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澄心堂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26
颗粒名称: 一、澄心堂纸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澄心堂纸是南唐特产,极佳,后世多有仿制。以其坚韧光润、帘纹美观闻名,规格较窄,多用于书画。
关键词: 澄心堂纸 南唐 书画

内容

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澄心堂纸名冠一时甲天下,可谓盛矣。
  澄心堂,南唐(938~975年)烈祖徐知诰(李昪)在金陵(南京)所居堂名,是他任节度使时所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援引《后山丛谈》文句,辨明澄心堂纸非起于后主李煜,远在李昪开国时就已抄造了。《七修类稿》云:“世以此纸为宋物,殊不知澄心堂乃南唐烈祖徐知诰燕居之名。《南畿志》作藏书处,误矣。宋时即误以为知诰之子元宗(李璟,璟亦作景)所造,《诗文发源》以为后主(李煜)所造,皆非也,故《后山丛谈》辨之。谅后山(陈师道)宋人,且尝见之,辨为烈祖所造无疑。欧阳公亦曰(如此)”。因此,澄心堂纸不是宋代才有,而是五代时的产物。纸因堂而得名,故称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极佳,在我国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时诗人在酬答唱和中,曾以高度评价。刘敞(字原父,1019~1068年)从宫中得澄心堂纸百枚后赋诗云:“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刘敞赠欧阳修(字永叔,1007~1062年)10枚,欧阳修于《居士集和刘原父澄心堂纸》诗中云:“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君从何处得此纸,纯坚莹腻卷百枚。”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字圣俞,1002~1060年)2枚,梅于《宛陵集·依韵和永叔澄心纸答刘原父》中云:“怪其有纸不寄我,如此出语亦善谈。往年公(欧阳修)赠两大轴,于今爱惜不辄开。”于《宛陵集·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中又说:“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滕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现惊喜心徘徊。蜀笺脆蠹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哈。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剪裁。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于今已逾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诗人们得此纸如获至宝,惊喜若狂,往来吟和,纵情赞扬,足见此纸之佳。
  有人认为澄心堂纸的原纸是出自盛产楮皮纸的皖南歙州、池州地区,将原纸运往金陵进行加工成特优书画专用纸。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李主澄心堂为第一,其出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复出精品,”此纸加工是朝廷特派剡道(官名)监造的。沈括《梦溪笔谈》说:“后主时监造澄心堂纸承御,系剡道其人。”米芾《书史》中对鉴别澄心堂纸的真伪时说:“古澄心堂(纸)水洗浸一日,明铺于车上,浆捶(即加工用的浆料——编者注)已去,纸无复性(复原)。而今池(州)纸特擣细无筋耳”。
  宋、元时,因澄心堂纸佳,文人墨客均喜用之。正如《蕉窗九录》所说:“有澄心堂纸极佳,宋诸名公写字及李伯时(李公麟)画,大都用此纸。”李伯时晚年号龙眠山人,时人称“宋画第一。”他多用澄心堂纸作画,其中一幅《山庄图》特意注“龙眠自画,则用澄心堂纸,”五代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名作《庐山图》、《夏山标木图》、宋代马和之《魏风葛履图》、郭子仪《单骑降虏图卷》、朱友仁《云山墨戏图》等,皆用澄心堂纸所画。还有不少名人佳作用澄心堂纸制作法帖、印书、著述均见其妙。
  上述艺术珍品所用澄心堂纸,大部分为五代真品,一小部分属后世仿制。澄心堂纸真品所以如此之好,关键在于原料和工艺。《江宁府志》载:“后主造澄心堂纸,甚为贵重”。沈括(1029~1093年)《梦溪笔谈》云:“后主时,监造澄心堂纸承御”。李昪创制澄心堂纸,必定亲自指挥,到后主李煜,又继承先君遗志进行监造,说明管理得当。在用料上,《江宁府志》说得比较明确:“盖此纸以桑皮为原料”。梅尧臣在《答宋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诗中曾有“寒溪浸楮”之句,说明除了用桑皮之外,还要用楮皮。在工艺上,更是关键一环。《江宁府志》说:“后主所置(制)者,工料特精……遂成上方珍品。”梅尧臣则有“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七七年来人不知”等工艺写实之句,它分别讲述了备料、舂料、抄造、干燥等制造澄心堂纸的工序和方法。所造之纸极有独特之处:纸质坚韧洁净,色泽玉白光润,帘纹极细,且隐有龙凤或银锭之状,极为美观。以上所述道出了澄心堂纸精妙之所在。
  澄心堂纸规格不一,纸幅较窄。
  到元朝时,四川、绍兴均有仿制者。《蜀笺谱》:“澄心纸,取李氏澄心堂样制也,盖表光之所轻脆而精绝者。中等则名曰玉冰纸,最下者曰冷金笺,以供泛使。”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易简
相关人物
徐知诰
相关人物
李昪
相关人物
郎瑛
相关人物
李煜
相关人物
李璟
相关人物
陈师道
相关人物
刘敞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刘原
相关人物
梅尧臣
相关人物
沈括
相关人物
米芾
相关人物
李伯时
相关人物
李公麟
相关人物
董源
相关人物
马和之
相关人物
郭子仪
相关人物
朱友仁
相关人物
宋次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唐乡
相关地名
金陵镇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歙州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绍兴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澄心堂纸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