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第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071
颗粒名称: 子路第十三
分类号: B222
页数: 11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戴溪所编辑的《石鼓论语答问》中的子路第十三部分。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论语 释义

内容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先之勞之不出一事葢不先施而徒曰勞之是所謂小恵未
  徧民弗從也然事亦須先識體子路為蒲宰使其民修溝瀆
  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
  之曰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於君發倉廪以賑之而私以爾
  食餽之是汝明君之無恵而見巳之徳美矣子路之意固將
  以勞民也而其失若此是得聖人之言而未得其所以言也
  他日治蒲既三年矣孔子過之曰吾見其政矣入其境田疇
  甚易草萊甚辟溝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盡力也入其境墻屋完固樹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寛故其民不擾也若
  此可謂先之勞之之功矣三年之久而其政始成非不倦何
  以及此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
  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前輩説先有司以為季氏之亂正由大夫侵權分守皆亂今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告以先有司使魯之君臣各有司存則
  三家不治自服此夫子欲墮三都與正名於衛之意也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葢
  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
  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
  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前輩謂夫子為政於衛欲先正名必須教輒避位以遜其父
  則君臣父子之名正矣夫輒至於發兵拒父積年未定欲待
  夫子為政固將求安其位也而教之避位是宜子路以為迂
  也考之史記稱孔子自楚反衛是歳魯哀公六年也是時衛
  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為讓而孔子弟子多仕於衛
  衛君欲得孔子為政故子路來問以探夫子之意所以冉有
  子貢相語有夫子為衛君之説亦疑夫子自楚復衛意者欲
  仕於衛君乎由此觀之輒之有待於夫子其意可知矣夫子
  亦安能以一見之間使輒避位以遜其父乎故吾以為學者
  當識聖人之意子路設問以探聖人欲仕之意聖人不敢明
  白其不可葢居是邑不非其大夫豈敢明言其不足仕乎葢必也正名之意言必先正名而後可仕今衛之名不正甚矣
  彼既不肯正名是决不仕也子路知聖人之意故有有是哉
  之語大有驚愕之意問道管他此等事作甚如今更説此事
  來可見迂闊且自為政何必問他名正與不正聖人聞他此
  説意者説道子路可是鄙野更不㑹説教委曲㣲辭之中義
  理自明如子路此言幾於戇矣大抵君子於理㑹未得處亦
  須仔細思量如何直截如此子路道正名是閑悶慢事按此句有
  誤不知名不正則開口便説不得如何行得既行不得更説甚
  禮樂夫事成則禮樂興猶充實而有輝光也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
  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
  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
  子而至矣焉用稼
  此一段前輩論已詳盡大意道樊遲所見甚卑淺意間道人
  君偃然在上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則吾心有所不安百姓將
  有所不服欲得君民並耕出入阡陌與百姓同其勞苦庻幾
  享之而無愧此亦可謂慮事甚宻矣其如所見太卑何若使
  天下之民敬服其上莫敢不用情如子弟力耕以供父母則
  天下之農皆願耕於野矣耕稼之事自是老圃之職何足以
  累君子之心禮記曰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為
  君子者正患無禮無義無信斯民外服事其上而中實欺之
  則一旦渙然觧散却有可慮之理若使禮義修明信服民心
  享天下之備奉正是當然耳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扵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此一段是聖人教人讀書法書不在多誦正乃謂有得耳所
  謂有得者非謂有得於經也正是因經有得於心耳夫誦詩
  可以從政出使是豈政事言語盡在詩乎亦是感發吾心耳
  古人多先學詩學者讀詩最是識人情物理胸中真有所興
  起不至於滯礙不通自然出而可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身正其極至於篤恭而天下平不勉而敬不言而信其身
  不正其極至於用刑而不勝况出令乎管仲下令如流水之
  原此霸者功用也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按史記夫子自楚反衛當哀公七年衛出公五年也孔子曰
  魯衛之政兄弟是言為哀公出公發也魯嘗逐君衛方争國
  君臣父子之間若此亦無以大相過矣聖人之言及此葢亦
  有所感嘆云爾雖然夫子嘗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
  道則魯之風俗幾於道矣聖人之言及此何也葢人之受病
  雖同而元氣之厚薄繫其所稟受元氣之厚者受病雖深當
  易愈耳昔者仲孫湫省難於魯正當慶父子般之亂可謂義
  禮滅絶甚矣仲孫湫歸言於齊侯曰魯秉周禮未可取也謂
  魯簒奪之際為秉周禮之國葢必有見於政事之外矣此夫
  子魯一變至於道之意
  子謂衛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
  苟美矣
  左氏列公子荆與史鰌蘧伯玉同稱君子則其為人可知矣人之不善居室有二其一曰貪不知足其二曰驕而易盈公
  子荆則異於是曰合曰完曰美此之謂知足曰苟此之謂不
  盈夫富而不驕者鮮謂其易盈也富者怨之府謂其不知足
  也人能知此二者可以為保家之主矣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庻矣哉冉有曰既庻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國患於無民故户口蕃盛者為治之基也後世之君括户以
  救按救疑是數字民為賦役地也聖人欲富民後人欲富國其事正
  戾故休養生息者所以庻之也勸課農桑者所以富之也申
  明禮義者所以教之也不如是不足以為人上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善人為邦百
  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
  仁
  此聖人感嘆憂天下至深切之意也聖人用功雖曰綏之斯
  來動之斯和然亦是年歳間方得大體齊整若欲事事物物
  無纎毫未盡處為王道之大成亦須是積習之功如化工生
  物發育條暢在旬浃之間亦須厯夏秋方能成實善人為邦
  譬如平和之藥無速化之功積久藥力既行則宿疾自消若
  夫舉一世之民躋之仁夀之域使昆蟲草木咸歸於仁此非
  日夜漸漬滲漉之功未易至此譬如天地之間甘露醴泉竒
  草異木非至和之氣磅礡鬱結何以生此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為政甚易只須正巳便是正人為政甚難不先正人却先正
  己政者正也不正不足以謂之政冉子退朝子曰何宴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
  以吾其與聞之
  此一段前輩論得極切當大意以為夫子此語不是論政事
  小大意專在季氏也昔夫子正取假之名於季氏葢君臣禮
  廢已久諛謟成俗雖君子在習俗中浸滛不覺語言亦不識
  輕重如冉子有政之類是也葢冉有不曽仕於公朝今之退
  朝者是退季氏之朝也謂季氏家事為政是當時習俗之辭
  不以為怪也聖人不欲直言其非為之隠其辭以警悟冉有
  之意曰往往按二字誤今日所議者事也若是政關國家利害雖
  不吾用吾亦須見説隠然國家之義於其間使冉有感悟聖
  人之言他日旅泰山伐顓㬰之事皆有以處矣此聖人之㣲
  意也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
  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
  而興邦乎曰一言而䘮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
  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
  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䘮邦乎
  一言可以興邦者謂人君出一言之善便可以興邦如宋景
  熒惑退舍之類是也聖人以為一言之發不可若此然而出
  言之善惡其幾㣲之際廢興所關甚可畏也葢一言之善惡
  未便可以興䘮然自此一言而推之前面大段利害興廢之
  原葢幾於此幾之為言㣲也古人之所甚戒謂其隠然而實
  彰也且如人之言曰為君難此一語未便可興邦然才知為
  君之難事事不敢輕易邦有可興之理若只説道要人順己此説既出拒人於千里之外如隋煬帝所謂朕性不喜人諌
  邦豈無可䘮之理哉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悦逺者來
  按家語子貢問於孔子曰昔者齊景公問政於夫子子曰政
  在節財魯君問政於夫子子曰政在諭臣葉公問政於夫子
  子曰政在悦近而来逺詩曰亂離瘼矣奚其適歸此傷離散
  以為亂者也葢荆之地廣而都狭都狭則近者離散地廣則
  徒務逺畧夫國内空虚而四封之地廣則楚之為政可知矣
  故夫子答之以近悦而逺自來之道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
  利則大事不成
  凡事不要速成事若欲速必不免苟簡滅裂前面便行不得
  又不要求小小近效事若欲近效必不免經營目前真切大
  事都無暇及古人舉事為綢繆委曲者非惡其速也惡其不
  行也見小利不顧者非惡其利也惡其為害也此患不特為
  政人人有此病學者當味此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
  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隠子為父隠直在其中矣
  夫理直為直理曲為曲此最易曉而葉公之言及此可謂天
  下之大愚矣此一事證父者不足責葉公大可責也韓退之
  以為刲股以救其父在有司尤當誅之以為傷風敗俗若證
  父攘羊有司當殺無赦今葉公專楚國之政而持論及此則
  楚國之風俗可知矣嗚呼此固申韓刑名之所由使乎滅絶
  天倫而一聴於法天下之不亡者特幸爾古之聖人其制法也為是議親之辟非枉法以自私是乃所以行法也葢立法
  不問親疎至於掣肘不可行則法有時而廢委曲通人情以
  與天下議之則法行而民服矣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明道先生以為徹上徹下語觀此語與出門如見大賔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似此三語學者時暫亦有
  此心但不常存耳當尊長之前亦須恭為君父執事亦須敬
  與親故亦須忠才到可以鹵莽處有時亦不免自恕雖之夷
  狄不可棄也便有戒慎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之意
  夫子以為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可行居處恭執事敬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以此知天下之理有人心者則一而已
  矣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於四方不辱
  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
  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
  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大抵聖人教人皆是因人之才成就之史記載子貢一出存
  魯亂齊破吳强晉而霸越此事固不可信然以辯聞恐亦未
  免有權以濟事處如史記所載雖曰足以存魯其實亦非士
  君子之事所謂不辱君命者承命而行有死無二而已若曰
  反覆變詐此蘇張之事是行已而無耻也可以為士乎夫士
  至於行已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有用於國若夫退
  修於家宗族稱孝鄉黨稱弟此亦可謂純篤退修自潔之士
  至於苦節自守介而不通抑亦可謂一節之士矣今之從政者何如前輩謂居其邑不非其大夫故夫子自謂斗筲之人
  辟而不言此意故好竊意子貢所問今之從政者不是問當
  今大夫前面問士而後面問從政是問今士人中亦有去從
  政者不知如何聖人以為斗筲之人謂士之從政者是斗筲
  之人所謂為貧而仕急升斗之祿如乗田委吏之類耳何足
  以數於從政之列所謂噫者嘆士之不見用於時而今之從
  政者類非士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也
  所以不得中行而與者正是人多狂狷也猶中庸所謂道之
  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然不可以其不
  中而遂棄之不得中行而與必須取狂狷可也易曰中行獨
  復以從道也若中行者自可以復不待引而歸於中也惟中
  也養不中故狂狷之士思得聖人而為之依歸葢氣質之偏
  皆可勉而為善惟陰柔模糊無所指名者天下之大姦也此
  聖人所以惡於鄉原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徳或
  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人而無常不特不可為善止他事亦做不得其曰不可作巫
  醫者舉有利害者言也夫子曰亡而為有虚而為盈約而為
  泰難乎有常矣人而至此其身且不知所在何以為人巫醫
  雖賤技然死生禍福與人相關若使無常之人為之其害人
  多矣不恒其徳或承之羞連下文如唐棣之華偏其反而子
  曰未之思也相類大抵易之書以占而後見吉凶若不常其
  徳其羞辱必至不待占卜已無可説矣如左傳所謂在周易
  師之臨是未嘗占而言吉凶亦以其事而知之也故曰善易
  者不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忘已故和而不同小人有己故同而不和論到極底君
  子不同有同之理平居議事不為苟同他日患難不相背負
  者必今日不苟同之人也小人比昵為一他日有利害便相
  背故今日之立異者即前日苟同之人其間固有相視如仇
  讎者何望其同乎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
  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此一段是論觀人之法非學者自修之辭也鄉人皆好之則
  其為人必和易同俗鄉人皆惡之則其為人必狷介自髙然
  要未見他親切善惡若鄉人之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則善
  惡分明可知矣故君子自修所至而人化之在彼無惡在此
  無射庻幾夙夜以永終譽難以好惡言也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説也説之不以道不説也及其使人也器
  之小人難事而易説也説之雖不以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備
  焉
  前輩有言人雖甚愚責人必明人雖甚明恕己必昏小人但
  知有己不復知有人若君子則能通彼己葢君子律已甚嚴
  一言笑不可妄得似若難事若使人却知人長短小人待己
  甚薄事事可以取悦其意似若易事若使人都不通人情事
  事責辦少不如意則譴責隨之葢忠厚與刻薄之異也觀聖人此言則君子之腹心小人之情狀盡在此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泰則處己閒暇不汲汲於奉人驕則對人傲慢自己却不閒
  暇泰者無求驕者有挾泰者甚安驕者甚殆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來觧以為剛毅木訥非有知覺者不能此其所以違仁不逺
  大是體貼得仁非説書之法也此其四字只是資質好篤實
  無偽耳何與於知覺巧言令色其質薄剛毅木訥其質厚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
  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聖人大是教得人親切説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又恐子路混
  為一處故申言之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來觧以為子
  路行行其於朋友兄弟不能無失却不是子路平生忍事不
  得只是好面質人觀其在夫子前屡曾如此朋友相切磋固
  是美事然亦須識合委曲處方得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善人疑若不能即戎然積其教民之功使民歡欣恩愛知有
  君父雖赴水火可也况於即戎乎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䘮
  而後可用當其教民豈曰即戎積之既久民愛其上何事不
  可為哉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此一段東坡説得已是春秋書以字極有工按工字誤鄭棄其師
  與此棄同

知识出处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出版地:温州

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书,著有《石鼓论语答问》、《易经总说》、《曲礼口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等。谥文端。光宗时,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期间撰此书,故名《石鼓论语答问》。此书阐发《论语》义理,持论较平允,但于名物训诂方面间有疏误,虽然如此,仍不失为一本较有价值的书,朱熹以为近于道。《四库全书》底本为江苏巡抚采进本。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