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纸产区不断扩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92
颗粒名称: 一、竹纸产区不断扩大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213-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我国南部各省竹纸业发达,福建工匠传播技术至广西、湖南等地,促进当地纸业发展。陕西大巴山地区成为新兴纸业重地,四川、湖广人经营众多纸厂,产品供西北各地。严如煜《纸厂咏》描述巴山纸业生产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竹纸业 竹纸产区

内容

我国南部各省,产竹地区分布很广,除原有已生产竹纸的老区继续经营并进一步发展外,那些素不生产竹纸或纸业比较落后的地区,也在先进地区的扶助下艰苦创业,不断扩大竹纸生产基地。
  福建是竹纸业最发达的先进地区之一,福建造纸工匠,也是传播竹纸生产技术的能手,早在元明时期,江西纸业中心的铅山及其他邻近地区,已有不少福建纸工在这些地方安营设寨,发展当地纸业。清代时,原来只生产楮皮纸的广西,得到闽人之助开始生产竹纸,深受其惠,据史鸣皋等编撰乾隆《梧州府志》卷三,27页载:“在康熙年间,闽、潮来容(县),始创纸蓬(纸坊)于山中,今有蓬百余间,工匠动以千计。”又据封祝唐等编撰《容县志》卷六载:“康熙间,有闽人来容作福纸,春初采扶竹(嫩竹)各种笋之未成竹者,渍以石灰,沤于山地,越月碾漉成絮,濯以清流,又迎月下槽,随捞随烘,因面成纸。每槽司役五、六人,岁可获百余金。至乾隆间,多至二百余槽,如遇荒年,借役力以全活者甚众”。这是在康熙年间闽人来到广西素不产竹纸的梧州地区容县等地传授制造竹纸的史实。
  广西昭平县原来既不产竹子,也没有其他造纸业,后由福建纸工前来从传授种竹纸开始,以至全套造纸技术,当地竹纸业遂得到发展起来,成为该县重要产品。据李树楠等编撰《昭平县志》卷六载:“昭平县所属归化、勤江、佛丁、丹竹、仙回、马江等处,均有竹纸厂。制造之初,因同治年间姓王者来自闽疆,侨居太区、丹竹、上泗冲一带,见该地山岭旷弃,且土地最宜种竹造纸,乃携竹六本来昭种植,渐以繁兴,借以造纸者,迄今垂七十余年。此物为本邑生产大宗,销流之广,运及云、贵、川、黔、钦廉、越南。”
  广西南部许多地区,自清初康熙以至清末同治年间,先后有闽人到该地区传授种竹造纸技术之后,遂使竹纸业从无到有,迅速得到发展,并扩散到桂西北各县,成为广西造纸业重要基地之一。
  湖南浏阳在清初只能生产粗劣竹纸,很落后,到了咸丰年间,始由福建蒲城人到浏阳传授制造熟料竹纸的技术,在张坊、石头山、长塘坑一带办纸坊,制造精细毛边纸、官堆纸,此后各地群起仿造,并进而制造天然漂白竹纸。至清末,湖南已成为我国竹纸主要产区之一,仅张坊镇即有竹纸厂七八十家,纸质同福建的连史纸、毛边纸不相上下。
  在扩大竹纸产区的许多事例中,更值得重视的是,后起之秀的陕西大巴山地区的竹纸业,发展很快。巴山地区,人烟稀少,竹料资源虽很丰富,可是造纸业很落后,到了清代中后期,竟成为四川和湖广造纸工匠开发竹纸业的新区,与当地居民共同发展巴山竹纸业。道光年间,负责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军事的严如煜,深入巴山地区考察研究各地形势和风土物产,特别是对竹纸制造业作了精细的考察,在他所著《三省山内风土杂识》和《三省边防备览》等书中载称:“洋县龙亭为蔡伦封邑,西乡、定远皆旧洋州地,今多纸厂”;“丛竹生山中,遍岭漫谷,最为茂密,取以作纸,工本无多、获利颇易,各地皆有纸厂”;“西乡纸厂二十余家,定远逾百,近日洋县、华阳亦有小纸厂二十余家,厂大者匠作雇工必得百数十人,小者亦得四五十人,山西(边)居民佃山内有竹林者,夏至前后,男妇摘笋砍竹作捆,赴(纸)厂售卖,处处有之,借以图生者,常以万计,……”。专卖竹料的人竟达成万之众。
  据以上所述,可知巴山地区竹纸业当时发展迅速,规模很大,其“大厂雇工百数十人,小厂亦有四五十人”,即使在盛产竹纸的江南各省亦属少见。
  又据道光三年卢坤著《秦疆治略》一书,也有关于陕西纸业的记载,纸业已发展到十几个县,而且有的纸厂多系四川人、湖广人。据称:“岐山县南乡有纸厂七座,厂主雇工均系四川、湖广人”;“汉中府定远厅,嘉庆8年新设纸厂……川人过半,湖广次之,土著甚少,……并有纸厂四十五处,其工作人员众多”;“西乡县……境内客民居多,土著不过一、二;山内有纸厂三十二座,……每厂工匠数十人”;“兴安府安康县有纸厂六十三座,工匠众多”;“兴安府砖坪厂、纸厂三十二处,每处工人十余人……”。此处宝鸡、紫阳、商南、孝义等县亦有少数纸厂。
  陕西巴山地区纸业,经营者以四川、湖广人居多,由于资源丰富,条件优越,故清代中叶以后,纸业甚为兴盛,成为我国中原西部纸业重地,其产品多供西北各地。
  严如煜对大巴山竹纸业甚感兴趣,他写了一篇描述巴山纸业生产情况的五言长诗《纸厂咏》,是一篇兼具技术性和文学性颇有价值的纸史诗篇(载于《三省边防备荒》卷九),仅抄数韵如下:
  洋州古龙亭,利赖蔡侯纸;二千余年来,遗法传乡里。
  新篁四五月,千亩束青紫;方塘甃砖石,尺竿浸药水。
  成泥奋铁锤,缕缕成丝枲;精液凝瓶甑,急火沸鼎耳。
  几回费沟漉,作意净渣滓;入槽揭小帘,玉版层层起。
  染渍增色彩,纵横生纹理;虽无茧绵坚,倘供管城使。
  驮赴秦陇道,船运郧襄市;华阳大小巴,厂屋簇蜂垒。
  匠作食其力,一厂百手指;……
  清末,陕西又从四川招聘竹纸技工,开班传授造纸技术,以开发华山地区竹纸业。
  以上事例,说明清代竹纸生产地区不断扩大,并迅速发展。更有趣的是:江西早在元明时,竹纸业在其邻省浙江特别是福建的影响下,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有许多地方尚为空白点,例如地处赣南而盛产竹子的宁都,直到光绪年间还未有纸业。光绪年间有两个书生魏菘国、李啸峰,见到满山翠竹,遂萌发创办纸业的雄心,经过十多年艰苦创业,大有成就,最后竟有近万人以纸业为生,陈炽著《续富国策》卷一中“种竹造纸说”一文,记载了此事。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清代的竹纸业已大为普及。其中以湖南发展最快,造出有名的漂白竹纸“二贡纸”,纯白细薄,为旧时卷烟卷的佳品,湖南一跃而成为仅次于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的主要竹纸产地;广西到了清末,竹纸业已由南部向各地发展达20多县。
  远在海外的台湾、硫球群岛,用纸多由福建输出,台湾居民祖籍大多闽、淅,台湾盛产竹子,居民在明末清初,即开始在嘉义一带抄纸,以桂竹为原料,抄造迷信用纸,称为“礼拜纸”,多分布在竹南、苗栗、竹山、梅山等地,及后发展到几个县,但只能生产低级竹纸。日本侵占时期,在埔里设有绵纸厂,以楮皮(台人称鹿仔皮)为原料,用日本方法抄造皮纸。硫球群岛古称萨州,被日本占领后改为冲绳,据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萨州物产录》载:“硫球所用纸,多由中国运入,近年始自造唐纸(竹纸),但纸质远不如外来者”。据《武江年表》一书载,硫球竹纸业的创始人,“……筠庭云:硫球人新垣亲云,为了研究竹纸制法,三次渡海至福州,访得其法,始回萨州创造唐纸。”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史鸣皋
相关人物
李树楠
相关人物
严如煜
相关人物
卢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