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图书馆
嘉兴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嘉兴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嘉興府志卷之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康熙]嘉興府志十八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2547
颗粒名称:
嘉興府志卷之十一
其他题名:
嘉興府志卷之十一上
分类号:
F810.42
页数:
119
摘要:
该地方志为袁国梓纂修,收录于康熙嘉兴府志。
关键词:
田赋
税收
内容
知嘉興府事雲間袁國梓纂修
田賦上
袁國梓曰古者什一而稅藏富於民至今直省糧輕
之處大率若此間有二十而取一者獨東南數郡歲
輸當天下之半嘉居其一其賦法葢相懸萬萬矣夫
國課起于田租不計其所入之數而漫然取之其初
非不平原沃野民俗繁庻而後乃漸凋敝矣
本朝著令一除明末無藝之征宜乎財力少裕然而逋欠
流亡民不免于病者何也歲有旱潦土有墝埆而又
加以不經之費非時之役是天地人三者交失也劑
量而樽節之有司豈得辭其責哉會計之書往者或
苦其繁今則軍需需孔亟
功令維嚴吏多以匱餉失職卽欲淸譚卧治豈其時耶予
故採全書所載詳列于篇而地方數大政有關田賦
者附焉用知足 國莫如恤民興利必先釐弊繭絲
保障盡乎此矣志田賦
明洪武至宣德五年
嘉興府原額官民田地山蕩蕩等項共四萬五千六頃八十
三畝八分三釐
嘉興縣田地山道蕩等項除分秀水嘉善縣外共八千四
百一十六頃九十七畝六分五釐八毫
秀水縣田地等項共七千六頃一十一畝九分七釐五
毫
嘉善縣田地等項共六千二百六十二頃六十二畝七
分三釐
海鹽縣田地山蕩等項除分平湖外共六千八百四十
九頃三十二畝八分一釐一毫
平湖縣田地山蕩等項共六千五十頃五十六畝一釐
六毫五絲
石門縣田地山蕩等項除分桐鄉外共五千三十五頃
二十六畝三釐九毫
桐鄉縣田地山蕩等項共五千三百七十六頃三十四
畝六分六毫
嘉靖二十六年郡守趙瀛扒平田則
隆慶二年奉布政司編定賦役成規額該本府派徵扒
平田地山蕩等項共四萬四千四頃四十畝五分七
釐五毫二絲
嘉興縣田地合爲一則共八千六百四十四頃五十九
畝一分九釐七毫
山蕩合爲一則共五十七頃六十五畝四釐六毫
蕩地一十四頃九十畝六分四釐一毫
秀水縣田地合爲一則共六千一百七頃二十三畝六
分六釐五毫
蕩灘合爲一則共二百二十九頃九十九畝四分二
釐一毫
嘉善縣田地合爲一則共六千二十四頃三十五畝三
分六釐
蕩灘合爲一則共二百六十九頃七十六畝三分四
釐
海鹽縣田地合爲一則五千九百六十五頃二十四畝
二分七釐六毫二絲
山蕩灘浜合爲一則共三百五十四頃七十五畝一
分一釐
平湖縣田五千三十六頃五十六畝一分五釐四毫
地東十九都二十都二東區高阜地六百六十四頃
七十八畝六分八釐每地二畝折實地一畝共實地
三百三十二頃三十九畝三分四釐
東十九都二十都二西區高阜地二百四十九頃九
畝每地三畝折實地二畝共折實地一百六十六頃
六畝
山一百六頃二十二畝四分二釐九毫
石門縣田地合爲一則共五千二頃一十二畝一分五
釐
蕩灘一十七頃二十一畝六分八釐
桐鄉縣田地合爲一則共五千一百三十七頃六十五
畝九分六釐七毫
山蕩合爲一則共一十一頃六十六畝三分五釐三
毫
萬曆八年丈量十三年奉文摘查攺正十六年郡守龔
勉勒碑
嘉興縣丈實田地山蕩等項共八千七百六十一頃一
十七畝二分二釐六毫內田八千二十五頃七十五
畝五分地六百五十三頃九十四畝四分九釐六毫
山八十三畝九分七釐二毫蕩地一十四頃九十畝
六分四釐一毫蕩灘浜六十五頃七十二畝六分一
釐七毫
秀水縣丈實田地蕩灘六千四百四十一頃八十一畝
六釐六毫內除會計包補折免零東區十作九徵田
三十三頃四十二畝七分三釐零西區十作八徵田
七十七頃一十六畝三分二釐七毫以上二項止免
稅糧其平徭兵壯照額科徵除外折實田地蕩灘六
千三百三十一頃二十二畝九毫内折實田地六千
八十三頃三十八畝六分七釐四毫蕩灘二百四十
七頃八十三畝三分三釐五毫
嘉善縣丈實田地蕩灘六千二百七十頃一十九畝九
分五釐四毫内田五千九百四頃七十八畝四分一
釐七毫地一百八頃八十四畝八分三釐五毫蕩灘
二百五十六頃五十六畝七分二毫
海鹽縣丈實田地蕩灘浜六千二百九十三頃九畝一
分一毫七絲內田五千二百一十八頃六十一畝六
分八釐九毫六絲二忽地七百五十六頃八十二畝
七分五毫山一百七十五頃三十八畝一分三釐六
毫五絲蕩灘一百四十二頃二十六畝五分七釐五
絲六忽
平湖縣丈實田地山蕩五千二百五十四頃五十一畝
五分一釐四毫內除會計包補折免東十九都二十
都二東區二畝折田一畝地三百六頃三十六畝七
分四釐四毫五絲二西區三畝折田二畝地四十七
頃一十一畝二分六釐八毫槩縣五畝折田一畝山
蕩一百二十七頃二十三畝五分六釐六毫五絲以
上三項止徵兵餉其稅糧馬壯平徭俱不起科除外
共折實田四千七百七十三頃七十九畝九分三釐
五毫
石門縣丈實田地蕩灘五千一十九頃三十三畝八分
三釐內田四千三百七十九頃九畝五分八釐五毫
地六百二十三頃二畝五分六釐五毫蕩灘一十七
頃二十一畝六分八釐
桐鄉縣丈實田地蕩五千一百四十七頃九十一畝六
分八釐內田四千二百九十七頃八十八畝七分五
釐七毫九微地八百三十四頃九十一畝二釐一毫
山三頃七十九畝三釐蕩一十一頃三十二畝一分
七釐二毫
糧額歷年輕重不等
明趙瀛扒平田則議照得所屬嘉興等七縣官民田地糧自三斗起科至于七斗者
總計五百五十則地蕩山灘等項輕者一升至一斗
重者三斗至五斗總計二百七十六則通府歲徵正
糧六十一萬八千六百一十一石有奇麥絲馬草戶
口鹽糧總計一十二萬一千二百七十六石二項錢
糧內坐派北京者有內府白糧京倉兌米金花草麥
折銀絲綿絹疋坐派南京者有供用白糧各衛所倉
米定倉草銀餘撥徐州并附近府縣沿海各倉歲支
官吏師生軍旗局匠孤老俸月軍儲等糧其額運京
師者原議船夫車脚之需撥給邊儲者亦有脚耗修
倉之費每年會計不分官民田騐畝起耗各縣多寡
不等大約一斗上下之數以七縣計之共該耗米二
十七萬七千五十石有奇以充前費似于七斗六斗
官田甚爲繁重所以原議將金花折銀每兩准米四
石儘派重則少甦民困其五升民田似覺輕省故以
兩京白糧均派輕則以分其害此亦救偏補敝之意
使能守而行之未爲不可奈緣田則太繁法久弊滋
奸書派金花則輕田攺爲重田糧里收白糧則一斗
勒至數斗徵丁田則指一科十編徭役則賣富差貧
賣田者以官作民存虚糧而遺累于里甲造册者收
輕推重飛正米以酒派于細民間有不才有司派送
金花折銀于勢要以爲希恩之地亦有姦貪下愚召
認他人存糧爲告騙產戶之謀每每有力者置田無
糧而追納之夫多無立錐之地至今逋負蝟積而國
賦日虧訟獄煩興而卷案堆堵地方之害有不可勝
言者再如民間田地每畝租米歲收約可八九斗者
姑以六斗田額計之該納正耗七斗之數此外尚有
糧長之私増則一年所擭盡輸于官矣雖免均徭丁
田派以金花裨補其實原則本重弊孔潜移未見末
減彼五升則田每畝該納正耗一斗五升所取之祖
與重相若也雖有白糧之徵均徭之編而納官之糧
甚爲輕省如三升等則麥糧地多係腴田住基其收
租獲利與輕田重田相等也納官之〓視諸五升者
尤爲簡易是田之利多者蒙薄賦之恩利少者盡錙
銖之取故富豪多麥地民田益肆其貪併貧民皆重
額官田日就于逃亡往時科則本意潰壞殆盡苦樂
不均至此極矣求今之所以便民而濟時艱者無如
不動版籍合官民田麥地一例牽攤耗米庻得哀益
宜民之要葢因其田之畝數定以耗之若干約彼此
而平施無復科則之繁布方策而較然無可推移之
處難三尺童子可以人官輸賦積算猾胥不能左右
其手而積習之弊可淸于一旦因時之政少裨于疲
民矣嘉靖二十六年議上巡撫都御史歐陽必進及
巡按御史裴紳咸謂本府推論懇惻計筭精詳眞可
謂刻意民瘼誠心求之者也雖豪右陰爲阻撓但法
貴救弊政在便民苟通變之得
宜何浮議之足恤皆如議行之
論曰政有利于一時而不利于千百世者如扒平田
則之類是也當日官民田糧自七斗以至五升或田
肥而額輕或田瘠而額重不均甚矣故一扒平而富
民失專利之謀官田免獨重之苦是爲善政孰知昔
之糧額止重于官田而今則并民田而俱重矣獨重
則王者恤民之依必有時而議減概重則大臣司國
之計將何辭以請裁此
本朝順治間蘇松之人有欲分别官民之田昌言以求減
額者而官田輸糧之數無所考付之無可如何巳
且平田則者平一邑未嘗平一郡故嘉善之糧重於
秀水秀水之糧重于嘉興致啓三縣争田之釁葢官
田有多有寡不能比而同之耳扒平一議昔賢亦費
苦心愚獨以爲未盡善也仁人君子軫念東南財賦
之鄉利盡力竭慨然起而拯之將拭目俟之矣
國朝
嘉興府
原額田三萬七千九百六十四頃九十九畝一分七釐
六毫八絲二忽
原徵銀三十八萬三千二百三十一兩六錢七分二
釐九毫一絲九微七塵四渺
原徵米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九十五石四斗九升二
合九勺七抄七撮八粟
實該田三萬六千五百七十三頃二十二畝六分三釐
二毫
實徵銀三十八萬一千五百八十一兩九錢二分四
釐七毫五絲二忽七微九塵五漠五埃
實徵米五十二萬二千四百六十六石二斗八升五
合九抄一撮九圭九粟二粒六黍八粞
原額地四千二百二頃八十七畝八分八釐一毫四絲
一忽
原徵銀三萬五千五百三十三兩二錢八分七釐五
毫二絲四忽六渺
原徵米四萬九千二百九石二斗四升七合二勺二
抄八撮二圭七粟八粒
實該地五千七百四十六頃三十六畝七分三釐五毫
九絲六忽
實徵銀五萬一千三百九十七兩四錢三分七釐五
絲二忽六微五塵四渺七漠六埃
實徵米六萬七千二百七十九石三斗一升九勺六
抄二撮三圭五粒七黍四粞
石門縣告陞地一十四畝六分一釐
原徵銀一兩三錢八分六釐四毫八絲九忽
原徵米一石八斗八升三合二勺二抄九撮
實該地一十四畝六分一釐
實徵銀一兩四錢三分五毫二絲三忽五微四塵
實徵米一石八斗六升二合六勺八抄七撮三圭四
粟
原額山三百三十二頃三十畝三分五絲
原徵銀二百九十七兩六錢七分三釐七毫三絲九
忽九微
原徵米一千三百九十三石一斗六升九合六勺三
抄一撮
實該山二百三十三頃六十七畝八分四釐八毫九絲
三忽
實徵銀一百五十二兩三錢五分一釐一毫一絲九
忽三微四塵八渺六漠八埃七纎
實徵米一千九十二石一斗二升八合四勺六抄七
撮七圭五粟九粒三黍五粞三糠
原額蕩灘七百五十五頃六十九畝四分六釐四毫三
絲九忽
原徵銀三十兩五釐九毫六絲九忽四微
原徵米三千八百三十四石五斗三合六抄一撮六
圭五粟六粒
實該蕩灘八百一十八頃一十一畝七分一釐三毫一
絲三忽
實徵銀二百五十二兩三錢九分一釐三毫六忽六
塵六渺四漠八埃七纎
實徵米四千七十九石七斗五升二合一勺八抄六
粟六粒六黍六粞三糠
帶徵嘉興所屯田一百一十頃六畝
徵銀二千二百九十五兩二錢四釐七毫四絲
原額人丁五十六萬六千一百九口
原徵銀二萬九千一百四十九兩六錢四分八釐五
毫
原徵米一千三百八十九石七斗一升五合七勺
實該人丁五十六萬七千九百一十七口
實徵銀二萬九千三百七兩七錢七分四釐八毫六
絲二忽九微九塵五渺一漠一埃六纎
實徵米一千三百九十二石九斗一升九合一勺九
抄七撮三圭九粟九粒一黍六粞四糠
外賦入地丁科徵
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 係里甲徵辦
本府稅課司課鈔銀 係里甲徵辦歸經費用
各縣課鈔銀 係里甲出辦歸經費用
稅課局課鈔銀 以上四欵隨糧帶徵
共銀一萬二千一百四十九兩二錢六分六釐二絲
二忽九微三塵三渺三漠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本府鹽鈔銀
本府稅課司課鈔銀
本府天星馬場鴛鴦相家四湖河泊所課鈔銀
本府天星河泊所漁課并新加路費銀 係漁戶出
辦
各縣課鈔銀 係抄没官房佃戶出辦歸經費用
各稅課局課鈔銀 係市鎭牙行酒醋商稅出辦
河泊所課鈔銀 係皂林各鎭漁戶出辦歸經費用
各縣漁課并新加銀 係漁戶出辦
匠班銀 係匠戶出辦
共銀二千八百六十八兩三錢九分七釐八毫四絲
九忽一微四渺八漠四埃三纎二沙
以上各項錢糧內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四十七萬二千一百二十四兩三錢九分一釐
三毫七絲二忽三微二塵二渺二漠四埃七〓
實徵米五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四石三斗六升九合
五勺五抄二撮三圭一粟一粒七黍九粞六糠二粃
起運
戶部本色
黄蠟六百八十一觔零價銀
芽茶五百二十三觔零價銀 每年二月間確估時
價具題造入由单徵銀
解府該府辦解
黄蠟折色銀
黄蠟加増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增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八百一十兩九錢二分
七釐五絲八忽四微七塵
又銀一百二十七兩六錢三分五釐一毫四絲一忽
二微七塵係新加
戶部折色
京庫麥折銀
京庫米折銀
京庫黄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黄白絹折色銀
農桑絹折色銀
派剩米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折色蠟價銀
昌平州銀
江南藥價銀
柴直銀
南耗八分充餉銀
本府鹽鈔銀
各縣鹽鈔銀
九釐銀
石門縣告陞地銀
嘉興所屯折銀
康熙六年丈量陞科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三萬五千八百三
十四兩四分六釐二毫九絲三忽八微七塵四渺
三漠七埃六纎八沙
又銀二兩一錢三分七釐四毫二絲三微三塵三渺
七漠四埃三纎二沙係不入地丁
禮部本色
陳皮二百三十三觔零價銀
木瓜一十觔價銀
麥門冬一十三觔零價銀
白术三十三觔零價銀
白芍藥六十六觔零價銀
山梔子一十六觔零價銀
山查三十二觔零價銀
烏梅二十三觔零價銀
續隨子一十六觔零價銀
半夏六十六觔零價銀
天門冬一十觔價銀
牡丹皮六觔零價銀
山茨菰一十六觔零價銀
陳皮四百六十六觔折銀
以下係康熈七年奉文攺折
木瓜一十觔折銀
麥門冬二十六觔零折銀
白米六十六觔零折銀
白芍藥一百二十三觔零折銀
山栀子三十二觔零折銀
山查六十六觔零折銀
烏梅六十六觔零折銀
續隨子三十三觔折銀
半夏一百三十三觔零折銀
天門冬二十觔折銀
牡丹皮一十三觔零折銀
山茨菰十三觔零折銀
吳茱黄五十觔折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七十七兩八錢三分七
釐七毫九絲五忽二微三塵一渺三漠七埃
禮部折色
牲口銀
藥材折色銀
光祿寺果品銀
光祿寺箓笋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千八百四十八兩八
錢四分一釐四毫四絲三忽七微一塵八渺
工部本色
熟鐵三千七十一觔一錢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六十八兩三錢九分八
釐二毫九絲三忽五微
工部折色
貓竹銀
白硝麂皮銀
雕塡匠役銀
漆木料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袴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三軍器銀
軍器民七銀
軍器路費銀
本府織染局絲銀
龍袍解摃路費銀
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漁課攺折銀
漁膠新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萬四千二十二兩三
錢二分一釐三毫四絲一忽八微六塵
又銀一千八百五十六兩五錢四分二釐二毫五絲
一忽八微四塵二渺五漠係不入田畝
舊編截攺存留解部
軍儲充餉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修宅家伙傘扇銀
順治十二年運丁月糧三分撥還軍儲銀
順治十三年裁布政司册局書辦銀
順治十三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銀
順治十六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八年裁官經費銀
康熈元年裁官經費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熈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銀
康熈二年裁廪糧銀
康熈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銀
康熈三年裁齋夫銀
康熈六年截官經費銀
康熙八年裁北關廵捕官廩給銀
康熈八年裁驛站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萬四千五百八兩八
錢九分一釐四毫二絲七忽二塵六渺五漠五埃
三纎二沙
又銀二百九十九兩八分九釐二絲四忽五微五塵
一渺八漠三纎八沙係收零積餘米易銀
又銀一十六兩八錢係外賦不入田畝
留充兵餉攺入起運
田地山銀
本府軍儲銀
本府屬倉歲餘米充餉銀
均徭充餉銀
均平充餉銀
民壯充餉銀
叭喇唬船銀
儒學倉鹽米充餉銀
曆日充餉銀
會裁冗役銀
善海平桐四縣原協濟嘉秀石三縣夫馬抵兵餉銀
善海平桐四縣續協濟嘉秀石三縣夫馬抵兵餉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七萬一千六百一十兩
九錢五分六釐八絲一忽七微五塵
又銀三十二兩係不入田畝外賦
以上起運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十七萬一千一百
一十六兩四錢二分三釐零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四千二百二十九兩四錢原解徐州于康熈十
一年奉文解
交糧道解部
修河米折銀二千四十五兩五錢五分四釐三毫
過江米折銀連路費三千六十八兩三錢以上二欵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九千三百四十三兩
二錢五分四釐三亳
盛諫運司專轄
隨糧帶徵鹽課水鄉竈丁鹽價銀連車珠一萬一千九
百七斗四兩五錢一分八釐三毫七絲八忽九微三
塵三渺三漠係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京倉兌運漕糧正耗米四十萬六千石
徐州廣運倉攺兌正耗米二萬一千石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石
八斗三升六合九勺
酒醋麵局白糯正米准糙粳米四千六百六十二石
四斗四升二合七抄四撮四圭原編二項共正白米二萬四千七百六十
一石一斗六升二合七勺四撮每正米一石連耗
椿折水耗拋撒篩包斛面准徵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四萬四千五百七石九升二合八勺六抄
七撮二圭康熙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
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二千三百五十
二石三斗一升四勺五抄六撮八圭八粟抵經費
食米之用應減去米六千三百一十四石九升六
合四勺八抄九撮五圭一粟今每正米一石該實
徵白耗米
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三萬五千九百三石六斗八升五合九
勺二抄八圭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一萬二千四百五石八斗
八升一合五勺六抄五撮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五千四百九十五石五勺原編二項
共正白米一萬六千二百七十三石五斗二升九合
一勺五抄每石連耗并春折木耗拋撒篩包斛面准
徵糙平米
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二萬九千二百九十二石三斗五升二合
四勺七抄康熙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
内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糙米一千五百四十
五石九斗八升五合二勺六抄九撮二圭五粟扺
經費食米之用應減夫米四千一百四十九石七
斗四升九合九勺三抄三撮二圭五粟今每正米
一石該實徵白
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二萬三千五百九十六石六斗一升七
合二勺六抄七撮五圭
行糧本色米一萬二千五百七十九石一斗四升一合
月糧本色米三千六十二石四斗
白糧飯米七千三百九十四石八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内每石餘耗九升
五合共餘耗米三千八百九十八石二斗九升五合
七勺二抄六撮一圭三粟抵給運丁飯米外又康熙
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米三千四百九
十六石五斗四合二勺七抄三撮八圭七粟
以上隨漕本色漕白正耗并行月糧等項共實徵米五
十萬九千五百三十六石六斗四升四合一勺八抄
八撮三圭
隨漕折色漕白經費
輕賫銀五萬二千二百兩原新漕運每正米一石加輕賫米三斗六升該米一十萬
四千四百石每石折銀五錢
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銀一千四百五十兩原編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
米二千九百石每石折銀五錢
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蘆蓆銀七十五兩原編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一百五
十石每石折銀五錢共該
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一百五十兩原編每正米一石加易耗米二
升該米三百石每石折銀五
錢共該前數隨同輕賫解淮
楞木松板銀六百六十七兩原編楞木一百四十五根每根四錢折銀五十八兩
松板一千三百五片每片二錢五分折銀三百二十
六兩二錢五分加楞木每根一錢五分松板每片二
錢共加銀二百八十二兩七錢
五分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四千九百三十六兩四錢九分一釐六毫九
絲五塵三渺六漠
貢具銀一百五十二兩二分三釐九絲七忽五塵
運官廪貢銀二百五十五兩六錢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一萬九千七百五兩三分二絲原編
本色米一萬六千四百二十石八斗五升八合三勺
五抄順治十二年督撫二院 題明每石折銀一兩
二錢共該前數內支給行糧米折銀一萬五千九十
四兩九錢六分九釐二亳修船銀四千六百一十兩
六分八
亳二絲
月糧七分給軍銀二千五百一十三兩二錢八分
白糧夫船車脚銀三萬九千一百七十四兩八錢一分
一釐八毫九絲九忽五微一塵四渺五漠六埃八纎
八沙原編銀三萬三千二十五兩八錢二分九釐九毫四絲七微准糧道移開康熙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白糧經費銀八千五百七兩六錢三分七
釐三毫五絲九忽三徵康熙八年奉裁銀二千三百
五十八兩六錢五分五釐四毫四微八
塵五渺四漠三埃一纎二沙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四千九百二十四兩一錢六分三
釐二絲二忽四微八塵康熙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沽僱剝銀一錢二分解 部
共該
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二千三百五十八兩六錢五分
五釐四毫四微八塵五渺四漠三埃一纎二沙
以上隨漕折色漕白經費正耗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二
萬八千八百八十二兩五錢六分一毫二絲九忽五
微八塵三渺六漠
驛站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一千二百九十七名役銀不等共實徵銀
一萬六百三十六兩二錢六分七釐七毫三絲四忽
四微一塵九渺九漠四埃五纎五沙
舘夫二十四名役銀不等共實徵銀二百二十九兩四
錢九分三釐四亳共六絲四忽
應差馬三十匹馬夫三十名工食草料不等共銀五百
五十三兩六錢六分二釐六毫七絲七忽五微五塵
七渺五埃四纎五沙
僱馬銀實徵銀三百八十三兩八錢五分三毫四絲四
忽
袍座仙船三十六隻料價工食不等共實徵銀二千五
百八十五兩五錢四分六釐二毫一忽三微
僱船銀實徵銀三百七十七兩一分三釐五毫二絲
經臨公幹官員門皂銀實徵銀五百一十四兩七錢一
分三釐八毫三絲
經臨公幹官員心紅紙劄油燭柴炭門皂米菜共實徵
銀三十九兩七錢八分六釐六毫八絲
支應銀實徵銀一千三百五十五兩二錢三分四釐七
毫三絲七忽
轎傘銀實徵銀四十九兩四錢九分二釐三毫六絲六
忽
鋪陳銀實徵銀五十八兩八錢六分四釐一絲九忽一
微
心紅紙劄銀實徵銀一十四兩二錢四分六釐四毫一
絲二忽
托盤家伙銀實徵銀三兩九錢五分七釐三毫三絲六
忽六微
西水皂林二驛皂隸工食實徵銀二十三兩七錢四分
三釐四毫二絲八忽
以上驛站等項共實徵銀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五兩八
錢七分二釐七毫四絲九忽九微七塵七渺原編一萬九千
三百二十一兩三錢八分九釐六毫烏程縣協濟銀
九十一兩六錢德淸縣協濟銀三百三十一兩二錢
安吉州協濟銀四十六兩一錢六分孝豐縣協濟銀
六十六兩定海縣實協銀一百八兩三錢九分九釐
四毫四絲四忽象山縣實協銀四十七兩一錢九分
一釐一毫一絲六忽仙居縣實協銀九十三兩一錢
六分八釐六毫九絲九忽東陽縣協濟銀八十兩八
錢義烏縣協濟銀一百兩平陽縣實協銀五兩五分
二釐五毫二絲八忽龍泉縣實協銀二十一兩二錢
八分六釐二毫四絲九忽准驛道册開續撥海寧縣
協濟銀三十八兩二錢一分七釐一毫二絲餘杭縣
協濟銀四十兩臨安縣協濟銀二十兩於潛縣協濟
銀一十兩昌化縣協濟銀四十二兩長興縣協濟銀
五十兩遂安縣協濟銀五十六兩扣留兵餉共銀二
萬五百六十八兩四錢六分四釐八毫五絲六忽除
袍船水手銀四百一十六兩藩字號座船水手銀二
兩二錢編入解司存留項下順治九年裁西水皂林
二驛書皂銀七兩二錢順治十四年裁公幹官員下
程油燭柴炭等銀八百三十八兩四錢八分順治十
四年裁里馬銀一百八十四兩三錢二分康熈元年
裁百水皂林二驛書辦銀一十二兩康熈八年裁嘉
興六縣逓運所夫工食銀二千七十一兩八錢嘉善
縣公幹門皂銀五十七兩六錢嘉巡道看船夫銀七
兩二錢編入裁扣項下外除荒逋銀一百四十兩七
錢九分二釐一毫六忽
二塵三渺實該前數
存留
司存留
拜進 表箋箱袱紙劄銀三十一兩七錢一分六釐
五毫
南關經費銀四十八兩
北關門子二名銀一十二兩
布政司轎傘扇夫七名銀四十二兩
布政司經歷經費俸銀六兩
布政司照磨經費銀七十六兩
布政司理問所經費銀九十六兩
布政司廣濟庫大使經費銀四十二兩五錢二分
曆日紙料銀一百八十兩九錢三分四釐零
布政司解戶役銀七百三兩八分一毫二絲
海塘夫銀四千六百五十五兩四錢一分四釐零
備用銀一千一百四十一一兩六錢五分二釐三毫一
絲九忽
戰船民六料銀二百七十九兩九錢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銀一千五兩三錢七分六
釐七毫三絲八忽
會試舉人水手銀六百六兩六錢三分四釐七毫五
絲二忽
武舉筵宴銀六兩
貢院僱稅家伙并募夫銀一十七兩九錢四分五釐
一毫四絲七忽
袍船水手銀四百一十六兩
布政司藩字號座船水手銀七兩二錢
以上共實徵銀九千五百三十兩三錢七分五釐五
毫一絲五忽四微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銀一十
三兩六錢一釐一毫
賫捧委官〓〓銀三兩七錢五分
拜賀習儀香燭府銀九錢六分 縣銀二兩四錢
本府祭祀銀一百八十六兩七錢八分 縣祭祀銀
八百二十六兩七錢八釐八毫六絲
文廟香燭府銀三兩六錢 縣銀一十一兩一錢六
分五釐七毫九絲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府銀八兩 縣銀二十六兩九
錢一分四釐四毫七絲六忽
糧道經費銀一百二十六兩
按察司經費銀一百九十二兩
驛傳道經費銀一百五十五兩
提學道禮費銀六十六兩
按察司司獄經費銀四十三兩五錢二分
運司經費銀四百二十二兩
松江分司經費銀一百二十五兩
嘉興分經費銀二百六十兩
運司經歷俸銀四十五兩
運司知事俸銀四十兩
本府知府經費銀七百四十五兩
同知經費銀二百八十六兩
通判經費銀二百六十六兩
本府經歷經費銀七十四兩三錢七分五釐四絲二
忽
照磨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司獄司經費銀四十二兩五錢八分九釐四毫九絲
九忽
本府儒學經費銀一百八十一兩一錢二分
稅課司經費銀九十一兩五錢二分
嘉興批騐所經費銀四十三兩五錢二分
蘆𤁋橫浦二埸經費銀八十七兩四分
西水驛驛丞經費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嘉興等七縣知縣經費銀五千五百八兩九錢二分
一釐八毫三絲九忽
縣丞七員經費銀五百三十兩三錢七分五釐四絲
主簿七員經費銀四百八十二兩三錢二分二毫七
絲四忽
典史七員經費銀四百七十一兩一錢九分六釐三
毫五絲三忽
本縣儒學教諭七員經費銀九百八十四兩八錢二
分二釐七毫一絲三忽
杉靑閘王江涇乍浦鎭白沙灣皂林五巡司巡檢五
員經費銀五百九十五兩六錢
魏塘澉浦海口弓兵工食銀三百一十六兩八錢
魏塘陶庒風涇廵攔七名工食銀二十八兩
海沙鮑郎場經費銀八十七兩四分
皂林驛驛丞經費銀三十兩八錢四分六釐七絲一
忽
府縣新任祭門府銀四兩八錢三分三釐三毫三絲
縣銀一十七兩一錢二分三毫四絲五忽
府縣陞遷給由公宴祭船府銀五兩六錢 縣銀一
十九兩五錢四分一毫三絲三忽
府縣應朝起程復任公宴祭門府銀二兩 縣銀九
兩三錢四釐七毫九絲一忽
鄉飲酒禮二次府銀一十五兩 縣銀三十七兩三
錢三分九釐六毫四絲二忽
季考生員試卷果餠花紅紙劄筆墨府銀四十五兩
縣銀一百七十四兩五錢七分二釐三毫八絲
各院觀風考試生員試卷果餠花紅紙劄筆墨府銀
四十兩 縣銀一百九兩八錢九分三釐九絲五
忽
歲貢路費銀二百九十六兩九分二釐八毫三絲三
忽
迎宴新舉人旗匾花紅旗帳酒禮府銀四十五兩九
錢五分七釐二毫三絲八忽 縣銀四十五兩九
錢五分七釐二毫三絲八忽
起送會試舉人路費卷資酒禮府銀二百三十三兩
三分三釐九毫六絲六忽 縣銀一百三十五兩
九錢五分三釐八毫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二十六兩三錢八分
九釐八毫五絲六忽 縣銀三十兩三錢二分三
釐一毫九絲六忽
起送科舉生員花紅卷資路費酒禮府銀七十一兩
五錢八分四釐六毫八絲五忽 縣銀二百九十
二兩一錢八分八釐六絲六忽
府縣鎭廵鹽應捕工食銀一千三兩六錢八分九釐
五毫九絲
看守公署門子二十六名工食銀七十兩六錢七釐
五毫七絲一忽
修理府縣公宴家伙器皿銀一十九兩四錢三分七
釐八毫八絲九忽
省城募夫并摃擡酒席撮辦家伙人夫工食銀三百
八十二兩八錢
衝要二十三鋪鋪司兵一百三十名銀九百二十一
兩三錢五釐三毫六絲三忽
偏僻一十七鋪舖司兵五十八名銀三百六十兩
修城民七料銀一百一十八兩二錢三分六釐四毫
一絲九忽
乍浦所城銀二十八兩
修造烏鎭巡緝兵船五隻該銀一十八兩四錢八分
六毫九絲四忽
修理各縣城垣銀九十九兩五錢七分二釐三毫八
絲
存縣備用銀五百三十二兩六錢六分八釐三毫二
絲五忽
孤貧一千二百八十八名布花木柴銀七百七十二
兩一錢五分八釐五毫七絲
孤貧一千二百八十八名口糧銀四千六百三十二
兩九錢五分一釐四毫二絲
重囚口糧府銀七十兩 縣銀二百五十一兩二
錢三分二毫八絲四忽
以上共實徵銀一萬九千三百九十兩六分六釐八
毫四絲一忽五微七塵一渺四漠
又銀四千一百六十八兩八錢係孤貧米易銀
又銀八百九十二兩五錢一分九釐八毫八絲三忽
四微二塵八渺六漠係不入田畝
以上存留共實徵銀三萬三千九百八十一兩七錢六
分二釐二毫四絲四微
存留本色
祭祀米五石
解運省倉南米三千八百一十二石五斗六升二合
三寸二撮
解運省倉南米七萬五千三百九十四石七斗七升
三合九勺八圭
原給門軍今攺墩夫口糧充餉米一百一十五石二
斗
巡防庫役瞭望海洋鐸夫口糧充餉米三百七十四
石四斗
康熈六年丈量陞科米二千六百三石九斗五合九
勺三抄二撮一圭六粒
石門縣告陞地米一石八斗八升三合二勺二抄九
撮
收零積餘米二百九十九石八升九合二抄四撮五
圭五粟一粒八黍三糠八粃 攺米徵銀充餉
孤貧口糧米四千一百六十八石八斗 順治十四
年奉文每米一石徵銀一兩充餉康
熈三年復還孤貧照舊徵銀支給
以上存留本色共實徵正耗米八萬二千三百七石七
斗二升五合三勺六抄零
地丁加閏銀五千八百二十兩二錢九分一釐三毫九
絲七忽五微九塵九渺九漠七纎六沙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銀八十五兩四錢四分三毫四忽
一微六塵一渺二埃七纎二沙
以上共額徵加閏銀五千九百五兩七錢三分一釐七
毫一忽七微六塵九漠三埃四纎八沙
地丁加閏米二百八十六石四斗
起運本折加閏
戶部柴直銀
戶部本府鹽鈔銀
戶部各縣鹽鈔銀
工部本色熟鐵價銀
工部雕塡匠役銀
工部歲造叚疋銀
工部漁課改折銀
工部魚膠新増時價銀
順治九年舊編教剩解部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三年漕運月糧三分撥還軍儲錢
順治十三年教官經費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六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六年截閏月俸銀
順治十八年裁按院停差經費銀
康熙元年裁經費嘉興倉大使皂隸銀
康熙元年新裁吏書工食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熙三年裁教職經費銀
康熙三年裁齋夫銀
康熙六年截官經費銀
康熙八年裁驛站嘉廵道看船水手銀
康熈九年截北關廵捕官廪給銀
溢額餘剩銀
兵餉民壯充餉銀
兵餉會截冗役銀
兵餉鹽米充餉銀
兵餉海平桐三縣原協濟秀水縣人夫抵解兵餉銀
兵餉善海平桐四縣續撥協濟嘉秀石三縣人夫抵
兵餉銀
以上起運本折加閏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千九百
七兩八錢七分七釐一毫一絲三忽一微三塵二渺
二漠五埃七纎六沙
又銀一十五兩四錢二分八釐四毫四絲一微六塵一
渺二埃七纎二沙係不入田畝外賦
漕運加閏糧道專轄
漕運本色月糧米二百五十五石二斗
隨漕折色月糧七分給軍銀一百七十八兩六錢三分
九釐九毫九絲三忽係地丁編徵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銀
應差馬匹馬夫工食銀
雇馬銀
以上驛站共加閏銀七百九十二兩三錢五分六釐六
毫八絲五忽四微六塵七渺六漠五埃
存留加閏
布政司轎傘扇夫銀
理問所經費銀
照磨經費銀
廣濟庫皂隸銀
南關經費銀
北關門子銀
暦日紙料銀
布政司籓字號座船水手銀
袍船水手銀
糧儲道經費銀
按察司經費銀
按察司司獄經費皂隸銀
提學道經費銀
運司經費銀
嘉興分司經費銀
本府知府經費銀
同知經費銀
通判經費銀
本府經歷司經費銀
照磨經費銀
司獄司皂隸銀
本府儒學經費銀
稅課司經費銀
西水驛皂隸銀
嘉興批驗所皂隸銀
蘆瀝橫浦二場皂隸銀
嘉興等知縣七員經費銀
縣丞七員經費銀
主簿七員經費銀
典史七員經費銀
儒學七員經費銀
杉靑閘王江涇乍浦鎭白沙灣皂林五廵司經費銀
魏塘澉浦海口弓兵工食銀
海沙鲍郎二場皂隸銀
皂林驛丞皂隸銀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
府縣鎭廵鹽應捕工食銀
衝要二十三鋪舖司兵役銀
偏僻一十七舖司兵役銀
以上存留加閏經費銀九百四十一兩四錢一分七釐
六毫六忽
又銀七十兩一分一釐八毫六絲四忽係不入田畝
存留加閏本色
墩夫充餉米三十一石二斗
嘉興縣
原額田八千四十六頃二十八畝二分一釐四毫
每畝原徵銀九分六釐三絲共該銀七萬七千二百
六十八兩四錢四分七釐三毫九絲四微二塵
每畝原徵米一斗四升二合八勺共該米一十一萬
四千九百石九斗八合九勺五抄九撮二圭
實該田八千四十六頃二十八畝二分一釐四毫
每畝實徵銀九分九釐三毫六絲八忽二微共該銀
七萬九千九百五十四兩四錢五分七釐二毫九
絲四忽三微九塵四渺八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四升一合一多七初七撮三圭共
該米一十一萬三千五百九十五石二斗三升八
合七勺五抄六撮三圭四粟二粒二黍
四鎭倉基義等田六十一畝四分二釐九毫銀米俱不起科
原額地六百五十三頃九十四畝四分九釐六毫
每畝原徵銀九分五釐三絲共該銀六千二百一十
四兩四錢三分八釐九毫五絲四忽八微八塵
每畝原徵米一斗四升二合共該米九千二百八十
六石一升八合四勺三抄二撮
實該地六百五十三頃九十四畝四分九釐六毫
每畝實徵銀九分八釐三毫四絲九忽五微共該銀
六千四百三十一兩五錢一分五釐九毫八絲四
忽三微零
每畝實徵米一斗四升三勺八抄六撮四圭共該米
九千一百八十石四斗九升七合八勺七抄三撮
二圭零
原額蕩地一十五頃一十七畝三分一釐五毫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一斗一升六合共該米一百七十六石
八合五勺四抄
實該蕩地一十五頃一十七畝三分一釐五毫
每畝實徵銀二釐七毫一絲二忽共該銀四兩一錢
一分四釐九毫五絲八忽二微八塵
每畝實徵米一斗一升五合共該米一百七十四石
四斗九升一合二勺二抄五撮
原額山八十八畝四分三毫
每畝原徵銀一釐三毫共該銀一錢一分四釐九毫
二絲三忽九微
每畝原徵米五升共該米四石四斗二升一勺五抄
實該山十八畝四分三毫
每畝實徵銀二釐四毫六絲九忽共該銀二錢一分
八釐二毫六八絲七忽七渺
每畝實徵米四升九合四勺三抄二撮共該米四石
三斗六升九合九勺三抄七撮九粟六粒
原額蕩灘七十頃七畝二分二釐七毫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五升共該米三百五十石三斗六升一
合三勺五抄
實該蕩灘七十頃七畝二分二釐七毫
每畝實徵銀一釐一毫六絲七忽六微六渺五漠共
該銀八兩一錢八分一釐六毫八絲三忽七微九
塵二渺二漠八埃
每畝實徵米四升九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九粟二
粒八黍一粞九粃共該米三百四十五石九斗九
合六勺八撮三圭一粟一粒
人丁一十一萬一千八百七十五丁
每丁實徵銀五分三釐四毫共該銀五千九百七十
四兩一錢二分五釐
食鹽課口四萬一千八百五十九口
每口實徵銀二分二釐共該銀九百二十兩八錢九
分八釐
外賦入地丁科徵
水鄉竃鹽價銀
本縣課鈔銀
代徵本府稅課局課鈔銀
共銀九百七十九兩三分四毫三絲五忽四微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代徵風涇稅課局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四百六十九兩六錢七釐五毫
以上各項錢糧内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九萬五千九百九十三兩一錢五分六釐八毫
九絲五忽三微八塵七渺四漠六埃
實徵米一十二萬一千四十七石六斗二升五合四勺
九抄六粟七粒二黍二粞
起運
戶部本色
黄蠟一百七十一觔零價銀
芽茶一百三十一觔零價銀
項仍于每年二月間確估時價具題造
入由单徵銀解府該府委官辦料解部
黄蠟折色銀
黄蠟加増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増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百五兩三錢二分七
釐六毫九絲六忽二微五塵七渺五漠
又銀三十二兩三錢一分八釐四毫九絲七忽六微
二塵五渺係新加
戶部折色
京庫米折銀
京庫麥折銀
京庫黄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農桑絹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派剩米折銀
折色臘價銀
富戶銀
昌平州銀
柴直銀
江南藥價銀
南耗八分充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萬六千六百八十九
兩八錢二分八毫四絲五忽六微二塵七渺七漠
四埃九纎一沙
禮部本色
陳皮二三十三觔零價銀
木瓜一觔零價銀
麥門冬一觔零價銀
白术四觔零價銀
白芍藥九觔零價銀
山栀子〓觔零價銀
山查四觔零價銀
烏梅四觔零價銀
續隨子二觔零價銀
半夏九觔零價銀
天門冬一觔零價銀
牡丹皮一十五兩零價銀
山茨菰二觔零價銀
以下係康熙七年攺折
陳皮六十六觔零折銀
木瓜二觔零折銀
麥門冬三觔零折銀
白术九觔零折銀
白芍藥一十九觔零折銀
山梔子四觔零折銀
查九觔零折銀
烏梅九觔零折銀
續隨子四觔零折銀
半夏十九觔零折銀
天門冬二觔零折銀
牡丹皮一觔零折銀
山茨菰四觔零折銀
吳茱萸七觔零折銀
以上連路弗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一兩一錢一分九
釐六毫八絲五忽一微七塵五渺九漠一埃
禮部折色
牲口銀
藥材折色銀
光祿寺菓品銀
光祿寺菉笋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三百八十九兩六錢五分二釐四
毫五絲七忽五微三塵八渺二漠八埃
工部折色
猫竹銀
白硝麂皮銀
雕塡匠役銀
漆木料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補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器民七銀
軍器路費銀
織染局荒絲銀
龍袍解摃路費銀
部運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以上連路費銀五千五百九十六兩一錢四釐六毫
二絲二忽二微二渺三漠
又銀三百七十五兩八錢六分六釐五毫係不入田畝
舊編裁攺存留解部
軍儲充餉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案衣家伙傘扇銀
順治十三年漕運月糧三分撥還軍儲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銀
順治十八年裁官經費銀
康熙元年裁官經費銀
康熙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熙二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銀
康熙二年裁廪糧銀
康熙三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熙三年裁教職經費銀
康熈三年裁齋夫銀
康熙六年裁官經費銀
康熈八年裁驛站遞運所夫工食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七千七百九十兩一分
六釐三絲三忽八塵八渺六漠一埃九沙
又銀六十四兩八分一釐九毫九忽九微三塵六渺
三漠八埃係收零積餘米易銀
留充兵餉攺起運
田地山銀
均徭充餉銀
民壯充餉銀
叭喇唬船民壯銀
本府軍儲充餉銀
曆日充餉銀
會裁冗役充餉銀
以上連路費共實徵銀一萬二千一百一十五兩七
錢四釐七毫七絲九忽
以上起運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五萬三千二百七十
兩一分三釐二絲六忽四微五塵一渺七漠三埃四
纎九沙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銀八百五十三兩七錢三分四釐六
毫原解徐州于康熈十一年奉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四百一十三兩七分四釐五毫
過江脚米銀連路費銀六百一十九兩六錢五釐四毫
六絲以上二欵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千八百八十六兩
四錢一分四釐五毫六絲
鹽課運司專轄
水鄉竈丁鹽課銀連車珠共銀九百一十三兩三錢四
分三釐四毫九絲五忽四微係入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隨漕本色
京倉兌運漕糧正耗米八萬一千九百八十五石四斗
徐州廣運倉攺兌正耗米四千二百四十二石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四千七百一十八石九斗
五升三合二勺八抄四撮一圭
酒醋麵局白糯正米准糙粳米八百五十八石二升
三合八勺四撮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摏折木耗拋撒篩包斛面准徵糙平米一
石八斗
共正耗米九千一百二十五石九斗六升二合五勺
七撮八圭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槩給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
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四百八十一
石六斗四升八合二抄一撮二圭四粟五粒抵經
費食米之用應減去米一千一百九十二石八斗
四升四合六勺八抄八撮六圭五粒今每石徵白
耗米四
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七千三百五十一石四斗六升九合七
勺九抄七撮九圭五粟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五百九十七石三斗
三升七合五抄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一千一百七十二石五斗七升
四合五勺三抄一撮三圭七粟四粒四黍原編二項每正米一
石連脚并摏折水耗拋撒篩包
斛面准徵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六千一百六十八石九斗四升六合二勺
二抄四撮六粟七粒二黍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槩給白耗米四
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石餘耗九
升五合該餘耗米三百二十五石五斗八升三合
二勺七抄二撮九圭三粟六粒八黍八粞抵經費
食米之用應減去米八百七十三石九斗三升四
合四抄八撮四圭九粒五黍二粞今
每正米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四千九百六十九石四斗二升八合九
勺二撮七圭去二粟八黍
行糧本色米二千五百四十石一斗六升五合
月糧本色米二千一百六十四石八斗
白糧飯米一千五百五十六石八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內每石餘耗九升
五合共餘耗米八百七石二斗三升一合二勺九抄
四撮一圭八粟一粒八黍八粞抵給運丁飯米外又
康熈三年奉 朱撫院 題准加徵米七百四十九
石五斗六升八合七勺五撮八圭一粟八粒黍二
粞
以上隨漕本色漕白正耗并行月米一十萬四千八百
一十石六升三合七勺六圭七粟八黍
隨漕折色漕白經費
輕齎銀一萬五百四十兩九錢八分原編京倉每正米一石加輕賫米
斗六升該米二萬一千八十一石九斗六升
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二百九十二兩八錢五釐原編每正
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五百八十五石六斗一
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分給軍士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一十五兩一錢五分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三十石三斗每石
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三十兩三錢原編每正米一石加易耗米二
升該米六十石六斗每石折銀五錢
共該前數隨同輕齎解淮安府聽用
楞木松板銀一百三十四兩六錢九分三毫原編楞木二十九根
二分八釐五絲每根四錢折銀一十一兩七錢一分
二釐二毫松板二百六十三片五分二釐四毫五絲
每片二錢五分折銀六十五兩八錢八分一釐一毫
二絲五忽加楞木每根一錢五分松片每片二錢共
加銀五十七兩九分六釐九毫七
絲五忽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一千二百七十八兩六錢二分六釐七毫
運官廪貢銀一百二十九兩八錢六分六釐五毫六忽
八微五塵
貢具銀三十四兩三錢二分四毫四絲七忽一微八塵
一渺二漠五埃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三千九百七十九兩一錢二分一
釐八毫八絲原編本色米三千三百一十五石九斗三升四合九勺順治十二年 題定每
石折銀一兩二錢共該前數內支給領軍官丁月糧
銀三千四十八兩一錢九分八釐修船銀九百三十
兩九錢二分三
釐八毫八絲
月糧七分給軍銀一千一百四十八兩三錢二分六毫
白糧夫船車脚銀八千二百四十六兩九錢九釐六毫
六絲五忽一微七塵四渺六漠四埃三纎九沙原額銀六
千八百三十九兩四錢九分六釐八毫三絲一忽四
微九塵八渺四漠准糧道移開康熈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増白糧經費銀一千八百九十五兩八錢二
分六釐三毫三絲六忽五微一渺六漠康熈八年奉
裁銀四百八十八兩四錢一分三釐五毫二忽
八微一塵五渺三漠五埃六纎一沙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一千一十九兩六錢六分五毫八
絲二忽一微二塵四渺四漠八埃康熈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沽雇剝
銀一錢二分解
部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四百八十八兩四錢一分三釐
五毫二忽八微二塵五渺三漠五埃六纎一沙
以上隨漕折色漕白經費正耗等項共實徵銀二萬七
千四百三兩八錢八分六釐二毫七絲五忽一微五
塵五渺七漠三埃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各驛銀一千五百六十六兩七錢三分四釐八毫
原編二千四百六十一兩九錢三分四釐八毫順治
九年裁西木驛書皂銀三兩六錢康熈元年裁西木
驛書辦銀六兩康熈八年裁遞運所夫
工食銀八百八十五兩六錢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二百九名共銀二千九十七兩三錢七分
八釐七毫七絲一忽原編一千五百九十六兩嘉善烏程安吉定海東陽義烏六縣
實協濟銀七百一兩三錢七分八釐七毫七絲一忽
扣留兵餉准驛道册開撥協本縣馬銀二百兩實該
前數
應差馬一十五匹馬夫一十五名共銀三百八兩原編一百
八兩准驛道册開夫銀內
撥協銀二百兩實該前數
雇船銀一百二十兩
經臨公幹官員門皂銀一百七十二兩八錢
經臨公幹官員紙劄油燭柴炭門厨皂隸米菜銀一十
八兩
以上驛站等項共實徵銀四千二百八十二兩九錢一
分三釐五毫七絲一忽原編四千九百二十五兩五錢二釐八毫嘉善縣協濟銀
三百三十三兩烏程縣協濟銀九十一兩六錢安吉
州協濟銀四十六兩一錢六分定海縣實協濟銀四
十九兩八錢一分八釐七毫七絲一忽東陽縣協濟
銀八十兩八錢義烏縣協濟銀一百兩扣留兵餉共
銀五千六百二十六兩八錢八分一釐五毫七絲一
忽除袍船水手銀一百二十一兩六錢籓字號座船
水手銀七兩二錢編人解司存留項下順治九年截
西水驛書皂銀三兩六錢順治十四年截公幹官員
下程油燭柴炭銀三百一十九兩九錢六分八釐康
煕元年截西水驛書辦銀六兩康熈八年截遞運所
夫銀八百八十五兩六錢編
人截扣項下外實該前數
存留
司存留
布政司進 表箱袱什物紙劄銀三十一兩七錢一
分六釐五毫
曆日紙料銀四十六兩九錢四分八釐六毫二絲三
忽
布政司解戶銀七十五兩 年終造册彚銷
海塘夫銀一千一百三十六兩七錢九分九釐五毫
四絲
備用銀二百六十四兩四錢五分一釐四毫四忽
戰船民六料銀八十四兩三分七釐五毫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銀二百五十五兩五錢三
釐
會試舉人水手銀一百二十八兩
武舉筵宴銀一兩五錢五分五釐九絲一忽五微三
塵
貢院雇稅家伙銀二兩五錢七分一釐五毫
袍船水手銀一百二十一兩六錢
布政司藩字號座船水手銀七兩二錢
以上共實徵銀二千一百五十五兩三錢八分三釐
一毫五絲八忽五微三塵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香燭等
銀五兩四錢四分六釐二毫五絲
本府祭祀銀九十三兩三錢九分
文廟香燭府銀三兩六錢 縣銀一兩六錢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府銀六兩 縣銀三兩
本縣祭祀銀三十六兩五錢
糧道經費銀一百二十六兩
按察司經費銀一百九十二兩
提學道經費銀六十六兩
嘉興分司經費銀三十二兩
按察司司獄經費銀四十三兩五錢二分
運司知事經費俸銀四十兩
本府知府經費銀一百六十七兩
同知經費銀二百八十六兩
西水驛驛丞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本府稅課司廵攔六名工食銀三十六兩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八十九兩四錢
縣丞經費銀七十六兩
主簿經費銀六十九兩一錢一分四釐
典史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本縣儒學經費銀一百四十一兩一錢二分
鄉飲酒禮二次銀七兩五錢
各院觀風考試生員試卷果餅花紅紙劄筆墨府銀
六兩 縣銀三十兩
府縣季考生員試卷果餅花紅紙劄筆墨府銀九兩
九錢二分縣銀十兩
府縣應朝起程復任祭門府銀一兩二錢 縣銀一
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
府縣新任祭門府銀三兩四錢三分三釐三毫三絲
縣銀二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七絲
府縣陞遷給由公宴祭船府銀三兩三錢六分 縣
銀二兩八錢
歲貢銀四十二兩四錢二分八釐六毫四絲二忽八
微五塵
迎宴新舉人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一十二兩 縣銀
二十二兩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路費卷資府銀四十九兩 縣
銀二十八兩四錢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六兩一錢 縣銀六
兩一錢
起送科舉生員花紅卷資路費酒禮府銀一十六兩
縣銀四十四兩九錢三分三釐三毫
修城民七銀六十一兩九錢六分一釐
修理府縣公宴家伙器四銀六兩
衝要二舖司兵工食銀一百一十五兩二錢
偏僻五鋪司兵工食銀一百二十兩
存縣備用銀一百一十三兩三錢三分六釐三毫一
絲六忽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一十九兩二錢
府縣廵鹽應捕工食銀一百七十二兩八錢
省城募役銀二百一十九兩二錢
孤貧六百八名布花木柴銀三百六十四兩八錢
孤貧六百八名口糧銀二千一百八十八兩八錢
重囚口糧府銀三十六兩 縣銀三十六兩
以上共實徵銀三千七百九十八兩六錢六分一釐
八毫八忽八微五塵
又銀二千一百八十八兩八錢係孤貧口糧米易
又銀九十三兩七錢四分一釐係不入田畝外賦
以上存留共實徵銀八千二百三十六兩五錢八分五
釐九毫六絲七忽三微八塵
存留本色
祭祀米五石
解運省倉南米七百二十六石七升五合
解運省倉南米一萬四千五百七十五石六斗三升
七合三勺九抄零
以上存留本色共實徵正耗米一萬六千二百三十七
石五斗六升一合七勺八抄九撮三圭九粟六粒四
黍二粞
地丁加閏銀一千三百七兩二錢四分一釐七毫二絲
五忽七微二塵一渺七漠二埃九纎六沙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代徵風涇稅課局課鈔銀五兩七
錢八分七釐一毫八忽六微歸經費用
以上共額徵加閏銀一千三百一十三兩二分八釐八
毫三絲四忽三微二塵一渺七漠二埃九纎六沙
地丁加閏米一百八十石四斗
起運本折加閏
戶部柴直銀
戶部鹽鈔銀
工部匠役銀
工部造叚疋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巡攔工食充餉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三年漕運月糧三分撥還軍儲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六年閏月俸銀
順治十八年裁官經費銀
康熈元年裁官經費嘉興倉大使皂隸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煕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煕三年裁敎職訓導門子銀
康煕三年裁齋夫銀
溢額餘剩銀
兵餉民壯銀
兵餉會裁冗役銀
兵餉預備米折銀
以上起運本折加閏連路費費等項共實徵銀八百五十
七兩二錢二分八釐九毫三絲二忽三微二塵一渺
七漠二埃九纎六沙
漕運加閏糧儲道專轄
漕運本色月糧給軍米一百八十石四斗
隨漕折色月糧七分給軍銀八十四兩二錢三分三釐
一毫七絲係地丁編徵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銀
應差馬匹銀
以上驛站加閏共實徵銀二百兩四錢四分八釐三
二忽
存留加閏
曆日紙料銀
袍船水手銀
布政司藩字號座船水手銀
糧道經費銀
按察司經費銀
提學道經費銀
按察司司獄皂隸𨽾銀
本府知府門子銀
本府同知經費銀
西水驛皂隸銀
本府稅課司廵攔工食銀
本縣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簿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本縣儒學經費銀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
府縣廵鹽應捕工食銀
衝要二鋪司兵工食銀
偏僻五鋪司工食銀
以上存留經費加閏共實徵銀一百六十五兩三錢三
分一釐五毫九絲一忽四微
又銀五兩七錢八分七釐一毫八忽六微係不入田畝外賦
秀水縣
原額田五千三十頃一畝八分二釐八毫五絲
每畝原徵銀一錢一分三釐四毫共該銀五萬七千
四十兩四錢七釐三毫五絲一忽九微
每畝原徵米一斗七升五勺共該米八萬五千七百
六十一石八斗一升一合七勺五抄九撮二圭五
粟
實該田五千三十頃一畝八分二釐八毫五絲
每畝實徵銀一錢一分七釐八毫九絲五忽共該銀
五萬九千三百一兩四錢五毫七絲一忽七渺五
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六升八合六勺七抄二撮七圭八
粟共該米八萬四千八百四十二石七斗一升六
合七勺五抄八撮一圭七粟八粒二黍三粞
零東田三百三十四頃二十七畝三分
每畝原徵銀一錢四釐七毫共該銀三千四百九十
九兩八錢三分八釐三毫一絲
每畝原徵米一斗六升一合五勺共該米五千三百
九十八石五斗八合九勺五抄
實該東田三百三十四頃二十七畝三分
每畝實徵銀一錢八釐九毫五絲八忽共該鋃三千
六百四十二兩一錢七分一釐七毫五絲三忽四
微
每畝實徵米一斗五升九合七勺七抄共該米五千
三百四十石六斗七升九合七勺二抄一撮
零西田三百七十六頃二十三畝五釐
每畝原徵銀九分九釐七毫共該銀三千七百五十
一兩一分八釐八絲五忽
每畝原徵米一斗三升九合八勺共該米五千二百
五十九石七斗二合三勺九抄
實該西田三百七十六頃二十三畝五釐
每畝實徵銀一錢三釐三毫八絲五忽六微共該銀
三千八百八十九兩六錢八分一釐五毫九絲八
忽八塵
每畝實徵米一斗三升八合三勺一撮八圭共該米
五千二百三石三斗三升五合五勺三抄六撮四
圭九粟
雲五都草租田一頃三十五畝七分一釐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一斗九升四合共該米二十六石三斗
二升七合七勺四抄
實該草租田一頃三十五畝七分一釐
每畝實徵銀五釐一毫一絲四忽五微共該銀六錢
九分四釐八絲八忽七微九塵五渺
每畝實徵米一斗九升一合九勺二抄共該米二十
六石四升五合四勺六抄三撮二圭
蕩田一十畝六分九釐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六升共該米六斗四升一合四勺
實該蕩田一十畝六分九釐
每畝實徵銀一釐五毫八絲二忽共該銀一分六釐
九毫一絲一忽五微八塵
每畝實徵米五升九合三勺五抄七撮共該米六斗
三升四合五勺二抄六撮三圭三粟
伏三十等蕩田二頃四十六畝七分七釐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一斗一升共該米二十七石一斗四升
四合七勺
實該蕩田二頃四十六畝七分七釐
每畝實徵銀二釐九毫共該銀七錢一分五釐六毫
三絲三忽
每畝實徵米一斗八合八勺二抄一撮共該米二十
六石八斗五升三合七勺五抄八撮一圭七粟
四鎭常平社倉兵營書院漏澤園共田一頃九十三畝
七分六釐銀米俱不起科
原額地四百四十一頃三十三畝六分三釐九毫
每畝原徵銀一錢十分二釐一毫共該銀四千九百
四十七兩三錢八分九毫三絲一忽九微
每畝原徵米一斗六升一合共該米七千一百五石
五斗一升五合八勺七抄九撮
實該地四百四十一頃三十三畝六分三釐九毫
每畝實徵銀一錢一分六釐三毫四絲四忽六微共
該銀五千一百三十四兩七錢一分五毫七絲五
忽九微九塵九渺四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五升九合二勺七抄四撮七圭共
該米七千二十九石三斗七升二合一勺一抄一
撮六圭三粟三粒三黍
蕩地九頃五十八畝五分九釐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四升共該米三十八石三斗四升三合
六勺
實該蕩地九頃五十八畝五分九釐
每畝實徵銀一釐五絲四忽五微共該銀一兩一分
八毫三絲三忽一微五塵五渺
每畝實徵米三升九合五勺七抄一撮三圭共該米
三十七石九斗三升二合六勺五抄二撮四圭六
粟七粒
義塚地三畝銀米俱不起科
原額蕩灘二百五十一頃六十畝四分三釐一毫六絲
原不
科銀
每畝原徵米四升八合六勺共該米一千二百二十
二石七斗九升六合九勺七抄五撮七圭六粟
實該蕩灘二百五十一頃六十畝四分三釐一毫六絲
每畝實徵銀一釐一毫毫八絲九微六塵五漠七纎四
沙共該銀三十二兩二錢二分九釐五毫一絲九
忽二微二塵八渺三漠六埃
每畝實徵米四升八合七抄九撮四圭五粟六粒七
黍一粞五糠八粃共該米一千二百九石六斗九
升九合八勺八抄二撮六粟三粒一黍七粞
告豁無徵虛蕩一頃六十七畝六分七毫銀米俱不起科
人丁八萬一千九百一十二丁
每丁實徵銀五分三釐共該銀四千三百四十一兩
三錢三分六釐
食鹽課口一萬八千二百七十八口
每口實徵銀二分共該銀三百六十五兩五錢六分
外賦入地丁科徵
鹽課銀
本縣課鈔銀
代徵本府稅課司課鈔銀
共銀三百六十五兩二錢一分一釐二毫一絲八忽
七微四塵三渺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新城稅課局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三百三十五兩八錢八分六釐五毫六絲
以上各項錢糧內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七萬八千一百九兩五錢九分四釐二毫六絲
四忽二微三塵六渺四漠九埃五纎
實徵米一十萬二千六百一十石九斗三升五合七勺
二撮四圭九粟七粒九黍六粞五糠
起運
戶部本色
黄蠟一百二觔零價銀
芽茶七十八觔零價銀
黃蠟折色銀
黄蠟加増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増時價銀
葉茶折色银
葉茶加增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百二十二兩一錢五
釐三毫三絲八忽八微七塵五渺
又銀一十九兩二錢一分九釐五毫一絲二忽九微
五塵七渺五漠係新加
戶部折色
京庫麥折銀
京庫米折銀
京庫黄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農桑絹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派剩米折銀
折色蠟價銀
富戶銀
昌平州銀
柴直銀
江南藥價銀
南耗八分充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萬一千八十四兩七
錢二毫八絲九忽八微六塵一渺五漠四纎
禮部本色
陳皮三十二觔零價銀
木瓜一觔零價銀
麥門冬觔零價銀
白术四觔零價銀
白芍葉九觔零價銀
山栀子二觔零價銀
山查四觔零價銀
烏梅四觔零價銀
續隨子二觔零價銀
半夏九觔零價銀
天門冬一觔零價銀
牡丹皮一十五兩零價銀
山茨菰二觔零價銀
以下係康熈七年奉文攺折
陳皮六十六觔零折銀
木瓜二觔零折銀
麥門冬三觔零折銀
白术九觔零折銀
白芍藥一十九觔零折銀
山栀子四觔零折銀
烏梅九觔零折銀
山查九觔零折銀
續隨子四觔零折銀
半夏一十九觔零折銀
天門冬二觔零折銀
山茨菰四觔零折銀
吳茱萸七觔零折銀
以上連路費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一兩一錢一分九
釐六毫八絲五忽一微七塵五渺九漠一埃
禮部折色
牲口銀
藥材折色銀
光祿寺項下果品銀
光祿寺箓笋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百九十三兩七錢八
分三釐九毫六絲四忽五微三塵八渺二漠八埃
工部折色
猫竹银
白硝麂皮銀
雕塡匠役銀
漆木料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褲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器民七銀
軍器路費銀
織染局荒絲銀
匠班銀
龍袍解摃路費銀
部運龍袍委官水手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三千四百二十六兩七
分九釐四毫二絲二微
又銀二百七十八兩七錢四分五釐係不入田畝外賦
舊編裁攺存留解部充餉
軍儲各倉餘存充餉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案衣家伙傘扇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銀
順治十六年裁官經費銀
康煕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煕二年裁廪糧銀
康煕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銀
康熈三年裁齋夫銀
康熈六年裁巡道新任復任陞任祭門祭衙祭船猪
羊三牲香燭銀
康熈八年裁驛站銀
康煕八年裁北關巡捕官廪給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六千六百五十一兩八
錢四釐二毫七絲八忽一微三塵七渺六漠六纎
又銀二十六兩三錢三分四釐七毫七忽三塵三渺
七漠三埃五纎係積餘米易
留充兵餉攺起運
田地山銀
钧徭充餉銀
民壯充餉銀
叭喇唬船民壯銀
暦日充餉銀
本府軍儲充餉銀
會裁冗役充餉銀
協濟石門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以上共實徵銀一萬一千七百三十五兩九錢九分
三忽七微二塵五渺
以上起運連路弗費等項共實徵銀四萬三千六百五十
兩八錢八分二釐二毫五微四渺五漠三埃五纎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七百四十四兩九錢七分八釐六毫
原解徐州于康煕十一年
奉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三百六十兩四錢二分
過江脚米銀連路費五百四十兩六錢二分四釐四毫
以上二欵
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一千六百四十六兩
二分三釐
鹽課運司專轄
水鄉竈丁鹽價銀連車珠三百四十三兩五錢七分八
釐四毫七絲八忽七微四塵三渺係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京倉兌運漕糧正耗米七萬一千五百三十五石八斗
徐州廣運倉攺兌正耗米三千七百石二斗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三千八百三十八石九斗
三升四合一抄一撮
酒醋麵局白糯正米准糙粳米八百二十石八斗九
升二合九勺九抄六撮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摏折水耗拋撒篩包斛面
准徵糙平米
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七千六百二十五石一斗七升一合四勺
六抄六撮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槩給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
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四百二石四
斗三升九合六勺五撮一圭五粟抵經費食米之
用應減去米一千八十石二斗三升二合六勺一
抄四撮三圭五粟今每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六千一百四十二石四斗九升九合二
勺三抄六撮五圭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一百五十七石八斗
四升一合四勺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九百九十四石六斗三合八勺
二抄九撮九圭三粟一粒八黍
原編二項每正米一拋撒篩包斛面准徵石連耗并摏折水耗
拋撒篩包斛面准徵
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五千一百五十八石五斗四升六合七勺
三抄九撮八圭八粟八粒四黍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槩給
白耗米四斗五升内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
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二百七十二石二斗
五升六合六勺三抄三撮四圭九粟四粒一黍一
粞應減去米七百三十石七斗九升四合一勺二
抄一撮四圭八粟四粒一黍九
粞今每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四千一百五十五石四斗九升五合九
勺八抄四撮九圭一粟一黍
行糧本色米二千二百一十六石四斗
白糧飯米一千三百六十二石二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內每石餘耗九升
五合該餘耗米六百七十四石六斗九升六合二勺
三抄八撮六圭四粟四粒一黍一粞抵給運丁食米
外又康熈三年奉朱撫院題加米六百八十七石
五斗三合七勺六抄一撮二圭五粟五粒零共該前
數
以上隨漕本色漕白正耗并行月米八萬九千一百一
十二石五斗九升五合二勺二抄一撮四圭零
隨漕折色
輕齎銀九千一百九十七兩四錢六分原編漕運京倉每正米一石加
經費米三斗六升該米一萬八千三百九十四石九
斗二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二百五十五兩四錢八分五釐
原編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五百一十石
九斗七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
解淮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一十三兩二錢一分五釐原編
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二十六石四斗三
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二十六兩四錢三分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易耗米二升該米五十二石八斗六升
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隨同輕齎解淮
楞木松板銀一百一十七兩五錢二分三釐一毫原編楞木
二十五根五分四釐八毫五絲每根折銀四錢該銀
一十兩二錢一分九釐四毫松板二百二十九片九
分三釐六毫五絲每片折銀二錢五分該銀五十七
兩四錢八分四釐一毫二絲五忽加楞木每根一錢
五分松板每片二錢共加銀四十九兩八錢一分
九五毫七絲五忽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七百七十八兩八錢一分五釐四毫
貢具銀三十兩八分七釐二毫五忽七微七塵五渺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三千四百七十一兩九錢六分六
絲原編本色米二千八百九十三石三斗五抄順治十二年 題定每石折銀一兩二錢共該前數内
支給領運官丁月糧銀二千六百五十九兩六錢
八分修船銀八百一十二兩二錢八分六絲一忽
白糧夫船車脚銀七千二百一十五兩六分一釐九絲
七忽五微一塵四渺一漠五埃四纎六沙原編銀五千七百一
十一兩五錢四分五釐五毫九微四塵七渺三漠准
糧道移開康熈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白糧經
費銀一千九百一十一兩七錢三分八釐九毫二絲
五忽五塵二渺七漠康熈八年奉裁銀四百八兩二
錢二分三釐三毫二絲八忽四微八塵
五渺八漠四埃五纎四沙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八百五十二兩二錢四分七釐八
毫八絲三微九塵二渺五漠六埃康熈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怙雇剝
銀一錢二分解
部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四百八兩二錢二分三釐三毫
二絲八忽四微八塵五渺八漠四埃五纎四沙
以上隨漕折色漕白經費正耗等項共實徵銀二萬二
千四百二十二兩九錢七分九釐九毫五絲二忽一
微六塵七渺五漠六埃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各驛銀九百一十三兩三錢三分三釐六毫五絲
原編一千二百五十八兩九錢三分三釐六毫五絲
准驛道册開協濟石門縣夫銀二百二十二兩三錢
于解府銀內扣留抵解兵餉康熈八年裁遞運
所夫工食銀一百二十三兩三錢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二百二十名共銀一千九百四十兩九錢
一分五釐二毫七絲八忽四微四塵二渺九漠四埃
五纎五沙原編一千五百四十四兩一錢海鹽平湖孝豐定海象山仙居六縣實協銀五百五
十二兩四錢七分七釐九毫五絲六忽扣留兵餉共
銀二千九十六兩五錢七分七釐九毫五絲六忽准
驛道册開撥協本縣馬銀二百兩内除協濟棄置缺
額于夫馬項下均減外實撥協銀一百五十五兩六
錢六分二釐六毫七絲七忽五微五
塵七渺五埃四纎五沙外實該前數
應差馬一十五匹馬夫一十五名共銀二百四十五兩
六錢六分二釐六毫七絲七忽五微五塵七渺五埃
四纎五沙原編九十兩准驛道册開本縣夫銀内撥協銀二百兩内除協濟棄置缺額于夫馬
均減外實撥協銀一百五十五兩六錢六分二釐六
毫七絲七忽五微五塵七渺五埃四纎五沙共該前
數
僱船銀一百二十兩
經臨公幹官員門皂銀一百七十二兩八錢
經臨公幹官員心紅紙劄油燭柴炭門厨皂隸米菜銀
一十二兩
以上驛站等項共實徵銀三千四百四兩七錢一分一
釐六毫六忽原編銀三千五百六十三兩九錢四分五釐六毫五絲海鹽縣協濟銀二十八
兩八錢平湖縣協濟銀二百七十兩孝豐縣協濟銀
六十六兩定海縣實協銀四十七兩三錢一分八釐
一毫四絲一忽象山縣實協銀四十七兩一錢九分
一釐一毫一絲六忽仙居縣實協銀九十三兩一錢
六分八釐六毫九絲九忽扣留兵餉共銀四千一百
一十六兩四錢一分二釐六毫六忽准驛道册開協
濟石門縣銀二百二十二兩三錢抵解兵餉編入兵
餉項下順治十四年截公幹官員下程中火油燭柴
炭銀二百三十七兩三錢一分二釐康煕八年截嘉
巡道看船夫銀七兩二錢〓運所夫工食銀一百二
十三兩三錢編入裁
扣項下外實該前數
存留
司存留
南關經費銀四十八兩
北關經費門子二名銀一十二兩
暦日紙料銀二十八兩五錢二分九釐零
布政司解戶役銀一百二十兩 年終造册彚銷
海塘夫銀六百八十三兩五錢五分七釐八毫七絲
備用銀一百四十四兩九錢六分九釐零
戰船民六料銀五十兩錢八分七釐五毫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銀一百七十六兩三錢六
分一釐三毫
會試舉人水手銀一百七十六兩
武舉筵宴銀九錢四分六釐九毫
貢院僱稅家伙銀二兩五錢七分一釐五毫
袍船水手銀一百二十一兩六錢
以上共實徵銀一千六百六十五兩七錢二分四釐
二毫七忽四微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寫表生員工食香燭銀三兩
一錢八分二釐七毫五絲
本府祭祀銀九十三兩三錢九分
本府文廟香燭銀一兩六錢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府銀二兩 縣銀四兩
本縣祭祀銀三十六兩五錢
運司經費銀一百八十一兩
嘉興分司經費銀一百八十兩
本府知府經費銀一二百七十六兩八錢三分一釐三
毫三絲零
照磨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稅課司大使經費銀五十五兩五錢二分
嘉興鹽倉批驗所大使經費銀四十三兩五錢二分
蘆瀝橫浦場經費銀八十七兩四分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八十九兩四錢
縣丞經費銀七十六兩
主簿經費銀六十九兩一錢一分四釐
典史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本縣儒學經費銀一百四十二兩一錢二分
杉靑閘王江二涇巡檢司巡檢經費銀一百八十兩
六錢四分
鄉飲酒禮二次銀七兩五錢
各院觀風考試生員試卷果餅花紅紙劄筆用府銀
六兩 縣銀二十兩
歲貢銀四十二兩四錢二一分八釐六毫四絲二忽八
微五塵
季考生員試卷果餅花紅紙劄筆墨府銀九兩九錢
二分 縣銀十兩
府縣新任祭門府銀一兩四錢 縣銀二兩六錢六
分六釐六毫七絲
府縣陞遷給由公宴祭江府銀二兩二錢四分 縣
銀二兩八錢
府縣應朝起程復任公宴祭門府銀八錢 縣銀一
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
迎宴新舉人旗匾花紅旗帳酒禮府銀一十二兩
縣銀一十二兩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路費卷資府銀四十九兩 縣
銀二十八兩四錢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一十兩一錢六分六
釐七毫 縣銀一十兩一錢六分六釐
起送科舉生員酒禮花紅卷資路費府銀一十三兩
縣銀四十七兩七錢六分
府縣鎭廵鹽應捕工食銀二百一兩六錢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九兩六錢
存縣備用銀一百四兩九錢八分六釐九毫九絲二
忽
修造烏鎭廵緝兵船銀五兩五錢八分
衝要八鋪司兵工食銀三百四十五兩六錢
修城民七料銀四十二兩二錢四分七釐七毫三絲
修理府縣公宴家伙器皿銀六兩
省城募役銀一百六十三兩六錢
孤貧三百名布花木柴銀一百八十兩
孤貧三百名歲支口糧銀一千八十兩
重囚口糧府銀三十六兩 縣銀三十六兩
以上共實徵銀三千八百三十九兩五錢五分三釐
二毫五絲九忽四微二塵一渺四漠
又銀一千八十兩係孤貧口糧米易銀
又銀五十七兩一錢四分一釐五毫六絲係不入田畝外賦
以上存留共實徵銀六千六百四十二兩四錢一分九
釐二絲六忽八微二塵一渺四漠
存留本色
解運省倉南米六百三十石
解運省倉南米一萬二千九十三石八斗四升九合
五勺一抄四圭六粟二黍五粞
以上存留本色共實徵正耗米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八
石三斗四升四勺八抄一撮八粟七粒八黍六粞五
糠
地丁加閏銀八百七十五兩七錢三分三釐五毫二絲
九忽九微九塵五渺五漠一埃三纎六沙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新城稅課局課鈔市鎭酒醋鋪行
出辦銀五兩三錢二分二釐一毫四絲六忽歸經費用
以上共額徵加閏銀八百八十一兩五錢五釐六毫七
絲五忽九微九塵五渺五漠一埃三纎六沙
起運折色加閏
戶部柴直銀
戶部鹽鈔銀
工部雕塡匠役銀
工部歲造縀疋銀
順治九年舊編截剩解部銀
順治九年截扣銀
順治十四年截扣銀
順治十四年截膳夫銀
順治六年截官經費銀
順治十六年截閏月俸銀
康熈元年截吏書工食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訓導門子銀
康煕三年裁齋夫銀
康熈八年裁驛站嘉巡道看船夫銀
康熈九年裁北〓巡捕官廪給銀
兵餉民壯充餉銀
兵餉會裁冗役銀
兵餉鹽米充餉銀
以上起運折色加閏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四百九十
兩三錢九分五釐七毫二絲五忽九微九塵五渺五
漠一埃三纎六沙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銀
應差馬匹馬夫銀
以上驛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八十六兩九錢九釐一
毫二絲
存留加閏
南關經費銀
北關門子銀
暦日紙科銀
袍船水手銀
兩浙運司經費銀
嘉興分司經費銀
本府知府經費銀
稅課司大使經費銀
嘉興鹽倉批驗所大使銀
蘆瀝橫浦二場皂隸銀
本縣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簿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本縣儒學經費銀
杉靑閘王江涇二廵司廵檢經費銀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
府縣鎭廵鹽鹽應捕工食銀
衝要八舖司兵工食銀
以上存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九十八兩四錢二分八
釐六毫八絲四忽
又銀五兩三錢二分二釐一毫四絲六忽係不入田地外賦
嘉善縣
原額田五千九百四頃七十八畝四分一釐七毫
每畝原徵銀一錢一分九釐四毫三絲共該銀七萬
五百二十兩八錢二分七釐三毫四絲二忽三微
一塵
每畝原徵米一斗九升六合七勺五抄共該米一十
一萬六千一百七十六石六斗二升八合五勺四
抄四撮七圭五粟
實該田五千九百四頃七十八畝四分一釐七毫
每畝實徵銀一錢二分二釐八毫八忽八微共該銀
七萬二千五百一十五兩九錢四分五釐八毫一
絲七忽六微六塵九渺六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九升四合二勺五抄三撮三圭共
該米一十一萬四千七百二石三斗八升一合八
抄一撮二粟六粒一黍
原額地一百八頃八十四畝八分三釐五毫
每畝原徵銀一錢一分八釐一毫共該銀一千二百
八十五兩四錢九分九釐一絲三忽五微
每畝原徵米一斗九升六合七勺共該米二千一百
四十一石四升七合四抄四撮五圭
實該地一百八頃八十四畝八分三釐五毫
每畝實徵銀一錢二分一釐四毫七絲七忽共該銀
一千三百二十二兩二錢五分七釐一毫一忽二
微九塵五渺
每畝實徵米一斗九升四合二勺四撮一圭四粟共
該米二千一百一十三石八斗八升二抄二圭一
粟六粒九黍
原額蕩灘涇濱二百五十六頃五十六畝七分二釐原不
科銀
每畝原徵米五升二合
實該蕩灘涇濱二百五十六頃五十六畝七分二毫
每畝實徵銀八毫九絲四忽二微二塵三渺二漠三
埃九纎三沙共該銀二十二兩九錢四分二釐八
毫一絲九忽一微七塵一渺八漠五埃
每畝實徵米五升一合三勺三抄一撮五圭二粟六
粒五黍六糠六粃共該米一千三百一十六石九
斗九升七合六勺七抄八撮七圭八粟四粒七黍
五粞
人丁六萬八千一十四丁
每丁實徵銀四分二釐三絲九忽四微共該銀二千
八百五十九兩二錢六分七釐七毫五絲一忽六
微
每丁實徵米二合二勺七抄一撮一圭共該米一百
五十四石四斗六升六合五勺九抄五撮四圭
食鹽課口四萬二千八百六十四口
每口實徵銀三分二釐三絲九忽四微共該銀一千
三百七十三兩三錢三分六釐八毫四絲一忽六
微
每口實徵米二合二勺七抄一撮一圭共該米九十
七石三斗四升八合四勺三抄四圭
外賦入地丁科徵
水鄉竈丁監價銀
本縣額徵課鈔銀
共銀二百六十三兩三錢九分五釐五毫二絲八忽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魏塘稅課局課鈔銀
風涇稅課局課鈔銀
陶庄稅課局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四百六十七兩四錢五分一釐九毫二忽
以上各項錢糧內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七萬八千七百三十三兩四分九釐七毫四絲
六忽四微八塵四渺三漠六埃六纎九沙
實徵米一十一萬八千二百一十一石七勺三抄七撮
六圭三粟七粒三黍三粞三糠一粃
起運
戶部本色
黄蠟九十八觔零價銀
芽茶七十五觔零價銀
二頃仍于每年二月間確估時價具 題造
入由单徵銀解府本府委官辦料解 部
黄蠟折色銀
黃蠟加増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増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百三十五兩二分一
釐四毫九絲六忽三微三塵二渺五漠
戶部折色
京庫米折銀
京庫麥折銀
京庫黄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農桑絹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派剩米折銀
折色蠟價銀
富戶銀
昌平州銀
柴直銀
江南藥價銀
南耗分充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徵銀二萬三千八十八兩六錢
二分四釐五毫六絲二忽二微七塵五渺五漠八
埃三纎八沙
禮部本色
陳皮三十二觔零價銀
木瓜一觔零價銀
麥門冬一觔零價銀
白术四觔零價銀
白芍藥九觔零價銀
山栀子觔零價銀
山查四觔零價銀
烏梅四觔零價銀
續隨子二觔零價銀
半夏九觔零價銀
天門冬一觔零價銀
牡丹皮一十五兩零價銀
山茨菰二觔零價銀
以下係康煕七年奉文攺折
陳皮六十六觔零折銀
木瓜二觔零折銀
麥門冬三觔零折銀
白术九觔零折銀
白芍藥一九觔零折銀
山栀子四觔零折銀
山查九觔零折銀
烏梅九觔零折銀
續隨四觔零折銀
半夏一十九觔零折銀
天門冬二觔零折銀
牡丹皮一觔零折銀
山茨菰四觔零折銀
吳茱萸七觔零折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一兩一錢一分九
釐六毫八絲五忽一微七塵五渺九漠一埃
禮部折色
牲口銀
藥材折色銀
光祿寺果品銀
光祿寺菉笋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百六十九兩九錢二
分九釐三毫八絲五微三塵八渺二漠八埃
工部折色
貓竹銀
白硝麂皮銀
雕塡匠役銀
漆木料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袴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三軍器銀
軍器民七銀
軍器路費銀
織染局絲銀
龍袍解摃路費銀
部運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千四百九十五兩四
錢四分三釐八毫六忽
又銀三百四十五兩七錢三釐係不入田畝外賦
舊編裁攺存留解部
軍充餉銀
順治元年舊編截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截脩宅家伙傘扇銀
順治十三年截布政司册局書辦銀
順治十三年漕運月糧三分撥還軍儲銀
順治十四年截里馬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截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截優免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煕元年裁提學道歳考心紅等銀
康熈年截廪糧銀
康熈二年截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二年截教職經費銀
康煕三年截齋夫銀
康熈六年截嘉湖分廵道經費銀
康煕八年截驛站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六千八百八十七兩三
錢七分五釐四毫七絲一忽二微一塵五渺七漠
二埃六纎二沙
留充兵餉攺入起運
田地山銀
本府軍儲銀
均徭充餉銀
民壯充餉銀
叭喇唬船銀
會裁冗役銀
協濟嘉興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協濟石門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以上共實徵銀一萬二千三百八十七兩九錢二分
八釐八毫八絲七忽二微三塵七渺五漠
以上起運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四萬六千六百二十
一兩一錢四分六釐三毫二絲七忽七微七塵五渺
一漠九埃九纎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銀八百九十七兩二錢三分七釐原解
徐州康熈十一年奉
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四百三兩六錢七分一釐七毫
過江脚米連路費銀六百五兩五錢一釐三毫四絲以上
二𣣇欵解
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千九百六兩四錢
一分四絲
鹽課運司專轄
水鄉竈丁鹽課銀連車珠共銀二百六十四兩七錢五
分九釐九毫五絲係入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隨漕本色
京倉兌運漕糧正耗米七萬九千八百八石四斗
徐州廣運倉攺兌正耗米四千四百五十六石二斗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四千八百石五斗八升三
合二勺六抄三撮三圭
酒醋麵局白粳正米七百五十七石九斗六升七合
六勺二抄八撮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摏折水耗拋撒篩包斛面准糙平米一石
八斗
共正耗米九千九十五石八斗一升五勺四抄九撮
四圭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㮣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内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石
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四百八十石五升六合
六勺六抄七撮八圭八粟五粒抵經費食米之用
應減去米一千二百八十八石五斗七升三合一
勺六抄一撮一圭六粟五粒今每正米一石實徵
白耗米四
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七千三百二十七石一斗八升七勺二
抄三圭五粟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六百二十六石九斗
三升二合四勺九抄五撮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八百七十八石四斗二升一合
三勺四抄五撮五圭九粟八粒五黍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脚并
春折水耗拋撒篩包斛面
准徵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五千七百三十六石三升三合五勺五抄
七撮三圭四粟三粒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槩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
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
餘耗米三百二石七斗三升五合一勺四撮四圭
一粟五粒三黍二粞五糠抵經費食米之用應減
去米八百一十二石六斗四合七勺五抄三撮九
圭五粟六粒九黍二粞五糠今每
正米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四千六百二十石六斗九升三合六勺
九抄八撮九圭七粟七黍五粞
行糧本色米二千四百七十二石七斗一升二合
月糧本色米八百九十七石六斗
白糧飯米一千三百六十二石二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内每石餘耗九升
五合共餘耗米七百八十二石七斗九升一合七勺
七抄一撮三圭三黍二粞五糠抵給運丁飯米外又
康煕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米五百七十九石
四斗八合二勺二抄七撮六圭九粟九粒六黍七粞
以上隨漕本色漕白正耗并行月米一十萬九百四十
四石九斗八升六合四勺一抄九撮三圭二粟七黍
五粞
隨漕折色
輕齎銀一萬二百六十一兩八分原編京倉每正米一石加輕齎洣三斗六
升該米二萬五百二十二石一斗六升每
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二百八十五兩三分原經每正米一石加
蘆蓆米一升該米五百七十石六升每石
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准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一十五兩九錢一分五釐原編
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三十一石八斗三
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准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三十一兩八錢三分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易耗米二升該米六十三石六斗六升每石
折銀五錢共該前數隨同輕齎解淮安府聽用
楞木松板銀一百三十一兩一錢一分三釐八毫原編楞木
二十八根五分三毫每根四錢折銀一十一兩四錢
一釐二毫松板二百五十六片五分二釐七毫每片
二錢五分折銀六十四兩一錢三分一釐七毫五絲
加楞木每根銀一錢五分松板每片二錢共加銀五
十五兩五錢八分八毫五絲
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六百九十八兩三錢六分六釐四毫
運官廪貢銀一百二十五兩七錢三分三釐四毫九絲
三忽一微五塵
貢具銀五十七兩二錢四分三釐三毫三絲二忽三微
五塵六渺二漠五埃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三千八百七十三兩四錢六分五
釐七毫八絲源編本色米三千二百二十七石八斗八升八合一勺五抄順治十二年 題
定每石折銀一兩二錢共該前數内支給領運官丁
月糧銀二千九百六十七兩一錢五分四釐四毫修
船銀九百六兩二錢
一分一釐三毫八絲
月糧七分給軍銀九百九十七兩九錢二分
白糧夫船車脚銀七千二百一十八兩四錢二分六釐
七毫一絲六忽三微五渺三漠七埃三纎二沙原額銀六
千六百三十一兩六錢六分四釐九毫七絲九忽五
徵八塵九渺七漠五埃准糧道移開康熈三年奉朱
撫院 題准加増白糧經費銀一千七十兩三錢八
分八釐三毫六絲八忽四微一塵二漠五埃康煕入
年奉裁銀四百七十三兩六錢二分六釐六毫三絲
一忽六微九塵四渺六漠二埃六纎八沙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九百八十八兩七錢八分九釐六
毫七忽一微一塵六渺二漠康熈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沾僱剝銀一錢二
分解 部
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四百七十三兩六錢二分六釐
六毫三絲一忽六微九塵四渺六漠二埃六纎八沙
以上隨漕折色漕白經費正耗等項共實徵銀二萬五
千二百二十一兩五錢六分二釐一毫八絲九忽六
微二塵二渺四漠五埃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各驛銀七百六十一兩三錢四分五釐八毫九絲
五忽原編銀一千八十五兩三錢四分五釐八毫九絲五忽康煕八年新裁遞運所夫工食銀三百
二十四兩
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一十九名共銀一百三十兩四錢原編銀五百七
十六兩除協濟嘉興縣夫銀二百八十八兩准驛道
册開續撥協濟石門縣夫銀一百兩抵解兵餉順治
十四年裁里馬銀五十
七兩六錢實該前數
以上驛站共實徵銀八百九十一兩七錢四分五釐八
毫九絲五忽原編一千八百三十九兩一錢四分五釐八毫九絲五忽除協濟嘉興縣夫銀
二百八十八兩馬銀四十五兩淮驛道册開續撥協
濟石門縣夫銀一百兩馬銀三十兩抵解兵餉編入
兵餉項下順治十四年裁公幹官員下程油燭柴炭
銀四十五兩二錢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五十七兩
六錢康煕八年裁遞運所夫工食銀三百二十四兩
公幹門皂銀五十七兩六錢編入裁扣項下外實該
前數
存留
司存留
曆日紙料銀二十五兩五錢二釐一毫六絲六忽四
微
布政司解戶銀一百五十兩
備用銀一百三十七兩四錢六分九釐八絲七忽
海塘夫銀六百二十三兩二錢七釐五毫四絲
戰船民六銀四十五兩九錢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銀一百二十八兩五錢六
分七釐八毫七絲
會試舉人水手銀六十四兩
武舉筵宴銀八錢四分八釐八毫二絲五忽九塵
貢院僱稅家伙并募夫銀二兩五錢七分一釐四毫
以上共實徵銀一千一百七十八兩六分六釐八毫
八絲八忽四微九塵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委官盤
纒銀二兩三錢五分八釐七毫
本縣拜賀習儀香燭銀四錢八分
本縣祭祀銀一百四十兩五錢
文廟香燭銀一兩六錢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銀四兩
鄉飮酒禮二次銀七兩五錢
各院觀考試生試卷果餅激賞花紅紙劄筆墨
府學銀六兩 縣學銀二十兩
季考生員試卷果餅激賞花紅紙劄筆墨府銀七兩
四錢四分 縣銀二十五兩
本縣新官到任祭門猪羊酒果香燭銀二兩一錢六
分六釐六毫七絲
本縣陞遷給由官員公宴祭船猪羊等銀二兩八錢
本縣應朝官員起程復任公宴祭門三牲酒果香燭
等銀一兩三錢三分釐三毫
本府歲貢銀九兩四錢二分八釐六毫四絲二忽八
徵八塵五渺
本縣歲貢銀三十三兩
迎宴新舉人㨗報旗匾花紅酒禮府銀六兩 縣銀
六兩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路費卷資府銀三十七兩三錢
三分三釐三毫 縣銀二十一兩七錢三分三釐
四毫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二兩三分三釐三毫
三絲 縣銀二兩三分三釐三毫二絲
起送科舉生員酒禮花紅卷資府銀一十兩 縣銀
三十三兩四錢六分六釐七毫
松江分司運同經費銀一百二十五兩
嘉興分司運判俸銀四十八兩
本府儒學經費銀一百八十一兩一錢二分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八十九兩四錢
縣丞經費銀七十六兩
主簿經費銀六十九兩一錢一分四釐
典史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本縣儒學經費銀一百四十兩一錢二分
巡攔工食二十八兩
魏塘巡檢司弓兵工食銀七十二兩
本縣巡鹽應捕工食銀一百兩八錢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一十一兩一
各鋪司兵工食銀七十二兩
修城民七料銀四兩六錢八分八釐七毫四絲
修理府縣公宴家伙器皿銀一兩四錢
修理本縣城垣銀二十兩
孤貧口糧花布等銀三百三十六兩
縣重四口糧銀三十六兩
以上共實徵銀二千三百五十三兩五錢三分六釐
五毫二絲三忽八微五塵
存留本色
解運省倉南白米七百六十石七斗二升五合
解運省倉南米一萬五千四百八十七石五斗四升
九合五勺九抄八撮
一粒八黍七粞五糠
以上存留本色共實徵正耗米一萬七千二百六十六
石一升四合三勺一抄八撮三圭一粟六粒五黍八
粞三糠一粃
起運折色加閏
戶部柴直銀
部鹽鈔銀
工部雕塡匠役銀
工部歲造縀疋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三年漕運月糧三分撥還軍儲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六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六年裁閏俸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熈一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十賒
康熈年裁敎職經費訓導門子銀
康熈年裁齋天銀
溢額餘剩銀
康煕六年裁分巡嘉湖道經費銀
兵餉民壯銀
兵餉鹽米充餉銀
兵餉會裁冗役銀
協濟嘉興縣夫馬抵解丘餉銀
協濟石門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以上起運加閏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六百九十一兩
四錢九分九釐六毫九絲六忽一微二塵三渺七埃
六纎八沙
漕運加閏糧儲道專轄
漕運本色月糧給軍米七十四石八斗
隨漕折色月糧七分給軍銀六十三兩八錢二分一毫
九絲係地丁編徵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一十九名
以上驛站加閏共實徵銀一十兩八錢六分六釐七毫
存留加閏
曆日紙料銀
本府儒學經費銀
本縣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簿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敎諭經費銀
本縣延鹽應補工食銀
看守各衙門子工食銀
各舖司兵工食銀
以上存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八兩九錢七釐七毫五
絲三微
嘉興府志卷之十一田賦上終
田賦中
海鹽縣
原額田五千二百四十七頃九十九畝五分六釐四毫
五絲
每畝原徵銀八分六釐七毫共該銀四萬五千五百
兩一錢二分二釐二毫四絲二忽一微五塵
每畝原徵米一斗九合共該米五萬七千二百三石
一斗五升二合五勺三抄五圭
實該田五千二百四十七頃九十九畝五分六釐四毫
〓絲
每畝實徵銀九〓〓〓〓〓〓〓〓微共該銀四萬
七千四百三十八兩八錢八分九釐二毫七絲三
忽二微八塵二渺三漠五埃
每畝實徵米一斗七合九勺八抄三撮五圭共該米
五萬六千六百六十九石六斗九升三合七勺七
抄三撮一圭八粟五粒七黍五粞
原額地七百五十八頃六十五畝一分三毫六絲四忽
每畝原徵銀八分一釐共該銀六千一百四十五兩
七分三釐三毫九絲四忽八微四塵
每畝原徵米一斗七合共該米八千一百一十七石
五斗六升六合八抄九撮四圭八粟
實該地七百五十八頃六十五畝一分三毫六絲四忽
每畝實徵銀八分四釐六毫二絲六忽四微共該銀
六千四百二十兩一錢九分六毫六忽六微八塵
九埃六纎
每畝實徵米一斗五合九勺九抄七撮共該米八千
四十一石四斗七升三合三勺九抄五圭二粟九
粒八粞
原額山一百七十五頃九十三畝二釐九毫九絲三忽
每畝原徵銀〓〓〓〓〓〓〓〓〓一兩一錢一分
一釐六毫三〓〓〓〓〓〓〓〓
每畝原徵米五升二合四勺共該米九百二十一石
八斗七升四合七勺六抄八撮三圭三粟二粒
實該山一百七十五頃九十三畝二釐九毫九絲三忽
每畝實徵銀二釐九毫七絲五忽九微共該銀五十
二兩三錢五分五釐九絲七忽七微六塵八渺六
漠八埃七纎
每畝實徵米五升一合九勺一抄二撮一圭共該米
九百一十三石二斗九升一合一勺二抄九撮二
粟九粒一黍五粞三糠
原額蕩灘濱池漊水面一百六十二頃一十畝三分一
釐八絲三忽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經費銀一釐七毫七絲五忽九微共該銀
二十八兩七錢八分七釐八毫九絲一忽二渺九
漠九埃七纎
每畝原徵米五升二合四勺共該米八百四十九石
四斗二升二勺八抄七撮四圭九粟二粒
實該蕩灘濱池漊水面一百六十二頃一十畝三分一
釐八絲三忽
每畝實徵銀〓〓〓〓〓〓〓忽九微共該銀二十
八兩七錢八〓〓〓〓〓〓絲一忽二渺九漠九
埃七纎
每畝實徵米五升一合九勺一抄二撮一圭共該米
八百四十一石五斗一升一合二勺七抄六撮八
圭三粟八粒四粞三糠
原額人丁四萬九千五十口
每口原徵銀七分三釐七毫共該銀三千六百一十
四兩九錢八分五釐
每口原徵米五合共該米二百四十五石二斗五升
實該戶口人丁四萬九千五十口
每口實徵銀七分三釐八毫六絲九忽一微九塵二
渺九漠二埃共該銀三千六百二十三兩二錢八
分三釐九毫一絲二忽九微四塵八渺零
每口實徵米四合九勺五抄二撮七粟八粒五黍一
粞四糠六粃共該米二百四十二石八斗九升九
合四勺五抄一撮一圭一三粟八粒六黍七粞四糠
外賦入地丁科徵
鹽課水卿銀
草蕩銀
包補鮑郎塲折色銀
包補本塲本色銀
包補海沙塲〓銀
包補蘆瀝塲銀
包補商稅銀
本縣額徵課鈔銀
共銀四千一百一十兩一錢四分一釐九毫六絲二
忽七微五塵四渺五漠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漁課并新加錢
本縣稅課局額徵課鈔銀
代徵平湖縣乍浦河泊所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三百七十七兩一分八釐六毫五絲六忽
以上各項錢糧内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五萬八千三百九十七兩一錢五分三釐六絲
六忽五微三塵五渺一漠八埃七纎三沙
實徵米六萬六千二百二十六石六升一合四勺八抄
六撮七粟七粒七黍七粞二糠七粃
起運
戶部本色
黄蠟八十三觔零價銀
芽茶六十三觔零價銀
黄蠟折色銀
黄蠟加増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増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九十八兩八錢八毫五
絲八忽七微五塵
又銀一十五兩五錢五分一釐二毫九絲四忽二微
一塵係新加
戶部折色
京庫麥折銀
京庫米折銀
京庫黄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農桑絹折銀
派剩米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折色蠟價銀
富戶銀
昌平州銀
江南藥價銀
柴直銀
南米夫船脚耗八分充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康煕六年丈量陞科銀
以上連路弗費等項共共實徵銀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一
兩九分三毫七絲六忽二微五塵八渺二漠九埃
三纎四沙
禮部本色
陳皮三十二觔零價銀
木瓜一觔零價銀
麥門冬一觔零價銀
白术四觔零價銀
白芍藥九觔零價銀
山栀子二觔零價銀
山查四觔零價銀
烏梅四觔零價銀
續隨子二觔零價銀
半夏九觔零價銀
天門冬一觔零價銀
牡丹皮一十五兩零價銀
山茨菰二觔零價銀
以下康熈七年奉文攺折
陳皮六十六觔零折銀
木瓜觔零折銀
麥門冬三觔零折銀
白术九觔零折銀
白芍藥一十九觔零折銀
山梔子四觔零折銀
山查九觔零折銀
烏梅九觔零折銀
續隨子四觔零折銀
半夏一十九觔零折銀
天門冬二觔零折銀
牡丹皮一觔零折銀
山茨菰四觔零折銀
吳茱茰七觔零折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一兩一錢一分九
釐六毫八絲五忽一微七塵五渺九漠一埃
禮部折色
牲口銀
藥材折色銀
光祿寺菓品銀
光祿寺篆笋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二百三十三兩七錢二
分二釐九毫五微三塵八渺二漠八埃
工部本色
熟鐵三百觔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六六兩六錢係不入田畝編徵
工部折色
菗竹銀
白硝麂狐皮銀
雕塡匠役銀
漆木料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四司丁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器民七銀
軍器路費銀
織染局荒絲銀
龍袍解摃銀
部運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漁課攺折銀
魚膠新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費等項共實徵銀二千九百四十五兩二
分四釐三毫五絲八忽
又銀二百九兩二錢九分一毫六絲係不入田畝外賦
舊編裁攺存留解部
軍儲克餉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案衣家伙等銀
順治十三年裁册局書辦銀
順治十三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克餉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銀
康熈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等銀
康熈二年裁生員廩糧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本縣教職銀
康煕三年裁齋夫銀
康煕六年裁分廵嘉湖道門子銀
康熈八年裁驛站逓運所夫工食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千六百九十七兩八
錢二分四釐六毫五絲八忽七微二塵四渺二漠
一埃六纎六沙
又銀五十兩八錢七釐五毫三絲四忽六微四塵二
渺九漠二埃七纎三沙係收零積餘米易
留克兵餉攺入起運
田地山銀
均徭充餉銀
民壮〓餉銀
叭喇唬船銀
本府軍儲克餉銀
曆日克餉銀
會裁冗役銀
原恊濟秀水石門二縣夫馬今抵解克餉銀
新加恊濟石門縣夫船今抵解兵餉銀
以上共實徵銀九千一百八十四兩二分七釐五毫
五絲五忽五微六塵二渺五漠
以上起運連路弗費等項共實徵銀三萬三千四百四十
三兩八錢五分九釐三毫八絲一忽八微六塵二渺
一漠二埃七纎三沙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共銀五十七兩九錢八分三釐六毫
原解徐州于康熈十一年
奉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二百二十八兩一錢八分三釐二毫
過江脚米銀連路費共銀三百四十二兩二錢七分一
釐三毫八絲以上一欵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千二十八兩四錢
三分八釐一毫八絲
鹽課運司專轄
鹽課銀連車珠共銀四千一百六兩四錢七分三釐九
毫六絲二忽七微五塵四渺五漠係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京倉兌運漕糧共八正耗米四萬五千三百六十石
徐州廣運倉攺兌共正耗米二千二百七十二石二斗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四百五十一石九斗
九升七合二抄三撮三圭
酒醋麫局白糯正米准糙粳米六百七十九石二斗
六升四合五勺三抄七撮六圭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春折水耗
拋撒篩包斛面准
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五千一百二十三石八斗八升二合五勺
五抄四撮二十圭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
耗米八斗内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二百
七十石四斗一升七合一勺三抄四撮八圭五粒
抵經費食米之用應減去米七百二十五石八斗
八升三合三勺六抄一撮八圭四粟五粒今每正
米一石實徵白耗
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四千一百二十七石五斗七升二合五
抄七撮五圭五粟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一千三百一十八石六斗
一升四合四勺四抄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五百八十三石七升八合六勺
二抄九撮三圭六粟一粒八黍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春折水耗
拋撒篩包斛面准糙
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三千一百一十一石八斗六升一合三勺
八抄六撮二圭二粟八粒四黍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
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內每石餘耗
九升五合該餘耗米一百六十四石二斗三升七
合一勺一抄八撮七圭一粟七粒六黍一粞抵經
費食米之用應減去米四百四十石八斗四升七
合二抄九撮七圭一粟五粒六黍九粞
今米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二千五百六石七斗七升七合二勺二
抄七撮七圭九粟五粒一黍
行糧本色米一千四百五石三斗九升三合
白糧飯米九百七十三石原編白糧加八耗内每石餘耗九升五合共餘耗米四百
三十四石六斗六升四合二勺六抄三撮五圭二粟
二粒六黍一粞抵除運丁飯米外又康熈三年奉
朱撫院 題准加徵米五百三十八石三斗三升五
合七勺三抄六撮四圭七粟七粒三黍九粞
以上漕白正耗并行月糧米五萬六千六百四十四石
九斗四升二合二勺八抄五撮三圭四粟五粒一黍
隨漕折色
輕齎銀五千八百三十二兩原編漕運京倉每正米一石加輕賫米三斗六升該
米一萬一千六百六十四石每石折
銀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一百六十二兩原編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
升該米三百二十四石每石折銀五
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准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八兩一錢一分五釐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一十六石二斗三升每
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准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一十六兩二錢三分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易耗米二升該米三十二石四斗六升
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隨同輕賫解淮
楞木松板銀七十四兩五錢二分原編楞木一十六根一分每根四錢折銀
六兩四錢八分松板一百四十五片八分每片二錢
五分折銀二十六兩四錢五分加楞木每根一錢五
分松板每片一錢共加銀三十一兩
五錢九分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五百五十一兩一錢六分一釐七毫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二千二百一兩五錢二分九釐三
毫原編本色米一千八百二十四石六斗七合七勺五抄順治十二年 題定每石折銀一兩二錢共
該前數
白糧夫船車脚銀五千一百五十二兩一錢四分三釐
五毫四絲七忽三微六塵九渺六漠七埃四纎五沙
原編三千六百八十一兩九錢七分一釐毫三二絲
四忽一微五塵二渺三漠准糧道移開康熈三年奉
朱撫院 題准加徵白糧經費銀一千七百三十三
兩一錢六分四釐九毫一絲二忽七微四塵七渺七
漠康煕八年奉裁銀一百六十一兩九錢九分一釐
五毫九絲九忽六微三塵三漠二埃五纎五沙實該
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五百四十九兩四分九釐五毫九
絲六忽二塵八渺五漠六埃康熈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沽僱剝銀一錢二
分解 部
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二百六十二兩九錢九分二釐
五毫九絲九忽六微三塵三漠二埃五纎五沙
以上隨漕折色漕白經費等等銀連路費共銀一萬四千
八百四十五兩五錢四分五釐六毫六忽二塵八渺
五漠六埃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各驛銀五百四十一兩三錢二分九釐二毫五絲
五忽原編銀九百七十三兩三錢二分九釐二毫五絲五勿康熈八年新裁逓運所夫工食銀四百
三十二兩
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一十九名共銀一百三十兩四錢原編銀七百七
十四兩除協濟石門縣銀四百八十六兩協濟石門
縣夫銀一百兩抵解兵餉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五
十七兩六錢
實該前數
以上驛站共實徵銀六六百七十一兩七錢二分九釐二
毫五絲五忽原編銀一千九百四十二兩九錢二分九釐二毫五絲五忽除協濟石門縣夫
銀四百八十六兩秀水縣馬銀二十八兩八錢准驛
道册開協濟石門縣銀一百兩船銀三十兩抵解兵
餉袍船水手銀一百兩八錢編入解司存留項下順
順治十四年裁經臨官下程油燭柴炭銀三十六兩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五十七兩六錢康熈八年裁
逓運所夫工食銀四百三十二兩以上二欵共銀五
百二十五兩六錢編入
裁扣項下外實該前數
存留
司存留
暦日紙料銀二十兩一錢一分五釐五毫三絲
布政司解戶役銀九十兩
海塘夫銀六百一十五兩七錢五分七釐八毫零
戰船民六料銀三十六兩二錢二分五釐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銀九十八兩六錢一分九
釐零
會試舉人水手銀五十六兩
武舉筵宴銀六錢六分八釐三毫四塵
貢院僱稅家伙并募夫銀二兩五錢七分一釐四毫
備用銀一百九十九兩四錢五毫七絲九忽
袍船水手銀一百兩八錢
以上共實徵銀一千二百二十兩一錢五分八釐三
毫一絲七忽四塵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委官盤纒
銀一兩七錢四分八釐六毫
本縣拜賀習儀香燭銀四錢八分
本縣祭祀銀一百七十六兩三錢二分
文廟香燭銀一兩六錢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共銀四兩
驛傳道經費銀銀一百五十五兩
運司經歷經費俸銀四十五兩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八十九兩四錢
縣水經費銀七十六兩
王簿經費銀六十九兩一錢一分四釐
典史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儒學經費銀一百四十一兩一錢二分
海沙鮑郎二塲大使經費銀八十七兩四分
鄉飲酒禮二次銀七兩五錢
各院觀風考試生員試卷果餅激賞花紅紙劄筆墨
府學銀六兩縣學銀二十兩
季考生員試卷果餅激賞花紅紙劄筆墨等項府銀
七兩四錢四分 縣銀二十五兩
本縣新官到任祭門猪羊酒果香燭銀二兩六錢六
分六釐六毫七絲
府縣陞遷給由官員公宴祭船猪羊等銀二兩八錢
本縣應朝官員起程復任公宴祭門三牲酒果香燭
等銀一兩三錢三分三釐三毫
歲貢銀四十二兩四錢二分八釐六毫四絲二忽八
微五塵
迎宴新舉人㨗報旗匾銀花綵叚旗帳酒禮等項府
銀六兩 縣銀六兩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盤纒卷資府銀三十五兩 縣
銀二十兩四錢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二兩三分三釐三毫
二絲 縣銀四兩
起送科舉生員酒禮花紅卷資路費府銀一十兩
縣銀五十二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
本縣巡鹽應捕工食銀一百兩八錢
看守各衙門子工食銀八兩
澉浦海二廵司兵工食銀二百四十四兩八錢
衝要四舖司兵工食銀一百二十二兩四錢
偏僻五鋪司兵工食銀九十兩
修理公宴家伙器皿銀一兩六錢
修理本縣城垣銀二十兩
修城民七料銀二兩二錢七分九釐八毫四絲
存縣備用銀八十五兩四錢五分七釐三毫九絲一
忽
孤貧一百二十名年給布花柴木銀七十二兩
孤貧一百二十名歲支口糧銀四百三十二兩
縣重四口糧三十六兩
以上共實徵銀二千四百八十七兩八錢一分九釐
八毫六絲七忽八微五塵
又銀四百三十二兩係孤貧口糧米易
又銀一百六十一兩一錢二分八釐四毫九絲六忽
係不入田
畝外賦
以上存留等項共實徵銀四千三百一兩一錢六釐六
毫八絲八微九塵
存留米
解運省倉南米三百八十五石八斗七升五合原編正白米二
百一十四石三斗七升五合每正米
一石准糙平米一石八斗共該前數
解運省倉南米七千八百四石六斗五升五合六勺三
抄八撮九圭二粟二粒七黍五粞原編糙米六千一百四十三石七斗
二升四合五勺一抄一撮一圭三粟八粒二黍每石
加進倉耗米二斗五升共該前數
原給門軍今攺給墩夫口糧克餉米一百一十五石二
斗
巡防庫獄瞭望海洋鐸夫攺編墩夫口糧克餉米三百
七十四石四斗
康熈六年丈量陞科米三百七十六石六斗八升三合
七勺五撮一粟八粒
以上共存留米九千五百八十一石一斗一升九合二
勺七圭三粟二粒六黍七粞二糠七粃
地丁加閏銀五百八十七兩七錢七分九釐二絲七微
一渺三漠五埃八纎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加閏銀一十一兩一分一釐六毫
一絲二忽
以上通共額徵加閏銀五百九十八兩七錢九分六毫
三絲二忽七微一渺三漠五埃八纎
地丁加閏米三十一石二斗
起運本折加閏
戶部柴直銀
戶部鹽鈔銀
工部本色熟鐵價銀
工部匠役銀
工部歲造縀疋銀
工部漁課攺折銀
工部魚膠新増時價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剰弓兵工食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三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四年裁減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六年裁〓月俸銀
康煕元年新裁吏書工食銀
康煕二年裁倉庫學書銀
康煕三年裁訓導門子銀
康煕年裁齋夫銀
康熈六年裁止嘉廵道門子銀
兵餉民壯銀
兵餉會裁冗役銀
兵餉預備米折銀
兵餉原協濟秀水縣人夫今抵兵餉銀
兵餉加新協濟銀秀水石門二縣今抵兵餉銀
以上起運加閏共實徵銀四百五十二兩八錢五分五
釐二毫八絲二忽七微一渺三漠五埃八纎
又銀一兩四錢一分三釐二毫二絲係不入田畝外賦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一十九名共銀一十兩八錢六分六釐七
毫係地丁編徵
存留加閏
曆日紙料銀
袍船水手銀
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簿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教諭經費銀
海沙鲍郎二塲大使經費銀
看守海塘澉浦二公舘門子工食銀
本縣廵鹽應捕工食銀
澉浦海口二巡司弓兵工食銀
衝要四鋪司工食銀
偏僻五鋪司工食銀
以上存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二十四兩五分七釐三
絲八忽
又銀九兩五錢九分八釐三毫九絲二忽係不入田畝外賦
墩夫口糧閏米克餉三十一石二斗
平湖縣
原額田四千四百三十二頃三畝七分三釐六毫
每畝原徵銀一錢九釐五毫共該銀四萬八千五百
三十兩八錢九釐九絲二忽
每畝原徵米一斗四升二合七勺共該米六萬三千
二百四十五石一斗七升三合一勺二抄七撮二
洼
實該田四千四百三十二頃三畝七分三釐六毫
每畝實徵銀一錢一分一釐六毫八絲六忽六微共
該銀四萬九千四百九十九兩九錢一分八釐三
毫八絲一忽一微三塵七渺六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四升八勺五抄八撮一圭共該米
六萬二千四百二十八石八斗三升六合一勺六
抄五撮八圭六粟一粒六黍
陸景賢田一十頃七十畝五分一釐三毫
每畝原徵銀四分一釐七毫共該銀四十四兩六錢
四分三毫九絲二忽一微
每畝原徵米九升六合一勺共該米一百二石八斗
七升六合二勺九抄九撮三圭
實該田一十頃七十畝五分一釐三毫
每畝實徵銀四分三釐一毫七絲二忽五微共該銀
四十六兩二錢一分六釐七毫二絲二忽四微九
塵二渺五漠
每畝實徵米九升四合八勺五抄七撮共該米一百
一石五斗四升五合六勺五抄一撮六圭四粟一
粒
原額地八百三十一頃一十四畝七分二釐一毫
東一十九都二十都二東區高阜地六百七十頃五
十四畝九分四釐四毫
每畝原徵銀五分三釐六毫共該銀三千五百九十
四兩一錢四分四釐九毫九絲八忽四微
每畝原徵米七升三合五勺共該米四千九百二十
八石五斗三升八合三勺八抄四撮
實該地六百七十頃五十四畝九分四釐四毫
每畝實徵銀五分四釐七毫二絲六忽二微共該銀
三千六百六十九兩六錢六分二釐二毫七絲六
忽三微三塵二渺八漠
每畝實徵米七升三合五勺二抄共該米四千八百
六十二石八斗二升四合五勺三抄八撮八圭八
粟
東十九都二十都二西區高阜阜地一百六十頃五十
九畝七分七釐七毫
每畝原徵銀六分九釐二毫共該銀一千一百一十
一兩三錢三分六釐五毫六絲八忽四微
每畝原徵米九升八合一勺共該米一千五百七十
五石四斗六升四合一勺二抄三撮七圭
實該地一百六十頃五十九畝七分七釐七毫
每畝實徵銀七分七毫三忽二微共該銀一千一百
三十五兩四錢七分七釐六毫二絲五忽一微八
塵六渺四漠
每畝實徵米九升六合八勺三抄一撮共該米一千
五百五十五石八升四合二勺六抄六撮六圭八
粟七粒
原額山蕩五十三頃六畝六分八釐六毫
每畝原徵銀一分八釐二毫共該銀九十六兩五錢
八分一釐六毫八絲五忽二微
每畝原徵米二升九合四勺共該米一百五十六石
一升六合五勺六抄八撮四圭
實該山蕩五十三頃六畝六分八釐六毫
每畝實徵銀一分八釐六毫五絲五微共該銀九十
八兩九錢七分二釐三毫四絲七忽二微四塵三
渺
每畝實徵米二升九合一抄九撮七圭共該米一百
五十三石九斗九升八合四勺三抄五撮七圭一
粟四粒二黍
熟蕩四十二頃八十一畝五分康煕六年丈出
每畝原徵銀二分七釐三毫共該銀一百一十六兩
八錢八分四釐九毫五絲
每畝原徵米四升四合一勺共該米一百八十八石
八斗一升四合一勺五抄
實該蕩四十二頃八十一畝五分
每畝實徵銀二分七釐九毫七絲五忽七微共該銀
一百一十九兩七錢七分七釐九毫五絲九忽五
微五塵
每畝實徵米四升三合五勺三抄共該米一百八十
六石三斗七升三合六勺九抄五撮
原額人丁三萬八千三百三十六丁口
每口原徵銀七分一釐共該銀二千七百二十一兩
八錢五分六釐
每口原徵米一升二合五勺共該米四百七十九石
二斗
實該人丁三萬八千三百三十六丁口
每口實徵銀七分一釐一毫九絲一忽九塵九渺五
埃四纎七沙共該銀二千七百二十九兩一錢八
分一釐九毫七絲三忽三微五塵九渺六漠五埃
一沙
每口實徵米一升二合三勺四抄五撮七圭九粟九
粒四黍四粞八糠七粃共該米四百七十三石二
斗八升八合五勺六抄七撮六圭六粟六粒四黍
五粞
外賦入地丁科徵
水鄉銀
草蕩銀
蘆瀝塲折色銀
包補木塲本色銀
海沙塲折色銀
補徵商稅銀
本縣課鈔銀
帶徵海鹽縣乍浦稅局課鈔銀
乍浦所課鈔銀
共銀六千二百八兩七錢五分二釐六毫五忽九微
一塵五漠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漁課并新加銀
當湖局帶徵廣陳税課局課鈔銀
帶徵海鹽縣乍浦稅課局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二百三十九兩三錢一分七釐六毫四絲六忽五
微
以上各項錢糧內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五萬七千七百八兩一錢九分八釐二毫四絲
九忽八微六塵四渺七漠六埃九纎八沙
實徵米六萬九千五百四十石四斗九升四合五勺七
抄一撮七圭六粟二粒四黍三粞二粃
起運
戶部本色
黄蠟六十六觔零價銀
芽茶五十一觔零價銀
黄蠟折色銀
黄蠟加増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増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増時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七十九兩二錢四分一
釐八毫一絲一忽二微六塵二渺五漠
又銀一十二兩四錢七分一釐五毫六絲八忽三微
七塵五渺係新加
戶部折色
京庫麥折銀
京庫米折銀
京庫黄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農桑絹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派剩米折銀
折色蠟價銀
富户銀
昌平州銀
江南藥價銀
柴直銀
南耗八分克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康煕六年丈量陞科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二
兩三錢五分八釐八毫一絲二忽九微二塵七渺
一埃二纎三沙
禮部本色
陳皮三十三觔零價銀
木爪一觔零價銀
麥門冬一觔零價銀
白术四觔零價銀
白芍藥九觔零價銀
山栀子二觔零價銀
山查四觔零價銀
烏梅四觔零價銀
績隨子二觔零價銀
半夏九觔零價銀
天門冬一觔零價銀
牡丹皮一十五兩零價銀
山菰二觔零價銀
下康熈七年奉文攺折
陳皮六十六觔零折銀
木瓜二觔零折銀
麥門冬三觔零折銀
白术九觔零折銀
白芍藥一十九觔零折銀
山栀子四觔零折銀
山查九觔零折銀
烏梅九觔零折銀
續隨子四觔零折銀
半夏一十九觔零折銀
天門冬二觔零折銀
牡丹皮一觔零折銀
山茨菰四觔零折銀
吳茱萸七觔零折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十一兩一錢一分九
釐六毫八絲五忽一微七塵五渺九漠一埃
禮部折色
牲口銀
藥材銀
光祿寺果品銀
光祿寺菉笋銀
以上連路費等等項共實徵銀一百六十三丙三錢九
分二毫三絲八忽五微三塵八渺二漠八埃
工部本色
熟鐵二百四十觔一兩七錢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五兩二錢八分二釐三
毫三絲七忽五微係不入田畝編微
工部折色
〓竹銀
白硝麂皮銀
雕〓匠役銀
漆木料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褲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二軍器并路費銀
軍器民七銀
軍器路費銀
織染局絲銀
龍袍解摃路費銀
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漁課攺折銀
魚膠新増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千四百八十五兩一
錢九分二釐九毫二絲三忽五微九塵六渺五漠
又銀一百五十五兩八分三釐釐四毫二絲九忽係不入田
畝外赋
舊編裁攺存留解部
軍儲克餉銀
順治九年舊褊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案衣家伙傘扇銀
順治十三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銀
康煕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食銀
康熈二年裁廩糧銀
康煕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銀
康煕三年裁齋夫銀
康煕八年裁驛站逓運所夫工食銀
以上連路費費等項共實徵銀三千一百四十九兩七
錢九分三毫六絲二忽二微七渺四埃七纎七沙
又銀七十七兩四錢五分六釐七毫四絲九忽六微
八塵七渺八漠一埃九纎八沙係收零積餘米易
留克兵餉攺起運
用地山克餉銀
〓〓〓餉銀
民壯克餉銀
叭喇虎解民壯克餉銀
本府軍儲克餉銀
暦日克餉銀
會裁冗役克餉銀
恊濟秀水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濟石門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以上共實徵銀八千九百九十四兩二錢二釐九毫
七絲九忽二微
以上起運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萬一千八百七十
五兩五錢八分九釐八毫九絲七忽四微七塵六埃
九纎八沙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共銀四百七十七兩三錢一分八釐
原解徐州于康煕十一年
奉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二百三十七兩六錢一分三釐
過江脚米銀連路費共銀三百五十六兩四錢一分五
釐七毫四絲以上二欵𣣇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負等項共實徵銀一千七十一兩三錢
四分六釐七毫四絲
鹽課運司專轄
鹽課銀連車珠共銀六千一百二十八兩六錢六分三
釐三毫二絲一忽九微一塵五漠係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京倉兌運漕糧共正耗米四萬七千二百三十石四斗
徐州廣運倉攺兌共正耗米二千三百七十石二斗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四百七十八石九斗
九升七合二勺二抄四撮
酒醋麵局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七百一十四石二斗
七升六合一抄五撮二圭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椿折水耗拋撒篩包
斛面准糙平
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五千二百二十五石三斗五升六合二勺
九撮六圭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
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二百七十五石
七斗八升二合六勺八抄八撮八圭四粟抵經費
食米之用應減去米七百四十石二斗五升八合
七九抄六撮三圭六粟今每正米一石實徵白
耗米四
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四千二百九石三斗一升四合七勺二
抄四撮四圭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一千三百九十六石六升
三合五勺七抄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七百三十石四升七合三勺七
抄四撮四圭一粟三粒五黍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春折水耗地撒
篩包斛面准糙
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三千四百七十九石九升六勺三抄六撮
三圭一粟三粒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每石原徵
耗米八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耗米一百
八十三石六斗一升八合六勺七抄二撮四圭七
粟二粒七粞五糠抵經費食米之用應減去米四
百九十二石八斗七升一合一勺七抄三撮四圭
七粟七粒六黍七粞五糠今每正
米一石實徵白耗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二千八百二石六斗七勺九抄三圭六
粟三粒二黍五粞
行糧本色米一千四百六十三石三斗四升四合
白糧飯米七百七十八石四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共餘
耗米四百五十九石四斗一合三勺六抄一撮三圭
一粟二粒七粞五糠抵給運丁飯米外又康熈三年
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米三百一十八石九斗九升
八合六勺三抄八撮六圭八粟七粒九黍二粞五糠
以上漕糧正耗并行月糧米五萬八千八百五十四石
二斗五升九合五勺一抄四撮七圭六粟三粒三黍
五粞
隨漕折色
輕齎銀六千七十二兩四錢八分原編漕運京倉兌運每正米一石加輕齎
米三斗六升該米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四石九斗六
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一百六十八兩六錢八分原編每正
米一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三百三十七石三斗六
升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八兩四錢六分五釐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蘆蓆米一升該米一十六石九斗三升每石折
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准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一十六兩九錢三分每正米一石加
易耗米二升該米三十三石八斗六升每
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隨同輕齎解准
楞木松板銀七十七兩五錢九分二釐八毫原編楞木一十六根
八分六釐八毫每根銀四錢折銀六兩七錢四分七
釐二毫松板一百五十一片八分一釐二毫每片一
錢五分折銀三十七兩九錢五分二釐加楞木每根
一錢五分松板每片二錢共加銀三十二兩八錢九
分二釐六毫共該前
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三百九十兩二錢六分三釐六毫
貢具銀六兩六錢六分三釐二毫一絲九忽五塵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二千二百九十二兩三錢六釐七
毫二絲原編本色米一千九百一十石二斗五升五合六勺順治十二年 題定每石折銀一兩
二錢共該前數内支給領運官丁月糧銀一千七百
五十六兩一分二釐八毫修船銀五百三十六兩二
錢九分三釐
九毫二絲
白糧夫船車脚銀四千一百二十五兩一錢九分一釐
七毫五絲一忽五微三塵六渺六漠七埃九纎七沙
原編銀三千九百兩四錢八分四釐四毫四絲九忽
一微九塵二渺二漠五埃准糧道移開康煕三年奉
朱撫院 題准加徵白糧經費銀五百二兩六錢五
分七釐一毫四絲二忽八微七渺七漠五埃康熈八
年奉裁銀一百七十七兩九錢四分九釐八毫四絲
四微六塵渺三漠埃三沙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五百八十兩二錢九分六釐四毫
五絲六忽三微九塵四渺二漠康煕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沽僱剝銀一
錢二分解部
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裁解部銀二百七十七兩九錢四分九釐
八毫四絲四微六塵三渺三漠二埃三沙
以上隨漕折色并白糧經弗費等銀一萬四千五十四兩
九分九釐八毫五絲六忽四微四塵四渺二漠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各驛銀四百八十二兩六錢六毫五絲原編銀六百一十二
兩二錢六毫五絲康熈八年新裁逓運所
夫工食銀一百二十九兩六錢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一十五名共銀一百二兩八錢原編銀四百六十八
兩除協濟秀水縣銀二百五十二兩准驛道册開續
撥協濟石門縣銀七十兩抵解兵餉順治十四年裁
里馬銀四十三兩
二錢實該前數
以上驛站共銀五百八十五兩四錢六毫五絲原編銀一千一
百六十四兩二錢六毫五絲除協濟秀水縣銀二百
七十兩准驛道册開續撥協濟石門縣夫銀七十兩
馬銀三十兩抵解兵餉編入兵餉項下順治十四年
裁公幹官員下程油燭柴炭銀三十六兩順治十四
年裁里馬銀四十三兩二錢康煕八年裁逓運所夫
工食銀一百二十九兩六錢編入裁扣項下外實該
前數
存留
司存留
曆日紙料銀一十四兩三錢一分四絲九忽七微
布政司解戶銀一百五兩
備用銀一百三十二兩九錢六分三釐二毫四絲三
忽
海塘夫銀六百一十五兩八錢一分七釐六毫七絲
戰船民六料銀二十五兩六錢五分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銀八十四兩六錢九分九
釐七毫
會試舉人水手銀九十六兩
武舉筵宴銀四錢七分四釐五毫四絲一忽四微九
貢院䌯税家伙并夫等銀一兩五錢七分一釐四毫
以上共實徵銀一千七十七兩四錢八分六釐六毫
四忽一微九塵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香燭銀
一兩八分一釐七毫
本縣拜賀 習儀香燭銀四錢八分
本縣祭祀銀一百四十九兩四錢五分五釐
文廟香燭銀一兩六錢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銀四兩
運司經費銀八五兩
本府通判經費銀二百六十六兩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八十九兩四錢
縣丞經費銀七十六兩
主簿經費銀六十九兩錢一分四釐
典史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一分
本縣儒學經費銀一百四十一兩一錢二分
乍浦白沙灣廵檢員共經費銀三百一十兩二錢
四分
鄉飮酒禮二次銀七兩五錢
各院觀風考試生員試卷果餅花紅紙劄筆墨府銀
六兩 縣銀二十兩
季考生員試卷果餅花紅紙劄筆墨府銀七兩四錢
四分 縣銀二十五兩
歲貢路費銀四十二兩四錢二分八釐六毫四絲二
忽八微五塵
本縣新任祭門銀二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七絲
本縣陞遷給由公宴祭船銀二兩八錢
本縣應朝起程復任公宴祭門銀一兩三錢三分三
釐三毫
迎冥新舉人旗匾花紅旗帳酒禮府銀六兩 縣銀
六兩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路費卷資府銀三十五兩 縣
銀二十兩四錢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二兩三分三釐三豪
三絲 縣銀四兩
起送科舉生員花紅卷資酒禮府銀一十兩 縣銀
五十五兩六錢
本縣廵監應捕工食銀一百兩八錢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一十二兩
衝要舖司兵工食銀三十六兩
偏僻四舖司兵工食銀七十二兩
存縣備用銀五十六兩九錢八分四釐二毫四絲七
忽
修城民七料銀一兩六錢一分四釐二毫九絲
乍浦所修城銀二十八兩
修理本縣城垣銀二十兩
孤貧八十名布花木柴銀四十八兩
孤貧八十名口糧銀二百八十八兩
縣重四口糧銀三十六兩
以上存留等項共實徵銀二千六百九十一兩六錢五
分八釐二毫九絲九忽八微五塵
又銀一百四十四兩係孤貧口糧米易
又銀七十八兩九錢五分二釐八毫八絲係不入田畝外賦
存留本色米
解運省倉南米四百三石一二斗原編白正米二百二十四石每正米一石徵糙
平米一石八斗
共該前數
解運省倉南米八千六十四石六斗六升一合一勺六
抄二撮七圭三粟三粒一黍二粞五糠原編糙正米六千四百五
十一石七斗二升八合九勺三抄一圭八粟
六粒五黍每石加耗米二斗五升共該前數
康熈六年丈量陞科米一千六百八十石一斗二升六
合六勺三抄四撮九土圭三粟二粒
以上存留米一萬六百八十六石二斗三升五合五抄
六撮九圭九粟九粒一黍八粞二粃
地丁加閏銀六百三十六兩五錢一分七釐五毫六絲
七忽五微八塵九渺八漠七埃一纖六沙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加閏銀一十二兩二錢二分三釐
三毫
以上通共額徵加閏銀六百四十八兩七錢四分八毫
六絲七忽五微八塵九渺八漠七埃一纖六沙
起運本折加閏
户部柴直銀
戶部鹽鈔銀
工部本色熟鐵銀
工部雕塡匠役銀
工部歲造叚疋銀
工部演課攺折銀
工部魚膠新增時價銀
順治九年舊編栽剩解部廵司弓兵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三年裁官經費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乍浦白沙灣二巡司弓兵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六年裁閏月俸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訓導門子銀
康熈年裁齋夫銀
兵餉民壯克餉銀
兵餉會裁冗役銀
兵餉鹽米折銀
兵餉協濟秀水縣人夫抵解兵餉銀
兵餉協濟石門縣夫馬抵解兵餉銀
以上起運加閏共實徵銀五百六兩五錢三分三釐六
毫二絲七忽五微八塵九渺八漠七埃一纖六沙
又銀三兩一錢九分八釐四絲係不入田畝外賦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一十五名共銀八兩五錢六分六釐六毫
七絲係地丁編敋
存留加閏
曆日紙料銀
本府通判經費銀
本縣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簿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本縣儒學經費銀
乍浦白沙灣二廵司經費銀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
本縣應捕廵鹽工食銀
衝要舖司兵工食銀
偏僻四舖司兵工食銀
以上存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二十一兩四錢一分七
釐二毫七絲
又銀九兩二分五釐二毫六絲係不入田畝外賦
石門縣
原額田四千三百七十九頃九畝五分八釐五毫
每畝原徵銀九分六釐三毫共該銀四萬二千一百
七十兩六錢九分三釐三絲五忽五微
每畝原徵米一斗二升五合一勺共該米五萬四千
七百八十二石四斗八升九合八抄三撮五圭
實該田二千八百七十四頃五十八畝二分六釐六毫
每畝實徵銀九分九釐三毫一絲六忽四微共該銀
二萬八千五百四十九兩三錢一分六釐一毫五
絲六忽七微六渺四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二升三合七勺五抄八撮三圭共
該米三萬五千五百七十五石三斗四升一合三
勺七抄七圭七粟五粒八黍
原額地六百二十三頃八畝五分七釐四毫
每畝原徵銀九分四釐九毫共該銀五千九百一十
三兩八分三釐六毫七絲二忽六微
每畝原徵米一斗二升五合共該米七千七百八十
八石五斗七升一合七勺五抄
實該地二千四十四頃九十八畝四釐九毫
每畝實徵銀九分七釐九毫一絲四忽共該銀二萬
二十三兩二錢二分一釐九毫六絲九忽七微八
塵六渺
每畝實徵米一斗二升三合六勺五抄九撮五圭共
該米二萬五千二百八十八石一斗二升六合四
勺九抄三圭一粟五粒五黍
告陞地一十四畝六分一釐
每畝原徵銀九分四釐九毫共該銀一兩三錢八分
六釐四毫八絲九忽
每畝原徵米一斗二升八合九勺共該米一石八斗
八升三合二勺二抄九撮
實該告陞地一十四畝六分一釐
每畝實徵銀九分七釐九毫一絲四忽共該銀一兩
四錢三分五毫二絲三忽五微四塵
每畝實徵米一斗二升七合四勺九抄四撮共該米
一石八斗六升二合六勺八抄七撮三圭四粟
原額蕩灘一十七頃二十四畝四分八釐一毫
每畝原徵銀一分七釐四毫共該銀三十兩五釐九
毫六絲九忽四微
每畝原徵米五升四合三勺共該米九十三石六斗
三升九合三勺一抄八撮三圭
實該蕩灘二十一頃九畝二分四毫
每畝實徵銀一分八釐七毫一絲共該銀三十九兩
四錢六分三釐二毫六忽八微四塵
每畝實徵米五升三合七勺一抄七撮六圭共該米
一百一十三石三斗一合三勺七抄六撮七圭九
粟四𮮐黍
原額人丁六萬六千四百四十七丁口
每口原徵銀五分六釐六毫共該銀三千七百六十
兩九錢二十毫
每口原徵米三合八勺共該米二百五十二石四斗
九升八合六勺
實該人丁六萬六千四百四十七丁口
每口實徵銀五分六釐六毫九絲一忽四微八塵七
渺二漠二埃六纎二沙共該銀三千七百六十六
兩九錢七分九釐二毫五絲一忽七微一塵八渺
五漠八埃
每口實徵米三合七勺五抄八撮七圭八粟三粒二
粞四糠四粃共該米二百四十九石七斗五升九
合八勺五撮六圭一粟九粒
外賦入地丁科徵
鹽課水鄉竈丁鹽價不敷𢾾銀
本縣課鈔銀
共銀一百二十二兩八分五釐四毫三絲九忽六微
六塵九渺三漠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漁課并新加銀
本縣稅課局課鈔銀
河泊所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二百八十四兩九錢八分九釐七毫九絲七忽
五微五塵五渺
以上各項錢糧內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五萬二千七百六十四兩九錢一分六釐八毫
九絲八微八塵一渺六漠九埃二沙
實徵米六萬一千九十八石九斗三升一合三勺八抄
八撮八圭七粟四粒九黍八粞九糠八粃
起運
戶部本色
黃蠟四十二觔零價銀
芽茶三十二觔零價銀
黃蠟加增時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增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增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五十兩一釐九毫七絲
六忽八微一塵二渺五漠
又銀七兩八錢六分四釐四毫四絲二忽七微七塵
係新
加
戶部折色
京庫麥折銀
京庫米折銀
京庫黃白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派剩米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折色蠟價銀
富戶銀
昌平州銀
柴直銀
南耗八分克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告陞地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萬四千九十九兩四
錢一分六釐七毫八絲一忽六微六塵九漠一埃
四纎三沙
禮部折色
光祿寺箓銀
以上連路弗費等項共實徵銀四兩三錢三分七釐三
毫三絲八忽九微五塵
工部本色
熟鐵一百六十八觔零價銀
以上連路弗費等項共實徵銀六兩八錢二分六釐八
毫一絲一忽二微五塵係不入田畝編徵
工部折色
猫竹銀
雕塡匠役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褲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器民七銀
織染局絲銀
部運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漁課攺折銀
魚膠新增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千九十六兩四錢四
分七釐一毫六絲七忽八微六塵
又銀一百八十七兩四錢六分四釐三毫九絲七忽
八微五渺係不入田畝外賦
裁攺存留解部
軍儲充餉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案衣家伙傘扇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銀
康熈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熈二年裁廩糧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銀
康熈二年裁齊夫銀
康熈六年裁官經費銀
以上共實徵銀三一千一百五十八兩七錢九分七釐
八毫二絲九忽九微八渺四漠八埃五纎七沙
又銀三十九兩四錢六分三毫四絲一忽九微六塵
五渺七漠一埃二沙係收零積餘米易
留克兵餉攺入起運
田地山銀
均徵銀
民壯克餉銀
均平克餉銀
叭喇唬船民壯克餉銀
本府軍儲克餉銀
會裁冗役銀
以上共實徵銀八千三百八十七兩九錢一分五釐
八毫一絲八忽八微七塵五渺
以上起運連路費廓等項共實徵銀二萬九千三十五兩
四錢一分一釐二絲三微五塵七渺六漠一埃二沙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等項共銀四百二十七兩一錢六分
九釐四毫原解徐州于康熈十一年奉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二百一十八兩七分六釐二毫
過江脚米銀連路費共銀三百二十七兩一錢一分九
毫六絲以上二欵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九百七十二兩三錢
五分六釐五毫六絲
鹽課運司專轄
隨糧帶徵鹽課銀連車珠共銀一百二十雨四錢七分
六釐一絲九忽六微六塵九渺三漠係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漕運本色
京倉兌運漕糧共正耗米四萬三千四百石
徐州廣運倉攺兌共正耗米二千一百二十二石四斗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二百五十六石一斗
一升六勺七抄三撮三圭
酒醋麵局白粳正米准糙粳米四百四十八石六升
一合五勺二抄一撮六圭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并春折水耗拋撒篩包
斛面准糙平
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四千四百二十五石九合四抄六撮二圭
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
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
合該餘耗米二百三十三石五斗四升二合一勺
四抄四撮一圭五粒抵給經費食米之用應減去
米六百二十六石八斗七升六合二勺八抄一撮
五圭四粟五粒今每正米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
五
升
該米三千五百六十四石五斗九升六勺二抄五圭
五粟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精粳米一千二百四十三石一升
一合八勺二抄五撮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六百二十一石一斗六升二合
五勺五抄八撮八圭二粟三粒四黍原編二項每米一石連耗并春
折水耗拋撒篩包斛面
准徵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三千五十石四斗六升七合一勺七抄三
撮五圭二粟九粒二黍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
一石徵白糙米一斗五升
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
該餘耗米一百六十石九斗九升六合八勺七抄
八撮六圭一粒九黍三粞抵經費食米之用應減
去米四百三十二石一斗四升九合五勺一抄六
撮二圭四粟九粒九黍七粞今每
正米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米二千四百五十七石三斗二升七勺七抄八撮
六圭七粟六粒三黍
行糧本色米一千三百四十四石六斗六升七合
白糧飯米七百七十八石四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共餘
耗米二百九十四石五斗三升九合二抄二撮七圭
七粒九黍三粞抵給運丁飯米外康熈三年奉朱撫
院 題准加徵米三百八十三石八斗六
升九勺七抄七撮三圭九粟二粒七粞
以上漕運本色漕白正耗并行月米五萬三千六百六十
七石三斗七升八合三勺九抄九撮二圭二粟六粒
三黍
隨漕折色
輕賫銀五千五百八十兩原編漕運京倉每正米一石加輕賫米三斗六升該米一
萬一千一百六十石每石折銀
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聽用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一百五十五兩原編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
升該米三百一十石每石折銀五
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七兩五錢八分原編正米一石加蘆蓆米
一升該米一十五石一斗六升每石折
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一十五兩一錢六分原編每正米一
石易耗米二升該米三十石三斗二升每
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隨同輕賫解淮
楞木松板銀七十一兩三錢原編楞木一十五根五分每根四錢折銀六兩二錢
松板一百三十九片五分每片二錢五分折銀三十
四兩八錢七分五釐加楞木每根一錢五分松板每
片二錢共加銀三十兩二錢一分
五釐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二百二十兩五錢七分五釐八毫
貢具銀一十一兩六錢二分四釐五毫五絲七微一塵
二渺五漠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二千一百六兩三錢九分九釐六
毫六絲原編本色米一千七百五十五石二斗三升
三合五抄順治十一年題定每石折銀
兩二錢共
該前數
白糧夫船米脚銀四千一百二十三兩一錢七分二釐
二毫一忽六微五塵四渺五漠五埃三纎原編銀三
千三百四
十二兩三錢六分九釐七絲四忽六微九塵九渺九
漠准糧道移開康熙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白
糧經費銀一千一十九兩五錢一分八釐一毫九絲
三忽三微一漠康熈八年奉裁銀二百三十八兩七
錢一分五釐六絲六忽三微四塵
五渺四漠四埃七纎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四百九十八兩三錢六分五釐八
絲一忽三微一塵五渺二漠八埃康熈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沽僱剝
銀一錢二分解
部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二百三十八兩七錢一分五釐
六絲六忽三微四塵五渺四漠四埃七纖
以上隨漕折色白糧經費銀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
萬三千六十二兩一錢四分六釐一毫五絲六忽二
塵七渺七漠八埃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各驛銀一千二百九十二兩三錢五分一釐二毫
五絲原編一千三百一兩九錢五分一釐二毫五絲除順治九年裁皂林驛書皂銀三兩六錢康熙
元年裁皂林驛書辦銀
六兩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五百九十四名共銀四千五百八十三兩
三錢八分一釐四毫九忽原編一千六百七十八兩四錢海鹽桐鄉德淸定海
平陽龍泉六縣協濟銀一千一百五兩一釐四毫九
忽准驛道冊開續報秀水嘉善海鹽平湖桐鄉𨚗遂安
六縣協濟銀七百九十九兩九
錢八分扣留兵餉實該前數
僱馬銀三百九十二兩二錢一分七釐一毫二絲原編三十
六兩桐鄉縣協濟銀三十六兩海寧縣協濟銀三十
八兩二錢一分七釐一毫二絲餘杭縣協濟銀四十
兩臨安縣協濟銀二十兩於潜縣協濟銀一十兩昌
化縣協濟銀四十二兩長興縣協濟銀五十兩嘉善
縣協濟銀三十兩海鹽縣協濟銀三十兩平湖縣協
濟銀三十兩桐鄉縣協濟銀三十兩扣留兵餉外實
該前
數
僱船銀一百三十七兩一分三釐五毫二絲
經臨公幹官員心紅紙劄油燭柴炭門厨米菜銀九兩
七錢八分六釐六毫八絲
經臨公幹官員門皂銀一百六十九兩一錢一分三釐
八毫三絲
以上驛站共實徵銀六千四百四十九兩九錢五分七
釐六毫七絲二忽九微七塵七渺原編四千四百七十九兩一錢五分
一釐二毫五絲海鹽縣協濟銀四百八十六兩桐鄉
縣協濟銀二百八十六兩二錢德淸縣協濟銀三百
三十一兩二錢定海縣實協濟銀一十一兩二錢六
分二釐五毫三絲二忽平陽縣實協銀五兩五分一
釐五毫二絲八忽龍泉縣實協銀二十一兩二錢八
分六釐三毫四絲九忽准驛道册開海寧縣協濟銀
三十八兩二錢一分七釐一毫二絲餘杭縣協濟銀
四十兩臨安縣協濟銀二十雨於潜縣協濟銀一十
兩昌化縣協濟銀四十二兩秀水縣協濟銀二百二
十二兩三錢嘉善縣協濟銀一百三十兩海鹽縣協
濟銀一百三十兩平湖縣協濟銀一百兩桐鄉縣協
濟銀二百八十一兩六錢八分長興縣協濟銀五十
兩遂安縣協濟銀五十六兩扣留兵爾共銀六千七
百四十兩三錢四分九釐七毫七絲九忽除順治九
年裁皂林驛書皂銀三兩六錢順治十四年裁公幹
官員下程油燭柴炭銀一百四十兩康熈元年裁皂
林驛書辦銀六兩編入
裁扣項下外實該前數
存留
司存留
海塘夫銀五百一十一三兩四錢八分四釐三毫六絲
六忽
布政司解戶銀八十八兩八分一毫二絲
會試舉人水手銀六十二兩六錢三分四釐七毫五
絲二忽
貢院僱稅家伙并募夫銀二兩五錢一分六釐五毫
四絲七忽
備用銀一百七十四兩一錢三分四絲五忽
上共實徵銀八百四十兩八錢四分五釐八毫三
絲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香燭等
銀二兩四錢三分二釐六毫三絲
本縣拜賀 習儀香燭銀四錢六分九釐七毫三絲
七忽
本縣祭祀銀一百四十一兩一錢一分六釐八毫六
絲
文廟香燭銀一兩五錢六分五釐七毫九絲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銀二兩九錢一分四釐四毫七
絲六忽
本府經歷經費銀七十四兩三錢七分五釐四絲二
忽
司獄司經費銀四十二兩五錢八分九釐四毫九絲
九忽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七十二兩五錢二分一釐八
毫三絲九忽
縣丞經費銀七十四兩三錢七分五釐四絲二忽
主簿經費銀六十七兩六錢三分六釐二毫七絲四
忽
典史經費銀六十六兩七分六釐三毫五絲三忽
本縣儒學經費銀一百三十八兩一錢二釐七毫一
絲二忽
皂林驛驛丞俸銀三十兩八錢四分六釐七絲一忽
鄉飲酒禮二次銀七兩三錢三分九釐六毫四絲二
忽
各院觀風考試府學生員試卷菓餠花紅紙劄筆墨
銀四兩八錢九分三釐九絲五忽
歲貢銀四十一兩五錢二分一釐四毫七絲五忽八
微五塵
季考生員試卷菓餠花紅紙劄筆墨銀一十九兩五
錢七分二釐三毫八絲
本縣新任祭門銀二兩一錢二分三毫三絲五忽
本縣陞遷給由公宴祭船銀二兩七錢四分一毫三
本縣應朝起程復任公宴祭門銀一兩三錢四釐八
毫九絲一忽
迎宴新舉人旗匾花紅旗帳酒禮府銀一兩九錢五
分七釐二毫三絲八忽 縣銀一兩九錢五分七
釐二毫三絲八忽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卷資府銀一十三兩七錢六毫
六絲六忽 縣銀八兩二錢二分四毫
賀新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一兩九錢八分九釐
八毫四絲六忽 縣銀一兩九錢八分九釐八毫
五絲六忽
起送科舉生員花紅卷資路費酒禮府銀五兩五錢
八分四釐六毫八絲五忽 縣銀三十兩七錢五
分四釐七毫六絲六忽
府縣鎭巡鹽應捕工食銀一百九十七兩二錢八分
九釐五毫九絲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八兩八錢七釐五毫七絲一
忽
衝要四舖司兵工食銀一百六十九兩一錢五釐三
毫六絲三忽
修理府縣公宴家伙器皿銀三兩四錢三分七釐八
毫八絲九忽
修城民七料銀二兩九錢一分一毫一絲九忽
修理本縣城垣銀一十九兩五錢七分二釐三毫八
絲
修造烏生靑鎭兵船銀五兩四錢六分六毫九絲四忽
存縣備用銀七十四兩七錢二分九釐七毫七絲九
忽
孤貧五十名布花木柴銀二十九兩三錢五分八釐
五毫七絲
孤貧五十名口糧銀一百七十六兩一錢五分一釐
四毫二絲
縣重四口糧銀三十五兩二錢三分二毫八絲四忽
以上共實徵銀二千九十九兩九錢三釐一毫五絲
五忽八微五塵
又銀九十兩係孤貧口糧米易
又銀九十三兩八錢二分四毫七絲六忽係不入田畝外賦
以上存留共實徵銀三千一百二十四兩五錢六分九
釐四毫六絲一忽八微五塵
存留米
解運省倉南米三百六十二石二斗五升原編白正米二百一石二
斗五升每正白米一石准糙
平米一石八斗共該前數
解運省倉南米七千五百六十八石二斗九升九合八
勺三抄五圭九粟五粒七黍五粞原編糙正米六千五十四石六斗三
升九合八勺六抄四撮四圭七粟六粒六
黍每石加進倉耗米二斗五升共該前數
康熈六年丈出陞科米三十二石七斗九升一合六勺
三撮九圭
告陞地米一石八斗八升三合二勺二抄九撮
以上存留米八千四百七十九石八斗七升二抄三撮
五粒八粞九糠八粃
地丁加閏銀八百七十兩八錢一分九釐八毫六絲五
忽七微五塵四渺八漠七埃一纖六沙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加閏銀六兩九錢一分六釐七毫
二絲七忽八微二塵五渺
通共額徵加閏銀八百七十七兩七錢三分六釐五毫
九絲三忽五微七塵九渺八漠七埃一纖六沙
起運本折加閏
戶部柴直銀
戶部鹽鈔銀
工部本色熟鐵價銀
工部雕塡匠役銀
工部歲造縀疋銀
工部漁課攺折銀
工部魚膠新增時價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六年裁閏月俸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工食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經費訓導門子銀
康熈三年裁𧗪齊夫銀
康熈六年裁官經費銀
兵餉民壯銀
兵餉本府軍儲銀
以上起運加閏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百九十四兩
九錢八分六釐七毫七絲六忽二微八塵七渺二漠
二埃一纖六沙
又銀一兩四錢五分八釐七毫二絲三忽八微二塵五
渺係不入田畝外賦
驛站加閏驛傳道專轄
養膳應差夫五百九十四名銀
僱馬銀
以上驛站加閏共實徵銀三百六十八兩五錢七釐七
毫六絲三忽四微六塵七渺六漠五埃
存留加閏
本府經歷經費銀
本府司獄皂隸銀
本縣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薄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本縣儒學經費銀
皂林驛驛丞皂隸銀
看守公署門子工食銀
縣鎭廵鹽捕役工食銀
衝要四舖司兵銀
以上存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七兩三錢二分五釐三
毫二絲六忽
又銀五兩四錢五分八釐四忽係不入田畝外賦
桐鄉縣
原額田四千三百九頃八十三畝四分二釐四毫
每畝原徵銀八分三釐七毫共該銀三萬六千七十
三兩三錢一分二釐五毫八絲八忽八微
每畝原徵米一斗三合三勺共該米四萬四千五百
二十石五斗八升七合六勺九抄九撮二圭
實該田四千三百九頃八十三畝四分二釐四毫
每畝實徵銀八分五釐二毫五絲二忽七微共該銀
三萬六千七百四十二兩五錢五毫五絲一忽二
微四塵四渺八漠
每畝實徵米一斗一合九勺八抄三撮共該米四萬
三千九百五十二石九斗八升二合五勺二抄九
撮七圭九粟二粒
原額地八百八十二頃七畝一分三釐六毫三絲二忽
每畝原徵銀八分七毫共該銀七千一百一十八兩
三錢一分五釐九毫一忽二塵四渺
每畝原徵米一斗三合三勺共該米九千一百一十
一石七斗九升七合一勺八抄一撮八圭五粟六
粒
實該地八百八十二頃七畝一分三釐六毫三絲二忽
每畝實徵銀八分二釐二毫五絲二忽七微共該銀
七千二百五十五兩二錢七分五釐一毫二絲一
忽五微八塵八渺六埃四纎
每畝實徵米一斗一合九勺八抄三撮共該米八千
九百九十五石六斗二升八合三勺八抄三撮三
圭二粟二粒五黍六粞
義塚地五十九畝八分五釐一毫銀米俱不起科
原額山三頃七十九畝七分三釐
每畝原徵銀一釐三毫共該銀四錢九分三釐六毫
四絲九忽
每畝原徵米五升四合六勺共該米二十石七斗三
升三合二勺五抄八撮
實該山三頃七十九畝七分三釐
每畝實徵銀二釐一毫二絲一忽共該銀八錢五釐
四毫七忽三微三塵
每畝實徵米五升三合九勺四撮共該米二十石四
斗六升八合九勺六抄五撮九圭二粟
原額蕩一十二頃一十四畝七分三釐七絲每畝原不科銀
每畝原徵米五升五合共該米六十六石八斗一升
一勺八抄八撮五圭
實該蕩一十二頃一十四畝七分三釐七絲
每畝實徵銀八毫三絲共該銀一兩八釐二毫二絲
六忽四微八塵一渺
每畝實徵米五升四合二勺九抄九撮共該米六十
五石九斗五升八合六勺六抄二撮二圭七粟九
粒三黍
義塚草蕩四畝銀米俱不起科
原額戶口人丁四萬九千二百八十二丁口
每口原徵銀六分八釐共該銀三千三百五十一兩
一錢七分六釐
每口原徵米三合六勺共該米一百七十七石四斗
一升五合二勺
實徵人丁四萬九千二百八十二丁口
每口實徵銀六分八釐五絲三忽三微六塵九渺一
埃四纖五沙共該銀三千三百五十三兩八錢六
釐一毫三絲一忽七微六塵八渺七漠五埃六纖
每口實徵米三合五勺五抄四撮一圭六粟四粒七
黍四粞九糠三粃共該米一百七十五石一斗五
升六合三勺四抄七撮一圭七粟五粒四粞
外賦入地丁科徵
本鄉竈丁鹽價不敷銀
車珠銀
共銀九十六兩二錢二分三釐一毫四絲九忽九微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
漁課併新加銀
本縣額徵課鈔銀
石門鎭稅課局倂沙渚稅課局額徵課鈔銀
河泊所額徵課鈔銀
匠班銀
共銀二百八十七兩六分四釐八毫二絲一忽一微
以上各項錢糧內有加減正贈通共地丁外賦
實徵銀四萬七千七百一十六兩五分六釐五毫五絲
二忽九微八塵二渺四漠三埃四纎六沙
實徵米五萬三千一百九石三斗二升一勺七抄五撮
三圭九粟四粒八粞五糠四粃
起運
戶部本色
黃蠟一百一十六觔零價銀
芽茶八十九觔零價銀
黃蠟折色銀
黃蠟加增時價銀
又銀二十一兩八錢四分五救釐五毫八絲三微七塵
五渺新加銀
戶部折色
京庫麥折銀
京庫米折銀
京庫黃白絹本色銀
農桑絹本色銀
京庫絹折銀
京庫草折銀
定倉草折銀
派剩米折銀
折色蠟價并代石門縣銀
富戶銀
昌平川銀
柴直銀
江南藥價并代石門縣銀
南米夫船脚耗八分克餉銀
鹽鈔銀
九釐銀
康熈六年丈量陞科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萬四千八百四十二
兩八錢二分九釐八毫八絲五忽二微六塵三渺
三漠一埃九纖九沙
禮部本色
陳皮六十六觔零價銀
木瓜二觔零價銀
麥門冬三觔零價銀
白米九觔零價銀
白芍藥一九觔零價銀
山梔子四觔零價銀
山查九觔零價銀
烏梅九觔零價銀
芽茶折色銀
芽茶加增時價銀
葉茶折色銀
葉茶加增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一百三十八兩七錢九
分二釐一毫二絲五忽一微三塵七渺五漠
續隨子四觔零價銀
半夏一十九觔零價銀
天門冬觔零價銀
牡丹皮一觔零價銀
山茨菰四觔零價銀
以下俱康熈七年奉文攺折
陳皮一百三十二觔零折銀
木瓜五觔零折銀
麥門冬七觔零折銀
白术一十九觔零折銀
白芍藥三十八觔零折銀
山梔子九觔零折銀
山查一十九觔零折銀
烏梅一十九觔零折銀
續隨子九觔零折銀
半夏三十八觔零折銀
天門冬五觔零折銀
牡丹皮三觔零折銀
山茨菰九觔零折銀
吳菜莄一十四觔零折銀
以上連路費等頂共實徵銀二十二兩二錢三分九
釐三毫六絲九忽三微五塵零
禮部折色
牲口并代石門縣銀
藥材折色并代石門縣銀
光祿寺菓品并代石門縣銀
光祿寺菉笋并代石門縣銀
以上連路費等頂共實徵銀四百九十四兩二分五
釐一毫六絲三忽七塵六渺六漠
工部本色
熟鐵一百九十七觔一兩六錢七分
以上連路費等頂共實徵銀四兩三錢三分六釐二
毫九絲六忽零係不入田畝編徵
工部折色
猫竹價銀
白硝麂狐皮銀并代石門縣銀
雕塡匠役銀
漆木料銀并代石門縣銀
弓攺牛角銀
箭銀
弦銀
胖襖褲鞋銀
四司工料銀
歲造叚疋銀
軍器路費并代石門縣銀
軍器民七銀
纖染局絲銀
龍袍解摃并代石門縣銀
部運龍袍委官水手銀
匠班銀
漁課攺折銀
魚膠新增時價銀
以上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二千九百七十八兩二
分九釐四絲四忽一渺二漠
又銀一百六十五兩九錢一分六毫二絲八微五塵
一埃係不入田畝外賦
舊編裁攺存留解部
軍儲克餉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并米折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二年裁本縣知縣迎送上司傘扇銀
順治十三年裁漕運月糧三分擾還軍儲克爾銀
順治十三年裁冊周書辦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五年裁優免銀
順治十六年裁布政司都事經費俸銀
康熈元年新裁吏書銀
康熈元年裁提學道歲考心紅等銀
康熈年裁廩糧銀
康熈二年裁倉庫學書銀
康熈三年裁教職銀
康熈三年裁齋夫銀
康熈八年裁驛站逓運所夫工食銀
以上共實徵銀三千一百七十三兩二錢八分二釐
七毫九絲三忽零
又銀一十兩八錢七分四釐七毫一絲三忽九塵四
渺八漠一埃四纎六沙係收零積餘米易
留克兵餉攺起運
田地山克餉銀
均徭克餉銀
民壯克餉銀
叭喇號船民壯克餉銀
本府項下軍諸克餉銀
曆日克餉銀
會栽役冗克兵餉銀
原協濟石門縣夫馬今抵解兵餉銀
協濟石門縣人夫偃船抵解兵餉銀
以上共實徵銀八千八百五兩一錢八分六釐五絲
八忽一微五塵
又銀三十二兩係不入田畝外賦
以上起運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三萬六百八十九兩
三錢五分一釐六毫四絲九忽二微九塵三渺零
河工
永福倉銀連路費共銀三百七十兩九錢七分八釐八
毫原解徐州于康熈十一年奉文解交糧道解 部
修河米折銀一百八十四兩五錢一分五釐七毫
過江脚米銀連路費共銀二百七十六兩七錢七分七
毫二絲以上二欵解淮安府
以上河工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八百三十二兩二錢
六分五釐二毫二絲
鹽課運司專轄
鹽課銀連車珠共銀九十六兩二錢二分三釐三毫四
絲九忽九微係地丁編徵
漕運糧儲道專轄
隨漕本色
京倉兌運漕糧共正耗米三萬六千六百八十石
徐州廣運倉攺兌共正耗米一千八百三十六石八斗
供用庫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二千二十九石二斗六升
一合四勺二抄一撮
酒醋麵局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三百八十三石九斗
五升五合五勺七抄二撮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春折水耗拋撒篩
包斛面准徵糙
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三千九百四十八石九斗五勺三抄四撮
康熙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
升內除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内每石餘耗九升五
合該餘耗米二百八石四斗一升四合一勺九抄
四撮八圭五粟抵經費食米之用應減去米五百
五十九石四斗二升七合五勺七抄五撮六圭
五粟今每正米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三千一百八十一石五升八合七勺六
抄三撮五圭
光祿寺白粳正米准糙粳米一千六十六石八升七勺
八抄五撮
白糯正米准糙粳米五百一十五石一斗一升二合
二勺三抄四圭九粟六粒六黍原編二項每正米一石連耗併春折
水耗拋撒篩句斛面准
徵糙平米一石八斗
共正耗米二千五百八十七石四斗六合七勺五抄
二撮六圭三粟八黍康熈十一年奉文每正米一石徵白耗米四斗五升內除
每石原徵耗米八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該餘
耗米一百三十六石五斗五升七合五勺七抄八
撮六圭一粟一粒七粞抵經費食米之用應減去
米三百六十六石五斗四升九合二勺八抄九撮
九圭五粟六粒三粞今每正米
一石實徵白耗米四斗五升
該正耗白米二千八十四石二斗九升九合八勺八
抄四撮六粟三粒七黍
行糧本色米一千一百三十六石四斗六升
白糧飯米五百八十三石八斗原編白糧加八耗內每石餘耗九升五合共餘
耗米百四十四石九斗七升倒七勺七抄三
撮四圭六粟一粒七粞抵給運丁飯米外又康熙
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米二百三十八石八
斗二升八合二勺二抄六撮五圭三粟八粒九黍
三
粞
以上隨漕本色漕白正耗并行月糧米四萬五千五百
二石四斗一升八合六勺四抄七撮五圭六粟三粒
七黍
隨漕折色
輕齎銀四千七百一十六兩原編漕運京倉兌運每正米一石加輕齎米三斗六
升該米九千四百三十二石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解淮安府
京倉兌運蘆蓆米折銀一百三十一兩原編每正米一石加蘆蓆米一
升該米二百六十二石每石折銀五
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蘆蓆米折銀六兩五錢六分原編每正米石加蘆蓆
米一升該米一十三石一斗二升每石折
銀五錢共該前數三分給軍七分解淮
徐州廣運倉易耗米折銀一十三兩一錢二分原編每正米一
石加易耗米二升該米二十六石二斗四升
每石折銀五錢共該前數隨同輕齎解淮
楞木松板銀六十兩二錢六分原編楞木一十三根一分每根四錢折銀五兩
二錢四分松板一百一十七片九分每片二錢五分
折銀二十九兩四錢七分五釐加楞木每根一錢五
分松板每片二錢共加銀二十五兩五
錢四分五釐共該前數交給官丁領運
淺船料銀一千一十八兩六錢八分二釐九絲五塵三
渺六漠
貢具銀一十二兩八分四釐三毫四絲一忽九微七塵
五渺
行糧米折并修船銀一千七百八十兩二錢四分六釐
六毫二絲原編本色米一千四百八十三石五斗三升八合八勺五抄順治十二年 題定每
石折銀一兩二
錢共該前數
月糧七分給軍銀三百六十七兩三分九釐四毫
白糧夫船車脚銀三千九十三兩九錢六釐九毫一絲
九忽九微五塵九渺四漠八埃九纖九沙原編銀二千九百一
十八兩二錢九分七釐八毫七絲五微二塵一漠准
糧道移開康熈三年奉朱撫院 題准加徵白糧經
費銀三百七十四兩三錢四分三釐四毫八絲四微
七塵九渺九漠康熈八年奉裁銀二百八兩七錢三
分四釐四毫三絲一忽四塵
五漠一埃一沙實該前數
加徵丁字沽解部銀四百三十五兩七錢五分三釐八
毫一絲九忽一微八渺七漠二埃康熙四年奉文每石徵丁字沽僱剝
銀一錢二分解
部共該前數
白糧經費奉裁解部銀二百八兩七錢三分四釐四毫
三絲一忽四塵五漠一埃一沙
以上隨漕折色漕白經費銀連路費等項共銀一萬一
千八百七十二兩三錢四分九絲四忽一微三塵七
渺三漠二埃
驛站驛傳道專轄
本府驛站銀四百六十五兩一錢一分四釐一毫原〓銀八
百六十四兩七錢一分四釐一毫准譯道冊開協濟
石門縣夫銀二百二十二兩三錢抵解兵餉康熙八
年新裁逓運所夫工食銀一
百七十七兩三錢實該前數
養膳應差夫一十一名共銀七十四兩三錢原編銀三百八十八
兩八錢除協濟石門縣夫銀二百五十兩二錢馬銀
九兩准譯道冊開協濟石門縣夫銀二十九兩三錢
八分抵解兵餉順治十四年裁里馬
銀二十五兩九錢二分實該前數
以上驛站銀共五百三十九兩四錢一分四釐一毫原編
一千四百六兩五錢一分四釐一毫除協濟石門縣
夫馬銀二百八十六兩二錢准驛道冊開協濟石門
縣夫銀二百五十一兩六錢八分船銀三十兩抵解
兵餉編入兵餉項下袍船水手銀七十二兩編入解
司存留項下順治十四年裁經臨公幹官員下程油
燭柴炭銀二十四兩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二十五
兩九錢二分康熈八年裁逓運所夫工食銀一
百七十七兩三錢編入裁扣項下外實該前數
存留
司存留
布政司經費銀四十二兩
布政司理問所經費銀九十六兩
布政司經歷經費俸銀六十兩
布政司照磨經費銀十六兩
布政司廣濟庫大使經費銀四十三兩五錢二分
暦日紙料銀四十五兩五錢二分八釐四毫八絲四
忽九微
布政司解戶役銀七十五兩
海塘夫銀四百六十六兩七錢八分九釐七毫四絲
備用銀八十九兩二錢六分九釐三毫一絲三忽
戰船民六料銀三十六兩九錢
科舉禮幣進士舉人牌坊并代石門縣銀二百六十
一兩六錢二分零
會試舉人水手銀二十四兩
武舉迎宴并代石門縣銀一兩五錢六釐三毫四絲
一忽八微五塵
貢院僱稅家伙并募夫銀二兩五錢七分一釐四毫
袍船水手銀七十二兩
以上共實徵銀一千三百九十二兩七錢一分五毫
九忽七微五塵
府縣存留
本府拜進 表箋綾函紙劄寫表生員工食禾委官盤
纒銀二兩六釐三毫
本縣拜賀習儀香燭銀四錢八分
本縣祭祀銀一百四十六兩三錢一分七釐
文廟香燭銀一兩六錢
迎春芒神土牛春酒銀四兩
運司經費銀一百五十六兩
本縣知縣經費銀七百八十九兩四錢
縣丞經費銀七十六兩
主簿經費銀六十九兩一錢一分四釐
典史經費銀六十七兩五錢二分
本縣儒學教諭經寶銀一百四十一兩一錢二分
皂林廵檢經費銀一百兩七錢二分
鄉飲酒禮二次銀七兩五錢
各院觀風考試府學生員合用試卷菓餅激賞花紅
紙剳筆墨銀五兩
季考生員試卷菓餅激賞花紅紙劄筆墨等項府學
銀二兩八銭四分 縣學銀二十兩
歲貢銀四十二兩四錢二分八釐一毫四絲二忽九
本縣新官到任祭門猪羊酒菓香燭銀二兩一錢六
分六釐六毫六絲
本縣陞遷給由官員公宴祭船猪羊等項銀二兩八
錢
本縣應朝官員起程復任公宴祭門三牲酒菓香燭
等頂銀一兩三錢三分三釐四毫
迎宴新舉人捷報旗匾銀花綵叚旗帳酒禮各官酒
席府銀二兩 縣銀二兩
起送會試舉人酒席路費卷資府銀一十四兩 縣
銀八兩四錢
賀進士旗匾花紅酒禮府銀二兩三分釐三毫三
絲 縣銀二兩三分三釐三毫二絲
起送科舉生員酒禮花紅卷資路費府銀七兩 縣
銀二十七兩一錢六釐七毫
廵鹽應捕工食銀一百二十九兩六錢
看守布按分司門子一名工食銀三兩
衝要四舖司兵工食銀一百三十二兩
烏鎭偏僻舖兵一名工食銀六兩
修理府縣公宴家伙器皿銀一兩
修城民七料銀二兩五錢三分四釐七毫
修理本縣城垣銀二十兩
協濟修理烏鎭廵緝兵船銀七兩四錢四分
存縣備用銀三十八兩二錢五分八釐二毫七絲七
孤貧五十名年給布花木柴銀三十兩
孤貧五十名歲支口糧銀一百八十兩
縣獄重囚口糧銀三十六兩
以上共實徵銀二千一百一十八兩九錢三分三釐
九毫二絲五忽九微
又銀九十兩係孤貧口糧米易
又銀八十四兩八錢一分七釐九毫四忽係不入田畝外賦
以上存留等項共實徵銀三千六百八十六兩四錢六
分二釐三毫三絲九忽六微五塵
存留米
解運省倉南白正米二百一十五石原編正白米一百七十五石每正米
一石准徵糙平米一
石八斗共該前數
解運省倉南糙正米六千三百五十六石六斗一升六
合三勺八抄三撮一圭二粟九粒二黍五粞原編正糙米五
千八十五石二斗九升三合一勺六撮五圭
三粒四黍每石加耗米二斗五升共該前數
康熈六年丈量陞科米五百一十四石三斗三合九勺
八抄八撮二圭五粟六粒
以上存留米共正耗米七千六百六石九斗一合五勺
二抄七撮八圭三粟三黍八粞五糠四粃
地丁加閏銀六百七十五兩八錢四分七釐一毫三絲
一忽一微一塵三渺四漠八埃六纖四沙
外賦不入地丁科徵加閏銀一十一兩二錢四分八毫
三絲五忽三微二塵五渺
以上通共額徵加閏銀六百八十七兩八分七釐九毫
六絲六忽四微三塵八渺四漠八埃六纎四沙
起運本折加閏
戶部柴直銀
戶部鹽鈔銀
工部本色熟鐵價銀
工部雕塡匠役銀
工部叚疋銀
工部漁課攺折銀
工部漁膠新增時價銀
順治九年舊編裁剩解部巡司弓兵銀
順治九年裁扣銀
順治十三年裁漕運月糧三分撥還軍儲克餉銀
順治十四年裁扣銀
順治十四年裁膳夫銀
順治十四年裁里馬銀
順治十六年裁布政司都事經費銀
順治十六年裁閏月俸銀
康熈元年裁吏書工食銀
康熙二年裁倉庫學書銀
康熙三年裁訓導門子銀
康熈三年裁齊夫銀
兵餉民壯克餉銀
兵餉會裁冗役克餉銀
兵餉預備米折銀
兵餉原協濟石門縣僱馬今抵兵餉銀
兵餉協濟石門縣今抵兵餉銀
以上起運加閏連路費等項共實徵銀五百一十四兩
三錢七分七釐七絲二忽一微一塵三渺四漠八埃
六纎四沙
又銀一兩一錢六分一釐六毫六絲一忽三微二塵五
渺係不入田畝外賦
漕運加閏糧儲道事轄
隨漕月糧七分給軍銀三十兩五錢八分六釐六毫三
絲三忽係地丁編徵
驛站加閏驛傳道事轄
驛站養膳應差夫一十一名共銀六兩一錢九分一釐
七毫係地丁編
存留加閏
曆日紙料銀
袍船水手銀
布政司經費轎傘扇夫七名銀
理問所經費銀
照磨經費銀
廣濟庫大使皂𨽾隷銀
運司經費銀
本縣知縣經費銀
縣丞經費銀
主簿經費銀
典史經費銀
本縣儒學教諭經費銀
皂林廵檢經費銀
看守布按分司門子工食銀
巡鹽應捕工食銀
衝要四舖司兵工食銀
烏鎭偏僻舖兵工食銀
以上存留加閏共實徵銀一百二十四兩六錢九分一
釐七毫二絲六忽
又銀一十兩七分九釐一毫七絲四忽係不入田畝外賦
田賦下 附鹽政 䘏政 三縣錯壤 釐革
鹽政
嘉興府
明鹽課銀一萬八千六百七十一引五十六觔一十四
兩八錢
海沙塲竈丁原額大丁八百三戶小丁五千七百二
十戶
歲辦鹽二千七百七十八引九十六觔四兩有奇內本
色一千九百八十六引一百八十六觔四兩二錢
該銀一千一百九十一兩八錢零 折色七百九
十一引三百一十觔該銀
四百七十五兩六分零
鮑郞塲竈丁原額大丁四百一十丁七分零小丁三
千七百四十一戶
歲辦鹽一千五百六十九引七十八觔一十四兩有
奇內本色七百八十八引三百七十六觔零該銀四百七十三兩三錢零 折色七百八十引一百二
觔該銀四百六
十八兩一錢零
蘆瀝塲竈丁原額大丁二千一百三十九戶小丁八
千六百一十一忽
歲辦鹽七千六十六引一百六十二觔二十四兩三
錢內本色四千二百五十一引二百九十八觔二兩零該銀二千五百五十兩四分零 折色二千
八百一十四引二百六十四觔零該
銀一千六百八十八南七錢九分零
批驗所原額一十八萬六百五十引前次加銷一萬
五千三百四十引後減去一萬二千五百八十六引
帶銷二千七百六十二引共銷一十八萬引每引餘鹽銀一
錢六分五釐六毫二絲五忽引
價銀二分三釐紙價銀一分
杉靑閘王江涇兩巡司年各限獲鹽七萬二千觔船
各九十六隻
海沙塲領團十三草蕩四百四十六頃納蕩價一千
一十九兩六分零
鲍郞塲領團五草蕩八十二頃三十六畝零納蕩價
六十八兩三分
蘆瀝塲領團十二草蕩一千七十四頃四十五畝零
納蕩價一千五百一十九兩八錢九分
國朝鹽課銀一萬一千七百七十四兩四錢八分一釐七
絲七忽四微四塵
車珠銀二百兩一錢六分六釐一毫七絲八忽三微
一塵六渺四漠八埃
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一萬八十七兩五錢八分四
釐七毫
補徵商稅銀九十五兩六錢一分七釐五毫
包補各塲竈丁優免銀一千五百九十一兩二錢七
分八釐八毫七絲七忽四微四塵
近塲爲濱竈遠塲爲水鄉竈濱竈煑鹽水鄉竈出
工米後濱竈逃亡累及水鄉乃令水鄉納折色總
催侵蝕
爲多
嘉興縣
明海沙塲鹽課司額鹽一千雨零六十六引二十觔
鮑郞塲鹽課司額鹽三百四十二引三百五十觔
蘆瀝塲鹽課司額鹽七百四十九引三百六十觔五
兩
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八百九十八兩七分六
釐二毫水鄉草蕩包補銀以三分之一解京二分給客
國朝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如前
車珠銀一十五兩二錢六分七釐二毫九絲五忽四
微徵完解運司解部
補徵商稅若干包補各塲竈丁優免銀若干
額設鹽捕一十四名每名七兩二錢該銀一百兩八
錢遇閏加銀八兩四錢年限功鹽七萬二千觔船九
十二隻
秀水縣
明海沙塲鹽課司額鹽六十五引二十觔
飽郞塲鹽課司額鹽一百五十九引二百觔
蘆瀝塲鹽課司額鹽三引一百二十一觔七兩
西路場鹽課司額鹽三引一百二十一觔七兩
額徵水鄉竈丁監價不敷銀三百三十七兩八錢三
分五釐三毫
國朝額徵水鄉竈丁監價不敷銀如前
車珠銀五兩七錢四分三釐二毫五微徵完解運司解部
補徵商稅銀若干包補各塲竈丁優免銀若干
額設鹽捕一十四名每名七兩二錢該銀一百兩八錢
遇閏加銀八兩四錢年限功鹽七萬二千觔船九十
二隻
嘉善縣
明無塲無竈
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二百六十兩三錢三分
四釐三毫
國朝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如前
車珠路費銀四兩四錢二分五釐六毫八絲三忽一
微七渺四漠八埃
補徵商稅銀若干包補各塲竈丁優免銀若干
額設鹽捕一十四名每名七兩二錢該銀一百兩錢
遇閏加銀八兩四錢年限功鹽七萬二千觔船九十
二隻
海鹽縣
明海沙塲歲辦折色鹽七百九十一引三百一十觔銀
四百七十五兩六分零本色攺折鹽一千九百八十
六引一百八十六觔四兩二錢零銀一千一百九十
一兩八錢零
鮑郞塲歲辦折色鹽七百八十引一百二觔銀四百
六十八兩一錢零本色攺折鹽八十八引三百七十
六觔銀四百七十三兩三錢萬曆間訂正鹽規課額
并本縣包補鹽課本折五千四百五十一引後加三
百一十二引
本塲每年產鹽一百七十三萬四千九百觔內除銷
原額引該鹽一百六十三萬五千三百觔餘鹽九萬
九千三百觔加帶銷三百三十二引
額徵水鄉竈丁監價不敷銀三千五百九十四兩六
分一釐一毫
國朝鹽課銀四千三十七兩八錢四分八毫八絲
車珠銀六十八兩六錢四分三釐二毫九絲四忽九
微六塵
水鄉竈丁監價不敷銀三千五百九十四兩六分一
釐一毫
補徵商稅銀四十四兩三錢一分七釐五毫包補海
鮑蘆三塲竈丁優免銀三百九十九兩四錢六分二
釐二毫八絲
車珠路費銀六十八兩二錢四分三釐二毫九絲四
忽九微六塵
額設鹽捕一十四名每名七兩二錢該一百八兩遇
閏加銀八兩四錢 年限功鹽七萬二千觔 船九
十六隻
澉浦海口二巡司每司額設弓兵三十四名每名工
食三兩六錢年限功監七萬二千觔 船九十六隻
年額肩引一千道例督商人在運司辦課請引到縣
掛號依限換給肩挑行銷食鹽
平湖縣
明蘆�瀝塲歲辦額鹽一萬五千五百一十引五十九觔
二兩五錢宣德五年分屬本縣
廣陳塲額鹽一十四萬四百九十七石四斗六升六
合正鹽一十萬六千八百四十二石二斗八升一合耗鹽二萬二千五十二石六斗八升五合額設巡
鹽民壯每季限鹽一萬八
千觔遇閏〓鹽六千觔
額徵賞課銀二百一十一兩二錢
行鹽小票每年限稅四千張每張三分天啟元年裁革
乍後二所每年各限鹽一千二百觔萬曆中奉議攺折
國朝鹽課銀六千二十七兩三錢一分七釐五毫九絲七
忽四微四塵
車珠銀一百二兩四錢六分四釐三毫九絲九忽一
微四塵九渺
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四千七百八十四兩二錢一
釐
補徵商稅銀五十一兩三錢
包補竈丁優免銀一千一百九十一兩八錢一分六
釐五毫九絲七忽四微四塵滴珠銀一百二兩四錢
六分四釐三毫九絲九忽一微四塵九渺在民粮地丁項下徵
納運司
解部
額設鹽捕一十四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該一百
兩八錢年限功鹽七萬二千觔 船九十六隻
乍浦白沙灣二巡司弓兵三十一名每名工食銀三
兩六錢 年限功鹽三萬九千觔 船五十二隻
石門縣
明海沙塲鹽課司額鹽一百七十三引一百六十觔
蘆瀝塲鹽課司額鹽七十五引五十五觔
鲍郞塲鹽課司額鹽一百六十二引二十觔
橫浦塲鹽課司額鹽五引一百七十觔
西路塲鹽課司額鹽五引一百七十觔
額徵水鄉竈丁墮價不敷銀一百一十八兩四錢六
分二釐一毫六絲二忽九微
國朝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如前
車珠銀二兩一分三釐八毫五絲五忽七微
桐鄉縣
明歲支食鹽五引九十三觔二兩每引計二百觔共一
萬九十三觔二兩
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九十四兩六錢一分四
釐七毫
國朝額徵水鄉竈丁鹽價不敷銀如前
車珠銀一兩六錢八釐四毫四絲九忽九微徵解運司解部
卹政
嘉興府
嘉興縣
養濟院鹽倉坊小鹽倉橋東舊在春波坊天馬橋直北
宋爲廣惠院元爲孤老院明攺今名宣德庚戍分縣
後嘉秀共之萬曆中知縣顧雲程以舊址屬秀水而
別建於此有官廳官房孤貧口粮詳田賦
漏澤園宋崇寧三年二月詔天下州縣置漏澤園殯客
死無歸者今名義塚一在縣南海鹽塘一在縣東白
蓮寺東一在德化一都地字圩一在胥山六都西來
字圩一在長水二十一都張一山字圩
廣孝阡
皇淸康熙十一年巡撫范行縣建立瘞暴露棺骸卽白蓮
寺東漏澤園爲之
秀水縣
養濟院在春波門外春波坊嘉興縣地
漏澤園舊設共二百二十一畝四分九釐
象西區十四冊雲二字圩二十二畝
零東都舊立義塚四十二畝坐落東區餘字圩
雲五區北騰圩一十四畝二分六釐
柿七區一畝坐落上冊收字圩
柿八區八冊辰字圩一十畝六分三釐
伏九區二十二畝坐落三冊收字圩
伏三十區九畝八釐三毫坐落三冊鉗字圩
永一區義塚二十四畝四分坐落下四冊
思西區一十畝一釐坐落六册東潜圩
象西區四畝四分五釐
象東區二十二畝九分七毫坐落本區條字圩
零西區九畝一分五釐五毫
零五區三十六畝四分一釐
伏九區二畝坐落十二冊四甲
思東區一十畝三釐坐落十二冊
思西區九畝五分
麟六區四畝六分五釐毫
新置漏澤園共六十二畝六分三釐六毫
白六都六畝三分三釐坐落七冊收字圩
象西都三畝坐落十五冊五甲
又七畝六分一釐二毫坐落本區一冊三甲
零東都三畝八分一釐坐落本區六冊秋字圩
柿八都新報徐楠地二畝五分徐椿地一畝五分陸
淸地四畝蕭二郎地一畝二分五釐共九畝二分
五釐俱坐落十四冊陽字圩
又賀九冊七甲姚一女地一畝六分沈阿小地九
分二釐沈汀地二畝一分六釐六釐馮道地一畝
三分共六畝八釐六毫俱並際相連
永三十都一畝二分坐落本區四冊
永一都二畝坐落十五冊四甲
思二都三畝一分坐落十四冊正陽字圩
林六都九畝六分三釐五毫坐落小露字圩
又四畝三分六釐五毫坐落本區八冊八甲
又三畝七分
又一畝五分七釐在城都九分七釐八毫坐落碧
漪坊
廣孝阡
皇淸康熙十一年巡撫范行縣建立在北門外杉靑闡右
坐落永一都十三冊張字圩基地三畝三分里民俞
嘉善縣
養濟院舊在東門外今在縣東梅花里
漏澤園治東郭外
廣孝阡
海鹽縣
養濟院治東門外一里明洪武中知縣王文建嘉靖中
移東門東北濠上
漏澤園南北郊各一西郊三
廣孝阡
皇淸康熙十一年知縣張素仁奉巡撫范建立捐俸買地
二畝二分爲之邑生石楷捐地一十二畝里民儲廷
璣捐田二畝九分
平湖縣
養濟院舊在治西二百七十步今移北門外
漏澤園凡十一所
一在西門外舊倉基
一在十九都獸字圩
一在二十三都野橋
一在二十四都
一在登淸滙
有慶捐助
一在郁字圩
一在環堰
一在乍浦外教塲西
一在乍浦湯山
一在東湖飛錫庵北
一在東湖徐府義塚
廣孝阡五
一在縣治南商人方聘捐立
一在縣西南里民郭君端捐立
一在四顧橋
一在廣陳
一在靑蓮寺俱康熙十一年知縣陳孚宸奉巡撫范
建立
石門縣
養濟院治東北三百步宋名安養院
漏澤園
南義塚在吳橋西
北義塚在治北福嚴渡
東西二義塚俱奉文續置
廣孝阡四
一在南門外
一在北門外
一在福嚴渡
一在玉溪鎭俱康熙十一年知縣杜森奉巡撫范建
立
桐鄉縣
養濟院治西北里許
漏澤園舊義塚七
一在邑厲壇側
一在附郭東南二里
一在皂林鎭西一里
一在靑鎭南栅龍舌頭
一在募化鄉
一在千金鄉獨園港口
一在濮院鎭西南以上俱明正德九年立
新義塚一在濮院鎭西寺浜崇禎年置
三縣錯壤
會勘議畧 明鄭振先
按嘉自宣德年間析爲秀水又析爲嘉善分縣時始
謀不臧三縣田粮相錯無辨所從來久矣萬曆辛巳
奉公令均田嘉以短弓丈量積餘至數萬民間田窄
名爲有餘實則不足且凜凜懼加賦郡稱不便因令
覆丈則弓准而田數復縮主者慮無以報當事仍照
原丈冊報而以餘田攤減槩縣巨好遂乘爲好府欺
隱無筭然營弊總在本縣籍中自金圻事敗清出隱
田一千三百畝有奇鄰邑聞而思攘之至是特起爭
田之議然不聞與國欲襲而有焉亦足異也本縣雉
疆自守義不得割分土爲得于鄰請行會勘維時秀
州鄧君偕余持論甚力余綜覈終始稽查冊籍悉炤
萬曆八年原冊而論始定是役也始國人奔走如狂
公移案牘累歲絡繹官民交困比議平之日晏如也
自辛巳距今癸卯踐更凡三竣事矣追維往事繼以
太息
看得三縣田粮互相開推卽互相欺隱弊自萬曆九
年丈量之後爲甚而兌粮不兌田則未丈量之前巳
然誠如嘉善志所云嘉善城內之地亦有嘉秀之粮
者田存嘉善粮存嘉秀其來遠矣今議正疆界以清
欺隱竊謂疆界當正而原額亦不可不查葢嘉善由
嘉興分出與他縣分土分民者不同戶口紛糾多有
田地在嘉善界內戶籍粮差俱在嘉興者此當以原
額論不當以疆界論也今據嘉善開田冊籍大較與
先年該縣關送之冊相倣據通國之口俱稱嘉善人
民丈量以後思避重就輕乘原額在嘉善合于嘉興
縣完粮彼縣一併混行關推而實未嘗入嘉興縣額
只宜彼縣自爲查覈若嘉興則皆原額之田無可查
矣常情必巳有餘而後推以與人嘉善旣稱缺額何
以推與嘉興彼時豈不議及疆界耶不然原額旣不
在嘉興田地又坐落嘉善先年必無無故而輕擲一
萬三千餘田之理彼時里逓豈不能具呈耶事千田
糧議欲平查欲細必令嘉善縣將今關取嘉興一萬
三千餘畝原冊細行參對要見各田先年係何人戶
名立于嘉善何都啚何里長甲下何人避重就輕開
推嘉興遂一根究來歷如嘉善先年原額所有卽應
攺正如嘉善原額所無則開復者何名開推者何據
耶至關冊中無都啚無戶籍如曹七馮瑞等田無從
查理如潘倫一戶此照先年開冊餘開田六十畝無
從賠補舊關冊註重誤不入額者今復行關取先年
巳收囘六百餘畝亦復行關取未審嘉善巳收者何
人欺隱欲著本縣何户虚賠又未審前田在三萬餘
畝之外抑亦在三萬餘畝之中恐嘉善未及查覈致
本縣無據推除有不容不嚴覈其端委者然此猶以
新奉行之關冊論也參之先案萬曆十二年嘉善印
信刊行由票開丈實田地等六千二百九十四頃一
十一畝七分比照嘉善原額田地等共六千二百六
十二頃六十二畝有奇巳餘田三千一百四十九畝
有奇矣十三年里逓邵廷梧等忽有虧田五千六百
餘畝之呈十二年何以餘十三年何以虧也維時卽
彼縣里逓之呈詞卽彼縣官司之查覈巳經本府覈
議院道詳允在卷卽以虧田三萬餘畝昔之虧少何
憑今之虧多又何說也十三年查覈之後嘉善淸出
馬瓚等欺隱田三千二百一十六畝有奇嘉興秀水
共存回嘉善一千三百五畝有奇共四千五百二十
一畝有零彼縣公佔一千七十二畝有零又有細積
田九十畝九分是十四年間嘉善田糧又經足額矣
十五年嘉善刊定碑式開載田地等共六千二百七
十頃一十九畝九分五釐四毫比照嘉靖三十三年
以後田額共六千二百六十九頃四十一畝一分八
釐八毫尚餘田七十八畝有零經十二年來遂致有
三萬餘田虧額未審何以補田于既虧之後虧數反
什伯于未補之先也再查得嘉善申文中見有欺隱
田三千四百餘畝未經清覈卽以今日申文爲據總
之虧田三萬餘畝耳今盡欲取償于嘉秀矣則續清
欺隱之田額內耶額外耶嘉善旣有隱田三千四百
餘畝則關㑹兩縣數內應除却三千四百餘畝未審
兩縣中應于何縣除去一縣中應于何都屙何户下
除去必先查明而後可議復額也又查得嘉善志書
稱丈後虧田將草蕩一萬三千餘畝悉步作田又復
虧額五千六百八十四畝有奇夫志書似覈巳卽以
志書爲據連蕩筭虧亦止共虧一萬八千六百餘畝
並無三萬餘畝虧數且蕩亦安得無糧而嘉善大調
圩呂字圩律字圩成字圩遷中區東根西根二圩遷
北區西落等圩或將二畝折一畝或將一畝五分折
一畝共折田一千九百一十八畝有零未審奉何衙
門詳允折算何以虧額而以蕩爲田又何以餘額而
以二畝爲一畝其十三年所補四千六百餘畝又未
審作何歸著而碑式又與志載相懸是嘉善一縣中
或處其肥或處其瘠巳不勝偏累且有欺隱未明者
何况三縣之錯雜哉再照頃奉府帖嘉善申稱有虧
額四萬六千九百餘畝之說是又不止三萬餘畝矣
竊恐虧數可曰由寡而之多田地終難自無而之有
失今不覈長此安窮且也以嘉善縣萬曆十二年由
栗合之今日則由栗中餘田三干一百四十九畝有
奇續清出關囘細積共四千六百一十一畝有奇見
隱田三千四百餘畝折筭田一千九百一十八畝共
該比照原額該餘田一萬三千七十八畝有奇皆係
由票卷冊碑式傳志所載班班可考以視里逓任臆
呈詞可憑不可憑則有間矣若乃疆界之淆獨嘉與
嘉善哉本縣界内有秀水田七千四百三十二畝八
分五釐四毫海鹽田三百六十三畝四分五釐一毫
平湖田一千一十六畝五分五釐桐鄉田一十九畝
五分六釐二毫並非交界地方亦疑若從天而墮者
又何以故設本縣亦爲正疆界之說不幾紛紛擾擾
五縣之民日相尋爭奪無巳時乎議上三臺兩道郡
伯諸公深然之咸下檄㑹勘則郡貳朱公别駕曹公
司理王公海鹽令李君平湖令林君石門令陳君桐
鄉令謝君偕嘉善令余君秀水令鄧君及余齊謁城
隍廟率三縣士民弔府縣志書及各項田籍備查田
額緣由主照萬曆八年原冊之說其議曰嘉秀善三
縣田糧自宣德五年間分縣迄萬曆八年不聞有虧
額不聞有欺隱也紛紛爭論自萬曆九年丈量始葢
緣三縣地本接壤民多寄庄有户在嘉秀田在嘉善
者亦有户在嘉善田在嘉秀者其原編糧額不同三
縣田糧獨嘉善稍重而閭里之輸納者思欲乘間而
爭業有年矣巳三縣寄庄人户各因納糧不便爲兌
換之說又因規則不等爲貼役之說奸頑乘之影射
其閒弊竇種種伏矣巳奉文清丈三縣關㑹各歸原
籍彼此盈縮不無異同而益以開議端矣以彼士民
中廹于糧額之獨重而外借于互覓關㑹之未明夫
安得而黙黙哉故自清丈之後爭者數年嘉秀原未
嘗以寸土相加遺而嘉善糧里因于萬曆十三年請
復舊額曾奉院道批詳一時士民舉手相慶不意行
甫朞年尋用新冊而爭者復如昨矣自是十數年間
在任者往往慮事體之重太致積弊久沿遂激而有
嘉善士民之請及萬曆二十七年任事者有鑒遷延
之耽誤竟㑹勘未遑遂又激而有嘉秀士民之爭當
此就中調停似有未易處者欲割此以予彼不無制
肘之虞欲履畝而稽田恐啟攘臂之釁且事體久而
莫决將物情漸以滋疑及今計惟有復舊額一策如
三縣士民所請者葢嘉善之向執爲辭秪曰虧額今
據萬曆八年以前實徵冊稱足額也萬曆十三年照
舊冊行又稱足額也則何不就人心之素相安者以
慰人心也嘉善冊不用新而用舊矣嘉秀亦如之前
此互換者無論關㑹者無論悉如原載實徵之數而
止各無那移各無虧欠卽有神好安所肆其欺則又
何不就三縣之均相安者以足三縣也總以萬曆八
年各縣實徵冊爲據間有一二遺失差訛則取自隆
慶五年與萬曆十三年冊以備叅考當各縣㑹勘時
三縣官民具在詢之嘉秀父老曰便詢之嘉善父老
亦曰便卽三縣官亦同聲稱便固知决數年之積案
安諸邑之人情無如此策矣又郡貳朱公覆勘得三
縣田糧彼此混爭查本府卷宗萬曆十三年嘉善縣
人民邵廷梧金子鯤等告稱嘉善縣缺田欲于嘉秀
二縣開補當蒙前撫院溫批前任龔知府卽發嘉秀
二縣查議已經嘉興蔡知縣秀水署印周通判各行
查明其應還嘉善者俱巳關囘又經龔知府審明攺
正內稱嘉善缺額隱弊自在彼中又允縣申議照萬
曆九年以前未丈量舊冊完糧庶奸弊難容成案具
在無庸復爭宜如七縣議本府覆呈二道看得三縣
田糧徵輸之額所從來久矣惟是糧有輕重之殊故
奸豪有飛詭之弊蓋乘萬曆九年丈量時倡兌換貼
役之議以行欺隱影射之謀而田糧不明致嘉善有
虧額之訟乃先是有司慮難調停者竟置之不爲處
分而圖速于竣事者復率爾未遑㑹勘復致三縣士
民彼此互爲呈訐迄無定論業經㑹督該府同各該
廳及各縣正官公虚勘報兹據議令各照萬曆八年
以前實徵冊額徵輸三邑薦紳士庶同口稱便群將
既皆樂從相應如議轉請合照今議以萬曆八年舊
額徵輸永爲遵守則不待割此予彼而額自足無煩
履畝丈勘而弊可清矣奉撫院劉公按院李公鹽院
葉公各詳允在卷均相遵守也
閱嘉善士田新志述 明岳元聲
釐奸剔弊盛舉也徵書覈實大義也明明世界朗朗
人心誰爲奸豪作俑而障之豈不聞有三尺在第事
必著實須憑公案謹備嘉善土田新志附以公心公
見惟當事神明採焉
按嘉善土田丈後新志區有區額圩有圩額業戶有
戶額盈虛實數一覽燎然愷悌君子卽據本縣土田
一呼各各圩長各各圩長開各各業戶某業戶存田
若干某欺隱田若干但一覈實奸豪欺隱洞若觀火
矣紛紛籍籍道傍之築寧有巳時我儕食土之毛何
忍坐視而無惻然謹述
宣德嘉禾郡邑經界錯壤指掌圖引 岳元聲
啚何昉乎昉我太祖洪武十四年區定版籍誌故稱
國朝何稱宣德郡本嘉興一邑宣德四年詔大理卿
胡槩檢察兩浙以郡所領縣齒衆賦繁地廣割嘉興
西北境爲秀水割嘉興東北境爲嘉善沿革至今爲
三故稱宣德也何稱經界如今有司所存架閣魚鱗
流水冊是也魚之有鱗也鱗鱗相續也流之有水也
源源匪截也恐諸侯之害巳而去其籍以存其經之
之義也經界又何以名錯壤也與地犬牙相錯嘉一
邑割爲三邑郡如鼎三邑如鼎三足錯繡一鼎而三
足非三足而三鼎也三足而各一鼎截然胡越此必
荒服之外而後可然則錯壤之爲經界也九州萬國
自古巳然我國家亦因勢沿革之耳况吾嘉邑一塊
土一包而三割者乎其方圓平直不能以公輸用繩
墨也塗之人而知之矣若曰仁政必自經界始如饑
說食焉得能飽盖善乎吾夫子少之言曰其如示諸斯乎
指其掌因作指心年掌啚以效婆心之義
郡邑經界錯壤飛指掌圖引 岳元聲
武塘丁大司空爲本邑桑梓田糧計至畫圖畫策費
一片苦心吾儕若用褊心掏氣不成司空之美非仁
也若用依回將順更成司空之過非義也經界啚錯
壤啚犁然具在神而明之與民宜之恭聽履仁蹈義
司世柄者
經界圖說 岳元聲
據嘉善啚稱本縣疆界田影射嘉秀共三萬三千五
百畝而嘉秀之民則以爲如嘉善之嵌入于我二邑
也果影射乎抑嵌入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安
所置吾辨詢之父老掌故有言必須覈實萬曆八年
未丈量以前賦役實徵舊冊果有影射卽歸嘉善能
煩多詞萬一信如嘉善之嵌入者而一槩以正疆界
爲題目則嘉秀疆界亦將比類而正之乎恐正之而
不勝正𣏌人山之憂紛紛寧有巳時物須反照事要並
觀以陳芻蕘于採風君子云
錯壤圖說 岳元聲
嘉善無故爭田執言經界若謂壤土之錯不以邊而
以腹不以圩而以隴似與犬牙之錯殊跡其著書立
言其說甚辦庸知矯稱詭托于事甚非夫嘉興秀水
嘉善始固一邑也一邑之中都啚之內互相券易更
相推收有籍在一都而收坐落二十都三十都之田
者有籍在三十都而收坐落一都二都之田者一年
一造以籍爲定照籍索賦亦照籍編里未有問及坵
叚坐落某處者國制如此何地不然是以我郡舊止
嘉興海鹽石門三縣彼此疆界截然卽相錯止在邊
鄙所謂隔縣不得推收者也若秀水嘉善從嘉興分
出平湖從海鹽分出桐鄉從石門分出則壤土之錯
自然不止於邊而腹不止于圩而隴葢自洪永以迄
宣德承平旣久券易推收互雜自多而分縣之時止
是以户籍爲定豈其履畝割裂如鴻溝爲界者哉卽
今平湖安海鹽桐鄉安石門未嘗爭及疆界而嘉善
獨發難端眞可詫也且嘉秀嵌入嘉善者旣爲圖而
名之曰影射嘉秀矣嘉善嵌入嘉秀者何不併列之
圖而亦名之曰影射嘉善乎我兩邑人文否塞何敢
輙與嘉善爭衡而錯壤啚具在則願持平當道兩存
而互觀之其多寡不等者則附郭大戶自多田連郊
遂之外而村落市鎭自少負郭之良理尤甚明也雖
然自宣德四年分縣以至萬曆八年一百六十餘年
間民安堵也自萬曆九年丈量以至二十八年二十
年中民亦安堵也乃二十八年袁了凡突發此議而
又以萬曆九年丈量關推爲詞暗行申詳明肆欺奪
說者謂時有承望當途之意而欲中其禍于沈司馬
者又有謂了凡謂字等圩腴產皆三折二折懼不免
于鄉評而欲取此以補彼者第了凡與丁大司空平
生自許皆夙抱經濟而憂先桑梓者當萬曆九年丈
量時了凡正孝廉家食大司空正御史在告坐視三
萬三千之關推而不爲一白豈是時桑梓之憂未甚
痾煉將應推應關無可爲詞也丈量久定黃冊再造
越二十年而了凡忽生無風之波于東征斬蛟之後
覆議又定黃冊又造又越十四年而大司空復申前
議于南都大拜之時我兩邑士民未得其解錯壤回
謹列左方
指掌直說 岳元聲
說曰武塘所以膚愬上聽嚇我士民者其說有三一
曰欺隱二曰原額三曰經界隱折多于嘉秀而欺隱
說窮原額自報數足而原額說窮惟有經界二字硬
作大題目籠罩人眼只恐錯壤啚出而經界說又窮
矣太平烟雨擾作江河橫流指點之閒當必翻然攺
悟
欺隱直說 岳元聲
欺隱積蠧最可恨者小則飛詭灑派一人之田而散
作千家百户大則脫漏户籍千百畝之田而絕無一
姓一名有丁不臣有糧不輸此弊極矣邑邑曾有之
三邑恐不免焉欲淸弊源必各自本邑始因噎而廢
食此又藉𭁵㓂兵而資盜糧也若曰彼邑之夫如李疇
其奸者爲此邑投欺隱主卽主者受者往矣戮及其
子孫誰得而干諸
淸田說 岳元聲
慨江陵淸丈初𫝹念本以淸欺隱何嘗非良法美意不
悟奸書積猾卽借江陵爲逋逃藪紛紛至于今日遺
害未消雖然卽有怨毒江陵者可謂江陵盡收天下
版籍取之荊州耶此江陵不學無術而可爲浩嘆者
也嗟嗟江陵以良法美意鼓天下能吏尺尺寸寸以
相國行隷𨽾首之筹以告聖明而不能免于武塘數十
年後之爭司空以勝心浮氣驅一邑士民蜂屯蟻聚
用經生作紙上之談以聳觀聽而欲一朝取鄰封三
萬三千五百餘畝之田如取諸寄按啚索驥驥宛然
啚中刻舟而求劍劍去久矣湯湯流水何故彼岸彼
岸不遠方册早辦誰去其籍一回一嘆人存政舉民
人永奠
國制魚鱗版籍祖冊定式啚說 岳元聲
兹啚何啚也倣國制魚鱗祖冊方式而爲之啚啚式
何式也啚式上下長短廣狹無二式也啚式四至東
西南北無二式也啚書都啚扇册無二式也啚書田
地山蕩灘浜公佔積荒義塚無二式也啚末書外縣
田三字復于外縣田項外列爲數欸曰某縣田某縣
田不一而足明外縣之隸版籍者無二式也此外縣
田也疆界內乎疆界外乎疆界無內外乎無二式也
司空昌言于嘉善士大夫曰吾司空臥榻之側豈容
他人鼾睡外縣田我不爭之疆界内誓不止也我不
以頭目腦髓取之誓不止也嘉善士大夫復昌言司
空之言曰我與司空共臥榻之側吾僭豈容他人鼾
睡外縣田我不共爭之疆界內誓不止也吾不共以
頭目腦髓取之誓不止也諺有之官大好吟詩力衆
能扛鼎以司空取三萬三千五百餘畝之田反掌也
城中三老致謝司空曰人謀鬼謀計則得矣其如我
國家頒行各省魚鱗版籍無二式司空擡版籍于私
問毀其方式誰知天留遷西冊具在不肖等迂腐不
忍見此格外舉動謹依嘉善縣遷西區魚鱗祖冊一
本刻爲一圖以明愛禮存羊之義司空又何說之辭
嘉善縣疆田界內魚鱗祖冊本縣原註外縣用三字
圖總式說 岳元聲
式如嘉興秀水平湖華亭一一刋刻臚列四縣錯壤
疆界𣣇欵目兩京十三省颁布册式同然卽嘉善遵國
初令甲如嘉善遷西版籍一本見在司空以大官威
靈箝制縣官令心腹俞汝猷朱諫等將前冊籍擡出
擡入冊頁數時割時補毀其總冊另造丁冊強勒縣
印于慈雲寺註啚立說密造嘉秀無糧田三萬三千
五百餘畝俞汝猷等本丁司空等揭哀哭萬狀一朝
乍敗倡亂道府縣強劫鄉紳雄心未厭號訴洶洶經
國君子一覽嘉善遷西區魚鱗有總一冊磨勘到外
縣田三字靑天有眼尚可謂司空長者不欺人也
嘉善縣疆界內魚鱗祖冊本縣原註本縣有總冊
圖總式說 岳元聲
式如田地山蕩灘溟積荒公估義塚一一刋刻臚列
四縣錯壤疆界款目兩京十三省頒布冊式同然卽
嘉善遵國初令甲如嘉善遷西版籍一本見在司空
以大官威靈箝制縣官令心腹俞汝猷朱諫等將前
冊籍擡出擡入冊頁數時割時補毀其總册另造丁
冊強勒縣印于慈雲寺誌啚立說密造本縣虧額田
三萬三千五百餘畝俞汝猷等本丁司空等揭哀哭
萬狀一朝乍敗倡亂道府縣強劫鄉紳雄心未厭説
訴洶洶經國君子一覽嘉善遷西區魚鱗有總一冊
磨勘到本縣總數目青天有眼尚可謂司空長者不
自欺也
此善邑毀籍壞田自欺啚冊葢萬曆丁巳季春嘉
秀二邑所公述以合之田夫野老以白之仁人君
子以矢之天地鬼神而行獻之聖明君父畫一焉
無一字欺者卽善邑亦不能以欺人故曰自欺也
中稱袁誌者卽當曰折田自肥鼓煽愚民之所作
也稱丁啚者又當曰誤信奸民妄執疆界之所作
也此直就誌論誌就啚論啚特存其跡廣其制而
善之欺與嘉秀之無欺巳了然在目絕非嘉秀所
創爲卽謂善邑自公述焉可也嗟乎此丁巳刻耳
前乎此爲萬曆庚申爲己亥爲癸卯爲丁巳以迄
今勘結四番閱年五十當日作邑者此巳憬悔自
引卽此刻亦相忘何有謂可言歸于好矣詎意天
不悔禍後搆難端誑聖明而毒黎庶俾七十年置
閣之陳板復出而新之以欺不欺鳴豈得巳哉伏
望賜覽鉅公憐察民隱維持淸議以了此屢結屢
興之積案豈惟二邑是幸將世道實嘉賴之
嘉秀善三縣關㑹田糧七辨 明王儒
一據嘉善縣呈稱欲遵疆界前件照得畫野分疆惟
是獨創縣分界限均齊可無錯雜嘉興縣地方遼曠
國初原無秀水嘉善名色户口繁多隨民置產自宣
德五年析爲秀水爲嘉善按籍分民隨民分土惟一
縣人民析而爲三故三縣田地混而難一傳世久遠
卽守成子孫無所稽查展轉變更卽見在業主不知
來歷沿習一百七十餘年非始近冊以故嘉靖年間
丈量扒平二太俱順民情不強歸一如平湖係海鹽
分出平湖界内有糧收海鹽者而海鹽北鄉亦有平
湖之田桐鄉係石門分出桐鄉界內有糧收石門者
而石門東門亦有桐鄉之田若執泥域地則嘉興縣
治學倉見在秀水必遷出東門外而後可秀水養濟
院見在嘉興必遷入郡城而後可犬牙繡錯七邑皆
然今該縣獨欲弔取鄰縣額田以正疆界必致抖亂
朝家版籍攺造後湖黃册藉令題請申畫恐終未易
更張蓋久則難變便則當仍漸積之勢然也以是知
彼中里逓倡爲遵疆界之說者謬也一據嘉善縣呈
稱欲復原額前件照得縣必有糧糧必有額嘉善縣
初析原額田地共六千二百六十二頃六十二畝零
萬曆九年丈量以前田額共六千二百六十九頃四
十一畝零是浮于初額也十二年印信頒行由票開
載丈實田地共六千二百九十四頃一十七畝零是
浮于舊額而尤浮于初額也十四年蔡令暗申三院
弔去嘉秀田共一千三百零五畝是額外攘奪也十
五年題准刊定碑式開載田地共六千二百七十頃
一十九畝零是益之以一千三百零五畝而反漏報
田二千三百九十八畝二頃共漏報田三千七百零
三畝碑雖稍減于由額而猶浮于初額與舊額也初
額在析縣之時舊額在丈量之先由額及關推在丈
量之後報額刊碑在關推之後該縣田額虧乎不虧
乎當復乎不當復乎另有查出欺隱筭積折拆公佔
未清等項通筭除足原額外共隱過田一萬二千三
百餘畝俱有由帖碑式卷冊存証及查嘉善新志章
令疆界議中言十二年袁鄉宦請去嘉秀田三千三
百四十畝一分亦匿不入額則又在隱田一萬三千
三百餘畝之外也自應清查入冊泒徵則額溢糧輕
官民兩利今鉅猾欺隱妄欲攘奪弱肉強食誰肯甘
心以是知彼中里逓倡爲復原額之說者謬也一據
嘉善縣呈稱丈量後于嘉秀二縣初關續關推去太
多關回太少以致虧額前件查得萬曆九年奉文丈
量嘉善圖長有稔知田在嘉善糧在嘉秀而丈入兩
縣者有不知而誤丈入嘉善者有明知而故丈入嘉
善者有失報而併丈入嘉善者錯報而誤丈入嘉秀
者有妄報而故丈入嘉秀者陸續查明攺正故有初
關有續關大約關過田畝故老傳聞析縣時以籍爲
定故有舊籍占嘉興新籍占秀水或千畝之家或百
畝數十畝之家房屋世業在郡城內外而祖宗墳墓
子姓住址或一二畝或四五畝先置在嘉善界中常
情安土重遷又難棄多就寡不得不告存嘉秀者又
有仕宦世胄軍匠等户舉監生員吏承等項起家本
庠出身本啚𨽾隷戍本所發遣本甲頂祖役而田地則
在新析界中一或撥籍將不便于優免不便于承襲
不便于勾稽不便于納班勢不得不仍舊貫者又有
殷實之家人丁繁衍國初老户世世合併當差糧里
極重苦役皆其應充爲齊民巨擘如先年懷十萬等
不忍又令竄名新縣復以大戶編苦役而重累之者
又有既以嘉興舊籍撥入秀水似難以秀水新籍中
有彼界零田再撥嘉善一戶驟剏兩籍上必體恤調
停籍不去而田在彼中者併存秀水矣人情不甚相
遠卽析縣在今時司民牧者不當如是耶故嘉秀多
嵌入嘉善之田而嘉善亦有嵌入嘉秀之田者出自
互換居多緣辦糧不便彼此願充因糧重輕而有貼
價秀水糧稍輕換嘉善糧者每畝貼銀一錢惟膏腴
相當換者頗多故關囘二千六百餘畝非以無影避
而多嘉興糧又輕換嘉善糧者每畝貼銀一錢五分
惟肥瘠相懸換者頗少故關囘六百八十餘畝非以
有影避而少此濫觴于嘉靖而沿習于萬曆每于大
造照換頂收分毫無錯此樂于輕而彼亦不嫌于重
並無後言故隆慶造冊嘉善額糧不失則以前互換
無弊可鏡無容覆覈以滋煩擾矣惟萬曆九年應該
先開收後丈量則原額胡由失也惟不行開收一概
混丈又以丈實爲據造冊而弊孔百出在在有之矣
然丈後推多者何以故緣應推數中旣有隆慶前後
互換之田又有析縣時嘉秀嵌入嘉善之田數焉得
不多回少者何以故緣應回數中止該有隆慶前後
互換之田不當有析縣時嘉秀嵌入嘉善之田數焉
得不少若必欲關數相抵則旣欲丈量前後互換之
田入冊又欲析縣時嵌入嘉善之田一百五十年來
不可窮詰者入冊此必不得之數也况萬曆九年嘉
秀業巳關囘在彼辦糧兩年彼此相安忽于十二年
袁鄉宦請回田三千三百四十畝一分又于十四年
蔡令暗申弔去田一千三百零五畝專指互換丈量
差錯藉口補額實未入額今互換遠者難覈該縣惟
不失隆慶舊額足矣在後者當查而入冊在前者可
畧而不問也藉令萬曆九年不丈量止收冊則互換
者不過各易冊名頂糧照前冊事例期于不失額而
止雖有智者又安得求多于舊額之外越搜于隆慶
之前哉辯而至此卽蘇張復生何以置喙焉今該縣
田浮于原額糧輕于前冊便可相安于無事矣而猶
然呈瀆者先因蔡令暗申弔取致累兩縣賠糧無所
控訴今豪右欺隱數多碑帖頒刻難掩恐終不免首
告入額反捏缺少額田藉口推多囘少一經弔取則
先年脫漏之家便可隱爲世業坐享無糧之素封永
杜子孫之後累故復仍故智得隴望蜀彼有一摘再
摘之謀此無巳誤再誤之理以是知彼中里逓倡爲
推多囘少之說者謬也一據嘉善縣呈稱丈量奸豪
避重就輕將嘉善界内之田詭推與嘉秀共三萬三
千五百餘畝以致虧額權將步弓縮短二寸積出虚
田包補不足又將低窪草蕩一萬三千餘畝悉步作
田以補不足田上每畝加賠蕩糧一合包補前件查
得丈量在前開㑹在後冊籍年月班班可考若果虧
田三萬三千五百餘畝田非一圩業非一主豈是細
故豈無人知里逓卽今之里逓也何不具呈士大夫
卽今之士大夫也何不聲說止緣萬曆二十四年新
修志書預埋攘奪公案輙稱丈後虧田數多夫秉筆
記載貴覈故實乃不遵奏准刊定碑式不照頒行印
信由票擅削舊額創爲飾說種種自相矛盾欲傳信
啟釁得乎據志開載量田之命初下本縣遵式造弓
阡步既定續奉監司命各弓俱縮短二寸夫縮弓命
自監司非因嘉善一邑獨縮也權之一字何以服衆
至縮弓之說惟嘉興有之而秀水則無秀水弓准尚
缺田六千餘畝彼嘉善又于額田内兩次奪去三千
餘畝槩縣赔糧則所虧又不止前數矣嘉興縮弓二
寸樣式刻石在庫不可磨滅故原額田地共八十三
萬五千九百四十七畝六分九釐今弓縮二寸每畝
該餘六釐七毫七絲共餘田五萬六千二百三十四
畝一分七釐一毫三絲并連原額共該八十九萬二
千一百八十一畝八分六釐一毫三絲今丈得田八
十七萬九千二百五十三畝五分九釐六毫除攤減
外實徵八十六萬七千九百六十九畝九分九釐六
毫實虧田一萬二千九百二十八畝二分六釐五毫
三絲名雖有餘實則不足糧雖攤減實則包賠况嘉
善又于額田內兩次奪去二千五百餘畝槩縣賠糧
則所虧又不止前數矣無論實虧藉令有餘不係該
縣額田焉得妄爭失之東隅而欲收之桑榆乃獨指
嘉興難減謂彼何以盈此何以虧不知盈非實盈虧
非實虧且不相合安得徒取諸此以與彼也據志稱
棄而不耕者則以蕩論前既開載將低窪草蕩一萬
二十餘畝作田起科夫曰草蕩似非開墾者矣曰蕩
田似非不耕者矣僅越數行又少開蕩二千九百八
十畝今之實徵應除去一萬三千餘畝乎一萬二十
餘畝乎而由帖新志蕩糧仍照原額前後屢變其說
何以解也據志缺田三萬三千五百餘畝僅補草蕩
一萬二十餘畝尚缺田二萬三千四百八十餘畝乃
止稱復虧五千六百八十四畝邵廷梧等及吳旃等
前後具呈亦據此數未見處補少開虧田一萬六千
七百九十六畝而近日申文復有虧額四萬六千九
百餘畝之說又何解也據志載蕩既作田糧無所出
田上每畝加蕩糧一合計米六百餘石則一萬三千
餘畝之蕩明係五升蕩糧無疑以五升之蕩陞作五
斗之田果滄桑之變蕩主收幾何所稱棄而不耕者
一曰増糧九倍甘心赔納一十七年並無一人告豁
又何解也志載大調等圩低窪患區二畝折一三畝
折二卽律呂兩圩高阜不應折而且折之今白水蕩
糧反重于低窪田糧而獨不憐憫折筭又何解也據
志該縣田地逐區逐圩開列原額丈餘有總有撒纖
悉明白今蕩旣作田是蕩與田等糧隨蕩增獨不開
列某區某圩幾何原額丈餘幾何今此不載後將何
稽此必該縣原未以蕩作田實有難于開列者而蔡
令去丈量時未遠申文弔田及里逓具呈並不言及
陞蕩今徒借此名誑聽混賴信史且不足憑浮言何
足遽信以是知彼中里逓倡爲大缺田額縮弓陞蕩
田加蕩糧之說者謬也一據嘉善縣折田志中稱袁
宗告督糧道收回嘉興姚希舜等田四百九十一畝
九分二釐六毫秀水周從龍等田八百一十三畝三
分九釐内將四百一十一畝一分五釐五毫折本圩
及律字下圩之虧又除二百八十四畝一毫補大調
字圩之缺前件照得患區折田固是軫恤民艱然糧
可因折而減額不可因折而虧嘉善丈量時有假公
倡議者乃未奉明文擅將大調等圩或二畝折一或
三畝折二共折去一千九百一十八畝零而田之原
額固自在也乃妄稱額虧暗申弔去嘉秀田一千三
百零五畝卽薄田亦弔去四十餘畝竟補折折之缺
夫弔田藉口補額也乃不補缺額而補折額何以示
廣不補他呈而補巳呈何以示公是舉嘉秀額田付
之無何有之鄉矣議田須首出隱匿包補不知勘合
奉自何年乃不行全浙而行一縣又不行一縣而行
一家詐傳詔旨恐喝上下欺天乎欺人乎倘無可首
將折而待之乎抑當折而終不折乎罔誕彌天而且
謂秦無人芻開告收嘉秀田糧以補大調呂宇三年
之缺自謂一載入邑志便可攘爲世業不知田係蔡
令申請三院原補槩縣虧額非補投獻瘠田移關兩
縣見證袁宗何得獨收乃稱糧不累衆最合法意以
塗人之耳目若謂補折乃告收鄰縣之田非虧損本
縣之田藉以塞衆口杜後爭計亦譎矣不思造物忌
多取尤忌巧取天網不漏能必子孫之世守耶子孫
亦安得以便利擅售終當吐退還額者也攘補姚希
舜等六百九十餘畝尚有六百一十餘畝旣稱通行
事例前謬載陞蕩萬餘苦賠更甚何不一體均補又
云攤入槩縣竟不入額補苴于彼不能不漏隙于此
矣又稱效尤吿折糧攤㮣縣則非法及查陳卿等續
告折一千三百餘畝獨非糧攤槩縣者乎居巳于合
法居人于非法何舛熱之甚也旣恐人之效尤又慮
人之觖望乃復開二利圓言後有告折須關囘隱蔽
原田補額庶官民兩利云以關囘啟爭端以兩利驅
競逐切肖訟師主文教唆無實非今日妄呈妄奪之
左驗耶隱竊以自肥而陽浮以愚衆令人潝潝訿訿
者非一日遂無故發大難之端妄欲奪田三萬三千
餘畝密揭謬請不關兩縣通胥暗申將令賠糧併役
以茶毒我嘉秀士民皆傍皇錯愕如坐塗炭非藉庇
兩父母抗議力挽將叩閽無從無論細民卽縉紳秪
爲几上肉耳人壽幾何墓木巳拱乃不憚皺眉不畏
切齒所謂秦愛紛奢人亦念𫝹其家顧獨不之省耶旣
襲取三千三百四十餘畝又襲取六百九十餘畝是
丈量之後秪爲欺隱之媒志所刺諸豪強有力者逞
詭秘之謀公然于定額內吿收錢糧過縣信是彼中
實錄而且甚之又甚者也豈獨九旬故老將死而其
言不善耶卽有談天雕龍之辯恐無以自解矣今不
亟還久匿田糧以抒兩邑積憤乃恐慫漏里逓群沸
攘奪者謬也一據嘉善土田志中開載嘉興縣額外
有餘田奸豪作弊多不入籍嘉善既推出嘉興不收
糧如監生金圻之屬者尙纍纍不一也前件照得金
圻隱田千餘畝被首正法無容置辨矣但所稱嘉善
旣推出是應推而推非私推也嘉興不收糧是應收
而不收信漏收也是隱田在嘉興而不在嘉善彰彰
矣疆界議中又苛責圻而志又獨揭爲証不知圻之
隱田從該縣開來者果千餘畝否耶果隱該縣原額
否耶若非額田卽匿稅與彼奚涉乎而顧娓娓援引
爲確據也譬之家有麽篋發囊之子何與隣人乃欲
借以持其短箝其口而且勒其囊中裝必無幸矣聞
彼中隱田又有甚于斯者圻之𢈔庚死獄中子之永戍
邊徼獨不足爲殷鑒乎天必不佑鉅好而昌其後世
其業也卽如黃副使黃詹事祖遺田九百餘畝雖在
嘉善界内向來糧納秀水業更數世人更數代先因
兄弟宦游家無幹僕主持丈入嘉善兩縣重徵屢經
吿明開除書手圩長擬罪卷存今一㮣開列攤糧包
賠之數黃以好修被誣乘此欲得辯明近于撫院呈
准歸一不過欲明心跡杜後患耳豈欲虧秀水之額
以益嘉善之糧哉乃謂願歸嘉善故復具呈刊揭詳
辯非欲先去以爲民望也况田至九百難容欺隱嘉
善既欲黃田及近日妄首田六千餘畝入額而糧欲
仍存秀水包賠獨不查前田原在舊册某區某甲某
里長名下寄庄辦糧而今乃驀越跳出又查關過秀
水並不收入某冊是明係彼界中無糧之田自合歸
正又何辭之與有志所剌富者以財求貴者以勢奪
庸可幾乎不務覈眞而志中議中呈中專假此數端
以爲欺隱口實者謬也一據嘉善縣志載萬曆九年
奉文淸丈凡糧在嘉善田在嘉秀者避重就輕皆匿
而不報糧嘉秀田在吉嘉善者分毫必報以致虧額
前件照得三縣田地參錯糧有重輕避重就輕容或
有之志既以糧爲証有田而後有糧該縣舊冊田數
實徵糧數固在也或按糧以索田地之畝數或按田
以稽區圩之坐落由票徵冊卽是定額舊管里遞卽
是知証若無互換仍舊辦糧若係互換必有趙甲頂
此錢乙頂彼者當從民便聽其各自承召凡田在嘉
善糧在嘉秀者關推嘉秀田在嘉秀糧在嘉善者關
推嘉善數目自然相當分毫决無虧損葢新冊丈數
可逃而舊冊田數糧數不可逃也隱匿容其自首差
錯容其攺正仍貨其罪三縣又須各照丈實完糧丈
多則增丈少則減庶與丈實數合將來便于稽查也
至于嘉秀田七千九百八十五畝零若在應囘舊額
之數雖該縣有餘亦當存留而况不足若不在應囘
舊額之數雖該縣不足豈得久佔而况有餘竊恐彼
之責償徒成畫餅此之恢復如執左券巳近因奸雄
匿公家之視者懼以蛇蠍貽毒而鼓煽愈工良民落
彌天之局者久爲鬼蜮迷心而附和益衆旣激少以
好義趨事又誘之以額減糧輕前利可希後患永杜
故呈揭如11語馳赴若狂奔張大虚聲淆亂公聽未
諳撒數來歷徒摭總數懸殊不循舊額稽查專詆丈
量影避勿講按圖索駿之便策惟逞指鹿爲馬之雄
談聽之似爲國爲民究之實自私自利彼中之虧數
補數近係土著多寡且開載不同此中之餘收漏收
隔在鄰封虚實俱浪猜無據又何以折服群心而坐
收漁人之利也譬之仲子訟伯爭財開具巳產且倐
盈倐虧迄無定數安能據爲實証與伯產較量多寡
卽以估匿厚誣又皆遺命所不載何憑而懸斷之况
兩縣之額田非一家之私財比也乃欲模稜混賴終
不可幾矣幸而該縣縉紳之高品尚多折田之公惡
未泯雖不咈衆諒非本謀倘持衡㑹議根極要領指
實呈請如鄣讙龜陰之田則無論三萬卽下至三畝
亦彼版圖中之故物决當關囘庶爲絜矩乃復抗辯
阻撓者非夫矣不則卽曹之刧盟蔺之血賤奚禪哉
而况區區以臆說爭也近蒙撫臺勿泥成案據揭批
行止稽舊額毋拘疆界兩言碩畫足定紛呶又幸按
臺秉憲執法洎兩道府縣各無成心徐有確議郡中
人心稍稍安輯矣但該縣愚民無知不奪不饜先是
積猾里遍稱使費科斂不貲昭彰耳目今皆侵漁冒
破化爲烏有計無復之難于謝衆而富豪奸胥欺匿
數多朋謀協助希奪今田永蔽前隱牢不可破故咸
樂于事之牽延而利于衆之擾攘觀近日駁覈之後
不候上裁各里遍猶然鼓譟認初允爲實在視覆覈
爲贅詞不遠千里冒暑間關將假衆論同聲以徼一
中資斧有藉一倡百和卽有知非物過者亦皆要盟
迫脅釀成惡可巳之勢舌戰方張盛氣正銳竊恐聚
蚊成雷叢羽折軸不能不懷杞人之憂也萬不至于
激變設有意外之事卽非地方之福誰生厲階法坐
首難故昔爲福先今爲禍始者不虞搆兹大釁所宜
力障狂瀾先退折田還額以服輿情次卽排難解紛
以散黨與勸令各守分義靜聽處分毋或抗憲忿爭
致扦文罔豈非爲巳爲人不善始而能善終者乎倘
再逡巡縮肭不亟調停必致潰敗决裂不可收拾無
糧田地特身外長物耳莫謂辨中今日不言也慎毋
規避于目前種毒于身後一朝作難然後搖擘頓足
追思不佞爲忠臣又何及哉感憤摛詞匪敢遽擬乎
七發𢙉盡言勉過實則有背于三緘緣事關兩縣田糧
分當一言暴白雖直道難容必不理于多口卽抗章
賈怨亦將何說之辭該縣有老成任事及建言首倡
者倘多指摘舛謬不妨一一駁正訂明别有據實論
辯不妨一一商確求當原非一身一家之事實存至
公至虚之心務期兩平方見一體伏祈高明裁而教
之
嘉秀兩縣民胡文等公疏
奏爲田糧巳經四結定案難容借端謹陳錯壞碑勒
原因并鼓譟轉換始末仰祈勑下撫按查冊丈田以
絕覬觎以階蕩平事竊照嘉興府秀水嘉善二縣皆
自嘉興縣分出葢宣德四年事也彼時原以户籍分
田地故嘉秀田地有坐落嘉善界內者又如海鹽分
出平湖石門分出桐鄉各有錯壤二百年來非一曰
矣至萬曆九年丈量攢造實徵黃冊各以八年之原
額爲舊管以九年丈量之歸户爲新收此户開除必
查彼户新收甲合里里合都都合縣查筭磨對各縣
照田辦糧毫無缺額士民各守分義毫無異言至十
三年嘉善鄉紳袁黃等折田自肥甚有三畝折一畝
者遂以私情鼓煽愚民然不根之議垂今四十六年
公勘結局者屢矣一結于萬曆十三年而巡撫溫純
之允詳可據再結于萬曆二十七年而巡撫劉元霖
巡按李楠巡鹽葉永盛之勒碑可據三結于萬曆三
十一年而巡按吳崇禮之註銷可據四結于萬曆四
十四年而巡撫劉一焜之弔冊彚勘兵備王鍾岱知
府莊祖誨之執法去官同知劉可訓之審案申詳奸
民俞汝猷之割冊鼓譟遣戍可據總之三縣自爭其
田糧之重輕而于公家一定之賦額原無増減何迄
今而嘉善縣民復借天寧寺僧陳玄燈等重捏虚辭
妄瀆天聽也據稱寺僧隱田至三萬三千餘畝在嘉
善有推嘉興無收夫推收者爲糧額之去留也當丈
量嘉歸嘉秀歸秀善歸善原無所推安得有藏及院
道查追嘉善萬曆八年原冊則以烏有爲辭原冊旣
無則有推之說何從來也自知無冊不足以嵌人口
則又密謀割換原冊重勒縣印以惑耳目幸有嘉興
縣知縣陸獻明先因他事弔查嘉善縣印信原冊一
本存庫比對懸絕噤口無辭當時道府確主查冊丈
量之議嘉善奸民又執稱田不可丈冊不可查遂至
群聚狂逞挾凌上官道府一時俱去撫按具奏正法
是嘉善民自割冊鼓譟成此罪案嘉秀二縣民未嘗
啟釁亦從未嘗有何弊冊也田冊各縣格式相同俱
載有外縣田一款卽錯壤之田也而嘉善自割去之
輙稱該縣田糧何以重于嘉秀懸指爲弊端不知三
吳糧額國初以二十七則起科嘉靖間知府趙瀛始
抓平通爲一則然就每縣額糧而自扔平之非合一
郡之各縣而共扒平之故秀水較嘉興稍重卽嘉興
較海鹽平湖又稍重非獨嘉善之稍重于秀水也至
于天寧寺僧陳玄燈等歷年充秀水糧長如果有三
萬餘畝之產于嘉善秀水兩無所𨽾隷則隱匿之律何
迯正恐原無此糧之田止因嘉善垂涎寺僧一户之
殷厚生端擾害致兩縣小民騷然不寧則嘉善縣民
欺誑之罪更不勝誅矣夫田糧所據者冊也冊旣割
換而田畝見在一丈自明除查冊丈田二法官府更
何所憑以驗虚實也文等解運白糧到京適聞嘉善
縣民進疏奉有嚴旨不勝戰慄敢以實情具本奏聞
伏乞敕下撫按仍主查册丈量之公議無聽冊不可
查田不可丈之遁詞以割冊反誣弊冊以折田反誣
隱田轉換支吾借寺僧以搆難無巳庶獲遵制辦糧
紛爭永杜三縣小民均享聖世蕩平之福矣崇禎四
年九月初二日奉聖旨著該撫按一併勘明確核具
奏該部知道
引去揭 明王鍾岱
欽差分巡嘉湖道僉事王鍾代爲乞休未蒙允放揣
分益難苟留謹陳致病之因敬陳當去之義仰乞台
鑒順賜代題以明臣節以扶植紀綱事職于五月初
六日橫遭嘉善士民鼓譟之變卽于初七日具文乞
休是職欲去之初心本非因病而發也至七月而眩
暈之疾作矣時則身且不保遑恤其他故于致病之
根因與夫當去之大義申文中一字不復道及一叚
不得巳之情倘蒙鑒諒則以病而去亦所甘心耳延
至于今阨職者益幸得計而疑職者且以濡滯見喚
則又不得不畧陳梗概乞代聞于聖明也夫嘉善爭
田一事雖云乘三十年而中間結局者屢矣一結于
萬曆十三年而溫撫臺之允詳可據再結于萬曆二
十七年而三院之攺批可據三結于萬曆三十一年
而吳按臺之註銷可據何至四十二年而俞汝猷復
以正疆界爲控也則以執牛耳而鼓衆者有丁司空
耳司空自恃官至九列則人人莫敢誰何效攺誌之
故智以毀冊踵折田之餘謀以隱田埀手欲取三萬
三千畝以自豐而直厮隸役地方之官嘉秀兩縣一
百三十畝額徵田糧無端首之嘉善而獨使免派于
秀水誑瀆三院溷呈總漕貽兩司書中則擬一批語
復作一贊語貽職書中則使嚴加字眼勒令該縣遵
行事難奉命啣職巳深及職風聞嘉善糧冊中多奸
弊吊取存道以備發查不謂正觸其忌也遂爾手忙
腳亂便欲含血噴人嚇職挾職思剌刃于職者益不
可解矣南中有言丁司空深怒莊知府而于職尤甚
曰深曰甚曰尤其狠毒亦可畏哉迨後來割冊弊露
鼓譟亂成此亦天地間不常有之事而極力芘護抵
死遮攔一則曰哀號不知以抽冊爲整頓乎以増冊
爲整頓乎以毀印補印爲整頓乎又不知以罵知府
爲哀號乎以打道役爲哀號乎以打毀鄉宦之家爲
哀號乎借司空之勢者敢爲無天無日之行幸倡亂
之舉者更逞翻雲覆雨之奇割冊鼓噪孰是主盟此
等情形不自滿盤托出耶縉紳士民互爲叫應同心
併力相挾相抗而職乃不自忖量奮一螳臂之力直
當車轍其有幸乎遂因人事之患搆成陰陽之患憤
惋悒怏轉深轉甚所不卽填溝壑者適有天幸耳况
至今日而朱鑑王承祖逋逃卒不可得也是誰爲之
居停有總魚鱗冊下落卒不可知也是誰爲之隱匿
問之張郁張郁曰不知問之朱思賢思賢曰不敢供
不知豈真不知而不敢供業巳明明供出矣人情世
道一至於此眞可痛哭當斯時也無論職病勢阽危
不克任事卽使強健倍于往昔精神裕于將來厭然
塗面而出欲查冊而烏有者何從而追之欲丈田而
斷首者何從而強之不但事必不成徒取一世之娜
笑終亦爲其所中而巳然則憐職而賜之生還使官
守不自職失墜紀綱不自職解紐非台臺之望而誰
望哉借令不然而使職或掛冠以去又令不然而使
職或自劾以去職方痛紀綱之凌 而紀綱之紊反
自職冒爲之職所不忍恐台臺亦所不忍伏望鑒職
迫切之情慨賜㑹題早放歸里俾職生可視息于人
世死可瞑目于九原所感洪造寧其微哉
引去揭 明莊祖誨
嘉興府知府莊祖誨爲鼓譟割冊巳明巨奸匿冊抗
旨懇乞代題休致以免曠官以延殘喘事切照嘉善
田糧之議職謂奉旨奉勘議丈議查大法也不意田
不可丈冊不可查之說出自創聞竟爾數百成群倡
亂于道府如五月初六日之豪橫者職巳具文乞休
無靦顏就列之理也第勘局未竣勢難徑去幸奉嚴
旨查奏又謂天語叮嚀炳如日星有總魚鱗冊卽豪
有力萬萬不敢抗匿而正法有期也乃奉旨以來幾
六閱月不爲不久台臺明文日行催冊不爲不急不
意盤據轉深營壘轉堅無敢一問其窟穴者昨見本
府劉同知將鼓謙割冊具有招詳而直以有總魚燄
冊爲難問夫冊旣難問則府縣無以報院司而府縣
之法窮將院司何以報君父而院司之法亦窮目無
三尺莫此爲甚豈國家版章割則割補則補匿則匿
任意橫行嚴旨獨不信于嘉善耶曰復一曰成何綱
紀職卽杜門再候而彼之阻撓益工職之濡滯益久
惟一去以謝不職不忍清平之世魑魅魍魉橫行而
書見也至于七縣田地彼此各有嵌入七縣關推先
後各有文案俱自量丈之日爲然一閱圓冊而巨奸
大惡營謀攘取之計纖毫不得自匿矣况割冊補冊
鑿鑿有據能併割冊補冊而匿之乎柰何官欲追匿
冊以正典刑彼反藉匿冊以滋奸宄禍心益不可測
矣職于此時不自引去竊恐詆職逐職其小者也以
彼前日鼓譟之情形與近日彌縫之舉動道路有口
將何事不可爲平職所爲義不容留者决矣且職鬱
結日久痰火爲祟以此頽病之軀難堪繁劇之任伏
乞台臺俯察職之引去萬不得巳蚤賜代題俯容休
致庶去就明而官守不曠調理便而殘喘得保矣擬
合通詳爲此將前由另具書册合行具呈伏乞照詳
俯賜轉達施行須至牒呈
上方中涵書 明朱國祚
敬啟秀水嘉善二縣宣德四年原從嘉興一縣分出
當時有人戶分在嘉秀而田在嘉善者兌糧而不兌
田是以田在嘉善糧在嘉秀二百年來相沿巳久卽
二十年前嘉善有以正疆界爲名欲盡攘嘉秀田在
嘉善者三院兩司及一府七縣勘詳如舊安者久矣
前歲忽有此議隱其勘詳者而申其發難者三縣百
姓紛起如鶩弟力持以爲不可各歸田里今又二載
矣然而其議未息倐起倐滅此何以故則嘉善每畝
加賦以爲奪田之費而嘉秀晏如也奪田諸好分布
于南北而嘉秀晏如也于是有民本有揭帖甚至有
上疏以助之者而嘉秀晏如也其勢愈張其說愈亂
甚至毀冊勒印以爲口實夫隱巳之田而求二縣之
田以補之可乎哉卽使三萬三千之田割與嘉善而
二縣之糧又何以補之哉如以糧重爲辭則秀水比
嘉興重矣嘉善比秀水重矣蘇松比嘉善又重矣必
欲比而同之江南膏腴之地同于塞北廣漠之鄉而
後爲平也可乎哉翁丈以天下爲巳任而三千里外
有此紛擾葢未有以始未告翁丈者倘便間得寓書
于三院公祖則一言重于九鼎百萬萬生靈之福也
外揭帖一摺田圖一册奉呈台覽
國朝康熙十三年碑記
嘉興府奉憲行三縣㑹詳文
嘉興府爲嵌田歷有成案原額各載全書懇賜詳憲
勅府會同三縣結覆永杜紛更以安萬姓事康熙十
二年六月十九日蒙布政司袁批嘉秀二縣士民徐
金章等呈詞蒙批此案嵌田關乎國計民生屢經批
行該府查議何以久不詳覆致令士民疊控仰嘉與
府併速查議通詳報等因到府遵行間案查嘉秀二
縣士民先爲嵌田在總額之中合筭非溢各縣有虧
田之苦非丈不清懇恩詳憲一體遵行事又嘉善縣
爲釐剔隱田等事各詞由前來隨卽通詳在案蒙布
政司袁奉前撫院范批嘉湖道詳覆嘉秀善三縣嵌
田覆丈條則緣由批仰布政司㑹同該道再加酌議
呈詳新院核奪繳到司隨卽移㑹守道轉行本府仰
照原行事理立將三縣清丈嵌田一案速行查議妥
便等因到府遵卽一併轉行間隨據嘉善知縣莫大
勲申稱遵照清丈一案因上年蟲災告眚奉憲暫行
停止今蒙憲檄酌議妥便轉詳新撫憲批奪等因卑
職因𫝹念時値農忙雖耘耔將竣然青禾在田難以施
民丈勘應否徐圓仰候憲裁又據嘉興縣知縣梁冲
霄秀水縣知縣李見龍各具詳轉請定奪等情前來
覆行三縣公同查議隨據嘉興縣知縣梁冲霄秀水
縣知縣李見龍嘉善縣知縣莫大勲㑹看得秀善二
縣於故明宣德年間原從嘉興一縣分出乃照都啚
户籍分縣不畫疆界分縣故各有互嵌之田刊載版
籍而數目多寡亦向有原額至于三縣錢糧輕重不
同葢因宋元以來置立官田收取子粒重於民糧數
倍其後趙知府將官民田抵平輸納嘉善官田多故
糧額重秀水次之嘉興又次之數百年無異其三縣
賦役全書額載田地業經康熙三年丈量報部訖止
緣三縣壤地相錯有人在興秀而田坐嘉善人在嘉
善而田坐興秀彼此就近互換完糧向來不無互異
以致各請釐剔今細查核以畝易畝辦納正賦與全
書糧額無虧相沿巳久自應聽從民便合將康熙三
年丈量實數并現在完糧嵌田一項關㑹明白各自
造冊按額徵糧又奉道憲有三縣嵌田悉照前届完
糧彼此不得紊越之示卑職等各無異議至如覆丈
蒙前撫憲范軫恤民艱有東作方興似難紛擾之批
而三縣田地併今互嵌實數又經核明各無欺隱額
賦無虧相應遵憲各照舊完糧其嵌田亦各照現在
徵輸永爲遵守可也伏候轉請施行
嘉興府覆看詳文
嘉興府知府王師䕫看得嘉秀善三縣嵌田一案起
於分縣時不以疆界爲正而憑都圖户籍爲分故致
各有互嵌雖多寡不同而原有定額至其閒錢糧有
輕重之殊又因宋元以來置有官田一項收取子粒
故有重於民糧者後經扔平官民田均爲輸納而嘉
善官田獨多所以糧額重於嘉秀然相沿亦巳久矣
第緣彼此互嵌卽有彼此互換完糧之事致各以參
差詳請卑府以事關釐正非丈量無以定案故詳奉
憲允在案兹據三縣㑹議其額載田地業經康熙三
年丈量達部訖今應各以丈量實數爲準而辦納正
賦期與賦役全書糧額相符將現在完糧嵌田一項
關㑹明白各自造冊按額照舊徵糧卽有互換者以
畝易畝亦可聽從民便也且額賦旣無虧缺則亦各
無有欺隱矣既據三縣平心議確各具印結前來自
此互嵌者可相安于嵌而徵糧者糧額絕無稍虧可
永息數百年之爭此固三縣民生之福實上憲覆冒
之鴻恩也至履畝覆丈目今農務正殷固難卽舉况
既經三縣核明巳各無欺隱虧缺似亦不必再爲丈
量止令照舊徵輸永爲遵守可耳相應轉請憲裁康
熙十二年七月布政司袁批據詳嘉秀善三縣嵌田
平心議確不必再丈止令照舊徵輸勒石永爲遵守
以息其爭是矣但前准守道移據嘉興縣續報田伍
百柒畝零秀水縣續報田三千四百餘畝在原報之
外等語此田作何著落未據該府議及未便草率仰
府再確查荒妥議速詳
嘉秀二縣㑹看續報嵌田詳文
嘉興縣知縣梁冲霄秀水縣知縣李見龍申稱覆看
得三縣嵌田故明向有指掌圖刊定額數康熙三年
奉文丈量各縣有原報嵌田之數嗣後因民間各有
就近互換完糧所以復有續報攺正之田今嵌田名
色雖有原報續報之殊然總在刊定原額嵌田之内
於三縣全書完糧之額原無增減也前奉憲查業經
申明在案今查嘉興縣全書額載實徵田地八十七
萬八十四畝一分三釐九毫除原報外内有續報嵌
田五百七畝零秀水縣全書額載實徵田地六十一
萬九千七百三十四畝三分三釐七毫五絲除原報
外内有續報嵌田三千四百餘畝俱在全書總額之
內並非全書額外卽嘉善縣全書額載實徵田地六
十萬一千三百六十三畝二分五釐二毫除原報外
查康熙十一年五月間申府亦有續報田八百八十
三畝又續報九年三熟田六千七百六十餘畝又續
報淸出田一百六十三畝亦俱在總額之內則今三
邑各有續報田畝總因先互換而後歸正並非全書
額外別有隱漏也今三縣公同釐剔原報續報田畝
俱在全書額載之内巳經著落開㑹明白各照舊額
徵糧㑹同具結以完前案今奉憲批合再申明伏乞
俯賜轉詳勒石永爲遵守各自嚴禁以後互換則田
額經久適符而爭端永息矣伏候憲裁康熈十二年
八月布政司袁批此案原請各院督批守道確查仰
候本道轉詳抄報繳結存查嘉湖守道李批三縣續
報果係額内卽互換歸正總屬原額止應報明未可
言續也况先據秀善縣士民陳舜薦顧仁等具控一
田兩徵巳批該府查審似互換内彼此必有朦混終
爲後日訟端則三縣關㑹之嵌數未可遽請勒石也
仰府清查妥確加具府結另詳繳
三縣會看互換完糧詳文
嘉興縣知縣梁冲霄秀水縣知縣李見龍嘉善縣知
縣莫大勲㑹看得指掌圖刊載嵌田各有定額秀水
田嵌嘉善共二萬一百七十四畝零嘉善田嵌秀水
共二千七百二十四畝零今現在秀水完糧止共田
一萬七千八百五十三畝零缺額田二千三百畝零
前奉淸查秀嵌善田除嘉善完糧四百五十餘畝外
其二千二百五十畝零向係兌換巳歸正秀水完糧
是皆以畝易畝與前缺額之數相符業巳㑹同清則
開明在案各無隱漏不致朦混也因陳舜薦等之控
籲在先而卑職等之核明在後所以復煩憲查今覆
加會核陳舜薦等所控二千二百餘畝止緣兩縣壤
地相錯有人在秀水而田坐嘉善人在嘉善而田坐
秀水彼此就近互換完糧今歸正巳久田數旣查相
合錢糧又無重徵自應聽從民便照舊在於秀水完
辦永無一田兩糧之累矣至于三縣申報雖有先後
總在刊載嵌田原額之內誠如道憲所批互換歸正
總屬原額卑職等詳加會剔明確絕無朦混之弊相
應請憲勒石永爲遵守可也伏候裁奪
嘉興府覆看互換完糧詳文
嘉興府知府王師燕覆看得嘉秀善三縣嵌田各有
刋載定額前奉憲淸釐雖有原報續報以及互換歸
正之田畝然俱總在原額之中案據三縣具結會覆
前來隨該前府核明覆詳藩憲定奪蒙批職府抄詳
憲臺在案嗣因善邑以兌換歸正之秀田二千二百
餘畝猶泥舊冊爲嵌田著完善稅以致士民陳舜薦
等連名控籲復蒙批職府確查遵行去後今據三縣
會剔明確絕無朦混情弊備具陳舜薦等覆呈詞由
結請勒石前來相應加具府結轉請憲臺仰祈備詳
院奪康熙十二年十月嘉湖守道李批三縣嵌田官
吏紛爭已久今照舊歸正民間猶有訟者未可以控
籲在先僅取一回呈詳結也仰府卽提陳舜薦等親
訊確供具詳其停止清丈一案該府仍詳明藩司轉
詳候奉院批方可勒石此繳結存查
三縣取具互換口供會看詳文
嘉興縣知縣梁冲霄秀水縣知縣李見龍嘉善縣知
縣莫大勲會看得陳舜薦等所控二千二百餘畝止
緣兩縣壤地相錯有人在秀水而田坐嘉善人在嘉
善而田坐秀水彼此就近互換完糧相沿已久田數
既查相合錢糧又無重徵應聽從民便照舊完辦遵
奉憲批卽喚齊陳舜薦等詳加確訊據各口供互換
歸正畝數相符俱在原額之中各無重徵之累等情
在案畢恥等會剔明確絕無朦混之弊今奉前因擬
合據實詳覆
嘉興府覆看互換請勒石詳文
嘉興府知府王章覆看得陳舜薦顧仁等所控之田
向係以畝易畝彼此就近互換完辦自康熙三年丈
量時仍復各歸坐落輸將田數相符俱於縣額無盈
無虧也只緣善邑以二千二百餘畝兌換歸正之秀
田猶泥舊冊着完善秘致令陳舜薦等連名具呈本
道蒙批軄府行查業經據文轉覆在案復蒙本道駁
批到府遵行去後今據三縣㑹訊確供等情是陳舜
薦等之互換巳各歸正完糧㑹剔明確絕無朦混之
情弊而嘉秀善三縣嵌田一案蒙允停丈照舊徵輸
務須勒石永遵職府凜奉憲行確查明晰緣本道批
示取具三縣印結詳明藩臺擬合加具府結轉請仰
祈備文詳院裁奪施行康熙十三年二月知府王章
布政司轉請勒石詳文
署布政司督糧道劉勘得嘉興一邑分設秀善二縣
鼎峙而三其時未從區野以畫疆止按户籍以判數
故壤土犬牙相錯此嵌田所由起也雖糧有重輕而
數百年相安不競久矣迨後人田遙隔輸將憚煩遂
有彼此互換之舉是以善邑有此通詳但互換乃民
間圖便之情究竟以畝易畝原非影射漏糧亦無包
賠欺蔽今三縣公同清查明晰各照原編歸正畝數
亦既相符在國賦之定額曾未稍虧而里民之徵輸
復無重累相應詳明憲臺俯電嵌田原委勅行三縣
各仍照舊額嚴禁互換以杜紛更仍祈俯允勒石永
爲遵守庶糧業兩淸而訟端自息矣伏候憲裁施行
廵撫部院田批嘉秀善三邑嵌田旣經公同淸查明
晰如詳飭行各仍照舊嚴禁互換紛更仍候督部院
批行繳結存查總督部院李批三縣互嵌田畝旣查
額賦無虧本非隱漏如詳仍照舊徵輸嚴禁互換以
杜紛更仍候撫部院批行繳
三縣田糧問荅 王庭
問嘉興善三縣之分分界乎分糧乎曰分界卽分糧
也從嘉興縣中畫分西北若干都之地爲秀水東北
若干都之地爲嘉善此分界也界內某圩之地𨽾隷于
某都之里長當日照各界內都圖糧戶冊籍分派故
曰分糧也
問旣分縣矣又何有錯壤乎曰分後爲各縣其先卽
嘉興一縣之各都也本都之田卽在本都完糧立戶
者其常也此都之糧戶買田于彼都大造時收彼都
田之糧于此都戶下而田實在彼都是此都之田嵌
在彼都界矣先未分縣時只嵌田于本縣別都之界
及分三縣便以爲嵌在别縣之界故曰錯壤也宣德
分縣時去洪武初定版籍未遠故所錯尚少也
問他縣有嵌田乎曰嘉興界內有海鹽平湖桐鄉之
嵌田嘉善尙有平湖青浦吳江嵌田皆相沿錯壤也
至如石門分出桐鄉而嵌海鹽分出平湖而嵌錯壤
尤多矣
問善糧胡以獨重曰其本額也凡一縣中田有上中
下之等各省概然自嘉靖二十七年趙郡守行扔平
之法然後嘉府七縣一縣均爲一則宣德未分縣時
嘉興縣田誌載有百餘則大都嘉興地瘠租輕則居
下故糧輕所分秀水地稍腴租稍厚則居中故糧稍
重嘉善地最〓租最厚則居上故糧尤重此舊定之
額無足疑也至于官田一項租粒起科極重今嘉府
誌嘉秀二縣界內官田止于十之一二嘉善界內官
田十之四五此又糧重之一端也
問他縣糧重輕有之乎曰有之秀水之糧重于嘉興
嘉興之糧重于海鹽平湖至蘇松之糧額又重于嘉
善現在盡然無異議也
問嵌田在嘉善地圩之內同爲腴田何以照嘉秀輕
額完糧曰此因扒平之故也當未扒平之先嘉秀嵌
嘉善之田與善田之糧額同原比嘉秀田糧爲重至
嘉靖年閒各縣扒平則嘉秀嵌善之田仍于嘉秀通
縣田糧內扒平定額所以從嘉秀而稍輕也各縣嵌
田俱從本縣糧額完糧其例明矣
問嵌田有多寡不同何耶曰嘉秀二縣附郭嘉善舊
是魏塘鄉鎭鄉鎮中鄉紳富户少故買近城之田而
收糧于鄉户者少近城鄉紳富户多故買遠鄉之田
而收糧于城户者多此嵌田多寡不等事理易明也
問何爲有隔縣推收之說乎曰有故也萬曆九年丈
量凡各縣圩田通量入本縣數内以後有錯壤應歸
額者此縣據舊額闘文收回彼縣卽照額推出嘉秀
關文嘉善收嵌田三萬三千五百餘畝之多其原額
多故也嘉善移開嘉秀收嵌田三千三百三十九畝
之少其原額少故也既係公關决非私弊若非舊額
何據關文此可破來往多少之疑矣
問各縣多有嵌田何以不爭而嘉善獨計訟何耶曰
有故也萬曆九年丈量嘉興張知縣因恐田畝缺額
先用五尺八寸小弓弓小田餘以後仍查舊管派還
本户因張知縣去速尚有未還民之田一千四百餘
畝奸胥私授于富户金圻當經首發究罪嘉善鄉紳
借此爲由指稱嘉秀有欺隱餘田時適秀水關收姚
希聖田一千四百餘畝嘉善措奪不發善紳因將已
田二三畝折一畝没此奪田之數以後各紳紛欲折
田計必先奪嘉秀之田相抵因見秀水縣天寧寺僧
可欺天寧庄三千餘畝田在善界可奪遂于萬曆十
三年起訟此無非爲折田之利耳後嘉善爲割冊鼓
噪問罪竟與嘉秀爲仇以此數十年搆禍始實爲利
終又爲仇非關有他弊之可乘也
問旣爲嘉善魚鱗冊胡以有嘉秀田曰魚鱗册從地
者也地之逐圩相比如魚之鱗嘉秀之田旣嵌善地
胡能不入善冊當初嘉善舊魚鱗冊逐圩後開有總
數計田若干內本縣田若干嘉秀嵌田若干相傳所
謂有總魚鱗册也後因爭訟割換幸嘉興縣曾因訟
田吊嘉善遷西有總册一本存庫對勘而定其罪當
時嘉善所刋嘉秀影射田啚逐圩開註嵌田共三萬
三千五百餘畝之數卽有總魚鱗冊之案也特攺錯
壤之名爲影射耳此魚鱗冊所載嵌田不勞更辨
問嘉善縣誌稱逐圩被嘉秀佔去田若干信乎曰非
也凡侵佔田地必于各縣交界地方今嵌田在嘉善
腹裏各圩圩又數百十處旣非交界嘉秀之民何術
而逐圩揠佔之耶
問刻碑以萬暦八年糧額爲據何說耶曰嘉善起訟
指萬曆九年丈量後關收多少差誤爲詞者也果九
年之後不足憑若九年之前八年之實徵糧冊此是
宣德分縣之舊額豈不足憑乎所以道府㑹同七縣
分勘憑照萬曆八年實徵糧冊定額立碑察院永杜
爭端原有實據非是苟且調停也
問嘉善田虧有之乎曰卽有之與嘉秀無涉也一則
係善神折田而田虧再則爲各圩窰口挖土燒磚土
去田亡而田虧今嘉善新丈折田所隱或丈出矣或
猶未盡若燒窰所去之田多攺蕩田竟未考也其新
書云萬曆九年丈量奉監司命縮弓二寸較今部頒
足弓爲虧審若此卽果虧田與嘉秀嵌田何涉乎果
虧胡不于
朝廷請蠲而于鄰縣取償乎
問互換田糧非弊乎曰無弊也因三縣爭訟後各縣
官曾諭勸里民有彼此互嵌之田不妨對換要使錯
嵌之田少一畝可省一畝之爭端也民間因有一二
互換者但一畝田糧對換一畝數本無差額豈得虧
若云互換而致虧誣也
問秀水有零東零西都折田豈非弊歟曰非折也當
嘉靖扒平田糧之時秀水通縣本爲一則因零東西
田極瘠民極貧所以派糧之則稍輕零東則十畝田
之糧止及他田之九畝零西十畝之糧止及他田之
八畝依筭糧之法謂之九折八折其田之本數未嘗
折也因將糧少之數計筭零東折田爲三千餘畝零
西折田爲七千餘畝而嘉善誤以三千七十爲零東
零西之田數可不笑耶平湖全書載有折田亦卽此
例可謂弊耶
問秀水原報部嵌田一萬四千三百餘畝誤耶否耶
曰此誤嘉善與秀水兩任之也秀水嵌善田照善刻
影射圖內原有二萬一百餘畝除兌換去二千一百
餘畝尚該嵌田一萬八千餘畝當嘉善丈田時逐圩
報出秀水完糧之數豈有遺漏乃移文秀水止稱一
萬四千三百餘畝此嘉善之恨矣秀水不將嵌田原
額查正而但據善移之數報部此秀水之懊也嘉善
之懊實有心欺隱秀水之恨止無心疎失錢糧爲民
生大事豈可因一官一時之惔而忍使之永累耶
問嘉秀有續查報嵌田以前未報非欺隱耶曰非也
凡所謂欺隱者有田而不完糧之謂也如秀水續報
嵌田三千五百餘畝使非糧户有憑從何查出旣在
秀水額糧之内豈爲欺隱其先報部時三千五百餘
之糧巳在通縣數中只未開明嵌田似遺漏耳遺漏
者但宜攺正無可割除一畝便缺一畝糧額矣嘉興
續報之五百餘畝猶是也
問原報續報之外尚有未報之嵌田乎曰有之如秀
水原續報嵌田共一萬七千餘畝尚有數百畝未報
此未報之田其糧現在秀水完糧所以歷年之糧無
缺若因未報而不查因不查而致使奪去則糧額之
缺恐不便使各啚認賠也方今圩造圩單里造歸單
只照歸單内查各户下坐落之田對明不在本縣圩
單内者嵌田立見總數可明矣
問今之議丈量不太騷擾乎曰有之然不得已也方
嘉善原詳指嘉秀嵌田二萬餘畝謂之影射完糧指
爲欺隱今查嘉秀報部嵌田合之二萬二千有餘旣
係有糧之嵌田則影射欺隱之誣已無所施矣因攺
其說誣秀水另有欺隱之田此與嵌田原詳本不相
蒙但旣被誣不丈何以自白惟是丈之而嘉秀二縣
額田實多虧缺又不知宜何取償耳
論曰嗚呼予輯郡乘附嵌田事不覺投毫太息也
以地方爭訟致封事屢登印綬兩解反覆紛錯且
數十年天下大獄至斯極矣其曲直可否有圖說
公案在不具論論夫昔之人畫疆分野自當據坐
啚版籍割置而糧從之乃以糧冊都區爲界不幾
舛耶無論他日爭田之釁實由此啟卽三縣之人
晏然相安而農疇錯處亦非法之善也良由故明
承平旣久上下恬嬉惡勞喜逸姑爲一時便利之
策耳今案如山定卽有智者莫能更出一議惟致
嘆于立法之始斯可矣
釐革
革現年糧長
國朝按院牟雲龍革弊奏疏題爲力革見年十大弊仰祈
天語申飭以甦浙民重困事切臣以劣謭庸愚荷蒙
皇上特恩廵按兩浙畏此
簡書夙夜氷兢惟知有利必興有害必除以仰副
皇上任使所以
陛辭之後策蹇微服假道扁舟身歷城鄉其間民生之
疾苦地方之利弊備極諮諏風聞約畧猶恐耳目未
周幽隱難悉及至嘉興受事移住省城兩月嘔心多
方詢問復驗之小民呈謝質之紳士條陳彼此一轍
萬口同聲方信兩浙第一層奸宄積弊禍
國殃民爲十餘年牢不可破之積習者莫如見年一項
請爲我
皇上一一言之夫見年之役起于明季非奉經制全書所
載原其設立之由葢以一啚里逓十名每名輪當一
年卽令催納一啚之官銀不過欲其沿門催呼交相
輸納以免民間出差之擾今則不然凡值民間輪當
見年而十名里役之官銀俱責成見年身上一種刁
頑子弟有抗不輪納者有司單比見年不比頑戶頑
戶見官府不比愈抗不完見年因頑戶不完日受敲
扑長吏之堂髓膏塗地鞭〓之下皮骨皆穿以他人
拖欠之錢糧慘受無辜之痛楚則有代受血比之弊
因而每啚設立保人令其催管見年設立啚差令其
拘比見年設立截書或名區書令其經承見年方其
初來應比也每人各勒見面禮錢三四兩及其應比
一二月也每人各勒工食銀三四兩工食米三四石
到得年終歲畢也每人各勒抽豐銀三四兩抽豐米
三四石相沿成習竟爲鐵板之規而保人啚差截書
區書等項遂買定啚分頂首父盤子踞倚爲金穴則
有蠧役需索之弊而皂𨽾隷乘見年三曰一卯五曰一
輪遂勒每啚鋪堂分例銀三四兩不等每手行杖銀
一二錢不等少不遂意輕重高下縮頭悶板生死皆
出其手敢不惟命是從則有皂役酷詐之弊因而官
府之各衙門鋪設亦要見年承當上司之經臨供應
亦要見年輸派時節生辰之錦屏餽獻亦要見年支
持徵收錢糧之滴補傾銷亦要見年賠贈每啚各勒
三四兩不等則有科歛公費之弊以至解辦馬草屢
奉
明綸督令官買官解今則仍僉見年解納方其徵草時
並無見銀給發先勒民間自辦一經出票出牌差人
索分例錢吏胥索盤驗錢押差索起解酒食錢待起
解到省收草則索常例錢幸而遂其欲天晴早收還
是極好美事不幸而勒索逾時一逢風雨飄濕遂嫌
好嫌堪百般苛勒及任其飽詐兵丁先將幾百束鋪
地名曰鋪襯草固巳去十之一二矣繼以加一二大
秤秤之又去十之三四矣後又將幾百束葢而名曰
葢頭草又去十之五六矣草數一虧魚肉無底更有
過壩錢掛號錢附收錢轉批錢差人囘船錢經承銷
批錢小民每經一啚馬草賠費不下百餘兩究之官
價分文不發但取遠年催徵不起頑戶錢糧空票一
紙給發搪塞小民實無分文收取則有僉解馬草之
弊至于起解錢糧久奉
嚴旨申飭官收官解今仍點見年代解有司輕兌交發
先要賠補兌頭中途起解更要僱募脚價藩司交納
又要守候批廻以曁掛號銷批押差經承等項傍見
雜出每解銀一千賠補不下百兩更可恨者見上司
催呼緊急有司竟將該啚遠年逃亡死絕徵收不起
錢糧給發空批責令見年代收代解夫以官長血比
追呼所不能完納之錢糧責令見年代收代解打從
何處催納只得典妻鬻女代解代完剜肉醫瘡如同
籍没少一遲延上下經承卽便提比批廻乘機又勒
銀兩則有僉解條餉之弊餘如各衙門人役工食額
載全書俱于正項錢糧支銷而今則濫設冗役責令
見年給發工食名曰外貼如經制外設立燈夫草夫
看司看㕔夫茶夫擡禮夫挑運油燭柴炭夫以及火
把夫印綬夫裁縫夫司廚夫鼓吹夫〓夫掮毯夫譙
樓香盤夫轎傘夫看櫃夫擡𣞀櫃夫擡飯夫排堂夫擡
箱夫大監守宿夫水夫以及轅門民壯報事健步抄
案書吏聽事員役傍見雜出每縣不下四五百名俱
要見年貼以工食每名各勒十二兩甚有二十兩者
不怕見年不照里承值則有外貼工食之弊驛站船
隻全書自有站價今則勒令見年幫貼名曰貼價其
始也每啚勒幇數兩年增月加甚且漸加至十餘兩
矣究之濫撥差役裝送遊客乞恩徇情以百姓之脂
膏恣無窮之應付則有加派站貼之弊夫役一項全
書自有僱募今則濫派民夫俱要見年承值在嘉興
名曰長夫在金華名曰膳夫在衢州名曰里夫在台
處名曰兠夫在溫州名曰民夫卽杭湖寧紹嚴等府
亦有雜夫更夫等項名色每啚見年或派四五兩或
一二十餘兩甚有至三十六兩者究之大兵經臨仍
舊百姓照里承當未有前項設立夫役前來代役者
更不知日常派給之工食作何支銷并全書額載之
銀雨作何僱募則又有濫派夫役之弊徵收支給縣
官職掌今則各縣凡遇逃亡死絕積逋拖欠錢糧俱
要見年名下對支工食并一應無額設派工食盡皆
給票對支以致一班奸胥虎役無賴夫棍合夥成群
一人出往數十人跟隨彼此推班挨家打索大等酷
索水色加筭少不遂意行兇毆辱見年一遇對支魂
膽俱消無不典衣揭債速行交納官府見此項對支
便捷一應工費私派賜贖使用等項俱借對支名色
混派硃籖紛紛擾害則又有對支工食之弊以上十
大弊臣身在地方聞見最確各屬積習相同大約嘉
興爲最除臣一面將催呼錢糧頒行馬草遴委佐貳
錢糧遵
旨官解夫役照額僱募站價依驛開銷其餘一切代比需
索酷詐科歛解草解銀外財站貼濫役對支等并見
年名色盡行革除已經通行司道府㕔并七十六州
縣力爲禁止并一面密察前項貪官汚吏壞法女賤
者另
疏紏叅外但兩浙吏治最偷人心極玩誠恐陽奉陰違
朝遵夕攺惟祈
皇上俯�念�浙民兵火頻仍之後塗炭生靈凋殘已極
特賜天語嚴加申飭行臣刻石永爲禁革庶幾百萬災
黎共戴
堯天舜日矣如果臣言不謬伏乞
皇上勅下該部議覆施行
順治十六年四月日奉
旨該部議奏
御史何元英疏題爲糧見之苦累無窮囤運之良規最善及今十年大造之期請乞
勅部議速行酌定以除逓年之害以均里甲之情等事
切惟小民有產辦稅冬米夏稅每年分爲十甲每甲
十分爲率司其催辦十甲之中又每年輪一甲專司
催納十甲條銀名曰見年又每年輪一甲專司催收
十甲糧米名曰糧長此江浙各省里中通行之例而
實民間最苦害累之根臣請一一爲
皇上陳之臣鄉以杭嘉湖而言大率每田二百四十畝或
二百六十畝定爲一甲此一甲之田不必皆係一戶
所有葢取零星花戶彙筭俱滿二百數十畝之數便
爲一甲至於一里十甲計里約有二千數百畝又不
知係幾百餘家零星花戶之產其間貧富不齊淳頑
不等每年合此幾百餘家零星花戶之條銀之糧米
而皆止責一見年一糧長司其催納催收幸而全完
沿門遍甲舌敝足疲已不勝其勞苦然是其萬不得
已之數也一有不完則皆取此見年糧長而追比之
嚴樸之監禁之不待賠完不止是以九甲耑累一甲
以零星花戶幾百餘家耑累一家挖肉補瘡賣男鬻
女而有產之家猶晏然安坐而不知此偏苦之累也
至於造冊則有里書收糧則有倉甲此輩多係積年
壹棍而見年糧長始一輪充皆屬年分鄉民一任蠹
之簛弄魚肉設立名色勒索使費不飽不休此勒詐
之害也不肖州縣有司公行科派或借票輸名色勒
索使費或派倉塲公費動輙每里數十餘兩皆於糧
見名下科取近見督撫題叅有司彈章內稱每里借
某名色逼勒銀若千里長某人證者不一而足葢有
糧見則科派有承辦送納有所責成按名拘索無得
而逃此科派之累也至於該里十里之内但有水旱
盜賊纖芥事故皆責之糧見承管查差役所至動有
科索事或未完追提問候此責成之害也甚至科歛
派役承値公私他如造册朝
覲紙張公費動派里甲糧見名下取齊此雜派之害也
以致有產之家畏糧見不啻湯火一經充當富者立
貧貧者立槁趨避叢生奸詐百出每遇大造之年或
用花分或行詭寄分多成少避役就閒奸㸃者串通
中害飛灑作奸愚樸暗受栽埋終年賠累此灑寄之
害也種種賠累弊難悉數此葢各省之大患而東南
江浙地方如臣鄉數處受累尤深臣思一人俱管十
甲何如一人止管一甲之事簡而易辦况且甲分原
係分當何必責其總轄至䧟苦累今臣鄉嘉興海鹽
等縣間有一二里甲便宜公議設爲囤運之法今一
里十甲每甲各完其事米自上倉銀自投櫃收納不
必更設見年糧長總其督催不完者在一甲則提一
甲在二甲則提二甲頑民無所遁而無辜免包賠且
又局散勢分難以取齊人多口衆不便行派雖有貪
官㸃吏皆無取派之主名卽使差役追呼亦無管值
之總戶地方自此享簡易之〓官吏自此閉科索之
門而奸黠里戶亦不避役就閒以用其詭寄花分之
術至如里書倉甲人等皆今十甲公舉本里一人循
謹服衆者令人充當去留之權聽之甲長則此輩亦
無所用其奸詐矣在一二縣行已有效騐人心無不
樂從伏乞
皇上勅部速下撫臣酌議通行及今大造黃冊之時定此
不勞永逸之法則在其餘各省亦宜
勅令通行使從來萬姓賠累極困之弊一旦與之簡易
便宜之方將懽呼遍處積害頓除萬姓頌良法美政
者自
皇上今日始矣臣從里中困累無窮起見條陳字多逾額
伏乞
勅部確議施行康熙十年四月日奉
旨該部議奏
官收官解
國朝廣西道李 疏題爲釐革私僉民解以剔蠹弊以信功令事切惟裕
國便民必在淸奸除弊而弊之大者莫過于錢糧奉
旨官收官解此不易之良法乃聞各州縣蠹役專一撥制
官府每年揀拔殷實私僉批頭大戶名色俾令承值
上下衙門一應使費身家無不立盡故民間畏懼批
役如赴湯蹈火每遇僉點之時必百計營脫官吏居
爲奇貨放此僉彼展轉賣免曰久不定及其旣定偏
屬鄉愚不諳必須倩人頂充有等慣侵錢糧棍徒因
而多勒幇貼便攬代解挺身擔承假爲急公粘手入
囊包是巳物因將在官銀米無不任意花銷州縣不
報元報解止報空支司府非不差催接催專催使費
初尤用賄求寬繼則棄身搪比及至無從追補又累
原僉里戶責令賠償小民膏血有限不堪一剝再削
方其之竭無以爲生雖加笞箠終無所得可惜百姓
盡力殫之于
國家究不得絲毫升合之用以是各省侵欠錢糧爲數
甚多追補還官十常不得一二弊皆坐此臣切誯官
收官解奉有
明綸地方官不肯實心遵行致令良法不得究行民間
不沾實惠總緣上下衙門陋規相承一切添搭耗餘
米使費種種名色牢不可破打點一處不周累年不
得了結若不出之百姓豈從天降地出所以私僉民
解之弊有司視爲固常撫按知而不問茍且欺朦将
何底止請乞
勅下各該撫按遵照官收官解之
旨力行整飭將批頭等項名色及各衙門需索陋例嚴加
察革果能實意釐好自然人心震懾各州縣徵收銀
米專責各州縣佐貳官彙解更飭州縣及佐貳官俱
宜洗滌䏡膓力爲百姓擔當不論上下衙門官役但
有指稱歷來陋規借端苛索者許佐貳官揭報州縣
州縣轉報撫按題叅從重治罪仍將該佐貳官分別
奖勵不但蘇民困亦所以勵官方也如撫按官都則
無效州縣官奉行不力並聽科道官紏劾處分庶使
蠧弊盡淸
國計有頼矣臣因私僉民解蠹國病民流弊甚大故敢
冒昧指陳伏乞
睿鑒勅下該部嚴議施行順治十五年十一月題奉
旨私僉民解病民殊
甚着嚴議具奏
官收官兌
國朝推官彭舜齡條議爲再議官收官兌漕運之法以重國賦民生事蒙廵按御史杜憲
牌照得兌運漕糧每百石加濕潤篩颺淋尖米九石
八斗名曰截頭具載漕規難容違例查陞任張副使
因旗軍年年橫勒今昔事勢不同攺議截頭徵銀一
十七兩六錢四分又念𫝹修艌盤運襯墊等費不數每
石再加銀一錢八分網司銀二分通共津銀三十七
兩六錢四分此額外增添前道曾言儘足軍用令民
照糧翰納在官卽放歸農聽運官印官兩平交斛軍
民兩不相見爭端何自而生初論如此鑒鎜何數年
來全無成效截頭徒自日加軍民仍然相闖毆官苛
索又復見告今春交兌每石勒至二兩者在漕各官
惟知貪啚陋規罔惜傷殘民命竟有賣兒女死敲朴
者不可勝計漕事大環至今已極况每百石私加百
姓幾及四十兩以六十三萬漕額計筭民間又私徵
將及正額之半未有不具疏
題明乃擅行私派者以致奸旗視爲應得之例索加無
巳照今轉盻新運若不預議釐剔害何底止合行會
勘仰㕔卽查前道議增截頭使費原令軍不見民官
收官兌何以仍責糧長交軍竟徒托空言據實詳覆
仍會同杭湖二府推官一面傳集士民從長討論交
米上倉官收發兌每石原耗若干修倉鋪墊倉歇着
守工食出運挑米籮夫各項糧長向來原派若于逐
一列欸明白議安造冊詳報以憑裁奪具
題力前法用除奸弊至各衙門常例聞有派漕費每
啚五六兩不等者半屬官蠹充囊大干法紀一併革
除限文到十日內查覆等因蒙此該㕔遵卽備行本
府屬縣查議及移行杭湖二府刑官確察訂期會議
去後節催未據議覆今奉本院憲票嚴催具
題該卑㕔看得嘉禾漕兌重困于民者良由官收官兌
徒託空言而不見諸實事也究其故皆緣糧米上倉
不足官軍臨次勢不得不令糧里自兌糧里自兌則
軍民勢必相見一至軍民相見而欲免苛索萬不得
之數也兼以運弁不潔巳奉公一任旗丁百什成群
擁厫強勒糧里畏不敢攖縣正糧官莫能彈壓抑兌
差役就中漁獵以致糧里兌米一石耗費一兩有奇
日復一日加增無巳漕事大壞實惟坐此今奉憲臺
軫恤民瘼議
題釐剔禾民更生斷在斯舉卑㕔從長熟計竊謂糧米
按時徵完給單歸農則臨兌無缺額之糧更免稽延
追補之費是利在民銀米貯足旗船到次倒厫兌發
卽督開行無守候薪水之費抵京交納又不後期是
利在軍一法立而軍民俱收其利亦何憚而不急行
乎但欲法在必行則造滿倉厫爲第一緊着見今倉
厫不過容糧十之五六且俱坍圯不堪今官收與民
兑事務逈殊自應盛貯數足以便領兌無缺則倉厫
斷宜攺造舊例糧米九月開徵十月報完盡屬紙上
虛言今須責印糧官將應兌之糧曉諭小民顆粒徵
貯預先搧颺仍于厫首置立字號不列都啚以及糧
長姓名嚴飭倒厫派單以船先到先兌印糧運官眼
同交發至于截頭銀兩每米百石該銀三十七兩六
錢四分盡足軍用前經糧道議詳甚晰久巳遵行無
容更議但此銀亦須預先設櫃令糧里照數封投平
等平秤銀須足色不必加贈如運弁一到查明應兌
糧米該銀若于赴縣具領該縣查確照數總發運官
登時散給各丁不許稽延尅扣則旗軍銀米皆得實
數領足是不特有益于軍民卽
國課亦因之優裕矣第年來運弁柔膓繞指以致運丁
愈肆刁橫幷請 憲臺嚴飭運弁不許群集爭嚷敢
有故違憑卑㕔揭報輕則細打重則叅處誠法在必
行而不收官收官兌之實效者未之前聞也若稽核
查驗監督催僣卑㕔自當竭蹷料理應俟會議詳覆
第恐轉睫開徵無俾于事卑㕔謹先述蒭言詳請仙
候 憲臺俯賜裁奪其每石原耗若干修倉鋪墊等
項向來原派若干卑㕔巳通行屬縣查明詳至之日
另文報奪未敢擅便擬合具由請詳爲此今將前由
具呈伏乞照詳施行 按院杜批據詳官收官兌之
法不行皆由糧里漕米虛報完數勢不得不令自兌
致旗軍相見苛索情事有之所議造滿倉厫徵足派
兌舊議截頭預期徵收俱屬要着糧儲道速行勘報
以憑具
題力行速速
金昭鑑條議見藝文
白糧官解
明雲南道監察御史陸淸源疏題爲北運業有經久長策臣冀邀一視之仁仰
祈
聖明廣推浩大以蘇積困以惠窮黎事臣閱邸報見
應天巡撫黃北運當極敝之時一疏奉
聖旨白糧僉㸃滋擾包棍胥役歲恣侵蠹種種積弊
委宜釐整奏內炤畝均派專官督解及復近裁員缺
等議誠裕國便民長策該部速與議覆欽此臣捧讀
忭舞有以仰窺
皇上之周悉民隱恩覃蔀屋也夫北運至今曰而疲
困甚矣如僉㸃之鑚營而漏富坐貧也如包棍之盤
踞而悮公蝕私也如抽扣之侵漁而名存實亡也如
總協之公費而科派多端也如胥舍之居視而勒索
不休也如船戶之侵詐而逼借無饜也如引戶之包
納而違
旨橫加也如漕壓之難越而剝費浩繁也百千艱苦
誠有繪圖難盡者至近年以來在在起剝節節提淺
一解數年浮費不貲富室如洗性命隨之今幸應撫
詳訴
聖聽如流時允炤畝均派專官督解釐從前之債蠹
畫百世之良筭載在簡編光乎史冊行見蘇松常三
郡之黎民欣欣然有起色矣但嘉湖尙仍民運是受
困不與三郡異而受恩未與三郡同當亦
聖明所不靳均施者乎臣鄉按臣左有白糧積弊一
疏業軫
睿慮臣備員侍從自擊雨露洪�敷�而不能爲桑梓請
命是有胸無心悮國悮民之大者謹比例上陳伏乞
勅部將嘉湖二府炤蘇松常一體議覆官解并移咨
撫按確核經久良規庶
聖明惠養窮黎之德意遍滿東南矣抑臣更有請者
十三年分嘉湖二府糧解一運三年時日旣久起剝
復多米之在途者偷竊去其半溽爛去其半彼十二
年以前巳蒙蠲免十四年未經起解亦蒙改折三分
獨十三年分介在二年之間奇荒異苦䟦涉至京欲
終事而得仰乞
聖明矜免俯炤十四年分攺折三分之例量與蘇息
在
皇上止是攺本爲折不虧
國課在窮民得以銀代米生還有曰于再生兩郡匪
淺鮮也至於部運官布政司理問吳婪肆無恥惟圖
飽橐日事鞭笞每名索詐數十金兩部不下數千金
此當剜肉醫瘡之日其堪此重困乎今官運創行必
得廉幹之臣方能勝任如某者非重懲之何以勵將
來也事關民生大計謹歷誠上告伏祈
聖明俯鑒施行崇禎十五年九月日奉
聖旨該部看議具覆吳衷坦索詐多金着察明議處
國朝工科給事中薛鼎臣疏題爲
宸衷之宵旰甚殷有司之朦蔽未攺謹據事指陳仰祈
勅部察議以圖實政事我
皇上因亢旱爲災民生未遂特昭引咎之心並廣求言之
諭卽此一�念�至誠巳足格天地而和陰陽以招致甘
霖之沛矣然近日陰雲時見殷雷間聞似有滂沱之
望究無霖霔之施臣乃窺測天道而察驗人事切謂
天以生物爲心未𠹉嘗靳其陰膏乃驕陽敢于制之而
雨遂格于虹霓猶之
君以愛民爲心未嘗不行仁政乃貪吏敢于悖之而恩未
流于蔀屋卽上下朦蔽之端便召陰陽乖戾之氣誠
思
皇上親政以來凡所頒之
上諭所下之
俞旨卽六部所覆之本章所行之事例何一非懲貪剔蠧
何一非恤兵養民而究竟治效鮮臻災眚迭見則以
直省諸朦蔽公行違
旨虐民之過也今就見閒最確者指實爲
皇上陳之如去年兵部所題厰夫橫行一疏內稱浙省私
派厰夫作惡害民請令嚴查科派情弊仍將見在厰
夫盡行禁革并通行各省一體查禁巳經奉
旨依議嚴行而不意嘉興縣之兵房蠹吏乘知縣高登雲
丁艱之後仍促縣丞王典私出牌票勒令每啚備夫
一名以供走差巧立名色謂曰備夫其所謂備夫者
卽厰夫之別名也此朦蔽之一也又去年兵部所題
鄉兵增設一疏内稱鄉兵名色原係鄉村保甲自爲
目錄何得借端科派請將嘉善縣派銀情由嚴察等
語亦經奉
旨依議嚴行而不意去年十二月閒浙省屬縣勒令每啚
報充應捕其工食衣甲一如鄉兵鎗手之一數所爲
應捕者卽鎗手之別名也此又朦蔽之一也又去年
戶部所題草穀採辦一疏內稱豆穀草束責成藩司
採辦不許私派小民如有累州縣里長辦解者從重
議處仍嚴飭各省一體通行亦經奉
旨依議嚴行而不意浙籓胥吏仍復私派以遂其奸乃于
去年十一月間牌行嘉興檄取榖一萬草十萬有司
無措不得不轉而派民也此又朦蔽之一也又去年
刑部所題衙蠹吞噬一疏內稱各衙門蠹役盤踞作
奸責令刑㕔廉訪得實依律嚴究治罪等語巳經奉
旨依議嚴速行乃近聞浙省奸蠹劉泮章劉美中機乘徐
用章人命重案設局騙銀蠹等二人仍逼姦章妻王
氏及被用章具呈告發經前任道臣史燧通申撫按
發府審實泮章得蕩價銀一千二百兩又得田價銀
一百二十兩而美中賄囑問官止供得銀百金仍巧
稱係用章之父久寓其家自用盤費止擬徒懲夫美
中乃臬司經承吏也以經承而留重犯之父在家營
脫並留其家屬行姦則其包攬打㸃淫惡恣肆爲何
等事而承問者公然婪賄薄擬今二犯又且脫然在
外法紀何在此又朦蔽之一也由浙省統而推之而
他省似此者何限由厰夫等事推之而他事若此者
又何限方今正値求言則諸臣之所條奏各部之所
准覆全賴地方官員着實遵行若仍蹈前轍則
朝廷德意終不下逮而此番盛舉不幾仍爲具文乎臣請
敕部嚴議凡奉
旨事件如有貪官汚吏朦蔽不行貽害百姓者撫按立爲
題參從重議處如有狥隱事發一體治罪仍查浙省
厰夫革而備夫興開端者何吏鎗手除而應捕報遵
奉者何文草穀一事何爲妄派美中一案何爲狗繩
一一重懲以爲違
民者之戒庶懲一儆百而弊竇漸除實效漸臻矣如
果臣言不謬伏乞
勅部議覆施行順治十七年六月二十九日奉
旨這所叅有司朦蔽等情弊着嚴察議奏該部知道
論曰國家之于民如父母之于子惟疾是慮忍視其
死而不救耶從仕者爲國蒞民而民不免于患害是
猶主人延醫而殺其子也然則措施宜何如曰無以
利之去其害吾民者而巳矣無以生之去其殺吾民
者而巳矣東南民命敝于錢糧錢糧事宜煩于耗費
政之得失大要在此禾郡積弊累累不知所自始比
年以來釐革殆盡予因志田賦而畧舉數條件繫于
此俾後之君子有所鑒焉嗚呼除害卽以興利去殺
卽爲好生使守其法而不變則善政之大不出此矣
毋謂今人之政不古若也
知识出处
《[康熙]嘉興府志十八卷首一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康熙]嘉興府志十八卷首一卷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国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