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图书馆
嘉兴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嘉兴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嘉禾志卷第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520020210000061
颗粒名称:
嘉禾志卷第五
分类号:
K29
页数:
33
摘要:
《至元嘉禾志》中记录的关于嘉兴地区浦漵、溪潭、陂塘、河港、泾沟、堰闸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浦敘
松江府
顧會浦在府西北七十里
考證按宋慶曆重開顧會浦記直縣西北走七
十里趨青龍鎮浦曰顧會南通漕渠北達松江
因簳山之陽地形中阜松江潮至半道辄回簳
山之旁沙塗壅積故自慶曆辛巳紹興乙丑乹
道乙酉一再開通未幾辄淤滯紹興乙醜因浚
塘又于北門築兩堤依舊基爲閘以時啓閉複
于浦之東辟治行道石梁四十六以通東鄉之
停浸
盤龍浦在府東北四十五里
考證自府東北達于舊江以其委蛇曲折如龍
之盤得名續吳郡圖經有盤龍彙者介于華亭
昆山之閑步其徑纔十里許而回穴迂緩逾四
十里江流為之阻遏盛夏大雨則泛濫淪稼穑
壞屋廬殆無甯歲自宋幹興以來屢經疏決未
得其要範文正公守平江嘗經度之未遑興作
至元元年太史葉清臣按漕本路遂建議浚為
新渠道直流速其患遂弭
崧子浦在府東北五十里
考證按舊圖經崧子浦在東北五十里崧子塘在
北一十五里分而為二者蓋北一十五里崧子
浦之口東北五十里者下注于舊江口宋慶曆
開顧會浦記以為崧塘蓋此浦與顧會浦同流
而異派皆瀉水于松江
大盈浦在府西北七十里
考證南接澱山湖自白鶴彙以達松江浦闊三
十餘丈宋慶曆開顧會浦記論華亭浦敘五而
大盈居其一王介甫詩雲徒嗟大盈北浩浩無
春秋即此浦也
趙屯浦在府西八十里
考證南接澱山湖北達于松江浦闊五十餘丈
即王可交遇仙處
內勳浦在府西七十里
直浦在府西北七十五里
南懈浦在府西北六十八里
梁纥浦在府西北八十里
艾祁浦在府東北六十五里
華潮浦在府東北六十五里
郭港浦在府東北六十五里
小來浦在府東北三十五里
新泾浦在府東北八十里
上澳浦在府東北八十里
西蘆浦在府東北八十五里
大蘆浦在府東北八十五里
上海浦在府東北九十里
南跄浦在府東北一百里
下沙浦在府東北九十里
考證宋紹興乙醜通判曹泳開
海鹽縣
澉浦在縣南四十五里
考證水經云谷水于縣出為澉浦以通巨海光
熙元年有毛人三人集于縣蓋泛于風光也今
蕃舶皆輻辏焉
橫浦在縣東二里闊一十二丈
考證東北通故邑西通贲湖南入海
石亭浦在縣東北八十里
考證通華亭東一十五里入海
蘆瀝浦在縣東北七十里
考證宋元佑八年本路提刑羅適開地中得古
尼寺碑移置松江白牛寺
乍浦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藍田浦一名魯公浦在縣南三里長一十八里
考證浦有藍田廟宋鹹平六年知縣魯肅蘭公
宗道重開特利于農至名橋為思魯橋其浦為
魯公浦面闊一丈七尺紹熙三年縣令李直養
重浚又自藍田廟開浦一十八里至鮑郎鹽場
以便鹽運以灌農田
溪潭 湫附
松江府
白龍潭在府西北三里
考證世傳有龍蟠伏于中歲旱嘗禱雨焉
嘉興縣
韭溪在縣南八里
考證環宇記載虞仲翔川犢記雲太湖東通長
洲松江水南通烏程霅溪水西通義興荊溪水
北通晉陵隔湖水東通嘉興韭溪水凡五通謂
之五湖故嘉興有韭溪焉
穆河溪在縣西北三里
考證此水接上谷湖入太湖
白龍潭在縣西南五里
考證景德禅院前以白龍穴于此故行舟飄溺
居人作塔埋舍利以鎮之後遂無害今寺之伽
藍神乃順德龍王也宋淳熙改元秋大旱知縣
李時習知龍潭在此遂以太平廣記載南中攪
龍事請于知州張元成而張又驗之蘇文忠公
徐州起伏龍行颍濱先生邢山潭詩聽之不疑
隨車〓霈歲果豐稔李作記镌之石攪龍之法
無他以長繩系虎頭骨投有龍處耳既得雨偶
取虎頭稍遲雷電繞于郡治聽訟之所移時不
止張速遣人取旋即晴霁今婺州圖經亦載攪
龍之事則此法果不誣矣
海鹽縣
秦溪在縣南三十六里
考證溪通豐山港接運河法喜寺有碑镌秦溪
二字
龍湫在縣東北四十里
考證陳山之顛有水極澄清洞見須發大旱不
涸大水不溢縣有水旱令躬至靈湫請水至縣
廳禱祈無不感應宋紹熙閑六月縣令李直養
祈雨得小龍子歸既得雨送小龍連四龍子歸
靈湫徑入石罅四龍子亦不見
陂塘
松江府
沈泾塘在府西五里
考證南接運河北接大盈浦蓋自檇李城下水
流東北則此塘所以瀉上流之水也往時歲旱
浚之還淖漲則亦可以引松江之水以資灌溉
古浦塘在府西
考證行二十七里以達于泖歲旱亦可引三泖
之水以資灌溉
鹽鐵塘在府東南長三十里
考證世傳吳越王于此運鹽鐵因以為名
舊捍海塘在府東南
考證西南抵海鹽界東北抵松江長一百五十
里
杜浦塘在府東八十里
嘉興縣
廣濟陂在縣南八里南北三十五丈東西一里一百
步
運河塘在縣西南九十里通崇德縣三十里北接吳
江縣界
漢塘在縣東一十五里
考證新唐書地理志海鹽注雲西北六十里有
漢塘大和七年開然此塘自海鹽西北直通嘉
興故總為漢塘
華亭塘在縣東一十五里
考證通松江府華亭縣故名
橫塘一名海鹽塘在縣南五里
考證自南湖轉路馬塘廟而上南至海鹽縣謂
之橫塘故劉文房詩雲家住橫塘曲是也
章戀塘在縣東北七十里東通長泖 有章姓世居此故名
長水塘在縣南六里通硖石市
考證吳錄地理曰吳王時此地本名長水故嘉
興亦曰長水又始皇東遊至長水聞土人謠曰
水市出天子從此過見人乘舟交易應其謠遂
改為由拳縣
冬瓜湖塘一名宋郭湖塘在縣北三里
海鹽縣
貯水陂在縣東南五十里
官塘在縣西二里半
考證自天甯寺橋至常豐閘計三十三里二百
七十四步宋淳熙九年守臣趙善悉重浚
招寶塘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考證宋淳化三年開淳熙九年守臣趙善悉重
浚
烏丘塘在縣西
陶泾塘在縣西
考證二塘並宋淳熙九年守臣趙善悉重浚
太平塘舊名捍海塘在縣東二里
考證西南至鹽官縣界東北接華亭縣界防海
水漲溢故名捍海塘聖朝至元甲申縣尹顧泳
重修改今名立扁于上
橫塘在縣北四十里
考證即常豐閘北通南湖詳見嘉興縣橫塘注
漢塘在縣西北六十里
考證唐大和七年開接嘉興縣界
崇德縣
范蠡塢
考證舊經雲塢水陂也在顧村範蠡曾遊于此
因名旁有洗足灘
運河塘在縣東南接鹽官縣界北接嘉興縣界
河港 浜灣附
松江府
運港在府東
西運港在府東
沸井濱在滬犢
考證東西有蘆浦中閑一水相通有數尺許特
深如井然水騰湧晝夜不息或雲海眼也嘗有
戲浴于中者二三尺以下其氣稍腥
嘉興縣
運河在縣西南通崇德縣北接吳江界
考證隋大業六年敕開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
八百里面闊一十餘丈擬通龍舟樂天詩云平
河七百里沃壤兩三州謂此水也
支河
考證舊經雲父老謂支家掘河因名
明河在縣北二里
死亭灣在縣北
考證環宇記雲朱買臣妻初見夫貧遂棄夫改
嫁杉青堰吏買臣為內史衣錦還鄉其妻羞死
于此故號死亭灣
海鹽縣
清通港在縣西五十里
泾溝
松江府
鸌泾
黃姑泾
張戀泾
老兒泾
何家泾
善泾
張泾
徐家泾
邵家泾
新開泾
招賢泾
管家泾
戚家泾
丫叉泾
吳塔泾
蔣家泾
嘉興縣
車溝在縣西七十三里二百步闊六丈深四丈
考證連接烏程縣入震澤
海鹽縣
古泾
考證三百一所唐長慶中縣令李锷開通小舟
崇德縣
語兒中泾一名語溪自縣東五十里達嘉興南谷湖
考證禦兒之名尚矣左傳國語吳越春秋等書
皆然史記中獨年表字作禦逮西漢則易為語
而年表又作蓹後人疑之附會其說水經載萬
善曆曰吳黃武六年正月獲彭绮是歲由拳西
有産兒便能語因诏為語兒鄉殆枝辭也宋元
豐中樂圃朱長文續吳郡圖經又舉俚俗之言
曰範蠡獻西子于吳道中生子至此而能語既
辨其妄並以語字為訛然朱亦未之思也班孟
堅諸君子豈徇俗以言者竊意漢人以其名言
之匪順類曾子回車之嫌故取其音相近者易
之耳若或禦或蓹亦此意也今俗多稱語兒溪
長營泾自縣西一十五里達德清及烏程縣界
堰閘
松江府
運港大堰闊三十丈深三丈六尺厚二十一丈九尺
鸌泾堰闊一十五丈深三丈五尺
黃姑泾堰闊五丈深一丈五尺
張戀泾堰闊一十二丈深三丈
老兒泾堰闊二丈深一丈
何家泾堰闊一十一丈五尺深二丈
善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六尺
張泾堰闊三丈深一丈
徐家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八尺
邵家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八尺
新開泾堰闊九丈深一丈八尺
招賢泾堰闊一十一丈深二丈八尺
管家泾堰闊三丈深一丈四尺
戚家泾堰闊六丈深二丈五尺
丫义泾堰闊五丈深二丈二尺
吳塔泾堰闊一十丈三尺深二丈六尺
蔣家泾堰闊七丈五尺深一丈六尺
考證舊有堰一十八所宋政和中興修水利盡
決諸堰而巨海鹹潮竟入為害于是東南四鄉
民流徒幹道七年守臣太傅邱公崈以新泾塘
潮勢湍急運港距新泾二十里水勢稍緩議移
新泾堰入運港遂募夫經始于九月二十六日
畢工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堰成並築堰外港一
十六所港之兩旁塘岸四十七里二百八十五
丈有奇明年正月二十二日上遣監察禦史蕭
之敏相視又蠲四鄉民租九年以招複流民又
明年正月遣中使宣谕守臣張元成增築二月
特置監堰官一員招土軍五十人置司顧亭林
巡邏以防鹽運私發諸堰之患自是三州之田
始得免鹹潮之害矣
竹岡堰在府東六十里
砂岡堰在府南七十里
張泾閘在府東南四十八里
考證宋隆興甲申八月本路漕臣姜诜奏請于
張泾堰增庳為高築月河置閘其上甃巨石兩
址相距常有四尺深十有八板板尺有一寸以
時啓閉故鹹潮無自而入月河之長三千三百
五十有五尺廣常有六尺許堯昌為之記
鹹塘岸
考證運港東塘岸自運港堰至徐浦塘計二十
四里一十七丈西塘岸自運港堰至柘湖二十
三里
嘉興縣
杉青堰在縣北四里
冬瓜湖堰在縣北二里
考證舊堰官張祜死後時裴洪慶命其子領之
張祜之子守冬瓜湖此事詳見于金華子雜記
柵堰在縣西北三里
六里堰在縣東五里
白苎堰在縣東南三里
學秀堰在縣西南九里
考證舊傳西施學繡于此故名學繡今為學秀
訛也姑兩存之
馬塘堰在縣南七里廣四丈高二丈五尺長七十步
考證舊經雲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至此改長
水鄉為由拳鄉遏水為堰以厭水市之謠其堤
既立斬馬祭之而去九域志同
杉青閘在縣北四里
海鹽縣
張泥堰 新朱堰 錢泾堰 周大堰
許家堰 徐泾堰 落彙堰 朱泾堰
右隸開濟鄉
二泾堰 錢家堰 丁彙堰 朱泾堰
練浦堰 陶泾堰 白塔堰 孔家堰
右隸永甯鄉
徐泾堰 鐵城堰 黃泥堰 高峰堰
大王堰 小華家堰 大華家堰 東吳市堰
西吳市堰
右隸長水鄉
北橫泾堰 彭村湖堰 八楞庵堰 馬家堰
滕家廟堰 倪家堰 龐家堰 楊家堰
衛港堰 六里堰 三里堰 孫家堰
湯家堰
右隸德政鄉
十八里堰 白馬堰 李家堰 孫堰
沈駝堰 孫三堰 馬廄堰
右隸武原鄉
玉山堰 小山泾堰 锺礬堰 湖口堰
小黃泥堰 代埄堰 清水墓堰 李塔堰
沈墓堰 東裴塔堰 西裴塔堰 邱沈堰
馬垜堰 楊犢堰 東閘堰 墓埄堰
右隸齊景鄉
西閑堰 祗園堰 俞家堰 大芒塘堰
麥塔堰 西黃泥堰 朱洞堰 楊蕩堰
俞家堰 夏角堰 姚星堰 翁莊堰
沈福莊堰 志公堰 大孫堰
右隸華亭鄉
戴堰 錢家堰 許洞堰
月河堰
右隸大易鄉
常豐閘在縣北四十里閘口闊一丈三尺兩堍各高
一丈六尺五寸
考證海鹽海奠其東水無源流獨藉官塘一帶
以灌十鄉之農田十日不雨車戽之聲一動則
其涸可立而待而又下通大湖松江水傾注而
去猶居高屋之上建瓴下也是以堰閘之設視
他邑尤為急務自宋嘉佑元年縣令李惟幾植
木為閘及置鄉底堰三十餘所後亦漸廢元佑
四年何清源公執中為令恐閘之木不可久遂
易以石淳熙九年守臣趙善悉興修水利增築
鄉底堰共八十一所每歲二月築〓九月開通
淳熙十五年縣令李直養重蓋閘屋易閘版自
是農被閘堰之利頻歲得稔後閑廢
知识出处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嘉兴文献丛书:“史部·方志”共出版100册,所收嘉兴历代方志114种,基本囊括了自元《至元嘉禾志》到民国嘉兴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志。本册为[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