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图书馆
嘉兴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嘉兴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卷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3445
颗粒名称:
卷九
分类号:
K29
页数:
19
摘要:
卷九,由伊汤安修,收录于嘉庆嘉兴府志。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學校二
嘉善縣學 在縣治西明宣德五年建大淸一統志大理卿胡
㮣定基嘉善倪志前臨華亭塘七年知縣鄭時建明倫堂嘉善
章志八年知府齊政建文廟黃澤記大理卿胡公旣請設縣乃以學校最亟因營學宮
於邑治之西甫定厥基會有詔召公還越二年壬子姑
熟王益來典敎事謀諸邑之令佐始搆明倫堂而禮殿
齋廡猶缺又明年莆田林勤分敎來兹四顧榛莽獨一
堂巋然特立䂓制闕如白知府齊政召邑之鉅姓陸坦
者諭之坦慨然捐金以兩計者三百有奇爰市材鳩工
虔卜穀日而禮殿是營其崇四十六尺修如崇而殺其
八廣如崇而加其七經始於是年九月越明年孟夏落
成焉旣而同知劉縉至曰輪奐美矣䂓制宏矣而不嚴
其像猶爲闕典坦復承命賃工肖像廟貌嚴肅儀制聿新他如門廡齋廬庾廩庖湢亦以次繕葺正統
六年知縣李遜建後堂題曰羣英會膳餘稍闢廣柳志天順中知
縣盧雲建櫺星門甃泮池爲橋吳志成化四年盧雲復易
櫺星門以石柱立儒林坊于左八年知府楊繼宗同知
楊冠知縣畢紳重建明倫堂燕堂二齋日新時習及聖庫神
祠號舍邑民曹瓊等助之嘉善章志十九年知縣汪貴易陛
石新門廡廚庫饌堂號舍劉志宏治九年知縣吳傑訓導
王緖新儀戟門設廚庫省牲房增謁聖獻享兩齋甃石
欄于湖滸嘉善章志又建聚樂堂王绪爲記十年參議車明理十
一年知縣劉子厲丞潘瑜先後增號舍神廚牲房程楷爲記
正德四年縣丞朱衮復侵地廡各爲龕七年知縣王德
明築垣壘土爲獻山嘉善章志十六年知縣郭田丞王紀增
葺趙圖記嘉靖四年知縣李調元築塘南屏垣三十丈十
二年知縣徐榮建敬一亭左右亭各一曰靜壽動樂啟聖祠
立亭獻山曰仰高甃池曰龍津二十八年知縣于業葺
明倫堂燕堂三十五年知縣王察言重脩萬歴三年知
縣李仕華九年知縣金和相繼脩之十九年知縣章士
雅大脩嘉善章志袁黃爲記四十四年知縣徐儀世重脩崇禎二
年知縣蔡鵬霄復脩吳志
國朝康煕十一年知縣莫大勲重脩廟學建謁聖雲衢兩門
葺祠庫正直堂甃泮池袁志 莫大勳記魏塘忠孝節義甲于嘉禾禮樂科名聲高東
國自昔攸聞爲非敎育涵養者深與雖然樹德務滋敦
大成裕良田不播或生稊稗此則操耒耜者事也歐陽
子曰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
廢葢深識致治之源而爲衆化所由出也今 天
子思廣至治臨雍釋菜屢 勅有司脩建學宮肅
淸是習豈非所見大且遠與武水自前朝宣德四年已
酉由嘉禾分邑始建學宮其時草創樸畧嗣後脩葺數
四英人傑出代不乏人神宗末載余荊溪徐先生儀世
涖兹邑實新其堂而殿廡之制備崇禎時寖頹圯晉江
蔡侯鵬霄復脩之自此以還日復傾削已酉春余承乏
是土覽其荒廢不勝惋然藉衆力相率輸將不數月而
樂觀厥成輪奐斯崇丹雘交映是皆聖敎之大 國祚
之祐歟落成之日衆請壽之碑記余不敏敢以脩葺之
意爲長若幼陳之夫學宮之設以明倫也宏壯其規以
昭德也登其堂瞻其貌則欣感生焉返而內顧則媿慕
形焉敎之義也外以脩聖人之宮內以脩聖人之德不
亦可乎此建學意也先儒有云亦有斧楶其德如斧楶
其節者歟則脩之謂也且爾鶴湖前哲旣已彬彬脩其
遺言景其風烈不猶鎡基在前堂構在後乎繼斯擴而
充之則視乎賢者之力也 又劉元瑗張邦豫爲記
十八年敎諭邵廷章訓導鄭觀光脩學門二十年易櫺
星門石樑二十一年脩屏牆立下馬碑二十二年脩石
岸三十四年知縣徐現麟脩殿堂啟聖祠及各祠齋舍
鄭開極閔元賞等爲記五十三年知縣梁文〓重脩殿廡五十八
年知縣孫錦脩啟聖祠明倫堂兩齋易磚牆一百十丈
雍正八年知縣郜煜脩塘南牆岸嘉善柯志十二年知縣羅
緖重脩建奎星閣蔣振鷺爲記乾隆八年知縣陳以剛脩葺
二十六年知縣梁徽倡脩二十七年敎諭郭瑞齡重建
仰高亭三十五年知縣董鈞敎諭諸克任重脩嘉慶三
年知縣萬相賓重脩廟學增建德侔天地道〓古今二坊于櫺星
門外遷名宦鄉賢祠于奎星閣後更泮池環橋建肄雅
養正二齋東西與日新時習齋比易崇聖庫爲禮樂祭器庫新纂
崇聖祠 在殿後西北隅本明嘉靖間啟聖舊祠
國朝雍正二年增葺嘉慶三年知縣萬相賓勸捐重脩新纂
名宦祠 在文昌閣之北舊建于學正德十二年縣丞倪
璣移置思賢書院趙圖記嘉靖十五年知縣徐榮遷建文
廟戟門左嘉善于志祀宋洪皓黃灝明胡㮣鄭時楊繼宗
汪貴聶如斌楊懋李錫倪璣陳道基周寀許鎡金和章
士雅謝應祥康元穗何士晉李陳玉
國朝莫大勲盧崇興又通祀總督朱昌祚下一人詳府名宦按嘉善新舊志名宦祠二十五
人增五人今考浙省通祀者凡十一人是應增者不
止此數也大抵舛錯遺漏各縣皆然特爲釐正如右
鄉賢祠 在名宦祠西北舊建于廟戟門右嘉善楊志
陸贄陸扆嘉善倪志增宋陳舜俞聞人宏婁機明楊任新增孫
諭項忠施奇任泰劉侃於租錢春陸垹沈槩沈爚孫朝
宗孫朝宁顧熊丁寅丁賓支大綸葉繼美袁黃夏九鼎
李奇珍莊則孝孫光祖計元勲蔣英魏大中魏學洢魏
學洙郁本宗王周官徐開韶李奇玉曹穗曹勲陳龍正
夏允彝柯元芳朱廷旦郁調元徐爾穀
國朝孫在鎬丁鑛柯聳孫籀陸維祺陸敷樹曹爾坊沈應震
錢栻魏學渠陳華育沈志高龔在升金皋謝沈辰垣孫
棨新增陳霆萬以下嘉善戈志增孫衍張王典案吳志載五十八人今從縣舊志增
四人新增二人
合六十四人
忠義孝弟祠 在明倫堂西北隅崇聖祠左稍後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張鏞建十年知縣楊繩祖重脩嘉善戈志
祀明支茂淩孝子孫顯陸琦支立周玼章普音顧昌孫
忠鄒昊江吉高泰陳謨孫奎沈稱蔣裔孫峯徐鵁倪津
孫嵐錢繼科丁鉉蔣茂陸靈海毛尚質孫朝寵錢繼振
吳德賢趙秉智朱國望柯茂林顧朝樞孫紹祖丁洪夏
夏繕錢栻魏學濓魏學洙孫應文毛士龍張念省沈大
政孫纘祖支允堅蔣蒔葉承芳孫枝良郁性善孫世萬
沈泓周謨錢淳陸應賢徐爾穀孫世〓沈春山李標葉
守德金文遠孫鍈王任相郁期毛尚忠孫麒孫叔呂毛
士麟湯芬遵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增
國朝沈受祺錢楞錢棐蔣玉立陳五達魏文焜王璋張邦豫
朱紫蔣睿程光祖丁策孫蕖張元黙蔣鳴西葉汝詵戴
大用張履綬汪士俊錢遴孫廷鑾孟春和張騫龔廷鈞
張鴻隱錢永善吳熏徐善建夏慥汪文源錢永懋孫肇
薰丁穎洤劉孝夏照程文劉萃葉世榮吳廷憲夏黙毛
正學陸淮葛道明葉廷棫李濤曹鑰高標孫彧張元杰
陸樹本程高澤朱績何業成李大憲孫之湛戴家理蔡
浩陸自誠錢揆沈廷楨夏惠疇鍾之榛錢士壯劉藻劉
傅彪曹春陳仁顧以恭孫復輝沈馨傳孫玠以下新增陸坦
王尚賓嘉善戈志 案知縣張鏞查報允祀者明六十人 國朝三十二人刋褒祀編知縣李天桂
報允祀者明四人 國朝三十八人刋懿行
編又增明一人新增三人合百四十人
射圃 明正德間知縣郭田立在燕堂北有觀德亭呂屏爲記
嘉靖間知縣徐榮移于啟聖祠前建正直堂明浙江通志
學田明嘉靖間知縣于業陳道基邑人盛唐王尚賓隆慶中敎諭倪以和訓導黃利見高善邑人馬中驊萬歴
間邑人倪應選陳應禎黃炤項德純李宗陳先後捐置共四百二十四畞八分有
奇計租三百五十九石二斗有奇嘉善章志天啟二年丁賓
捐腴田百畞袁志 朱國楨爲記又丁司空姪九玉亦捐田五十
餘畞入義學案楊亷縣志云義田共六百三十畞四分
五釐零加虧一十九畞四分二釐零實辦糧田六百四十九畞八分
六釐吳志依此額載案戈鳴岐縣志云丈實田六百二十七畞
五分零義學田五十四畞六分四釐零鄉賢田五畞五
分共丈實田六百八十七畞六分四釐零內積荒五畞八毫計加虧辦糧田七百二
十畞四分三釐三毫新脩志又有亞聖祠田十八畞亦
歸併于學外官房二十六楹歲納租銀二十兩六錢地一畞
二釐折租銀二兩六錢四分自明嘉靖沿今未改歴載
縣志新纂
敎諭署 在碑亭左康熙三十四年移建五十九年知縣
趙永參敎諭沈雲鴻重建嘉善戈志 案章士雅志舊在明倫堂左儀門外有池爲
文水注入敎諭
徐收所濬今湮
訓導署 在甬道左偏司敎署南康熙三十六年知縣徐
現麟建
社學 在布政分司後嘉靖元年知縣郭田建十三年知
縣徐榮設十所嘉善于志先是正德十二年縣丞倪璣建平
川風涇二社學趙圖記萬歴二十四年知縣章士雅創四
鄉常平倉各設社學嘉善章志又北城劉公臺旁爲社學今
並廢吳志
思賢書院 在縣治東正德十二年縣丞倪璣建浙江通志其
游息之所曰學禮亭養䝉館淸風樓趙圖記都穆爲記志學堂
卓然亭漱芳亭愛山圃北截魏塘河甃池架梁列石植
樹亦邑中勝槩又有名宦鄉賢兩祠嘉靖間遷入學改五賢祠
嘉善章志劉瑞爲記崇禎中邑人陳龍正新之吳志後爲同善館失
講學初制矣嘉善楊志
國朝康熙四十三年知縣于舜枚脩設義學五十七年知縣
孫錦脩改經正堂爲義學吳志雍正四年知縣張鏞增建
節孝祠八年知縣郜煜重脩今廢嘉善戈志
鶴湖書院 在北門外明崇禎十年知縣李陳玉建浙江通志
郭外柳洲亭東北隅中有觀易堂德行敎事堂五雲閣
鳴鶴樓明德齋親民堂水鏡樓大學樓聯奎樓至善菴
又有掌園射圃後爲謙湖魏塘紀勝參嘉善楊志
魏塘書院 在城內東南隅大安坊乾隆二年知縣張聖
訓捐貲購程氏别業置中爲城南講堂南爲軒曰敬業
樂羣東爲萃古樓當牖有紫雲一峰屼立亦稱紫雲樓
下爲他山書屋前後爲生白室洗心亭西闢齋曰虛受
面池有閣曰衡殷朔〓集諸生講學延山長課士于此
張聖訓爲記嗣張公被論去士思其德建祠祀焉後圃爲明
李奇玉講易處亭曰㸃易八年知縣陳以剛重構題曰
梅花亭邑人捐置田一百九十畞有奇詳見備稽錄二十六
年知縣梁徽重脩二十九年知縣劉臻再脩邑人復捐
銀生息助費司事九姓世繼弗替歴今仍之新纂
陶氏義塾 在陶莊吳志 案魏塘紀勝宋紹興中陶文〓遷此族姓最盛莫考創自何人今
廢
吳氏義塾 在魏塘鎭嘉善章志 案續文獻通考元吳森嘗捐田四頃建以訓鄉人至大
間廉訪使以名聞表其門曰義士嘉興湯志大德七
年管軍千戸吳森闢書塾聚敎由是人皆知學今廢
戴氏義塾 在郡城東北浙江通志 案嘉興湯志至正六年白牛鎭民戴光遠建延慈
溪黃伯成主敎事捨贍田五百畞黃溍記處士戴某規
創義塾其子光遠因其經畫度地于鎭東若干步廣袤
可二十畞先聖先師之殿峙其中講堂踞其後齋廬翼
其傍邃廡穹門下至庖湢庫庾直舍之屬爲屋總四十
有五間圖史之藏什器之須纖悉畢備乃延儒師招來
學用仲丁行釋菜禮退卽講席俾序進而請業焉四齋
職敎者各一人生員恒百五十人
割上腴之田五百畞以贍之今廢
陸氏義塾 在汾湖陰宣德中陸坦建趙圖記 曾鶴齡記陸氏家故饒至
孟琛益尚儒雅嘗曰使一鄉之人皆知學則風俗自變
風俗自變禮義自生又曰好學者人情皆然也顧其力
弱無所從遊而怠廢耳使有遊學之地不翕然相從如
歸耶于是命其子搆屋十數楹爲塾聘有文學德義者
爲師告于其里開後進小子願學者率詣焉懼其無所
歸仰也創夫子廟于塾前俾朔望相率謁拜又懼其乏
資給也割常稔之田若干畞歲收
其租以供常膳束脩之費今廢
海鹽縣學 在縣治西南元元貞中改建大淸一統志初唐有
夫子廟在縣東南吳越時廢海鹽圖經原注見宋碑今無考舊廟在縣
東二百步宋太平興國中主簿攝縣事石知一建案宋志舊
縣學在烏夜鄉景德二年令翁緯以廟逼農田移建縣南翁緯爲記
嘉祐八年令褚珵立學于東南褚珵記富而後敎古之道也兹邑地勢高而瘠
士衆若歲差旱則禾盡槁而人食貧矣能備其患然後
可以議敎于是周眂四境凡可以瀦水漑田處悉鳩衆
力以浚川旣而境內豐穰民用給足皆遷思囘慮靡然
有向善之心父老有造庭而言者曰宣聖舊祠壞久弗
葺願易其地増置學校誨我子弟庶幾有立几一材一
物之費悉自營辦予從其請得勝壤于縣之東南隅冬
十有一月經始明年夏五月訖工廟像尊嚴學舍閎邃
講有堂齋有次賓位小學立于西偏爨膳澣沐處之東
廡祀物什具罔不完備將以延先生碩儒傳道授業使
學者日見所未見日聞所未聞而業廣道充可以俟朝
家之選用也紹興十五年令徐光實新之堂曰務本齋曰處仁好義復禮近智
李正民爲記隆興二年令劉銓遷於縣南堂曰傳道後令魏
汝功李大卞繼成之淳熙十五年邑丞李直養新廊廡
紹熙元年李自丞遷令脩大成殿立小學置書籍祭服
至元志 案柳志云李又鐫堂齋銘于壁刋讀書記立
進士題名碑後改堂明倫 謝諤記秀州海鹽旣脩縣
學掌敎官四員職事十員齋生三十員合辭遣介走二
千里以來索文具言本末而知縣事李侯之功有不可
不記蓋侯初來爲丞嘆學之敝而縣有不暇丞欲自任
其勞未幾諸司以才推擇得旨竟綰銅章于是經營不
愆于素夫州縣有學所以爲多士求仁之地也仁本性
生而失其固有者衆人不知有以求之爲政之人不知
有以導之而仁晦矣今李侯爲斯邑鼎新乎求仁之地
俾士得以藏脩其中六經爲仁之書五典五敎爲仁之
方自家而國而天下爲仁之序學者目之所見升降揖
遜無非仁焉如參于前如倚于衡朝夕寒暑造次顚沛
必在于是上之可以致君下之可以澤民窮可以善其
身達可以兼善乎率士之濱經曰爲仁由已又曰吾欲
仁斯仁至矣求仁于學其獲則易故學之爲效明禮義
移風俗召和氣而致太平有不難者侯旣立學復建小
學所以領袖百里之內耳目習慣父敎其子兄語其弟
長老訓其後生循循然惟仁之歸侯之意豈不廣哉侯
名直養世家維場學經始于紹熙元年冬明年八月告成元陞州學後至元初敎授
呂德裕知州賈禧大新之作櫺星門採芹橋趙圖記案海鹽圖
經乾道劉銓遷學卽今地而宏治柳志及嘉靖浙江通
志俱云趙孟貫呂德裕所遷爲今學考陳旅碑記趙孟
貫未及興作後知州賈禧與德裕繕成且記明言故搆
垂圮莫不更治殿門東南舊祠守神遷築西南以故祠
爲謁聖脩容次則學固未嘗遷改自柳志誤閱記文後
之省志郡志多沿其誤矣 陳旅記海鹽州士韓允元
等致書旅日昔吾州之爲縣也宣聖廟在縣治之南縣
東别有學今學麗于廟者前代之所并也學有田萬餘
畞至元內附之初民乘間據有之利之歸于我者十無
二三元貞元年縣陞州以學爲州學設敎授大德中敎
授邱世良等始復田延祐三年鄧文翁典敎事田盡復
帑庾旣實乃新宮室之壞者今二十餘年田不加少歲
不恒歉而資用弗充稱貸彌重深蠹積弊莫或弭之顧
爾室翹翹殆不可禦風雨矣至元再元之三年單父呂
德裕文饒爲敎授慨然有作興之志亷訪詹思得之適
行部之州得之儒者又嘗知文饒而新知州賈禧吉甫
尤以崇文爲務敎授于是得展其志蠹之深者剔之弊
之積者鋤之佃田而自封者悉懲而徵之大防旣立不
益自盈是歲又有年敎授喜曰天其相吾興廟學乎于
是鳩工市材繕成大殿治甚備經始于四年之春明年
夏成故宋縣學設主學有官廨距廟一里許遺趾僅存
以故爲學官者設于廟旁近僦舍以居文饒以諸生請
遂買宅爲廨計自經葺以至爲此費亦殷矣然宿債畢
庚士廩仍繼弟子員増至五十人皆食而敎之允元等
又言敎授處已以嚴行事有節用錢五十緡以上必禀
于州頑獷者畏而服之善愿者悅而助之故能化窘爲
裕而卓然有成若此至正元年知州陳某作大成樂黃溍記海鹽昔爲縣時旣
立學而廟祀孔子逮版圖入職方朝廷以其地大人夥
易縣爲州而廟學之制猶循其故禮具而樂缺有司以
吏議所不責久窴弗講至正元年夏四月陳侯某來知
是州首務興舉學政問其籍則爲士者百家爲田者萬
畞問其春秋之事則有牲幣而無樂侯爲之惕然與寮
佐延諸儒共圖之僉言儀眞有周君者善樂事老而不
仕寓跡于雲間欲正雅樂非周君不可侯卽俾持書幣
迎致焉君曰樂以導和不和不足爲樂僕觀江淮間所
用樂雜出于伶人賤工之手器不中法音不中律左右
高下參差混淆惡足以致和哉茍徒捐厚費而飾虛文
僕弗爲也侯曰作樂以和神惟君言是聽君乃爲考其
數度齊量範金爲鐘而協以古律管彼此適均吹其律
而鐘自應至于琴瑟亦悉自制惟笙磬之屬擇善工使
受指畫而爲之集諸生三十有二人敎之肄習而以明
年春二月上丁合奏焉在列者無不欣豫明復爲縣學明浙江通志洪武三年邑
令王文敎諭孫復初新之堂仍曰明倫省二齋仍復禮改由義永樂間知
縣上官廣脩明倫堂知縣秦恭脩大成殿劉志宣德六年
知縣厲肅復脩大成殿海鹽仇志海寧衛指揮郭瓛嘗脩之
海鹽圖經正統十二年知縣曾昌建神廚宰牲房于戟門左
右柳志景泰四年敎諭王恭改建門樓于東南劉志成化六
年御史劉珂知府楊繼宗命知縣楊克敬新殿廡堂齋
及宣公祠文昌祠東北爲庾舍西北爲饌堂柳志 張寧記海鹽
自宋建學至國朝凡十一遷脩成化庚寅郡大夫楊繼
宗等方欲脩舉㑹監察御史劉珂參政寗良僉事周正
方行部視學盡撤敝餘易以柏木中立明倫堂南徙中
門北徙後堂東建復禮齋西建由義齋西北隅爲饌室
東北隅爲廪庾肄舍在西際南上廨舍在東際北上復
宣公祠于廟東仍文昌祠于廟西重門翼廡垣屏周肅
左殿右堂廟學均稱自經始至告成僅五越月而吾邑
之士遂有所歸矣嗟夫學校者士之家也人而無家則
無所于歸其適也將惟遇而止撫世者知其然必先爲
之地陶以禮樂期以科目待以祿位使有定詣所以收
天下之材而一其歸也當周盛時鄉國有學賓〓以時
德行道藝天下皆若人焉及其衰微以至戰國王政不
行庠序廢熄士始變故求通放爲遊說騖爲戰爭流爲
異端聚爲食客波流靡知藏耄遜而莫之振皆乎由乎
士之無家也及秦厭縱橫之術一切焚書坑儒專尚法
令士之所學一無嚮用絕于授受或就耰鋤或附刀筆
或困爲卒伍或迫爲屠傭苟避時禁不復審義一旦倡
謀起事大約皆出于無家之士使其初不務除絕而務
反古以居之則跋扈踰閑者固皆曩時賔興之賢能也
何至空國而速亡哉漢唐以下學校僅舉科目多歧士
之功業與時相半因循遷合沿及五季儒者之門戸蕩
然矣天啟人文誕敷宋治三百年來未嘗一曰忘養士
之地其後國步維艱學制不廢官曹或紊士論常存建
炎德祐之際天運改屬人心不移雖有外圖卒無內叛
扶持迓續百有餘年而仗節死義與國終始者率多學
校之士葢由其養用兼隆安危相倚士至是則又以國
爲家以死爲歸不特不爲他適而已也嗟夫秦宋之國
勢强弱不倫而其廢興得失之故乃爾士果可使之久
無所歸也哉洪維皇朝繼周邁宋學校遍于海內所以
陶養期待乎士者舉天下而一之無所不用其極海鹽
雖地薄民聚居無厚貲然比之疇昔人皆安土樂文俗
尚明達風化日臻而不動以非義者學與士之效也諸
君子以士入官仰體至意果能興弊起廢使吾黨大康
其家而終爲吉士之歸是不獨一州之美雖達之天下
可以善政稱矣寧故弟子員也舊家有光深復自慶因記叙其事而刻諸石凡吾同志盍歸乎來十九
年知縣謝萬貫以舊饌堂爲敎諭宅移建明倫堂東北
二十年知縣徐樸建大門于外海鹽仇志宏治二年分巡僉
事伍性檄知縣譚秀撤新殿廡塑像劉志又知縣王璽易
櫺星門爲石柱海鹽仇志嘉靖中建敬一亭啟聖祠劉志十年
知縣夏浚重脩又知縣何思謹繼新之海鹽圖經隆慶元年
知縣李薦佳大加葺治海鹽仇志有記今無考萬歴五年知縣饒
廷錫改敬一亭于廟後并建會講堂署通判張繼芳改
移大門儀門泮池劉志又知縣李當泰喬拱璧脩學拱璧
又脩祭器海鹽圖經三十四年敎諭陳九級裝飾聖賢像劉志
天啟元年知縣樊維城脩學及樂器吳志
國朝康熙初年知縣湯其升重脩海鹽續圖經彭孫遹爲記三十年知
縣李鍵重脩乾隆十三年敎諭駱志适濬泮池補葺池
闌十九年知縣蔣祖培立石坊于櫺星門左右西曰禮門東曰
義路並置石闌拓宮牆基闢街四十年知縣何肇灝倡脩
殿廡祠閣門垣六十年知縣任澤和請帑重脩廟廷如
制新纂
崇聖祠 舊在聖殿北嘉靖四十年知縣何思謹移建廟
門東海鹽仇志
國朝康熙三十年知縣李鍵重建雍正元年增葺新纂
名宦祠 在戟門左 祀漢蘇章白沃使君吳步隲晉鮑
陋宋王孚齊孔僉周顒梁劉霽蕭特陳徐份唐劉長卿
姚南仲以上十二人新增李諤宋魯宗道李維幾范世京
增何
執中喬大臨朱良姚憲下五人增丁安義蔣行簡邱〓徐光
實劉銓李大卞增趙汝愚李直養陳仲微増朱夢炎增
元顧泳李衎呂德裕下三人增龐暠明吳復上官亷陳諤下四
人增林榮王端莫震孫芳楊克敬下三人增譚秀陳暹王璽嵇
綱辛九齡下四人增張濓呂湯民夏俊朱實昌張朝增鄭茂
王宗載增饒廷錫增楊繼瀾蔡逢時王臨亨喬拱璧田
升年李當泰下五人增何卓樊維城楊瑄
國朝毛一駿張素仁盧崇興趙廷臣蔣國柱按袁志吳志海鹽名宦祠有趙
廷臣〓國柱二人今考浙江通志趙廷臣字君鄰康熙
元年任總督平靖海寇蔣國柱康熙三年以工部尚書
任巡撫海鹽平湖舊祀名宦有舉無廢今仍之
又通祀總督朱昌祚以下十二人詳府名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祀晉干寶唐顧况宋常同常楙趙
孟堅明沈嗣昌劉儼朱侃張綱劉泰張寧倪顒鄭延劉
瑋朱祚吳昂錢琦鄭儒泰鍾梁沈䝉鄭曉錢薇劉熠錢
术卽劉术徐鷁馮皋謨劉玠祖晟朱朴許相卿張季文湯
彬鄭履淳鄭履準許聞至增李星朱學道沈藻賀南儒
賀岳徐〓吳霽朱正學虞志曾虞紹唐徐應奎祖彭年
王廷俊陸鼇來倪政彭紹賢沈宏遇王文祿吳中偉謝
錫敎彭宗孟張奇齡徐從治賀萬祚曹憲來呂元善朱
元弼朱泰禎倪政劉浤俞之泰增錢陞陳言李毓新陳
所學劉仲鎭朱茂明馬繼武徐同貞吳品增曹名卿增
國朝張惟赤張㬶吳澄增錢爾復增鄭應生錢同文吳麟振
增吳麟徵何澄費任查培繼朱延坊徐琨陸廷錫朱淑
文鄭宣吳甫及朱衮錢瑞徵下四人增何其仁費仰泰朱琨
忠義孝弟祠 在鄉賢祠西
國朝雍正元年奉文剙建 祀宋常同明劉鳳劉泰張寧常
麟張敏劉璋許相卿錢芹鄭曉吳中偉彭期生徐從治
吳麟徵朱泰禎許士奇曹履泰徐一源湯雲章湯芬遵
欽定勝朝
殉節諸臣錄增
國朝張行健以上忠義唐陸感陸梁陸南金趙璧劉儼明曹仁陸
宗秀潘允濟崔永胡寬胡宏陸平世章輝仇武昂仇必
達仇必顯仇必侃顧薇朱文才徐藻沈孟賢顧萱張亨
沈藻吳之英蔡維祺周紹宗鍾鴻頴張調元陳悃周至
德
國朝徐乾貞李商玉崔王貞許雄朱廷采以上孝弟
射圃 在櫺星門東南嘉靖十年知縣夏浚廣之趙圖記舊
有觀德亭海鹽仇志
小學 宋紹熙四年知縣李直養置趙圖記 施棐記海鹽爲秀支邑維揚李
君下車期年旣脩治學宮羅致一邑之士而敎之一日
顧謂諸生曰小學之設所以因其良心而訓廸之今獨
無有宜其習俗日薄此無他失其良心也諸生奉敎曰
善廼擇敎諭朱沆主之其始進也或通經或詩賦選舉
而公師嚴以尊于是閭巷之間絃誦之聲相接無智
與愚皆以子弟入學爲美事李君可謂善敎人矣
國朝康熙三十年知縣李鍵立義學于啟聖祠後新纂
學田 宋萬餘畞元初民據有之大德中迄後至元間相
繼盡復吳志 陳旅記州學故有田萬餘畞至元內附初民乘間據有之大德中敎授邱世良始復田
延祐三年鄧文翁典敎事田盡復至元再元之三年單
父呂德裕文饒爲敎授剔蠹釐弊佃田自封者悉徵而
徵之租入旣盈于是繕大成殿築守神新祠作櫺星門
采芹橋故宋主學官廨距廟里許今買廟西民宅爲廨
增弟子員至五十人皆食而敎之 案圖經載碑陰田
一百五頃七十八畞租一千八百八十三石四斗六升
九合田多而所入則薄未悉其故元末又沒豪右明建學有田自隆慶
間司訓高梓始袁志知縣鄭昊范梅相繼助田吳志 范梅爲記
萬歴二十八年知縣當泰增置學田袁志 李當泰記海鹽故無學
田隆慶間師生自〓〓始有田僅五十一畞有奇一時
義而入者七十二畞有奇𤁋歴今三十年沒而入者三百
五十三畞有奇貲而〓者一百畞有奇訴而出者一百
五十三畞有奇今實爲田四百二十三畞有奇夫以師
生之自置田也鄉人士君子襄之郡邑學憲共成之而
豪有力者猶將旋入旋出以自解去子悲士之終不迨
養而吏胥上下因緣爲病無已時也故悉其額于下方
而虛左以俟後君子用堅持其末 案海鹽圖經萬歴
三十一年生員張復貞丈實田五百二十九畞有奇內二頃尤上腴官生鄭心材義輸也吳志田額從之今
田十九畞九分六釐鹽續圖經 案新脩縣志云原額五百六十四畞有奇額租一
百九十一兩九錢零前明輸田者捐租而未授田後裔
式微分析轉售而戸籍在官按額徵解以充給貧諸款
被累爲甚雍正十三年間疉籲請豁奉准豁免田一百
八十三畞一分四釐計免租銀七十一兩五錢八分現
存冊田三百八十一畞八分四釐歲徵銀一百二十兩
三錢六分三釐較原額去十之四卽有籍各戸久已田
去租存然則按租額而歸冊田
端在更張而得調劑之宜矣
敎諭署 在明倫堂後東北隅乾隆六十年敎諭包慶長
請借俸重脩新纂
訓導署 在土地祠西南隅乾隆六十年訓導金澐請借
俸脩葺新纂
社學 明城鄉各有社學吳志在城一各鎭常平倉側四劉志
今廢
國朝雍正二年知縣王仕正建龍神廟義學王仕正爲記
觀成書院 在西門外蔣家橋康熙五十八年邑人張元
熠捐置知縣梁澤爲義學設義田梁澤爲記乾隆四十一年
將田房併入蔚文書院遂廢惟張墓存院後新纂
蔚文書院 在資聖寺橋南乾隆四十一年邑人徐文錦
剙捐房屋一區及田三百一畞一分具狀得請併觀成
書院原屋一所田一百七畞二分又紳士捐田一百五
十五畞零合田五百六十三畞三分零 案冊觀成原屋變價易田一十畞又續置田蕩除囘贖實
七十五畞五分五釐又置繳租房四處嘉慶元年知縣任澤和時臨講課
增取肄業人數費每不敷歲捐以俟新纂
馮氏義塾 在縣治東浙江通志去治東十八里趙圖記 徐一夔記今廢
平湖縣學 在縣治東明宣德五年建大淸一統志吏部員外
郞佘亨卜基創講堂柳志九年縣丞孫華率邑人陸珪沈
昊建大成殿兩廡案溫純記云平湖學宮自縣人陸珪始又云初建縣力不及廟學珪曰范
文正以其宅爲吳學矣吾與其資豐後人寧佐公家于
是捐建大成殿又同沈昊佐建學宮則一統志所謂宣
德五年建者當卽珪與昊也其成當在九年正統九年知縣徐韶重脩天順
六年知縣張寧于殿西改建明倫堂兩齋經義治事及儀門
學門移前稍東成化十年知縣郝文傑建戟門櫺星門名宦
鄉賢兩祠平湖程志十九年御史劉魁置地以拓門逕立儒
宮坊柳志嘉靖中知縣周仕脩之趙圖記十七年知縣黎脩
典建敬一亭啟聖祠鄭曉爲記三十年敎諭韋鑾建魁星樓
孫校爲記三十九年知縣陳一謙建學倉劉志四十二年知縣
顧廷對增門欄立文明坊建龍吟閣高七十尺袁志萬歴
九年廟災知縣劉士瑗更建劉士瑗爲記十六年大風祠廡
亭閣圮知縣江環脩兩廡二十年敎諭吳迪甫脩門欄
知縣黃焰脩敬一亭啟聖祠儀門重建龍吟閣平湖張志案
羅尚忠龍吟閣記言颶風圯萬歴壬辰復建前志失載吳志因碑立乙卯遂誤爲四十三年二十二
年知縣黃焰重置祭器平湖程志三十一年知縣王羲民葺
學沈懋孝爲記三十九年知縣朱欽相重脩敎諭張蔚然種
柏四十二年署知縣沈鳴韶易護闌以石平湖程志天啟四
年知縣顧國寶重脩施鳳來爲記敎諭孫啟文脩鄉賢祠孫啟
文爲記崇禎元年知縣程楷重脩六年敎諭方允昌作泮
池夏六月颶風作廟廡圯七年知縣賴垓畱羨金邑人
各捐助歴知縣黃士藻吳春枝始竣工平湖廟學志
國朝康熙十七年邑人其建啟聖宮築牆陸光旭獨成禮殿
二十三年巡撫趙士麟檄知縣陳時夏次第監脩姚淳熙記
二十六年敎諭姚淳熙補祭器平湖朱志三十八年知縣王
瑋脩學及坊門五十七年巡撫朱軾知府吳永芳飭置
樂器吳志邑人建韓文公祠六十年知縣林緖光脩濬泮
池甃石闌雍正六年攝知縣白環署知縣方以恭先後
監脩三載竣工陸奎勲記 聖天子法孔子之道以宏堯舜之治于是當路諸公莫不仰
承 德意崇聖興學槳勸生徒以佐雲漢昭囘之
至化邑人士歡欣鼓舞輸材殫力固分義所當然也余
族侍御稼書先生接程朱之道脈從祀兩廡吾黨聞風
興起上之希聖希賢次亦勉爲醇儒善士出則致主澤
民處則垂訓範俗豈徒矜博洽炫詞章以釣名干祿乎哉雍正十年學政李淸植飭
添祭樂器乾隆二年知縣王之琪增置祭器八年知縣
高國楹脩泮池石㟁宮牆平湖高志又邑人捐置銅祭器平湖
張志二十四年知縣李納璧議脩邑人屈天成等倡𦔳二
十五年知縣劉純煒始竣工三十四年知縣周昭仔脩
葺重建戟門周大樞爲記四十六年知縣嵩福重脩沈初爲記又
邑人張誥兄弟重建兩廡沈初爲記五十六年知縣王恒脩
補祭器平湖王志嘉慶二年知縣李賡芸監脩櫺星門石欄
新纂
崇聖祠 在大成殿西北明倫堂後舊名啟聖
國朝雍正六年脩建改今名新纂
名宦祠 在櫺星門東偏 祀明梅淸林光熊卓周仕曾
曙楊梃高喬登劉存義顧廷對李實劉士瑗洪敷文朱
欽相羅尚忠陳熙昌程楷柴世皋
國朝陶鑄呂猶龍盧崇興通祀總督〓昌祚以下十一人詳府名宦又總督趙廷臣巡撫蔣國
柱詳見海鹽 按吳志平湖名宦惟陶鑄一人平湖王
志稱舊志失載巡撫呂猶龍今補考浙江通志呂猶龍
康熙六十一年以福建巡撫調浙江抵任而殁今平湖
得祀名宦以其先曾任知縣也詳見平湖名宦實畧
鄉賢祠 在櫺星門西偏 祀宋魯文謐明陸宗秀劉志增
沈琮沈珒馬璇沈棨許盛倪輔陸珪俞迪屠勲過璘吳
佐馬昆吳軾馮俊陸鋹陸淞沈煉屠孙奎璽屠垚趙漢
屠應塤陸琳陸杰劉玘孫校陸鼇姚館馮汝弼趙伊沈
垣俞咨伯孫植陸杲陸光祖陳善道屠仲律曹禾陸光
祚俞南金陸珂馬瑀沈宏光馮敏功張大忠朱志及鄉賢實畧增
沈懋孝孫從龍陸鮮馬千里馬千乗陸萬垓孫成泰陸
志孝馬應圖戈用泰王言陸文典陳泰來陸長庚馬維
銘馬維鉉金錫陸基誠陸基忠陸基恕陳九韶施應塤
施鳳來陸光弼馬德澧馬德澍毛應銓劉希聖過厚金
汝諧沈萃楨陸鍵郭日乾陸澄原沈瑞鎜陸懋功陸錫
明徐子方徐子章胡友忠陸燦馬嘉植陸淸原金德普
李天植楊兆梧馬嘉楨陸山陸萬源陸本邵朗
國朝陸啟鏻倪承裕陸濬睿沈聚陸大柱邵延齡陸隴其沈
夢麒顧人龍高士奇高輿二人高志增程伯鐈吳志一百六人從劉志增
一人朱高二志增
三人合一百十人
忠義孝弟祠 在司訓署西南雍正四年知縣楊克慧建
平湖張志祀明周翼明陸燦康承爵陸士鉉陸淸原陸凡
遵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增以上忠節五人宋魯文謐明沈珍陸宗秀沈
昊屠機江濟俞迪孫佐鍾鳴遠潘璧陸平陸杲楊陛俞
錦張濤陳増曹臬韓文陸垕陸序魯烈沈維錡沈維鍧
陸光宅劉麟陸基誠李燫陸珂陸文典郭曰乾倪維城
施應塤曹鍾鳴陸長春陸瑞銓倪士顯沈紹閻過厚曹
繹祖胡嗣璜劉亮采
國朝張冲元張甫陸其燧以上忠義四十四人元過宗一明沈渭沈琮
沈燮馬炣陸鋹郭球過橋孫璧林雨陳謨沈思孝秦涇
楊志英俞懋脩俞永言馬瑀陸錫命時敏曹伯來胡士
奇胡士章毛應銓陸萬源馮伯禮馮伯禋劉希聖陸基
志俞志皋張熒陸文相馬香陸萬達陸燭馬維鉉陸大
銳陸大鍈趙邦秩沈瑞鎜馮洪業俞煜楊兆梧陸倣孟
顧之琦姚舜宣
國朝湯自梁陸本金式玉陸徵誠顧明傑沈日芳金赤徐昱
屈希平王棅馮錡以上孝弟五十六人案平湖張志云入祀忠義孝友者舊志不詳事遠無
稽就祠主凡百有五人分列叙
次今增明一人合一百六人
柏林書屋 在學門內東平湖廟學志雍正六年邑人建爲會
課公所浙江通志
射圃 在山川壇左有亭成化中知縣朱德建柳志嘉靖間
遷城外浙江通志知縣顧廷對置射器平湖程志
國朝雍正八年于殿後隙地作射圃平湖王志
學田 明嘉靖三十八年知縣陳一謙始置武惠伯陸炳
助之平湖程志 顧廷對重定學田規制序平湖縣學舊未有田嘉靖已未歲西粤文峯陳公始置之將
以資貧生計田五百畞每畞取租九斗共租四百五十
石每年徵貯本學倉設運頭一名專掌收放又慮糧餉
之重或無實惠查將蔣銓等無糧田二頃餘畞裨補其
半規畫初定而陳公遇制囘籍各佃戸仍逋負不納庚
申冬不佞蒞兹上亷悉其由深羨文峯之善政而惜其
志未竟迨辛酉奉例當大造覈民間隱田得若干畞併
合前田照數補之盡復其稅緣版籍有定未可指名收
除止於實徵冊總爲之盈縮其數由是文峯之初志有
成矣本年八月邑人陸廷鑾者亦以義田呈報蓋陸武
惠公常欲爲本學及本族生員貧寒者之助厥嗣錦衣
公體先德而成之武惠之仁錦衣之孝具見之矣田一
百六十七畞二分共租一百二十石亦查得隱田有餘
者盡數裨補使諸生獲沾武惠之實惠猶文峯也隆慶六年知縣謝良弼更置
義田二百二十餘畞張大忠爲志又撥邑人入官田共田五
百八十三畞零平湖王志
國朝康熙四年核實四百二十一畞六分二釐四毫平湖朱志張志
縣徵租米三百四十五石二斗五升雍正間邑人捐田三十四畞九分零
爲脩學費平湖張志
羅太常義田 明萬歴間知縣羅尚忠捐俸置贍貧士施鳳
來記羅侯以俸買民田得一百三十九畞有奇陳熙
昌記田二百一十七畞五分零地二十二畞四分零
國朝康熙六年核實田地二百五畞六分零平湖朱志原定貧士
三十六人歲給米五斗康熙四十五年知縣董天眷覈實均
給八十餘人人給米七斗有奇西野筆談 案以上二項田知縣管理乾隆五
十年後知縣王恒核學田及義田歲入分極貧士八斗次貧士四斗爲膏火助增至二百五十名乾隆
五十九年邑人吳璥捐錢七百緡于嘉慶四年置田四
十二畞四分零又奚泗哲吳宗鍔吳鼎燮陸拱斗黃坤
公捐田四十九畞七分零共額租米一百石斗七升爲歲脩費刋
徵信錄支銷司事遞輪經理新纂
敎諭署在明倫堂東明嘉靖三十九年敎諭曾士彥建
萬歴三十一年知縣王羲民建鳳翥軒平湖程志
國朝雍正三年敎諭趙瀚重建平湖高志乾隆三十一年敎諭周
大樞樹梅改曰有梅堂五十三年敎諭何蕙重建攺題
飽經新纂
訓導署 在明倫堂西明成化中敎諭林光創建平湖張志
國朝嘉慶三年訓導淩象山重建講堂題曰耘雅新纂
社學 在德藏寺塔東舊舒公井上明宏治四年知縣林
奇建柳志在城一各鎭常平倉側四劉志嘉靖中知縣陳一
謙建三所在北門內一報功祠左右二平湖程志 馮汝弼爲記
義學 在城隍廟左康熙二十七年知縣朱維熊建平湖朱志
朱維熊爲記三十六年知縣王瑋倡置義田平湖張志王瑋爲記乾
隆五十三年知縣王恒捐設二所平湖王志新帶新倉各
當湖書院 在南門內陸淸獻祠後乾隆十五年知縣閻
公銑遷置平湖張志 邑人張嶸捐建又千金取息備用閻公銑記舊有書院附在梵宇殊非士人
肄業地迨謁陸淸獻公祠思公之學行純正洵足勵風
俗正人心書院之設允宜在是迺捐脩脯延山長集邑
之雋講學會文於祠月以爲常恒苦人滿思有以增廓
之會邑人張嶸願捐貲爰于庚午正月經始閱三月落
成諸生幸近公之居去公之世未遠兹復得昕夕仰贍升堂習禮知必有感發奮興慨然奉公爲師法者乾
隆五十年知縣王恒重脩建樓五楹王恒爲記五十四年邑
人張誠捐田地蕩一百六十六畞零爲膏火知縣王恒
詳定釐正規條刋石平湖王志王恒爲記 嘉慶四年里人公置
田二十七畞九分零新纂
觀海書院 在乍浦南門內舊名九峯書院乾隆四年海
防同知林緖光建劉錫勇爲記三十八年知縣董鈞攺今名
四十二年知縣劉雁題重建里人置田十八畞五分零
又捐銀六百兩取息爲經費新纂
崇文書院 卽報功祠浙江通志明嘉靖間知縣陳一謙立舊浙
江通志
國朝雍正元年知縣林緖光移設德藏寺殿後改名鳳溪四
年知縣楊克慧攺爲崇文義學乾隆五年知縣方以恭
復舊名平湖高志今廢
介菴書院 在縣治東浙江通志案山上明總督胡宗憲爲陸
淞建袁志今廢
天心書院 爲陸氏義塾舊浙江通志莫如忠爲記在舊帶平湖程志今廢
江村義塾 在縣南三十里朱江坊乾隆四十四年武舉
孫斌建並捐田五十畞有奇童䝉貧乏者皆就學焉刋
有規則新纂
石門縣學 在縣治東元至正中改建大淸一統志宋元豐八
年令吳伯舉始創學于縣南運河之西㟁至元志沈括記吳越多
山而湖澤漸其下其支流涯渚之間不辨牛馬祟德居
山澤之介孔道四出戰國之時闔閭勾踐常大戰于檇
李禦兒之間裂其地而守之至今墟壠網絡稻蟹之利
轉徙數州元豐八年括蒼吳君伯舉爲是邑也始爲築
宮廟以祀孔子聚學者擇經師而敎之以義理行能不
苟使之爲文章誦習務中有司之程而已培高爲堂燕
有二室繚以環廬豐約稱事四方聞令賢皆來學惟恐
在後崇德爲遂品縣令爲小官興材賦工動觸史禁非
篤誠自信强有才者不能任也此其成就之難又未若
持之之難也僨犀象决鴻鵠之器非深山大谷則無以
養其才執規矩而求之者不視其材視所養則眈眈之
室執規矩者所視也養之以先王之所待以興者而不
徒循其末跡則其爲役也不爲苟美矣紹興間知縣黃揚徙置東南隅趙圖
記後令相繼增廣堂有成德堂采芹亭致道育德二齋
序列四先生有奎星亭令奚士達建陸埈記 案吳志慶元四年奚士達
爲沈晦立陸埈記今案埈記脩復沈晦舊迹耳非爲沈晦立也吳志誤尚書陳豈重剙至志
志元升爲州知州王雍徙萬歲橋東趙圖記案至元辛丑改建于今所
堂曰明倫齋曰興仁集義見柳志明洪武六年知縣田慶元重建崇德洪志
永樂乙未州判陳原祐新之宣德間巡撫胡槩命有司
脩整正統十一年知縣焦寬葺堂齋天順三年知縣郁
綸脩殿廡易櫺星門以石建號房學門魏驥爲記成化六年
知縣王輿建明倫堂築露臺張寧記畧崇德爲嘉興上邑其俗多秀民美士自宋
至今科第相望正統中邑令焦寬重建明倫堂于學之
故址歲久弗時葺日就傾圮大尹南巢王君以鄉進士
出宰是邑下車贍謁已有成慮民未可以遽勞也乃早
夜績書聚財鳩工爲備幾十之八九而民尚未知成化
庚寅三月卜日經始言諸師生擇弟子之能者楊明費
敏使爲倡率邑中聞義而起富者以資貧者効力是秋
八月其以成告俯仰周接輪奐一新自昔更始舉邑未
有敏贍和洽不以令民而民樂從如此是可以見養士
之足以勸人矣嗟夫天下無一非聖人之道民皆由其
事而不知士能明其理而不倍故士之所在其民必良
無士之地其國必殆一得一失古有明徵無興學養士之功而欲善化于天下雖絕力優智皆苟焉耳十
四年知縣張超脩兩廡塑像置祭器會饌堂宰牲所宏
治四年知縣吳浚建殿廡改學門遷號舍柳志張寧爲記八年立
正德中知縣洪異脩兩廡戟門學使徐蕃徙正鄉賢祠
學使劉瑞檄建名宦祠邵銳陳霆爲記縣尉李滋爲文璧山桂
山并構贍學屋四十楹吳志嘉靖間知縣許繹增建敬一
亭崇德陳志知縣劉宗武脩明倫堂邑人呂希周開泮池與
河通又建三塔案萬歴間知縣王述古敎諭趙賢左相繼脩之見吳志隆慶二年
知縣朱潤脩堂齋諸門齋曰脩德講學門曰志伊學顏朱潤呂希周各爲記六
年知縣蔡貴易脩堂甃泮池吳志 姚宏謨爲記萬歴初知縣陳
履重葺有文峯三塔時存一劉志攝縣通判方玘脩名宦
鄉賢祠吳志郭子直爲記二十六年知縣陳允堅脩廟學崇德陳志
許孚遠記二十八年敎諭陳繼祖改廨宇植桃李三十八
年知縣靳一派脩明倫堂呂希周爲記改建奎星亭崇禎間
知縣劉國會甃泮池及堤石門鄺志十七年知縣解學周重
建明倫堂吳志
國朝順治十二年重建大淸一統志 案袁吳二志爲通判韓範知縣李震敎諭周有亮重建
谷應泰記順治丁酉戊戌間會兵燹後學宮多廢不治
余間以其力鳩工庀材今無不釐然次第舉者而外郡
則石門鎭禦兒鄉其故址猶有存者 國家奠鼎以來
樓船將軍指閩越下東甌往來驛騷以蕞爾彈丸當其
衝夜半下片檄徵芻茭幾何卒徒幾何誥旦無不立具
者邑有司日不暇給余按檇李經其地見農夫釋耒治
道嘆息者久之葢民力爲已竭矣迺比者建學之議一
興而君子相與倡于上小民相與和于下簡徒程工人
爭趨之三年而學成爲資五千九百有竒而捐者不以
爲費爲屋廟廡祠堂數十間又以其餘葺垣墉築池沼
而役者不以爲勞噫何其不令而行也語曰雖不能至
心竊嚮往之余不敏敬從鄉先生良有司後以爲諸生
勸康熙十年敎諭陳祖法重建敬一亭陳祖法爲記十一年
許汝揚甃階十二年知縣杜森脩戟門明倫堂石門鄺志雍
正元年知縣王以和脩櫺星門六年知縣李廷鑄脩明
倫堂及儒學門浙江通志乾隆十一年知縣倪琯倡脩陳其凝記
二十四年知縣周鼎敎諭邵灝重脩四十六年知縣朱
麟徵敎諭費震訓導陸時茂先後倡捐大脩新纂
崇聖祠 明嘉靖九年知縣許繹建于桂山後隆慶二年
知縣朱潤改建學門東崇德靳志朱潤爲記
國朝雍正二年知縣王以和增葺新纂
尊經閣 在明倫堂左明隆慶六年建姜寶爲記萬歴三十七
年知縣靳一派重脩置田四畞爲舉祀費崇德靳志
國朝康熙二年敎諭陳祖法重建吳志陳祖法爲記雍正二年知縣
呂廷鑄重脩浙江通志
名宦祠 舊在儒學門東隆慶初遷戟門左 祀宋吳伯
舉鄧根黃幹明畢輝蔡貴易孫承謨陳允堅高士選
國朝盧崇興又通祀總督朱昌祠以下十一人詳府名宦按浙通志石門名宦祀吳伯舉以下八人吳
志增通祀王國安一人今考浙
省通祀十一人皆應增祀
鄉賢祠 舊在桂山後隆慶初遷戟門右 祀宋趙汝能
趙汝愚錢文徐綱莫若冲徐龜年陸埈蔡闢輔廣陳炳
陳塏元衛富益明鮑恂貝瓊姚文潘蕃周崑呂煥呂炯
郭子直沈大德勞永嘉陸典呂元學費彥芳吳沛然吳
尚倫曹廣吳爾壎
國朝吳之屏上二人鄺志增吳之振吳寶林朱輔鍾景音鍾朗顧文
昌顧朱勞俶融鍾天奇鍾璜吳志三十人從鄘志增二人新增八人合四十人
忠義孝弟祠 在射圃東二十步雍正元年知縣呂廷鑄
奉文建乾隆四十八年知縣朱麟徵倡捐重建 祀宋
趙汝愚明程本立費彥芳二人遵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增方〓
國朝周鍾岳新增合五人
射圃 舊在學之西北柳志宏治初知縣吳浚改建廟東嘉
靖中知縣陳憲卽號舍遺址爲圃石門靳志崇禎間敎諭孫
肇元建門題額石門鄘志今在尊經閣東南浙江通志
學田 宋嘉定間主學輔廣嘗經理之以豐廩餼柳志商逸卿
記天下事無不可爲利不主于已則慮之必精處之必
當行之必力茍反是則目睫之見遑恤其它惟志於得
寧論非據顧護徵營首鼠弗確事之小者猶不可爲而
况望其可以爲大乎甚矣利心之不可有也一國一家
一身皆不可以利言自其貪慾熏灼患禍相延則前日
之所謂利者皆害之藏也爲十者脩身厲行以爲常隆
師親友以求益朝廷爲之設郡縣之學爲人上者必思
厚其廩給使之不以口腹之念分其理義之營此有學
必有出不可廢闕田以養士而士之有位于學者能盡
心焉則千歲之曰猶一時也輔公廣爲崇德縣主學以
其躬行君子者倡率其徒以其師友淵源者出而浸灌
之謂學田之稽其隱漏誠不可以已然亦不可近于摘
伏非學之政葢慮田之僅存者久復漏讕當籍其數以
防欺又將有惡其害已而去其籍遂復勒之石以其不
渝公可謂知所處而勇于行矣嗚呼公能私淑一邑之
士俾其深知理義則斯石其可久否雖豐碑插棟疾視
在旁乘罅排根不去不止恨不得駕十牛而扑之亟耳
是區區之尋尺者果足恃乎贍學舊凡八百斛司存爲
蠧邑改以隸其庾氏輾轉吏謾益漫漶不可攷慶元四
年有主學木君曇白之縣遣簿曹行根括之令所存僅
八之一士無以養其時邑之由進士選者莫公元忠與
今知昭武蔡公開知歴陽陸公埈合辭嫓力從漕倉兩
司乞撥没官田若干學又自置民產若干令悉刋其畞
步之所至斗斛之所入與租戸若而人詩不云乎我心
匪石不可轉也後之人能知輔公之用心斯其行也遠矣淳祐中知縣黃元直撥田
給廩養士至元志嘉靖中呂希周捐田一百七十四畞有
奇石門鄘志 姚汝舟記呂大夫東匯之爲諸生慷慨務奇節有古豪士風旣通貴典衡選進天士傾
心急人如諸生時中讒家居益以義相高破產養士達
夫樂也遭歲連絀士或不得安意卒業大夫召其子端
甫曰嗟乎小子禮生於有廢於無吾始䝉世業得專肄
習以能有成功起家文學今諸生得無有困窘徵會幾
至易業者乎自吾爲諸生病無羨貲轉貸求給往往而
是夫布衣任俠亦足聲施况被服禮義籍於有土之倫
哉若爲我履畞割腴畞而計之可得百有二十斂其租
可得四十鍾移書學師籍其入附著令甲什二給常賦
什八贍諸生喪祭冠婚之不能備禮者端甫度其田數以輸學宮萬歴中呂熯捐田五
十畞五分零陳允堅爲記又徐稷捐田地九畞九分零呂元
肇置田二十畞袁志知縣靳一派捐俸置田五十九畞一
分零石門鄺志 靳一派趙賢意各爲記
國朝乾隆六十年邑人胡源遵父陶志捐田百畞助考試
費請學政今巡撫阮公元核定規例刋石垂久焉新纂又
贍學房四十間明正德中典史李滋建歲取賃錢以贍
費嘉靖中呂希周脩之萬歴中敎諭陳繼祖重建崇德靳志
外贍學田六十六畞四分零輸賦外歲收批解石門鄘志
敎諭署 在學顏門西明萬歴三十八年知縣陳繼祖改
建
國朝乾隆四十二年敎諭陳存矩捐脩嘉慶五年敎諭柳超
詳請借俸重脩新纂
訓導署 在敎諭署之前乾隆六十年訓導方旣捐脩新纂
社學 在學東浙江通志舊在崇福寺西明宏治四年知縣吳
浚改城隍廟東袁志萬歴初知縣蔡貴易改建縣治東吳志
又各鄉五所隆慶初學道屠羲英毀滛祠建石門鄺志
傳貽書院 在縣治東北大淸一統志宋儒輔廣讀書之所後
人立書院祀焉續文獻通考潛菴先生廣紫陽門人也自祠
官歸隱語溪題堂曰傳貽咸淳五年知縣家之柄建額
今名堂曰本文齋二曰書味曰師傳朱文公亦祀焉至元
志 文及翁記自宋受命肇基立極藝祖皇帝一日洞
開諸門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見之識者謂得三
聖傳心之妙又一曰問世間何物最大時元臣對以道
理最大識者謂開萬世理學之源猗歟盛哉自時厥後
天下凡曰書院通經學古之士彬彬輩出慶歴間詔州
縣皆立學道化大明儒風不振至濓溪周子建圖著書
微顯闡幽明道伊川二程子實得其傳程門高弟如楊
如游如尹如謝皆天下英才中原板蕩載道而南楊游
尹謝數子實大有力焉龜山楊文靖公一傳而羅仲素
再傳而李延平朱文公受學于延平見之師友問答可
考也文公門人遍天下中更僞禁歲寒松柏疾風勁草
磨涅而不磷緇者絕無而僅有于時潛菴輔公獨立不
懼遯世無悶自祠官報罷歸隱語溪題讀書之堂曰傳
貽葢將以傳之先儒貽之後學爲已任著書滿家易書
詩春秋禮記有註釋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有問答通鑑
有說師訓有編日新有錄襍著有藁襲藏于家至今語
溪之人熏其德而善良不知其幾祠而奉之尸而祝之
宜也嘗謂太極一而陰陽分有陽則有陰有善則有惡
有君子則有小人以孔孟大聖大賢不免叔孫臧倉之
毀元祐諸賢而指爲姦元符上書而指爲邪慶元道學
而指爲僞嗚呼此未定之天也乃天者定人者冺元祐
諸賢元符上書慶元道學至今光明碩大照耀汗靑一
時憸士萬世遺臭剝爛復反否極泰亨君子小人之界
限事久論定此潛菴褒贈之典曰星垂而河漢流也崇
德縣大夫家之柄以元祐同門元符上書故家習聞詩
禮及見典刑洋洋輿誦挺挺祖風于籍書期㑹整暇之
餘思所以彰善癉惡表厥宅里樹之風聲此傳貽書堂
所由建也堂成移書謁記敢拜手稽首對揚我朝道學
源流之盛以諗同志庶學者于善惡之幾正邪之别義
利之判人心道心之危微天理人欲之消長知决擇而
定趨向焉不至爲君子之棄小人之歸其於國家化民成俗之意豈曰小補之哉明嘉靖間知
縣張守約重建于射圃舊址姚汝舟張興各爲記後廢爲倉呂希
周胡其久購復之胡其久爲記萬歷初知縣蔡貴易重建二
十九年知縣陳允堅得廣遺像奉院中三十六年知縣
靳一派增脩靳一派爲記
國朝康熙十三年知縣杜森鄺世培相繼脩建石門鄘志社森管鳳來
爲序
今廢
白社書院 在石人涇浙江通志衛富益敎授講學處舊浙江通志
今廢
綠槐書院 在石門鎭東三里王畿之裔分棲于此袁志今廢
崇文書院 在城內西北隅乾隆二十七年邑人公置以
課士凡埋胔施槥給藥放生惜字諸善會亦集于此四十八年捐建講堂書廳
後樓軒廊庖湢咸備並有竹山魚池繚以垣墉舊名崇
文堂嘉慶三年知縣方維翰同教諭柳超講課改題今
額公捐膏火新纂
延陵義塾 元皇慶中吳英建在縣東南運河左址廣十
畞構屋六十楹塑先聖諸賢像撥田五頃資春秋祀事
及師生脩饌費柳志今廢
桐鄉縣學 在縣治東北一里明宣德五年大理寺卿胡
槩知府齊政相地得邑民徐進居爲學基案劉志宋文思院徐網之
裔衆水匯合形如半璧七年知縣趙中建明倫堂正統二年知縣
范宣建大成殿兩廡神廚神庫文昌祠知縣田玉建戟
門櫺星門二齋居仁由義號舍倉廨門闢射圃柳志天順四年
知縣張泰重脩殿廡增建後堂曰樂育及退省軒易櫺星
門以石縣丞鄧玼建饌堂觀德亭明浙江通志李賢爲記成化五
年知縣左源新明倫堂七年參議劉潺僉事周正方縣
丞李經撤殿新之劉宣記桐鄉本崇德地宣德庚戌歲析爲是縣于時庶事草創學校廟殿
悉卑〓不稱加以歲久日就傾圯厥後提調學校按察
司副使劉君嘗新明倫堂成化辛卯按察司僉事周君
正方按臨是邑撤其舊而新之時得罰贖金若于付所
司市材募工至役夫亦授直殿成以間計者三其高五
十尺深加四尺廣視深又加二尺葢増于舊者五之三
云經始于是年臘月落成于明年二月適提調學校僉
事張君悅至又命工重肖聖賢像十年知縣孟俊重新號舍建齋宿房
十六年知縣張翬新饌堂二十一年知縣梁敬新圍牆
易奎光樓柳志宏治中知縣王昊脩明倫堂置俸廩倉後
知縣李廷梧考正鄉賢祠位錢福爲記正德九年知縣任洛
重建明倫堂及儀門脩饌堂齋閣號廳立題名碑沈煉記正
德壬申秋七月任侯來尹是邑瞻謁先聖禮成載觀學
之規制慨然有鼎新之志越二年憲副徐公宣之奉勅
督理學政諸生建増大之議徐公是之侯喜成其志爰
鳩工花材宏壯半倍于昔新學宮之外築河岸百丈有
奇嘉靖九年知縣王宸增建敬一亭劉志十七年知縣朱
尚質脩明倫堂吳志 呂希周爲記四十二年知縣曾士彥脩整
廟學建文昌祠文奎閣劉志萬士和爲記萬歴五年知縣蔡時
鼎新明倫堂九年知縣高梅敎諭李九標新殿廡儀門
櫺星門案李樂記先聖先賢諸主狹小宏其制名宦鄉賢祠左右失序正其位李九標又
建文昌祠茅坤爲記二十二年知縣陸枝重脩廟學馮孜爲記敎
諭韓士元倡建聚奎樓沈士充記
國朝康熙七年敎諭閔圻申重建明倫堂十五年巡撫陳秉
直知府盧崇興知縣徐秉元倡捐大脩殿廡建大成門
杜臻記畧浙撫陳公起家三韓由方伯而晉陟禾郡之
盧公以卓犖異才擢爲郡牧二公之偉業不可殫述矣
煥新桐學乃善政之尤鉅者方今 聖天子銳意
文治臨雍講學開科求士尤惓惓焉桐之學人文蔚起
向嘗甲禾郡自鼎革來半畞之宮鞠爲茂草至賢書絕
響入廟而觀瞻者靡不慨嘆謂未足副崇儒重道之盛
心也今年春司諭馮君議重建邑侯徐君備述以請撫
軍陳公首捐五十金郡尊盧公割俸二十石且手製募
叙多方勸輸自是里中鼓舞爭助始自正月落成于是
秋重九先脩聖殿三間高五十尺深五十二尺廣五十
六尺甍脊楹椽簷墉垣牆無不選料精良加以丹漆金
彩次造大成門九間高二十四尺廣九十八尺深二十
五尺皆堅巨煇煌殿東西接兩廡側皆添屋兩廡俱脩
飾之黌門豎石柱圍牆新築五十四丈殿之前後泊門
內外淤泥草萊挑除淨盡不數月而爲宏麗之規學東
有登俊橋乃泮水靑龍所會久圯新之以通冠葢工竣
郵書求予序其事余思當此水旱洊臻兵燹交困之時
而工成不日非二公倡導宣揚正已率人又烏能使桐
之頖璧生光奕葉也哉二十年知縣何金藺牓明倫堂額建名宦
祠自爲記二十四年甃泮池吳志三十四年知縣郭金湯脩
殿廡建二坊五十六年邑人金學渭脩名宦鄉賢祠浙江
通志雍正五年邑人汪繩煐重建明倫堂葺禮門泮橋購
地築宮牆蔡可遠爲記七年知縣蔡可遠捐建名宦祠馮景夏爲
記十三年知縣蔡可遠敎諭汪楷訓導吳昌祺倡脩殿
廡泮池櫺星儀門及各祠重建宮牆乾隆三十八年知
縣潘安智董脩廟學盡皆新之五十五年邑人陳亮世
脩葺櫺星門明倫堂五十七年知縣呂爾熺捐廉同敎
諭殷立梧訓導周人英倡脩大成殿重建兩廡及各祠
宇嘉慶四年知縣李廷輝請帑竣工新纂李廷輝爲記
崇聖祠 在明倫堂後卽舊啟聖祠嘉靖九年知縣王宸建吳志
國朝康熙十九年訓導吳賓文重建吳志雍正二年奉文改葺
十三年知縣蔡可遠重脩乾隆五十八年署知縣戴廷
沭倡率重建新纂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明宏治中知縣王昊脩嘉靖戊申
知縣朱尚質重建四十二年邑人沈瓚捐建知縣曾士
彥成之桐鄉徐志鍾繼元記今廢
名宦祠 今在學宮之東乾隆五十九年紳士改建新纂
祀明生用和田玉張泰孟俊王昊楊燦任洛范來賢方
克胡宗憲阮鶚宗禮霍宗道侯槐何衡嘉禾徵獻錄作何翔錢淵
金燕蔡時鼎方可正須之彥藍應斗嵇之楚
國朝盧崇興何金蔺劉鍹又通祀總督朱昌祚以下十一人詳府名宦 按明代自胡宗憲以
下六人向祀於忠義孝
弟祠者今攺入名宦
鄉賢祠 今在名宦祠右乾隆五十九年移建新纂 祀宋
徐綱明鮑恂貝瓊程本立錢貢李樂馮孜朱大雅沈照
沈蒸沈雲從錢夢得錢夢傳沈思充朱邦祈沈錫陳素
國朝鄒璜鄭藴宏沈允文金士瑜案二十一人與吳志同原注云明縣志有馬繼祖楊
述楊靑沈榮趙讓鍾繼元祁鯨陸
堦陸曰新陸吉陸懋元十一人
忠義孝弟祠 在名宦祠之北雍正元年奉文建乾隆五
十八年重建新纂 祀五代薛仁德元衛富益濮鑑明程
本立濮宗淵濮圓齡朱霶陸曰新鍾名遠王三錫沈鏵
董皋濮文起莊儒徐梗徐嶅陸鼇王全顏小童王顯〓
張鯢鍾啟明王允昌從通志增錢汝迢府縣志傳俱作汝追湯日新葉
應乾夏儒李成德李尚白李懋華張明俊吳重光沈方
遵 欽定勝
朝殉節諸臣錄増
國朝施錩志傳作昌周起龍周應驊薛陞烏靑鎭志作正陞計灝孔尚忠
以上忠義 案新增四十三人今改祀名宦六人又增二人合三十九人宋吳三五潘十三
通志作潘生錢四十二施二十通志作施二范奎一作圭明檀郁從通
志增寗冠朱杲陸天錫毛文耀錢夢傅仲應鶴張昭湯士
陞唐元竤朱涵臺
國朝沈樾陸費錫施國楨錢枋張景曾施永譽桐鄉徐志作泳譽范
文裕錢天濟李元任時慶孫嘉麗張侶韓沈元楷莊三
聘李元慶祈起元以上孝弟從乾隆四十四年旌冊增案新增三十人又增二人合三十
二人三祠均據
祠主冊籍無稽
射圃 在奎光樓後內有觀德亭桐鄉徐志
學田 新舊共四百一十一畞八分四釐劉志袁志同田地三
百七十六畞三分吳志徵銀一百五十一兩一錢七分零
桐鄉徐志又乾隆元年縣人倪作楫五十一年縣人蔣受基
先後捐田十七畞三分爲惜字經費新纂
敎諭署 今在明倫堂西南由義齋之後嘉慶元年敎諭
殷立梧重脩新纂
訓導署 向在司敎署後今遷明倫堂東南乾隆五十七
年訓導周人英重脩新纂
義學 在縣治東寅賓館舊址雍正九年知縣陳大慶建
浙江通志十年知縣蔡可遠延師捐餼乾隆五十四年署知
縣郭文鋕重葺捐俸資課新纂
社學 三所一在西門外吳志云市東郭外一在玉溪鎭東一在
靑鎭興德橋東浙江通志今廢
正心書院 在惠雲寺西南明崇禎十四年建浙江通志今廢
分水書院 在靑鎭北中爲講堂左右翼以廂樓後樓五
楹前爲大門乾隆五十二年邑人沈啟震捐建同里助
之湖州知府雷輪記曰吳興山水淸遠其士澤于詩書其民敦質樸而重亷耻郡號易治郡東南九十里有
聚會烏鎭隸烏程其東㟁曰靑鎭隸嘉興之桐鄉一水
中分民居稠密稽紳商賈簪纓富庶不絕形家言鎭水
發源天目歷苕霅入爛溪九水匯環尾閭實居其北南
宋時已有羅星前明添設同知羅公斗于水口築墩屹
然中峙其右連三元閣閣之前有殿歲久殿圯惟閣巍
然獨存其頹垣廢址滅没於荒榛腐草虧蝕於侵佔私
賣者數十稔矣歲丁未余同年友河東觀察沈公啟震
以恤歸里里中人因鎭之社學久廢謀所以復之者公
慨然獨任迺悉出其橐中金金盡則典質田宅以繼之
庀材鳩工卽於三元閣前址闢萊復土創立講堂學舍
凡若干楹不數月工竣顏之曰分水書院以墩誌也余
惟風俗之端由于人心之正而欲正人心必先知禮義
鄉鎭之有書院卽古黨庠術序也鎭處四衝五達之衢
界連吳越剛柔異性良楛不齊今聚其人之秀者使之
遊于鄉校之中敎之以孝弟文之以禮樂優而柔之厭
而飫之肫然返于三代之俗其爲功豈淺鮮哉若夫踵
事增脩重新墩閣以及講院中脩膳之資出入經理之數烏青兩鎭之紳士實踴躍從事焉五十四
年署知縣郭文鋕捐置課士桌橙五十七年德淸徐以
坤助膏火田三十畞杭嘉湖道今按察使秦公瀛記烏鎭舊名烏戍湖州之烏程歸安所
治地也鎭之東爲靑鎭隸嘉興之桐鄉烟火相望故又
名烏靑鎭鎭有墩焉浙西之水發源天目歴苕霅入瀾
溪分九派而匯于鎭明同知羅斗就水口築墩曰分水
墩桐鄉沈兵備靑齋世居于是乾隆丙午自山東運河
道任歸懼其鄉人失學無師而人材之卽于呰窳也建
書院于墩之上卽顏曰分水前後屋凡若干楹堂廡庖
湢畢具歲延師課生徒其中以一鎭而聚三邑之士烏
虖盛矣今年春兵備及桐鄉令李君廷輝以膏火絀于
貲謀諸余爰偕守令各蠲俸緡而逆平湖進士徐君爲
主講古者士無不志于學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又設
鄉老鄉大夫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之屬以董之無
非學卽無非師也葢野處之秀敎而成之可爲鄉大夫
選不敎將則將入于莠民而不自知于是董之于師講
明于孝友睦婣陶淑于詩書禮樂磨揉遷革而俊造繇
是出焉烏鎭故吳地吳越之民多秀而習俗澆漓且其
地闤阓錯雜游敖蕩佚之風往往而有是書院之設實
合于家塾黨庠術序之遺意而徐君因與其徒藏脩游
息其敎易入則其學易成抑比年以來魁進士科者皆
在苕數霅數十里之內科目固不榮多士而士各砥于
學以應 昌明之運固余之志而兵備與徐君之所
期者故記之以
爲多士勗 新纂
知识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湯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