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宋朝有关造纸悬浮剂的深入研究,标志着改进纸张质量的新工艺的成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21
颗粒名称: 三、宋朝有关造纸悬浮剂的深入研究,标志着改进纸张质量的新工艺的成熟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115-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代造纸业重大发展,普遍使用植物粘液作造纸悬浮剂,如黄蜀葵梗叶、杨桃藤等,提高了造纸质量。
关键词: 宋代造纸 植物粘液 悬浮剂

内容

宋代普遍使用植物粘液作造纸悬浮剂,这是一个重大发展。南宋周密(1232~1308年)《癸辛杂识》记载:“凡撩纸,必用黄蜀葵梗叶,新捣,方可撩,无则不可以揭(纸)。如无黄葵,由用杨桃藤、槿叶、野葡萄皆可,但取其不粘(纸)也。”后世文献记载更多。弘治《徽州府志·物产志》:“乃取杨桃藤捣细,别用水桶浸挼,名曰滑水。倾槽间与白皮相和,搅打匀细,用帘抄成纸”。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密
相关人物