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志卷第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0229
颗粒名称: 嘉禾志卷第十一
分类号: K29
页数: 31
摘要: 《至元嘉禾志》中记录的关于嘉兴地区寺院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寺院
  嘉興縣
  景德禪院在縣西五里
  考證舊志云元焚化院宋建炎三年守臣程少
  卿奏改今額按本院碑記其初寺基下是白龍
  潭凡遇風濤危難或遇天晴有白光三道其僧
  行雲積土填潭造塔三座於光起之處時人稱
  為三塔灣嘉禾百詠詩註云昔有白毫光高數
  丈民以為祥乃作寺有白龍潭在寺前龍潭事
  詳見溪潭門茲不復載東坡昔過此畫竹於壁
  題詩云聞說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筆勢瀾翻百
  年寥落何人在只有華亭李景元李亦畫竹于
  此以詩和之詩傳不全有一聯云野人不識天
  人面知是虞皇第幾元李華亭名士也又按本
  院碑記錢氏賜額為保安院宋景德年間每州
  各立景德院遂以保安院改今名宣和年間燬
  大觀年間重建
  真如院在縣南四里
  考證唐至德二年立大中十年裴相休舍宅為
  寺改為至德院無著大師住持而雪峰和尚住
  庵菴有雪峯井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有蔡
  元長周開祖範德鎮留題小石刻建炎初知州
  趙叔近龍圖以王事死殯於中因鐫贈恤之詞
  於僧房鄉人為立祠宣和庚子兵火其寺僅存
  遺址後析為三南則立為賢首教院淳熙二年
  僧戒月又建華嚴閣於其西閣下為十六觀堂
  焉商逸卿為之記慶元三年十月又建寶塔於
  其北鮑義叔為之記其余基址官立為寨後廢
  丙子兵火賢首教院亦間燬
  東塔廣福教院在縣東六里
  考證舊大聖塔院也宋政和六年因在城壽聖
  教院改為天寧萬壽寺郡聞于朝以壽聖教院
  名就塔院立之紹興三十二年改今名按揮塵
  錄孝宗幼時嘗登鐘樓誤行至中閑竟墜于地
  旁觀失色孝宗屹然不動
  本覺禪院在縣西二十七里
  考證舊名報本宋宣和年改神霄玉清萬壽宮
  建炎元年復舊額此正檇李之地今有檇李亭
  東坡與文長老往還嘗遊於此有東坡館按東
  坡集有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詩曰
  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蛾眉翠埽空洎再過之
  則文長老以老病而退院復有詩云愁聞巴叟
  臥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門三過之則文長老已
  卒詩曰三過門中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故
  寺有三過堂
  惠寂院在縣東一十八里
  考證唐乹元間創會昌閑廢咸通六年復立咸
  通九年為光福院長興三年有寧海軍僧栖法
  紹光聞于吳越文穆王重立宋治平元年十月
  賜名惠寂崇奉靈感觀音大士香火聖像得於
  杭人張嵩家藏昔石晉天福閑有僧道翊一夕
  見天竺山間光明得奇木命匠者孔仁謙刻觀
  音像吳越忠懿王夜夢白衣仙人求治其居左
  右曰天竺觀音白衣像也乃一新道場此鄉耆
  舊相傳惠寂觀音大士與天竺同一木既聖像
  自杭得之則不為無所自矣邦人歲遇潦祈之
  必應與天竺均此靈感宋慶元丁巳澶淵王補
  之來牧是邦時適閔旱嘗迎請大士入州治未
  至而雨已霑足繼命僧師源寫相述記並刊諸
  石嗣是邦之守臣凢雨旸豐㐫隨禱而應遠近
  賴之丙子兵劫一毀無幾僅存山門水陸院而
  已昔之碑刻題詠皆亡近寺僧了悟等模倣雕
  刻架造殿宇隨宜具體規製不古矣
  能仁院在縣西北二十七里
  考證舊名福業院唐武宗會昌五年廢宣宗大
  中二年給元額五代石少主開運二年改為報
  國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承天院徽宗政
  和七年改今名
  智覺院在縣南二十六里
  考證舊為營田都務宋開寶八年立為梵剎咸
  平六年賜太平天壽院治平元年十月二十七
  日改今名
  凈相寺在縣東南三十六里
  考證梁武帝賜額為梁福寺後廢漢南王重立
  天福七年武肅王重修祥符戊申改今名
  保聖院在縣東南二十七里
  考證唐至德二年立寺基獲石佛四軀因置石
  佛院宋天聖元年五月賜今名
  興善院在縣東南三十里
  考證梁天監二年置周顯德五年改報恩院宋
  治平元年改今名
  凈眾寺在縣東四十里
  考證宋幹德二年百姓李德榮舍宅為大聖寺
  治平二年十月改今名
  凈土寺在縣東三十六里
  考證邑人陸求宅基也曾收得唐咸通十二年
  石幢至清泰元年奏漢南王舍宅為安福寺宋
  祥符元年賜今名內有亭名碧鮮奇絕聞人郎
  中安道嘗作詩以紀其事云植竹敞虛亭清幽
  滌襟慮盛暑生涼陰窮冬見蒼翠我愛主人賢
  堅如筠箭美願師持此心與境長無媿陳賢良
  亦有詩云瀟洒欄干碧玉叢昔來遊賞是兒童
  縈回修竹探繁影刻畫新詩遶翠筒十載雪霜
  林色改幾番風月酒尊空子猷老去心長在終
  擬為鄰作醉翁
  大聖院在縣東北三十六里魏塘鎮
  考證宋熙寧八年四月開山元豐二年立紹聖
  元年有大聖菩薩在寺放光明崇寧二年八月
  八日省符改是名今廢
  慈雲寺在縣東北三十六里魏塘鎮
  考證唐大中十一年立名保安寺宋治平元年十一月改今名
  景德院在縣東北三十六里魏塘鎮
  圓通寺在縣東三十六里
  考證元有荒廢寺基周顯德五年百姓茆承翰
  申漢南王乞於古跡寺基立名寧國寺宋治平
  元年十一月改今名
  白蓮接待院在縣東八里
  考證郡城南元有白蓮寺舊傳有知州為士人
  時過此求湯水寺僧不允後來典是邦遂廢此
  寺後為趙倅雋之錦莊宋紹興二年郡父老請
  于朝因以是額立於此
  泗州大聖院在縣北四十五里
  考證宋熙寧年間有僧智微在水州兜率寺受
  業其僧母張氏年九十四歲造庵一所名泗州
  大聖庵知州吳司文聞於朝得曹太后旨賜老
  人粟帛僧智微同母將所賜粟帛並衣缽貨易
  造泗州大聖像及佛殿紹興三年智微從弟奉
  珍以其狀申州轉聞於朝準禮部符改今名
  永興禪院在縣東三十里胥山上
  考證宋隆興元年李觀察舍俸資為寺以胥山
  鄉永興禪院舊額請于朝立之
  凈因院在縣東二里
  考證宋建炎兵火此院獨存天台寧海尉聞人
  偲紀其事云湖海浮家二十年重來春色尚依
  然杏花籬落噴紅霧楊柳林塘護綠煙草暖邦
  人出遊地鳩鳴刺史勸農天覺場獨在三災外
  試問支郎第幾禪
  漏澤院在縣東二里三十步
  考證宋崇寧三年置賢良陳舜俞孫舍宅為之
  龍華寺在縣西北一十里今廢
  海鹽縣
  資聖寺在縣西五十步
  考證舊經云本普明院舊記云晉右將軍戴威
  之宅一日井中發五色光威以為奇遂舍宅為
  寺司徒王珣建為伽藍神得名光興事見吳郡
  陸崧塔記幹佑中改重光宋祥符中改普明天
  禧二年改今額
  悟空寺在縣西南四十里
  考證本永安寺宋治平元年改今額
  德藏寺在縣北五十五里當湖巿
  考證唐會昌元年立光啟初廢後唐清泰中鄉
  民邱邵請即故基新之名曰寶興宋大中祥符
  閑改今名景佑初復葺之隆興二年重修廊宇
  魯衢為之記
  普明寺在縣西南三十里
  考證本僧伽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法喜寺在縣西南三十里
  考證本通元寺宋祥符元年改今名紹興九年
  改禪寺有準高僧塔其詳載古跡門政和間有
  村媼舍幡入寺寺僧以無掛幡錢遣去過寺西
  橋忽遇貧僧問而憐之為入寺引臂掛幡於剎
  竿隨即無蹤相傳以為羅漢顯化
  鹿苑禪院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今廢
  考證本金明寺宋治平元年改賜今額寺有一
  擊軒及何源清公應夢羅漢景德中魯簡肅公
  請為禪剎嘉佑八年改今名簡肅公諱宗道初
  宰此邑夢胡僧來迎參政及瞻羅漢像與所夢
  符合施俸修寺因榜曰應夢尊者後竟參大政
  以是立祠有無為楊傑留題進士聞人平嘗作
  詩紀其事云郡邑相望路半停屹然香剎聳林
  坰罷參釋子忘情久應供胡僧入夢靈東去無
  情水繚繞西來有意柏蔥青定知俗駕經過少
  月上松扉不用扃
  青蓮寺在縣北二十里
  考證本石佛寺宋治平元年改賜今額
  祗園寺在縣北八十里
  考證本建明寺宋治平元年改今額
  天寧永祚禪寺在縣西三里
  考證本禪悅院宋宣和二年改今名
  福業教院在縣西南二里
  考證本華嚴庵焚化院宋紹興五年改今額
  普照院在縣東北九十里
  考證本僧伽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萬壽院在縣東北九十里
  考證本保國勝剎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
  寧海院在縣西二十五里
  考證宋紹興六年改今額
  禪悅院在縣西南三十六里
  考證本行香庵宋靖康元年改今名
  福臻院在縣北四十里
  考證宋紹興六年改今名
  南塔院去縣三十五里
  考證本觀音祈禱去處宋建炎四年三月改今
  名
  凈業院在縣西南一里
  考證本無礙浴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廣福教院在縣北七十步
  考證本施水院宋熙寧元年改壽聖隆興元年
  改今額
  廣惠禪院在縣西三十六里金粟山
  考證宋開寶己巳錢武肅王號施茶院祥符元
  年改今名紹興二十五年七月內降下禦書法
  帖一十軸於本院奉安
  禪寂院在縣西南五十七里橫山
  考證本興福院宋治平元年改賜今額祠顧況
  為伽藍神況舊居寺側故也況詩云家住雙峰
  蘭若邊
  西林院在縣北五十里
  考證宋紹興五年改賜今額
  興福院在縣東北四十里陳山
  考證宋紹熙四年縣令李直養既鼎新龍祠又
  移廢寺額刱立伽藍以廣僧居以祠龍君
  凈福院在縣西一里
  考證本西焚化庵宋紹熙四年移請廢額立焉
  海寧院在縣西南二十里
  考證宋紹興十四年就法喜寺重建賜是名今
  廢
  崇德縣
  崇福寺在縣西八十步
  考證梁天監二年名常樂寺唐會昌年廢大中
  十年重立宋大中祥符元年改為悟空院天禧
  二年六月十五日改今名建炎兵火廢後重立
  有唐無著禪師贊寧碑記師嘉禾禦兒人也寺
  東北隅有九品觀堂
  廣法寺在縣東北三百步運河東
  考證唐咸通九年建名修證宋治平元年改今
  額寺有景佑元豐法堂浴堂碑記建炎乙市之
  艱茲寺巋然靈光也
  南廣福尼寺在縣東南二百步運河東
  考證本梁朝天監古寺唐開平二年置名寶壽
  宋治平元年改壽聖紹興三十二年改今名
  北廣福尼寺在縣西北二百步
  考證本梁朝天監古寺晉天福八年修置名妙
  善宋治平四年賜名壽聖紹興以後次第重建
  壬午上徽號名同者易之淳熙四年改為十方
  禪剎
  西常樂教寺在縣西北三里
  考證宋建炎兵火廢紹興五年重建
  祗園寺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洲錢村
  考證舊經云本梁朝天監古寺周廣順三年修
  置為大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殿西南
  隅有梁朝檜皮剝殆盡堅踰鐵石虬枝奮迅若
  爪距拏攫附根於幹倒偃蒼蓋奇偉特甚朱勔
  之黨嘗加緘護會臘寇作而止丞相趙福王祠
  在廡東
  密印寺在縣西北六十里青鎮
  考證梁朝置名賢德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
  額舊有梁昭明太子祠蓋烏鎮普靜寺本梁相
  沈休文父墓也當武帝時休文貴盛每歲春一
  來拜埽其反也帝必遣昭明大子迎之遠郊因
  就築館守休文不自安遷葬金陵而舍墓為寺
  昭明亦以館為密印寺其後二寺各祀以為護
  伽藍神寺有華嚴圖高一十三丈古有聖僧入
  定遊華巖境界寤筆諸圖妙入神品兩曾宣入
  經禦覽今藏在寺藏經亦異古有士子一十人
  忽來願書經既畢不告而去筆法皆一體
  妙智寺在縣東北五十里
  考證宋嘉定閑建
  觀音資福院在縣西南一里
  考證西廡有軒瞰流扁曰平綠
  陳炳退庵蔡開畏齋武林莫若拙輔廣潛齋王用亨釣臺江表祖張掞敬齋長樂王益祥南豐曾揆苕水莫柯陸德輿魯齋皆有詩
  凈慈接待院在縣北一里
  崇勝院在縣東南二里
  考證晉開運二年吳越陪臣徐頵舍宅為之名
  法華宋治平元年賜今名
  靈濟院在縣東北三里
  考證元謂之馬〓菴宋嘉定移請今額
  福嚴禪院在縣東北一十二里
  考證唐幹符三年置為千乘院宋大中祥符元
  年改今名先是真覺禪師志添云遊至京師徽
  宗時在潛邸陳太後病目真覺咒水治療有功
  許其指占名山住持真覺乞來此是為本院第
  八祖所賜金環磨衲袈裟一條上題遂寧郡王
  陳美人願福壽延長施真覺道者當來同成佛
  果二十三字師有草庵歌元佑己巳黃山谷為
  之書今皆藏在院又真覺請到汀洲定光佛專
  為祈禱道場雨旸之愆請禱輒應舊有七級浮
  圖久廢後重建
  澄寂院在縣西北一十二里羔羊村
  考證梁天監二年置為靜林寺開平二年改為
  雙林院宋祥符元年改今名
  演教院在縣東一十八里
  考證晉天福八年置為保安院宋治平元年改
  今名
  順慶院在縣北二十里東田村
  考證宋淳佑閑建
  勝因尼院在洲錢南獅子墓
  考證宋淳熙閑建
  徑山廨院在縣北三十里大沐村
  考證宋開禧閑建
  證聖院在縣北三十里錢林村
  考證吳越錢王镠微時有舊館於此後貴改為
  祖祠已而道弘師庵于祠側王聞其道行孤高
  乹寧二年建寺居之曰寶林方丈後園亭扁清
  樂亭前有池種千葉蓮園多語兒梨千葉無核
  棗歲獻錢王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
  廣福塔院在縣西北七十里青鎮
  考證宋慶歷二年建為多寶佛塔至和中改為
  接待講院熙寧元年又改壽聖塔院紹興壬午
  改今名參政陳簡齋舊肄業於院既貴建閣以
  讀書名之簡齋與西庵大圓師洪智鎮士葉懋
  天經友善且命子洪從天經學閣遭郁攸不存
  惠雲院在縣北四十里鳳鳴巿
  考證周廣順二年漢南王建名鳳鳴院宋治平
  改今名承平時有東京三藏道法師被旨奉真
  身佛牙遊化因至本院欲求舍利永鎮一方爰
  集緇素虔禱之三日丁夜舍利現人皆奇之雨
  旸有禱即驗
  寧國院在縣東北四十里
  考證元龍吟寺本淮海王祖祠置為龍翔寺宋
  大中祥符閑改今名
  寂照院在縣東六十里千金鄉屠甸村
  考證經始不知何代晉天福閑重建名國清報
  恩院宋治平閑改今名寺有二石佛溫潤如玉
  頂冠冕披縵衣製度不凡古傳自海浮來類吳
  中開元迦葉維衛二如來像

知识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