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制战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703
颗粒名称: 一、纸制战甲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代战士以纸甲护身,明清时期盛行于南方,清代前期仍有制作。纸甲以纸和布多层互叠制成,坚韧轻巧,可防御矢石,甚至能抵御手枪和来福枪弹,为官兵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用。
关键词: 清代 造纸业 纸制战甲

内容

古代战士以纸作甲胄以防身,称为纸甲或纸铠,元明时盛行于南方。明朝日本人在闽浙沿海入寇,明兵与之作战多用纸甲护身。到了清代前期,纸甲仍在盛行,在制法也有进步,成为“矢石不能入”的防身利器。据《百粤风土记》载:“郁州府出纸甲,矢石不能入,胜于铁(甲)也。其纸出柳之宾州,内襄旧絮,杂松香熟捶千捶,外围以布,摄而缝之,每一纸甲,仅费白金(银)六、七两许耳。然捶不熟,则矢炮亦能穿,……滇黟夷兵皆用焉”广西宾州所属各地,素产楮纸有名,甚坚韧,内夹棉絮,拌以松香捶炼,外裹以布,故能防御矢石。
  清代还有一种称为“纸背手”,以防护肩膀和手臂,内外裹以4层布,中夹以多层楮皮纸和旧棉絮。此种纸背手,形似北方的铁背手,然纸背手较轻便,其肘节处较薄,便于屈伸,长及全身。这种纸甲,不但为清朝官兵所用,后来亦为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少数民族用于与官兵作战,直至清末,仍在制作。据1892年《美国商务报告》内称:“中国西南一带,纸甲用纸和布各15层互叠,可御手枪子弹或相距100码的来福枪弹,当时云南所制纸甲有多至60层者,质轻而坚固。”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