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志本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沚集九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009
颗粒名称: 永嘉縣志本傳
分类号: I207
页数: 2
摘要: 永嘉縣志本傳中關於周行已的記載。
关键词: 宋代 地方志

内容

周行已字恭叔居謝池巷從祖豫父泳俱進士第行已風儀秀
  整語音如鐘讀書十行俱下游太學以文行著司業豐稷騶從
  鬨敦化堂下行已移書規切稷遜謝由是名重京師時競尙新
  學行己獨往伊洛從二程子遊作顏子不貳過論有曰過不必
  大毫末萌於心而天地爲之應悟不必久斯須著於心而天下
  歸其仁伊川可之曰是子達早然憂其退速登元祐第宋元學案云求
  監洛中水南糴場以便從學京師貴人案本集蓋馮當世也欲妻以女行已曰吾姨母貧
  女瞽吾母雖不言意巳屬吾養志可也辭昏歸娶焉伊川語人
  曰頤年未三十時亦做不得此事爲太學博士求便養親詔授
  本州教授發明中庸之旨邦人始知有伊洛之學宋元學案云尋敎授齊州
  大觀三年侍御史毛口刻先生師事程氏罷歸築浮沚書院以講學宣和初除祕書省正字羣按是後
  權攝樂淸罷居柳市皆見詩文集中傳未之詳鄆守王靚以太學之舊辟入幕府卒於
  鄆靚津其喪歸葬焉有文集三十卷與許景衡劉安節安上戴
  述趙霄張煇沈躬行將元中稱元豐九先生弟承已孫學古俱
  別有傳乾隆府志云按舊府志及永嘉縣志俱載行已永嘉人浮沚書院聞恭叔故居文獻通考則稱其宅在謝池坊
  而瑞安新舊縣志載其父正議大夫泳墓在瑞安杉坑有正議巷慕賢坊在縣城攷文集陶隱居丹室記稱維揚呂君少逸令
  瑞邑行已以邑民什於鄉校則行已祖籍當在瑞安故瑞有正誼巷而太博還居永嘉卒葬父墓之側耳

知识出处

浮沚集九卷

《浮沚集九卷》

出版地:温州

南宋哲学家周行己著。陈振孙收编时有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共十九卷。集久失传,从《永乐大典》所载,搜罗排比,共得九卷。诗二卷,文七卷。行己之学源于程颐,故集中在理气关系上有所反映。认为万物皆有太极,皆有两仪。太极为“道之大本”。太极与两仪是“一而二”的关系,“太极即两以成体,两仪即一以成用”。太虚之中,“絪缊相荡,升降浮沉,动静屈伸”,“二端散殊”而形成可象之物,“物者阴阳之迹”。又认为,“天下之民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道者;朝作暮息、渴饮饥食,无非道者。”这些思想都具有合理的因素,表明他试图把理学引向合理的轨道。由此引出他的修养论,认为“太极即中”,“中即胜”,君子之道应以“中”作为道德修养的准则,即不偏于“仁”,也不偏于“知”。学者应从亲贤开始,“能亲贤然后能明善,能明善然后能至公,能至公然后能无累,能无累然后能自立,能自立然后能与人,能与人然后能善世,此学者本末之序也”。还认为“洒扫应对”、“耕稼陶渔”皆可以成圣(以上皆出自卷二)。集中也表达了作者的经世思想,认为“守位莫大于得人心,聚人莫先于经国用”(卷一)。得人心有四:“广恩宥”、“解朋党”、“用有德”、“重守令”。经国用则有六:“修钱货之法”、“修吏役之法”、“修转轮之法”、“修居养安济漏泽之法”、“修学校之法”等。该集为研究永嘉学派的源起及理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敬乡楼丛书》均收录。另有武英殿聚珍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行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