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春秋讲义四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0137
颗粒名称: 閔公
分类号: B222
页数: 3
页码: 一至三
摘要: 宋代戴溪註解《春秋》,為《春秋講義》,此為卷二上中魯閔公時期的註解。
关键词: 经学 儒家 春秋

内容

元年春王正月
  莊公卒而子般立子般卒而閔公立閔公繼子般者也是時
  魯國有亂閔公尚㓜不行即位之禮故春秋不書即位
  齊人救邢
  春秋之法書救者皆善之去冬狄伐邢今年齊救之固足以
  為善矣然桓公之力而僅能救邢君子所以恨之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
  子般之亂公子慶父如齊説者謂慶父懼而適齊欲以求援是時季友出奔閔公尚幼不知落姑之盟誰實主之慶父如
  齊至是十閲月矣計慶父必已還魯然則落姑之盟慶父必
  與聞矣慶父與聞是盟則請復季友必非慶父之意誰實為
  閔公請之意者國人欲復季友而慶父亦不能制也前乎此
  慶父有求援之行後乎此齊桓發可取之問然則落姑之盟
  齊桓未必有存魯之心姑為是盟以觀魯釁爾此齊桓所以
  為覇者也
  季子來歸
  春秋書魯事未有若季子來歸者魯之社稷復存者實基於
  此春秋愛之重之曰季子曰來歸喜甚之辭也向也季友辟
  亂出奔不言其奔諱之也今焉來歸國人望之如見其所親
  然春秋安得而不為之喜也
  冬齊仲孫來
  仲孫之來不言使不言聘若仲孫之私行然為齊諱也盖仲
  孫是行名曰省難實以覘魯故也仲孫秉禮之對有存魯之
  心魯之不亡仲孫與有力焉言仲孫而不稱其名嘉之也
  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陽小國也遷陽之後自是不復有陽矣齊桓存亡繼絶之功
  獨不能施於遷陽降鄣之時乎君子是以知齊桓假仁以求
  名也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禮有禘祫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何謂祫毁廟之主未毁之主
  皆祫入於太祖之廟故謂之祫何謂禘禘其祖之所自出而
  以太祖為配毁廟之主與未毁之主皆在焉故謂之禘天子有祫有禘諸侯有祫無禘魯諸侯也何以有禘僣用天子之
  禮聖人譏之故曰魯之郊禘非禮也今莊公三年之禮未畢
  而遽用吉禘於莊公盖䘮畢而祭謂之吉禘書吉禘者言其
  未可吉而吉也春秋常事不書違禮必書
  秋八月辛丑公薨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公子慶父出奔莒
  書公薨而不地繼之以姜氏之孫慶父之奔則罪之在哀姜
  慶父也昭昭矣哀姜主之於内慶父主之於外疑若可以肆
  行無忌矣卒至於出奔者季氏友來歸之功也季子之功雖
  不足以存閔而足以存魯是知賢者之有益於人國也
  冬齊髙子來盟
  髙子來盟比之齊仲孫來聖人尢喜之魯再世有亂國危如
  髪齊桓公使髙子將南陽之甲以至魯其意盖有在也設使
  髙子欲取魯以言而已矣今焉髙子與魯大夫定盟而去城
  魯而存其國其功大矣内有季子外有髙子二人存魯功足
  相方故聖人皆以子書之不言齊侯之使何也春秋原情之
  書也不使齊侯得有其美其意深矣
  十有二月狄入衛
  按左氏所言狄固滅衛矣春秋何以入書衛懿公不恤其民
  為狄所敗衛自滅爾狄豈能滅衛哉况文公復興衛國忘亡
  春秋是以不書滅也
  鄭棄其師
  鄭文公惡髙克使之將兵於河上乆而不召衆散而歸春秋
  書鄭棄其師若曰鄭國有師鄭自棄之於髙克何有哉此春
  秋之特筆也

知识出处

春秋讲义四卷

《春秋讲义四卷》

出版地:温州

四卷。宋戴溪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秋讲义》即所进之一。戴氏着此书时,正当南宋韩侘胄北伐失败,宋金议和再成之时。故此书特别重视《春秋》经中有关内修外攘、交邻经武之道,而对于先儒津津乐道的卒葬之类义例缺而不论。可见戴氏亦主“经世致用”之道。如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戴氏虽承认由于“古者戎狄种落间与中国杂处”,因而鲁与戎会盟修好亦属正常。但又认为“夫戎狄非盟会可结也,盟果何益哉!”其后庄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戴氏再发此论云:“然自是而后,鲁伐戎,戎终不能为鲁患。追戎、伐戎不可谓无功矣。治戎之道,使之畏威则远遁,岂可以盟誓结哉!”其攘夷之论,于此可见一斑。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嘉定十六年(1223)由戴溪之子戴桷刻于金陵学舍,宝庆二年(1226)复刻于泰州,然流传不广,渐散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其《大典》所缺之处则采黄震《日钞》所引补之。现存宋嘉定十六年刻本、宋宝庆二年刻本。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