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3436
颗粒名称: 卷一
分类号: K29
页数: 21
摘要: 卷一,由伊汤安修订,收录于嘉庆嘉兴府志。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圖說
  唐宋地理之書多以圖經爲號葢形勢名象有不可㫄
  求於文字者所貴目擊而道存也嘉興舊志則趙圖記
  及海鹽圖經而外類皆逐於景物取以悅人之耳目於
  史裁奚當焉茲揭其大且要者裁次摹繪兼亦開方計
  里繫說命名庶案冊而稽得所蹤迹云志圖說
  嘉興府境圖
  每方十里每墨方圈爲城圓圈爲鎭點爲七邑之界東南
  一綫爲捍海塘
  四疆以極境爲止南北一百五十七里東西一百七十三
  里四隅以府城爲主東南至東北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西
  北一百六十里
  因天材就地利城國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誠
  哉管子之言此井地之所以不能行於今也而地之有
  圖則不然古者邍師掌地名職方掌地圖將使廣輪之
  數瞭如指掌非開方之法不可我
  朝膺圖纘服封樹險固師周畫之制
  欽定天下輿圖而嘉興郡形勝表裏吳越長雄浙〓東盡平湖
  嘉善九十三里界華亭西盡石門八十里界德淸南盡
  海鹽百二十里界寧波北盡秀水三十七里界吳江此
  四正之境也東南百里盡平湖界大海接江南金山衛
  西北四十里盡桐鄉界湖州之烏青西南百有十里盡
  石門界杭州之仁和東北五十里盡嘉善界長洲此四
  隅之境也地愈廣則職愈重富敎之思將於是乎寓焉
  後之守斯郡者其亦有感於是圖
  謹案
  欽定明史天文志悉以二百五十里爲一度嘉興在東三四五
  度三十度三十度閒
  欽定開方輿圖又以一方爲半度一百二十五里也今準此半
  度之綫畫爲十里一方葢此綫自
  皇畿開方始雖各省各郡析之又析總以此爲會歸也又案
  地之有山川猶人之有〓目但取險要者標之而河之
  支流與海上諸峰不悉載恐反令〓目不淸也
  嘉興縣境圖
  每方十里下倣此
  嘉興縣首七邑也邑猶俋聚會之稱也而嘉邑尤其聚會者
  也東西廣七十里南北袤六十四里東界平湖東南界海鹽
  東北界嘉善西南界桐鄉西與西北並界於秀水
  秀水縣境圖
  秀水縣嘉典之割壤也以其地有秀水因名東西廣三十八
  里南北袤二十五里東界嘉善東南界嘉興東北界吳江西
  北界烏程西血八西南界桐鄉而府城內皆屬之
  嘉善縣境圖
  嘉善縣亦嘉興之割壤也名以義起由嘉而及之也東西廣
  三十九里南北袤五十里東界華亭東而南延於平湖南界
  嘉興北界崑山北而西界於吳江
  海鹽縣境圖
  海鹽爲嚴邑其地廣斥鹽田相望名如其實也東西廣六十
  四里南北袤五十八里東與東南迫大海西與西南界海寧
  西北界嘉興東北界平湖
  平湖縣境圖
  平湖縣析海鹽境爲之漢陷武原爲湖後漸平因名東西廣
  四十九里南北袤六十八里東與南並界於海西界嘉興西
  南界海鹽東而北界於華亭西而北界於嘉善
  石門縣境圖
  石門縣舊名崇德
  國朝康熙元年改今名東西廣五十二里南北袤二十七里東
  而北界桐鄉西而南界德淸東而南界海寧西而北界歸安
  桐鄉縣境圖
  桐鄉縣析石門境爲之宣德間割梧桐等鄉爲縣卽以鄉名
  東西廣三十五里南北袤六十里東界嘉典南與東南界海
  寧東北界秀水西南界石門西北界歸安北界烏程
  嘉興府城圖
  嘉秀兩縣附
  嘉善縣城圖
  海鹽縣城圖
  平湖縣城圖
  石門縣城圖
  桐鄉縣城圖
  臨幸程站圖
  秀水縣北敎場
  大營圖
  桐鄉縣石門鎭
  人營圖
  海防圖
  海塘圖
  嘉興府署圖
  嘉興府學圖
  鴛湖書院圖
  煙雨樓圖
  星野
  星土之辨著於周官史墨所占徵諸左傳善乎陸淸獻
  之言曰星之與土以精氣相屬而不繫乎方隅者也嘉
  興乃吳地南偏於次爲星紀於星爲南斗漢晉史文略
  可援證而北斗三台五緯及日時干支亦各有所主若
  夫晷景中星隨地與時不同今法較古爲密特錄其切
  於府境者以補舊志所未備云志星野
  十二次分野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
  以觀妖祥周禮〓章氏 鄭氏註曰元謂大界則曰九州州中諸國中之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書
  亡矣堪輿雖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也星紀吳越也周禮保章氏鄭註星紀初斗
  十二度中牽牛初終于婺女七度漢書律歴志 自斗六度至
  須女二度謂之星紀之次越之分野續漢書律歴志註引蔡邕月令章句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今吳
  越分野續漢書郡國志註引皇甫謐帝王世紀班固取三統歴十二次配
  十二野其言最詳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爲星紀
  于辰在丑吳越之分野屬揚州又有費直說周易蔡邕
  月令章句所言頗有先後費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
  度晉書天文志揚州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爲星
  紀吳越得其分野隋書地理志古吳越皆星紀分也舊唐書天文志
  南斗牽牛星紀也初南斗九度餘千四十二秒十二太
  中南斗二十四度終女四度唐書天文志斗四度三十六分
  六十六秒外入吳越分星紀之次揚州之分元史天文志斗
  三度至女一度星紀之次也 欽定明史天文志引淸類天文分野之書
  案新舊唐書天文志竝云貞觀中李淳風譔法象志因
  漢書十二次度數始以唐之州縣配焉至開元初沙門
  一行又增損其書更爲詳密今考漢書星紀起斗十二
  度唐書起斗九度元史起斗四度明史起斗三度葢歲
  差之故每近七十
  年而差度也
  二十八㝛分野 昭公三十二年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
  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
  春秋左傳 杜氏註曰此年歲在星紀吳越之分也歲
  星所在其國有福吳先用兵故反受其殃 孔氏疏曰
  吳越同分而曰越福吳凶者以吳先用兵故反受其殃
  賈逵云然杜從之也鄭元云天文分野斗主吳牽牛主
  越此是歲星在牽牛故吳伐之凶案史傳所云吳越同
  分不言于次之內更復分星鄭之此說爲妄之甚也
  案周禮鄭元註云星紀吳越也則以十二次言此云斗
  主吳牽牛主越則以二十八㝛言卽元所謂諸國封域
  於星亦有分者也細繹左氏傳越得歲而吳伐之七字
  其分指吳越語意顯然鄭說似較賈說爲優孔疏未敢
  盡信牽牛流爲揚州分爲越國春秋元命苞越故治今大越山
  陰南斗也吳故治西江都牛須女也越絕書 案吳越春秋大夫種曰吳
  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㝛下共一理與此文不合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史記天官
  書漢書天文志同吳地斗分野也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
  江廣陵六合臨淮郡盡吳分也粤地牽牛婺女之分野
  也今之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眞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漢書地理志斗牽牛越須女吳淮南子天文訓斗吳之分野牽牛一
  名星紀越之分野淮南子天文訓高誘註斗北方宿吳之分野牽
  牛婺女北方㝛越之分野呂氏春秋高誘註魏太史令陳卓更
  言郡國所入宿度丹陽入斗十六度會稽入牛一度晉書
  天文志 案通志天文略載陳卓范蠡鬼谷先生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竝云一條與此文同南斗
  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爲吳分牽牛去南河寢遠自豫
  章迄會稽南逾嶺徼爲越分唐書天文志兩浙路揚州之域
  當南斗須女之分宋史地理志嘉興乃斗之分野而崇德處
  吳越之間則獨在斗牛躔度之交案五代史載豫章人
  有善術者望牛斗間有王氣謂錢塘分也宋建炎初國
  步艱虞是秋占者望斗牛間有紫氣旣而移蹕維揚謂
  其已驗曁冬十月戊寅孝宗虹渚之祥實在嘉興非明
  驗歟至元嘉禾志浙江布政司所屬之杭州嘉興府皆牛女
  分 欽定明史天文志引淸類天文分野之書嘉興府斗分野明一統志嘉興
  府古揚州斗分野 欽定授時通考引分野考 嘉興府斗牛分野
  星紀之次 大淸一統志
  案嘉興一府本屬吳境雖禦兒之爲越界實隣于吳當
  以吳之分野爲主若斗牛之指吳越說固不一當從漢
  書地理志爲確至如舊浙江通志所云嘉興劉基分爲
  斗十一度古測嘉興斗分野今測嘉興斗二度新浙江
  通志引內緯祕言所云斗十五度嘉興府嘉興秀水嘉
  善三縣入七分之六海鹽平湖石門桐鄉四縣入八分
  之四未知據何時測驗也又查嘉善章志云向曾以竹
  造簡儀窺而測之嘉善當在斗二十四度之下此袁黃
  之語專指一邑今取斗
  牛女三㝛繪圖於後
  北斗七星分野 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杓
  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昬建者杓杓自華以西
  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魁海
  岱以東北也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同蒙山以東至江南會稽震
  澤徐揚之州屬權星春秋文耀鉤 玉衡第六星主揚州常以
  五已日候之辛巳爲丹陽丁巳爲吳郡會稽續漢書天文志註引
  星經斗第四星曰權其分爲吳宋史天文志
  三台分野 兗豫屬上台荊揚屬下級論語摘輔象 註曰上之下等九州
  繫于三台一台各有上下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爲司命主壽上星
  主兗豫下星主荊揚同上
  五緯分野 吳楚之疆候在熒惑占于鳥衡史記天官書正義曰熒
  惑鳥衡皆南方之星故吳楚之占候也鳥衡柳星也一本作注張也星經曰熒惑主霍山
  揚州荊州交州續漢書天文志註 熒惑曰南方夏火主楚吳越
  以南晉書天文志
  案天官書南宫朱鳥權衡衡太微三光之庭權軒轅
  是以孟康曰軒轅爲權太微爲衡也正義似未合
  干支分野 丙丁江淮海岱也史記天官書 漢書天文志同一曰戌吳
  越漢書天文志
  案天官書此條上下文俱有日蝕月蝕字疑專指日食
  之占故有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之語若漢書所云
  戌吳越則
  泛言之也
  極度 西洋人測得直省北極出地度分浙江三十度
  欽定明史天文志浙江三十度十八分二十秒五禮通考 欽定協紀
  辨方書云日出入之早晚晝夜永短所由分也人居有
  南北則北極出地有高下於是日之出入早晚隨地不
  同中國在赤道北北極出地上南極入地下故夏晝長
  冬晝短自京而北北極愈高則永短之差愈多所居之
  地愈南北極漸低則永短之差漸少各省日出入時刻
  不同俱以各省北極出地及太陽赤道緯度立算
  欽定明史天文志云南行二百五十里則北極低
  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則北極高一度東西亦然
  案以地圖推之嘉興府城北極出地三十度五十二分
  嘉善縣城三十度五十三分海鹽縣城三十度三十四
  分平湖縣城三十度四十四分石門縣城三十度三十
  五分桐鄉縣城三十度四十五分今依府城推得曰出
  入時刻爲表于後
  東西偏度 東西偏度以京師子午線爲中而較各地所
  偏之度凡節氣之早晚月食之先後胥視此東西相距
  三十度則差一時浙江杭州府偏東三度 欽定
  明史天文志
  浙江偏東三度四十一分二十四秒五禮通考凡偏東一度
  節氣遲時之四分偏西一度節氣早時之四分江氏永
  曰浙江遲一刻同上
  案以地圖推之嘉興府城偏東四度三分嘉善縣城偏
  東四度十三分海鹽縣城偏東四度十二分平湖縣城
  偏東四度十七分石門縣城偏東三度五十二分桐鄉
  縣城偏東三度五十七分今推得府城節氣比 京師
  遲一刻
  一分
  又案極度以定南北里差此晝夜永短時刻之所以異
  也偏度以定東西里差此節氣早晚時刻之所以異也
  秦氏蕙田曰寅賓之類以測象日宅嵎夷宅南交宅西
  宅朔方卽後世里差之法星鳥之類以測象星卽後世
  歲差
  之法
  晷景 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
  尺有五寸周禮大司徒 註曰鄭司農云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與
  土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地爲然冬至之日樹八尺之表日中視其
  晷易通卦驗
  案古灋立八尺之表以測日景每尺爲十寸每寸爲十
  分今西漢六十二度之表以測日景每度爲六十分每
  分爲六十秒今依古灋尺寸推得府城曰晷
  直景爲表于後西灋又有倒景之表不具載
  中星 堯時冬至日躔於虛而初昬中星爲昴今冬至日
  躔於箕而初昬中星則室㝛中之雲雨星偏東數分餘
  也中星諸方各異隨時不同 欽定書經傳說彙纂古今中星
  不同由於歲差譜云 欽定明史天文志 胡亶中星云中星者恆星之見于正南午位者
  也其指肇自堯典所謂星鳥星火星虛星昴各以昬時
  測其正中以定二分二至此古聖人敬授民時之宏規
  三代因以加詳月令一書以十二月別昬旦中星敘次
  尤晰漢唐至今歴術加密皆附節氣以記中星然節氣
  古與今同中星今與古異如堯時冬至昬昴中
  今時冬至昬壁中四千年之閒已移五十餘度
  案胡亶中星譜載入 四庫全書今取其所記浙省昬
  旦中星爲表於後但此係康熙初年所測較之近日又
  移二
  度矣
  斗牛女分野圖
  右依
  欽定儀象考成定本
  斗㝛內天淵十星今少七星鼈十四星今少三星牛㝛
  内天田九星今少五星九坎九星今少五星女㝛內離
  珠五星今少一星 欽定儀象考成
  案協紀辨方書及五禮通考所載星圖皆照康熙年閒
  靈臺儀象志是以星數不符今謹遵儀象考成新圖乃
  乾隆甲子
  年所測
  日出入晝夜時刻表依嘉興府城北極出地三十一度立算
  節氣 日出 日入 晝 夜
  冬至日 辰初初刻 酉初初刻 四十刻 五十六刻
  小寒日 大雪日 卯正三刻十二分 酉初初刻三分 四十刻六分 五十五刻九分
  大寒前三日 小雪後三日 卯正三刻七分 酉初初刻八分 四十一刻一分 五十四刻十四分
  大寒後六日 小雪前六日 卯正三刻一分 酉初初刻十四分 四十一刻十三分 五十四刻二分
  立春前三日 立冬後三日 卯正二刻十二分 酉初一刻三分 四十二刻六分 五十三刻九分
  立春後三日 立冬前三日 卯正二刻八分 酉初一刻七分 四十二刻十四分 五十三刻一分
  雨水前六日 霜降後六日 卯正二刻三分 酉初一刻十二分 四十三刻九分 五十二刻六分
  雨水日 霜降日 卯正一刻十三分 酉初二刻二分 四十四刻四分 五十一刻十一分
  雨水後六日 霜降前六日 卯正一刻七分 酉初二刻八分 四十五刻一分 五十刻十四分
  驚蟄前三日 寒露後三日 卯正一刻二分 酉初二刻十三分 四十五刻十一分 五十刻四分
  驚蟄後三日 寒露前三日 卯正初刻十一分 酉初三刻四分 四十六刻八分 四十九刻七分
  春分前六日 秋分後六日 卯正初刻六分 酉初三刻九分 四十七刻三分 四十八刻十二分
  春分日 秋分日 卯正初刻 酉正初刻 四十八刻 四十八刻
  春分後六日 秋分前六日 卯初三刻九分 酉正初刻六分 四十八刻十二分 四十七刻三分
  淸明前三日 白露後三日 卯初三刻四分 酉正初刻十一分 四十九刻七分 四十六刻八分
  淸明後三日 白露前三日 卯初二刻十三分 酉正一刻二分 五十刻四分 四十五刻十一分
  穀雨前六日 處暑後六日 卯初二刻八分 酉正一刻七分 五十刻十四分 四十五刻一分
  穀雨日 處暑日 卯初二刻二分 酉正一刻十三分 五十一刻十一分 四十四刻四分
  穀雨後六曰 處暑前六日 卯初一刻十二分 酉正二刻三分 五十二刻六分 四十三刻九分
  立夏前三日 立秋後三日 卯初一刻七分 酉正二刻八分 五十三刻一分 四十二刻十四分
  立夏後三曰 立秋前三日 卯初一刻三分 酉正二刻十二分 五十三刻九分 四十二刻六分
  小滿前六曰 大暑後六日 卯初初刻十四分 酉正三刻一分 五十四刻二分 四十一刻十三分
  小滿後三曰 大暑前三曰 卯初初刻八分 酉正三刻七分 五十四刻十四分 四十一刻一分
  芒種曰 小暑曰 卯初初刻三分 酉正三刻十二分 五十五刻九分 四十刻六分
  夏至曰 卯初初刻 戌初初刻 五十六刻 四十刻
  日晷直景尺寸表依嘉興府城北極出地三十一度立算
  節氣 卯酉正 辰酉初 辰申正 己申初 已未正 未午初 午正
  冬至 二百五四尺三寸三分 二百八十一尺九寸一分 十四尺八寸 十二尺五分 十一尺二寸
  小寒 三十九尺 二十尺 十四尺 十一尺 十尺
  大雪 九寸一分 七寸二分 三寸八分 六寸六分 八寸五分
  大寒 二百六十七尺 三十四尺 十八尺 十三尺 十尺 九尺
  小雪 三寸三分 五寸一分 八寸四分 一寸九分 七寸 九寸五分
  立春 一百十八尺 二十八尺 十六尺 十一尺 九尺 八尺
  立冬 四寸 九寸八分 五寸 六寸三分 三寸九分 七寸一分
  雨水 六十九尺 二十三尺 十四尺 十尺 七尺 七尺
  霜降 八寸五分 九寸 二寸 九寸七分 三寸三分
  驚蟄 四十七尺 十九尺 十二尺 八尺 六尺 六尺
  寒露 一寸三分 九寸 一寸七分 五寸一分 六寸四分 二分
  春分 三十五尺 十六尺 十尺 七尺 六尺 四尺
  秋分 一寸七分 八寸九分 五寸 二寸二分 四寸二分 八寸九分
  淸明 一百五十尺 二十八尺 十四尺 九尺 六尺 四尺 三尺
  白露 三寸一分 一寸三分 六寸二分 二寸 一寸八分 三寸九分 七寸四分
  穀雨 七十七尺 二十三尺 十三尺 八尺 五尺 三尺 二尺
  處暑 四寸四分 六寸三分 四分 二寸四分 三寸七分 五寸六分 八寸四分
  立夏 五十四尺 二十尺 十一尺 七尺 四尺 二尺 二尺
  立秋 五寸 八寸四分 九寸四分 五寸四分 八寸 九寸一分 七分
  小滿 四十四尺 十九尺 十一尺 七尺 四尺 二尺 二尺
  大暑 二寸三分 一寸一分 二寸 一寸二分 四寸三分 四寸九分 五寸二分
  芒種 三十八尺 十八尺 十尺 六尺 四尺 二尺 一尺
  小暑 二寸三分 一寸六分 八寸六分 八寸九分 二寸四分 二寸五分 二寸五分
  十七尺 十尺 六尺 四尺 二尺 一尺
  夏至 八寸六分 七寸一分 八寸一分 一寸八分 一寸八分 五分
  昬旦中星度分表依浙江省城所定
  節氣 昬中 旦中
  立春 昴七度太 亢七度太
  雨水 畢十四度半 氐十度太
  驚蟄 井二度太 房五度少
  春分 井二十度太 尾三度太
  淸明 柳三度半 尾十三度太
  穀雨 張四度少 箕三度太
  立夏 翼五度少 斗三度太
  小滿 軫四度太 斗十六度少
  芒種 角五度少 牛五度太
  夏至 氐一度太 虛二度太
  小暑 房初度少 危十一度太
  大暑 尾二度太 室十四度半
  立秋 尾十四度太 奎五度少
  處暑 箕六度少 婁九度少
  白露 斗四度太 昴初度太
  秋分 斗十五度 畢七度太
  寒露 牛初度少 參八度
  霜降 女五度 井十三度太
  立冬 虛六度少 井三十一度
  小雪 危十度太 星初度太
  大雪 室十一度 張十一度太
  冬至 壁九度太 翼十一度少
  小寒 婁一度少 軫八度半
  大寒 胃六度少 角六度

知识出处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嘉庆]嘉興府志八十卷首三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湯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