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3438
颗粒名称: 卷二
分类号: K29
页数: 19
摘要: 卷二,由伊汤安修,收录于嘉庆嘉兴府志。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建置
  嘉興歴代以來自縣而州而府至明宣德始定一府七
  縣之制
  國朝因之今以
  皇輿表
  大淸一統志提綱於前兼取諸史地理志及元和郡縣志太
  平寰宇記等書列目於後凡嘉興舊志舛誤者畧加辨
  證而府表縣表以次列焉志建置
  嘉興府
  唐虞禹貢揚州之域 大淸一統志
  夏揚州地
  商揚州地以上皇輿表
  太伯虞仲亡如荊蠻史記周本紀 正義曰太伯奔吳而云荊蠻者楚滅越其地屬楚秦
  滅楚其地屬秦秦諱楚攺曰荊故通號吳越之地爲荊及北人書史加云蠻勢之然也吳太伯弟
  仲雍奔荊蠻自號句吳吳世家 索隱曰此言自號句吳吳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
  吳號地在楚越之界故稱荊蠻舊圖經云太伯仲雍以避季歴而逃之
  荊蠻卽此地也後世子孫受封爲吳如此則殷末亦爲
  荊地矣柳志
  案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注云殷制則商時此
  地當屬揚州之域所謂荊地者猶言吳地也
  周揚州地春秋時吳越二國境後屬越戰國屬楚 皇輿表魯
  定公十四年於越敗吳於檇李春秋左氏傳 杜預注檇李吳郡嘉興縣南醉
  李城 案檇李公羊傳作醉李闔閭伐越句踐迎擊之檇李史記吳世家 哀
  公元年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報檇李也遂入越春秋左氏
  傳吳王聞越王盡心自守因而增之以封東至于句甬
  西至于檇李南至于姑末北至于平原縱橫八百餘里
  吳越春秋 案平原越絕書作武原哀公二十二年十一月丁卯越滅吳
  左氏傳句踐之境北至于禦兒越語 韋昭注今嘉興禦兒鄉是也大夫種
  曰吾用禦兒臨之吳語 韋昭注禦兒越外鄙在今嘉興 禦兒鄉故越界
  本名就李吳疆越地以爲戰地至柴辟亭越絕書越地傳 案柴辟
  亦作辟塞柴辟亭到語兒就李吳侵以爲戰地越絕書吳地傳 案此二
  條于吳越疆界極明晰 柴辟故就李鄉吳越戰地漢書地理志應劭曰古之檇
  李也 案柴當讀如寨辟當讀如壁浙江又東逕柴辟南舊吳楚之戰地
  吳備堠于此故謂之辟塞是以越絕稱吳故從由拳辟
  塞渡會稽湊山陰是也水經注 周顯王四十六年越王無
  疆伐楚楚人大敗之乘勝盡取吳故地東至于浙江越
  以此散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越都會稽其境北至于禦兒不能全有漢會稽一郡地及其滅吳始井
  有吳地今楚取吳地至于浙江禦兒亦入于楚矣 楚威王伐越破之盡取其地
  至于浙江之北故此地亦名曰楚至元志
  案禾地舊名見於左傳國語吳越春秋者曰檇李今嘉
  興秀水嘉善是曰平原今海鹽平湖是曰禦兒今石門
  是桐鄉則介于檇李禦兒之間正春秋時吳越分境處
  而越絕書之就李柴辟等名又嘉秀石桐之舊地也各
  詳見
  古蹟
  秦爲會稽郡由拳海鹽二縣 大淸一統志
  始皇二十五年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三十七
  年始皇出遊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還過吳史紀秦本紀秦
  始皇東遊望氣者曰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
  今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故攺之曰由拳搜神
  記始皇東遊至長水聞土人謡曰水市出天子從此過
  見人乘舟交易應其謡遂改曰由拳縣太平寰宇記海鹽吳
  記云本名武原鄉秦以爲海鹽縣宋書州郡志
  案至元志謂始皇二十年置海鹽縣海鹽陳志柳志並
  從之柳志又謂三十五年準丞相斯議罷侯置守長水
  武原俱屬會稽郡統縣二十六趙圖記亦謂三十五年
  置會稽郡領縣二十六其長水武原二縣乃今嘉興府
  地此二志之誤也秦置會稽郡在始皇二十五年見史
  記本紀以爲一十年者誤以爲二十五年者尢誤至于
  秦之置縣史記雖畧而不書今以他書證之如水經注
  引神異傳曰由拳縣秦時長水縣是也秦本爲長水縣
  其後改曰由拳柳志趙圖記以爲秦有長水縣尚可至
  云秦置武原縣則誤甚漢書地理志有海鹽縣無武原
  縣秦置縣爲海鹽武
  原者鄉名非縣名也
  漢會稽郡地屬揚州部 皇輿表
  會稽郡縣二十六吳曲阿烏傷毘陵餘曁陽羡諸曁無
  錫山陰丹徒餘姚婁上虞海鹽剡由拳太末烏程句章
  
  餘杭鄞錢唐鄮富春冶回浦漢書地理 志案前漢海鹽由拳二縣兼今嘉興府
  松江府海寧州吳江縣地介古吳婁烏程錢唐之間故兼列諸縣名以備考後倣此灌嬰渡江破
  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史記灌嬰列傳 正義曰
  今蘓州也吳郡長卽吳郡守也 案漢書顏師古注謂
  長亦如郡守也時每郡置長吳郡長當時爲吳郡長嬰
  破之于吳下高帝六年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三縣立
  劉賈爲荊王漢書高帝紀 文頴曰吳郡本會稽也劉攽曰案地理志吳非秦郡後漢順帝時始
  分會稽爲吳今此文殊不可曉 案秦置會稽郡雖取
  山陰縣之會稽山爲名而郡治在吳當時人多稱吳郡
  史記灌嬰列傳及漢書此文是也又往往以吳會稽連
  言之如吳王濞傳云上患吳會稽輕悍又云削吳會稽
  豫章郡書志皆以吳會稽並稱猶言吳越也不必泥後漢始分吳郡之說十一年秋淮南王
  英布反東倂荊地高帝自將往誅之沛侯濞以騎將從
  破布布走荊王劉賈爲布所殺乃立濞爲吳王王三郡
  五十三城史記吳王濞列傳 徐廣曰十一年十月辛丑會稽濮陽府君曰吾
  聞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吳越地爲會稽郡治吳漢封諸
  侯王以何年復爲郡朱育對曰劉賈爲荊王賈爲英布
  所殺又以吳濞爲吳王景帝四年濞反誅乃復爲郡治
  於吳三國志虞翻傳注
  案灌嬰定會稽事史記列傳不著年月據高祖本紀當
  在五年此柳志所本也劉志譌作三年袁志吳志均未
  訂正趙圖記又謂漢攺武原曰海鹽縣劉志以後皆仍
  其誤海鹽本秦縣漢因之不改至新莽僭號乃攺海鹽
  曰展武無本名武原事至元志云王莽時陷爲柘湖移
  治武原鄉爲武原縣考吳地記陷湖移治武原鄉係秦
  時事謂莽復攺武原縣者誤漢時
  縣治本在武原鄉非莽始移治也
  東漢永建四年分屬吳郡 大淸一統志
  吳郡十三城吳海鹽烏程餘杭毘陵丹徒曲阿由拳永
  安富春陽羡無錫婁續漢書郡國志 案後漢嘉興海鹽二縣境與前漢同建安初析置
  鹽官縣今海寧州地詳後吳郡漢順帝分會稽置宋書州郡志永建四年
  劉府君上書浙江之北以爲吳郡會稽還治山隂三國志虞
  翻傳注永建中陽羡周嘉上書以縣遠赴會至難求得分
  置遂以浙江西爲吳東爲會稽水經注 順帝永建四年陽
  羡令周嘉山陰令殷重上書求分爲兩郡遂割浙江以
  東爲會稽浙江以西爲吳郡元和郡縣圖志
  三國吳吳郡地 皇輿表
  吳郡領縣十五吳婁海鹽嘉興富春建德桐廬新昌鹽
  官錢唐陽羡永安臨水烏程餘杭寶鼎元年以陽羡永
  安餘杭臨水烏程及丹陽之故鄣安吉原鄉於潛九縣
  置吳興郡蘓州府志 案陳壽書無志其郡縣之見于紀傳及晉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者可考吳
  郡初領縣十五分吳興郡後領縣十蘓州府志補之是已苐考其時有錢唐無新城蘓志誤也今改正 黃
  龍三年由拳野稻自生改爲禾興赤烏五年立子和爲
  太子攺禾興爲嘉興三國吳志孫權傳鹽官縣本漢海鹽由拳
  二縣之境太平寰宇記鹽官之置當在吳時今嘉興海鹽與
  之接境必置縣之初析海鹽爲之以地有鹽官因以名
  縣咸淳臨安志
  晉吳郡地屬揚州部 皇與表
  吳郡統縣十一吳嘉興海鹽鹽官錢唐富陽桐廬建德
  壽昌海虞婁晉書地理志 案晉嘉興海鹽二縣境與三國吳同前將軍劉牢之
  以高祖參府軍事築城海鹽故治宋書高祖紀晉隆安三年
  孫恩北出海鹽帝築城于故海鹽南史宋武帝紀
  案至元志謂晉咸康七年復故邑爲海鹽縣柳志趙圖
  記皆同此于正史無考惟吳地記云隆安五年改東武
  州移在故邑山咸康七年改禦越復號海鹽縣隆安在
  咸康之後紀年悖矣不足爲據至咸康之移治禦越卽
  馬嘷城事屬可信然云復號海鹽非也柳志言邑遷而
  海鹽之名未攺是已然又云咸康復號海鹽則其誤究
  未能正觀諸史紀傳在漢永建以後晉咸康以前者皆
  以海鹽書可知海鹽之名無改也海鹽圖經辨之最審
  詳見海
  鹽縣
  宋齊梁陳並吳郡地 皇輿表
  吳郡太守領縣十二吳婁嘉興海虞海鹽鹽官錢唐富
  陽新城建德桐廬壽昌宋書州郡志 吳郡吳婁海虞嘉興海
  鹽錢唐富陽鹽官新城建德壽昌桐廬南齊書州郡志 案宋齊嘉興
  海鹽二縣地並同梁始析前京胥浦二縣今松江府之東北境與西南境也 永定二年十二
  月割吳郡鹽官海鹽前京三縣置海寧郡屬揚州陳書高祖
  紀
  案宋齊志嘉興海鹽二縣並屬吳郡梁陳書無志其散
  見紀傳者有嘉興有海鹽至元志柳志皆云陳割海鹽
  屬鹽官陳以縣屬海寧郡也明一統志海鹽仇志乃謂
  陳省縣入鹽官誤矣海鹽之析爲胥浦當在侯景置武
  原郡之前侯景置武原郡事在太淸三年謂侯景析置
  胥浦者非也海鹽之析爲前京當在梁時陳書以海鹽
  前京並稱可據惟陳書以前京屬吳郡而隋志則云信
  義郡所領此爲異同胡震亨圖經云不能詳竊謂陳永
  定二年以前京屬海寧郡其後海寧郡廢而前京攺入
  信義郡及隋平陳廢信義郡幷廢前京縣入常熟則仍
  屬吳郡也至信義郡隋志但云梁置無天監六年之說
  又其領縣六有海陽無海鹽柳志趙圖記俱謂天監六
  年以海鹽屬信義郡蓋亦誤也 又案柳志趙圖記俱
  謂侯景之亂嘉興人趙伯超據錢唐拒之據梁書侯景
  傳景奔吳郡進次嘉興趙伯超據錢唐拒之文以次
  嘉興爲句伯超非嘉興人也舊志收入人物誤甚
  隋爲吳餘杭二郡地 大淸一統志
  吳郡統縣五吳崑山常熟烏程長城案隋無嘉興省入吳縣也餘杭
  郡統縣六錢唐富陽餘杭於灊鹽官武原隋書地理志 案隋無海
  鹽省入鹽官也海鹽隋開皇九年廢縣北屬杭州元和郡縣圖志自吳
  至唐並爲嘉興縣屬蘇州晏殊類要隋罷嘉興縣以其地屬
  蘇州淸類天文分野之書
  唐高祖時爲蘇州地明皇時爲吳郡地肅宗時復爲蘇州
  地屬江南東道 皇輿表
  蘇州上隋吳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蘇州六年陷輔
  公祏七年平公祏復置蘇州都督督蘇湖杭曁四州治
  於故吳城分置嘉興縣八年廢嘉興入吳縣九年罷都
  督貞觀八年復置嘉興縣領吳崑山嘉興常熟四縣天
  寶元年攺爲吳郡乾元元年復爲蘇州領縣六吳嘉興
  崑山常熟長洲海鹽舊唐書地理志蘇州吳郡碓縣七吳長洲
  嘉興崑山常熟海鹽華亭案此析華亭縣今松江府全境華亭縣天寶
  十載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割崑山嘉興海鹽三縣置唐書
  地理志 案崑山本秦漢婁縣梁分置信義縣又分信義置崑山縣松江府舊華亭縣也
  唐天寶十載置太平寰宇記以爲本嘉興縣地輿地廣
  記以爲本崑山縣地元和郡國圖志云割崑山嘉興海
  鹽三縣爲之今四境與三縣接郡國志爲不誣矣至元志
  案柳志引嘉禾記云元宗先天二年蘇州採訪使張廷
  珪奏將嘉興建爲州又云穆宗長慶二年置嘉興軍俱
  不詳何據嘉興湯志云天寶元年罷嘉興州此又因是
  年攺蘇州爲吳郡而附會以合先天二年建州之說也
  華亭之析至元志據元和志云天寶十載與新舊書志
  合柳志趙圖記作天寶元年誤 又案唐制州有輔雄
  望緊上中下之差通典上州凡一百九以舊唐書考之
  蘇居一焉元和志以蘇爲緊州新唐書則以爲雄蓋遞
  有所升
  入矣
  五代爲吳越錢氏地晉時錢元瓘奏分置秀州 皇興表
  蘇州吳江縣梁開平三年兩浙奏於吳松江置縣五代會要
  案此析嘉興北境置吳江縣今平望震澤地古嘉興西北兩鄉也唐莊宗同光二年吳
  越攺元寶大升蘇州爲中吳府別於嘉興置開元府割
  華亭海鹽二縣屬之柳志 原注案海鹽志靜海節度使朱行先墓誌云葬開元府海鹽
  縣實寶大元年歲次甲申卽錢氏自立之年號五代史
  錢氏無攺寶大之號亦無開元府之名惟錢唐志吳越
  給事中羅隱撰新城杜太師稜築城記後書寶大元年
  及吳越尊勝呪幢記婺州女弟子胡氏二娘寶大三年
  建在九里松觀音寺蓋吳越之僭號也則開元府之名亦其僭攺矣寶大元年王於嘉興
  置開元府割華亭海鹽二縣屬焉十國春秋吳越武肅王世家 案是年爲
  唐同光二年寶正五年罷開元府案是年爲唐長興元年 晉天福三年
  廣陵郡王元璙請析嘉興之西鄙義和市爲崇德縣從
  之吳越文穆王世家 案文穆王時錢元璙爲中吳節度使天福三年十月以杭州
  嘉興縣爲秀州從錢元瓘之奏也舊五代史晉高祖紀 案五代會要秀州
  晉天福三年以杭州之嘉興縣置與舊史同 秀州吳越王錢元瓘置割杭州
  之嘉興縣爲屬而治之五代史職方考秀州本蘇州嘉興縣地
  晉天福四年於此置秀州仍割嘉興海鹽華亭三縣幷
  置崇德縣以屬焉太平寰宇記
  案柳志以後諸志皆謂吳越置開元府自同光二年甲
  申至長興三年壬辰凡九年開元府罷諸縣復屬中吳
  軍今考新舊五代史俱無開元府之名方輿紀要以爲
  唐制非京尹不得稱府鏐不敢置府于杭州何由置府
  于嘉興開元蓋軍府之名志誤也今考至元志碑碣門
  載吳越將朱行先墓誌銘寶大元年甲申厝於開元府
  海鹽縣德政鄉云云董穀稱係武原志所載得自土中
  是宋元之間此碑且出而至元志沿革篇不書開元府
  名朱彝尊跋云吳越錢氏建國曾改秀州爲開元府是
  編不載未免失之踈畧所論是也然謂攺秀州爲開元
  府語亦小誤置府時在升州前也又海鹽圖經載吳越
  時屠環智墓誌銘亦稱葬于開元府海鹽縣德政鄉是
  碑稱天寶五年爲梁乾化三年則開元置府又不始於
  唐同光二年也有此二証而吳越僭攺可無疑矣吳任
  臣十國春秋據此載入吳越世家非無說也 又案至
  元志柳志並謂析縣在先升州在後今考太平寰宇記
  是置州之時倂置崇德舊五代史及五代會要則云天
  福三年置秀州而寰宇記以爲四年吳郡志以爲五年
  殆奏請在三年而勅置在五年歟
  至元志作五年升州亦非無據
  宋秀州屬兩浙路寧宗時升爲嘉興府 皇輿表
  秀州領縣四嘉興華亭海鹽崇德太平寰宇記 上秀州軍事
  治嘉興縣縣四嘉興華亭海鹽崇德元豐九域志 嘉興府本
  秀州軍事政和七年賜郡名曰嘉禾慶元元年以孝宗
  所生之地升府嘉定元年升嘉興軍節度縣四嘉興華
  亭海鹽崇德宋史地理志
  元嘉興路屬江浙行省 大淸一統志
  嘉興路上領司一錄事司舊置廂官元初攺爲兵馬司
  至元十四年置錄事司縣一嘉興州二海鹽崇德元貞
  元年升州松江府唐爲蘇州屬邑宋爲秀州屬邑元至
  元十四年升爲華亭府十五年攺松江府仍置華亭縣
  以𨽾之二十七年以華亭縣戸口繁多置上海縣屬松
  江府元史地理志 至元十三年正月攺爲嘉興府安撫司十
  四年三月改爲嘉興路總管府領府一松江縣三嘉興
  海鹽崇德至元志
  案元史江浙行省爲路三十嘉興其一又府一曰松江
  不言其統于嘉興路此史之踈也嘉禾志成於至元十
  五年其云嘉興路領府一曰松江在十四年二月攺路
  之後所言自得其實至松江府屬縣華亭嘉禾志有之
  而史又有上海一縣乃十七年從華亭析置故嘉禾志
  不載海鹽崇德之升州爲元貞元年則又在其後矣
  明洪武初曰嘉興府屬南直𨽾十四年攺隷浙江布政使
  司 大淸一統志
  嘉興府太祖丙午年十一月爲府案丙午爲元至正二十六年時太祖平吳
  攺路爲府直隷京師十四年十一月攺隷浙江領縣七嘉興
  秀水嘉善崇德桐鄉平湖海鹽明史地理志宣德四年三月
  巡撫大理寺鄉胡槩以嘉興海鹽崇德三縣地廣賦繁
  建議于朝五年分嘉興自郡城西亘北至吳江柿涇爲
  秀水郡城東北魏塘鎭東涉華亭楓涇市北薄長洲蘇
  來鄉爲嘉善分海鹽東北爲平湖崇德東北爲桐鄉柳志
  皇朝嘉興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七嘉興秀水嘉善海鹽
  石門本崇德縣康熙元年攺 平湖桐鄉 皇輿表
  案雍正七年議準府州縣衝繁疲難等缺詳載
  大淸會典是年定嘉興府爲衝繁疲難最要缺
  府表
  世次 州部 府 縣
  唐虞 揚州
  夏
  商
  周春秋 吳國
  越國
  戰國 楚國
  秦始皇二十五年 會稽郡治吳 長水縣
  海鹽縣
  三十七年 由拳縣長水改
  漢 會稽郡治吳 由拳縣
  海鹽縣
  高帝六年 荊國都吳
  十一年 會稽郡荊國除
  十二年 吳國都廣陵
  景帝四年 會稽郡吳國除
  元封五年 揚州剌史是年置剌史十三部以會稽郡𨽾揚州部剌史無常治所 會稽郡治吳 由拳縣
  海鹽縣王莽改曰展武建武初復舊
  東漢建武十八年 揚州剌史建武初稱州牧至是乃罷州牧稱剌史治歴陽漢末移治壽春
  永建四年 吳郡析會稽郡置治吳 由拳縣海鹽縣漢末析由拳海鹽二縣地置鹽官縣
  三國吳黃龍三年 揚州都督治建業 吳郡 禾興縣由拳攺
  海鹽縣
  赤烏五年 嘉興縣禾興改
  晉太康元年 揚州剌史治壽春後移治建業 吳郡 嘉興縣
  海鹽縣
  宋 揚州剌史治建康 吳郡 嘉興縣
  永初元年 海鹽縣
  大明七年 南徐州剌史治京口
  八年 揚州剌史
  昇明三年 揚州牧是年改剌史曰牧
  齊
  梁 吳郡 嘉興縣
  海鹽縣
  前京縣海鹽析出
  胥浦縣
  太淸三年 吳州是年於吳郡置吳州 吳郡是年侯景分海鹽胥浦二縣爲武原郡
  大寶元年 揚州吳州罷復隷揚 吳郡吳州省復爲郡
  陳永定元年 揚州 吳郡是年割鹽官海鹽前京三縣置海寧郡 嘉興縣
  海鹽縣
  前京縣
  禎明元年 吳州是年於吳郡置吳州
  隋開皇九年 揚州行臺 蘇州吳郡攺 吳縣嘉興省入
  杭州 鹽官縣海鹽省入
  大業元年 吳州蘇州改
  三年 吳郡吳州改
  錢塘郡杭州改
  唐武德四年 蘇州平李子通復置六年陷輔公祐
  七年 四州都督督蘇湖杭曁四州 蘇州平輔公祐復置 嘉興縣復置海鹽縣地改隷嘉興
  八年 嘉興縣復廢
  貞觀元年 江南道治蘇州是年分天下爲十道
  八年 嘉興縣復置
  景雲二年 海鹽縣復置
  先天元年 海鹽縣復廢
  開元五年 海鹽縣復置
  二十一年 江南東道採訪使 蘇州 嘉興縣
  治蘇州是年分天下爲十五道 海鹽縣
  天寳元年 吳郡蘇州改
  十載 華亭縣嘉興海鹽析出
  至德二載 蘇州吳郡改
  乾元元年 浙江西道節度使治昇州尋徙治蘇州
  二年 浙江西道觀察使治蘇州
  建中二年 浙江西道節度使賜號鎭海軍治潤州
  貞元三年 浙江西道觀察使治潤州
  五代梁開平三年 鎭海節度使治潤州 杭州 吳江縣嘉興祈出
  唐同光三年 中吳軍節度使吳越升蘇州置 開元府吳越置治嘉興 嘉興縣
  華亭縣
  海鹽縣
  長興元年 杭州開元府罷
  晉天福三年 秀州吳越置治嘉興領縣四 嘉興縣
  華亭縣
  海鹽縣
  崇德縣析嘉興置
  宋太平興國三年 兩浙路是年吳越國王錢俶獻兩浙諸軍州
  熙寧七年 浙西路是年分兩浙爲東西路尋合爲一
  九年 浙西路是年復分兩浙爲東西路
  十年 兩浙路是年復合爲一
  政和七年 嘉禾郡
  宣和三年 秀州
  建炎元年 兩浙西路
  慶元元年 嘉興府
  嘉定元年 嘉興軍
  元至元十三年 江淮行中書省治揚州 嘉興安撫司
  十四年 嘉興路 嘉興縣
  華亭縣是年升爲華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仍置華亭縣
  海鹽縣
  祟德縣
  二十二年 江浙行中書省治杭州
  元貞元年 海鹽州縣升爲州
  崇德州 縣升爲州
  明吳元年 南直𨽾 嘉興府
  洪武二年 嘉興縣
  海鹽縣州復爲縣
  崇德縣州復爲縣
  十四年 浙江布政使司治杭州
  宣德五年 嘉興縣
  秀水縣析嘉興置
  嘉善縣析嘉興置
  海鹽縣
  平湖縣析海鹽置
  崇德縣
  桐鄉縣析崇德置
  皇朝順治二年 嘉興府 嘉興縣
  秀水縣
  嘉善縣
  海鹽縣
  平湖縣
  崇德縣
  桐鄉縣
  康熙元年 石門縣崇德改
  嘉興縣
  周揚州地春秋時長水地又檇李鄉吳越戰地 皇輿表
  吳王時此地本名長水至元志引吳錄嘉興縣春秋時長水縣
  元和郡縣圖志嘉興縣本號長水縣周敬王十年置在谷口湖
  秦始皇重移攺由拳縣至元志引吳地記 周敬王六年置長水
  縣至元志引嘉禾記 昔吳伐越越子禦之於檇李則今嘉興縣
  之地通典嘉興縣古檇李地吳之南境輿地廣記國語句踐之
  境北至於禦兒吳越春秋吳王夫差增越封西至於檇
  李然則與闔閭戰時越境猶未能至檇李檇李當爲吳
  地矣春秋地名考古檇李在今浙江嘉興府嘉興縣南四十
  五里春秋大事表
  案長水名縣之始吳地記以爲周敬王十年嘉禾記以
  爲周敬王六年他無可考故柳志疑之然元和郡縣志
  亦云春秋時長水縣
  宋元二志要非無稽
  秦置由拳縣屬會稽郡 大淸一統志
  谷水逕由拳縣故城下神異傳曰由拳縣秦時長水縣
  也吳記曰谷中有城故由拳縣治也卽吳之柴辟亭故
  就李鄉檇李之地秦始皇惡其勢王令囚徒十餘萬人
  汙其土表以惡名攺曰囚倦亦曰由卷也水經注 案由拳舊本水
  經注皆作由卷故由拳縣在今縣南五里太平寰宇記舊志云在今
  縣南四十五里其徙治今所莫詳年代疑長水陷卽徙
  之趙圖記
  案秦改由拳縣在始皇三十七年本爲長水縣故曰秦
  時長水縣其二十五年置郡時或因春秋舊縣以爲名
  也水經注所云由拳縣故城者謂長水縣
  治也秦時徙縣非今治當從寰宇記爲是
  漢由拳縣屬會稽郡 皇輿表
  會稽郡由拳漢書地理志
  東漢由拳縣屬吳郡 皇輿表
  吳郡由拳續漢書郡國志
  三國吳黃龍三年改曰禾興縣赤烏五年又攺曰嘉興縣
  大淸一統志
  孫權黃龍四年由拳縣生嘉禾攺曰禾興孫皓父名和
  又改名曰嘉興鹽官本屬嘉興吳立爲海昌都尉治此
  後攺爲縣宋書州郡志谷水又東南逕鹽官縣故城南舊海
  昌都尉治晉太康中分嘉興立水經注
  案鹽官縣始見於晉志故柳志趙圖記皆云吳置而海
  鹽圖經以爲當在漢末酈道元則稱晉太康中分嘉興
  立今兩存之
  並詳海鹽縣
  晉嘉興縣屬吳郡 皇輿表
  吳郡嘉興晉書地理志
  宋齊梁陳嘉興縣並屬吳郡 皇輿表
  吳郡太守領嘉興令宋書州郡志 吳郡嘉興齊書州郡志
  案梁陳書無志其散見紀
  傳者嘉興𨽾吳郡如故
  隋嘉興縣省入吳縣 大淸一統志
  隋罷嘉興以其地屬蘇州淸類天文分野之書
  案至元志云隋平陳置蘇州廢嘉興屬杭州柳志云隋
  開皇九年廢嘉興入錢唐屬杭州今考隋書無明文浙
  江通志據晏殊類要自吳至唐並屬蘇州之語以爲隋
  省嘉興入吳縣又考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等書皆
  不言隋省嘉興入杭州乾道咸淳臨安兩志所言省幷
  各縣亦不及嘉興是隋志無嘉興其爲省入吳縣無疑
  謹從 大淸一統志定爲省入吳縣又柳志云仁壽二
  年復置嘉興而至元志趙圖記謂隋廢嘉興至唐武德
  七年復置太平寰宇記輿地廣記亦皆云
  然仁壽復置之說他無可考未足信也
  唐高祖時復置嘉興縣尋省入吳郡太宗時復置屬蘇州
  皇輿表
  蘇州嘉興隋廢武德七年復置八年廢入吳貞觀八年
  復置舊唐書地理志蘇州嘉興望武德七年置八年省入吳貞
  觀八年復置唐書地理志 海鹽廢縣武德七年地入嘉興元和
  郡縣圖志 互見海鹽縣建置天寶十載析嘉興置華亭縣唐書地理志 大
  歴六年升嘉興爲望縣柳志
  案柳志云嘉興隋仁壽二年復置唐武德七年復廢貞
  觀四年復置與正史異又云武德七年復置八年又廢
  與正史合本文自相岐異舛誤可知又稱貞觀元年復
  置而新舊史並云八年考太平寰宇記輿地廣記及至
  元志亦皆云八年則柳志誤 又案玉海載唐志縣有
  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凡四千戸以上爲望三千戸以
  上爲緊二千戸以上爲上不滿千戸爲中五百戸以下
  爲下每三年一次升降通志略開元時望縣八十五無
  嘉興元和志新唐書地理志
  以嘉興爲望則大歴中升也
  五代吳越嘉興縣屬杭州晉時於縣置秀州 皇與表
  杭州嘉興縣五代會要嘉興縣五代屬杭州輿地廣記梁初嘉興
  縣攺屬杭州十國春秋注 梁開平三年置吳江縣五代史職方考 案
  吳江縣析嘉興北境置見前 晉天福三年析縣之西鄙義和市爲崇
  德縣柳志晉天福三年錢氏始奏置秀州治嘉興縣方輿紀要
  案五代吳越置錢江縣其北境有自嘉興縣割入者臨
  平在唐時有尚書戸部員外郎邱丹退居山墅其歸也
  崔峒送以詩云春水與寒烟嘉禾路幾千又蘇州剌史
  韋應物贈以詩云終當署里門一表高陽族邱答云還
  同褚伯玉入館忝
  州人此其證也
  宋嘉興縣爲嘉興府治 大淸一統志
  縣舊五十鄉今三十二鄉屬秀州太平寰宇記 秀州縣四望
  嘉興二十七鄉元豐九域志 嘉興府本秀州軍事縣嘉興望
  宋史地
  理志
  案宋初嘉興縣有二十二鄉熙寧中析
  西五鄉益崇德故元豐志止二十七鄉
  元嘉興縣爲嘉興路 皇輿表
  嘉興路領縣嘉興上倚郭元史地理志
  明嘉興縣爲嘉興府治 皇輿表
  嘉興府領縣嘉興倚明史地理志 嘉興縣領鄉二十六析秀
  水嘉善後鄉十二柳志
  皇朝嘉興縣附郭治府東南偏 大淸一統志
  嘉興縣屬嘉興府附郭編戸三百八十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嘉興
  縣爲衝繁難要缺
  秀水縣
  漢由拳縣地
  三國吳以後爲嘉興縣地以上 大淸一統志
  明宣宗時始分嘉興縣地置秀水縣爲嘉興府治 皇輿表
  嘉興府領縣秀水倚宣德五年三月析嘉興縣地置明史
  地理志宣德五年巡撫大理寺鄉胡槩奏請分府城之西
  五福等鄉爲秀水縣縣附郭焉所轄鄉八柳志
  案吳志宋時秀州亦稱秀水引王明淸玉照新志宣和
  末曾空淸守秀水爲證考玉照新志舊刊本作秀州水
  字訛也吳志又謂建炎中朱勝非節制平江府秀州著
  秀水閒居錄此陳振孫書錄解題所載明言勝非寓居
  宜春時作秀水者袁州水也二說皆不足爲據惟宋張
  堯同嘉禾百咏有秀水詩又明初徐一䕫西溪隱居記
  云郡之置以秀水名秀水在北門外是五代之
  置秀州本以秀水名宣德間名縣蓋卽因之
  皇朝秀水縣附郭治府西北偏 大淸一統志
  秀水縣屬嘉興府附郭編戸二百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秀水
  縣爲衝繁難要缺
  嘉善縣
  漢由拳縣地
  三國吳以後爲嘉興縣地以上 大淸一統志
  明宣宗時始分嘉興縣東境地置嘉善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嘉興府領縣嘉善本嘉興縣魏塘鎭明史地理志 宣德五年
  巡撫大理寺鄉胡槩奏嘉興地廣賦繁本府止三縣請
  分爲七割嘉興東北境遷善等六鄉爲縣因鄉名遷善
  故曰嘉善嘉善章志
  皇朝嘉善縣在府東三十八里 大淸一統志
  嘉善縣屬嘉興府編戸二百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嘉
  善縣爲繁難中缺
  海鹽縣
  秦海鹽縣屬會稽郡 皇輿表
  海鹽故武原鄉漢書地理志 案武原鄉今平湖地吳記云武原鄉秦以
  爲海鹽縣宋書州郡志 案杜佑通典海鹽縣下亦引之馬臯城東出五十里
  有武原鄉故越地也秦於其地置海鹽縣水經注縣地春
  秋時屬越舊志云屬吳非是初吳與越成封地百里後
  增封八百里其北則平原平原者武原也秦井天下始
  置縣曰海鹽秦定江南郡會稽實二十五年語具秦本
  紀原註吳地記二十六年置縣永樂宏治志三十年置一統志秦析吳縣地置海鹽應與吳同時置云析置
  未知出何典記縣始置在今華亭縣橐林於古爲華亭鄉地海鹽
  圖經 案橐音同柘海鹽縣始皇二十六年置陷爲柘湖又攺武
  原縣吳地記 治城在華亭鄉者山名橐山林名橐林陷爲
  湖名橐湖閒牕括異志
  案海鹽圖經謂海鹽越地云析吳縣置者明一統志之
  誤今考太平寰宇記海鹽本吳縣武原鄉其誤不始於
  明一統志矣謂海鹽陷爲柘湖當在秦時云王〓陷湖
  移治武原者明一統志之誤今考元和郡縣志海鹽本
  秦縣漢因之其後縣城陷爲柘湖移于武原鄉閒牕括
  異志亦云莽攺其誤亦不始于明一統志惟圖經謂秦
  時自華亭鄉移治武原鄉揆之吳記吳地記所言皆合
  吳地記謂秦改武原縣則誤秦陷湖但移縣治不改縣
  名也
  漢海鹽縣屬會稽郡 皇輿表
  會稽郡海鹽有鹽官莽曰展武漢書地理志
  東漢海鹽縣屬吳郡 皇輿表
  吳郡海鹽續漢書郡國志 劉昭注案今計偕簿縣之故治順帝時陷而爲湖今謂爲當湖大旱湖
  竭城郭之處可識漢安帝時武原之地又淪爲湖今之當湖也
  水經注縣城後又陷爲當湖移置山旁元和郡縣圖志順帝永建
  四年分會稽爲吳郡海鹽縣隷之復又陷爲湖卽當湖
  移治故邑山案故邑山在平湖東二十七里故邑山新唐書所載故縣
  山是也山下有舊海鹽城所以名故縣者後人追名之
  宋高祖與海賊孫恩戰築城海鹽故縣有驍將剡人虞
  邱進被重創於城中養創事見宋書時縣巳於晉咸康
  時遷今治故名其處爲故縣也海鹽仇志
  案前漢志莽攺海鹽曰展武續漢志有海鹽縣其復舊
  名不著年月以後書本紀考之建武六年倂省四百餘
  縣疑海鹽縣名之復卽在是時柳志云建武二年復舊
  名爲海鹽縣未知何據舊浙江通志但云建武初復舊
  名 又案當湖之陷劉昭郡國志注謂漢順帝時酈道
  元水經注謂漢安帝時元和志但以爲漢後不言何時
  今並存之 又案續漢書注引計偕簿載順帝時陷湖
  不言移縣新唐書志海鹽有故邑山不言何時移治元
  和志謂陷湖移置山旁亦不言順帝何年趙圖記定爲
  順帝永建二年海鹽仇志謂永建四年以後陷湖移治
  俱未詳何據至至元志云移故邑山爲故邑縣則誤甚
  柳志謂邑遷而海鹽之名未攺最爲有見趙圖記故邑
  亦作顧邑謂顧榮之先句踐封支庶于此
  尤誤至元志春秋有東顧城不在此也
  三國吳海鹽縣屬吳郡 皇輿表
  赤烏五年海鹽縣言黃龍見三國志吳主孫權傳孫權爲將軍遜
  年二十一歲始仕幕府出爲海昌郡尉並領縣事三國志陸
  遜傳 裴松之注陸氏祠堂像贊曰海昌今鹽官縣也 鹽官漢海鹽縣地有鹽官
  吳遂名縣舊唐書地理志吳錄地理云鹽官本名海昌時攺爲
  鹽官屬吳郡沈約宋書州郡志云此說非也予案吳志
  權爲將軍漢建安五年也太平寰宇記 鹽官亦名海昌者本
  海鹽南境故地其分析難確定何年但追檢前後漢志
  無鹽官縣名至晉始志之當是吳時割置明矣宋書以
  鹽官爲漢縣非吳置權之爲將軍在建安五年此時啟
  土江南尚襲稱漢名爵縣雖析自吳云漢縣宜也海鹽圖經
  原注柳志引地志漢獻帝建安五年割海鹽置海昌
  又云吳大帝黃武四年析嘉興海鹽二境置鹽官案吳
  之析海昌止以陸遜傳爲據於孫權之爲將軍遜之從
  軍府出領縣事約略其時知在建安初定爲五年巳是
  揣度至云黃武四年則入魏又已六年去之益遠矣吳大帝置鹽官縣淸類天文分野之書
  案海鹽圖經謂兩漢志無鹽官縣當是吳時割置然司
  馬彪郡國志凡郡縣增省在安順後者率不著錄沈約
  云鹽官本漢舊縣非吳所
  立也其說亦是今兩存之
  晉海鹽縣屬吳郡 皇輿表
  吳地統縣海鹽晉書地理志 漢順帝時移治故邑山爲故邑
  縣晉咸康七年復爲海鹽縣移處故馬嘷城至元志 舊志
  云晉成帝咸康七年復爲海鹽縣備考晉史帝紀及地
  理志咸康中無此事恐有誤海鹽仇志晉咸康移故邑治治
  馬嘷城城爲海鹽鄉地因訛傳改稱海鹽海鹽圖經吳禦越
  城亦名馬嘷城吳王濞置司鹽校尉居此城其地卽名
  海鹽鄉同上故邑之攺亦屬可疑夫自海鹽而故邑漢宜
  志由故邑而海鹽晉又宜志何以二志並弗載也且求
  諸他紀傳在順帝後晉咸康前者則吳赤烏之龍見以
  海鹽書晉太興之雨雹以海鹽書其他縣令長若步騭
  孫誼之屬無不以海鹽書豈非有海鹽無故邑之明證
  耶浙江通志
  宋齊梁海鹽縣並屬吳郡 皇興表陳永定二年分屬海寧郡
  大淸一統志
  吳郡領縣海鹽宋書州郡志 南齊書州郡志同梁天監六年析東北
  境置前京縣侯景分海鹽胥浦二縣爲武原郡陳省入
  海寧郡海鹽仇志梁胥浦縣今名胥浦鄉在平湖東北華亭
  西南其地有壇步平江朱涇花緖治宅義成浦曲海岸
  等名從海鹽析置侯景嘗以海鹽胥浦二縣立武原郡
  是也前京地近胥浦在今松江府治東八十五里實海
  鹽舊境之東北鄙也宋嘉禾志載其地尚有前京舊城
  趙圖記云梁太淸中以海鹽地析今考宋齊志並有海
  鹽無前京惟陳書武帝本紀始以海鹽前京並稱其爲
  梁析似無可疑海鹽圖經
  案海鹽仇志謂梁以海鹽屬信義郡又析海鹽東北境
  置前京縣考梁書侯景傳陳書武帝紀海鹽仍屬吳郡
  蓋志誤以前京爲海鹽也當云梁置信義郡析海鹽東
  北境爲前京縣以屬之第梁時前京旣屬信義郡何陳
  書又以吳郡之前京與海鹽並稱蓋梁陳建置不常梁
  之前京屬信義郡而陳之前京屬吳郡後又攺屬海寧
  郡洎海寧信義二郡俱廢則前京仍屬吳郡隋志稱信
  義郡所領六縣俱倂入吳郡六縣有海陽無海鹽圖經
  據以駁正梁海鹽屬信義郡之誤甚是又陳置海寧郡
  以海鹽與鹽官前京屬之海鹽仇志謂陳省入海寧郡
  與吳地記後主禎明元年海鹽縣割屬鹽官誤同陳以
  縣屬海寧郡非省縣入鹽官也至隋始廢海鹽入鹽官
  耳 又案隋志無海鹽縣蓋廢入鹽官也元和郡縣志
  云隋開皇九年廢北屬杭州是已至元志謂前京海鹽
  隋倂入常熟是因前京而誤連海鹽也隋廢信義郡前
  京倂入常熟見史志海鹽非信義郡所領何由倂入常
  熟況隋省海鹽入鹽官有元和志可據圖經謂省海鹽
  入常熟道里太紆當以省入鹽官爲是然就當曰之疆
  域而論前京本海鹽之東北鄙卽省
  海鹽入常熟亦未見其道里太紆耳
  唐海鹽縣高祖時復置太宗時省睿宗時復置屬蘇州皇
  輿表
  蘇州海鹽漢縣久廢景雲二年分嘉興復置先天元年
  復廢開元五年復置治吳禦越城舊唐書地理志蘇州海鹽緊
  貞觀元年省景雲二年復置唐書地理志 海鹽縣上武德七
  年地入嘉興開元五年剌史張廷珪又奏置元和郡縣圖志武
  德七年以海鹽地隷歸嘉興吳地記 天寶十載以吳郡太
  守趙居貞奏始割海鹽北境立華亭縣仍屬於吳海鹽仇志
  案舊唐志武德七年平輔公祏始置嘉興縣海鹽地入
  嘉興與元和志吳地記所言皆合八年廢嘉興入吳縣
  海鹽地亦卽隷吳貞觀八年嘉興復置海鹽還隷嘉興
  此可考而知者也新唐書云貞觀元年省海鹽圖經謂
  貞觀元年縣未置何從得省歐陽氏誤矣然新唐志所
  言特未詳耳不可謂誤蓋武德七年置海鹽縣尋廢復
  置至貞觀元年又省景雲二年又置未必是開皇九年
  省縣而後直至景雲二年始復也圖經謂海鹽于唐最
  廢置不恒故郡縣志多訛今遵 皇興表定爲武德置
  縣貞觀復省景雲復置於新舊唐書元和志俱無不合
  矣 又案舊唐書謂開元五年置縣治吳禦越城至元
  志謂開元置於海鹽舊縣吳禦越城而北卽今縣治兩
  說小異然二城道里相去無多圖
  經所以合馬噑吳禦越爲一也
  五代海鹽縣後唐初割屬杭州晉天福四年攺屬秀州大
  淸一
  統志
  秀州領縣海鹽十國春秋
  案至元志謂昭宗大順中海鹽割歸杭州舊志皆仍之
  今考新舊五代史及五代會要皆言晉天福三年以杭
  州之嘉興置秀州太平寰宇記謂仍割海鹽屬焉是海
  鹽在天福以前亦屬杭州又十國春秋後唐同光二年
  吳越於嘉興置開元府是海鹽在同
  光以後又嘗屬開元府並詳見前
  宋海鹽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秀州海鹽縣南九十里元十鄉太平寰宇記 秀州縣四上海
  鹽州東南八十里一十鄉元豐九域志 嘉興府本秀州軍事
  縣海鹽上宋史地理志
  案海鹽自吳析鹽官梁析前京胥浦唐析華亭以後宋
  時縣境凡十鄉至明宣德又析四鄉爲平湖今止六鄉
  元海鹽縣成宗時升爲州屬嘉興路 皇輿表
  嘉興路海鹽州中元貞元年升元史地理志 元貞元年詔曰
  縣五萬戸以上宜升州海鹽戸滿六萬其攺爲海鹽州
  海鹽
  圖經
  明海鹽州太祖時攺爲海鹽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嘉興府領海鹽縣府東南元海鹽州明洪武二年降爲
  縣明史地理志宣德五年析東北四鄉爲平湖縣本縣所轄
  凡四隅六鄉柳志
  皇朝海鹽縣在府東南八十里 大淸一統志
  海鹽縣屬嘉興府編戸一百六十四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海鹽縣爲繁難中
  缺乾隆三十一年攺爲海疆要缺
  平湖縣
  漢置海鹽縣屬會稽郡後漢順帝時廢 大淸一統志
  案春秋武原鄉卽今平湖縣治漢置海鹽縣于此順帝
  時城陷爲湖爲當湖卽今平湖也徙治故邑山在今平
  湖縣境
  之乍浦
  晉以後爲海鹽縣地 大淸一統志
  明宣宗時分海鹽縣東北境地爲平湖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嘉興府領縣平湖宣德五年以海鹽縣之當湖鎭置明史
  地理志 宣德五年巡撫大理鄉胡槩以海鹽地廣民衆請
  分置縣於當湖鎭因名平湖柳志
  皇朝平湖縣在府東南五十四里 大淸一統志
  平湖縣屬嘉興府編戸一百十四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平湖縣
  爲衝繁疲難海疆要缺
  石門縣
  漢由拳縣地 大淸一統志
  會稽郡由拳縣漢書地理志 案石門縣本崇德縣在漢爲由拳縣之西鄙崇德縣
  古越地也元豐九域志 越國西北至禦兒與吳分爲界通典
  注云在嘉興縣南有地名禦兒也國語曰吾用禦兒臨
  之今俗作語字太平寰宇記 崇德縣有禦兒水本曰禦兒越
  之北境越語云句踐之地北至禦兒卽此輿地廣記東越使
  徇北將軍守武林敗樓船軍數校尉殺長吏樓船軍卒
  錢塘轅終古斬徇北將軍爲禦兒侯史記東越列傳 正義曰禦字今作
  語語兒鄉在蘇州嘉興縣南七十里臨官道也禦兒以軍卒斬東越徇北將軍
  功侯元封元年閏月癸卯莊侯轅終古元年太初元年
  終古死無後國除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索隱曰禦兒韋昭云在吳越界今爲鄉也
  案漢書兩粤列傳作語兒年表作蓹兒師古曰語字或作蓹或作禦其音同詳山川漢法十里一
  亭凡封侯視功大小亭鄉縣郡各有差或謂語兒在漢
  爲亭轅終古之封正是亭侯迺證以孟康吳南亭之注
  是蓋不然春秋戰國時檇李禦兒俱望地縱橫廣袤亦
  相等秦易檇李爲由拳且以爲縣則禦兒爲鄉無疑孟
  康魏人恐于吳地不能訂其詳吳南亭者特指語兒十
  亭之一耳至元志
  三國吳以後爲嘉興縣地 大淸一統志
  唐乾符中所立崇福寺二石經幢一云嘉興縣語兒鄉
  一云語兒市然則語兒在唐其名如故黃巢之亂豪傑
  起義兵保護鄉井遂升爲義和鎭餘杭吳公約隨董昌
  禦巢於西鄙奏置都遏於硤石兼授義和鎭遏使後其
  子重裕襲拜西佳鎭遏使兼義和鎭事見羅隱撰吳公
  約碑至元志
  案石門鄺志云陳文帝時庾持爲尚書左丞以長城功
  封崇德子考陳書庾持列傳持以長城功封崇德縣子
  宋齊州郡志崇德縣屬宋隆郡至隋平陳宋隆郡廢崇
  德省入信安郡之平興縣庾持所封當是宋隆郡之崇
  德縣志以五代始置之秀
  州崇德縣當之失考甚矣
  五代晉時始奏分嘉興縣地置崇德縣屬秀州 皇輿表
  梁開平時吳越王錢鏐廢義和鎭稱義和市晉天福三
  年始析嘉興縣崇德等七鄉爲縣置於義和市因鄉以
  名縣五年升嘉興縣爲秀州以嘉興華亭及新置崇德
  隷焉崇德洪志
  宋崇德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秀州崇德縣西南一百八十里元九鄉太平寰宇記 案今石門縣在
  府西南八十里寰宇記一百字係衍文秀州縣四中崇德州西南一百里
  一十二鄉元豐九域志 嘉興府本秀州軍事縣崇德中宋史地理
  志熙寧中析嘉興縣西五鄉隷崇德至元志
  案晉天福三年置縣止崇德等七鄉宋熙寧十年又割
  嘉興縣梧桐永新淸風千金保寧五鄉以益之故元豐
  志云十二鄉寰宇記作九鄉字誤柳志以
  後諸志謂崇德益鄉在政和十年亦誤
  元崇德縣成宗時升爲崇德州屬嘉興路 皇輿表
  嘉興路崇德州中元貞元年升元史地理志
  明崇德州太祖時改爲崇德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嘉興府領縣崇德府西南元崇德州洪武二年降爲縣
  明史地理志宣德五年割梧桐等鄉分置桐鄉縣今縣所轄
  六鄉一十六都二百一十一里柳志
  皇朝石門縣在府西南八十里 大淸一統志本崇德縣康熙元年
  改 皇興表
  崇德縣屬嘉興府康熙元年因與
  太宗文皇帝年號相同改名石門以縣有石門鎭故也編戸一
  百六十四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石門縣爲衝繁難要缺乾隆十三
  年改爲衝繁中缺四十一年復爲衝繁難要缺
  桐鄉縣
  漢由拳縣地
  三國吳以後爲嘉興縣地
  五代晉以後爲崇德縣地以上 大淸一統志
  明宣宗時始分崇德縣地置桐鄉縣屬嘉興府 皇輿表
  嘉興府領縣桐鄉宣德五年巡撫大理寺鄉胡槩奏請
  分崇德縣慕化千金保寧淸風永新梧桐六鄉地置縣
  柳志
  皇朝桐鄉縣在府西南五十五里 大淸一統志
  桐鄉縣屬嘉興府編戸一百里浙江通志
  案雍正七年定桐
  鄉縣爲繁難中缺
  縣表
  嘉興縣 秀水縣 嘉善縣 海鹽縣 平湖縣 石門縣 桐鄉縣
  唐
  虞
  夏
  商
  周 檇李鄉又長水地 武原鄉禦兒鄉
  秦 長水縣治谷口湖改由拳縣治在今縣南五里屬會稽郡 由拳縣境 由拳縣東境
  海鹽縣治華亭
  海鹽縣由拳縣由拳縣鄉陷爲柘湖移治武原鄉 屬會稽郡 海鹽縣西南境後爲海鹽縣治 由拳縣地西南境 由拳縣地西南境
  漢 屬會稽郡 屬會稽郡
  東漢 屬吳郡 屬吳郡陷爲當
  湖移治故邑山
  三國 屬吳郡析南境置鹽官縣吳大帝時改禾興縣歸命侯時又改嘉興縣 嘉興縣境 嘉興縣東境 屬吳郡析西南境置鹽官縣 海鹽縣西北境 嘉興縣西南境 嘉興縣西南境
  晉 屬吳縣 屬吳郡成帝時移治吳禦越 卽馬望城在今縣治東南數百步 海鹽縣東北境
  宋 屬吳郡 屬吳郡
  齊 屬吳郡 屬吳郡
  梁 屬吳郡 屬吳郡析東北境置前京縣屬信義郡又析東北境置胥浦縣屬吳郡侯景分海鹽胥浦二縣置武原郡 前京縣西南境胥浦縣治
  陳 屬吳郡 屬吳郡武帝時分鹽官海鹽前京置海寧郡 前京海鹽二縣境
  隋 省入吳縣 吳縣南境 吳縣南境 省入鹽官縣 常熟縣西南境 吳縣南境 吳縣南境
  唐 高祖時復置尋省入吳縣太宗時復置卽今縣治 屬蘇州析東境置華亭縣 嘉興縣境 嘉興縣東北境 高祖時復置太宗時嘉興縣東南境睿宗時復置元宗時嘉興東南境開元五年復置屬蘇州 嘉興縣東境後爲海鹽縣東北境 析北境置華亭縣 嘉興縣西南境 嘉興縣西南境
  五代 梁析北境置吳江縣晉爲秀州治 屬秀州 晉分嘉興縣西南境置崇德縣治義和市 崇德縣東境
  宋 爲嘉興府治 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元 爲嘉興路治 成宗時升爲海鹽州 屬嘉興路 海鹽州東北境 成宗時升爲崇德州 屬嘉興路 崇德州東境
  明 爲嘉興府治 宣宗時分嘉興置秀水縣治府城西北偏 宣宗時分嘉興縣北境置嘉善縣治魏塘市 太祖時復爲縣屬嘉興府 宣宗時分海鹽縣北境置平湖縣治當湖鎭 太祖時復爲縣屬嘉興府 宣宗時分崇德縣東境置桐鄉縣治鳳鳴市
  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皇朝 嘉興府附郭 嘉興府附郭 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康熙元年改石府門縣屬嘉興府 屬嘉興府

知识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湯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