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图书馆
温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兩漢博議卷之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843
颗粒名称:
兩漢博議卷之四
其他题名:
原鈔本佚第一葉
分类号:
K207
页数:
12
页码:
一至十二
摘要:
宋代的陳季雅撰寫兩漢歷史的議論文,結集成冊,為《兩漢博議》,此為第四卷。
关键词:
汉代
历史评论
中国历史
内容
光武
引降將爲親近官據目錄補題論文全佚
論光武以誠服諸將使之無疑悔心
赤眉入長安同前論文大半佚
論光武更始之勢不合故赤眉得入長安
又云以入關之計光武更始之勢不合而赤眉遂得先入汙辱
陵廟甚玷中興之盛業此最害事如河北銅馬等小寇直關中
旣定馳檄而下何以輕重者哉
明帝
幸辟雍見後學校門
章帝
好古文尚書左氏傳見後學校門
表
同姓諸侯王表
論漢之立法始則太寬終則太嚴
人皆曰三代封建後世不可行也漢以剖裂疆土封侯功臣大
啓九國尊王子弟遂至於驕蹇難制逮漢之後王莽擅威又蔑
有唱大義爲尊王之舉是殆漢封土廣而諸侯又非尊王室者
之比耶殊不知周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餘周公康叔各數百
里太公於齊亦五侯九伯之地其封土亦不爲少矣是不可專
以封土咎漢也惟成周之時禮分既嚴上公以九而國家宮室
車旗衣服禮儀之屬皆以九降此而下侯伯以七子男以五各
有差等是則名位不同而禮亦異數也管攝其心一至於此諸
侯其敢自侈耶至漢則不然土疆既大矣而其宮室百官得以
同制京師諸侯是時且擅爵人赦死罪載黄屋權勢旣均則驕
蹇難制其勢然也其後上之繩之過苛抑之過嚴減黜其官作
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得食稅租不與政事其勢與富室
亡異而王莽又專作威福毅然有不可犯之勢諸侯力旣不敵
則亦莫敢誰何奉上璽黻豈得已之舉行是知漢之立法始則
太寬終則太嚴情激勢變理宜致此諸侯何罪耶
同姓諸侯王表
論漢初法寬則致其驕以生亂後法嚴則致其弱不足
以防亂
漢初年封是太廣然成周五侯九伯之地亦不甚少致後來下
推恩之令主父偃亦是良策如何皆足以召亂大較漢家不專
在封建土地廣狹只緣初來法寬則致其驕以生亂後法嚴則
致其弱不足以防亂只將文帝數十年之事觀之文帝初年折
諸呂實賴諸侯王才至景帝便爲叛逆其擅殺人赦死罪載黃
屋不干諸侯王事只是漢家初來立法無限所致耳後來不惟
土地減削自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而諸侯始困矣故看此
表初來只將宮室百官同制京師看後來只將左官附益看兩
句既看而土地廣狹又不必論矣
志
食貨志
論古者富藏民今者富藏在官
古者國有九年之蓄率土臣庶通爲之計固非獨富公庾不及
編甿也此陸宣公之言蓋古者民務農桑凡民有餘蓄積則上
之人與之愛惜使之自藏以爲凶荒水旱之備故疆埸有積倉
鄉里有委積每有水旱以荒政十有二聚民不聞有發粟之令
是時富藏在民上之人不操其權如戰國時李悝作盡地力之
教以爲平糴之法此意已與古異蓋當時富藏在官斂散取予
上之人已司其權雖曰與民藏具未必盡在下之人也漢自賈
誼晁錯勸文帝教民務本皆未知此意如初來民旣務本農各
有餘粟自當體周官遺人之法使門關郊里道廬路舍在在處
處皆有蓄積此便宏遠之規摹奈何以民粟之狼戾慮其或輕
賤之而將廢本業故商量欲重其權凡入粟縣官無爵者得以
拜爵有罪者得以除罪徒知使民知粟之爲有用而不能與之
愛惜將民之所以藏蓄者一□而歸之公上後又入粟塞下拜
爵各有差要知當時郡內之民僅足而無餘名爲富足實與困
民無異至武帝初年太倉都内錢穀至不可勝校特不過天子
府庫之物耳所謂都鄙廩庾盡滿乃是州郡之物守令主掌盡
籍在朝廷蓋大司農所領郡國諸倉農監者是也只如錯所陳
邊食當備五歲郡縣食當備一歲當時亦是良策才到武帝方
見立法凡近流弊爲甚武帝卽位初年河内傷水旱萬餘家或
父子相食三年平原大水人相食使當時郡縣有數年之積亦
不至此况不過可以支一歲而又盡籍在官乎武帝初年銳志
邊功此正恃京師邊郡皆有蓄積之故後來連年用師不已則
邊穀既空疲民遠輸或十餘鍾致一石若初年邊郡有備如詩
所謂乃埸乃疆乃積乃倉如所謂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粮之數
則邊郡蓄積隱然自完亦不在區區五六年之備而何以起人
主邊功之心遣汲黯爲謁者使東粤見河內水旱人相食以便
宜發粟歸伏矯制罪漢法矯制罪大或至死而汲黯冒爲之則
當時倉廩在郡縣者有司不得擅發明矣宣帝之時耿壽昌行
常平倉於邊郡金城一郡穀斛八錢請糴百萬斛乃得四十萬
斛亦耿中丞制其事非郡縣之所宜專行者要之漢時内郡邊
郡不曾使民自爲蓄積雖小有備具皆出自朝廷樁管寄留郡
縣是以無可觀太宗初用戴冑議自王公以下計墾田秋熟所
在爲義倉以備凶荒此意甚美後與常平同籍於官官司稍取
之以給他賞其法始壞
東漢無食貨志
論東漢公上不理㑹財賦所以無食貨志
光武時以少府供養天子之官盡屬之大司農大司農所幹天
下鹽鐵等物一付之郡國公上卽不理㑹財賦所以無食貨志
天子自還有天子之費如周時所謂服飾珠玉翫好天子合當
有之故能守常不變光武一時如此矯激末後財用不給遂有
鴻都賣爵事
項羽
自立爲西楚霸王
論關中天下之全勢羽不審之區區以力求勝
圖天下者雖無常勝而實有定勢能據勢以制勝則天下可圖
也蓋天險要地可以控引天下猶之心腹之運四體苟捨其所
可恃而偃然率天下以奉己未有不潰敗四出而亟趨於亡也
方當羣雄角逐地醜德齊莫能相尚一國得勢而據之因堅而
守隨便而攻其地利所在又能困天下之力而况帶甲百萬粟
支數年倚地利而戰天下夫誰與我敵嘗怪嬴氏能混并海內
本非有平亂之道而六國皆折而歸秦者徒以據百二之險而
濟以權謀矣項籍入秦縱一日之斬伐以快私怒棄其本根而
尋斧焉彼亦知天下之勢在是已乎裂秦以王降將而處身於
梁楚出天府而入戰場方將與天下馳驅嗚呼殆哉及觀高帝
安堵吏民於入秦之初而甚鬱鬱於西土良信之徒又從而贊
規取之謀其所見特與項氏絕矣項氏授關中於邯翳等彼皆
孱弱孺子安能久有而漢王追逐如獵狐兔漢王旣得三秦天
下之事蓋可覩矣彭越在梁既已爲項氏肘腋之害而漢王率
五諸侯入彭城曾無以拒遏之者則籍之不善審天下之勢而
區區倚力以求勝宜其終至於劇敗也君子謂德險之論抑亦
要其極而初非一偏之理五穀非雨露不生而耒耜倚置未見
其可武王在鎬而定鼎於洛成王營洛而未嘗去鎬天下全勢
雖有聖人而不能釋置此惟可與通世變者談非徒高論無實
而已
張耳 陳餘
賓客皆天下俊傑
論人君當并包兼容天下之士
古人有失一士之憂而後天下大治士固爲天下之具也而尋
斧於其具焉則安得不亡士之生乎斯世其所抱負未嘗不欲
著見而躑躅不寧乘時倚勢者彼亦不甘於前之所棄矣嗚呼
士能以道窮身蓋士之所自爲也人主一何便於棄士哉故夫
善成天下之人物者并包兼容而使之皆得以自效故羣才聚
於本朝而海内無異意昔者秦人有見於七國之際士各事其
主盡謀縱辨紛拏者累歲而後秦僅得之遂謂以重法繩天下
則其勢可以戢士方以腹非得罪則亦何敢伸其志於朝故凡
肯爲秦留者類皆諛悅取寵它時指鹿欺君以竊位誤國皆前
日爲秦所留者也草莽之間豪士充斥所謂賓客厮役皆當時
豪傑又何必趙地哉韓燕齊楚所在咸奮夫能以難制之資取
亂世之功名者皆治世扶國之器也豈不甚可惜哉漢高帝
而士猶樂附人皆奇高帝以匹夫而有天下而不知其以一人
容天下士之難也是時如滄海頓竭而萬寶並陳項籍以區區
之偏鍮而當其曾是不足與漢氏敵矣漢氏旣定而有代地之
從車海島之死士君子以爲高帝猶未大也後世人主要亦
待天下之士可乎
田橫
與賓客入海上
論高祖能收羅四海人物終不免滯於一途
以一人而有四海而海内無異慮非其利四海而有之也商之
子孫其麗不億上帝命周而皆侯于周服武王惇信明義崇德
報功而天下大定他時小腆流言而邦人震動然周家終不得
罪於賢士大夫也秦人不道以積威劫滅六國一旦瓦解而子
孫建位號否亦依托名號隨起隨仆而諸田之興最號得士橫
志節尤高晚年就盡而其客五百餘人得以從死讎漢夫諸侯
力窮智竭而漢卒得之大號旣定孰非臣妾而自要以必死者
豈漢獨有深讎於田氏哉蓋因是而思漢之所以興其視戰國
之事爲僅愈矣民病旣極非漢誰歸高帝伸於尋常之中非海
內素有愜志也日者秦人鉗結天下之士閭左戍卒彼特何爲
者而縉紳先生持孔氏禮器委質於陳嗚呼天下之事幸一日
而得伸也久矣人皆謂高帝能收羅四海人物終不免滯於一
途穆伯申公一去一就皆爲道之存亡不遇流落在楚而邯鄲
之客官舍充滿至千餘乘夫匹夫匹婦不獲自盡實古人所甚
畏天下大器也而不能悉與天下圖之彼其寄命私主遂囂然
得以梗四海况如橫者環視一世蓋未知所以深服劉氏而安
爲之臣也高帝坐席不暇暖而反者九起惟深識古今之變者
悼漢事之猶淺而重威厚恩足以滅國而已高帝方賴諸君以
成帝業而天下之不得志者帝以爲無所事矣漢之褊陋抑有
由矣
劉向
五行傳
論五行傳各自立其說
藝文志書略云經若干卷傳四十一篇則此傳豈五行傳亦在
其中耶夏侯勝從始昌受洪範五行傳此傳豈在漢初名儒作
之董仲舒只據公羊說災異未始作此傳也所謂傳文亦頗簡
略如云田獵不宿則木不曲直是初一曰五行傳文也如云皇
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代上者此次八曰庶徵傳文也
大抵言某事則應往往是漢初諸儒作其說簡與春秋救世之
說相類其后劉向校秘書見此書乃推廣其意復說傳文所以
田獵不宿如何應得木不曲直之意其文加詳謂之洪範五行
其下稱曰是向所作也故贊云劉氏洪範五行論發明大傳
著天人之應然漢初雖有此傳而仲舒始說災異乃本於公羊
其後劉向治穀梁其說頗與仲舒公羊之說相戾又以五行傳
附㑹之則愈漫誕矣及劉歆治左氏其說災異又與劉向穀梁
之說相戾其五行傳亦各自立其說而五行天人之蘊益遠矣
蕭何
收秦御史丞相府圖籍文書
論漢得天下圖書之力所以不及三代者亦圖書之過
秦始皇衡石程書與丞相御史畢心竭力做得此一本書如壞
井田之法總爲阡陌一頃一畝無不周知廢封建之法罷侯置
守一郡一縣無不具覺與夫户口土地官制兵制之類靡所不
具旣此書在丞相府中蕭何後來計巴蜀户口轉漕給軍發關
中卒以給漢軍皆得此書爲用也他日高祖過曲逆問御史大
夫户口幾何對曰秦時三萬餘户間者兵數起多亡匿今見五
千餘户若不收圖書何以知得如此雖然漢之得天下者圖書
之力也所以不及三代者亦圖書之過也蓋蕭何得此書便爲
足更不講明三代之治故也
治未央宮
論作宮室自有常制
大抵事貴得中茅茨土階此墨氏儉德之所尚千門萬戶此秦
人亂亡之制然富有天下亦稱其制度之當然可也周家外有
三朝內有六寢六寢之內又有九室五雉七雉之制非過奢也
所以示尊尊之意焉故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定之方中所以美
衛文築室百堵西南其戶斯干所以美宣王凡以人主居天下
之尊宮室制度自有常等不可失之太過亦不可失之不及漢
高誅暴秦滅強楚於羣雄角逐之際而成此漢家之業苟不隆
其勢不示其尊則無以表天下而啓其玩易之心人皆謂何不
能以儉德輔君而不知此周禮之不可違而制度之當然况東
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皆天子之常制帝不知此怒其壯麗何
有無以示威之說
賤買民田
論蕭何不能抑民之兼幷反賤買民田最繆
自秦壞井田是以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反秦復古正
有望於漢之君臣夫何蕭何既不能抑民之兼幷以還三代之
舊乃狥人爲己之謀買田宅以自汙豈不繆歟
爲民請苑
論高帝多猜忌大臣
史稱高祖寬仁大度意豁如也吾讀何傳始知三代以後之君
惟高祖多猜忌大臣以帝之與何乃布衣握手之舊當何之居
守高祖則惴惴然懼其掠美歸己自結於百姓故何遣昆弟從
軍則悅以家財佐軍則悅買田宅以自汗則悅及其爲民請苑
則大怒以爲受賈人金自媚於民乃下廷尉向非衛尉雪其是
非危乎
曹參
舍蓋公
論山東出相是以蓋公生齊魯
世之言曰山西出將山東出相蓋以六郡其地近於西羌其人
習於騎射鞍馬所以其將多出於山西至於齊魯之地乃經學
之淵藪蓋公兩生申公伏生之徒皆此出所以其相多出於山
東也
治黃老術
論用心過高則入於虛無過卑則入於刑名
太史公作史記老莊之後繼之申韓夫莊子與申不害韓非之
徒皆老子之弟子何其術之相反也此最見太史公識見高處
大抵用心過高直形而上則入于老莊之虛無用心過卑泥於
形器則入於申韓之刑名此非有二事也其本末之異耳
謹毋擾獄市
論曹參深識治體
此見得曹參深識治體獄之與市皆頑猾嗜利無恥之徒居焉
必欲治之則激而為亂龔遂告宣帝曰治亂民如治亂繩不可
急也惟緩之然後可治此正得參之意看此獄與市相連甚好
如孟子說省刑罰便說薄稅斂大抵利之所在則人必爭之不
已必有相奪相陵之患茲獄訟所以繁興也文帝刑錯只緣不
與民爭利而鹽鐵之饒盡在於民武帝之刑日滋者只緣征商
賈
擇郡國吏訥於文辭謹厚長者卽召除爲丞相史
論丞相史異日用爲九卿一不擇人天下被毒
此是曹參爲漢家作無盡基業處蓋丞相史最不可輕任而他
日所用以爲九卿者皆丞相史也一不擇人則天下被其毒是
以周亞夫爲相趙禹爲丞相史府中皆稱其廉平而亞夫弗任
曰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居大府至武帝用公孫弘爲相始
以張湯趙禹之徒爲丞相史卒至九卿用事以毒天下甚失此
意
飲酒不事事
論漢君臣失體
高祖過沛與父老子弟佐酒曹參爲丞相與吏歌呼當時君臣
脫略邊幅雖能革秦人堂陛之嚴而君臣之失體莫甚於此後
來至上下無等庶人墻屋被文繡倡優同后飾極而至於豪強
之徒以武斷於鄉曲此皆矯枉過正之失也
守法
論曹參守法不過出於苟且者爲之也
曹參自謂守蕭何之法議者以當時惠養休息斯民無大於此
愚以爲休息之政蓋自有道不若是之苟且也昔武王伐商之
後歸馬放牛示天下不復用兵而虎賁之士脫劍縉紳然後祀
於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養三老五更所以
教諸侯之弟蓋奪之於此示之於彼使民知所以向背偃武修
文之政正所以休養天下非所以擾天下也今參不識此一向
飲酒不事事以爲吾足以休養天下此不過出於苟且者爲之
也雖然參之守法亦足以保養漢家根本而高祖之規模每賴
之以有全故一時舊臣遵用其道呂后欲王諸呂王陵力爭略
不敢變亂舊法然後加以文景淸淨元默雖有好生事之人出
來做事亦不得如賈生欲建立制度諸老大臣便以爲紛亂諸
事而遏絕之當時惟欲全高帝規模至於物議壅塞幾於不振
委靡則不恤也武帝見其如此慨然嘉慕唐虞三代之治以先
朝舊臣無以快其意始用公孫弘爲相九卿用事無非新進少
年之人而先朝舊制畢棄無遺矣
載其淸淨民以甯一
論漢當淸淨甯一之時不知使民心安而知教
武王克商之後歸馬放牛示天下不復用然後祀明堂而民知
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養三老
五更於大學然後諸侯知所以悌蓋奪之以彼而示之以此使
天下知所向背高帝掃除繁苛與民以相生養之具淸淨甯一
之時欠了這一著所以民心安而不知教蕭曹之不能任此失
了一大機㑹三代之治不復見矣悲夫
知识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出版地:温州
陈季雅 (1147—1191)字彦群。永嘉人。宋淳熙五年进士。自高其才,不乐师授。为隆兴府教授。著有《两汉博议》,与陈傅良《两汉文抄》齐名。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季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