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3441
颗粒名称: 卷五
分类号: K29
页数: 18
摘要: 卷五,由伊汤安修,收录于嘉庆嘉兴府志。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橋梁
  南土橋梁與經典所稱徒杠輿梁者有異葢地異則制
  亦異也嘉興當水陸之衝其橋之橫跨月河者以宣公
  爲最著其他見於至元嘉禾志者合七縣境以百計豈
  不以東南澤國尤重津梁哉測地望占利涉亦爲政之
  見端也志橋梁
  府城案城內皆屬秀水故以府統之其在城外者各係所隸縣
  瑞虹橋 在府治前
  府後橋 在府後
  望恩橋 在府治西南三十步以上至元志
  蒸餅橋 在府治西南三十步至元志一作蹲賓橋嘉興何志
  國朝朱彝尊鴛鴦湖櫂歌河頭時有浣衣人處處
  春流漾白蘋橋下輕舟來往疾南經娛老北蹲賓
  藕行橋 在府治西北二十步至元志
  百步橋 在蓮花浜袁志 案百步橋有二一城內一城外宋張堯同百步橋詩浙江通志載
  在城內百步橋下誤又通志嘉興府下載有震橋西亭
  橋迎仙橋考三橋俱屬松江府通志誤引至元志載人
  今刪去
  通濟橋 在春波門內一十步秀水李志
  贊福橋 在春波門西一百步
  薦橋 在春波門西北半里以上至元志 明徐元春記嘉興郡城東隅去春波門可
  半里許有湖曰天星湖之南築梁以通闤阓利徒行也
  名曰薦橋肇自宋景定間旁有鷄鳴臺其石長約五尺
  廣半之俗傳有陳氏者薦祭餘之鷄黍於其姑姑食暴
  卒有司欲置婦于法婦寃之命復炙鷄享于臺所俄有
  蜈蚣盈尺者數十叢食于鷄而鷄忽長鳴乃知姑死之
  由婦寃始白故以名臺嘉靖已酉秀水鼇峰方侯莅政
  之明年適橋傾圯侯命鄉之約正副張鸞王愷勸率良
  善募材鳩工以新之逾月而橋落成嘉靖已酉九月
  五柳橋 在嘉興縣治西又名慶豐橋大淸一統志宋孝宗登
  極因田禾一莖九穗改爲慶豐明一統志 案今名西縣橋 宋陸䝉老五柳
  橋詩五柳先生倦折腰孤眠千載仰風
  標靑山令尹頭如雪不厭朝昏過此橋
  騰蛟橋 起鳳橋在春波門西北半里
  崔家橋 在春波門西北一里十步以上秀水李志
  猪兒橋 在春波門西北一里
  蟹行橋 在春波門西南半里
  南縣橋 在春波門西半里以上至元 志案吳志作縣南橋
  環秀橋 在春波門西北半里秀水李志通天星湖袁志
  滕家橋 在春波門西北一里秀水李志
  倪家橋 在春波門西南一百步至元志
  淸軍館橋 在春波門西南一里秀水李志
  湖橋 望湖橋 在春波門西北一里至元志
  〓安橋 在春波門西北一里十步秀水李志康熙二十九年
  嘉興縣知縣樊咸修重建人呼樊公橋新纂 國朝王庭記嘉郡古
  澤國其源自天目南承浙西諸水北達吳淞故郡西〓
  漕渠講水利爲最急嘉邑屏郡左水由東環邑治包絡
  學宮支流匯澤委蛇曲折而通大河其間便農經遠若
  周禮合方氏有掌凡陂池洼下溝坎曲窞則梁之俾熙
  熙攘攘者不至有褰裳濡軌之嘆此十月成梁經國者
  所不能不區畫也三原樊公來宰是土善政具舉邑治
  之北偏有〓安橋故址歲久傾廢里人支一木而橫水
  涘登臨者危之公曰是非所以爲民便爰命掾吏倪國
  昌鳩工採石不數月而橋落成邑之人顧而樂焉羣曰
  是樊公之所締造也遂名其橋曰樊公志不8忘也公諱
  咸修號慈東丙辰科
  進士陜西三原人
  羅家橋 安祿橋 北營橋 在春波門西北一里半
  大悲橋 在通越門北五十步以上至元志 案吳志作濟川橋
  遇仙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
  迴龍橋 在通越門內水西寺前
  爽溪橋 在通越門內半里以上秀水李志
  萬安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百步至元志
  寺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半至元志乾隆五十八年里人重建新纂
  廣平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
  車欄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半
  紅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一百步以上至元志
  韭溪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秀水李志
  非緺橋 在通越門東一里
  顧市橋 在通越門東北一里半
  福順橋 在通越門東半里
  興福橋 在通越門東一里二百步以上至元志
  興賢橋 舊名過軍橋在通越門東一百步柳志乾隆三十五年重建新纂
  寶帶橋 在通越門東北
  蓬菜橋 北資橋在通越門東南
  楊公橋 在通越門東南一里半以上秀水李志
  范蠡橋 石灰橋在澄海門內
  張公橋 在澄海門東北一百步
  營橋 在澄海門北一百步以上至元志
  炒麩橋 在澄海門西北一百五十步至元士志裴休女名祖
  貞捨基創庵名炒麩橋亦由名橋李詩繫
  南石橋 史家橋在澄海門北二百步
  婁家橋 醋坊橋在澄海門北二百步
  蔣家橋 在澄海門東北二百步
  蓮花橋 在澄海門北半里
  紙行橋 在澄海門東北一里
  磚橋 在澄海門西北一里案今改名大興橋
  竹絲橋 在澄海門北一里
  毛家橋 一名熙寧橋在澄海門東北一里
  蔡十郞橋 在澄海門西北一里三十步國朝朱彝尊櫂歌酒市茶寮
  緫看場金風亭子入春涼俊㳺
  改作烏篷小蔡十郞橋低不妨
  三板橋 在澄海門東北一里五十步以上至元志
  楊公橋 在澄海門西北一里五十步至元志楊公港有太
  守楊公祠祠前有楊公橋趙圖記
  斜橋 在澄海門東北一里五步至元志乾隆五十九年重建新纂
  烏盆橋 屐鞵橋案吳志作履鞋橋誤 丁橋 在澄海門東北一
  里半至元志
  衆安橋 在望吳門南二十步柳志北有倉橋府縣倉在其
  兩涯趙圖記
  倉橋 在望吳門內秀水李志
  北寺橋 在望吳門東南三十步至元志
  孩兒橋 在望吳門南一百步至元志嘉禾北門有孩兒橋
  橋欄四角皆石刻孩兒因名歲時旣久遂出爲怪或夜
  出叩人門戸求食或月夜游戲於市人多見之有膽勇
  者至夜宻伺果見三四石孩兒徐徐自橋而下遂大呼
  以刀逐至其處斫去其頭怪遂絕閒牕括異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女牆
  官柳遍啼鴉小閣臨風卷幔斜笑
  指孩兒橋下水雨晴漂出滿城花
  香花橋 在望吳門南半里至元志 明吳鵬記香花橋狹且峻久漸圮壞人跡所經
  値風雨夕墮河死者不知其幾予家與橋近每聞而憐
  之今年春正月道人王左居民祝賜等相與倡議募工
  重修共捐濟之越四旬橋乃成視舊稍
  平坦闊加尺餘可使行者無風雨患
  安樂橋 丁家橋 在望吳門東南半里至元志
  菩薩橋 在秀水縣治東檇李詩繫
  集家橋 在望吳門南二百步至元志一作習家橋又名藉
  架橋吳志竹鄰里元陳秀民所居藉架橋在其東北曝書亭詩
  註 國朝朱彝尊櫂歌藉架橋上水松牌白石
  登登鴈齒階僧記小時明月夜踏歌連臂竹鄰街
  船場橋 在望吳門東南一里至元志 案吳志作禪杖橋 宋汪莘秀州船場橋
  玩月詩鴉聲欲斷雉聲起柳眼已靑桑眼
  黃故鄉春事正如許春事只緣思故鄉
  水纂橋 在望吳門南一里至元志
  天慶橋 在望吳門西南一里半秀水李志
  朱鋤頭橋 胭脂橋 陸家橋 鍾家橋 通觀橋 明
  順橋 俱在望吳門西南一里至元志
  局橋 在望吳門西南一里半秀水李志
  孫師孃橋 在望吳門西南一里半至元志 案至元志錄事司下尙有邵㜑
  橋戴公橋廣濟橋吳志尙有召公橋杜
  家橋顏家橋均未載明坐落附存于此
  嘉興縣城外
  宣公橋 在縣治東一里跨月河上大淸一統志相傳爲陸宣
  公建檇李詩繫 宋陸蒙老宣公橋詩當時倉卒倚鴻
  籌淸白堪封萬戸侯陵谷已非家世遠畫橋依舊
  水東流 明高登第詩沙隄久没水無聲一道飛
  虹接郡城兎苑已焚當日草獨畱千古相公名
  熙春橋 在縣東半里柳志今名衙前橋一名牙前橋南堍
  爲放生坊嘉興湯志明嘉靖中重建萬歴初孫簡肅公募新
  之嘉興何志 明萬歴間重建牙前橋記我禾百貨所萃莫盛於郡城東隅裨販之家操奇贏以化居遠近
  歸市者肩相摩而趾相錯也南北阻一衣帶水駕橋加
  虹名曰熙春又曰牙前往時甲寅之歲燬於兵燹令君
  胡公捐貲重建迨已卯孫簡肅公勸募一新之今又歴
  三紀而日就傾圮里中父老募財鳩工制不拓於昔而
  甃石懸磴較壯且固焉是役也始
  事於癸丑十月落成於乙卯八月
  春波橋 北堍爲北板坊嘉興湯志 明徐柏齡春波橋夜坐詩桐風射脚竹露瀉拂琴
  展簟長簷下夜深不語復不寢開門踏月傾老瓦橋橫
  悄卧羣馳心淸夢牀頭訝人假城頭壓水月壓城霜寒
  更點鼓全啞深情掩閣且自問銀月窺帷燭臺炧
  國朝杜致遠詩平橋流水故依然塔影崔嵬直到天驛
  路花飛三月暮江城春暖萬家烟靑緗圖史烟霞窟白
  髮山林嘯傲年尙有薄田堪種秫未須料理杖頭錢
  七星橋 在春波坊嘉興湯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風檣水檻盡飛花一曲春波㶑灔斜北
  斗闌干郞記取七
  星橋下是兒家
  虹橋 在縣東二里柳志 案有大小虹橋
  江家橋 北堍爲北板坊嘉興湯志
  壽榮橋 在縣東二里半柳志今名新橋嘉興湯志
  永安橋 南堍爲春波坊
  猪行橋 西堍爲春波坊以上嘉興何志
  放生橋 在縣東南三里柳志 案放生橋有二一名大放生橋名小放生橋
  天馬橋 在縣東一里半柳志通宋參政呂嗚植宅宋史云
  淳熙初秀州呂氏家氷瓦有文樓觀車馬人物並蒂芙
  蓉重莢牡丹長春萱草經日不散卽此明一統志今名西馬
  橋西北爲宣公坊東南爲王家坊西南爲放生坊嘉興湯志
  駟馬橋 在縣東一里半柳志呂太常㦂以鄉民入市艱於
  䟦涉因建此橋取乘駟馬車之義鄒志今名東馬橋南堍
  爲王家坊嘉興湯志天啟二年里人倪繼宗修嘉興何志案吳志以天
  馬爲東馬駟
  馬爲西馬誤
  奚家橋 東堍爲常豐坊嘉興湯志嘉慶元年重建新纂 里人有記云
  至元志稱吾家或稱余家至明李太僕日華
  輯邑志奚家之名始著 案奚家橋亦有二
  潘家橋 在縣東一里二百步柳志
  指南橋 一名放生橋在東塔寺前放生池上嘉興湯志
  瀛塘橋 北堍屬秀水縣嘉興湯志自漕渠北折而東爲松江
  平湖嘉善孔道明隆慶間重建嘉興何志 孫植瀛塘橋記郡城東五里水自
  漕渠北折而東舊有橋名瀛塘以石架木爲梁上甃之
  磚歲久傾圮往來病涉隆慶辛未居人募欲修之工費
  不支通守九山陸君甫下車以職在水利視溺猶已請
  于飭兵憲使暘山莊公議改建築高爲環洞用圖久固
  踰年橋成高若干尺廣五十尺上施欄楯履若周行
  運漕商旅舟檣上下通道無阻君諱穩滇之趙州人
  吳涇橋 在縣東七里至元志
  雙溪橋 在縣東七里合武塘漢塘二水故名柳志
  會龍橋 雙溪南瀦漢塘東注當湖水勢浩渺明嘉靖間
  里人張淮鳩工于溪東創建一橋郡守郭公名之曰會
  龍萬歴末里人錢周錢福徵相繼重修嘉興何志 明屠應埈序略嘉
  之水自天目而下北達具區東迤爲雙溪溪中平沙屹
  然水折而支流東南爲漢塘又東爲當湖議建橋溪東
  據沙爲固憚巨費輒止嘉靖甲辰萬戸張侯徵材鳩工
  經營偉構不越歲橋遂成郡伯平川郭公名之曰會龍
  橋應埈嘗經始茲議樂觀厥成迺爲之銘張侯名淮字
  達之世居雙溪里 錢福徵重修記先君巨源公諱周
  矢願修葺會先君疾篤橋功暫停乃絕而復蘇連呼造
  橋者再福等勉遵遺命竭力營構鳩工於三月已卯告
  成于九月庚子崇禎二年已巳 范言會龍橋成贈張
  揮使詩碧蝀連天起蒼龍駕海迴亦知題柱手原有濟
  川才萬里風雲合千年曰月
  開行人懷令德歌頌滿江隈
  通濟橋 一名永福嘉興湯志
  常豐橋 在縣東九里至元志 徐春記白蓮講寺瞰乎雙溪水流甚駛衝齧寺前之塘行
  者病之寺之坤方有常豐橋故塘以常豐名舊惟土築
  易至傾圮宏治三年寺僧静中奉水利道伍公鳩工築
  以石
  塘橋 成化間王店鎭西塘橋傾圯病涉王彝捐貲建石
  橋以渡聚善傳芳錄國朝繆綏武梅花溪踏春詞菱似餛飩分外鮮腰稜兩角玉湖偏西風吹勁
  枯桑落泊遍
  塘橋換葉船
  東環橋 元至正間修梅里志康熙十二年重修一名衆安
  橋新纂 國朝王庭周篔俱有記又李鏡記梅里涖長水之東其水自天目經歴數邑而至寧之峽川自
  峽川而北至禾郡計程六十里皆長水也梅里之市南
  向挾河而成聚河卽長水分注由市而東入于鹽塘北
  趨于郡之南湖市中南北往來之梁凡石築而以環名
  者凡三焉河之形直而且紆遞東則遞趨乎南最東市
  杪有地突出以捍河之衝者曰梅溪匯焉東口環橋距
  匯不遠洩者尤藉此捍衛以蓄之誠彼此關鍵之要樞
  也比歲葺而新之于橋之下得鐫石
  爲元至正間物葢記橋所自從也
  萬安橋 在縣南三十七里柳志卽東闌干橋梅里志
  籪橋 在王店鎭一名海溪橋新纂
  五兒子橋 在里東七里橋南有村曰馮村朱太史彝尊
  曾居此梅里志 國朝楊謙詩五兒子東練浦西詩人朱十此曾棲籬根繫纜一相訪茅屋荒村報
  午雞
  登雲橋 在縣東南三十四里柳志康熙六年知縣梁冲霄
  率里人陳聖謨等捐募重建嘉興何志 梁冲霄記禾郡之東曰新豐鎭其地向
  有巨橋三中曰中塘右曰妙峰左曰登雲葢自元至正
  間創造明萬歴時圯邑人顏公經營重建無何復欹於
  是父老合辭以請上官咸是其言亟命釐舉是役始壬
  子秋訖丙辰冬五歴寒暑而橋成中洞廣四丈一如舊
  制準漕艘之高下左右二洞各廣二丈葢
  舊制所無今増設之所以殺水之湍激也
  天打橋 在長水塘東南世傳有孝婦夢神吿之曰天欲
  誅汝來朝果雷雨婦恐驚其姑走至橋受誅天感其孝
  僅擊碎石因名天打橋鄒志
  妙峰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成化六年里人金景瑺屠世
  英等重建嘉興何志 沈淳記新豐嘉興郡治東南巨鎭長溪界乎中曰漢塘舊有橋曰妙峰歲久
  傾圯民病涉有年矣鄉之鉅姓余景瑺屠世英輩相與
  謀各捐貲首倡復推本庵比邱如廣洎淨相比邱永繼
  佐理其事遠近莫不興起不閱月錢以緡計者凡若于
  舊制低矮乃宏其規模中下環石爲洞壯麗堅固往來
  者皆免䟦涉之患經始于成化
  五年十月落成于次年十一月
  妙和橋 在縣東南三十二里
  和平橋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以上柳志
  通濟橋 在縣東南四十里柳志俗呼寺橋萬歴已未里人
  陸烐朱邦俊徐堯儒重建嘉興湯志
  太平橋 在縣東南五十四里柳志
  北郭橋 在新行鎭久圯嘉慶三年里人募建題曰迎龍
  南星橋 在新行鎭嘉慶五年里人張起也等募建以上新纂
  梯雲橋 在縣東三十里柳志
  十八里橋 在縣東十八里乾隆二十四年僧絕塵勸募
  重建新纂 錢陳羣記略乾隆十八年冬絕塵禪師爲予言郡東十八里有橋跨塘凡居民貿易悉由斯
  橋自傾圯以來往來闊絕土人設舟以濟多覆溺虞絕
  塵憫之發願力以募衆善築橋還舊觀以便行者乞爲
  之引子亦心知斯役之不可巳也迺允其請三年橋成
  明高承埏十八里橋詩野外官橋斷溪邊綠樹層人
  家多酒市風俗但漁𦌘問渡爭編竹聽歌雜釆菱晚來
  飛雨過半溼夜船燈 國朝張日華十入里橋歸舟
  詩漢塘十八里歸艇指津橋素髮吟邊短靑林別後凋
  竹深知近舍溪曲更縈橈鄰叟來相問歡言慰寂廖
  東橋 在縣東四十里成化間御史姚綬建於舊居之東
  故名柳志 明姚綬與鄒汝平東橋留别詩載酒雲東第一橋南風吹雨竹蕭蕭未酣請勿匆匆去相送
  仙舟有暮潮
  徐婆橋 在縣東南十九里柳志乾隆四十九年重建新纂重
  建徐婆橋記浮屠普周居石龍橋庵有年平生以修橋
  葺寺爲急務時徐婆橋傾圯堪虞偕其徒勝千擊柝勸
  募於甲辰二月起工卽於六月告成攷徐婆係有宋時
  人身居閨閣樂善好施以建此橋當時之記與不記杳
  不可得乃垂名
  久遠有由來矣
  鄰橋 嘉靖中里人周智建嘉興湯志 明王道記略鄰橋鄉耆周翁所建也李家堰
  卽橋故址橋下之水本漢塘餘派塘由楊涇而北迤邐
  而東結局於元巷村葢是堰與橋圯而居民蕭然行旅
  病涉翁惻然計之願以田四十畞轉之人以營橋迺構
  石平橋一所不數月滛雨驟發而橋圯翁復爲石圜橋
  天圜橋之視平橋其功滋難其費滋甚而翁益勵罄出
  所有勉期畢業卽古好義者不是過也翁名智字文明
  鄰橋其别號也橋旣成鄉之人
  不忍沒其功因標爲鄰橋云
  鶴道橋 在徐家墳後嘉興何志
  復初橋 在縣東南三十二里柳志
  往生橋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柳志乾隆五十年重建新纂重
  建往生橋記郡東五十里有淨土寺寺前有橋曰往生
  西通新行東達平湖界 國朝康熙二年寺僧重修至
  今百有餘載歲久傾圯里人謀諸寺僧廣爲䟽募
  經始於乾隆五十年三月落成於是年十一月
  檇李橋 在縣治東五十里入平湖界檇李詩繫 明王穉登檇李橋步月
  詩澤國菰蘆色星橋檇李名亂楓丹染寺高柳碧縈城
  月白虹霓卧天寒駟馬行越姬歌並起一半採蓮聲
  萬程橋 在縣東白馬堰市明嘉靖庚中義商曹暘謀建
  橋於南津乃倡捐鳩工三年未成曹恥之遂抱石沉水
  衆驚援之徽商程沂韓應鯉等咸激於義各捐助不一
  年落成嘉興何志馮汝弼有記
  衆懽橋 在縣東南三十四里柳志
  竹林廟橋 在縣東南三十二里柳志萬歴十三年里人胡
  天秀高文登重修嘉興何志 高文登爲記天啟五年里人趙長明
  等重修高道素爲記
  國朝康熙三十六年里人沈國禎等重修新纂
  吳家廟橋 在縣東南三十八里柳志
  慶善橋 太平橋 橫坳橋 在新豐都嘉興〓志 明高道淳記新豐
  市西南慶善橋崩行者股栗許君惺涵里之長者叩予
  以請予曰此善事亦先志也敢勿盡力不三月而橋成
  惺涵復過予曰尙有太平橫坳二橋俱颓廢此利涉而
  彼望洋仁人忍乎予亦傾囊重建非惺涵終始經營安
  得速竣如是時
  天啟壬戌歲也
  焦山門橋 在永豐都嘉興何志 明馮汝弼漢塘紀事嘉靖四十年十月余行自漢塘至
  郡城忽風雨大作見兩涯斷岸泥濘牽挽徒涉者溺水
  相繼余不忍見也歸辦竹木甎石沿隄修築五十餘里
  十餘年來時圯時葺恐不能爲長久計于是蓄料鳩工
  修建石梁木梁三十二座修築石堰土堰一十五處若
  其未備不能無
  望于同志君子
  香花橋 在縣東南四十里柳志
  七里店橋 在永豐都嘉興何志吳王闔閭傷將指還卒於涇
  去檇李七里俗稱七里店橋本此學易堂二筆
  秀水橋 馬洪塘橋 在永豐都嘉興何志
  白苧橋 在縣東一十里跨於苧溪柳志俗呼堰橋吳志
  薦涇橋 在大彭都嘉興何志
  國界橋 草蕩卽古吳越戰場有國界橋梅會詩選注國朝繆綏武
  詩蕭疎兩岸荻花齊荒草凄迷日影西
  行過野橋分國界朔風猶聽馬酸嘶
  秀水縣城外
  五龍橋 在縣南二里運河所經大淸一統志 明范言記郡城之南故有鴛
  鴦湖湖分東西隄其中爲橋曰五龍五龍者五龍之神
  立祠龍淵代著祀典顧其地延袤不數里天目諸水東
  注之夾谷諸水南注之夏潦秋霖湖不克受奔潰衝激
  往往坼黿鼉之窟而撼虹霓之甃又橋宻通公庾度支
  輸輓國計攸重匪直民間車馬擔負之藉而已比歲橋
  漸傾大司空趙公文華奉命督兵堂構茲郡迺諗于衆
  曰湖豈徒勝哉橋之亦足以示
  險阨也捐俸二百金撤而新之
  潦波橋 一名雙湖橋在縣南二里半
  衆德橋 在縣東南二里以上柳志
  日陽橋 在縣南二里半秀水李志
  長生橋 在縣南三里
  潘家橋 在縣南二里半以上柳志
  跨塘橋 在縣南跨鴛湖上大淸一統志 宋陸䝉老跨塘橋詩路接張涇近塘連
  谷水長一聲淸鶴
  〓片月在滄浪
  山家橋 在縣南四里柳志
  澄海橋 在縣南二里
  米市橋 在縣南三里以上至元志
  吳老橋 在縣南二里一十步柳志一名娛老秀水任志 國朝李良
  年詩金陀坊曲水層波吳老橋邊春草
  多尙識漁舠淸唱好朱三十五舊樵歌
  石灰橋 在縣東北三里半又名日暉橋秀水李志 案至元志石灰橋
  在澄海門內自元末重築府城縮其
  西南隅遂割城外前志仍載城內誤
  楊家橋 在縣南三里
  西麗橋 在縣西南二里以上至元志
  北麗橋 在縣北二里至元志相傳秀水在橋東所謂天和
  景明則水漾五色見者多獲福利者也趙圖記
  國朝順治中知縣孫繼儒重建乾隆四十三年重修秀水任志知
  縣潘安智記嘉禾古稱澤國環城皆水城之西北屬秀
  水境西引餘杭北距震澤爲漕渠孔道其在望吳門外
  者以臨坎位爲北麗橋自順治間知縣事孫公繼儒重
  建後距今有數十年日就傾圯歲丙申前令張公圖南
  首捐俸召紳士勸募重建丁酉春余奉調受秀篆諸紳
  士卽以是舉請因詳請上憲練日鳩工闔邑好施之士
  皆同舟共濟不煩敦促而工竣 朱彝尊櫂歌靑粉牆
  低望裏遙紅泥亭子柳千條郞船但逐東流水西麗橋
  來北麗橋
  竹橋 在縣西三里柳志
  秋涇橋 在縣東北三里半一作迎春橋柳志明崇禎初修
  建秀水任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秋涇極望水平堤歴歴杉靑古閘西夜半嘔啞柔櫓撥亭前燈火落帆齊
  柵堰橋 在縣西北二里柳志乾隆三十年重建改名萬壽
  橋新纂
  月河橋 在縣東北秀水任志乾隆四十一年重建新纂
  端平橋 在縣北三里至元志 國朝譚吉璁鴛鴦湖櫂歌端平橋外浦雲濃傍岸隣船
  却又逢水市乍聞雞膊
  膊城頭遮莫鼓鼕鼕
  百步橋 在縣東北三里杉靑閘之北大淸一統志 明王梅詩百步橋
  下日荒荒江流無聲江草黃行人踟蹰立古道沙鳥躑
  躅啼迴塘蒼龍沈沈彩虹偃短棹輕舟采芳卷月落汀
  洲人不歸腸斷春風穆溪遠 國朝朱彝尊櫂歌百
  步橋南解纜初香醪五木隔年儲不須合路尋魚鮓也
  向分湖
  問蟹胥
  鉏家橋 在縣東北三里
  隆興橋 在縣東北六里以上柳志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新纂
  秀城橋 在縣東北二里
  大德橋 在縣北七里
  里仁橋 在縣北九里以上秀水任志
  三元橋 舊名春麗橋張天柱改建吳志
  涇橋 在縣北一十五里柳志 明許恂如涇橋詩涇橋蜿偃控龍湫涇水遙連笠澤流
  回首闔閭遺恨處
  半規新月似純鈎
  案左傳靈姑浮以戈擊闔閭闔閭傷指還卒于涇許恂
  如秀州百詠涇橋詩注涇水在五里亭北吳王闔閭與
  越戰純鉤傷指卽此
  舊志作金橋者誤
  桃花廟橋 在澄海門外七里世傳里人多種桃名桃花
  里橋亦由名鄒志
  長虹橋 在王江涇跨運河康熙五年知府王鐄里人朱
  麟世張應麟重建秀水何志
  壽香橋 城北王江涇有射襄橋俗訛爲壽香橋卽射襄
  城故址新纂 國朝朱彝尊櫂歌踠地垂楊絮未飄蘭舟上巳祓除遙射襄城北南風起直到吳江
  第四橋
  聞店橋 在縣北二十七里柳志
  通濟橋 彩東橋 彩西橋 在王江涇西乾隆十八年
  里人蔣大紳創建三橋并築隄以便行路鄉里德之蔣
  字彩如遂名其橋新纂
  問松橋 在縣南三十六里古傳南軍殺伐至此問松樹
  云前不可去巳松爲點頭橋亦遂斷軍不得渡而止故
  名明許恂如問松橋詩垂虹蜿蜿水溶溶聳壑驚看百尺松忽解點頭軍散去論功應晉大夫封
  餘慶橋 在縣南三十里宋天聖五年餘慶大佛寺僧文
  受建故名正統初僧智圓重修以上鄒志
  大全橋 舊名渡船橋在十景塘內元至元間濮氏築莊
  雁東因建此橋
  平橋 平橋有二在香海寺東曰西平在翔雲觀東曰東
  平平分二勝故名今東平止存橋址
  濮九孃橋 濮院元濮樂閒所居有濮九孃橋在十景塘
  西濮早寡守節捐資築橋故名國朝朱彝尊櫂歌春絹秋羅軟勝緜折枝花
  小樣爭傳舟移濮九孃
  橋宿夜半鳴梭攪客眠
  大有橋 大德橋 大積橋 三橋在秀水桐鄉交界皆
  元時濮鑑建今大有仍舊名大德俗呼廟橋大積俗呼
  新橋
  興龍橋 明嘉靖三十一年里人竇見泉重建明呂穆記嘉之長水
  鄉在郡之西南鄉之南爲濮院東隣硤石西據陡門中
  有橋名百公近攺爲興龍其創也莫知所昉迄今嘉靖
  三十年傾圯殆盡見泉竇君捐資鳩工始于仲冬畢於
  孟春是役也其材取諸自勤之積而不勸里人之一錢
  其工取諸傭食之夫而不勞里中
  之一卒竇君誠仁人哉誠義士哉
  大通橋 一名陡門橋明嘉靖中濮文貴建
  迎春橋 在陡門塘南乾隆五十七年僧濟如同里人戴
  秀章等募捐重建
  圓滿橋 在陡門塘北濮文貴立願建十二橋此爲最後
  故名以上新纂
  嘉善縣
  熙寧橋 在縣治西大淸一統志 俗稱賣魚橋跨伍子塘嘉善章志
  宋熙寧間建
  國朝康熙壬子邑人柯維禎郁喬郁廣重建嘉善崔志
  永豐橋 在縣東一里今名王眞橋柳志隆慶六年醫生錢
  曉重建俗稱東亭橋跨西菖蒲涇口後陸鳴重修
  靑龍橋 書院前靑龍橋本名通濟橋萬歴間改稱思賢
  橋因書院也以上嘉善章志 明孫一元靑龍橋詩石梁無病涉杖履時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
  跨水龍 倪璣詩萬里乘風雲遠跨
  滄江上野水映長衢行人自來往
  興賢橋 在儒學東舊有文亨橋嘉靖二十八年圯萬歴
  二十四年知縣章士雅重建嘉善崔志
  梅谷橋 在縣東一里柳志今爲城濠板橋江吉建吉號梅
  谷故名嘉善章志俗呼江家橋嘉善崔志
  吉祥橋 在縣東一里柳志元至正間有張巨山者貲雄一
  鄉生子曰巨森年十八喑啞不能言有僧募緣建橋過
  其家巨山紿曰問吾子欲何爲僧卽詣其子問忽應曰
  此橋吾家當獨成巨山喜乃捐貲建橋名曰吉祥巨森
  由是能言嘉善倪志正德中朱衮重修嘉善章志 明孫詢吉祥橋詩架海爲梁
  事若何分明神劍斫蛟鼉光涵半璧初三後影破連環
  二八過玉蝀橫秋消宿雨金猊噓霧散晴波憑誰移向
  高空外借與
  天孫夜渡河
  章典史橋 元至正間建嘉善崔志
  康濟橋 一名新橋又名羅星康熙中僧自修募張坦助
  建吳志
  見龍橋 在南門外濠上萬歴二年知縣李仕華建嘉善章志
  明盛唐記嘉善號澤國環城皆水各門俱有木樑通
  往來獨南門外則大通渠也商賈帆檣旦暮鱗集達官
  貴客樓船金鼓相望衝激易圯屢修屢易歲甲戍邑侯
  李仕華來蒞茲土邑人以病涉告公蹙然乃召居民徐
  鶴田軾沈林錢汝山四人親賜巵酒俾任厥事以耆老
  王〓行董率之募鄉人之好義者隨力協濟由是士庶
  欣然各資以助事始於秋八月朔至明年正月落成于
  是居民咸曰橋成公之惠也盍命之名以識不忘乃刻
  曰見龍橋橋之側濬井一
  曰龍泉井葢公號龍田也
  登豐橋 在便民倉前俗民大倉橋明景泰四年建嘉善倪志
  富民橋 在太平倉前柳志今名小倉橋明成化五年建今
  移造玉虛道院前嘉善崔志
  大通橋 明萬歴三年重修嘉善章志今名北亭橋吳志
  瑞安橋 俗名西跨塘橋宏治十四年重建嘉靖中重修
  嘉善章志
  華嚴橋 在北門外俗稱虎塔車橋檇李詩繫洪武三年陸安
  三建宏治中諸政重建嘉善章志 明孫詢晚泊詩黃昏溪上寂無喧漁艇歸來競後
  先風偃荻花欹醉笠雨昏江樹溼炊烟甕頭綠螘時時
  滿船尾金鱗箇箇鮮不似姑蘇愁絕夜烏啼月落晚霜
  天
  會龍橋 在西關外南跨城河康熙十一年重建
  福星橋 在跨塘橋西福星庵傍舊名興濟順治十四年
  里民陳昱募修以上嘉善崔志
  界牌橋 在西關外三里許秀水交界康熙間知縣莫大
  勲建嘉善戈志
  談公橋 在神仙宮西談氏所建
  東林橋 昔有東林庵故名今俗呼石灰橋
  連翠橋 俗呼北界涇
  步雲橋 在三店右明成化十四年沈〓等建以上嘉善章志 明
  周鼎步雲橋詩孤村自成市酒幔兩三家橋約中流壯
  田分別徑斜澹滄通浦溆石井没泥沙落月停橈處高
  城西望賖 沈鎜步雲橋夜泊詩石井塘隈小市廛步
  雲橋外蓼花鮮輕橈載月隨風渡乍送冥鴻過遠天
  瑞麟橋 在麟諟鄉故名去縣治十二里舊名東橋鄒志
  晉賢橋 在縣北一十二里柳志
  文虹橋 在瑞麟橋西北三里舊名虹橋鄒志正德元年沈
  葵等建嘉善章志
  王巷橋 在縣東北三里柳志俗呼謝家橋嘉善章志 明呂平王巷橋詩
  菜花零落麥初黃柳絮東風燕子忙
  橋下已無王謝宅年年猶自集空梁
  孩兒橋 又名飛仙嘉善章志在西塘福源宮西宋唐道籙建
  嘉善崔志
  登瀛橋 在縣西北三十六里柳志宋政和中建嘉善章志
  南莊橋 在縣治北二十八里柳志
  北莊橋 在縣治北二十里柳志明嘉靖四十三年王宰重
  修嘉善章志
  迎仙橋 懷遠橋 在縣西北一十二里柳志
  廣濟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柳志明景泰三年顧文昱建嘉善
  章志
  圓明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柳志
  致和橋 上有得泉亭明景泰五年顧文昺等建嘉善章志
  躋雲橋 在南風塘口嘉善崔志明成化十三年建嘉善章志
  石灰橋 卽阜安橋明洪武二十一年建
  接秀橋 俗呼南寺明宣德六年建以上嘉善章志
  大雲橋 在縣東南一十八里柳志元至正二年建嘉善戈志
  海鹽縣
  惠人橋 在縣西一十步宋紹熙間縣令李直養重修舊
  名浮藻至元志 明天啟初樊維城重修海鹽圖經
  思魯橋 在縣治西南宋紹興中建明一統志縣令魯宗道旣
  去邑人思之故名至元志
  通海橋 在縣西二十五步至元志一名慶豐橋新纂
  楊橋 在縣西南一百九十步柳志元大德三年建海鹽仇志
  黃橋 在縣西南二百步柳志宋紹熙四年建海鹽仇志
  還珠橋 在縣治東明浙江通志一名聞琴在伯牙臺前至元志
  國朝朱彝尊櫂歌勸郞滿飲黃支犀勸郞莫
  聽花冠雞聞琴橋東海月上烏夜村邊烏未啼
  駟車橋 在縣西南二百一十步宋紹熙四年建海鹽仇志俗
  名鍾家橋海鹽圖經
  永安橋 在縣西南三百步宋紹熙五年建在學宮西海鹽
  仇志
  興廉橋 遷善橋在縣西一百五十步至元志宋紹熙四
  年建海鹽仇志
  新橋 在縣西一百五十步柳志明知縣王璽建易名續魯
  海鹽仇志天啟元年知縣樊維城葺海鹽圖經
  安仁橋 在縣西一里半至元志俗呼黃橋今訛爲虹橋海鹽
  仇志
  悅禮橋 在縣西二百五十步至元志 俗呼徐鄉橋海鹽仇志
  孝悌橋 在縣西北一里至元志通縣後東西跨河海鹽仇志
  崇寧橋 在縣西北六十步至元志俗名陶官橋新纂
  錦繡橋 在縣西北九十步柳志回子卷橋下不通舟楫海鹽
  圖經
  宣和橋 在縣西北八十步柳志 案海鹽圖經作仙和橋
  紹興橋 在縣西一里五十步俗呼廣福橋
  順寧橋 在縣西二里半西門外明洪武二十一年建成
  化十八年通判陳寶重建俗呼葉家橋以上海鹽仇志
  龍王廟橋 在東門外一百步明萬歴五年建海鹽圖經
  陶涇橋 在縣北門外海鹽圖經明天啟三年建俗名高橋新纂
  羅星臺橋 在縣北九里明萬歴十一年知縣蔡逢時建
  康熙間給事張惟赤重建案吳志作文星橋
  第五橋 在涉園後晉何準穆帝后父高尙寡欲兄充驃
  騎使仕對曰第五之名何減驃騎準行五橋以此名以上
  海鹽圖經
  天寧寺橋 在縣西三里元至正乙酉年建俗呼大柵橋
  今改寧武橋海鹽仇志
  天仙湖橋 在縣西八里柳志元至正二年建海鹽仇志
  尚胥橋 在縣西一十二里海鹽朱志元大德三年建明嘉靖
  間重建海鹽仇志
  國朝乾隆五十四年圯里人富受天捐資重建相傳橋下有
  老蜯大如船月夜吐珠光映數丈有泉甘冽可以瀹茗
  海鹽續圖經
  淡井橋 在縣西南五里柳志宋景德三年建海鹽仇志永慶橋 在縣西南一十五里海鹽圖經 國朝錢陳羣記永慶橋當半邏以南
  歟城以北塘之東西若村若鎭居民千百戸向以問渡
  通往來人苦之有僧野樵者慨然思任其事又有僧某
  繼之卒無成于是恬息庵僧曰自然者亟請于宗伯許
  公汝霖邑侯梁公澤爲首倡捐貲數十里內聞者踴躍
  恐後自然乃謀于衆集事無棄材計時無棄日自康熙
  五十八年六月工啟至雍正三年四月凡七年而橋成
  余里人也因略次其工之始
  末俾好善樂施者知所勸
  涇塘橋 在縣西南一十里元至正年建海鹽仇志
  秀遠橋 在縣西南四里俗呼天打橋明成化間呂萱建
  南平駕橋 在縣西南四里相傳秦皇馳道以上海鹽圖經
  石碑橋 在縣西南茶院市柳志有石碑二夾道而立高一
  丈五尺歲久字磨滅不能識海鹽圖經
  歟城橋 在縣西北十八里柳志宋紹興三年建明宏治間
  知縣譚秀重建嘉靖中重修海鹽仇志
  南化城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明成化中建海鹽圖經明朱祚記邑
  治西有潴水之澤曰賁湖湖心有庵曰南化城庵庵左
  右有土堰通行旅往來數潰圯庵僧德淳曁其弟子智
  昂謀諸里中長者易土以石以爲長久計爲梁虛其中
  通湖水之消長以殺其勢庵之東以丈計者四十梁一
  十有七其西以丈計者如東之數梁
  一十有九以成化已亥夏四月落成
  秦溪橋 在縣西三十里柳志寧海寺前海鹽仇志
  施塔橋 在縣西五十五里居民以種菱捕魚爲業稱澤
  國焉新纂 國朝崔學泗泊施搭橋詩雞啼星欲稀月落天未曙何處打魚舟鳴榔衝霧去
  半邏橋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柳志元至正間造海鹽圖經
  思仲橋 在半邏橋西舊名繆家橋明嘉靖十一年知縣
  夏浚重建鄉民以建橋出浚仲兄瀾意因名思仲浚自
  爲記
  文會橋 縣西北三十五里明嘉靖二十九年建以上海鹽圖經
  明錢芹記縣治西北二都舊有董家堰橋在官塘東
  水陸往來輻輳莫詳本始芹髫年所睹見大抵興圮靡
  常其初官令塘長召鄉民爲堰橋以濟涉其旣則上下
  苟且每歲秋夏間風雨大作水暴漲橋倒塌民乃病涉
  予家近是橋世父兩涯翁每有興建志不果嘉靖庚戍
  僉憲石屏胡公以督水利行縣屬縣大夫雲溪張公倡
  帖下僧某募緣邑中好義之士施捨有差予亦捐資以
  成先志橋高三丈八尺闊一丈二尺長十八丈石砌環
  洞繚繞皆石欄經始于庚戍春二
  月工訖于冬十月名曰文會云
  白苧橋 在縣北八里柳志元至正間建明宏治三年縣令
  徐謹重建海鹽仇志 國朝彭孫貽白苧橋詩阡陌同山徑茅茨各水門淸溪堪命棹白苧自成
  村沙暖魚爭躍花明路不昏
  探幽應有路此地卽桃源
  鳳凰橋 在縣東北十二里柳志舊名馮奥堰宏治二年縣
  丞徐謹勸民王孟江造改名海鹽仇志
  西石橋 在縣西南澉浦鎭西北海鹽仇志過橋南爲永安湖
  路澉水志
  通江橋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海鹽朱志澉浦城西北柳志
  殷老橋 在縣西四十里明淇武御史殷㫤建 海鹽國朝進士殷紹選重建吳志
  望湖橋 在澉浦城西南柳志北至澉市西通永安湖東至
  海岸中分水脈至錢家港入鎭市澉水志 國朝戴彬望湖橋詩隔岸疑
  無路過橋别有村三更
  開夜市海月正當門
  平湖縣
  龍門橋 儒學東卽東城橋平湖王志
  三登橋 在縣西一百步南北跨河魯氏兄弟詹詧訔先
  後登進士故名柳志
  慶源橋 在縣西二百步柳志俗呼方橋平湖王志
  梯雲橋 在縣治西一里明一統志
  永平橋 在梯雲橋北俗呼東太平橋平湖張志
  迎恩橋 俗呼三環洞橋
  萬安橋 在迎恩橋南轉東五步以上平湖王志 明沈懋孝記漢塘之水分派
  鴛馬諸湖駛流東行五十餘里匯于當湖西滸彼時未
  有城郭萬安橋實綰結其處與梯雲迎恩諸梁相抱于
  是天目之源接于長水者蜿蜒若晴蜺焉余聞之長老
  當湖葢有八景萬安橋其一焉嘉靖中始置城守城成
  地益勝水益蓄其外比年橋漸圯今道州剌史肖南韓
  公倡義繕築經始于萬歴丙申十一月落成于戊戍四
  月
  福源橋 在縣南一里柳志俗呼香花橋平湖王志
  觀行橋 在縣南三里柳志
  望雲橋 在縣西南二百四十二步邑人陳日章建平湖程志
  永豐橋 在縣西一百五十步柳志俗呼糖餅橋平湖王志
  凝瑞橋 舊名喜雨橋元丙子年建大旱得雨因名柳志
  國朝雍正八年冬知縣方以恭捐建浙江通志
  漢水橋 在縣東五十步元至正間建柳志
  利涉橋 在縣東南二百步柳志俗呼小滑橋乾隆丙寅重
  建改名連元橋
  南環橋 在淸水巷南俗呼大滑橋
  八字橋 在日暉漾東橋有二故名乾隆丙戌邑人屈天
  成改建以石以上平湖王志
  呂公橋 在啟元門外康熙三十二年知縣呂猶龍建浙江
  通志雍正十二年知縣郜煜重建平湖王志
  通冷橋 在縣東一里柳志
  洪義橋 洪忠宣住此平湖程志
  漢異橋 在縣西南二十八里有馮異將軍廟故名柳志
  廣濟橋 在縣東北二十六里柳志俗呼寺橋邑人陸序建
  平湖程志
  廣福橋 在縣東北二十七里柳志普照寺後知州陸鳳建
  平湖王志 明張寧記廣陳鎭古屬嘉興路海鹽州今
  析平湖邑其士高亢燥烈斥鹵皆旱陸惟中界一水限
  南北東接新倉鎭潛通于海西接鵡湖潮生潮落朝暮
  不一其狀自古嘗建橋于普照寺南年久圮頹民病其
  涉普照僧翠峯偕土人具其事以告前廣德州知州陸
  公子厚告其母王氏樂施已貲一百二十兩于成化十
  六年七月鳩工復建斯橋于
  前所不終歲而成題曰廣福
  筠翁橋 在縣治東北三十里明宏治間袁可筠建鄉人
  德之橋亦由名明沈煉筠翁橋詩淡水何瀰瀰厲涉須苦匏中流拍浮者瞿瞿呼亦勞筠翁抱
  深隱累石梁其皇梁成勢雄偉屹如山冠鼇參差幾百
  尺凌虛控雲濤赤欄月鈎小影落魚龍逃方隅往來通
  行人日滔滔褰裳免艱勩歌謠徧兒曹嘗聞蔡君謨洛
  陽橫海潮又聞鄉逸士絕流連巨艘戰翁此營作濟川
  俱足襃能聲與義
  聞今古相爭高
  繼筠橋 筠翁橋東北百步河水汪洋非舟不渡袁可筠
  仲子遂復建此橋以便經行橋亦由名以上鄒志
  衆安橋 在縣南七里
  長安橋 在縣南九里
  轉塘橋 在縣南一十里
  斯姑橋 在縣南一十八里
  趨庭橋 在縣東南一十八里以上柳志
  普濟橋 普通橋 俱邑人姚松石建平湖高志 明顧充題姚氏橋碣浙
  以西當湖爲巖邑東受檇李武原諸水唯鵡湖最大鵡
  湖疏爲支流唯北津最大非石梁梁之歲歲爲褰裳濡
  軌之患松石姚公一力建濟普普安普通三橋剏義舉
  也其一以版築故廢矣而其孫郡丞楫博士應焌置題
  名碣于祠之堂昭祖功也勒石記題俾永勿失
  永世守也濟衆之仁承先之孝祖孫有同美焉
  聖塘關橋 在縣東一十二里柳志番舶從乍浦海道入者
  此爲津要平湖朱志康熙甲午諸生俞錫齡重建吳志
  橫橋 久圯土人築堰塞之乾隆丙午知縣王恒鼎建知縣
  王恒記邑東四十里曰庫港迤南北爲戈溪大乘兩坊
  東通松之泖湖西達邑之馬浦跨水爲溪橋其來久矣
  歲癸卯橋以久圯鄉人聚土爲堰越二年乙已余來承
  乏適遇亢陽遠近支河莫不焦涸訪之耆老環籲淸開
  函爲決放嚴禁阻撓水得大來出無孔暵因爲設船濟
  渡以有關鹽運遂起建〓之議工多費鉅寢焉旣思舊
  貫可仍何必攺作爰爲之倡率而鄉人顧萬淸芮廣忠
  等樂爲勸助次年丙午興工鼎建三洞石版平橋中星
  廣一丈四尺兩次星各一丈朝潮夕汐疏暢通流越今
  年戊申四月告成共糜錢二十萬有奇舊觀復還工堅
  于昔所以記于石者欲後人曉
  然于堰不可築橋必時修也
  高橋 在城南十里嘉慶二年重建以上新纂 知縣李〓芸記邑城南十里
  聖塘坊坊有高橋漾北通湖水南達乍浦跨塘有橋曰
  寧善爲居民出入所必經由來舊矣康熙甲午歲重修
  迄今已八十餘載橋復圯民病涉坊之
  人士樂爲勸鑿石鳩工七閱月而告成
  石門縣
  萬歲橋 在縣東南一百三十步跨運河俗呼南橋至元志
  相傳爲唐初建宋嘉定中縣令徐起宗重建西堍燬縣
  令靳一派重建崇德靳志
  永安橋 在縣東北二百步跨運河俗呼北橋至元志宋紹
  興初建明正德中知縣洪異脩萬歴間圮修者低其柱
  數尺崇德靳志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杜森重建邑紳曹廣易以巨石四石門鄘志
  太平橋 跨城南河明浙江通志 俗呼平橋在萬歲橋南五十
  餘步正統中縣令焦寬重建
  宣化橋 俗呼縣橋在縣治前
  崇義橋 在學東葉鋹建
  望京橋 俗呼聖堂橋在縣東六十步宋紹定間建以上石門
  鄘志 案柳志
  舊名觀風亭橋
  城隍廟橋 在縣西一百五十步柳志明成化間重建石門鄺志
  薰仁橋 在薰仁門外舊以木屢圯明隆慶初知縣朱潤
  易以石石門鄺志
  松老橋 在縣西南九里柳志宏治九年徐華重建隆慶初
  知縣朱潤重建崇德靳志
  望仙橋 在縣西南五里柳志
  彭河橋 在縣西五里柳志成化中知縣沈讓重建嘉靖末
  圯萬歴已西知縣靳一派復建崇德靳志
  大德新橋 在縣西南四里柳志又名大通橋明宣德間沈
  璘建石門鄘志 案吳志作大德星橋
  包角堰橋 在縣南一里至元志 俗呼南三里橋宋嘉定間
  建莫若冲記崇德宻拱行都四達之邑也自邑東至沙渚二十七里自南營語溪橋至張涇皆民居也張涇
  雖有石橋闊僅二尺余貸金爲衆倡嘉定癸酉二月甓
  南營之街過張涇以東百丈皆坦夷之乙亥仲春重建
  張涇橋可通車馬名曰通濟近邑有包角堰橋屢欹而
  屢修有淸波道民余智超姚富率其徒裒金輦石成于
  庚辰冬十月先是季夏漕渠南橋一夜忽傾潰時堰橋
  之役未就縣家就委二道民幹造官帑不足繼以募緣
  越明年三月成余所居西俯張涇南瞰語溪從東舊有
  木橋曰東興狹〓殆類略彴于是因其名以石易之壬
  午春庀工預治石九月初吉興築十月上澣迄工明正統六年重建崇德靳志
  國朝康熙六年邑人夏方〓重建夏方昊有記乾隆五十七年復
  建新纂
  靑陽橋 在縣東靑陽門東南二百步柳志順治初許汝揚
  增修乾隆五十七年重建新纂
  迎恩橋 在朔義門外明隆慶初建後圮崇禎間重建
  國朝乾隆四十四年重建新纂
  玉溪南高橋 明嘉靖間建
  玉溪東高橋 明成化十三年錢浩建以上崇德勒志
  國朝順治癸已浩孫允禮重建橋南濬一小河浩孫思孝偕
  姪懋新築橋於所濬河上今呼曰錢家橋新纂
  錢店渡橋 在玉溪東十里明嘉靖間建今廢
  丁家橋 宏治中重建
  吳橋 俗呼虹橋明宏治中重建傍有憩〓亭今廢以上石門
  鄺志
  何家橋 在縣東一里柳志
  北三里橋 在縣北三里故名柳志明天順間建嘉靖間呂
  納言議改運河于此故特高之後不果乃於橋南築分
  水墩萬歴中以橋峻不便行者復議改建石門鄘志
  國朝乾隆四十四年重建新纂
  六里橋 明正統初沈斌建
  沈匠橋 明宏治間沈華重建以上石門鄺志
  羔羊橋 在縣北八里柳志明隆慶初朱潤重建
  同門橋 明正德間徐方建
  士林橋 明萬歴間修
  施家堰橋 俗呼油車橋明萬歴間僧眞恩改建
  玉灣堰橋 明洪熙初重建以上石門鄺志
  王過此橋 康王南渡金兵追之土人曰王已過此故名
  下馬輦橋 康王南渡下馬於此故名以上崇德靳志
  義禾亭橋 在縣北東岸二百步明宏治間重建
  德芳橋 在縣西七里昔呼爲和尙橋
  常樂橋 在縣西北五里以上柳志
  烏鴉橋 元至正初建崇德靳志
  五社橋 寶祐初鍾琳建
  洪河橋 明正德中洪異開天長河故名
  臙脂橋 宋皇祐初建明景泰中重修
  游屯橋 俗呼牛墩橋元泰定初建
  北道橋 明宣德中建以上石門鄘志
  渡附
  南津渡在縣南三里 北門渡在明義門外
  六里渡在六里舖 羔羊渡在縣北九里
  福嚴渡在羔羊渡北舊有觀音堂 南沈渡在福嚴渡北
  太公渡在縣北十五里 石門渡在縣北十九里
  錢店渡在玉溪鎭東十里橋圯以上俱見石門鄺志
  桐鄉縣
  惠民橋 在縣署前明正德九年攺建舊名望寧桐鄉徐志
  國朝雍正二年知縣陳大慶重建新纂
  萬春橋 在縣西北宋淳祐初建明一統志俗名東寺橋新纂
  燕子橋 在城隍廟西北柳志水西門內今廢新纂
  登雋橋 在儒學東南柳志明成化二年移建舊在西名德
  輝橋 桐鄉徐志萬歴間知縣蔣珙修
  國朝康熙十五年知縣徐秉元敎諭馮勸重修新纂
  迥泮橋 俗名欄干橋桐鄉徐志
  來鳳橋 在儒學右柳志明宏治十二年建桐鄉徐志
  同情橋 在燕子橋北柳志今名童秦新纂
  陳莊橋 在施水庵前柳志縣治西北新纂
  便民橋 在皁林鎭柳志明正統初建天順時鄧鏞創改石
  橋天啟三年知縣張定志重建桐鄉徐志 明吳昂記宣德間廬陵周文襄忱
  撫浙西以興革利害爲已任乃建爲橋民甚便之名之
  曰便民歲久木壞危不可渡天順攺元之冬通判事臨
  川鄧鏞孟宣督賦桐鄉次于皁林見而恤之乃易甃以
  石爲久遠計知縣事張泰縣丞鄧玭董其事不逾時而
  橋成其長一百九十尺高加其闊之六尺下爲環洞長
  比上殺四之三有奇于是有事往來者無阻溺之患而
  咸喜其便予曰此惠政
  也不可以無記故書
  秀溪橋 在皁林驛西柳志明永樂十三年建
  國朝康熙七年重修桐鄉徐志乾隆癸卯年知縣唐文昭捐俸重
  建新纂
  登瀛橋 萬年橋 在皁林新纂 案登瀛橋有二
  靑雲橋 在靑鎭柳志
  登瀛橋 在靑雲橋北柳志俗名柵橋新纂
  興德橋 在靑鎭上有樓亭又名花橋柳志宋紹興間建亭
  燬於火元至元間重建桐鄉徐志 元宇文恪記許君廷用以將軍之符來守烏靑鎭
  居閒或徘徊里巷視民緩急之宐而以興德橋壞實艱
  于涉乃發私槖而重建焉時至元乙亥冬十一月也茲
  邑燬于兵歴五寒暑矣業薄民散閭巷索然昔之所見
  一無復有矧興德橋居市之半分三州一水之間行旅
  憧憧臨流而返幾何人哉然未有以濟川之功爲巳任
  者今將軍不謀于人鳩工僦傭購材輦石飛梁閣道舉
  復其舊許君名
  信廷用其字
  雙溪橋 舊名太平橋新纂
  下廟橋 在爐頭村柳志
  餘慶橋 廣寧橋 德慶橋 積慶橋 在濮院鎭柳志
  梧桐橋 俗稱篐桶橋濮雲翔建新纂
  朝陽橋 邑治至濮鎭俱係梧桐鄉故名
  語兒橋 春秋時夫差督兵拒越此地有生子卽能言者
  因名以上桐鄉徐志
  長生橋 明成化間建新纂
  晏城橋 多福橋 俱在慕化鄉桐鄉徐志
  覩谷橋 在七都柳志卽長水橋宋時有覩谷里故名桐鄉徐志
  一名都斧吳志
  鮑涇橋 在七都案吳志作鮑澤
  千金橋 在七都
  海月橋 東山橋 在三十二都
  迎鳳橋 在三十一都
  虹橋 在二十八都
  八字橋 在三十都
  達道橋 在三十一都
  〓安橋 在二十三都
  興福橋 在〓寧鄉東
  普濟橋 在二十都
  安樂橋 在無量橋西
  石門堰橋 在石門鎭以上柳志
  渡附
  茅家渡 在皁林東四里大淸一統志宋建官渡歲課淨利錢
  元明以來革之聽民自便
  國朝因之
  秀溪渡 在皁林秀溪橋西原名皁林渡亦古官渡也
  妙智渡 在妙智寺前皁林東二十里以上桐鄉徐志

知识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湯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