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0082
颗粒名称: 堰閘
分类号: TV66
页数: 12
摘要: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嘉兴地区的历史沿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
关键词: 水闸 堰闸

内容

松江府
  運港大堰闊三十丈深三丈六尺厚二十一丈九尺
  鸌泾堰闊一十五丈深三丈五尺
  黃姑泾堰闊五丈深一丈五尺
  張戀泾堰闊一十二丈深三丈
  老兒泾堰闊二丈深一丈
  何家泾堰闊一十一丈五尺深二丈
  善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六尺
  張泾堰闊三丈深一丈
  徐家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八尺
  邵家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八尺
  新開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八尺
  招賢泾堰闊一十一丈深二丈八尺
  管家泾堰闊三丈深一丈四尺
  戚家泾堰闊六丈深二丈五尺
  丫义泾堰闊五丈深二丈二尺
  吳塔泾堰闊一十丈三尺深二丈六尺
  蔣家泾堰闊七丈五尺深一丈六尺
  考證舊有堰一十八所宋政和中興修水利盡
  決諸堰而巨海鹹潮竟入為害于是東南四鄉
  民流徒幹道七年守臣太傅邱公崈以新泾塘
  潮勢湍急運港距新泾二十里水勢稍緩議移
  新泾堰入運港遂募夫經始于九月二十六日
  畢工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堰成並築堰外港一
  十六所港之兩旁塘岸四十七里二百八十五
  丈有奇明年正月二十二日上遣監察禦史蕭
  之敏相視又蠲四鄉民租九年以招複流民又
  明年正月遣中使宣谕守臣張元成增築二月
  特置監堰官一員招土軍五十人置司顧亭林
  巡邏以防鹽運私發諸堰之患自是三州之田
  始得免鹹潮之害矣
  竹岡堰在府東六十里
  砂岡堰在府南七十里
  張泾閘在府東南四十八里
  考證宋隆興甲申八月本路漕臣姜诜奏請于
  張泾堰增庳為高築月河置閘其上甃巨石兩
  址相距常有四尺深十有八板板尺有一寸以
  時啓閉故鹹潮無自而入月河之長三千三百
  五十有五尺廣常有六尺許堯昌為之記
  鹹塘岸
  考證運港東塘岸自運港堰至徐浦塘計二十
  四里一十七丈西塘岸自運港堰至柘湖二十
  三里
  嘉興縣
  杉青堰在縣北四里
  冬瓜湖堰在縣北二里
  考證舊堰官張祜死後時裴洪慶命其子領之
  張祜之子守冬瓜湖此事詳見于金華子雜記
  柵堰在縣西北三里
  六里堰在縣東五里
  白苎堰在縣東南三里
  學秀堰在縣西南九里
  考證舊傳西施學繡于此故名學繡今為學秀
  訛也姑兩存之
  馬塘堰在縣南七里廣四丈高二丈五尺長七十步
  考證舊經雲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至此改長
  水鄉為由拳鄉遏水為堰以厭水市之謠其堤
  既立斬馬祭之而去九域志同
  杉青閘在縣北四里
  海鹽縣
  張泥堰 新朱堰 錢泾堰 周大堰
  許家堰 徐泾堰 落彙堰 朱泾堰
  右隸開濟鄉
  二泾堰 錢家堰 丁彙堰 朱泾堰
  練浦堰 陶泾堰 白塔堰 孔家堰
  右隸永甯鄉
  徐泾堰 鐵城堰  黃泥堰  高峰堰
  大王堰 小華家堰 大華家堰 東吳市堰
  西吳市堰
  右隸長水鄉
  北橫泾堰 彭村湖堰 八楞庵堰 馬家堰
  滕家廟堰 倪家堰  龐家堰  楊家堰
  衛港堰 六里堰 三里堰 孫家堰
  湯家堰
  右隸德政鄉
  十八里堰 白馬堰 李家堰 孫堰
  沈駝堰  孫三堰 馬廄堰
  右隸武原鄉
  玉山堰  小山泾堰 锺礬堰  湖口堰
  小黃泥堰 代埄堰  清水墓堰 李塔堰
  沈墓堰  東裴塔堰 西裴塔堰 邱沈堰
  馬垜堰 楊犢堰 東閘堰  墓埄堰
  右隸齊景鄉
  西閑堰  祗園堰  俞家堰 大芒塘堰
  麥塔堰  西黃泥堰 朱洞堰 楊蕩堰
  俞家堰  夏角堰  姚星堰 翁莊堰
  沈福莊堰 志公堰  大孫堰
  右隸華亭鄉
  戴堰 錢家堰 許洞堰
  月河堰
  右隸大易鄉
  常豐閘在縣北四十里閘口闊一丈三尺兩堍各高
  一丈六尺五寸
  考證海鹽海奠其東水無源流獨藉官塘一帶
  以灌十鄉之農田十日不雨車戽之聲一動則
  其涸可立而待而又下通大湖松江水傾注而
  去猶居高屋之上建瓴下也是以堰閘之設視
  他邑尤為急務自宋嘉佑元年縣令李惟幾植
  木為閘及置鄉底堰三十餘所後亦漸廢元佑
  四年何清源公執中為令恐閘之木不可久遂
  易以石淳熙九年守臣趙善悉興修水利增築
  鄉底堰共八十一所每歲二月築〓九月開通
  淳熙十五年縣令李直養重蓋閘屋易閘版自
  是農被閘堰之利頻歲得稔後閑廢

知识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