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纸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85
颗粒名称: 四、草纸类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201-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草类造纸逐渐发展,草纸产量增长,多用于包装和低级用途。清末尝试精制漂白草浆,用于制造优质纸。同时,我国开始采用西法制造草浆,开启了新的造纸技术时代。
关键词: 造纸原料 草纸类

内容

我国草类资源丰富,但在清代以前,由于纸的产量还不很大,其他原料尚能满足需要,故草类造纸,不甚发展。到了清代有所改变,但品种还不多,单独用草浆生产较优的书写用纸,尚属少见。掺用精制稻草浆制造高级纸者,唯有泾县宣纸而已。至于低级草纸的产量则大有增长,如浙江富阳所产的坑边草纸,成为当地重要产品。桐庐、余杭、新登等县亦盛产草纸,浙江草纸多运销上海、南京及华北各大中城市,多用作包扎商品和卫生纸,到了晚清,各地都有草纸生产,浙江草纸销路缩小。
  包装用草纸,在洋纸和国内机器制包装纸尚不发达以前,商铺包扎物品,主要用草纸,纸质粗厚,在江南各大城市大多用三丁纸、名槽纸等草纸包装南货。富阳还生产一种大幅草纸,是用草浆混合桑皮制成,供商品包装布帛、衣物之用。最粗的草纸有卷爆竹用的爆料纸和建筑用的草筋纸,江西宜黄、崇仁所产的牛舌纸,福建安溪产的角纸,都是作为此项用途的稻草纸。
  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多用麦草、蒲草;陕北、甘肃、宁夏产马莲(蔺)草,这种草很象兰花,故又称马兰草;西北盐碱地区生长的无节草,称为织机草或芨芨草;东北产的乌拉草。以上这些野生草类,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抄造粗草纸。
  我国开始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据《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考11314项载(江西)上高县张仲曙初(张东铭)在徐家渡设造纸厂,以蔗渣造纸,光绪二十九年,由县评禀请奖六品功牌。此项史料,《江西农工商矿纪略》中亦详细记载,可认为这是我国使用蔗渣造纸的开端。
  清代草浆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仿照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精制漂白草浆,早在江西、福建等地试制成功,以期降低成本,掺用于皮料或竹料制造洁白上等纸。著名的泾县宣纸,用一定配比的精稻草浆与檀皮浆制造此种高级的书画纸。稻草浆之所以能配制于其他长纤维制造优良纸张,主要是当时日光漂白法已达到实用,大大提高了稻草浆的纯洁度和白度的技术成果。至于我国采用西法制造草浆,则始于20世纪初年,光绪30年(1904年)《东方杂志》一卷10期载:“湖南善化张君,自日本返里,学得稻草造纸之法,如法制造,出纸颇佳,与赣省抚州皮纸无异,湘中伞店皆采用之。”值得探讨的是,张君用西法制得的稻草纸,能与皮纸同样强韧而用以制伞,尚须考证。又汉口有陈兴泰使用稻草、蔗渣、芦苇等草类原料制造日用纸张,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于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以芦柴(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候有成效,再购机器制造洋纸。”以上可以说明我国在清末时期是采用西法制造草类纸浆的开端。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仲曙
相关人物
陈兴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