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宫造纸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89
颗粒名称: 二、清宫造纸厂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205-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康熙时设立官纸局,制造优质官纸,并仿制古代名纸。乾隆时更精进技艺,制造仿澄心堂纸、金粟笺藏经纸等名贵纸品。清宫纸厂还首创水印纸和巨幅纸,技术精湛,备受赞誉。
关键词: 清代官纸局 仿制名纸 乾隆纸品

内容

清康熙时,战乱趋平,清王朝开始走上太平盛世年代,文教方兴,各方面用纸激增,对名贵纸张亦有所追求,从而促进了纸业的发展,除民间积极发展纸张生产外,清宫廷继明朝之后亦办起纸厂,为宫内制造所用的某些纸张。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在京设立官纸局,从各地选送精于手工纸生产的能工巧匠,派官员监督生产宫廷用纸。
  清代官纸局并未生产与明朝官纸局相类似的宝钞用纸,因清朝未正式发行纸钞,仅在顺治7年试仿明代发行纸币,用民间生产的厚质桑皮纸,木版印发票面为1000小钱纸币,共12贯,名为“钞贯”到顺治十八年就停止发行。康熙时官纸厂制造的官纸,系供大内办公,文牍所用。由于严格规定了标准和要求,官纸质量的优良,造出的纸,逐日进呈检验,并由监督官在纸角上盖下一个红色朱印,印文是:“康熙×年×月×日×××恭进”等字样。当时制造的纯白桑皮纸,用以书写清代宫史书籍及其他重要文牍。清廷并下令各地民间纸厂、坊户,生产的贡纸,均仿效官纸厂的质量标准规格制造,不得违误。清人胡朴安在《纸说》一书中说:“清纸颇多,康熙间用罗纹,乾隆间多尚于粉笺,后有虚白斋纸,近则用宣纸,凡此所录,皆佳者言之也。”事实确如以上所说,清代出产的纸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优良,均胜于前代。康、乾时期清宫官纸厂所制的纸品,其较为名贵者有如下几种,大都仿制古代名纸(见彩图7—彩图9)。
  1.仿澄心堂纸
  清高宗乾隆帝本人,精通书诗,又善书法,挥毫御题,随处可见,故他对于名纸的爱好和讲求之甚,不言而喻。他命令宫廷纸厂研究仿制南唐名纸——澄心堂纸,并派员监造。以桑皮为原料,由他提供的纸样作为标准,尺寸厚薄及纸色光度,不能与原样相差,要求严格。工匠精心制造,终于造出了与700多年前为南唐李后主所珍重并为历代书画家所仰慕的澄心堂纸相媲美的“仿澄心堂纸”。经过乾隆挥毫试用,倍加赞赏,认为“研妙辉光”不亚于南唐佳品。这种纸表面光泽丰润,后经日本内藤虎一郎研究,,认为是利用贝壳磨光表面的加工纸。
  2.仿金粟笺藏经纸
  乾隆时宫廷纸厂又奉命研究仿制宋代有名的金粟藏经笺,乾隆很重视,亲到造纸工厂督促,从配料到抄纸、拖染黄色、上蜡打磨等各项加工操作,不惜工本,仿古精制。所制成的藏经纸,甚为精美,经过检验,合格者都在纸角盖上“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笺”十个朱红印记。这种纸专供宫中书院书写佛经之用。
  3.仿宣德宫笺
  清宫纸厂先后仿制明代官纸厂在宣德年间所制的各种名贵宫笺,如金龙纹笺、洒金五色花笺、梅花玉版笺等,比明代宫笺更为古雅、坚致。据《西清笔记》载:“内宫藏明代香笺甚多,今则尚沿用其旧,亦宋人蜡笺遗意,而坚致过之。上(即乾隆)命造梅花玉版笺,云龙纹笺,仿澄心堂笺诸种尤胜。”
  4.暗花罗纹笺
  康熙时宫中纸厂曾仿西方用铜丝帘抄造有暗花水印罗纹纸,称为“康熙大罗纹纸”;但可能由于中国工人习惯使用竹帘,不善于使用铜丝帘,不久就停用了,所造出的数量不多,鲜为世人所知。据徐子晋《前尘梦影录》载:“老友陈伯君大会,曾觅得康熙年间阔帘罗纹纸数页,周围暗花,边皆六尺。今仅有狭帘,罗纹纸短小,出于竹帘。阔帘铜线织,久已断坏,无人继作”。值得探讨的是,当时用的铜丝帘,“边皆六尺”,这样大幅铜丝帘,从何而来?不知是国内制造或是外来品。所谓“暗花”说是水印图案。这是西方人惯于在铜丝帘上以铜丝焊成某些图案印,模,用以抄制水印纸。
  5.乾隆水印纸
  清宫纸厂在乾隆时制成一种水印纸,称为“乾隆水印纸”,亦属稀有之佳品,据唐鲁孙著《北京琉璃厂南纸店笔墨庄》书中谈到加工纸时称:“……乾隆纸之水印,纸正中有一尺大小水印暗纹,中心一八卦符号之乾卦如‘三’字形,围以团龙,纸质细润洁白。由此可知清初御制纸张,品质亦大佳,其水印纹为以往纸张所未闻,极堪注目。”这里所说的“乾隆纸之水印”,“清初御制纸张”等语,当为清宫纸厂奉乾隆旨意仿制的产品。
  此外,清宫纸厂在乾隆年间曾抄造一种巨幅大纸,使西方造纸家惊奇。在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7年),曾有一位美国学者法兰克林(Benjamin Flanklin,公元1706—1790年),以82岁高龄,怀着学习中国造纸技术的心情,远渡重洋来华,他设法获准参观了清宫纸厂,学到不少技术。他对于制造大幅纸的方法甚感兴趣,回国后写了一篇考察报告,向美国费城哲学会(科学院,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建议学习中国抄造大幅纸技术。他在文章中说:“……中国人制造大幅纸的方法,简便得多了,他们把粉糊胶质直接混在纸浆中,由两人拖着竹帘直接抄成四尺半长的大幅纸,而且只要经过一次压榨,二次风干,二次压平,再把小纸粘连成大纸的办法,可省去大部分麻烦手续,我们都应该学习中国人的巧妙方法……”。该文原刊于1814年法国巴黎出版的《中国文化史》,后由亨特博士(Dr.DardHunter)引入《古代造纸工艺史》一书中。由此可见当时西方国家还不能抄造大幅纸,而是将小纸粘连为大幅纸。其实这种双人抄的四尺半长的纸幅,如与宋代的三丈、五丈巨纸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当更令西方人瞠目。
  清宫纸厂在康、乾时期能制出许多名纸,这是与乾隆的重视直接相关。乾隆以后,逐渐衰落,到了道光庚子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内忧外患,交相煎迫,国无宁日,清宫纸厂也日趋没落了。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后主
相关人物
内藤虎一郎
相关人物
徐子晋
相关人物
陈伯君
相关人物
唐鲁孙
相关人物
法兰克林
相关人物

相关专题

仿澄心堂纸
相关专题
仿金粟笺藏经纸
相关专题
仿宣德宫笺
相关专题
暗花罗纹笺
相关专题
乾隆水印纸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