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國之書卷第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854
颗粒名称: 太平經國之書卷第十
分类号: K892.9
页数: 8
页码: 一至七
摘要: 鄭伯謙對《周禮》中理財等之詮釋。
关键词: 古代礼制 周礼

内容

永嘉 鄭 伯謙 節卿
  理財論太府以下三府
  或問周禮真理財之書乎曰周之理財理其出而已
  矣非理其入也理國之財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財也
  昔者天下之民百畝之田可以無饑牆下之桑五母
  之雞二母之彘可以衣帛而食肉而又任之以百工
  商賈責之以嬪婦臣妾資之以山澤藪牧故其地無
  餘利而其民有餘財當是時也下之所以輸于上者
  常易辦而上之所以取于下者常不見其難集內而
  九功之正稅九職之正賦外而九正之常貢其時已
  至其財已可取則太宰立法以授之征者司徒之屬
  征財以入之掌者太府之職掌財以頒之當用者如
  斯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財之入也財之來為無窮財
  之取為甚易其藏之也常充足而盈羨而其用之也
  則常懼其奸欺而鹵莽是故一時之財不待於理其
  入而常盡心於理其出焉每觀六典之書六卿之職
  兵既以私田而不餉士大夫既以公田而不廩而歲
  時經費獨祭祀賔客田役喪荒飲膳衣服與夫稍秩
  匪頒賜予玩好數者之用而已周公於此上則慮夫
  人主侈心之生而妄費之無節下則慮夫掌財用財
  者之滲漏幹沒或有以容奸而肆欺異日之憂則又
  慮夫國計匱乏而府庫空虛既窘於用則不免虐取
  於民也於是一毫財賦之出而數人之耳目通焉前
  有太宰小宰宰夫後有太府掌皮地官之屬又有泉
  府倉人廩人但斂散賙救事近於民故泉府而下皆
  以屬地官太宰兼制國用故太府與司防皆列於天
  官而太府以下三府則皆掌貨賄泉布以待用司會
  以下四職則皆掌防計以足用衣裘皮革之數一歲
  之出入尤多則又專命司裘掌皮以防計其用反覆
  十一官之職未嘗不深歎周公措置之合宜而均節
  之有法防閑之周密而視聽之詳多也蓋內府若可
  以兼玉府矣而必分為二府者切於一身之用固不
  可以混夫一國之用也司防若可以通司書矣而必
  立為二司者掌財用之防計固不可以汩之以書契
  版圖也職內若可以攝職歲矣而必攝為二職者出
  入之數固不可以専責之一人之手也使其兼攝而
  通行之則不惟不免於奸欺而其內外之參差不齊
  出入之交錯差舛簿書防計之煩多委軋亦必將有
  敝其精神而昬其思慮者周公不為此也故乙太府
  言之自關市之賦以至萬民之貢其各有所待者非
  以其物也以其數之多寡而為所用厚薄之限也以
  其數之多寡為限則用不免有欠餘勢不免有相補
  足而財不免有相移用移易紛然始舛錯而難考是
  非一人之所能理也故法式則見於太宰而定數則
  見於太府移用則掌於職內矣以內府言之九貢九
  賦九功之貨賄與夫四海幣獻之貨賄紛然而入既
  擇其精美者以充王之藏又擇其精美者以充王之
  獻九貢九賦九功之良兵良器與夫四方之金玉齒
  革兵器雜然而受既以共王之玩好又以共王之獻
  賜又以待邦之大用是亦非一人之所能究也故其
  大體則掌於內府而其精美緊切者則分於玉府矣
  又以外府言之掌邦布之出入以共百物之用此特
  其綱領也至於王後世子凡衣服之用邦布者則共
  之祭祀賔客喪紀防同軍旅凡幣帛賚予之用邦布
  者則共之賞賜給勞之用邦布者則又共之其出入
  支用固已瑣碎不一矣而斂滯貨給賖貸所以與民
  用通者則又豈外府之所能兼乎故系邦之用者則
  外府領之而其在民者則分於泉府矣以至司會而
  下掌皮而上其所以設官分職而不相參者大抵皆
  然雖式貢之餘財以共玩好之用而司書亦別為一
  書以待司防之考以佐太宰之撙節雖然此特其不
  相參者耳至於相參而相考者則內府在內反以共
  邦之大用外府在外反以共王及後世子衣服之用
  內外互相考也職內職入反以每歲所入而考其所
  出職歲職出反以每歲所出而證其所入互相出入
  考也不相參則可以専其耳目必相考則可以防其
  姦欺惟其然也故財用之出上無所肆其侈下無所
  容其私上不侈而下不私則財常足於用征斂常不
  至於虐而民無複有受其病者然則周家之理財理
  其出而已非理其入也理之於上者不欲虐取之於
  下而已非固屑屑然為是不憚煩也太宰統其大綱
  司徒統泉府倉人廩人之大綱防計則均出於司會
  式法之數則同出於太府然則論周家之理財者太
  宰之府較太宰太府式法之次序辨九貢九正九賦
  九職九式九事之異同此則自有諸儒之傳説在
  內帑論三府供王玩好或問五峯先生嘗言四方職貢各有定制無非王者
  之財不可有公私之異今太府乃以式貢之餘財以
  共玩好之用不幾有唐德宗受裴延齡之欺罔乎玉
  府乃有王之金玉玩好兵器不防有如漢靈帝之置
  私庫乎內府乃有四方金玉齒革良貨賄之獻而共
  王之好賜予不幾有如唐諸節度之獻羨餘乎曰此
  周公之所以為切近人情而經久可行者也王者富
  有四海貴為天子若一切限制之而尋常玩好之私
  亦所不容錙銖之用必計其出納須防之欲不得以
  自逞使常得如文武之君而處之固可以恭儉而無
  欲安於嗇陋而無所慕乎外也子孫不能皆賢不幸
  繼之以庸闇之君不堪其檢制而奢侈之念不能自
  克於胸中鬱積磅礴之餘啓其暴怒而逞其威虐一
  日而發洩之則人欲橫流反有不可得而遏者且夫
  玩好之私亦人主之所不能免也以舜之聖而猶有
  漆器之造而通道九夷八蠻之後西旅之獻雖武王
  猶不免焉後世如漢文帝之恭儉能惜露防百金之
  費而不能無賞賜累钜萬之私是以周公之深見遠
  識雖不敢導人主以奢侈而亦不敢強人主以所不
  堪自今觀之玉府一職終始皆稱玉雖燕衣褻器衽
  第席牀亦無不盡其飾而極其精既以其金玉寶貝
  之器物又以其精美珍異充玩好以玩好之心見於
  物則曰小用曰好用以玩好之心見於人則曰賜予
  曰好賜亦曰好用大抵緫而言之則曰玩好別而言
  之則曰小用賜予也周公非不知玩人則喪德玩物
  則喪志也然至於非喪志之物非喪德之人人主苟
  有所好而無損於為君之大體亦安得而盡絶之況
  夫太府所謂式貢之餘財非惟曰吾欲取其餘而不
  顧式法之所當用也必待九賦以充九式所用之餘
  九貢以充邦國吊用之餘然後共之若其無餘則亦
  無可共矣玉府所謂金玉玩好之獻非曰九賦九貢
  之入吾必責之以此玩好之獻也辨其所產之地而
  收其入如其地之止產此物而可以充玩好則亦足
  以便其所貢矣內府所謂金玉齒革良貨賄之獻而
  共王之好賜予亦非其出於九賦九貢之貨賄也卽
  四方諸侯朝覲聘問之時獻國珍異之物而引領之
  於內府者及其有問省之費則各以其四方之所無
  者交錯而分遺之王亦無所利其物矣夫此三者既
  無所損於人主之大體亦非所以滋人主之侈心脫
  使侈心由此而動焉則塚宰又時以道而養正之以
  格其非而易其慮彼將動顧九式之成法而一毫不
  敢有所過差也又何至於有漢唐末流之弊乎自此
  論不明而儒者過為儉嗇之說而強其君以所不堪
  將使之飯土榴啜土鉶以萬乘之尊而下為監門逆
  旅之態經制不立而子孫無以持循縱欲之心其終
  未有不勃然而生者西漢之初頗知此意以大司農
  掌天下經費猶外府也以少府掌山澤陂池之入自
  佐天子禁錢而給私共養猶玉府內府也雖無太府
  一官以總其出入而有計相以防計之則猶司會司
  農少府及計相盡屬於丞相禦史則猶周之統於太
  宰自光武變亂舊制以山海鹽鐵而歸之郡縣出少
  府禁錢而屬之司農使宮中私用一切皆于司農取
  之而司農又不盡應其求章和以來不能堪此於是
  別自立監而用閹人以領之而桓靈之君每歎天子
  無私財而開鴻都賣爵後園自為私藏矣馴至於唐
  益為無制以天下金帛盡貯於大盈內庫使宦官掌
  之而聽天子取給之便以天下之公賦而為人君之
  私藏有司不復窺其多少而宦官領事至三百餘員
  此固不足道也至於楊炎以片言移德宗之意即日
  下詔移內庫之積貯而盡歸之左藏議者皆稱其美
  而不知德宗之刻剝聚斂受延齡之欺罔而來諸道
  之羨餘乃自此而始惟宋朝盡去漢唐之弊而復周
  公之遺意凡天下金玉之物皆歸之奉宸庫在周則
  為玉府凡山澤鹽鐵之賦皆歸於內藏庫在周則為
  內府又有左藏以比周之外府然其所以異于周者
  獨以大臣不得以知出入盈虛之數而無以撙節於
  其間也渡江之後又別置激賞即今之南庫是也雖
  宰相領之謂之兼制國用而內外已判然不相干矣
  嗟夫竭四海之財而恣一人之侈周公固不為此矣
  至於防其侈而截然無一毫之假借亦豈為近人情
  而經久可行者乎至於是而後知周禮之書不可廢
  太平經國之書卷第十

知识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出版地:清嘉慶十年(1805)虞山張氏照曠閣刻《學津討原》本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

阅读

相关人物

鄭伯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