲護劍百苔生薙草環坐滌我煩襟地有
  靈而必紀情有感而益眞聊登舟而命管傳妙賞於斯
  文 元辛敬胥山松濤詩榜舟趨南山飛葢轉芳登
  高望吳越擊鼓馳觴燕靈飈振巖角飛雨灑石面欲弔
  子胥魂歌長淚如霰 國朝萬光泰詩疎林落碎葉
  進艇山光低牛場敗屋閉菜圃寒花棲孤僧不迎客細
  路尋昔蹊慘戚烟雨痕滲漉莓苔梯厲風濟析曰古木
  鼯洪啼未言單紵寒且踏凉草齊涼草滑山腰逡巡渡
  深壑一年不來遊石劍仍岝㟧稻穟紛在野黄茂想于
  槖不僅土壤肥益信農圃樂梧桐種未老亂石相交錯
  伍祠旣塵悔陸墓亦寂寞 錢載詩州人齒未壯未識
  近郭山茲山亦傳會數仞殊羼顏靈支自雙峽湧出平
  田間周以種蕩水曲爲臥柳灣村農廟鴟夷野鬼莫敢
  姦由來忠義魄到處土木頑陸家墓柏拱樵斧幸勿刪
  賢愚同此盡翁仲知其艱書堂碧篠影石劍靑苔斑偏
  提可常醉何
  必秋林殷
  由拳山 嘉興縣故由拳縣有由拳山其處出好紙縣廢
  後有一巖磯在東太平寰宇記案寰宇記郡境無由拳山惟
  餘杭有此山在縣南二十六里輿地志云一名大辟山
  搜神記云由拳卽嘉興縣吳大帝時縣人郭曁猷與由
  拳山人隱此因以爲名郡國志亦曰餘杭大辟山故亦
  曰郭公山今岩穴中有煉葯石竈猶存詳此則大辟郭
  公卽由拳山也郡去是山二百餘里隔錢塘之境非古
  由拳境内之山不過以由拳山人隱此故名考之郡南
  六十里海寧之界有硤石山長水鑿導經其中故曰硤
  且去古檇李城僅一十五里通夾谷中卽城陷爲谷湖
  處疑秦時鑿掘引長水以泄其王氣實古由拳境內山
  也柳志十道志云鹽官本漢海鹽由拳二縣地則硤石之
  爲由拳山又何疑乎嘉興湯志 案硤石山隸今海寧州境久非縣屬因山爲古由拳縣
  所自名舊府縣志
  並登之附存于此
  殳山 嘉興縣殳山在縣西南嘉會都千金字圩半屬本
  縣半屬桐鄉浙江通志詳桐鄉縣 國朝朱彝尊題壁予避地梅會距殳山一十三里居未定
  南至于端州西北窮乎雲朔東放琅琊茲山在戸牖之
  外歴四十九載未之游焉歲在丁丑九月九日期譚十
  一給事兄踐登高之約舍舟而陸杖藜偕行山高僅二
  丈逶迤七百步上有銅棺冢道士殳基尸解葬焉遺井
  尚存傳是基所鑿也石皆赭土人伐以繚垣歲旣久山
  失其半惟一僧舍獨存拓北窗灌木一林葉未黄落寺
  僧㩧新栗以進猶帶芒蝟取其實嘗之味若岩桂之始
  花然當元之季貝助敎瓊來居于金之圩暇與比鄰諸
  子燕飲於是其後入爲史官分敎中都胄子恒思此樂
  之不易得見諸吟咏今給事曁子巳脫朝簿歸田敝車
  小舫縱吾意所如而莫爲之限且天假以年老而不學
  分寸之陰皆可惜曷不各載書卷畱寓茲山相與辨析
  古今疑義别其是非用示後學此亦事機之不可失者
  也給事曰弟之言然酒分書于寺壁 王庭詩最有殳
  山近尋遊老尚賒愛從溪叟櫂閒喫野僧茶鑿後玲瓏
  石樵餘寂寞花一泉淸可挹猶半雜泥沙 周篔詩淩
  春歸舊山廓落雲根兀我昔居是村斧鑿聲不歇積歲
  今旣多山脈忽垂絕深爲蛟龍潭幻非烟霧窟人力逾
  鬼工峯巒遂奔突登臨發淸嘯響應如欲裂茲山豈無
  靈日夕傷采伐綠生今年草黑墜古時骨空崖無傾覆
  足懾寧敢越始知造
  化中陵谷有遷没
  靑墩 在新豐鄉廣尋僅數丈崔嵬嶐崇亦胥山之脉嘉興
  湯志
  谷水 𢈔仲初揚都賦注曰今太湖東注爲松江下七十
  里有水口分流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與
  松江而三也吳記曰一江東南行七十里入小湖爲次
  溪自東南出謂之谷水谷水出吳小湖逕由拳縣故城
  下神異傳曰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始皇時縣有童謡
  曰城門當有血城陷没爲湖有老嫗聞之憂懼且往窺
  城門門侍欲縛之嫗言其故嫗去後門侍殺犬以血塗
  門嫗又往見血走去不敢顧忽有大水長欲没縣主簿
  令幹入白令令見幹曰何忽作魚幹又曰明府亦作魚
  
  遂乃淪陷爲谷矣因目長水城水曰谷水也吳記曰谷
  中有城故由卷縣治也卽吳之柴辟亭故就李鄉檇李
  之地秦始皇惡其勢王令囚徒十餘萬人汙其土表以
  汙惡名攺曰囚卷亦曰由拳也吳黄龍三年有嘉禾生
  由卷縣攺曰禾興後太子諱和攺爲嘉興春秋之檇李
  城也谷水又東南逕嘉興縣城西谷水又東南逕鹽官
  縣故城南舊吳海昌都尉治晉太康中分嘉興立太康
  地道記吳有鹽官縣樂資九州志曰縣有秦逕山秦始
  皇逕此美人死葬於山上山下有美人廟谷水之右有
  馬皋城故司鹽都尉城吳王濞煮海爲鹽于此縣也是
  以漢書地理志曰縣有鹽官東出五十里有武原鄉故
  越地也秦于其地置海鹽縣地理志曰縣故武原鄉也
  後縣淪爲柘湖又徙治武原鄉改曰武原縣王莽名之
  展武漢安帝時武原之地又淪爲湖今之當湖也後乃
  移此縣南有秦望山秦始皇所登以望東海故得其名
  焉谷水于縣出爲澉浦以通巨海水經注東江久廢難考
  水經注吳記曰一江東南行七十里云云此卽𢈔庾仲初
  所謂東南入海爲東江者也其分江入海皆在今浙江
  嘉興府界中近世由澱山湖注靑龍江入海者疑是後
  來之改道非古谷水之所經也曹允儒海塘考云自唐
  開元以來修築捍海塘禦鹹潮以便耕稼起杭之鹽官
  迄吳松江長一百五十里而東江遂湮無考斯言得之
  矣胡渭禹貢錐指 案古谷水源委酈注所載甚明自湖東南出逕由卷縣故城曰又東南逕嘉興縣城西
  曰又東南逕鹽官縣故城南曰谷水出澉浦通海以地
  勢揆之則今長水宜卽古谷水中間一節而首尾久不
  可考矣其由卷故城後世雖莫指其處大要在今府城
  之西北而小湖在由卷之西北太湖又在小湖之西北
  可案方而知也谷水在松江府南陸士衡詩髣髴谷水陽婉孌
  崑山陰陸道瞻吳地記云海鹽縣東北二百里有長谷
  昔陸遜陸凱居此谷水東二里有崑山父母葬焉水北
  曰陽山北曰陰則此水在崑山之北也寰宇記谷名華
  亭谷水下通松江祥符圖經華亭谷水東有崑山元和
  郡國圖志在縣西三十五里朱伯原續吳郡圖經本之
  酈善長云松江原書作一江東南行七十里入小湖自湖東
  南出謂之谷水南接三泖陸士衡詩所云卽此水也至元
  志 案谷者水名也故吳記云謂之谷水神異傳云目
  曰谷水也若夫長谷則長乃谷名也華亭谷則華亭乃
  谷名也水名谷名必當有辨至元志所引谷水諸條特
  因長谷華亭谷連及稱之其水自近崑山與水經注所
  述分流於太湖入海於澉浦之谷水本無涉惟志誤引
  酈善長說改一江爲松江而臆斷之曰南接三泖未免
  牽混故併錄而正之 梁元帝元覽賦時度谷水之陽
  尚想嘉禾之方壯慶亭於吳后雄檇李於越王 宋張
  堯同谷水詩短棹經行處風披藻荇香中宵孤鶴唳片
  月在滄浪 國朝朱彝尊櫂歌谷水由來出小湖渚
  城辟塞總春蕪戰場吳楚
  看猶在折戟沙中定有無
  長水 在縣南六里通硤石市吳錄地理曰吳王時此地
  本名長水故嘉興亦曰長水又始皇游至長水聞土人
  謡曰水市出天子從此過見人乘舟交易應其謡遂攺
  爲由拳至元志源自海寧諸山貫硤石東北流二十里入
  嘉興縣境嘉興湯志 明項元淇長水夜歸詩長水肅宵征中流擊楫聲湖傾天若𠋣舟駛月如行
  楊柳知門處桃花識里名祇因來往慣村犬不相驚
  國朝朱彝尊櫂歌長水風荷葉葉香斜塘慣㝛野鴛
  鴦郞舟愛向斜塘去妾意終憐長水長又長水曉行
  詩月暗千重樹風微一葉舟殘星高太白重露滴牽牛
  菽乳新漿熟魚標小市收
  不知葭菼岸吠蛤爾何求
  滮湖 鴛湖之水與其支流至城東南二里會于滮湖亦
  名馬場湖名勝志在縣南二里柳志滮湖亦稱南湖西則燈
  含窣堵北則虹飲濠梁倚水千家背城百雉蒹葭楊柳
  菱葉荷花綠漫波光碧開天影雕舷笙瑟靡間凉燠此
  一方最勝處也嘉興湯志 唐劉長卿南湖送别詩家在橫塘曲那堪萬里違門臨秋水掩帆
  帶夕陽飛傲俗宜紗帽于時倚布衣獨將湖上月相逐
  去還歸 元薩都刺過秀州南湖詩三山雲海幾千里
  十幅蒲帆挂秋水吳中過客莫思家江南盡船如屋裏
  蘆芽短短穿碧沙船頭鯉魚吹浪花吳姬蕩槳入城去
  細雨輕寒生綠莎我歌水調無人續江上月明吹紫竹
  春風一曲鷓鴣詞花落鶯啼滿城綠 明姚綬馬場湖
  詩初見菱葉稀漸見菱葉肥馬場湖水闊處處采菱歸
  范言南湖詩放生橋頭春水生馬埸湖上野烟橫魚
  鰕入市鮮無比鷗鷺迎船慣不驚 戚元佐湖上詩小
  閣堪乘興淸尊倚暮曛湖虛先受月林暗巢雲短榻
  臨秋半輕絺怯夜分沉酣有同好那用人聞 沈堯
  中春日泛滮湖詩春曰晴湖四望賒東風搖曳綠楊斜
  鐘聲隔岸翻經處帘影穿林賣酒家㶉〓隊中喧畫舫
  鴛鴦堤上鬭香車遥憐年少人如玉故向樓頭弄琵琶
  李應徵秋夜南湖看月詩小築臨長水孤村借苧蘿
  竹風生響細湖月受光多世豈忘舟楫秋偏豔綺羅獨
  憐親切地無奈暮雲何 陳繼儒登湖樓値雨詩烟雨
  織湖光半露洲前樹却笑來遊人翻向湖中去 項眞
  泛南湖詩水滿長湖一片秋微茫烟雨鏡中收芙蓉夾
  岸迎靑雀蘆荻平沙隱白鷗載酒自宜消歲月垂竿還
  擬向滄洲采菱何處歌聲斷木落天高動客愁 國
  朝楊雍建南湖有感詩佳人何縹緲綠水夜光浮寂寞
  梨園曲蕭疎竹徑秋滌愁還問酒乘興一登舟鄉夢蘋
  花冷浮生愧浪游 徐之福南湖秋興詩千古南湖水
  偏宜此夜秋淸尊邀皓月桂楫蕩中流露濕汀花秀雲
  寒古木愁美人天際蕭瑟罷登樓 徐緘南湖詩昨
  夜南湖雨點齊蓼花灘没版橋低美人曉起搴珠箔無
  限白雲飛出溪 朱彝尊櫂歌堤外湖光堤內池露荷
  珠綴夜凉時阿誰月底修簫譜更案東堂舊日詞宣公
  橋南畫鼓撾酒船風幔挂丫义碧山銀盌勸郎醉棹入
  南湖秋月斜 沈起孟南湖早秋詩鳴蟬催暑去湖畔
  嫩凉生粉墜蓮房冷絲牽蓴帶輕長天來爽氣高樹作
  秋聲一棹空明裏機忘鷗不驚 錢載驟雨過南湖詩
  亂激水心白微開天角靑數漁歸草舍一笛隱花汀髮
  動凉於樹船來活似萍煮
  茶人漫汲中恐帶龍腥
  廣濟陂 在縣南八里南北三十五丈東西一里一百步
  至元志 案此陂今無考以形
  勢揆之似在長水左近姑附此
  練浦 在縣南二十五里一名練塘吳王練兵之所南通
  橫塘西北十里許有槁壤圍環八里廣地萬畞相傳爲
  吳越戰埸趙圖記 案練浦北流入長水處曰斜塘俗名斜尖在秀水橋南又有一螺靑爲浦上水
  名 國朝朱彝尊櫂歌小舫中流播燕梢一螺
  靑水練塘坳隨郞盡日鹽官去莫漫將儂半邏拋
  雙溪 在郡城東六里以其接漢魏兩塘故名嘉禾百咏考 宋張
  堯同詩柔櫓聲相應名齊漢魏
  收可憐一溪水分作兩塘流
  梅溪 在縣南四十里秦長水之東境相傳溪旁村落多
  樹梅故名嘉興湯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溪上梅花舍後開市南新酒醱新醅尋山近有殳基宅
  看雪遙登顧況臺 繆泳村居雜詠詩長水南塘路向
  西西溪東畔是梅溪乘舟慣出梅溪市曲岸藤花咫尺
  迷
  藕溪 治東三十里明正統初許松泉植藕花于上人多
  遊咏於此吳志
  馬塘涇 在縣南七里至元志詳古蹟
  案至元志載馬塘堰身高廣之數則元時故堰猶存而
  柳志云馬塘涇卽始皇斬馬祭河神之所是其開堰成
  涇當在明初也其涇
  從海鹽塘分水東流
  六里涇 在治東六里故名吳志 案六里涇自春波門外分流東出熙春橋又東經
  天馬橋有務前橋港南來入之又東經駟馬橋有鳗鱺
  堰港南來入之其港初僅如溝雍正間開通以濟鹽運
  又東有分支北出小奚家橋其水繞東塔寺後而出又
  東有分支北出大奚家橋又東有周思涇南來入之又
  東有分支北出吳涇橋又東經雙溪橋又東經會龍橋
  又東爲鳳凰洲卽分水墩也洲東有逆水沙向西形銳
  謂之會龍山漢魏
  兩塘水自此分
  吳涇 在縣東六里一名虹涇廣野平疇有橋跨之故名
  嘉興湯志 案至
  元志有吳涇里
  海鹽塘 橫塘一名海鹽塘在縣南五里至元志自南湖轉
  路馬塘廟而上南至海鹽縣謂之橫塘故劉文房詩云
  家住橫塘曲是也考證 案橫塘雖古名其實南北相直長及百里自海鹽縣北流約三十
  里至歟城又北約二十里至半邏又北入嘉興縣境又
  北過薦涇又北過馬塘涇又北入馬場湖自半邏以下
  約五十里而近 宋何昌弼橫塘道中詩一舸淩風去
  縈紆度幾村水淸魚引子出美稻生孫山近塵埃逺秋
  晴晚席溫悠悠迷
  處所疑是武陵源
  漢塘 在縣東一十五里至元志新唐書地理志在海鹽注
  云西北六十里有漢塘太和七年開然此塘自海鹽西
  北直通嘉興故總爲漢考證 案爾時未析平湖故屬海鹽也東通平湖
  相傳漢新豐人遷於此故塘名漢塘鎭新豐嘉興何志案漢塘
  自會龍山分水東流十八里爲十八里橋其間南岸有
  林公塘水西來入之又有曹港橋水張家橋水南來入
  之橋東蓄爲漾漾北分一支東出爲鍾帶塘又分一支
  北流通胥山塘又東有空廟塘水南來分三口入之塘
  又東南爲焦山門橋自衆歡塘南來入之又東九里至
  新豐鎭有三王子塘南來水入之又東九里爲九里亭
  有沈莊塘水南來入之又東七里至白馬堰入平湖縣
  界又東二里至縣治 明高承埏十八里橋詩野外官
  橋斷溪邊綠柳層人家多酒市風俗但漁會問渡爭編
  竹聽歌雜采菱晚來飛雨過半溼夜船燈 國朝朱
  彝尊棹歌花船新造水中央曉發當湖泝
  漢塘聽盡鐘聲十八里平林小市入新坊
  魏塘 華亭塘通松江府華亭縣至元志今俗呼嘉善塘嘉興
  湯志魏塘河亦名武塘相傳魏武帝嘗經此故名趙圖記案魏
  塘自會龍山分水東流七里爲七里店又東北流有雀
  母廟港水南來入之又東有白蘆涇水北來入之又東
  爲半墩又東有分水爲先福寺港又東北十數里爲九
  里灣又東北九里抵嘉善縣治 又漢魏二塘之名舊
  志所載遷新豐人及魏武經此之說並屬無稽姑存而
  不論云 明貝瓊魏塘夜泊詩風帆如健馬一日過嘉
  興水鳥時相喚秋〓尚可憎照人明月近
  接地白河澄耿耿渾無寐中宵對玉繩
  麒麟塘 在縣東南一十九里通漢塘南北長三十六里
  嘉興湯志 案麒麟塘水自海鹽塘分支迤邐東北流
  至石佛寺前折而北趨其下流正出之口舊爲土人所
  築名麒麟壩今水分消東由張家橋西由曹港
  橋並入平湖塘此塘不敷三十六里舊志誤
  伍子塘 治東二十五里接胥山吳志相傳子胥伐越駐兵
  於此故山水皆以爲名趙圖記長四十餘里南接漢塘北
  接魏塘入嘉善縣境嘉興何志
  靑龍 港治南七里通橫塘正對郡譙樓吳志
  高豐廟 港在德化鄉别見寺觀
  竹林廟 港在里仁鄉别見寺觀
  李塔港 在新豐鄉以上嘉興何志
  施洪港 縣東二十六里東北接伍子塘嘉興湯志詳水利
  幽港 縣東二十里其水頗闊北通嘉善塘
  白雲橋港 在嘉會鄉以上嘉興何志
  六萬軍港 在長水塘東有六萬軍塔吳志詳古蹟
  俸祿港 在長水鄉
  六里塘河 在胥山鄉
  廿里橋河 在永豐鄉
  永新河 在嘉會鄉以上嘉興何志
  高家灣 治東南二里吳志民廛齧水而居市樓水閣依趁
  南湖勢彎如月嘉興湯志
  草場灣 在縣東北二里又名柴場灣舊傳市薪者聚於
  此故名柳志今傍灣皆市廛櫛比鱗萃嘉興湯志
  烈婦津 在王店西塘口詳列女傳
  繡鵬灘 在梅溪傍以上梅里志 國朝朱彝尊詩水木陰陰夏尚寒桑枝風戾幾曾乾莫
  愁著屐衝泥遠小
  舫撐過繡鴨灘
  沈莊塘 水從乍浦之西新行鎭之東迤北流入縣境過
  沈莊橋約六七里分支其正北流至九里亭東北流至
  白馬堰並入漢塘沈莊者沈參政之宅嘉靖間倭寇平
  湖曾流匿於此事載吳志
  羅漢塘 自海鹽塘半邏北分水東流橫亘於王廟塘空
  廟塘衆歡塘諸水之南東入平湖界
  鍾帶塘 自漢塘十八里橋分水東流六七里至龍口又
  東北十餘里過大雲寺又東北十八里至鍾帶鎭又東
  北入魏塘以上新纂 案大雲寺之東西巳有嘉興與嘉善錯壤其鍾帶鎭隸嘉興而鎭之四圍悉
  隸嘉善
  秀水縣縣境無山
  秀水 邑舊有秀水世傳間歲天和景明則水漾五色士
  子見多擢第仕者美遷常人亦獲慶也故邑因以名柳志
  在城東北隅卽城濠之三义水會處趙圖記謂漕渠經
  北麗橋與橋東秀水合又謂宣公橋水循城而北與秀
  水合是也新纂 宋張堯同詩好景明于畫長浮五色波一竿吾欲釣來此聽漁歌明高〓志詩
  挂席晚烟收忽與天風遇誰唱秀州謠恐是南塘路
  周紹濂詩望吳門外水如油潋灎浮空映鷁舟莫是西
  施曾濯繡至今
  人羨錦江頭
  運河 舊志云隋大業中開吳志運河至嘉興府城分支夾
  城左右水道提綱 案縣境運河南自桐鄉縣界北至吳江縣界凡六十里詳後山水總
  月河 治北一里其水抱城灣曲如月故名亦曰月濠吳志
  案月河古杉靑閘之月河也明許恂如秀州百咏序
  凡近閘之河皆稱月河是巳古有月河寺明初林輔和
  周內翰遊月河寺詩云露冕行春到月河僧房寂寂少
  人過當卽堯同詩所稱蓮社耶宋張堯同月濠詩入
  逕深於塢滄波近馬蹄每
  尋蓮社友咫尺走東西
  寶帶河 在府治西二百步歲久阻淺案此河以唐寶華寺得名
  錦帶河 在府西子城下南通瑞虹橋北連州後橋以其
  環抱府治故名以上鄒志 國朝朱彝尊棹歌寶帶河連錦帶斜精嚴寺古〓金沙牆陰一
  逕遊人少開徧
  年年梓樹花
  烈女河 在州後橋之下卽錢子順妻妹二貞一節同死
  處吳志詳列女傳
  運河南北岸諸水 漕渠入秀水境又東三十里遶府城
  趙圖記 案府城以西運河南北兩岸各水口雁齒相
  排舊志錯載未明今舉其大略南岸自桐鄉縣交界東
  爲迎春橋港又東爲賈家港又東爲姜家港三口皆進
  水又東爲武陵涇又東爲王家涇又東爲西塘兜又東
  爲東塘兜諸口皆出水又東爲大紅涇又東爲渡船港
  二口水出人無定又東爲兪經港又東爲莫家涇二口
  皆進水又東爲張家浜又東爲夏家浜又東爲西草場
  中草埸東草場三浜又東爲金家涇又東爲麻園涇又
  東爲池魚浜又東爲學綉涇又東爲義壩口又東爲锺
  家村浜又東爲四涇壩口又東爲龍橫浜又東爲牛橋
  港以上諸口皆出水其北岸相鄉縣界爲正家橋港又
  東爲新開河澗又東爲觀音橋港橋與南岸迎春橋對
  又東爲萬壽橋港又東爲嶽廟澗又東爲戴家澗又東
  爲陶家澗又東爲老娘澗又東爲鰻澗又東爲吳家澗
  又東爲新廟澗又東爲談家澗
  以上諸口皆從運河分水北流
  臙脂河一名傾脂河相傳西施傾脂水於此檇李詩繫國朝朱彝尊棹
  歌春城處處起吳歌夾岸疎簾影翠蛾
  一葉舟穿粧閣底傾脂河畔落花多
  范蠡湖 在澄海門内范蠡橋西約周二十畞湖水繰絲
  甚白中產五色細螺昔范蠡泛舟五湖從此發棹鄒志治
  西南一里金明寺後水淸不涸深處不可測萍荇不生
  湖心有西施梳粧臺今廢水落遺址尚可見吳志 宋張堯同詩
  少伯曾居此螺紋吐綵絲一奩秋鏡好猶可照西施
  國朝彭孫貽冒雨訪范蠡湖詩少伯旣霸越採藥尋
  滄洲長揖烏喙公飄然五湖遊錦衣入吳官乃是石室
  囚龍虎不可餌功成謝諸侯廢寺枕遺宅草木俱靈幽
  寒藻舞雙鯉澄波悅羣鷗高軌邈千載湖水長悠悠伍
  胥徒智勇憤決錢塘流斯人友安期陰符祕丹邱至今
  越來溪古月照我愁 陳玉璂詩澄湖晴望斷平蕪却
  憶當年范大夫亂後君臣猶在越異時踪跡不歸吳一
  春雁鶩常飛動中夜魚龍竟有無知爾封侯原不羡稽
  山囘首月明孤徐 善詩里巷高蹤在無勞問霸圖扁
  舟人自遠遺廟月常孤弱柳移吳沼靈茅薦越巫由來
  江海意強半托菰蒲 周篔詩見說鴟夷子曾爲越大
  夫家方浮震澤國巳沿句吳金范祠猶在弓藏語不誣
  平生鰕菜意只許配蓴鱸 王瀛彥范蠡湖懷古詩功
  成身退扁舟去此地猶傳范蠡湖豈爲蛾眉甘遯跡早
  窺烏喙欲全軀黄金鑄像空祠廟碧水流名入畫圖今
  日梵宫頻眺望秋風千載憶黄鱸 陳忱詩霸業消烏
  喙花宫祀大夫書還名越絕里自屬陶朱苔石思羅綺
  春城聽鷓鴣明粧無
  處所螺髻現晴湖
  天星湖 嘉興縣東五里有天心池吳地記天心湖一名天
  星湖舊經云其池東西二十四丈南北闊五十四丈池
  口闊五十四丈舊傳秦始皇所掘水草不生亦一異也
  至元志天星湖卽始皇發四所掘以禳天子氣者深泔不
  涸不產水草俗傳天星墜穴泉與海通故大旱不竭旁
  有古碑漶漫不可讀嘉興湯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天星湖口好花枝便過三春采未
  遲蝴蝶雙飛如可逐
  敎郎乞夢冷仙祠
  鴛鴦湖 檇李澤國也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計百有
  二十頃而其利實瀦水以資土田灌溉其產蒲菱餘茭
  芳雞雍之屬而蘇茩味特芳甘膚色凝綠他所無有也
  其禽則鸍鹥春鋤鵁鶄洿澤而多鴛鴦故名鴛鴦湖或
  云東西兩湖連故謂之鴛鴦湖今以其居於南方又謂
  之南湖云一名雙湖柳志湖在府城南半里許長水歸焉
  考至元志不載此湖而東坡過秀州贈錢端公安道詩
  有鴛鴦湖邊月如水孤舟夜榜鴛鴦起之句則其名早
  著矣新纂 元陳世昌南湖賦禾城之南有積水焉界吳越之土疆直斗牛之星躔雖川浸之不侔亦泛
  濫之所先挾地勢之爽塏匯淸波之淪漣紛纚纚其來
  屬咸爭奇而効妍若乃泝其源委則天目之崖苕霅之
  溪東會吳淞西控禦兒支流旁達聯絡相維以灌以溉
  以遂夫土宜其南則長水之塘殳山之鄉出硤石道海
  寧岸絕兮望洋其北則杉靑之閘平望之亭表裏湖江
  井包濁淸眾流之趨混浩浩以達于滄溟其則有良
  田衍沃灌木叢生麻麥夏熟秔稌秋登溝塍绮錯原隰
  縱橫蔬圃之利瓜芋薤菘蘆菔茄實繁其上生其中則
  有萑蒲葭菼澶漫渺瀰紅蕖濯錦翠荇牽絲菱生而紫
  角爭舊芡長而紅豆欲齊玉截肪而無玷珠脫蚌而未
  纍可以續食代飽爲水蓏之珍奇魚則鰷鯾鰋鱖鯉鯽
  〓鰕白小羣鮮雜以蜆螺網古相求泌〓交加霍如霧
  散倏爾雲遮或鱗甲璀璨或〓鬣〓〓或貴列鼎俎或
  賤比泥沙以得之而厭〓恒家益而戸夸若乃時雨降
  川澤盈春流汨其乍起綠波豔以鱗生於是淑景布麗
  微風扇和靑莎綠隄虹梁跨波都人士女往來婆娑列
  綺席間淸歌揚桂楫浮綵舸以樂時雍旣麗且都又若
  潦水盡寒潭澄天翳絕湖鏡平望頹陽之西下見明月
  之東生漁歌互荅水調淒淸輕〓短棹比渚連汀實豫
  且之攸樂匪伊人之所恒别有浮屠之官號爲眞如孤
  塔岧嶤仰攀雲衢俯瞰川陸渺漭縈紆巨浸涵其表遙
  峯峙其隅極南湖之壯觀攬秀色而無餘口口口名臣
  口口口實爲風氣之所聚亶乎昱而光新凡湖之美盡
  是而不乏所陳矣嗚呼噫嘻惟昔春秋敵國初讐夫差
  句踐各奮其謀疲民以逞暴骨爲邱檇李敗師甬東使
  居越不爲僇吳其沼乎然則是水固嘗閱前代之興亡
  鑑當年之成敗洗干戈之污衊復民生之凋瘵語其量
  一勺之多語其用五行之大豈直涵烟波浮藻菜狎遊
  觀資玩愒而巳哉客有爲之譏者曰洞庭彭蠡之水天
  下之大者也子不是之求而獨甚譽於茲水不已過乎
  余曰不然人情忽于所近小大各有攸當是故鵾鵬扶
  搖萬里而鳩鷃亦自足翱翔太山之高千仞而不能有
  加於毫芒莊生所謂目擊而道存隨寓而無方者也亦
  奚病哉乃爲之歌曰南湖之淸兮可以濯纓南湖之上
  兮聊寄我情地之勝兮獨不以人而後名後千載兮亦
  有慕其遺聲 胡奎南湖玩月詩團圓三五月挂在鴛
  湖東方舟泛平流坐我靑天中低頭看月月在水倒影
  姮娥呼不起三更露下苧袍涼恍然濯足銀河裏城南
  斗酒眞珠紅與月共醉鮫人宫醒來月落不知處張帆
  且趂淸風去 又雙湖芙蓉曲銀塘水静秋波白芙蓉
  浥露香烟溼翠綃榮薄錦雲濃水紋搖蕩雙溪〓妾家
  住在湖上頭木蘭爲楫沙棠舟錯金孔雀攏蟬髩百索
  明珠垂臂鞲蕩舟日日穿花塢不覺花深紅日暮欲將
  羅帶結同心斷藕絲柔不成縷金覊白馬誰家郎日光
  照耀羅衣香嫣然一笑却囘顧隔花醉贈雙鳴璫鳴璫
  暗結羅襦小識得君心爲花惱昔時妾貌似花紅今日
  紅顏鏡中老坐對芙蓉雙淚垂妾貌君心兩不知 高
  㢲志鴛湖秋月詩雙湖偃長虹月出微瀾静鼓枻獨沿
  洄流光蕩空影 邵亨早春鴛湖夜泊詩燒燈過了閒
  閒門靜踏月歸來㝛酒香何處高樓夜吹笛曲中桃葉
  斷人腸 明周瑾南湖卽事詩湖水空明静不波蕩舟
  人遠夕陽多我來無限相思苦欲采芙蓉奈晚何 朱
  樸南湖采蓮曲湖南采蓮子湖北采芙蓉蓮子心猶苦
  芙蓉花自紅日蓉高歌下烟渚鴛鴦飛向湖東去 文
  彭詩秀水亭前水荇香鴛鴦湖上浴鴛鴦逺天簫鼓迎
  歌扇倒影樓臺浸女牆蘭漿夷猶働菡萏竹枝欸乃和
  滄浪莫嫌煩暑無由避月照波光玉露凉 潘腸升詩
  秋滿晴空月正圓隔湖聽唱小遊仙不因蘋際微風起
  那得淸音到畫船平波瀲灎羨雙鷗艸借晴光綠滿洲
  花事欲殘人未到一時憑徧畫山樓 張若羲夜泛詩
  曾記舊烟雨今疑小輞川漁燈見還没螢火斷猶連歴
  歷星邊樹遙遙水上天何緣同少伯爲櫂五湖船 陳
  繼儒詩水月淡無際秋風淸可憐是誰能領略罷釣野
  漁船 高承埏詩兩湖秋水抱城斜縹缈樓臺帶落霞
  日暮鴛鴦看不見數聲風笛起蘆花 國朝李繩遠
  南湖春詞鴛鴦湖頭翡翠樓鴛鴦湖畔木蘭舟幾度相
  思隔春水憑欄日暮不勝愁 黄濤詩繫艇鴛鴦渡香
  高菱芡風名園凋岸柳古塔廢秋蟲㶉〓浮還没鸕鹚
  西復東五龍橋影落兩水夾長虹 朱彝尊櫂歌沙頭
  㝛鷺傍船棲柳外驚鳥隔岸啼爲愛秋來好明月湖東
  不住住湖西百尺紅樓四面窗石梁一道鎖晴江自從
  湖有鴛鴦目水鳥飛來定自雙 譚吉璁櫂歌參旗橫
  照郡樓平塔火初沈漁火生郭外
  城中十三寺一時落月盡鐘聲
  相家湖在縣東北九里昔有相氏居湖之濱故名菱蕩
  漁叢鋪波壓浪尺水皆腴受西南之流東入嘉善嘉興湯志
  明戚元佐詩短髮風前還獨往坐來百草何芳芬靑
  天不動閣沉水白鳥雙下湖生雲酒綠欲傾無客共花
  開半謝知春分淩虛自叩木蘭櫂倚盡蒼茫空夕曛
  國朝朱彝尊櫂歌懷家亭館相家湖雪艇風䦨近巳
  蕪猶有白蘋香十里
  生來黃蜆蛤蜊麄
  聞家湖 聞川東三里爲聞家湖宋聞人氏家焉相傳聞
  人尚書而佚其名趙圖記 案尚書名建詳列傳距嘉禾郡北三十里
  市涇運河之東有千頃之陂曰聞湖稅暑亭記 案宋有武節將軍朱張
  宣扈興南遷家於聞湖宜元孫恂恂子穹壽建稅暑亭
  岑士貴作記各志所載甚明浙江通志誤以朱張宣爲
  聞人宣乃承檇李詩繫之失今通呼梅家蕩明朱國祚有梅家蕩櫂
  歌見介石齋集產黃蜆佳新纂詳物產
  幽湖 治西四十里支流環錯匯爲深源因以幽名吳志幽
  湖有二雖名湖其實港也一在靈㝛鄉一在雲泉鄉名
  並見秀水李志其在靈㝛鄉者多前人題咏卽吳志所
  稱治西四十里者是新纂 明貝瓊寓幽湖客舍詩我無太古明星宅白首西東寄此身
  巳免崎嶇投劍外敢辭寂寞老江濱枇杷結子初肥雨
  芍藥畱花不見春萬古乾坤同逆旅兩山風月屬詩人
  又九月望日僧覺原過幽湖讀書所走筆爲贈且有
  紫薇山之約詩云野老讀書溪水南渾如杜甫百花潭
  安得仙人來七七且從禪客語三三山多秋雨都荒菊
  樹著新霜未熟柑更約葛翁丹井上好詩連夜爲君談
  宋濂幽湖月滿詩蒼旻不挂一遊絲兩岸漁
  歌月上遲看破嬋娟眞面目菱花無語笑馮夷
  韭溪 虞仲翔川瀆記云太湖東通長洲松江水南通烏
  程霅溪水西通義興荊溪水北通晉陵滆湖水東通嘉
  興韭溪水凡五通謂之五湖太平寰宇記在州南入里方輿勝覽
  宋聞人綱嘉禾志及至元志所載道里同案舊志在縣南入里今詢之耆
  老考其地勢絕無所謂韭溪者惟在城有橋名韭溪而
  張堯同詩亦有分流入郭來市橋人影合之句疑卽南
  湖之支流經城而達北運河者是也運河之水西北接
  太湖虞所謂東通韭溪者蓋因北接運河而誤其稱在
  縣南八里者舛謬無疑柳志韭溪實長水之正派與松霅
  荊滆四水相當至隋穿漕渠及府置城濠其流分殺遂
  迷其處今城中韭溪橋處乃其末流堯同詩謂分流者
  本上源入郭者指下流聞志非謬趙圓記 案柳志詆東通韭溪句因
  北接運河而誤非也運河鑿於隋代虞爲三國時人安
  得先有誤耶葢古韭溪甚長不獨長水爲上流卽後世
  所稱運河何莫非韭溪之故道李日華〓嘉興縣志曾
  辯之今震澤縣尚有韭溪港見太湖備考亦其一證自
  穿漕鑿濠而後盡没舊名志家但據城內尺寸之水求
  之泥矣 宋張堯同詩終與雙溪接分流入郭來市橋
  人影合不解洗塵埃 明周棐非溪春水送張别駕詩
  春風吹花澄海門韭溪雨足浮春雲碧漪分流入城去
  石闌橋壓玻璃紋使君靑驄駐溪側椎鼓官船
  送行色片帆直溯五湖東水晶宫中夜吹笛
  爽溪 在治西上有水西寺相傳唐宣宗爲光王時嘗隱
  於此秀水任志 案溪在水西寺側因借唐宣宗詩有殿閣淩雲接爽溪之句志家沿襲遂被此名其實
  僅一曲尺水
  非可言溪也
  穆溪一名穆湖又名穆和溪在縣西北三里此水接上谷湖入太湖
  至元志 據吳志上谷湖在治西南六十里西受硤川
  之流則與今穆溪遠不相屬今之穆溪在郡北運河之
  右僅長三里許趙圖記謂漕渠出杉靑間受穆溪水是
  也距太湖亦尚遠葢源流均失故處未可泥古以求耳
  水中多龍骨俗傳龍蛻於此秀水李志 宋張堯同詩靜練明田外源流笠澤通
  不因逢歲旱誰識濟時功 國朝朱彝尊櫂歌穆湖
  蓮葉小於錢臥柳雖多不礙船兩岸新苗纔過雨夕陽
  溝水響
  溪田
  東溪 在縣西北七十一里今名爲斜港秀水李志 案新塍鎭西北有
  斜港分爛溪水東南流以及於
  鎭但溪去縣無七十一里志誤
  西溪 在府城西二里徐一夔西溪記詳園宅
  芝溪 在縣西北五里柳志 國朝張劭芝溪歸舟詩荻葉多藏岸綠菜花半夾村黄漸
  覺曬蠶天暖微聞燒笋風香雨被白鳩呼出烟從花鴨
  衝開酒店船頭未辨燈橋湖上先來 朱麟應續櫂歌
  芝溪溪水抱村囘溪上人烟暮景催
  兩岸微風瓜蔓一引籬疎雨豆花開
  麻溪 治西北三十里水通太湖秀水任志麻溪之水穿爛溪
  而東至王江涇之聞店橋曲折頗多有專屬吳江者亦
  有與秀水合轄者吳江縣志
  車溪 自石門縣東北流經桐鄉縣北自皁林堰口抵靑
  鎭南北二十里又東北流經秀水縣北三十五里合於
  爛溪大淸一統志 案至元志車溪作車溝互見石門桐鄉
  爛溪 在縣西北四十三里柳志爛溪受車溪及湖州苕溪
  諸水波流湍急自靑鎭以東橫亘十里北屬吳江東屬
  秀水下平望趙圖記 國朝釋德山詩平波夕照拓紗窗銜尾西來賈客艭兩岸楓林看不厭
  一帆風送
  下吳江
  錢家溪 在縣治西北二十五里相傳舊有富室錢氏居
  之故名柳志
  菜花涇 在縣東六里柳志康熙四十四年春
  聖駕南巡由松江幸嘉興經臨此處見菜花被野卽
  命駐宿村氓扶老攜幼歡迎羅拜塡溢阡陌至今耆老猶能言
  之新纂 國朝禇鳳翔禾事閒吟 翠華昔日幸雙溪鳳艒龍艑盡向西傳語菜花涇 駐彈
  水圍夜㝛
  萬星齊
  秋涇 治東北六里吳志 案柳志秋涇作羞涇一曰揪涇趙圖記云以朱買臣得名葢猶沿
  舊稱而康熙府縣志及曝書亭集巳更今
  名其水自杉靑閘分流出秋涇橋東北去
  王江涇 在漕河東因巨姓黃氏江氏居此亦作黃江涇
  方輿勝覽王江涇吳江秀水之間西受聞店橋麻溪南受嘉
  興運河水北至合路沈彤吳江志
  新城塘一作新塍詳市鎭 在縣西北七里以通新城市鎭故名
  柳志 案水自烏鎭分水墩一支東流數里入縣境又
  東約二十里至新城鎭又新城之西北自爛溪分一支
  東南流入之又東至東塘匯又東南至九里匯又東過
  大德塘橋入石臼漾東出棚堰橋抵郡城西北隅會運
  河自新城至郡凡二十七里 國朝朱彝尊櫂歌九
  里橋西落照銜櫻桃初熟鳥爭鵮須知美酒烏程到遥
  見新塍
  一片帆
  冬瓜湖塘 冬瓜湖塘一名東郭湖塘在縣北三里冬瓜
  湖堰在縣北至元志 唐張祐領堰事見叢談今堰已開通柳志周鼎記
  略云吾郡有大鄉曰麟諟地皆平田而衆流交絡於中
  其南則郡城之東郭長陂橫亘三十里曰冬瓜湖塘趙圖
  記嘉興府城東有支渠二一東北流通嘉善北境崇福
  案此卽冬瓜湖塘一東流至嘉善城南曰華亭河水道提綱案此卽魏塘
  又案冬瓜湖塘自城外鉗家橋分水東北流有秋涇西
  來入之又東北有菜花涇南來入之又東北出塘橋有
  烏橋港南來入之又東北過塘匯鎭又東北至高地村
  有相家湖水南來入之又東北至運涇港入嘉善境自
  郡至此凡二十一里此與魏塘乃郡境諸水趨艮之尾
  閭也 國朝朱彝尊櫂歌江市魚同海市鮮南湖菱
  勝北湖偏四更枕上歌
  聲起泊徧冬瓜堰外船
  蘆藶塘 在縣西北五里趙圖記 俗呼蘆蕩灣
  石臼漾一作石舅漾張士誠據吳稱王嬪家石氏居此故名
  許恂如秀州百詠注 案石臼漾居郡之乾方堪輿家
  謂與滮湖㢲水相應石臼以形名許說近誣而譚吉璁
  棹歌亦似詠其事今並存之 國朝譚吉璁棹歌石
  臼湖南麻雀墩溪流盡向木蛇門三江霸業今何在吳
  越春秋又屬孫 錢載石臼漾殘雪詩篆紋流至淸本
  是苕所派況來雪晴時艇子搖益快風鳥聲不聞烟林
  色如壞人家屋山竹梢葉巳勝畫高城渺囘
  首翠靄隔香界誰爲施水游履齒佛前敗
  白龍潭卽三塔灣 景德禪院前有白龍穴於此行舟飄溺居
  人作塔埋舍利以鎭之今寺之伽藍神乃順德龍王也
  宋淳熙攺元秋大旱知縣李時習以龍潭在此遂以太
  平廣記載南中攪龍事請於知州張元成張命如法行
  之果大雨歲以豐稔李作記鐫之石攪龍法以長繩繫
  虎頭骨投有龍處卽得雨今婺州圖經亦載攪龍之事
  合諸大蘇公起伏龍行次公邢山潭詩則此法洵不誣
  矣至元志 案方輿勝覽及閒窗括異志所載略同宋李時習白龍潭記漕渠出通越門直西三里斗折
  以北面其曲爲今景德寺前有三塔枕其流流之深倍
  左右四尺龍之所宅也寺有伽藍祠號順德龍王蓋嘗
  有德爵莫考其所以始舊俗云風檣雨櫂淪溺不測往
  來者謂險眎江湖間乃相與琢石韞舍利建浮圖鼎足
  鎭之所謂三塔者也塔初成炅光夜明除害乃巳豈其
  依佛慧力易暴以仁如華嚴經所言遂以福德有此珠
  宫貝闕耶圓經亦不載始末元豐已未歲有張君勝者
  作三塔白龍潭詩其序云爾或云近歲有艤舟河上夜
  半風雨晦冥遷之數十步櫂夫幾殆然皆以此非深山
  大澤且不考知其故意欲易之淳熙元年夏五月潭之
  所大雨雹殆陽不克也克必過過則爲旱巳而不雨至
  於秋七月萃者待而秀發莢者待雨堅好有旨禱羣望
  最後築壇刑白鵞坎血以祠藴降如惔郡剌史毘陵張
  公元成顧曰將何以拯民憂時習曰歲旱取虎顱骨納
  諸有龍湫潭中可以致兩法用長綆繫之爾是卽出之
  先大夫嘗行諸京口兩旋至請加之於三塔之潭公曰
  諾獻議者疑之夫事旣亟矣知之而不能行〓行之而
  不勇不誠謂吾民何于是綿蕝如法乙未公從僚吏出
  禱小雨隨之越三日丁酉禱畢蜿蜒雲端不終朝大雨
  翼日又雨雹繞佛盧震而人虩然如在其左右不涸不
  流不萎不蘇歲酒以大熟邦人咸喜嗟夫十日不兩則
  飢五日不雨則饉今飢饉不作盜賊無有人以爲是故
  然孰知龍之自乃卽廟貌寵新之命車命服始追用王
  儀不宣厥靈客有過之者爲習時言川澤之物莫智於
  龍上古之世有以龍名官者官修其事則禱雨其艱哉
  厥後不能紀遠乃紀於近近而民事爲民師者今或曰
  所不給又何暇議龍之智矧曰天地陰陽之事其言似
  有旨故併書之 案建塔始末李記雖云圖經不載然
  至元志則據宋志云碑載寺僧行雲積土塡潭於光起
  處建塔鎭之 宋許同曰龍潭詩呼吸湖中水山椒寄
  此身洞門風雨夜電火逐霜鱗 岳珂嘉定丁卯余守
  構李召還郡人相餞於三塔灣偶至此寺有感詩往年
  曾佩雙湖組古刹猶題三塔灣墮雁重尋湖浩渺斷虹
  渾記水囘環兩州隔絕名無改二紀棲遲老復還病衲
  雖無分别想經行莫作少年看 元辛敬龍潭暮雪詩
  淸溪駁奔湍神物出其下浩劫空浮雲中宵走雷雨吾
  從廬阜來六月不知暑對此發幽期長吟度秋浦 明
  王思任詩泊舟三塔灣偶入景德寺寺中有老柏蒼桂
  千年翠秃頂橫肱掣殿雲銅皮剝食碑贔屭寺外深淵
  睡白龍月明潛起聽經字老僧咒鉢肯相容願作嘉禾
  行雨使
  螺潭 在縣南五里相傳舊有白色螺生其中故名潭之
  西有廟柳志廟舊爲趙氏宅嘉興湯志 國朝沈邁螺潭廟晚棹詩白鳥橫飛過碧
  潭看花醉後泛城南木魚響
  出新篁裏烟樹迷濛入暮嵐
  九觔潭 在治東北思賢鄉南接天荒許家二蕩天荒蕩
  西接毛頭菜花等蕩吳志皆有菱芡之利柳志
  雁蕩 治西北二十五里秀水任志一名雁門蕩有海雲樓今
  廢趙圖記
  又稱雁湖湖有堤堤有亭曰冠鼇近時所建朱
  麟應題聯云一道平連吳越水三橋半擬白蘇堤葢水
  東卽吳江縣境也西南有苜蓿灣見蔣之翹詩注宋元
  來陶氏世居此新纂 明茅坤王質齋墓碑公飲予於雁湖之上檻以外烟波萬頃公築室而
  俯之左圖右史嘉樹名花爛然繡錯與鳬鴨鵞鸛荷芰
  莎芷相掩映或謂輞川不過也 陶照雁湖晚眺詩蘅
  皋秋色滿楓老葉疑花翠黛銜殘日金波浸落霞牧歸
  猶弄笛漁散却移槎一水盈盈隔柴桑處士家 蔣之
  翹詩淼淼東西湖雁掠菰蒲起忽憶坐扁舟瀟湘秋色
  裏一抹漁村烟迥波渚成枉入市腥風來家家齊晒網
  國朝張天麔櫂歌河鷺沙鷗日往還半篙新
  漲碧如環客來常伴漁翁㝛暮雨瀟瀟苜蓿灣
  和尚蕩 在縣西北二十八里柳志
  官蕩 在治東北十五里趙圖記其形略如束腰故有南官
  蕩北官蕩之稱近岸多種荷新纂
  長蕩一名長溪古秀州東北境鄉名思賢襟帶湖蕩其東有
  溪橫亘震兌二三里許曰長溪沈氏家乘
  陳盛蕩 在縣東北三十里有陳盛二族家焉趙圖記
  六百畞蕩 治東北二十九里吳志廣袤六百畞柳志舊爲
  柴蕩宋給於州學趙圖記
  化成橋港 在象賢東區長九百三十丈
  思家橋港 在象賢東區長一千一百一十丈
  渡船港 在象賢東區長二千二百丈
  吳家港 在象賢西區長一千三百丈
  魚橋港 在靈㝛東區長一千二百丈
  宣涇港 在靈宿西區長一千四十丈
  幽湖港 在雲泉鄉長一千二百三十丈
  謝洞港 在柿林西區長一千六百丈
  橫塘港 在柿林東區長一千五百八十四丈
  馬涇港 在柿林東區長一千二百八十三丈
  鴨頭灣港 在復禮東區長八百五十三丈
  徐涇港 在永樂南區長五千一百十丈
  陸涇港 在永樂南區長二千三百七十丈
  彰陵涇港 在思賢鄉西區案秀水李志於一區內載彰陵涇港有一云長一千二
  十五丈一云長
  七百一十丈
  合路港 在思賢鄉西區長一百五十丈以上秀水李志案陸游日記
  合路賣鮓者甚衆故朱彝尊櫂歌有不須合路尋魚鮓
  但向分湖問蟹胥之句 又案秀水李志列各鄉支港
  凡二百餘皆著其來去及長短之數惜未免混淆第存
  其名目尚可藉以考核今於各鄉摘錄長港一二略見
  其端而合路名
  較著遂附焉
  嘉善縣
  胥山 在治南十三里半屬嘉興縣嘉善倪志乃硤石山之餘
  支嘉善章志詳嘉興縣 明沈槩登胥山詩山骨巉岩小徑通登臨于此惜英雄劍痕慘淡蒼崖上鳥跡荒
  涼古穴中艸色亂侵尊酒碧江流遙趂夕陽紅今朝不
  結尋常會慷慨相成孝與忠 陸〓詩伍胥來駐馬見
  說此山頭草木兵猶似乾坤氣未收蒼崖含㝛雨野屋
  抱寒流日晚一登眺天風吹客裘 沈道映登武水城
  橋望胥塘詩閒攜雙屐向河橋綠埜靑塍入望遥幾處
  鶯花迷古堞一川烟雨送輕橈英雄去後名還在芳草
  春來恨未銷無限吳宫零
  落盡空城猶上伍胥潮
  鳳凰墩 在永八南區東菖蒲涇左石高一二丈嘉善楊志
  潘家墩 在奉四北區胥山之脉其石方可一畞形如臥
  牛趙圖記
  茜墩 在永八北區祥符蕩西石高丈餘延袤四五丈生
  茜草故名
  蹲墩 在奉四北區章練塘南頑石突兀有水環之若蹲
  獸然以上嘉善楊志
  鷗石 在西菖涇右岸蹲若沙鷗半隱半見嘉善戈志
  案以上諸墩嘉善章志云胥山之脉散入平疇
  始於西南迄於東北如鷗如牛略可攷見者也
  文水 自文廟後環繞黌宫袁志在明倫堂前今湮塞嘉善于志
  學宫前三台沙三小圩也堪輿家言邑中人文之秀鍾
  于是今爲居民所佔魏塘紀勝雍正八年知縣郜煜議復跡
  未及行嘉善戈志嘉慶四年知縣萬相賓開濬新纂
  鶴湖 在縣西北三十六里中多蓴菜蘆葦舊嘗產鶴故
  名名勝志 國朝彭孫貽鶴湖眺鳴鶴樓詩飛甍窈窕俯疎汀林樹蒼茫四面靑水榭樓臺畱返照高城
  燈火亂春星憂時爲誦登樓賦題壁還摹瘞
  鶴銘莫說軒窗烟五色飄飄羽駕集仙靈
  麟湖 東麟湖俗名六百畞蕩西麟湖俗名千畞蕩與秀
  水縣接界大淸一統志 在縣西十三里有東西兩湖檇李詩繫以
  在麟瑞鄉故名嘉善楊志 明朱純麟湖夜泛詩寥落暮天迥蒼茫湖水平秋雲開雁道涼雨
  洗蟬聲坐石忘收釣臨流愛濯
  纓自緣耽野趣不是爲逃名
  汾湖 縣西北有汾湖明史地理志在縣西北三十里半屬吳
  江故名中產巨蟹風味殊絕明一統志 元楊維楨遊汾湖記至正九年三月十
  有六日吳江顧君遜旣招客遊東林明日復命釣雪舫
  載聲妓酒具遊汾湖客凡七人會稽楊維楨甫里陸宣
  大梁程翼金陵孫煥雲間王佐吳郡陸恒汝南殷奎妓
  二人珠簾氏金粟氏也朝出自武陵溪過伍子難二里
  許北望見鵲巢喬樹顚岸桃花與水楊卽緋翠相間長
  竿旂出緋翠頂主人云顧村也又五里所見修篁喬木
  蔽芾亭臺於巖洞之上遂解舟維來秀橋不問主逕詣
  亭所亭曰翠巖主人陸君繼善出肅客憩樂潛丈室設
  茗飲談樂潛詩有向夕羣動息時聞落葉聲之句余嘉
  而錄之復引客至嘉樹堂觀先翁手植百歲棠就飲堂
  上出鐵笛一枝云江南後唐物也有刻字云一枝橫寒
  玉七點明瑞星余爲作淸江引一弄聲勁亮甚笛闋陸
  君恒揳余三絃琴顧君遜亦自起彈十四弦命珠簾氏
  與孫君煥文作十六天魔舞飲徹妓蹋歌引客至長隄
  上度來秀橋至南陸庵班荆坐大樹下珠簾氏用白蓮
  瓣行杯酌主客舟中鼓吹交作兩岸女婦馳逐而觀者
  襁屬不絕解纜出汪港五里所至汾湖湖東西袤八里
  南北如之湖分兩半一屬嘉禾一屬姑蘇故名汾湖云
  舟經龍王廟酹酒龍君備便風果應錦帆一開卽抵柳
  溪過吉祥寺遊鮑氏池亭亭有古松數十章奇石數十
  株亭巳廢環翠池及石屋洞尚無恙時寺客徐徐柳邊
  出陪談興廢事云池亭爲前朝鮑節制書墅今子也孫
  無噍類惟遺八十老媪不能立乞入寺去登舟出柳溪
  過登瀛橋十里許北過蘆墟爲巡官寨官李寨氏邀客
  啜茗徐步過泗通橋月巳在靑松頂上一丈矣遂步月
  色歸蒼雲所用主任顧君遜武陵溪上花如錦之句分
  韻賦詩夫水國之遊衆矣得名者鴟夷子後惟陶水仙
  儋州秃翁耳鴟夷子先幾去國幷西子偕去智矣而客
  則未聞秃翁赤壁之樂客有吹洞簫者淸矣而聲伎尚
  無聞水仙賓客聲妓俱載客爲焦革之流酒徒耳而觴
  詠之樂又未聞也觴咏至而聲伎之娛又無流連之行
  今汾湖之遊備已其可不有紀述以爲後人之慕乎於
  是乎書俾主人刻諸蒼雪軒上主客諸詩各繫於後時
  期而弗至者茅山張君雨界溪顧君瑛也 顧遜詩武
  陵溪上花如錦花氣薰人如酒濃簫聲時倚鏌鐵鎁雲
  景忽落琉璃鍾小娃傳令覆蓮掌遊子掀篷招玉容汾
  湖歸來夜何許明月近挂靑螺峯 陸宣詩翠巖亭下
  問棠梨上客同舟過柳溪花下停歌聽鸚鵡竹間把酒
  引玻璃緋桃照眼春無賴石洞關雲路轉迷金粟彈箏
  銀甲冷珠簾度曲翠眉低錦帆卷浪風生坐羅襪生塵
  草被隄屢舞不妨飛野馬醉歸遮莫報鄰雞梵王臺殿
  空陳跡鮑氏池亭憶故棲鐵笛吹殘山月白竹枝唱過
  駟橋西 楊維楨詩盪舟武陵谿朝出伍子浦還過西
  陸家仙童啟巖戸棠樹大十圍桃花燦欲語遺我古鐵
  版色比修月斧爲作古江調江鳥淩亂舞攜之謁龍君
  湖水吹暮雨晚飲花石岡亭臺巳無中瀛橋步月歸竹
  枝和銅鼓道人早歸來脫冠挂元武 明卞倫詩萬里
  秋天萬里湖月輪飛作片雲無影搖黄鶴磯頭夢光奪
  驪龍頷珠漁唱悠悠來遠渡雁聲嚦嚦起
  烟蕪滿船風露涼如水身世分明在玉壺
  魏塘 縣東有魏塘河明史地理志在治東十二里亦名武塘
  趙圖記詳嘉興縣 元王冕詩杉靑閘轉雲間路河水
  分流過武塘客況慣經風雨惡詩情不減少年狂魚鹽
  市井三吳俗海島番航十丈樯楊柳連隄鵞鴨聚家家
  茅屋似淮鄉 明瞿佑詩沽酒人家柳岸傍棠梨花白
  茶花黄少年游覽今陳迹暮雨瀟瀟灑夕陽 吕㦂竹
  枝詞東風吹綠上垂楊十里朱樓是武塘前輩畫師零
  落盡何人解
  寫此風光
  華亭塘 縣南有華亭塘河明史地理志今稱上官塘通松江
  華亭縣浙江通志 案此卽魏塘詳嘉興縣及後山水總
  冬瓜湖塘 今稱下塘亦名運涇塘詳秀水縣
  石井塘 在縣西九里麟伍區俗呼三店塘以上嘉善楊志
  伍子塘 縣西半里曰伍子塘南引胥山以北之水相傳
  子胥君臣經營戰伐之所趙圖記南通胥山北達西陸港
  長二十七里因築城中斷魏塘記勝互見嘉興縣
  張練塘 在縣東北七十里東通長泖至元志吳孫權造戰
  艦于此張纛以練水軍因名後訛爲章練趙圖記 明夏原吉詩塘
  名章練起何時試問村翁盡不知畫
  舫乘風撾鼓過落花飛絮漫相隨
  甓竈塘 治西北三十六里舊時民以陶冶爲業袁志西受
  茜涇諸流東入祥符蕩嘉善于志又名甓溪嘉善楊志
  張涇塘 張涇匯在縣東十二里趙圖記
  江涇塘 在縣西北一十餘里遷東區嘉善楊志 明周鼎詩江涇好村巷
  稠屋似廛居詞賦工無益耕漁樂有餘土祠春
  社後野寺瞑鐘初我欲頻來往扁舟當筍興
  蘆墟塘 在縣北三十里下保東區嘉善楊志蘆墟塘水與汾
  湖北入華亭界之澱山湖趙圖記
  大雲塘 在縣南二十里胥五都又東二十四里入華亭
  界趙圖記
  平川 在治北二十四里一名西塘又名斜塘明浙江通志
  澹滄涇 南出千畞蕩西合秀水衆流亦名麟溪嘉善于志 明
  周鼎麟溪八景序略吾郡有大鄉曰麟諟地皆平田而
  衆流交絡于中故總名之曰麟溪其南則郡城之東郭
  長陂橫亘三十里曰湖塘折而北走迤東曰石井塘分
  迤而西曰澹滄涇分澹滄之西迥而南曰餘畞涇又云
  學佛者結四〓㢝于其間曰崇福負麟而立曰淨蓮在
  滄之陰曰水雲在滄之陽又其偏曰雪溪皆地之勝絕
  境也故有湖塘春漲餘畞秋盈石井風帆雪溪漁唱澹
  滄烟靄水雲月色淨蓮夕照崇福曉鐘八景以入詩人
  之詠 國朝朱應祥詩一川流水半村花舊屋
  南鄰是釣家長記歸篷載春釀雲籠殘照雨鳴沙
  淸風涇一作楓涇縣東北有淸風涇明史地理志白牛塘宋陳舜兪
  跨白犢往來處後更名淸風涇在縣東北二十四里趙圖
  記 國朝杳容由西塘抵風涇詩蘆荻風多颭雨涼
  漁村歴歴似潇湘烟波十里橫塘路鴉背西來帶夕陽
  蓮花涇 治東十八里中多菡萏吳志
  唐莊涇 在縣東南十餘里宋參知政事唐介裔孫居此
  嘉善楊志
  王㝛涇 在縣西北二十四里宋趙王嘗宿此故名後誤
  㝛爲秀趙圖記
  東菖蒲涇 在縣東一十五里嘉善楊志
  西菖蒲涇 在永八南區嘉善楊志兩涇多產菖蒲吳志
  茜涇治 北十二里出茜草故名名勝志
  葫蘆涇 在奉四北區嘉善楊志
  太平橋河 南門內接市河北入魏塘河
  缾山河 在缾山前西接伍瀆東入市河以上嘉善于志
  新開河 一在遷東區一在遷西區
  謙河 在北門外鶴湖書院後明李令陳玉開莫令大勲
  記以上嘉善楊志
  許巷蕩 縣西北三十六里波流澄澈洞見水族旁多良
  田歲旱資以灌溉明一統志
  夏墓蕩 治北三十里又曰夏湖檇李詩繫西接長蕩東會松
  溪嘉善于志 明周忱夏湖泛月詩泰宇天光澹欲流水風搖蕩夏湖秋銀河直擬乘槎到赤壁聊同載酒
  遊傾盡玉杯霞彩散團成寶葢月華浮此生此夜窮奇
  興錯上年年庾老樓 國朝朱彝尊詩夏墓蕩前停
  釣䑳荒溝極浦易迷津夕陽滿
  地北風起飛徧蘆花不見人
  水月蕩 在下保西區吳江界國朝李廷桂秋夜泊水月蕩詩夢醒烟橈傍釣磯
  涼飈吹霧儘紛霏推篷不覺
  蘆花晚誤認初寒小雪飛
  藏兵蕩 在縣北周圍二十里半屬靑浦以上嘉善楊志國朝朱應
  祥詩風細湖平酒力微坐深涼沁薄羅
  衣棹聲忽渡蘆花渚應有漁翁罷釣磯
  祥符蕩 在縣北二十里周二十餘里產芰荷蒲艸魚鰕
  禽鳥甚饒東北流十里入吳江界趙圖記
  南白蕩 在下保東區
  東王白蕩 東錢白蕩 俱在縣東北三十餘里奉四北
  區以上嘉善楊志
  查家蕩 在縣北三十六里多產蒲葦芰荷夏月蓮花盛
  開遊覽之所明一統志 明高啟詩秋老共溪長遊人笑語涼萍開天倒影蓮墜水浮香魚羀和
  星漉禽〓帶雨張從今
  搖桂棹不必問瀟湘
  崇福蕩 在縣北三十里半屬長洲
  三角蕩 在思四區
  馬蕩 在遷北區半屬靑浦
  沉香蕩 在縣北二十四里以上嘉善楊志 丁裔沉香湖古梅詩嶔碕碧樹草堂栽
  雅集良朋曲水隈高士提壺花下至幽人吹笛月中來
  獨扶霜幹龍鱗結遥傍香臺翠影開故老相傳多再拜
  春風好護
  舊莓苔
  柳溪 在保東區前代爲陶莊鎭北入蘆墟嘉善于志明周鼎柳溪
  懷古詩不見當年種柳人數株猶自遶河濱長條只解
  年年綠飛絮都成滚滚春張緖别來情易老陶潛歸去
  跡空陳客邊無限登臨
  興問訊鶯聲幾度新
  松溪 在思四區縣西北二十四里
  蓉溪 在胥五區
  北亭橋港 東亭橋港 俱在城中
  顏店港 浦店港 俱在永八中區
  姚莊港 在奉九八區
  陸莊港 在奉四中區以上嘉善楊志 元倪瓚陸莊港調寄天香引片帆輕水遠山長鴻
  雁將來菊蕊初黄碧海鯨鲵蘭苕翡翠風露鴛鴦問音
  信何人口口想情懷舊日風光楊柳池塘隨處凋零無
  限思
  量
  廟港 治西一十里古有蜡臘廟因名吳志
  菱巷港 治北十里路通松江市菱者多集此鄒志
  墨竹港 在胥五區
  荷花潭 在保東區
  雁塔灣 在西塘鎭市西以上嘉善楊志 明周鼎詩古塔倚晴灣行人指點間雁來秋
  水闊僧去白雲閒望遠孤峯碧憑高
  落照殷幾囘看不盡江上釣歌還
  淨池 汾湖之南有淨池柳溪諸水檇李詩繫在縣北二十四
  里陶莊池不生雜草故名明一統志 元楊維楨詩汾水南頭第幾灣淨池初曉鏡
  光寒漁舟曬網日將出酒肆招帘露未乾楊柳澹烟迷
  隔浦桃花新水漫前灘習家囘首今何在風物爭如此
  地看
  文水漾 在永八中區斜塘鎭市南丁旭記味異眾水土
  人挹取作釀嘉善倪志 案嘉善章志明初漾有木圍可五六尺天陰則出舟觸之輒覆宣德
  間建福源宫里人鉤致之
  截塑三淸像其怪遂息
  幽瀾泉 縣治東關外景德寺有亭相傳昔高僧夜坐見
  堂前一女子厲聲曰窗外誰家女女應曰堂中何處僧
  怪而逐之女奔入土掘之無所有得泉一泓及一石鐫
  幽瀾二字人遂以名泉大旱不涸煮茶無滓盛暑經㝛
  而味不變嘉善楊志 元黄魯德詩幽瀾遠引曹溪水此是人間第一泉一吸淸涼除熱苦不妨頻
  候煮茶烟 明顧孟時詩秀水東流入魏塘一泓誰鑿
  近禪房煮來茗碗淸無滓分出花渠細有香霜月半空
  融碧海風濤一派引滄浪客裝
  此日難成醉聊吸寒泉當酒嘗
  墅泉井 在縣西北三十里井久湮正統間鑿得之味甚
  甘冽明一統志一名乳泉嘉善章志
  一渦泉 在縣治南下塘一名萬盎井淸冽與幽瀾同每
  至大風雨波濤踴躍有聲嘉善楊志

知识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湯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