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志卷第十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0234
颗粒名称: 嘉禾志卷第十二
分类号: K29
页数: 35
摘要: 《至元嘉禾志》中记录的关于嘉兴地区宫观、祠庙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宮觀 道院 道觀附
  錄事司
  崇道宮在郡治南一里
  考證舊在南城外二里續移入城內古萬壽宮
  基上建本名崇福宮宋治平元年賜今額俗呼
  為南宮宮有一枝堂每大比邦人士用取南宮
  一枝之讖多會課於此今廢止有繼秀堂慵齋
  拙齋而已
  天慶觀在郡治西北一里
  考證本名同元觀梁文明元年立宋雍熙三年
  改棲真觀大中祥符五年置聖祖殿六年賜今
  額天禧元年降到天尊神化金寶牌子紹興元
  年知州鄧根因兵火復興聖祖殿二十六年冉
  知州奉詔如律而加備焉洛陽朱敦儒為之記
  嘉禾百詠詩註七賢遺跡一嚴陵陽焰二蹇子
  虔水三葛洪書額四吳道子貌真五張僧繇鷹
  以致殿宇梁棟無燕雀巢六顧虎頭神二為巢
  賊窃去七飛仙失名氏遭兵火後並無存者外
  唐開元鐘梁朝檜七寶上帝像宋幹道中開齋
  堂掘得二小石刻其一北極殿記知州宋坦以
  俸金創殿雍熙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記其一井
  銘軍事推官解九臯擬徐鉉茅山許長史并銘
  為之九臯鉉門下士也雍熙四年立
  報忠觀在郡治西南二里半
  考證宋淳佑九年里人趙朝散汝徘舍宅為觀
  淳佑十二年十月準敕賜今額
  隱真道院在郡治東南六十步
  考證宋崇寧年間造建炎兵火巋然獨存或謂紹
  興初純陽真人到此故名隱真紹興丁卯又有
  仙人劉高尚夜宿於中晨起援筆題雲堂柱間
  凡四十有三字曰行方便坐方便諸聖察上天
  見得道安得身健但能晨朝洗面水不得浪淵
  起盜玉津能顯九霄雲事劉卞功來仙語隱微
  衆亦莫曉筆畫透柱如點漆然郡人有疾者刮
  其字煎飲之即愈端平改元關拭記其事劉採
  為之贊李漢為之跋後庸醫以新易舊刮墨和
  藥柱因不存
  異親道院在郡治東北一里半
  考證宋大中癸丑間雲遊俞世修患風疾其行匍匐
  其語蹇澀忽有道人丱角美髯青褐大袖顏貌
  淮古以手重揮兩膝其疾頓瘳或謂鍾離真人
  至此也婺州道人毛觀記其事
  萬壽道院在郡北一里
  考證里人徐氏建崇奉梓潼真君香火歲大比
  邦人士禱焉
  修真道院在郡治西南一里
  松江府
  錢明宮在府東張塔橋側
  仙鶴觀在府南二百步
  考證東晉時創額宋紹興三十一年重建
  谷水道院在府西南西湖上
  真靖道院在府西北普照寺後
  道堂 考證俗呼道堂
  真武道院在府南
  太清道院在震橋東
  考證里人衛守宗武舍舊宅為之
  嘉興縣
  崇真道院在縣東四里
  長生道院在縣東一里
  海鹽縣
  棲真觀在縣西北五十步
  考證舊真武廟宋乹道二年道士郭宗諒移請
  廢額為之
  崇德縣
  天清宮在縣西南一百步
  考證元係東嶽行宮道院道士蘇大亨募緣增
  建宋紹定四年請額開山
  崇福宮在縣東北五十八里青鎮
  考證宋紹興七年道士葉彥球建名奉真廢至
  二十年始創殿宇請今額
  祠廟
  錄事司
  城隍廟在郡治西一里招提寺西近天福四年
  考證元在州樓上之東偏晉天福四年立後移
  于此地守臣劉炳為之記
  五聖廟在州樓上之西
  考證又一在廣平橋又一在糖巷東北又一在
  郡圃又一在舊抽木場西
  天王堂在州子城西北楼上
  考證唐天寶初令州郡於城西北隅置北方毗
  沙門天王像又置之佛剎舊精嚴寺亦有此堂
  東嶽二聖廟
  考證在天慶觀之東南又崇福宮之西
  資善興福明王廟在郡治北精嚴寺之西北隅
  考證本晋徐尚書宅因舍宅為寺遂祠之朝議
  大夫行開封府司士曹事徐□為之記
  曹史君廟在郡治西北二百五十步
  考證按舊經云名信當錢氏霸國時為牧守自
  臨平鎮移蒞嘉興慈惠及人卒邑民追慕之相
  與列狀乞立祠宇春秋致享又按吳越備史云
  曹珪也錢氏忠懿幹寧中淮人圍嘉禾珪與族
  人師魯守之每登樓張樂縱飲矢石交至視之
  晏如也嘉禾平以功授蘇州刺史今廟有三人
  碎碑在廟後磨滅不可讀
  普寧王廟在郡治北一里
  考證俗呼銅棺廟舊傳嘉興知縣有善政天降
  一銅棺蓋自開知縣入焉蓋又自闔其棺飛在
  常州宜興縣山上今為銅棺山當時有一吏人
  堅挽知縣不可入遂折一臂後塑折臂曹司在
  其側
  金山大王廟在郡治北一里半
  考證本漢霍將軍光也詳見松江府
  楊將軍廟在郡治北五十步
  考證乹化元年置
  王總管廟在郡治西南通越門內
  考證因高田賊作以身死難故祠之加封旌忠
  廟
  靈濟昭烈王廟在郡治西南一里半
  考證舊在西門外宋德佑兵火後移于此即故
  知惠州徐聞詩宅也今西門故址尚存
  松江府
  東嶽別廟在府西二里
  靈濟昭烈王別廟在府西三里
  考證神姓張其英〓靈跡載相川神祠碑記中蓋自漢
  以來江浙多祀之縣之別廟始於宋淳熙之八
  年
  城隍廟在府東南七十步
  考證舊在縣西宋政和四年遷於此唐李陽冰
  曰城隍神祀典雖無吳越中多祠之今州縣城
  隍相傳祀紀信雲
  金山忠烈昭應廟其一在海中金山去府治九十里
  其別廟在府東南八十步
  考證廟有吳越王镠祭獻文云以報冠軍之陰
  德吳國備史云大將軍将霍光自漢室既衰舊
  廟亦毀一日吳王皓染疾甚忽於宮庭附小黃
  門曰國王封界華亭谷極東南有金山鹹塘風
  激重潮海水為患下民將為魚鱉所食非人力
  能防金山北古之海鹽縣一旦陷沒為湖無大
  神力護也臣漢之功臣霍光也臣部黨有力可
  立廟於鹹塘臣當統部屬以鎮之遂立廟歲以
  祀之宋宣和二年賜顯忠廟五年封忠烈公建
  炎三年辛道宗領舟師由海道護行在所奏加
  封忠烈順濟且賜緡錢以新廟貌四年加封昭應
  按霍去病為冠軍將軍而霍子孟為大將軍今
  備史以為霍光或者吳越祭文不考也
  廣衛將軍祠在府西普照寺
  考證寺有石刻載吳越王祭獻文雲晋賢陸機
  之祖按吳志機之祖遜初拜撫邊將軍又拜鎮
  西將軍又拜上大將軍吳因漢製雖有雜號將
  軍而考之遜傳未嘗封廣衛之號若機曾祖紆
  守城門校尉高祖駿九江都尉亦未嘗位至將
  軍
  陸司空廟在府南三里
  考證祥符圖經雲陸四公未詳所出今俗傳陸
  機廟按晋史機未嘗為司空為司空者機之從
  兄弟玩也又原化記雲蘇州華亭縣有陸四官
  廟元和初有鹽船泊於廟前守船者夜于廟旁
  獲光明珠則又以為陸四官矣
  築耶將軍祠在府東三十五里
  考證築耶城晋左將軍袁崧所築遺址尚存有
  築耶將軍祠世傳祀袁崧按晋隆安四年崧以
  吳國內史築滬瀆壘以備孫恩明年恩陷滬瀆
  崧死境內祠之宜也築耶之義未詳
  顧侍郎祠在府東南三十五里亭林法雲寺
  考證感伽藍神記開運元年仲春十有一日寺
  成僧道中智暉夢二青衣來雲陳朝侍郎至也
  後忽見一人紫衣金魚儀容清秀曰此地吾之
  故宅荒已久矣師今於上造佛立寺請立吾形
  像吾當護此寺也可尋舊寺基水際古碑為據
  明日二人各言其所夢不異就求之果得古断
  碑文字破滅云寺南高基顧野王曾於此修輿
  地志二僧於寺東偏建屋立像至今祠焉
  通濟龍王祠在府東北滬瀆
  考證故老相傳自錢氏有國已廟食茲土宋景
  祐五年太史葉清臣為本路漕司因浚盤龍匯禱
  于故廟神應如響於是復新祠貌有葉太史祭
  文刻石於廟中
  蔡侍郎廟在府南八十里白砂鄉
  考證據通幽記唐貞元五年在嘉興監徐浦下
  場糶鹽官場界今諸場亦有蔡廟獨未詳何神
  柘林方廣寺有蔡侍郎祠按寺記雲自古相傳
  蔡侍郎舍宅為寺竟無稽考惟石幢題雲唐咸
  通六年蔡贊造去父母塋九十步去壽塋一十
  六步三代皆當世文儒按貞元則德宗朝也咸
  通則懿宗朝也貞元中已有蔡侍郎祠矣雖稗
  官小說未可盡信不應鹹通中蔡始造壽塋也
  豈寺之所祠與蔡場所祠各不同乎
  姚將軍祠在府西一十五步
  考證初祠于證覺院宋政和四年始遷於此未
  詳何神
  福順延德大王祠在府都酒務西
  考證未詳何神廟有宋楊景範遷廟石刻云熙
  寧甲寅到官夢遊福順廟見執簿者臂頹求予
  治之未幾以漕命遷酒稅於王故宮之基乃用
  卜宅于茲土豈神之靈有以先授我耶
  三姑祠一在府南七十里柘湖一在府西北七十二里澱山湖
  考證按吳地志秦時有女子入湖為神即此祠
  也柘湖今陻塞為蘆葦之場神亦弗祠其澱山
  湖中普光王寺三姑祠靈甚湖旁三數十里田
  者與往來之舟皆禱焉故老相傳秦時人姓邢
  氏女兄弟三人謂即柘湖所祠也
  嘉興縣
  城隍廟在縣治內
  考證舊在縣西二十步晋天福四年立後移在
  縣治內之東偏知縣李時習重修
  蕭王大祖廟在縣西北
  考證唐贊雲梁蕭氏興江左實有功在民故州
  縣多祠之惠安寺即蕭王故宅也
  五龍王堂在縣南城外三里
  考證舊經雲在縣西南五里宋天聖二年立隆
  興元年更刱祠宇服色坐位出於俚俗不復討
  論禱而未應州學錄夏襄以文選郭景純遊仙
  詩言五龍事上之州知州姚憲從之遂改正其
  服位繼而響應祠宇之南乃焚化院嘗掘得大
  龍年石佛像當奉安之時光明滿室
  高王菩薩廟在縣北三十六里遷善鄉
  考證高使君也晋建武中出為監屯校尉領兵
  三千屯給於此久而鎮靜使君教兵二千耕稼
  官田歲遇豐稔公儲有余於官於私有功有德
  史君累遷黃門侍郎司徒在長史並侍中征虜
  將軍授北海信都二郡太守未之鎮終於此梁
  大通年立廟於縣北二百步梁步兵校尉劉績
  之記後移其廟於此地名江涇村
  高豐廟在縣東北一十八里
  考證唐屯田之所按文粹有嘉興屯田政績記
  李澣為文其略云浙西有三屯嘉禾為之大乃
  以大理評事朱自勉主之且揚州在九州之北
  最廣全吳在揚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吳之壤
  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
  為之儉公首選於眾獨當其任有白雀集于高
  豐屯廩蓋大穰之征也則高豐之祠亦云舊矣
  今有雀墓村乃白雀之墓也
  昌武廟
  考證舊志雲不知何代人也吳錄異記曰吳士
  季為吳興令病痁遣人就昌武廟乞斷鬼士季
  夢一騎縛小鬼去即愈
  徐偃王廟在縣西二十里
  考證偃王逃賊之會稽嘉興本屬會稽人多姓
  徐王之宗族嘗有散在邑者故後世因有思王
  功德者為之廟以祀焉衢州龍邱亦有廟韓退
  之衢州廟記甚詳唐開元元和中徐氏三人相
  繼作衢州刺史乃王之遠孫也
  楊姑廟在縣西
  考證舊圖云昔有楊氏女篤孝躬耕給養父母
  死後鄉里為之立祠
  許公廟在縣西一百里
  考證舊經雲許公名安仁晋黃門侍郎也
  隋陳司徒廟在縣西南五十里
  考證唐咸同五年置即隋陳果仁也唐封忠烈
  公偽唐冊武烈帝常州亦有是廟有碑存焉
  馬塘廟在縣南七里馬塘堰側
  嘉禾大王廟在縣北望雲門外
  蒲白廟在縣西北五里
  考證舊傳是徐岱也
  靈宿土地廟在縣西南二十七里本覺寺之東南
  考證父老相傳始者里社欲立廟本非今處木
  植既備一夕自移至此水旱禱之無不響應
  靈顯侯廟在縣北五里
  考證土神施府君也宋人諱伯成九歲為神幾
  百餘年有禱輒應歲旱澇鄉貢進士聞人剛中
  等禱於祠下隨獲大雨遂請於朝景定五年九
  月准勑賜今額今廟之左右皆施族居焉本縣
  太平橋杉青閘等處
  海鹽縣
  東嶽別廟在縣西北一百步
  考證宋大觀四年造建炎四年正月閩將領敗
  兵入海避虜騎過海鹽謁東嶽廟關羽祠見塑
  像卒持刀柄離地出舊塑尺許敬畏之不敢為
  變而去紹熙三年縣令李直養重修別建聖母
  殿於正殿之東張祿為之記
  城隍廟在縣南五十步
  考證廟碑陳文惠公八分書宋乹道七年歲旱
  知縣邢銖禱之而雨
  廣惠別廟在縣南一里
  考證宋紹熙二年文林郎紹興府察推蔡與義
  建淳佑辛亥知縣何三壽再建
  金山顯忠別廟在縣東一里
  考證漢大將軍霍光祠封忠烈順濟昭應公宋
  宣和間刱建紹熙甲寅縣令李直養修
  陳山顯濟廟在縣東北四十里
  考證宋大觀三年建舊圖經雲以龍祠為大帝
  典雨曹政和間縣人郭三益為中司以禱祈感
  應奏請封爵山椒有龍母冢巨石盤陀山半有
  龍湫水旱不溢不涸崇寧三年詔以顯濟名其
  廟宣和五年封龍君為淵靈侯紹熙元年六月
  旱暵知縣李直養因禱於龍君得小龍以歸就
  縣廳設醮三日後果雨是歲大稔聞於朝進封
  龍君為廣惠淵靈侯龍母為龍君夫人紹熙二
  年李直養建新龍君龍母二大殿裝龍君像塑
  侍衛八軀塑龍母四龍王像置供具繪龍于壁
  自廟門而下皆一新之紹熙五年敕封龍君為
  廣惠淵靈威佑侯龍母為慶善薦福夫人又刱
  建興福院於廟之右以廣僧居以嚴香火之奉
  其詳載廟碑
  廣順延德大王廟在縣西二里半
  蘇驃騎廟在縣西北一百三十步
  考證梁大同間立碑圖經雲名舉字子羽晋驃騎將軍封烏
  程侯葬金牛山北宋高祖嘗夢其神因贈平南
  大將軍明帝加使持節都督征北大將軍
  黃郎中廟在縣圃
  考證耆老相傳以為古之賢令因立此廟後廢
  宋元佑間何清源公執中重建紹興二十九年
  林仰修紹熙五年正月李直養重修
  白馬廟在縣東北一十八里海沙場北
  齊景公廟在縣東南三十六里
  考證耆老雲景公遵海而南至此後人懷之故立廟焉
  尚胥廟在縣西北一十二里尚胥橋之北
  考證伍子胥入吳至此後以忠死邦人憐之故
  併其兄尚祠焉因曰尚胥廟後孟敕封清忠英烈威
  惠獻王
  太公呂望廟在縣東一百五十步
  考證吳地志雲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百姓懷之
  為立廟今廢
  秦始皇廟在縣南一十八里秦住山上
  考證吳地記雲秦始皇廟失其立廟年代時日
  山有碑天監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樹山上有秦
  住泉
  金牛山廟在縣西南五十里
  武寧威烈王廟在縣西一里半
  張府君廟在縣東二里
  崇德縣
  東嶽行宮在縣西南一百步
  考證宋政和修廟舊碑磨滅猶可讀謂淹時沒
  久感夢興繕從知建立甚古又雲廟屋百楹增
  修殿宇三所崇興庭臺連東西二所彩飾后嬪
  供帳與夫百司執事從祀之神靡不備具繹騷
  之後再創郡志止稱聖帝廟後之規模壯麗有
  加于前
  城隍廟在縣西南隅語溪館東
  考證邑令臧元士增刱門道兩廊開路東出嶽祠附於內
  秦王廟在縣運河東北二百二十步
  考證舊祠於廣法院後並祠廣德
  何律王廟在縣西三里
  陳王廟在縣東一百步
  射獵廟在縣東南五里
  打虎廟在縣南七里
  通靈王廟在縣西北三十里
  蕭尚書廟在縣東三十里
  東嶽行祠在縣北二十二里石門巿
  秦王行祠在縣北千乘鄉
  索度明王廟在縣東北六十里青鎮
  考證青鎮土地神也宋宣和間起居舍人周維
  亨謫蒞鎮事一夕夢有神人謁之曰子居敝陋
  幸公惠顧我翌日周訪諸叢祠得王像適契夢
  中所見者遂為修祠宇萬珪為之記舊志謂索
  度王即吳王孫權之子然鎮西南隅自有索靖
  王廟考之唐鹹通中朱洪所記索靖王實吳王
  孫權之仲子也未知孰是
  昌武三王廟在縣北車口堰地名下廟

知识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