硾纸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唯一号: 110134020230000130
专题名称: 硾纸
文件路径: 1101/01/object/PDF/1101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122.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唐代文书、写本、书画,硾纸居多。制硾纸的目的是通过木椎槌打,使原纸更加坚滑光挺,并且能改进纸张质量便于书写。 宋代米芾《书史》在谈到安师文所藏颜真卿的《争坐位帖》时就说:“是唐畿县狱捶熟纸”。 米芾在《评纸帖》中说:“由拳(藤纸)不浆,湿则硾,能如浆,然不耐久,唐人浆硾六合慢麻纸,书经明透,岁久水濡不入。”《绍兴府志》则云:“越中昔时造纸甚多,……嵊县剡藤纸名擅天下,式凡五:用木椎椎治,坚滑光白者曰硾笺……”。 硾纸的制造方法在《蕉窗九录》中有详细说明:“法取黄葵花根捣汁,每水一大碗,入汁十二匙,搅匀,用此令纸不粘而滑也。如根汁用多,则反粘不妙,用纸十幅,将上一幅刷湿,又加干纸十幅,累至百幅无碍,纸厚以七、八张相隔,薄则多用不妨,用厚板石压纸,过一宿,揭起俱润透矣。湿则晾干,否则平铺石上,用打纸槌敲千余下,揭开晒十分干,再叠压一宿,又捶千余槌,令发光与蜡笺相似方妙,余尝制之,甚佳。但跋涉耳”。文中所提黄葵即黄蜀葵(Abelmoscbus manihot)。 综上所述,硾纸的原纸,有用麻纸、有用藤纸加植物粘液,浸湿后用木棰捶打成紧密而成细致、光滑的书写用纸。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