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博議卷之十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918
颗粒名称: 兩漢博議卷之十八
分类号: K207
页数: 9
页码: 一至九
摘要: 宋代的陳季雅撰寫兩漢歷史的議論文,結集成冊,為《兩漢博議》,此為第十八卷。
关键词: 汉代 历史评论 中国历史

内容

學校
  明帝幸辟雍
  論光武初起太學至明帝儒風爲盛
  西漢本無太學弟子皆在太常光武建武五年初起太學方領
  矩步委蛇其中明帝以來辟雍行禮縉紳之士動億萬計未嘗
  選於鄉里徒使課試士皆輕離鄉里聚京師爲觀美而巳其後
  復爲功臣子弟四姓末屬別立校舍搜選高能以受其業自期
  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濟濟洋洋盛
  於永平矣既別立學校以養貴游子弟又於黃門置局
  章帝好古文尚書左氏傳
  論章帝隆意經術
  章帝隆意經術好古文尚書及左氏傳詔高材生受古文尚書
  及左氏春秋雖不立於學官而令給事受業於黄門局擢其高
  第爲郞學者皆羨慕焉
  本初遊學至三萬餘生
  論以私養天子生徒以得升摧而公道廢矣
  以私養天子之生徒以得升摧而公道廢矣質帝本初元年又
  詔郡國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大將軍至六百
  石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以高第五人補郞中次五人太子舍
  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郞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
  隨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以次選用自是遊學至三萬餘生然
  章句漸疎而多以浮華相尚矣
  大射
  論文儀武技判然二致
  漢自高祖初定天下叔孫通與魯中諸儒講習大射之禮其後
  武帝之世河間獻王脩興雅樂公孫弘董仲舒頗取之以爲大
  射之用禮樂具矣是時博士弟子春秋鄉射不廢於學而天子
  亦或親幸曲臺而行禮焉然而皆朝儀文具而已其戰鬬則引
  強蹶張之徒其微行校獵則待詔射聲應募佽飛而經生學士
  所習者一無取也是以武帝之世公孫弘自大儒而登宰相以
  舉遺興禮爲務是時方行大射於學官乃建請禁民毋得挾弓
  弩宣帝之世韓延壽治東郡亦有意興學者然於春秋鄉社則
  不過陳鐘鼓盛揖遜之儀及都試講武則設斧鉞以習射御之
  事文儀武技判然二致矣
  
  總論
  論漢初取士之法猶爲近古至武帝大變之
  世之論者蓋以爲設科取士固爲此名以收天下之士而教無
  與焉嗟夫上以是取之下以是應之其終身捐田畝棄生業而
  從事於其間顧不足以爲教而姑爲此名而巳是無乃弊天下
  之才於無用之地而教之墮乎周之法自王公卿大夫之子得
  入學而天下之士則論於鄉選於國而貢於天子其教之固不
  可謂不至矣然其始進之也內自士庶子而宿衛於天子外自
  比閭族黨之吏而任職於四方彼其目熟乎宗廟朝廷之儀而
  身習乎㑹同軍旅之事下至乘田委吏簿書獄詔之職亦莫不
  詳練而周知之斯其爲教也多矣由漢以來先王之所以教者
  皆沒於虛文而其所取士内自郞衛而外自胥吏其法猶爲近
  古則教之之意蓋庶幾有存焉漢之法二千石任職二年得任
  其子若同產蓋有七八歲而爲郞備宿衛者彼其朝夕於天子
  之左右而與聞乎公卿大臣之議論執戟殿陛下中郞將以兵
  法部屬之而敦厚有行光祿勳歲科第焉其時出意見上書疏
  以足裨政事之闕失而天子亦因得以習知其性而識其才之
  能否巳而自郞選爲縣令自大夫選爲郡國守相或爲持節四
  方天子又時課其功而召入之而其人亦莫不黽免於王事而
  求以自選効則法制使然也凡民二十三傳之縣官各從其父
  疇學之則吏胥之子悉郡縣矣其簿書之煩委律令之變更
  獄訟之平反錢穀之出納縱橫變故凡吏胥之所得容其奸者
  則既習知之矣巳而縣遷郡郡遷丞相御史其與四科則丞相
  
  調除其察孝廉則尚書調拜自是而上更出迭入雖至於天子
  之將相而無所潮語是以當時名卿賢大夫由此出者累累而
  有郡之椽史雖明經文學教授數百千人者猶屑爲之下至亭
  長鄉嗇夫之賤尚多賢士其見於史班班也是以漢之人才分
  守素明法令素習銳志功名而無怠惰自棄之意恪勤吏事而
  無淸淨不事之習則其所由來者不可不察也自武帝益開多
  門以來天下徼倖趨利之人而曩之郞衛入粟者補入羊者補
  入奴者補而郞選衰矣郡縣之吏率任文法之人倪寬儒生謂
  其不習事汲黯始疾刀筆吏不可爲公卿矣夫士之仕進蓋有
  常塗所以養人才定民志有百世而不可易者至於非常之舉
  茂異之選時出睿斷可也柰何以一時苟且之政重彼輕此遂
  大變高皇帝之法乎自武帝以後人才凋喪方外有事見大夫
  至無可使而朱博之徒始以權勢陵轢掾史而士亦不恥爲之
  矣雖然今之士大夫得任其子弟識者因病之而吏胥之不以
  從政其出省部僅不過郡縣丞佐則反以爲美則其故何也夫
  天下人也上之人所以待之者非其道則其人非古之人也
  今士大夫之子孫襁褓而任以官冠蓋游敖鮮克由禮間雖限
  以銓試而其人粗習章句輒得與選則終身入仕矣其賢不肖
  不問也關陞改官舉者幾人權勢親故之所屬託則與之矣其
  人之廉與貪不察也是豈漢任子之比乎今之吏胥聚浮民而
  納之於其中受赇鬻獄以爲生業長吏奴役而獸畜之耳是豈
  漢胥吏之比乎蓋嘗以爲當今之弊上之所以待其臣者務以
  虛文爲尊而誠愛不加下之所以事其上者以清談爲高而吏
  事不脩今之所謂從官之所遺名也然其位尊任重天子
  
  每敬而遠之視古之執戟宿衛持虎子從出入則以爲褻矣今
  之郡幕職縣丞尉蓋近於古之胥吏也然文書至前涉筆占位
  而事之可否謾不加察視古之親獄訟執鞭箠則以爲賤矣夫
  上之使下下之事上亦惟其尊卑之分是守而已舉天下之事
  皆不屑爲而一付之左右近習之臣與夫浮食之羈民爲天下
  者其亦於此也
  科目
  論前漢科目不一東漢惟有孝廉科
  漢初訾筭得官入粟拜爵或以父兄保任或以二千石中二千
  石而薦舉郡國舉孝廉太常試博士弟子至於上書自鬻從軍
  有勞注名縣吏給事慕府者其外又有孝弟力田六藝書法課
  試令史之條有賢良以待非常之才隱逸以待不屑之士東漢
  唯有孝廉科
  論前漢科目異流品一後漢科目一流品異
  同以德行道藝選士而府史惟長所辟科目分之尚矣漢興蕭
  何造律始有六體課試令史之條高后時則有孝弟力田之科
  由此以來進士之塗益闊貲多者得官入粟者拜爵或以二千
  石中二千石而薦召或以父兄而任補郡國舉孝廉太常課博
  士弟子其他爲上書自躞從軍有勞注名縣吏給事幕府者皆
  足爲進取之計又其最則有賢良方正之舉以待非常之才而
  潛眞不屑之事則又勸駕續食以勉之至兒寬以儒生爲吏則
  止除爲從史又有孝弟隱逸以待不屑之士逮至東漢此意不
  講所以取天下之才者惟孝廉一科而用之則不勝其等級故
  曰先漢之所以得者科目異而品流一後漢之所以失者科目
  
  一而品流異
  科目流品
  論西漢科目不立而流品無異東漢科目一設而流品
  始分
  西漢取人不立科目亦未嘗有流品之異大抵各因其才之所
  長以便上之任使而巳得書合六體則以爲令史貴游子弟能
  自脩治則以爲舞人郡國之人敬長上肅政教則以爲博士弟
  子至於邊地民俗脩戰備則拔其良者以補期門羽林其遷轉
  之法皆一而巳後漢設科目流品始分於是罷令史而併爲孝
  弟之科功臣子孫皆有受業於太學北地隴西諸郡其有勇力
  者皆有明經射策以進天下以流品自嫌而不願仕是以轉相
  標置而爲黨錮之獄
  論漢自元士之子得補官而貴游子弟始與孤寒爭進
  取矣
  武帝立法就鄉舉里選取人詣府受以續食以行非偕計吏不
  輕至京師懼其選之未精也復令太常課試當時孤寒之士行
  不稱於鄉里則不得舉雖得舉於鄉里而經學不中有司之程
  度則不得濫廁仕籍有射策九試不中亦不敢怨者此西漢選
  士之制至於公卿大夫之子各有塗以進如舞剛保任是也至
  西漢末年生徒始濫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
  以爲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
  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自元士之子得補官而貴游子弟始與
  孤寒爭進取矣
  史事儒術
  
  論前漢法吏兼儒術所以人才有可取也
  丙吉本起獄法小吏後學詩禮皆通大義于定國少學法於父
  及爲廷尉乃迎師學春秋故公孫弘兒寬則以儒術兼吏事于
  定國王尊則自法吏而兼儒術後漢分爲兩科極不是故明經
  貴於可用而斷獄不至於無據此西漢之人才所以有可取也
  試中太常者則以補二千石卒史上書言事者則付二千石試
  事於令史之科專以文理取人而明經之士往往給事大將軍
  幕府不辭也試補爲期門而得爲諫大夫者有之射策爲掌故
  而爲廷尉史者亦有之射策甲科爲郞反抱關者有之爲經生
  無因自達甘爲騎卒而不辭者有之今於郡縣爲小吏卽他日
  之選詣太常博士受業者爾今於太常爲掌故卽他日之分補
  二千石九卿爲卒史者爾上至於書畫取人必使之課九千言
  於上則知當時選取之路混然於此兩府高士或爲主簿
  韓延壽守東郡騎卒以下乃諸生無因自達者爲抱關視蓄之
  官皆射策甲科之士
  太常試補
  論漢試補太常者皆以文學選來者也
  太常係漢家選士習禮之所凡在其間爲掌故者皆以文學選
  來者也武帝用公孫弘議始廣博士弟子員歲課五十員能通
  一藝者皆補太常爲掌故蓋以文學之士可於太常爲掌故之
  官然太常掌故不得用如此多兼此官本清要遷舉之任若每
  歲課許多人則將濫於太常人反不樂此矣故選諸本局中凡
  有舊掌故秩至比二百石以下乃久次當遷者也及在諸他局
  爲吏百石亦能得一藝與太常弟子同者宜將此二百石掌故
  
  同補不與新通一藝初爲掌故之人同補者蓋必竟是通一藝
  若將長史百石者與之同却是爲吏至百石又能通一藝復與
  新進子弟同蓋不可矣故吏百石乃久吏又况通一藝其與久
  次掌故同矣不當與掌故之名而薄吏也至於未及百石足食
  斗食佐史之吏却不能通一藝者却將與新掌故者同爲郡卒
  史則是矣蓋斗食之吏旣必弟子爲掌故又新進皆通一藝以
  上則其選當均矣然而其初先措置舊在本局掌故及他局諸
  史者若無許多吏通經不能徧及諸郡則却將掌故補左右內
  史大行之屬所謂中二千石屬是也新爲文學掌故卽補郡屬
  此商量極是若論欲用明經之人當先選用方今見爲吏者若
  無許多吏則擇掌故二百石以爲大用新文學掌故以爲小用
  五府辟除
  論漢末五府所辟不由公選
  自武帝懲田留除吏之弊收兩府除吏之權宰相客館累致丘
  墟及衛霍爲大司馬亦不敢除吏曰人臣奉職無與薦士昭帝
  時霍光秉政擅調幕府校尉尤爲非正然巳有給事大將軍幕
  府而得超遷者矣宣帝末年引外戚以輔太子始有車騎前後
  將軍之號與兩府共爲五府參與朝政自元成以下皆令得自
  舉更或不爲相則爲將軍如朱博等是甚者特進領城門兵亦
  得舉更是以漢末年大抵皆爲五府所辟輕薄之士爭奮始有
  輕朝廷祿位之心蓋不由公選之故光武不監此弊如置五府
  總號公府皆令辟吏然不免於間私而州郡所選多不若公府
  之易遷是以多不得人而長奔競末年李催郭汜樊稠與三公
  更相舉更而三公皆不得用人矣
  
  東漢辟舉王符實貢篇曰略計所舉歲且二百循次訴事鄉自
  亭而達公府
  待詔
  論漢士待詔有三所
  漢以處四方之士或詣闕上書或以技術投進而未得擢用者
  之地有三所曰公車曰宦者署曰金馬門雖有奉祿而無官爵
  雖無職位而數得召見則與議朝事非召見日無常朝次也公
  車則疎遠公車令所管在北軍門外而金馬門則最親密之署
  也賈捐之於元帝時待詔金馬門不得官而數召見言事薦道
  皆出其口立得施用而東方朔上書令待詔公車奉祿薄未得
  省見後使待詔金馬則稍得親近遂爲常侍郞以不敬劾免待
  詔宦者署成帝時楊雄待詔承明之庭雋不疑爲郡文學暴勝
  之表薦徵詣公車

知识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两汉博议二十卷》

出版地:温州

陈季雅 (1147—1191)字彦群。永嘉人。宋淳熙五年进士。自高其才,不乐师授。为隆兴府教授。著有《两汉博议》,与陈傅良《两汉文抄》齐名。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季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