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沚集九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031
颗粒名称: 祭文
分类号: I207
页数: 5
页码: 一至五
摘要: 周行已撰浮沚集卷七祭文篇。
关键词: 宋代 文集

内容

代朝請祭金華縣君文
  悲夫人世生死相續百歳幾何草露風燭昔我季父起家白屋
  弱冠甲科四十州牧謂富與貴不求從欲職始校理官纔郎屬
  奄至大故徳卒不祿嗚呼金華實配我叔安樂生同艱難死獨
  嗷嗷諸孤孰為饘粥以卒婚嫁以資飽燠它時有餘今日不足
  人生如此曷其反覆惟某不孝或謂可錄叔父父我是教是告
  叔母母我是拊是鞠覬其有成以嗣吾族得官歸覲喜溢面目
  送我于行涕泣以囑平生善言終身三復微叔我告我于何榖
  微母我鞠我于何餗恩徳隆厚日月遄速自叔之亡如傷屠戮
  往來見母尚盡欵曲毎及平生相顧頗蹙羣按頗蹙應作頻顣孰謂一别
  罹此荼毒彼蒼奈何斯人不淑聲容揚揚杳不可矚生死茫茫
  昧不可贖尊設酒醴殽具水陸銜哀陳辭永訣此哭
  祭馮當世文
  嗚呼知生者弔知死者傷今或不知其死而傷之者吾亦勝其
  所當抑人情之必稱何禮文之固常惟公既名重乎朝廷于下
  走而奚取曾聲氣之未接洞心情而相許或者誚公公寧弗疑
  欲妻以女嘗不鄙夷不合而止人亦斯已還登于朝終以薦禰
  噫士之相知蓋百世而一遇曾毫釐之未報忽厭世而我去謂
  大徳之宜夀曷中道而遽亡天乎難堪人也弗康伊昔脱驂惡
  涕無從今此薄奠以薦其衷
  祭親友文
  生不可有附贅懸疣死曷能逃泣露浮漚金烏西墜其誰與留
  長川東逝其誰與救去歳今時霜月如晝公于是時天命不祐
  氣兮觱發風兮栗烈公于是時歸宅荒丘念我昔日與公相友
  嗟我未來匪友匪媾我有季友孫琴西先生以杭本校閩本改友作女則謂公舅
  公有令子將慶公後捨我長往不遂一覯具此薄奠作歌以侑
  公兮有靈宜鑒于柩
  祭劉絜矩文
  惟子之愷悌明敏鄉人待以有成孰知其忽然至此耶嗚呼哀
  哉子之始來京師與其兄同補太學生便有聲兄歸子留以期
  于成曰親之志也雖去親之側而予不憂居太學一年太學以
  其行成使試藝于秋官果以得名當此之時鄉人咸慶子而子
  之親亦望子以為榮也明年既不利于春官將歸省其親鄉人
  既送子行翌日輙以疾告急出視子疾非尋常子曰此疾其將
  殆耶鄉人皆曰子也何至于此乃與子卜醫得吳謀于鄉人謀
  于朋友咸曰是良治子之疾日見厥效子亦自云我之疾其有
  瘳乎子既起床坐且行矣語如無事時鄉人皆喜且為子合謀
  曰子當亟歸以釋親憂子曰方夏之熱我倦不可以行李且遣
  奴歸以報我親俟秋而歸及秋子家使人來迓子于京師而子
  之疾果殆于初矣鄉人蹙然私謀曰是將必不可以復起也且
  奈之何易醫凡三藥物亦良而不與病當而已在膏肓綿綿延
  延竟殞厥身嗚呼孰謂子之愷悌明敏而至于此耶人皆有死
  而子獨不夀而夭耶昔者來自逺鄉以待子成且榮雖去親之
  逺離親之乆而不以為憂今乃客死于京師殁不得臨其屍殮
  不得視其棺為父母兄弟者奈何其悲昔之所以不為憂者今
  則甚憂也嗚呼哀哉其奈之何鄉人與子家門客張秀才共殯
  子之柩于國東門外非葬也以待子之家來取也今月十六日
  子家遣外甥僧修與子之故奴王新以書來報某等曰子之柩
  以地逺隔江海不可以負歸無可奈何願為火化獨得其骨以
  還葬于鄉與其在京師亦可以不為異域鬼也嗚呼哀哉子之
  親至于此心如何其悲也鄉人敢以是命卜今月壬戌之良日
  發子之殯舉子之柩將衣之以薪而使子之形骸與火俱化嗚
  呼哀哉是亦子之命夫病不得在親之側殁不得終于寢之堂
  葬又不得從先王之禮教其可奈何嗚呼哀哉事固有不可奈
  何禮固有反經合道子其有知斯達矣生為今之人而死同太
  古之道亦自有可樂者如死者無知矣則此又安足較耶嗚呼
  哀哉生死之道不可知存亡之理不可推其然耶其不然耶姑
  陳詞以薦誠魂有知其鑒此
  祭張子充文
  元豐太學莫如子舊學醇行懿惟才之茂徘徊塲屋數上數否
  八行設科遂為舉首天子嘉之可為師表一命南昌州學教授
  再命辟雍小學司紏方將進用疾遽不救人胡為善天胡弗夀
  昔送子舟今拊子柩澘焉出涕念子游乆仲氏懿親同學良友
  今子既亡吾故亦朽人生萬事何所不有從事難任卜居未就
  男長女大髪白面皺視子之年吾亦豈乆分既有定事非必偶
  悠然任運泊然自守死生一門聊飲吾酒
  祭劉取新文
  緬歳月之逾邁謇吾生之多忤慨百年之共盡忽四時之代序
  紛羣感之増懷鮮一歡之獲遇何懿親與暱友倐朝亡而夕故
  若夫子之堂堂矧年齡之未暮惟生稟之正直宜神聽之祐助
  曾有政之弗施而天喪之奚遽匪溺親私實懷友輔我善曷告
  我過曷補悵艱途之念深弭情話而誰晤悲一飯而三輟痛達
  旦而九寤尋髣髴于平生惝彷徨而靡據唁嫠老以彌哀撫孤
  遺而逾慕疇先進于已往閲逝川而競注託末契于後來與今
  吾而異趣已矣乎惟達人之大觀通死生于一度洎暫聚之隨
  化炯真常而永固吾知子之未嘗亡子亦與吾而未嘗去杳無
  臭以無聲泊何思而何慮
  祭王司理文
  生死之分達士之常曰仁者夀夀胡弗長典獄再期孰匪孰良
  凡我邦人罔不曰臧官斯事斯吾亦其康今其亡矣曷不䀌傷
  躬致薄奠示哀不忘
  祭女弟悦師文
  西方聖人明世之説以親戚為緣累以死生為幻妄汝願學焉
  而為之徒捐棄天屬得其適于昨生蜕脱天形復其真于今死
  汝既無憾吾亦奚悲乃若吾徒學于中國明人倫于一性未嘗
  不哀也而亦未嘗哀通晝夜乎一貫未嘗不死也而亦未嘗死
  故吾哀而不傷非累也謂汝死而不忘非幻也汝既學焉知其
  理矣如或以生為戀以死為憂則何所見焉而為之學何所學
  焉而為之徒
  祭劉令人文
  惟順與正女子之事今人有之克相夫子哀此良人泣繼以死
  我思古人此誠烈婦身埋九原義重千古我則姻婭逮其季母
  不敢以傷致此觴俎

知识出处

浮沚集九卷

《浮沚集九卷》

出版地:温州

南宋哲学家周行己著。陈振孙收编时有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共十九卷。集久失传,从《永乐大典》所载,搜罗排比,共得九卷。诗二卷,文七卷。行己之学源于程颐,故集中在理气关系上有所反映。认为万物皆有太极,皆有两仪。太极为“道之大本”。太极与两仪是“一而二”的关系,“太极即两以成体,两仪即一以成用”。太虚之中,“絪缊相荡,升降浮沉,动静屈伸”,“二端散殊”而形成可象之物,“物者阴阳之迹”。又认为,“天下之民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道者;朝作暮息、渴饮饥食,无非道者。”这些思想都具有合理的因素,表明他试图把理学引向合理的轨道。由此引出他的修养论,认为“太极即中”,“中即胜”,君子之道应以“中”作为道德修养的准则,即不偏于“仁”,也不偏于“知”。学者应从亲贤开始,“能亲贤然后能明善,能明善然后能至公,能至公然后能无累,能无累然后能自立,能自立然后能与人,能与人然后能善世,此学者本末之序也”。还认为“洒扫应对”、“耕稼陶渔”皆可以成圣(以上皆出自卷二)。集中也表达了作者的经世思想,认为“守位莫大于得人心,聚人莫先于经国用”(卷一)。得人心有四:“广恩宥”、“解朋党”、“用有德”、“重守令”。经国用则有六:“修钱货之法”、“修吏役之法”、“修转轮之法”、“修居养安济漏泽之法”、“修学校之法”等。该集为研究永嘉学派的源起及理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敬乡楼丛书》均收录。另有武英殿聚珍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行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