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畧卷之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略二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03117
颗粒名称: 朱子語畧卷之二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5
页码: 十四至二十七
摘要: 楊與立編次的朱熹語錄第二卷。
关键词: 程朱学派 语录 理学

内容

門人建安楊與立編次
  因論心先生曰這个神明不測至虚至
  靈是甚次第然人莫不有此心多是
  但知有利欲被利欲將這个心包了
  心之虚靈無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
  即至前乎千百世之巳徃後乎千万
  世之未來皆在目前爾人爲利欲所
  昬所以不見此理
  人心至靈千万里之逺千百世之上一
  繞發念便到那裏神妙如此𨚫不去
  養它自旦至暮只管展轉於利欲之
  中都不知覺
  人昏時便是不明才知那昏時便是明
  也
  人心虚靈無所不明禽獸便昏了人若
  以私欲蔽了這个虚靈便是禽獸人
  與禽獸只爭這些子
  人最怕陷溺其心
  目之欲色耳之欲聲便是氣之欲
  才有這軀殻子便自𥝠
  人湏是掃去氣禀私欲使胷次虚靈洞
  徹
  人惟有私意聖賢所以留千言万語以
  掃滌人之私意
  天下之理都着一毫私意不得
  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
  聖賢千言万語只是明天理滅人欲天
  理明自不消講學
  人生都是天理人欲𨚫是後來没巴鼻
  生底
  人只有天理人欲兩途不是天理即是
  人欲
  人心是氣血和合做成道心是本來稟
  受得仁義禮智之心
  只是一个心矢覺從耳目之欲上去便
  是人心知覺從義理上去便是道心
  只是這箇心但一念之間是底便是道
  心不是底便是人心
  人心只是一箇知覺知覺從飢食渴飲
  處便是人心知覺從君臣父子處便
  是道心
  只飢而食渴而飮便是人心如是而食
  如是而不食便是道心
  道心是義理上發出來底人心是人身
  上發出來底𨿽聖人不能無人心如
  飢食渴飮之類雖小人不能無道心
  女惻隱之心是
  知飢寒知痛痒此人心也惻隱羞惡辭
  遜是非此道心也𨿽上智亦同此心
  一則危殆而難安一則微妙而難見
  必使道心常爲一身之主而人心每
  聴命焉乃善也
  道心分明是精微而難見道心𨿽先得
  之但有此形氣道心便隔了一重是
  以隱微
  世閒甚物事似人心危一日之閒内而
  思慮外而應接千變万化貶眼中便
  走失了眨眼中便有千万里之逺
  惟危是人心旣從形骸上發出來易使
  流於惡
  大凡徇人欲自是危險莊子所謂其熱
  焦火其寒凝氷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毫釐間不可不子
  細理㑹
  天理人欲幾微閒極索理㑹
  天理人欲之分只爭些子故周子只管
  說幾字然辨之又不可不早故橫渠
  每說豫字
  五峯天理人欲同行異情之說好
  天理人欲迭爲消長此進一步則彼退
  一步看是那个勝得
  天理人欲只要認得分明便喫盞茶時
  亦要知其孰爲天理孰爲人欲
  欲生惡死人心也惟義所在道心也權
  輕重𨚫又是義
  合做底事便做此便是天理才有一毫
  計較之心便是人欲
  古人只是理㑹義更不說着利盖非計
  利而後行義也
  人只縁私欲不能克臨事只見這个重
  都不見别个了
  而今且要看天理人欲義利公私分數
  得明將自家日用底與它勘驗
  凡遇事先湏識得个邪正是非盡掃私
  見則至公之理自存
  識得道理分明自然勝得他這私欲
  有道理底人心便是道心
  不爲物欲所昏則渾然天理矣
  大抵人能於天理人欲界分上立得脚
  住貝儘長進在
  天理人欲相爲消長克得人欲乃能復
  禮顏子之學只在這上理㑹
  學者克已復禮上做工夫到私欲盡後
  便粹然是天地生物之心湏常要有
  那温厚底意思方好
  人與天地一般無些欠闕處
  天便是个大底人人便是个小底天
  吾之心即天地之心而今講學便要去
  得與天地不相似處要與天地相似
  心無限量與天地同其大但爲物欲間
  隔小了
  此心曠然無一毫私意直與天地同量
  便有天下爲一家中國爲一人底意
  思
  心只放𡩖平便大不要先有私意隔礙
  君子心大則是天心心小則如文王之
  翼翼小人心大則放肆心小則褊隘
  私吝
  聖人與衆人做處便是五峯所謂天理
  人欲同行而異情
  聖人亦未𠹉無人心其好惡皆與人同
  各當其則是所謂道心也
  聖人情性便是理
  聖人之公曠然大空了無一物
  聖人自是無一㸃私意物各付物如天
  地之生來自然物我一體
  聖人之心如鑑事物之來若小若大四
  方八面莫不順而應之此心元不曽
  有這物
  天地之心動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
  方見
  自古聖賢教人只是就心身上用工
  自古無放心底聖賢一念之微所當深
  謹
  聖賢教人先要求放心正爲是万善之
  揔處
  湏將操存工夫做本
  心要在腔子裏謂身在此則心合在此
  世人心不在殼子裏靣如發狂相似只
  是自不覺
  收歛此心莫令走作
  人只有一个心更不降伏得如何做得
  事成
  心若不存一身便無主宰
  此个心湏管著他始得
  古人言志帥心君湏心有主張始得
  出入無時莫矢其郷惟心之謂歟存養
  主一使之不走作乃善
  操則存舎則亡人才一把捉心便在這
  裏
  心𨿽放千百里之逺只一収便在此他
  本無去來也
  因論心無出入曰言有出入也是一个
  意思言無出入也是一个意思夫子
  分明道出入無時惟其神明不測所
  以有出入惟其能出入所以神明不
  測
  孟子言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至於心
  放而不知求熹以爲雞犬放則有未
  必可求者惟是心纔求則便在未有
  求而不可得者
  人心纔覺時便在孟子說求放心求字
  早是遲了
  人𨿽困睡得人喚覺則此身自在心亦
  如此方昏蔽時得人警覺此心便在
  這裏
  心不是死物湏把做活物看不尓則是
  釋氏入室坐禪
  心一放時便是斧斤之伐牛羊之牧一
  収歛在此便是日夜之息雨露之潤
  心存時少亡時多存養得熟後臨事省
  察不費力
  人惟有一心是主要常常喚醒
  自去檢㸃一日間此心幾个時在内幾
  个時在外
  心只是一个心非是以一个心治一个
  心所謂存所謂収只是喚醒
  隨處警省収其放心
  問存心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便是
  存心之法而今與人說話覺得不是
  便莫說做件事覺得不是便莫做只
  此便是存心之法
  操存者只是於應事接物之時事事中
  理便是存若處事不是當便是心不
  在
  所謂存心者或讀書以求義理或分別
  是非以求至當之歸只那所求之心
  便是巳存之心
  主一無適非禮勿動則中有主而心自
  存
  若主一時坐則心坐行則心行身在這
  裏心亦在這裏
  問應事心便去了曰心在此應事不可
  謂之出在外
  人湏將那不錯底心去驗他那錯底心
  不錯底是本心錯底是失其本心
  但操存得心在時少間他喜怒哀樂自
  有箇則在
  衆人之心未發時已自汩亂了思慮紛
  擾夢寐顛倒至感發𠁅如何㑹中節
  今人未必是應事接物時不是自是未
  應接時便不好了湏於此䖏㸃檢使
  合道理始得
  𠁅事接物之際常教此心光瞪瞪地便
  是存心
  人之一心當應事時常如無事時方好
  只是虚心看物物來便知是與非
  大槩人只要求个放心日夕常照管力
  量旣充自然應接從容
  問未應接時如何曰未應接之時只是
  戒謹恐懼而巳
  心不可有一物
  心不專靜純一故思慮不精明要湏養
  得此心虚明專静使道理從裏面流
  出便好
  好樂之類無留滯則此心便虚
  把心不定喜怒憂懼四者皆足以動心
  心才係於物便是爲其所動
  無欲故虚
  心平則氣自和惟心粗一事學者之通
  病
  人心惟定則明
  持其志則氣自清明
  學者常用提醒此心使如日之升羣邪
  目息
  心在羣妄自然退聽
  平居湏是儼然若思
  心肅則容莊
  人不可以不莊嚴所謂君子莊敬日強
  安肆日偷
  敬便是天理肆便是人欲
  心一也操而存則義理明而謂之道心
  舎而亡則物欲肆而謂之人心自人
  心而𠬧回便是道心自道心而放出
  便是人心
  心旣常惺惺而以規矩繩檢之此内外
  交相養之道也
  學問之道孟子斷然說在求放心此心
  放了愽學也是閑審問也是閑如何
  而明辨如何而篤行
  學者爲學未問眞知與力行且要𠬧拾
  此心令有个頓放處若𠬧歛都在義
  理上安頓無許多胡思亂想則乆乆
  自於物欲上輕於義理上重
  人心萬事之主未有心不定而能進學
  者
  大雅臨别請益曰大要只在求放心
  人湏是存得此心此心旣存則雖不讀
  書亦自有个長進處
  人能操存此心卓然不亂亦自可與入
  道况加之學問探討之功豈易量耶
  朱子語畧卷之二

知识出处

朱子语略二十卷

《朱子语略二十卷》

出版地:温州

朱子语略二十卷,(宋)杨与立辑,明弘治四年(1491)南京国子监刻本,8册全。本书为二级甲等古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五六三,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书半叶九行十五字,上下黑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卷端题“门人建安杨与立编次”,卷五、十、十五卷末有牌记,题“弘治四年春南京國子監重刊”。《朱子语略》为朱熹门人杨与立收集朱熹弟子门人笔记删选而成,全书二十卷,约编成于南宋嘉定庚辰辛巳间(1220-1221)。

阅读

相关人物

楊與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