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土為上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弘治]嘉興府志三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0994
颗粒名称: 觀土為上膄
分类号: K916
页数: 14
页码:
摘要: 优越的地理位置、风俗、山川,见府下。
关键词: 历史地名 疆域

内容

形勝見府下
  風俗見府下
  山川
  湖
  鴛鴦湖又名相家湖又名雙湖在縣南三
  里按嘉禾志其先闊五十丈深一丈宋
  徔事郎聞人滋嘗記南湖草堂云檇李
  澤國也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計百
  有二十頃而其利實潴水以資上田灌
  溉其產蒲菨餘茭艻雞雍之屬而薢若
  味特芳甘膚色凝緑他無所有也其禽
  則鸍鷖春鋤鵁鶄洿澤而多鴛鴦故名
  鴛鴦湖或云東西兩湖連故謂之鴛鴦
  湖今以其居於南方又謂之南湖云
  幽湖在縣西来四十里以其支流環錯匯
  為深淵因以為名
  天星湖在縣東北二里一名天心湖中水
  草不生其水雖大旱不竭舊傳秦始王
  發囚所掘
  河
  西河在縣西南一里半
  運河在縣西四里舊志云通崇徳縣北接
  呉江縣界隋大業六年勑開江南河自
  京口至餘杭八百餘里面闊十餘丈擬
  通龍舟白樂天詩〓平河七百里沃野
  兩三州謂此水也
  月河在縣北一里文名月濠其水湾環遶
  城因以名為
  港
  青龍港在縣東南五里
  溪
  穆河溪在縣東北四里水接上谷湖入太
  湖水中多龍骨
  北溪按舊志在縣南八里今詢之耆老考
  其地勢絕無所謂韭溪者惟在城有橋
  名韭溪而張堯同詩亦有分流入郭来
  市橋人影合之句疑即南湖之支流經
  城而逹北運河者是也又所引虞仲翔
  川瀆記云太湖東通長洲松江水南通
  烏程霅溪水西通義興荊溪水北通晉
  陵南湖水東通嘉興韭溪水凡五通謂
  之五湖今考北運河之水西北接太湖
  所謂東通韭溪者盖因韭溪北接運河
  而誤也其稱在縣南八里者舛謬無疑
  錢家溪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相傳舊有富
  室錢氏居之
  𠁊溪在縣西北二里二十步闊僅二丈其
  長縈紆半里東通韭溪上有水西寺因
  溪得名唐宣宗為光王時甞隱于此其
  寄示朝臣詩有殿閣凌雲接爽溪之句
  溪之名由此遂顯又上有囘龍橋云
  車溪按舊志在縣北七十一里闊六丈深
  四丈連接烏程縣入震澤今考其地實
  距縣治三十五里舊志所載盖指其下
  流而言耳
  䒦溪在縣西北五里
  麻溪在縣西三十里水通太湖
  瀾溪在縣西北四十三里
  潭
  螺潭在縣南五里相傳舊有白色細螺生
  其中故名潭之西有廟
  九斤潭在縣東北思賢鄉南接天荒許家
  二蕩
  白龍潭在縣西南四里有白龍穴風濤間
  作輙飄溺舟楫居人作三塔以鎮之宋
  淳熈初𡻕大旱知縣李時習用攪龍法
  求之雨即應
  陂塘
  運河塘按舊志在縣西五里通崇徳縣三
  十里北接呉江縣界今考其里數自崇
  徳至本縣實該七十八里
  東郭湖塘在縣東北五里舊云冬瓜湖塘
  又名宋郭湖以其在郡城東北故以東
  郭為名無疑所謂冬瓜者音之訛宋郭
  者字之訛也
  新城塘在縣西北七里以通新城市鎮故
  以為名
  蘆瀝塘在縣西北六里
  涇
  王江涇在縣北二十七里相傳有巨姓王
  氏江氏建房貿易於此故以為名
  羞涇又名楸涇在縣東北六里
  菜花涇在縣東六里
  六萬涇在縣南八里
  溝
  車溝按舊志在縣西北六十三里二百步
  闊六丈深四丈連接烏程縣入震澤今
  考其地實距縣治三十五里舊志所載
  盖指其下流而言耳
  灣
  死亭灣在縣東北五里按舊志載環宇記
  云朱買臣妻初見夫貧遂棄夫改嫁杉
  青閘吏後買臣為内史衣錦還鄉其妻
  羞死於此故名焉
  三塔灣即白龍潭見潭類
  州東灣在縣東南一百五十步環扵郡治
  之東因以為名
  草塲灣在縣東北二里又名柴塲灣舊傳
  市薪者皆萃於此故以為名
  蕩
  陳盛蕩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舊有巨姓
  陳氏盛氏居其傍故以為名
  天荒蕩在縣東北思賢鄉南接許蕩西接
  毛頭菜花等蕩皆有菱芡之利
  官蕩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和尚蕩在縣西北二十八里
  鴈蕩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六百畒蕩在縣東北二十九里廣袤約計
  六百畒之數故以為名
  堰閘
  杉青閘在縣東北望吳門外五里其旁有
  閘置巡檢司
  學秀堰在縣西九里舊傳西施學綉於此
  故名學綉今訛此名上有塔
  冬瓜湖堰在縣東二里即東郭湖舊志云
  舊堰官張祐死後時裴洪慶命其子領
  之張祐之子守冬瓜此事詳見金華子
  雜說今堰已開通
  柵堰在縣西北三里舊置堰以蓄西運河
  之水今開通造橋于上仍名柵堰云
  坊巷
  秀豐坊在縣西南二里二十步好徳坊在縣西五十步旌烈
  坊在縣西三十步通闠坊在縣西二百七十步嚮道坊在縣西一
  百七十步美俗坊在縣西一百八十步移風坊在縣西一百八十步
  靈光坊在縣西一百九十步織雲坊在縣西一百九十步宴春
  坊在縣西二百步豐衍坊在縣西二百一十步咸中坊在縣西二
  百一十步俗曰童子巷斯才坊在縣西二百五十步俗曰馬坊巷介
  寧坊在縣西一里俗曰陳婆兒巷尊耇坊在縣西里廣平
  坊在縣西一里四騏坊在縣西南二里通明坊在縣西南一里
  二百步爰穡坊在縣西南一里一百八十步俗曰糖巷依蓮坊
  在縣西南率育坊在縣西南一百步俗曰楊洗麸巷嚮葵坊在縣
  西一百二十步即府治前望恩坊在縣西南一百八十步寳花坊
  在縣南一百四十步歸鶴坊在縣西南一百八十步青緺坊在縣
  西南五十步閱武坊在縣西南二百步天禄坊在縣西南二百
  步石師子巷暨容坊在縣西南二百一十步勸善坊在縣西南
  一百七十步敷潤坊在縣西北三百步瑞龜坊在縣西北一里
  遺愛坊在縣西北一里擁麾坊在縣西北一里繡衣坊在縣
  西北一里三十步崇梵坊在縣西北一里五十步欽枯坊在縣
  西北一里玉十步東陵坊在縣西北一里七十步繪麟坊在縣
  西北一里三百步澄觀坊在縣西北一里三百步燕支坊在縣
  西北一里三百步金駝坊在縣西北二里興賢坊在縣西北二里
  步蟾坊在縣西一里聽履坊在縣西南二里西河上清瑞
  坊在縣西南二里通澄海門格真坊在縣西南二里一步鳳池坊
  在縣西一里杏壇坊在縣西一里二十步在學前封祝坊在縣
  西一里二十步祥鱣坊在縣西一里十步近郡文學㕔輕裘坊
  在縣西南一里二十五步阜通坊在縣西四十步在府後之東卿月
  坊在縣西一里七十步碧漪坊在縣西北七十步皇華坊在縣
  西北一百步流化坊在縣西北一百步政桴坊在縣西北一百
  二十步六一坊在縣東北三百步百福坊在縣西一里唐丞相
  陸宣公故里坊在縣東北一里乃望吳門外要津亭之石今已廢遺愛巷
  〇澄觀巷〇靈光巷〇豐衍巷〇斯才巷
  〇織雲巷〇宴春巷〇移風巷〇流化巷
  〇廣平巷〇四騏巷〇金駝巷〇聚桂巷
  〇咸中巷〇聮𣁽巷〇望恩巷〇勸善巷
  〇歸鶴巷〇楊將軍巷〇石師子巷〇塔
  〇兒巷在縣東北三百步甜瓜巷在縣東北三百步竹林
  〇巷在縣東二百五十步
  鄉都
  象賢鄉在縣西三里元時管里三曰至徳
  深華桃花今定為都二計里三十〇二
  十二都東區管里二十〇二十二都西
  區管里一十
  靈宿鄉在縣西北一十二里舊志管里四
  今定為都二計里一十九〇二十三都
  東區管里八〇二十三都西區管里一
  十一
  雲泉鄉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舊志管里二
  曰王安莊塔今定為都一計里一十六
  柿林鄉在縣西北三十里舊志管里二曰
  桃莊宋耆今定為都二計里二十七〇
  二十七都管里一十四〇二十八都管
  里一十三
  復禮鄉在縣北二十里舊志管里二曰九
  里吳㑹今定為都二計里二十〇二十
  九都管里一十二〇三十都管里八
  永樂鄉在縣西北十五里舊志管里二曰
  朱涇羞墓今定為都二計里二十八〇
  三十都管里一十〇三十一都管里一
  十八
  思賢鄉在縣北三十里舊志管里二曰吳
  後平塔今定為都三計里五十九〇三
  十二都管里二十八〇三十三都上保
  東區管里一十六〇上保西區管里一
  十五
  麟瑞鄉在縣東北三十六里舊志管里三
  曰殿林射城魏塘今定為都一計里二
  十三
  在城西南都區計六里〇西北都區計四
  里
  市鎮
  陶莊市在縣東北五十四里〇新城市在
  縣西二十七里唐武宗㑹昌元年常築土
  城于此後罷尋成市井遂名〇濮院鎮在
  縣西南三十六里舊名永樂市〇王江涇
  市在縣北三十里〇彰陵市在縣北四十
  五里
  土產
  糓類秔早花中秋晚花糯中秋鷄脚羊鬚麥大麥小麥養麥
  豈青豈黄豈赤豈白豈刀豈菉荳豌荳蚕荳果類李杏事桃梅柿橘柚橙梨
  蓮藕菱芡枇杷孝〓林擒石榴莆萄樱桃甘蔗甜瓜菜類芥葱韭薤甜菜生莱
  茨菜莧菜萬菜苦藚并菜蘆葭茄子茭白茨菇芋荀冬瓜稍瓜王瓜花類
  芍藥牡丹海棠百合薔薇荼麋鹿葱芙蓉玉簪錦帯蜀葵鷄冠木犀鳳仙菊花山茶
  木香櫻粟草類吉祥𠔥葭蒲茅盧葦竹類淡竹紫竹班竹慈竹復竹苦竹
  太類椿棹榆樸栢檜杉松槐楮桒柘棕楓冬青楊柳梧桐羽類鷄鵝鸭鷹
  鴿鳩鸛雀燕鵲黄雀啄木毛類牛羊犬豕猶驢馬鱗類〓鲤鯽鮎鳗鯿
  銀魚白魚黄雜魚介類鰕蟹蚌螺蜆鱉鱔土物絲綿綾羅維絹紗紵
  絲黄草布綿布絺絡綺繡苧布麻布合香藥類枸杞蛇床牽牛菖蒲薄苛紫蘇
  茱莄茴香半夏山藥香附子甘菊麥門冬天南星良薑車前子忍冬藤草烏澤蘭葛
  茆香蒼耳地骨皮
  貢賦
  貢
  𡻕
  進野味鴈鷄各一隻〇嵗造弓三百一十七
  張弦一千五百八十五條箭二千八百七
  十九枝〇嵗辦皮張九張羊皮七十二張
  獐皮一百六十張〇翎毛六萬根
  賦
  夏稅麥四千七百六十五石五斗五合〇
  絲四千一百七十五兩四錢六厘二毫
  二絲〇綿一千八百七兩二錢五分九
  釐八毫〇鈔九十錠一貫五百九十四
  文
  秋粮一十萬八千九百六十七石五斗八
  升六合七勺〇馬草七萬四千六百八
  包三斤每包折米一斗二升共米八千
  九百五十二石九斗九升六合
  田畒
  國朝原額官民田地等項七千六頃一十一畒
  九分七厘五毫〇官田一千六百三十
  五頃一十畒六分七釐三毫〇民田四
  千三百二十頃七十畒六分二釐一毫
  〇官地四十四頃六十畒四分六釐五
  毫〇民地四百二十五頃二十八畒六
  分三毫〇官蕩四百四十頃二十畒八
  分八釐四毫〇民蕩一百二十頃一十
  一畒一分二釐六毫〇官涇一十五畒
  四分六釐九毫〇民涇一十一頃九十
  六畒三分七釐三毫〇官浜二十畒二
  分二釐八毫〇民浜三頃七十畒八分
  四釐三毫〇官漊四十九畒三分七釐
  一毫〇民漊三十六畒六釐六毫〇官
  灘一頃六十三畒五分九釐六毫〇民
  灘二十二畒四分一釐六毫〇官山三
  十六畒一分九釐一毫〇民山七畒九
  分〇官埂一畒四分〇民埂五十畒二
  分九釐六毫〇官港二十三畒五分六
  釐七毫〇民港一十六畒三分五釐四
  毫
  户口
  宣徳間
  户三萬九千一百六十四户
  口一十六萬五千七百口
  正統間
  户三萬九千一百六十四户
  口一十六萬五千七百口
  景泰間
  户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三户
  口一十六萬五千七百四十五口
  天順間
  户三萬七千八百二十二户
  口一十二萬五千九百七十六口
  成化間
  户三萬二千九百四十九户
  口六萬八千四百二十六口
  農桑
  額桑五千二百一十二株科絲一百七斤
  二兩五錢七分每絲一十八兩折絹一
  疋共折絹九十五疋七尺七寸一分
  課程
  國朝課鈔五百六十三錠一貫三伯七十六文
  〇房賃鈔二百六十一錠二十文〇花
  果鈔三百二錠一貫三伯五十文
  新城稅課局鈔五千七百一十四錠七伯
  八十文〇課程鈔五千六百三十七錠
  三貫七伯一十文〇商稅鈔四千三百
  三十七錠三貫八百一十文〇門攤鈔
  六百七十四錠三貫五伯文〇酒醋鈔
  六百二十五錠二伯文〇契本工墨鈔
  一貫二伯文〇魚課鈔七十六錠二貫
  七十文
  鹽課
  鮑郎塲鹽課司額鹽一百五十九引二百
  斤
  蘆瀝塲鹽課司額鹽三引一百二十一斤
  七兩
  海沙塲鹽課司額鹽六十五引二十斤
  西路塲鹽課司額鹽三引二百七斤
  公署
  縣治在府治西北一里許宣徳五年五月
  吏部員外郎李亨相地於此遂建立公
  廨㕔宇等屋是年七月十八日知縣趙
  忠始領印来蒞邑事其地故老相傳為
  前代仁壽寺之舊址云
  正㕔三間〇穿堂三間〇後堂三間
  〇典史㕔三間〇東西廊房各十二
  間〇儀門三間〇頭門三間〇庫房
  三間〇牢房五間〇知縣公廨六間
  〇縣丞公廨六間〇治農縣丞公廨
  六間〇水利縣丞公廨六間〇主簿
  公廨六間〇典史公廨五間〇吏舎
  三十六間〇戒石亭一座〇申明亭
  〇旌善亭俱在縣治前〇架閣庫在
  縣治後
  杉青閘巡檢司在縣東北望吳門外五里
  㕔屋三間〇前軒一間〇皷楼一間
  公廨四間〇司房二間〇牢房二間
  王江涇巡檢司在縣東北三十里公廨與前同
  新城稅課局在縣西北二十七里
  㕔屋二間〇前軒一間
  新城務在縣西北二十七里柿林鄉新城
  鎮
  國朝洪武三年改為新城稅課局
  陶莊務在縣東北三十四里思賢鄉陶莊
  市
  國朝洪武三年攺為陶莊稅課局
  養濟院屬本府
  倉
  便民倉在縣東北望呉門内宣德十年七
  月巡撫侍郎成均盖造計厫屋九十五
  間
  預備倉在縣西南三百步計倉厫一十間
  花園倉在縣西南二百步計倉厫一十五
  間
  崇真倉在縣西北二十七里計倉六間
  學校
  儒學在縣治東一百五十步宣德五年夏
  吏部員外郎李亨闢基七年教諭徐哲
  始領印来蒞其事本府知府齊政選取
  生徒入學是年冬户部侍卽成均命本
  府同知孟迥建明倫堂及後堂明年五
  月復建
  大成殿暨東西廡正誼明道二齋櫺星戟
  門與凡公廨等屋以次而成正統九年
  縣丞髙謨塑先聖四配十哲像十年八
  月知府黄懋重修戟門兩廡増置一十
  二間景泰二年知府舒敬重造膳堂庖
  湢舎凡五間景泰三年冬僉事陳永重
  造櫺星門視舊加崇廣焉景泰五年知
  縣童暉復立射圃於學之南
  大成殿三間〇東西廡各一十二間
  〇戟門五間〇櫺星門三座〇明倫
  堂三間〇穿堂一間〇後堂三間〇
  正誼齋三間〇明道齋三間〇文昌
  祠一間〇膳堂三間〇教諭公廨一
  所五間〇訓導公廨二所各五間〇
  學門三間〇東號房十間〇西號房
  十間〇倉厫三間〇射圃在學門之
  南臨於衢
  宫室
  三過堂在縣治西本覺寺中昔宋蘇東坡與文長老徃還三過於此僧元澄
  因作堂以識之按東坡集有秀州報本覺禪院鄉僧文長老詩曰每逄蜀叟談終日
  便覺蛾眉翠掃空再過之則文長老以老病而退院復有詩云愁聞巴叟卧荒村来
  打三更門下門過之則文長老已卒詩云初驚鶴瘦不可識漸作雲歸無𠁅尋後
  堂尋廢宣德七年僧志嵩重建之秀水亭舊在府子城西南宋建今建於
  秀水縣治北檇李亭在縣治西本覺寺即春秋時呉越戰争之地後人立
  亭以識乆而傾圯宣德七年住持僧志嵩重建之嘉禾亭〇月波
  亭在縣治後圃東坡舘在本覺寺内蘇文忠公與文長老徃還之所乆
  廢
  橋梁
  小放生橋在縣東南三里放生橋在縣東南三里衆德橋
  在縣東南二里日陽橋在縣南二里半長生橋在縣南三里潘
  家橋在縣南二里半山家橋在縣南四里澄海橋在縣東南
  二里米市橋在縣南二里吳老橋在縣南二里一十步楊家
  橋在縣東南二里一百步被湖橋在縣南二里潦波橋一名
  雙湖橋在縣南二里半綵雲橋在縣南四里浮橋在縣南二里半
  西麗橋在縣西一里竹橋在縣西三里北麗橋在縣北一
  里柵堰橋在縣西北二里迎春橋一名秋涇橋在縣東北三里半
  鉏家橋在縣東北三里太平橋在縣東北五里隆興橋在縣
  東北九里百步橋在縣北六里黄土橋在縣北九里金橋
  在縣北十五里一端平橋在縣北三里羞墓橋在縣北二十五
  里聞店橋在縣北二十七里穆溪橋在縣北三十里慧寧
  橋在縣北二里聖化橋在縣北一十里環翠橋在縣北三七
  里萬𡻕橋在縣北四十里永寧橋在縣北四十五里善安
  橋在縣北五十里
  郵置
  府前急遞鋪在縣東南二里三塔鋪在縣西八里分鄉
  鋪在縣西一十八里趙墻鋪在縣西二十八里杉青閘鋪
  在縣北八里金橋鋪在縣北一十八里聞店橋鋪在縣北二
  十八里
  寺觀
  真如教寺在縣南四里唐至德二年立大
  中十年裴相休捨宅為寺後攺為至德
  院内有雪峯和尚住庵庵有雪峯井又
  有宋司馬温公所作真如院法堂記刻
  石宋大中祥符元年攺真如院有蔡元
  長周開祖范德鎮留題小石刻建炎初
  知州趙叔近龍圖以王事死𣩵於中因
  鐫贈䘏之詞於僧房鄉人為立祠宣和
  庚子兵火僅存遺址後析為三南則立
  為賢首教院淳熈二年僧戒月又建華
  嚴閣于其西閣下為十六觀堂焉慶元
  三年十月建寳塔於其北鮑義叔為之
  記其餘基址官立為寨後廢丙子兵火
  賢首教院亦間毀内舊有長水塔清輝
  堂綵雲橋東坡煑茶亭裴丞相祠趙龍
  圖祠今俱廢洪武二十四年定為教寺
  景德禪寺在縣西三里舊志云元焚化院
  宋建炎三年守臣程少鄉奏攺今額按
  本院碑記其初寺基下是白龍潭凡遇
  風濤危難或遇天晴有白光三道其僧
  行雲積土填潭造塔三座於光起之處
  時人稱為三塔灣嘉禾百詠詩注云昔
  有白毫光髙數丈民以為祥乃作寺有
  白龍潭在寺前龍潭事詳見溪潭門兹
  不復載東坡昔過此畫竹於璧題詩云
  聞說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筆勢瀾翻百
  年寥落何人在只有華亭李景元李亦
  畫竹於此以詩和之詩傳不全有一聮
  云野人不識天人面知是虞皇第㡬元
  李華亭名士也又按本院碑記錢氏賜
  額為保安院宋景德年間每州各立景
  德院遂以保安院攺今名宣和年間燬
  大觀年間重建嘉定九年旱邑人禱於
  龍得雨祠部爵龍而祠于寺西洪武十
  五年定為禪寺
  本覺寺在縣西二十七里即春秋時檇李
  之地舊名報本禪院内有檇李亭宋熈
  寧間東坡與文長老徃還遊於此有東
  坡舘宣和年間攺為神霄玉清萬壽宫
  建炎元年復舊額淳祐間守臣趙太監
  與訔請為本覺禪院洪武初定為禪寺
  福善寺在縣治西三十五里濮院鎮元至
  正二年巨姓濮鑑捨宅為寺僧志浩開
  山
  能仁寺在縣治西北二十七里新城市舊
  福業院唐武宗㑹昌五年廢宣宗大中
  二年復原額五代石少主開運二年攺
  為報國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攺承
  天院徽宗宣和七年攺能仁院洪武二
  十四年定為教寺内有陸宣公祠巡撫
  大理卿胡槩建
  東禪寺在郡治一舎許宋元祐間肇建
  國朝洪武初重興宣德間奏
  聞賜額今如故
  棲真寺在縣治東二十七里宋開寳二年
  僧寳月開山元末兵燬洪武初僧守節
  重建
  營泉寺在郡治西南二里宋景定元年創
  建元至元十三年僧如晦重修元末兵
  燬洪武元年僧普潤鼎建
  保安寺在縣治西北五十里宋乾道七年
  僧普誠開山元末兵燹斷碑尚存洪武
  初仍舊額天順六年重建
  寧慶庵在郡城西二里大元至正二年僧
  善友創建洪武七年僧永盛重修
  佑聖庵在縣治三里宋咸淳三年僧清居
  剏建洪武間仍舊額宣德二年僧宗昇
  重修
  觀音庵在縣東南三里元至正二年僧志
  源剏建永樂元年重修永樂十五年頽
  圯宣徳七年僧惠鋤鼎建
  真聖庵在郡治東北十里許元至正六年
  僧圎楷剏建洪武十六年僧如松重修
  資福庵在縣德化一都宋景定元年僧源
  別流開山洪武二十四年僧文彦重修
  玄真道院在縣東一里元至正辛未里人
  沈懐逺瓶建洪武二十四年併歸玄妙
  觀永樂元年道士陳嗣源仍建
  三皇道院在縣東一里元至正庚寅年道
  士孫混沌剏建洪武二十四年歸併玄
  妙觀永樂元年道士顧道勝仍建
  㑹心道院在縣治東南一里元乙亥年間
  傳流雲陽譚真人畫及子昂𥓓扁
  脩真道院在縣東南一里宋嘉定十一年
  里人趙三一瓶建洪武二十四年併歸
  崇道宫永樂元年道士朱玹真仍建
  洞真道院在城西隅自元至正癸卯道士
  趙雲軒剏建洪武二十四年併歸玄妙
  觀永樂元年道士趙宗純仍建
  祠廟
  徐偃王廟在縣治西北二十里偃王迯戰
  之㑹稽嘉興本屬㑹稽㑹稽人多姓徐
  王之宗族嘗有散在邑者故後世因有
  思王功德者為立廟以祀焉
  靈宿土地廟在縣西一十七里本覺寺之
  東南父志相傳始者里社欲立廟本非
  今𠁅木植既備一夕自移至此水旱禱
  之無不響應
  施府君廟在縣西南六里一在縣北一十
  五里
  張烈侯廟在縣北三十里
  旌烈楊將軍廟在縣東一里
  趙龍圖祠在縣治南真如寺宋建炎初趙
  叔近以龍圖待制知秀州後卒為立祠
  土糓神祠一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一在縣
  南三里一在縣北一十五里
  陵墓
  歐陽尚書墓在縣西北一十里文忠公之
  後也其子孫尚有居其傍者
  羞墓在縣北一十八里寰宇記云朱買臣
  妻初見夫貧遂棄夫攺嫁杉青閘吏後
  買臣既貴衣錦還鄉其妻羞死扵亭灣
  葬此故名羞墓
  彩雲墓在縣西南四里
  沈演之墓在縣北望呉門外二十里
  李同知墓在縣南三里同知名復字希顏
  南陽人元員外郎後為嘉興路同知卒
  葬于此
  吕學士墓在縣南澄海門外二十里
  聞人尚書墓在澄海門外五里
  古蹟
  裴休宅在縣南四里休唐宰相後捨宅為
  真如寺
  趙老園在縣西十里景德禪院方丈後迺
  宋致政殿丞趙公歸隱蔵書萬卷之𠁅
  公名衮字希甫賢良陳公舜俞題曰趙
  公園
  焦家園在通越門内東北二百步宋殿師
  焦虎臣之園舊有三峯石髙二丈餘竒
  花異卉稱是後孫丙炎中探花奐炎魁
  武舉元末裔孫熈七嵗童科尋為王同
  知所有後鞠為茂草惟遺峯石宣德初
  為内侍㫒其石去
  學繡塔在通越門外五里運河塘上舊有
  學繡堰盖以西施學繡扵此故名以學
  秀訛也
  靈光井在精嚴寺本晋徐恬之别業因井
  夜發光遂捨為寺成帝賜名靈光張堯
  同詩云玉甃祥光發難蔵世上名定多
  神佛護一飲百痾輕
  葛仙井在天慶觀世傳東偏一井嵗有丹
  浮起今不復見矣
  嚴將軍井在天寧寺殿後丗傳迺其故宅
  也
  雪峯井在縣南四里真如塔院昔雪峯和
  尚在此住庵庵有井因名焉
  楊將軍井在子城西北二百步丗傳將軍
  嘗徔井入斬妖蜃出而立化為神鄉人
  感神之惠立廟以祀後即其祠移置玄
  真道院
  徐家莊在縣西北二十里見百詠
  寨陽殿舊志有葛洪所書牌後為郡幕觧
  九臯取去
  秀水在望吳門外麗橋東丗傳間𡻕天和
  景明則水漾五色佳瑞士者見多擢第
  仕者則美遷常人亦獲慶也
  清輝堂在城南真如寺内本唐裴相休別
  業今為寺伽藍

知识出处

[弘治]嘉興府志三十二卷

《[弘治]嘉興府志三十二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弘治]嘉興府志三十二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