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纸伞、纸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707
颗粒名称: 五、纸伞、纸扇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244-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油纸伞始于明而盛于清,轻便耐用,成为必备品,南方城市制伞业发达。纸扇原为进贡礼品,后普及化,文人题诗绘画增风雅,苏杭纸扇制作讲究,荣昌纸扇量大价廉,销路广。
关键词: 清代 造纸业 纸伞 纸扇

内容

用皮纸涂油做成有防水性能的油纸伞,始于明而盛于清代。据《中国工艺沿革史略》内载:“伞,古谓之徹,原出于盖,张帛避雨谓之徹盖。宋时尤用青绢为之,自明以来,始盛行油纸伞”。《天工开物》云:“凡糊雨伞与油纸扇,皆用小皮纸”。纸伞是用楮皮纸或桑皮纸糊成后,再涂以熬炼过的熟桐油,任日晒雨淋,晴雨两用,轻巧方便,在新式布伞未通行前,使用纸伞最为普遍,成为家家户户必备之品,为皮纸销路之一大主顾。我国南方诸大中城市的制伞业都很发达,尤以温州、福州的纸伞业最盛。当时制伞业都定有严格的行规:“……纸伞品质及价格,均依行规规定,如有以劣质应市,乃以削价竞售之例处罚”。油纸伞盛行后,成为人们出门遮阳、避雨的必需品,纸伞上常绘画各种图案,以增美观。清人朱彝尊有《咏伞诗》云:“片纸弥缝遮雨雪,一竿树立撑乾坤”。形象地道出了纸伞的形象。
  纸扇一直到今日,仍为大众化的生活用品。据文献记载,纸制摺扇的来源,始于朝鲜,明初用作向中国朝廷进贡的礼品。据《中国工艺沿革史略》载:“古者以羽为扇,故其字从羽……及明永乐中,朝鲜来进摺叠扇,上(帝)喜其施展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自此制造益盛。黑纸扇,以柿油(染纸)制之,其法始于清初,本为家仆佣奴所用。前清嘉(庆)、道(光)间士(人),尚不入手,同(治)、光(绪)后忽行于士大夫家,近到王公(贵族)争用之”。这是黑纸扇被使用的过程,最初只为低层奴仆所用,到了清末,才为士大夫所用,抬高了身价。
  短小白纸扇源于日本,清末,纸扇的风气发生了变化。据《武进工艺调查录》载:“宣统间,日本以短小之纸扇,盛销于中国北部,于是武进(常州)以成本不敌,存货受亏,遂首先改制短小之扇骨,苏杭各地亦起仿制,小扇出品日多……”
  纸摺扇盛行后,一些文人在纸面题诗绘画,以增风雅,纸扇遂成为一种实用的工艺品。苏州、杭州精制纸扇,其扇骨、扇面加工制作讲究,成为出口外销工艺品之一。
  清末,四川荣昌成为制造纸扇著名产地。据光绪《荣昌县志》载:“扇,以纸为之,……邑中业此业者,不下千百万户,每年春间,各县客商云集于斯,贩往各地发售”。荣昌纸扇产量甚大,以价廉著称,品质不及苏杭,但在国内销路甚广。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彝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