敎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816
颗粒名称: 敎化
其他题名: 論六典以為民極
分类号: K892.9
页数: 4
页码: 一至三
摘要: 鄭伯謙對《周禮》中論六典以為民極之詮釋。
关键词: 古代礼制 周礼

内容

或問周公之敘六典也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
  職之下每終之以為民極此特建國之始耳未見其
  有與於民也民何以遽取極於此哉曰先王之教天
  下未始有精粗本末之間也司徒一官名曰教典自
  今職職而考之六十官之內大抵皆分畫鄉遂整理
  田疇征斂財賦職掌山澤與夫市井門闗之事師田
  行役祭祀喪紀冠昏鄉社之法而已有如鄉大夫州
  長族黨之職則不過屬民讀邦法師氏保氏諌救調
  媒之職則不過掌國中得失之事其曰十二教曰三
  物之教曰五禮六樂之教教之條目甚設而教之官
  屬不詳見焉先王之教固與夫後世事文墨語言誦
  說傳授者不同也有如王之立朝後之立市朝之居
  前市之居後公卿大夫之在朝百工商賈之在市人
  見其為辨方正位而已經塗之九軌而野塗之五軌
  宮隅之制而以為諸侯之城制都之經塗體野塗焉
  諸侯之經塗體環塗焉人知其為體國經野而已朝
  官居朝市官居市卿大夫王后入市則有罰二鄉則
  公一人一鄉則郷一人由此而統六遂由此而倡九
  牧人知其為設官分職而已孰知其所以定民之志
  而為教之大者固在於此邪夫朝不混市野不踰國
  人不侵官後不敢以奸王之權諸侯不敢以僭天子
  之制公卿大夫不牟商賈之利六卿九牧相屬而聴
  命於三公夫彼皆民上也皆富且貴焉者也而尺寸
  不敢逾一毫分守不敢易所以習民於尊卑等威階
  級之中消其亡等冒上之心而寓其道德之意蓋孔
  子所謂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無覬覦賤不亢貴卑不逾尊舉一世之人皆安
  於法度分守之內志慮不易視聴純一易直淳龎而
  從上之令父詔其子兄授其弟長率其屬何往而非
  五禮六樂三物十二教哉方位國野設官分職何往
  而非以為極哉嘗讀晉之國語每歎絳之富商民韋
  藩木楗過朝之事以為富商之饒於財使之澤其車
  而華其服非不足也而必易車服於過朝之際不敢
  混然與士大夫無別焉民志之定而中道之存成王
  周公之遺化〓隱然在此也古人教民之意深矣且
  不獨周公然也康王命畢公以康四海不出於表宅
  里殊井疆畫郊圻之間周公陳先公風化之由惟在
  於於耜舉趾條桑載績播種稱觥之事孟子以五穀
  魚鼈不可勝食與使民養生送死無憾為王道之始
  韓退之以士農工商之民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位
  推而至於宮室桑麻粟米蔬菓魚肉之物而歸之於
  道化之原皆此意也後世王制不明道揆法守不立
  本末源流之論不講而左右前後尊卑貴賤之際聴
  其相冒而相易類聚羣分日用飲食交際文為之間
  無複有能寓吾道德之意天下之人旁觀而習見之
  耳目亂而分守易秉彜者雖不泯滅而生厚者因物
  有遷矣君臣之間方以因民出治為美談開設學校
  置博士弟子員下詔勸學以風勵四方以改易萬民
  之觀聴儒者又從而諛之曰是有志於教化者名存
  而實不至疏漏而無統紀可以善人之形而不可以
  善人之心也上為文具下為觀美相與為欺而已及
  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以為示弗率教化者是罔民
  也漢事文墨晉尚清談統紀不明同歸于亂大司徒
  教典之意六官以為民極之說誰與講明而告君者

知识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出版地:清嘉慶十年(1805)虞山張氏照曠閣刻《學津討原》本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

阅读

相关人物

鄭伯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