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國之書卷第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815
颗粒名称: 太平經國之書卷第一
分类号: K892.9
页数: 12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鄭伯謙對《周禮》中教化思想等之詮釋。
关键词: 古代礼制 周礼

内容

永嘉 鄭 伯謙 節卿
  敎化論六典以為民極
  或問周公之敘六典也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
  職之下每終之以為民極此特建國之始耳未見其
  有與於民也民何以遽取極於此哉曰先王之教天
  下未始有精粗本末之間也司徒一官名曰教典自
  今職職而考之六十官之內大抵皆分畫鄉遂整理
  田疇征斂財賦職掌山澤與夫市井門闗之事師田
  行役祭祀喪紀冠昏鄉社之法而已有如鄉大夫州
  長族黨之職則不過屬民讀邦法師氏保氏諌救調
  媒之職則不過掌國中得失之事其曰十二教曰三
  物之教曰五禮六樂之教教之條目甚設而教之官
  屬不詳見焉先王之教固與夫後世事文墨語言誦
  說傳授者不同也有如王之立朝後之立市朝之居
  前市之居後公卿大夫之在朝百工商賈之在市人
  見其為辨方正位而已經塗之九軌而野塗之五軌
  宮隅之制而以為諸侯之城制都之經塗體野塗焉
  諸侯之經塗體環塗焉人知其為體國經野而已朝
  官居朝市官居市卿大夫王后入市則有罰二鄉則
  公一人一鄉則郷一人由此而統六遂由此而倡九
  牧人知其為設官分職而已孰知其所以定民之志
  而為教之大者固在於此邪夫朝不混市野不踰國
  人不侵官後不敢以奸王之權諸侯不敢以僭天子
  之制公卿大夫不牟商賈之利六卿九牧相屬而聴
  命於三公夫彼皆民上也皆富且貴焉者也而尺寸
  不敢逾一毫分守不敢易所以習民於尊卑等威階
  級之中消其亡等冒上之心而寓其道德之意蓋孔
  子所謂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無覬覦賤不亢貴卑不逾尊舉一世之人皆安
  於法度分守之內志慮不易視聴純一易直淳龎而
  從上之令父詔其子兄授其弟長率其屬何往而非
  五禮六樂三物十二教哉方位國野設官分職何往
  而非以為極哉嘗讀晉之國語每歎絳之富商民韋
  藩木楗過朝之事以為富商之饒於財使之澤其車
  而華其服非不足也而必易車服於過朝之際不敢
  混然與士大夫無別焉民志之定而中道之存成王
  周公之遺化〓隱然在此也古人教民之意深矣且
  不獨周公然也康王命畢公以康四海不出於表宅
  里殊井疆畫郊圻之間周公陳先公風化之由惟在
  於於耜舉趾條桑載績播種稱觥之事孟子以五穀
  魚鼈不可勝食與使民養生送死無憾為王道之始
  韓退之以士農工商之民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位
  推而至於宮室桑麻粟米蔬菓魚肉之物而歸之於
  道化之原皆此意也後世王制不明道揆法守不立
  本末源流之論不講而左右前後尊卑貴賤之際聴
  其相冒而相易類聚羣分日用飲食交際文為之間
  無複有能寓吾道德之意天下之人旁觀而習見之
  耳目亂而分守易秉彜者雖不泯滅而生厚者因物
  有遷矣君臣之間方以因民出治為美談開設學校
  置博士弟子員下詔勸學以風勵四方以改易萬民
  之觀聴儒者又從而諛之曰是有志於教化者名存
  而實不至疏漏而無統紀可以善人之形而不可以
  善人之心也上為文具下為觀美相與為欺而已及
  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以為示弗率教化者是罔民
  也漢事文墨晉尚清談統紀不明同歸于亂大司徒
  教典之意六官以為民極之說誰與講明而告君者
  奉天論天官塚宰加官
  或問塚宰一官其屬六十顧未始有一事之闗乎天
  者而塚宰謂之天官何也曰此加官也唐虞稽古建
  官惟百凡天地之運化四時之作訛成易事之闗於
  天者羲和職之教化禮樂之要兵刑財谷之司虞工
  納言之職十有五人之職所以分天下之萬事而治
  之者也至周以來則省九官以為六卿之職又省六
  子以冠六卿之號以虛名而加實職並而授之所以
  寵而尊之也漢之官制猶為近古大司馬六卿之職
  武事者彼霍光領尚書耳內主公卿事外掌四方章
  奏於司馬何與邪而大將軍之上必冠以大司馬之
  名此正祖天官塚宰之故意也或曰古者聖人重天
  道伏羲有神龍之瑞故以龍紀官黃帝有慶雲之瑞
  故以雲紀官共工以水神農以火少昊以鳥顓帝之
  後以民則重黎勾芒祝融後土蓐収立冥是也帝堯
  之興以天地四時則羲和及四子是也帝舜之興以
  五行則益火稷谷禹水是也今成王周公之建官考
  前世之制而兼其長必若所謂虛名加實職則事之
  闗乎天者其屬之誰乎曰子以為古之大臣其所謂
  寅亮天地而燮理陰陽者若厯官星翁文史卜祝之
  所為乎凡論道經邦以轉移人主之心術而厘正天
  下之萬事者皆寅亮燮理也皆對時育物撫五辰而
  熙庶績者也是故日月之薄蝕百川之沸騰詩人所
  以刺卿士穀洛之鬭太子晉以歸咎於執政焉和同
  天人之際使之無間然者雖聖人之能事而大臣實
  輔佐之其誰曰人事之非天理也加天官於塚宰之
  上其尊大臣也雖至其所以責大臣也益深
  省官論天官塚宰兼官
  或問太宰至旅下士其為官凡六十有三而為府者
  六為胥與史者皆十有二而為徒者百有二十何也
  曰此皆兼官也専官行事則不足兼官行事則有餘
  矣蓋自唐虞以來禹以司空而兼百揆羲和以二人
  而兼四嶽及舜二十二人之諮則四嶽實一人兼之
  古者官不必備惟其人而已有其人則備無其人則
  兼是以周官之作實效唐虞之制而官事不攝吾夫
  子所以深責管仲變先王之法也以三公言之召公
  為保周公為師而太傅無有焉召公實兼之也周公
  既沒召公為保而太師太傅無有焉召公實兼之也
  不惟此也三公之下實有三少當時不見其人召公
  又兼之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衞侯毛公是
  六卿之長召公又兼之蓋一人之身而兼總七職矣
  抑不惟此也當是時三公三少既難其人而六卿之
  官亦不必備周公以三公兼塚宰召公以三公兼宗
  伯蘇公以三公兼司冦畢公毛公以三公兼司馬司
  空惟成王之季年芮伯彤伯衞侯實專領司徒宗伯
  司冦之職其餘大抵皆兼官也其大者猶兼而況於
  百官羣有司乎故嘗以周禮考之二鄉則公一人是
  三公兼鄉老也一鄉則卿一人是六卿兼鄉大夫也
  軍將皆命卿是六卿又兼六軍之將也甚者太公以
  太師而兼司盟之職載在盟府太師職之是也蘇公
  以三公而兼太史之職太史司冦蘇公是也故夫六
  官之中以春夏秋冬為通率以多少相乘除大約一
  官凡五百人則六官凡三千人而其兼行權攝者意
  其必相半焉天官卿大夫命士三百五十餘人地官除鄉遂山虞林衡司門司闗不可考尚
  四百余人春夏秋三官凡五百餘人是六官通率之凡三千人也是以局分不必設
  府史胥徒不別置雖置而其數亦未嘗過濫也且不
  見鄉老遂師而下乎府史胥徒四者俱無有何獨於
  天官塚宰而疑之也若夫專官行事勢宜多而不宜
  省則獻人之與甸師其徒皆三百人而春官禦史其
  史則百有二十八矣
  內治論天官塚宰屬官
  或問三公與王論道經邦當時下兼塚宰而其所統
  六十官之屬往往皆士大夫所不屑為之務何也曰
  此固所以論道經邦也人徒見夫內外庭宿衞之士
  士之賤者也烹庖饔膳之事事之辱者也魚臘酒漿
  醯醢之物物之微者也次舎幄帟裘服為末用而宦
  寺嬪禦灑埽使令為冗役也而不知夫三代以還所
  以蠱壞人主之心術而侵奪大臣之權柄者往往皆
  是人為之蓋公卿大臣其內外則有限其進退則有
  時不得日侍人主之左右前後也若夫侍禦僕從之
  人備趨走使令之職而人主宴私玩狎之際無不與
  之同焉比其極也則變換其耳目感移其心志伺候
  以和其防誇靡以中其欲小亷小謹以市其信人主
  一墮其中則亦何所不至哉故雖以文武之聖而侍
  禦僕從猶樂於得正人而周公之所以相成王而詔
  後世者又不獨見於太宰之屬他日立政之作尤拳
  拳於綴衣虎賁𧼈馬之微焉昔者先王之時宗祝在
  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而前巫後史蔔筮瞽侑凡所
  以在左右者無不致其謹焉用能保防君心養成聖
  德宦官宮妾便嬖側媚得以趨走使令於前而不得
  以乘間取榮寵竊威福也周公之深智逺識固有見
  於此是以亂萌禍機之所在無不究極用見古人輔
  相之事業皆格物窮理之學要非屑屑然樂親羣有
  司之細務而後集權勢以尊已也宮中府中俱為一
  體後世識此意者諸葛孔明一人而已漢初猶存此
  意士大夫所不至者惟後庭爾朝夕出入禁闥洞然
  無內外之限故人主親士大夫之時常多而親宦官
  宮妾之時常少日見正事日聞正言心安而耳目熟
  論道經邦之地固造原立本於此也自武帝宴遊無
  度於是外庭日疏內庭日親公卿大夫一切隔絶不
  接見而小人獨在左右事趨媚矣大臣無權而小臣
  專權異時闗內侯騎都督之爵下及于烹庖樂工醫
  師之賤至鳴玉而曳組房闥有制政之漸妃妾起巫
  詛之風閽寺擅廢立之權夫誰得而制之微物細事
  其傾禍毒國至於此烈也而今世儒者顧方不屑意
  於天下之細務溺意高逺學僻而事左異日敗理傷
  化則往往起人主厭薄之心是故書生之清談而迂
  闊者不足怪也論道經邦之事業當於太宰屬官而
  求之
  官吏論六官府史胥徒
  或問府史胥徒庶人之在官者也先王之時無曠土
  無遊民彼在官者以何人為之祿足以代其耕也以
  何祿賦之以一歳而更邪或終身而充邪抑免其家
  之徭役與否邪曰學周禮者其論此固多也而未有
  愜人意者焉蓋其說則曰民自民也吏自吏也一日
  為之則終身居之此則不可之大者夫終身為吏異
  時既老且死誰其代之謂其子孫繼之邪則不幸有
  愚不肖之嗣何以遽服公家之役謂其子孫不得繼
  邪則當削其祿而授之田彼素不習農畆之人何以
  遽安耒耜之勞苦不然一人為吏則一家世其祿也
  先王之祿地固無若是多也後者之來將何以待之
  余嘗考之矣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此兵賦之定數
  也甸出長轂一乘此車賦之定數也司馬法則曰井
  十為通通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為成成三百
  家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積而至於終則為士
  徒者四百又積而至於同則為士徒者三千夫以周
  官甸法考之甸六十有四井受田之民五百一十二
  家矣今士徒乃止于三十何邪說者以為此調兵之
  法先王寛民力之意故兵者視農者而損行者視居
  者而益不知王畿之兵未嘗輕出何為而遽發之就
  如其議則均之為兵耳使居者處其安而行者處其
  危得無有未平乎司馬之所征是固府史胥徒之所
  出也嘗考是四者之數於六官之中蓋塚宰一官則
  二千六百六十有六宗伯一官則二千三百四十有
  一司馬則三千二百六十有五司冦則二千六百五
  十有七四官之數固已萬人矣又況地官無常數冬
  官散落不傳雖權行兼攝官未必置而府史胥徒未
  必實有而其數固已多矣不調諸民而充之其誰實
  為之哉然則是徒之征其為府史胥徒之用昭昭也
  蓋自六鄉而至六遂自六遂而達三等采邑凡受私
  田而為民者其有德行道藝則大司徒三年大比而
  升之升于司徒則不征於鄉其止于有才有力者則
  大司馬立法而征之更調迭發以給公家之徭役焉
  其上者為府為史其次為胥又其次則為徒上以充
  宿衛下以給官府其在官則祿于四郊其任事則止
  於一年其受代而去則複業於百畆一人去之一人
  居之今之為吏者乃昔日之為民者也今之為民者
  又後日之為吏者也閭閻之利病田裡之囏阨夫家
  之眾寡馬牛六畜之登耗政事法令之可否上下相
  諳彼此相恤更處而迭為之吏無所病於民而民無
  所苦於吏先王維持天下之政固不惟公卿大夫士
  而已雖府史胥徒亦有助矣
  宰相論太宰建邦六典
  或問六卿分職各率其屬見於周官之篇以官府之
  六屬舉邦治以官府之六職辨邦治見於小宰之職
  自治典至事典截然分畫宜若一定而不可易今太
  宰之職顧曰掌邦之六典何也曰此太宰兼行六卿
  之事也自其分職而言之凡朝廷之事固屬之太宰
  國中之逺郊近郊大都小都公邑家邑凡郊畿之事
  固屬之司徒職方氏土方氏以至撢人凡邦國之事
  固屬之司馬禮屬宗伯刑屬司寇工屬司空自太宰
  之兼行六卿而言之則六典八法八則八柄八統九
  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凡此十條皆經國之大綱政
  事之條目而散見於三百六十官之中太宰實舉其
  綱而攝其要焉又非獨曰格物窮理克勤小物而已
  也蓋唐虞三代建官之制職事分于下而權綱合於
  上非泛然而無統也四嶽通內外之官羲和之長也
  羲和則實聽于四岳百揆宰相之職百官之長也九
  官則實聽於百揆百揆統九官四岳四嶽統羲和四
  子比附聯絡天下之治雖非一二人為之而實一二
  人能使之成周之制亦然三百六十屬聴命於六卿
  而六卿聴命於塚宰塚宰實三公兼之渙散分析之
  中而有比附聯屬之勢自今職職而考之太史內史
  掌六典八法八則八柄之二春官之屬也而典法之
  正則在於太宰太僕掌諸侯之複逆小臣掌三公及
  孤卿之複逆禦僕掌羣吏之逆及庶民之複夏官之
  屬也而臣民之總則掌于宰夫司士掌朝儀之位秋
  官之屬也而治朝之位宰夫掌之泉府廩人倉人掌
  财用地官之属也而货贿之出入太府掌之内外朝
  之冗食地官稾人之职也而宫正内宰则又均其稍
  食王朝之服饰春官司服之职也而内司服至屦人
  则又掌其服饰之用自宰夫之下夏采之上六十官
  之内三百六十官之职错综而互见焉并建六典兼
  行六卿天下万事凡有闗于理乱安危之大者则無
  不合然在其掌握之中也蓋古者三公無官惟與天
  子坐而論道故設六卿以分主六典而三公實統之
  三公既兼塚宰則六卿之六典非塚宰而誰建邪此
  事權之所以合於一而國家所以無多門之政自漢
  以來則失之矣有三公又有九卿而丞相禦史未嘗
  行九卿事觀武帝時桑弘羊等致利王溫舒之屬峻
  法倪寛等推文學九卿更進用事不闗決于丞相而
  大臣之權盡去矣嗚呼人君之為天下如欲稽古正
  名而使事權之合於一茍舎周官未有不泛然無統
  者矣
  太平經國之書卷第一

知识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出版地:清嘉慶十年(1805)虞山張氏照曠閣刻《學津討原》本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

阅读

相关人物

鄭伯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