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其他地区的楮皮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58
颗粒名称: 二、其他地区的楮皮纸
分类号: TS7-092
页数: 4
页码: 160-1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楮皮纸是我国造纸业分布最广的纸种,各地均有生产,以皖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尤为发达。其用途广泛,品质优良,既有供书写、印刷的普通纸,也有用于特殊需求的精细纸。楮皮纸在我国造纸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直至近代仍有部分地区继续生产。
关键词: 浙江省 楮皮纸 纸业

内容

楮皮纸产地分布甚广,除皖南外,其他各省都有生产,如浙江的开化,常山等地的皮纸业,仅次于皖南,元明时期很发达。其中以开化皮纸最有名,常山皮纸产量最丰富,品种最多。据万历《常山县志》载;“邑之纸,大小厚薄,名式甚多,曰历日纸、册纸、三花纸、大纱纸、大白纸、大中夹、白绵连七、白绵连四、白呈文、奏本纸等。又曰玉版纸,帘大料细,尤难抄造。客商随贩卖处所定名,式不可枚举。凡江南、河南等地脏罚,及湖广、福建大派官纸,俱来本县购纳”。由此可知元明时期常山皮纸业的盛况,所以外地都远道而来贩运冒牌纸谋利,并用以抵交“脏罚纸”和“派官纸”。开化在常山之北,与赣、闽交界的山区,所产皮纸质量最佳,亦为外地客商前来贩运,广销各地。常山、开化皮纸的制造工艺,基本上与其他各地大同小异,据《菽园杂记》载:“衢州之常山、开化等县,以纸为业,其法以楮皮煮过,石灰浸三宿,揉去灰,又浸水七日,舂烂,浸入杨桃藤(汁)等,以竹帘承(抄)之……”。
  江西所产皮纸,各品与常山相仿,抚州建昌(永修)的楮皮纸,以制纸被、纸帐闻名。玉山地临浙江,也仿造开化皮纸。明成祖永乐初年,官府在南昌西山,创设官纸局,制造专供官府所用的楮皮纸。后来官纸局迁至信州(信丰)称为信州官纸局,继续生产供官府用的优良皮纸。江西皮纸以幅大闻名,大的称连七,小的供连四,都以楮皮和百结皮为原料。这种大皮纸多用为皇宫及贵族府第多用以糊窗。据《天工开物》载:“……其最上一等皮纸,供大内糊窗格者,名曰棂纱纸,此纸由广信郡(上饶)造,长七尺,阔过四尺(即连七纸)。……其次曰连四,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
  福建皮纸多产于延平、福宁、连江等地,统称为穀皮纸,上等的称卷纸,可供文件案卷之用,亦有用制纸帐出售,并为明朝廷派定向宫廷进贡纸帐的佳品(详见第七章第七节)。明代粤北所产的楮皮纸,称为明绵纸,亦称纱纸,用以印书,清代“天一阁”收藏明代的古书,大都用这种纸印刷,历时500年不蛀。
  湖北楮皮纸多产于峡州、蒲圻、崇阳等地,可供书写、印刷;穀城、兴国、通山等地所产的银皮纸、水皮纸,特别细薄,多供爆竹引线使用。明代时湖北用皮纸加工制成的粉笺,不很得法,粉重浆轻,日久脱落,字迹不清,不如当时盛行的薄裱褙的苏州粉笺耐久,据高廉《遵生八笺》中品评说:“楚人粉笺为至下品,一霉即脱,所谓化化笺尔”。言之有理,凡涂布粉笺纸,胶粘剂最为重要,如选料不当,配制不良,粘性不强,必产生因霉潮或时久而掉粉。
  四川楮皮纸,以广都、双流、保宁、龙安、江油等地出产最多;此外万县、雅州生产的“蠲纸”,也以楮皮制造。《蜀笺谱》载:“广都纸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荣,三曰冉村,四曰竹丝,皆以楮皮为之,其视浣花笺纸最清洁,凡公私簿记书契券图籍文牒皆取给于是。广幅无粉者谓之假山南,狭幅有粉谓假荣,造于冉村曰清水,造于龙溪曰竹纸。蜀中经史子籍皆以此纸传印,而竹丝之轻细有似池纸视(比)上三色价稍贵,近年又仿徽、池法作‘胜池纸’,亦可用,但未甚精细尔”。四川皮纸不如徽州、池州,故多仿其法而制。明朝徽纸远销至蜀中,价格高贵。
  广西楮皮纸(俗名纱纸),在桂东大瑶山及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业皮纸者众多,早在明朝时大瑶山的瑶族人民即从事“纱纸”生产。今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文物陈列室,藏有明代瑶族人民造纸用的一床固定型纸帘(浇纸帘),长37厘米,宽28厘米,纸帘及帘框四边全用竹料制成。这项浇纸用的竹帘,可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早期造纸技术的一项珍贵文物。从纸帘的形制看,是固定的造纸模器,说明当时瑶山人民是采用“浇纸法”生产皮纸。广西楮皮纸除供书写、印书外,古代也用以制造兵士用的纸甲,据《百粤风土记》载:“柳州府出纸甲,矢石不能入,胜于铁(甲)也。其纸出柳之宾州……”。
  贵州的遵义、定蕃、翁贵、丹寨、都匀等地,均为古代黔中盛产楮皮纸的地区。贵州皮纸用以制造纸席、纸帐,在《老老恒言》一书中有所记载。
  云南产的楮皮纸,质强韧而色杂,据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载:“……,惟滇中纸最坚、家君官滇、得张愈光、杨用修等集,其纸(楮纸)坚乃与绢素敌,而色理疏苍杂,远不如越中。”这说明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外地传入造纸术,还比较落后,生产技术不很精巧,产品不及先进的地区。
  此外,陕西的长安、柞水、镇安、石泉、安康所产的麻纸,实际所用的原料是楮皮;山西的蒲州、阳、襄陵所产的麻纸、棉纸,大部分也是楮皮制造,这是由于明代后期原来生产的麻纸逐渐衰落以后,楮皮纸起而代之的结果。
  综上所述,楮皮纸自东汉蔡伦之后,一直是我国造纸业生产分布地区最广,大多数省分都有生产,直到清末,甚至民国时期还有部分地区仍是以“楮先生”为业,与竹纸平分秋色。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常山县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衢州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建昌县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玉山县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
西山区
相关地名
信州区
相关地名
信丰县
相关地名
上饶市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崇阳县
相关地名
通山县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双流区
相关地名
龙安区
相关地名
江油市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池州市
相关地名
桂东县
相关地名
瑶山乡
相关地名
宾州镇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遵义市
相关地名
丹寨县
相关地名
都匀市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长安区
相关地名
柞水县
相关地名
镇安县
相关地名
石泉县
相关地名
安康市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蒲州镇
相关地名
襄陵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