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859
颗粒名称: 會計下
其他题名: 論同上
分类号: K892.9
页数: 5
页码: 四至八
摘要: 鄭伯謙對《周禮》中論司防以上七官之詮釋。
关键词: 古代礼制 周礼

内容

或問西漢自計相主計之罷司農少府分受天下之
  財倉曹又分司農少府之財利權散主漫不可考疑
  其為防甚防矣而當時之財物反以充羨東漢自光
  武歸鹽鐵之利於郡國並水衡之利於少府出少府
  之陂澤于司農司農以四時受郡國錢谷之數四方
  調度一切關請又有尚書以參互鉤考之利源始澄
  不相殽亂疑其為防甚密矣而當時財物反以耗散
  而不足何也曰東都之不足固其法之所宜有也宮
  中用度一切付之有司豈後世之所能堪尚書少府
  之屬耳焉有其官長理財而其官屬能考之者前二
  論巳詳之矣此不必複論乃若西漢之所謂充羨亦
  不過一時取天下之財而聚之公上耳非有防計之
  法以通融上下之有無以均節財用之出入而至於
  有餘也食貨志言武帝之初承文景之後都鄙廩庾
  皆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钜萬貫朽而不可
  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腐敗而不可食財
  物之浩穰漢之富庶於是為極矣然建元三年平原
  河溢民已相食何但若此廩廩也六十餘年之富庶
  曾未三年遽不足以支一朝之變乎蓋自賈誼晁錯
  勸文帝以蓄積均之為蓄積也誼則欲公私之兼足
  而錯則專剝民以厚君今年入粟于邊郡明年入粟
  於內郡郡縣之倉庾皆盈矣而民則無顆粒之餘平
  居無事猶以自造而不見其缺一旦旱幹水溢變起
  倉卒民則何以支此帝也哆然徒見其上之有餘而
  不知其下之不足外則窮兵黷武內則窮奢極侈公
  卿大臣曽無一人焉執均節之法以限制其方張之
  意至是則公私俱困矣竭四海之財不足以贍一人
  之欲財力既屈急征橫斂生民複被其毒蕭然殆無
  以異于水旱之時也嗟夫舉天下之財而藏于國其
  斂之既無度舉國家所有之財而奉一人其用之又
  無節而其極也又不免暴征於民以寛其目前之計
  若是而猶曰西漢之財物充羨吾亦不知其以何者
  為充羨也況又有所謂鹵莽蔽匿之失幹沒滲漏之
  弊千奸萬欺之轉移攘竊乎取之無度用之無節而
  會計之尤為無法蓋嘗觀之中尉設卒動數萬人王
  溫舒樂安隱田幾四百頃康衡關東流民無名者四
  十萬石慶少府陂澤多為貴戚冐懇石顯版籍甚不
  明而口筭田租所入甚無定數也近稅武關以給守
  卒逺田車師以給過使上武紀下西域公車索米於
  長安東方朔掖廷出私錢以養宗室丙吉郎官出私
  錢以市財用楊輝劑券甚不明而廩祿所給甚無定
  所也會稽計籍三年不上嚴助內史假貸租多不入
  倪寛東郡官錢放散至千余萬韓延壽乗傳而行郡
  國矯賦至六百萬賈誼課最甚不嚴而州縣所供甚
  鹵莽而無定期也乗輿賜竭取給大農食貨大農錢
  盡續以少府賈捐之平陵工作取諸水衡宣紀私用
  經費甚不常而緩急所移用甚紊亂而無定制也以
  至無額雜賦羨租之積尤為泛然無統如贖罪之錢
  儲於北軍江充無名之錢儲于郡內張安世卒吏之
  錢寄於州郡東海廩犧之錢寄于馮翊韓延壽軍市
  之租委于邊吏馮唐則其渙散尚有未易究者執掌
  之官吏出入之司猶存不聞有奉公亷平者糴邊谷
  百萬而虛數至六十萬斛趙充國僦民牛車而增價
  至三十萬田延年甚者或私僦賔客而入多逋負鄭
  當時則其轉移侵借尚有未易悉數者葢自漢家無
  計相之官公卿大臣無有能知錢穀之數是以人主
  肆其侈于上人臣肆其欺於下而民獨被其害於中
  以至於若此時也周家之所謂充羨宜不如此夫以
  漢去周之近使其參酌周制有書契版圖如司書則
  口筭田租何至於無定數有頒財受財如太府則劑
  劵稟給何至於無定所有九貢九賦九功之令財用
  有日成月成歲成之考出入則課最期防何至於無
  定期有玉府外府則經費私用必不至於紊雜有職
  內職幣則羨租雜賦必不至於渙散總而言之有會
  計之權如司防之重則凡百官吏又將不敢以容其
  姦欺奈何聚天下之財於公而聽君臣上下之各自
  行其私乎恣人以財而人無不貪猶飲人以酒而人
  無不狂也與人以利而人無不取猶飼馬以芻粟而
  馬無不食也周公創法肯若是其防乎周家防計之
  法所以為盡善者蓋不獨考其國之財亦將以併考
  天下之財也以司書觀之所謂知民之財者則諸府
  所受之貢賦必欲知其欠餘也所謂知器械之數者
  則執事官吏所用之器械必欲知其存亡也至於知
  田野夫家六畜之數則井田夫家有多而有寡牧野
  畜產有蕃而有耗無不考之知山林川澤之數則山
  林之材木有童而有殖川澤之蒲葦魚鼈有盛而有
  衰無不考之若其有餘則輸官之數必不容其虧若
  其不足則輸官之數必不取其盈蓋上下相通有無
  相濟合天下為一體而為之不若漢之判然不相關
  也論財物之充羨其本末源流要必如是而後可

知识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出版地:清嘉慶十年(1805)虞山張氏照曠閣刻《學津討原》本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

阅读

相关人物

鄭伯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